元稹诗歌风格汇编共23页
元稹诗词鉴赏

元稹诗词鉴赏唐宋诗词鉴赏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汉族,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父元宽,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拔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
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遣悲怀三首元稹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这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字蕙丛)所写的三首七言律诗。
韦氏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幼女,二十岁时嫁与元稹。
七年后,即元和四年(809)七月,韦氏去世。
此诗约写于元和六年前,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
第一首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
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
“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
“泥”,软缠。
“长藿”,长长的豆叶。
中间这四句是说,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寻;我身边没钱,死乞活赖地缠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
平常家里只能用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她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她便靠老槐树飘落的枯叶以作薪炊。
这几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
这四个叙述句,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
末两句,仿佛诗人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元稹诗歌风格

+ 元白诗派的创作,继承了盛唐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 传统。在诗歌内容上,他们打起哀时济士的旗帜, 着力揭露社会现实生活的各种弊端,表现人民生活 的疾苦,力求用诗歌干预社会现实。在艺术上,他 们力求平易、通俗、浅显,形成了尚实、尚俗的美 学特征。元白诗派显示了中唐诗歌的大变,打破了 当时诗坛停滞、窒息的状态,开创出一种新诗风、 新诗体,大大地推动了新乐府运动的发展。其重写 实、尚通俗成为中唐文化转型时期文学世俗化的新 思潮,诗歌的通俗化成为当时众人所趋的时代风尚。 这一诗派的创作在当时与后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一贬江陵唐
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四月,元稹和白居易同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元白同及第,登第者十八人,元稹
为第一名,授左拾遗。
元稹一到职立刻接二连三地上疏献表,先论“教本”(重视给皇子选择保傅),再论“谏职”、“迁庙”,一直论到西北边 事这样的大政,同时旗帜鲜明地支持裴度(时任监察御史)对朝中权幸的抨击,从而引起了宪宗的注意,很快受到召见。元稹奉 职勤恳,本应受到鼓励,可是因为锋芒太露,触犯权贵,反而引起了宰臣的不满,九月贬为河南县尉。此时,母亲去世,元稹 悲痛不已,在家守孝三年。此后,三十一岁的元稹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 二贬通州
元稹因才华出众、性格豪爽不为朝廷所容,流放荆蛮近十年。随即白居易也贬为江州司马,元稹量移通州司马。虽然通州、 江州天远地隔,可两人来往赠答,计所做诗,有自三十韵、五十韵直至百韵者。江南人士,驿舍道途讽诵,一直流传至宫中, 里巷之人互相传诵,致使市上纸贵。由诗中可知其流离放逐之心境,无不凄惋。
+ 凤翔是唐代西北要地,有重兵把守,社会一时比较安定,元稹在 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母亲郑氏贤能知书,善于持家,白居易曾 大加称赞:“今夫人女美如此,妇德又如此,母仪又如此,三者 具美,可谓冠古今矣”。元稹自己也在《同州刺史谢上表》中曰: “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 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因感邻里儿稚,有父兄为开学校, 涕咽发愤,愿知诗书。慈母哀臣,亲为教授。”可见元母不仅持 家有道,还亲授元稹诗书,担任起教育子女的重任。元稹自小勤 奋好学,不仅直接受教于母亲,还常常从邻人家里借书,然后徒 步去姐夫陆翰家求教。表兄胡灵之又教他诗歌格律和骑马射箭。 九岁时,元稹作诗成熟,惊叹于长辈。因成长于民间,他对边塞 风云和农村凋敝已有所了解。
新千家诗(四)丨元稹经典诗歌作品二十三首,惊艳千年,值得一读

新千家诗(四)丨元稹经典诗歌作品二十三首,惊艳千年,值得一读元稹(779~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
唐朝大臣、诗人、文学家。
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比部郎中元宽之子,母为荥阳郑氏。
聪明过人,少有才名。
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河中幕府,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
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的策划下,出任同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丞。
太和四年,出任武昌军节度使。
太和五年(831年),去世,时年五十三,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形成“元和体”。
诗词成就巨大,言浅意哀,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响,“新题乐府”直接缘于李绅。
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
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元稹诗文兼擅,《元稹集》存文三十多卷,诸体该备,时有佳作名篇。
乐府诗在元诗中占有很大分量,元稹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并序》“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乐府19首,在元集中也列为乐府类,旨含讽喻,和《长恨歌》齐名。
其铺叙详密,优美自然。
元诗中最具特色的是艳诗和悼亡诗。
元稹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
他以古文制诰,格高词美,为人效仿。
其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为唐人传奇中之名篇。
后世戏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创作出许多戏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等。
元稹曾自编其诗集、文集、与友人合集多种。
今人陈寅恪有《元白诗笺证稿》,卞孝萱有《元稹年谱》,周相录校有《元稹集校注》,冀勤有《元稹集》。
元稹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乐府19首,在元集中也列为乐府类,旨含讽谕,和《长恨歌》齐名。
元稹诗歌风格

+ 一贬江陵唐
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四月,元稹和白居易同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元白同及第,登第者十八人,元稹
为第一名,授左拾遗。
元稹一到职立刻接二连三地上疏献表,先论“教本”(重视给皇子选择保傅),再论“谏职”、“迁庙”,一直论到西北边 事这样的大政,同时旗帜鲜明地支持裴度(时任监察御史)对朝中权幸的抨击,从而引起了宪宗的注意,很快受到召见。元稹奉 职勤恳,本应受到鼓励,可是因为锋芒太露,触犯权贵,反而引起了宰臣的不满,九月贬为河南县尉。此时,母亲去世,元稹 悲痛不已,在家守孝三年。此后,三十一岁的元稹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东台就是东都洛阳的御史台,用意在于将他排挤闲置。即便遭受到这样的打压,元稹仍然坚持为官之初的原则,秉公执法。 元和四年(809年),正值仕途受挫时,其娴熟聪慧的妻子韦丛盛年而逝,韦丛之死,对元稹打击很大,使他常常夜不能寐。由于 难遣伤痛,元稹写下了有名的悼亡诗——《遣悲怀三首》。
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因弹奏河南尹房式(开国重臣房玄龄之子)不法事,被召回罚俸。途经华州敷水驿便宿于驿馆上厅, 恰逢宦官仇士良、刘士元等人在此,也要争住在上厅,元稹据理力争,却遭到仇士良的漫骂,刘士元更是上前用马鞭抽打元稹, 打得他鲜血直流,最终被赶出了上厅。后来唐宪宗便以“元稹轻树威,失宪臣体”为由,贬元稹为江陵府士曹参军。从此开始 了他困顿州郡十余年的贬谪生活。
唐 元稹七言律诗100首

唐元稹七言律诗100首全唐诗卷404_4 追昔游元稹谢傅堂前音乐和,狗儿吹笛胆娘歌。
花园欲盛千场饮,水阁初成百度过。
醉摘樱桃投小玉,懒梳丛鬓舞曹婆。
再来门馆唯相吊,风落秋池红叶多。
卷404_9 遣悲怀三首元稹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皆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卷404_27 感逝(浙东)元稹头白夫妻分无子,谁令兰梦感衰翁。
三声啼妇卧床上,一寸断肠埋土中。
蜩甲暗枯秋叶坠,燕雏新去夜巢空。
情知此恨人皆有,应与暮年心不同。
卷411_3 酬哥舒大少府寄同年科第元稹前年科第偏年少,未解知羞最爱狂。
九陌争驰好鞍马,八人同著彩衣裳。
自言行乐朝朝是,岂料浮生渐渐忙。
赖得官闲且疏散,到君花下忆诸郎。
卷411_4 幽栖元稹野人自爱幽栖所,近对长松远是山。
尽日望云心不系,有时看月夜方闲。
壶中天地乾坤外,梦里身名旦暮间。
辽海若思千岁鹤,且留城市会飞还。
卷411_5 清都春霁,寄胡三、吴十一元稹蕊珠宫殿经微雨,草树无尘耀眼光。
白日当空天气暖,好风飘树柳阴凉。
蜂怜宿露攒芳久,燕得新泥拂户忙。
时节催年春不住,武陵花谢忆诸郎。
卷411_6 华岳寺元稹山前古寺临长道,来往淹留为爱山。
双燕营巢始西别,百花成子又东还。
暝驱羸马频看堠,晓听鸣鸡欲度关。
羞见窦师无外役,竹窗依旧老身闲。
卷411_7 天坛上境元稹野人性僻穷深僻,芸署官闲不似官。
万里洞中朝玉帝,九光霞外宿天坛。
洪涟浩渺东溟曙,白日低回上境寒。
因为南昌检仙籍,马君家世奉还丹。
卷412_13 使东川·南秦雪元稹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
元稹的经典诗歌特点赏析

元稹的经典诗歌特点赏析形式主义诗学认为:诗只是有意味的语言艺术形式。
任何一种“内容”只有经过“形式化”才能成为艺术。
形式并不屈从于内容。
我在此整理了元稹的诗歌特点赏析,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元稹的诗歌特点赏析11得乐天书元稹〔唐代〕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这是一首构思奇怪的小诗。
题目是《得乐天书》,按说,内容当然离不开信中所言及读信所感。
但诗里所描绘的,却不是这些,而是接信时一家人凄凄惶惶的场面。
诗的第一句“远信入门先有泪”,是说,诗人接了乐天的江州来信,读完后泪流满面。
其次句笔锋一转,从妻女的反应上着笔:“妻惊女哭问何如。
”诗人手持远信,流着泪走回内室,引起了妻儿们的惊疑:接到了谁的来信,引起他如此难过?这封信到底带来了什么噩耗?妻女由于困惑,发而为“惊”、为“哭”、为“问”。
可她们问来问去,并没有问出个到底。
由于,诗人这时已经难过得不能说话了。
于是,她们只好窃窃私语,猜想起来:自从来到通州,从没见什么事使他如此兴奋,也从未见谁的一封来信会引得他如此难过。
够得上他如此关怀的人只有一个──白乐天。
这封信,八成是江州司马白乐天寄来的了。
2重赠元稹〔唐代〕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从艺术特色上看,此诗只说到就要分手(“明朝又向江头别”)和分手的时间(“月落潮平是去时”)便结束,通篇只是口头语、眼前景,可谓“情无奇”、“景不丽”,但却有无穷余味,能留下深刻印象。
这是由于该诗虽内容单纯,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萦回不已的音韵。
3春晓元稹〔唐代〕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莺莺传》中有莺莺复张生信,文词并茂,早已脍炙人口,却将元稹先赠莺莺之诗略而未录。
文中只略称:“明年文战不胜,遂止于京因贻书于崔,以广其意。
”而此诗被大多学者视为《莺莺传》之张本。
元稹的诗歌特点赏析21遣悲怀三首·其二元稹〔唐代〕从前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元稹诗歌19首赏析

元稹诗歌19首赏析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父元宽,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
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
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
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
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
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
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
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
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
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
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
“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
元稹作品集

元稹作品集
元稹是一位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他的诗歌。
元稹的诗歌作品非常丰富,其中包括长诗、短诗、古诗、乐府诗等多种形式。
他的诗歌主题广泛,涉及到人生、爱情、政治等多个方面,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离思五首》和《遣悲怀三首》。
《离思五首》是元稹写给已故妻子的挽歌,表达了他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哀思。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四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表达了元稹对妻子深深的爱和思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遣悲怀三首》是元稹写给妻子的悼亡诗,表达了他对妻子离世的悲痛和感慨。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一首:“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这首诗写出了元稹对妻子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语言平实却感人至深。
除了《离思五首》和《遣悲怀三首》,元稹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诗歌作品,如《田家词》、《行宫》、《织妇词》等,这些作品都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总之,元稹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价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珍贵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