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 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教案讲义及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教案名称】:人教版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共包含以下内容:1. 锐角三角函数的引入和概念介绍;2.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 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关系;4. 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引入和概念介绍1.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直角三角形中的角度和边长关系,引入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2. 介绍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和符号表示;3. 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
二、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性质和关系1. 通过图像和表格展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和单调性;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之间的关系,如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关系、正切函数与正弦函数的关系等;3. 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性质和关系。
三、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1.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高楼的高度、计算斜坡的坡度等;2. 练习题目和实例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性质和关系;3. 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教学扩展】:1. 引导学生探究其他三角函数(割函数、余割函数和余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 给予学生更多的应用题目和实例,提高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拓宽数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3. 个人表现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问题解答和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教案1. 引言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锐角三角函数是其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本教案旨在详细介绍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该知识。
2. 基本概念2.1 什么是锐角锐角是指小于90度的角度,在数学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角度范围。
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可以是除了直角以外的任意角度。
2.2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锐角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sin)、余弦函数(cos)和正切函数(tan),它们是通过直角三角形中的两边比值来定义的。
- 正弦函数:定义为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即sinθ = 对边/斜边。
- 余弦函数:定义为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即cosθ = 邻边/斜边。
- 正切函数:定义为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即tanθ = 对边/邻边。
3. 性质3.1 基本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具有一些基本性质:- 周期性: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周期均为2π,正切函数的周期为π。
- 奇偶性:正弦函数是奇函数,余弦函数是偶函数,正切函数是奇函数。
- 定义域: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
3.2 关系式锐角三角函数之间存在一些重要的关系式,这些关系式可以帮助我们在计算中进行转化和简化:- 三角恒等式:包括和差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等,能够将一个角度的三角函数转化为其他角度的三角函数来计算。
- 三角函数的倒数关系: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倒数关系为sinθ =1/cscθ,cosθ = 1/secθ,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的倒数关系为tanθ = 1/cotθ。
4. 应用锐角三角函数在几何学、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几何学: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可以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解决与三角形、多边形等几何图形相关的问题。
- 物理学:在力学、波动学等方面的问题中,锐角三角函数可以帮助求解物体的运动轨迹、振动频率等。
- 工程学:在建筑设计、航空航天等工程领域,锐角三角函数可以用于计算角度、距离、力的分解等。
5.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我们对锐角三角函数有了全面的了解。
锐角三角函数讲义

锐角三角函数讲义【知识点拨】知识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锐角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如图,在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A 的正弦=A asin A=c∠的对边,即斜边;∠A 的余弦=A b cos A=c∠的邻边,即斜边,∠A 的正切=A a tan=A b∠的对边,即∠的邻边注意:我们说锐角三角函数都是在直角三角形中讨论的!若没有直角,要想方设法构造直角。
课堂练习:1. 把Rt △ABC 各边的长度都扩大3倍得Rt △A 'B 'C ',那么锐角A.A '的余弦值的关系为( ).A.cosA =cosA 'B.cosA =3cosA 'C.3cosA =cosA 'D.不能确定 2. 已知中,AC =4,BC =3,AB =5,则( )A .B .C .D .3. 三角形在正方形网格纸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则sin α的值是( )A.34 B.43 C.35 D.45α图14.在△ABC中,∠C=90°,tan A=,则sin B=()A. B. C. D.5.在Rt△ABC中,∠C=90°,a=2,b=3,则cos A=,sin B=,tan B=,6.⑴如图1-1-7①、②锐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都随着锐角的确定而确定,变化而变化,试探索随着锐角度数的增大,它的正弦值和余弦值变化的规律;⑵根据你探索到的规律,试比较18○、34○、50○、61○、88○这些锐角的正弦值的大小和余弦值的大小.知识点二: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计算知识点三:运用三角函数的关系化简或求值 1.互为余角的三角函数关系.sin (90○-A )=cosA , cos (90○-A )=sin A tan (900-A )=ctan A ; ctan (900-A )=tan A2.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 ①平方关系:sin 2A+cos 2A=l ② 商数关系:sin cos tan ,cot cos sin A AA A A A==sin cos a a += ③倒数关系: tgα·ctgα=1.课堂练习:1. 如α∠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么cos α的值等于( )A.12D.12. 45cos 45sin +的值等于( ) A. 1B. 2C. 3D.213+ 3. 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 .sin 60sin 30sin 30︒-︒=︒B .22sin 45cos 451︒+︒=C .sin 60cos 60cos 60︒︒=︒D .cos30cos30sin 30︒︒=︒4. 已知a 为锐角,sina=cos500则a 等于( )A 20°B 30°C 40°D 50°5. 若tan(a+10°)=3,则锐角a 的度数是 ( ) A 、20° B 、30° C 、35° D 、50°6. (兰州市)如果sin 2α+sin 230°=1那么锐角α的度数是( )A.15° B.30° C.45° D.60° 7. 已知α为锐角,且sin α-cos α=12 ,则sin α·cos α=___________8. cos 2α+sin 242○ =1,则锐角α=______.9. tan30°sin60°+cos 230°-sin 245°tan45°10. 22sin30cos60tan 60tan30cos 45+-⋅+︒.11. 22sin 45cos30tan 45+-知识点四: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三角函数的单调性1. 正弦和正切是增函数,三角函数值随角的增大而增大,随角的减小而减小.2. 余弦是减函数,三角函数值随角的增大而减小,随角的减小而增大。
人教版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锐角三角函数全章教案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探究锐角三角函数,使学生掌握当锐角固定时,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概念,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同时,通过研究锐角三角函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研究惯。
教学重点:理解认识正弦(sinA)概念,掌握当锐角固定时,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概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
教学过程:一、复旧知、引入新课老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
例如,测量旗杆高度的问题。
二、探索新知通过问题引入的方式,让学生探索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应用。
活动一:问题的引入老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用锐角三角函数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绿化荒山的问题中,通过计算斜坡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和出水口的高度,求解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活动二:问题的探索老师通过问题的探索,让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结论。
例如,在任意画一个Rt△ABC,使∠C=90o,∠A=45o的问题中,让学生计算∠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从而得出结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45o,那么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等于2.活动三:问题的拓展老师通过问题的拓展,让学生进一步探索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例如,在∠A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让学生比较、分析并得出结论: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
三、总结归纳老师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的事实。
同时,让学生反思并总结研究锐角三角函数的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
四、作业布置老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实际应用,进一步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应用。
同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锐角三角函数与其他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
1. 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 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 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4. 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 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性质
3. 运用锐角三角函数求解相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
1.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性质
2. 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思考题:让学生交流他对三角函数的认识,把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变量概念讨论出来。
2.学生讨论关于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它们的关系,观察它们在相等三角形中弧度和角度的关系;和定义域、图像、单调性和范围等。
3.学生结合实际例题,练习三角函数的小应用;继续对三角函数相连函数的使用。
4.学生进行习题训练,重点讨论正弦函数的变形,正弦函数的锐角度和余弦函数的钝角区别,正切函数的极值,以及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形解释。
5.学生分组综合积累应用题,运用各种应用题求解相关问题。
五、总结
1. 总结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变量概念;
2. 总结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性质;
3. 总结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4. 最后总结重点概念。
六、板书设计
y=sin x, y=cos x, y=tan x。
九年级数学下册《锐角三角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法、示例教学法,结合几何画板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3.教学过程:
(1)通过回顾勾股定理,引导学生发现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2)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锐角三角函数随角度变化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其性质。
(4)注重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问题解决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2)终结性评价:通过测试、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3)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九年级数学下册《锐角三角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2.学会使用计算器或手工计算方法,解决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值的问题。
3.掌握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测量物体的高度、计算物体之间的距离等。
4.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如求角的度数、证明线段相等等。
3.利用计算器、几何画板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和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设计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章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思考题:
(1)思考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教案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教案教案: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学会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计算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能力。
(2)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计算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及解题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10分钟)(1)利用图片展示一个矩形房间的平面图。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矩形房间的对角线长度?(3)引导学生利用勾股定理,解答该问题。
2.学习新知(30分钟)(1)通过示意图,引入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分别介绍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以及它们的定义。
(3)通过讲解示例题,帮助学生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
3.问题解决(40分钟)(1)分组研究讨论: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计算实际问题。
(2)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3)学生展示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4)教师点评和补充。
4.小结归纳(10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2)引导学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
5.课后拓展(20分钟)(1)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更多的实际问题探究。
1.教学资源:(1)PPT课件。
(2)图片资源。
(1)《初中数学(新)》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五、教学评价1.教师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包括提问、回答等。
(2)针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给予评价和指导。
(3)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
2.学生评价:(1)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成果。
(2)学生可以通过解答问题的准确性和速度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
(3)学生可以通过课后练习的结果来评价自己的掌握程度。
锐角三角函数数学教案

锐角三角函数数学教案标题:锐角三角函数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等基本概念。
2. 学会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求解三角函数值。
3. 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 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2. 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求解三角函数值- 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角度和比例问题,引入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 讲授新知:- 介绍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 介绍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让学生记住这些基本的三角函数值。
3. 巩固练习:- 给出一些简单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计算对应的三角函数值。
4. 拓展应用:- 给出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尝试使用锐角三角函数来解决。
5. 总结归纳:-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或模型直观展示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 启发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参与度、理解程度等。
2. 结果评价:通过作业和测试,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1. 对于学生的反馈进行分析,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以便改进。
2. 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用学科
初中数学
适用年级
初三
适用区域
新人教版
课时时长(分钟)
120
知识点
1、仰角,俯角
2、坡角、坡度
3、方位角,方向角
教学目标
1、பைடு நூலகம்解仰角、俯角、坡角、方位角的概念
2、能够解决有关俯角、仰角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转化的思想方法
3、深刻体会在生产和生活中很多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某商场为方便消费者购物,准备将原来的阶梯式自动扶梯改造成斜坡式自动扶梯.如图所示,已知原阶梯式自动扶梯AB长为10m,坡角∠ABD为30°;改造后的斜坡式自动扶梯的坡角∠ACB为15°,请你计算改造后的斜坡式自动扶梯AC的长度,(结果精确到0.lm.温馨提示:sin15°≈0.26,cosl5°≈0.97,tan15°≈0.27)
1.如图,两建筑物的水平距离为a米,从A点测得D点的俯角为α,测得C点的俯角为β,则较低建筑物的高为( )
A.a米B.acotα米C.acotβ米D.a(tanβ﹣tanα)米
2.在若太阳光线与地面成α角,30°<α<45°,一棵树的影子长为10米,则树高h的范围是(取 ).
3.为加快城乡对接,建设全域美丽乡村,某地区对A、B两地间的公路进行改建.如图,A、B两地之间有一座山,汽车原来从A地到B地需途径C地沿折线ACB行驶,现开通隧道后,汽车可直接沿直线AB行驶.已知BC=80千米,∠A=45°,∠B=30°.
(1)解有关仰角,俯角的问题时,一般以水平线和建筑物的高分别为直角边,以视线为斜边,构造直角三角形.
(2)解有关方向角,方位角的问题时常利用正南,正北,正西,正东方向线构造直角三角形
(3)解有关坡角,坡度的问题时,要注意求坡度不是求角度,而是求坡角的正切值.
1.如图.在坡角为a的山坡上栽树,要求相邻两树之间的水平距离为5米,那么这两树在坡面上的距离AB为( )
知识拓展:(1)坡度也叫坡比,即 ,一般写成1:m的形式(比的前项是1,后项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根式)
(2)坡度 和坡角 的关系为 .
(3)坡角越大,坡度越大坡面越陡.
方位角:从某点的正北方向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到目标方向所形成的角叫方位角.如图;
∠NOA,∠NOB,∠NOC都是方位角.
如图;目标方向OA表示的方位角为北偏东30 ;目标方向OB表示的方位角为南偏东45 ;目标方向OC表示的方位角为南偏西60 .
A.30.6B.32.1C.37.9D.39.4
第1题第2题第3题
2.如图,为了测量某建筑物MN的高度,在平地上A处测得建筑物顶端M的仰角为30°,向N点方向前进16m到达B处,在B处测得建筑物顶端M的仰角为45°,则建筑物MN的高度等于( )
A.8( )mB.8( )mC.16( )mD.16( )m
知识拓展:仰角与附角都是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如图;BC表示水平面,BC表示坡面,我们把水平面AB与坡面BC所形成的∠ABC称为坡角.
一般地,线段BC的长度称为斜坡AB的水平宽度,线段AC的长度称为斜坡AB的铅垂高度.如图;坡面的铅垂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面的坡度(或坡比),用 表示,记作 ,坡度通常写成1:m的形式,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记作 .于是 ,显然,坡度越大, 越大,坡面就越陡.
方向角:从正北方向或正南方向到目标方向所形成的小于90 得角叫方向角.如图;∠NOA,∠SOB,∠NOD,∠SOC都是方向角.
知识拓展:解决实际问题时,可利用正南,正北,正西,正东方向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来求解.
类型一仰角、俯角
济南大明湖畔的“超然楼”被称作“江北第一楼”,某校数学社团的同学对超然楼的高度进行了测量,如图,他们在A处仰望塔顶,测得仰角为30°,再往楼的方向前进60m至B处,测得仰角为60°,若学生的身高忽略不计, ≈1.7,结果精确到1m,则该楼的高度CD是多少?
类型二坡角、坡度
一个公共房门前的台阶高出地面1.2米,台阶拆除后,换成供轮椅行走的斜坡,数据如图所示,则下列关系或说法正确的是( )
A.斜坡AB的坡度是10°B.斜坡AB的坡度是tan10°
C.AC=1.2tan10°米D.AB= 米
类型三方位角、方向角
如图,一艘海轮在A点时测得灯塔C在它的北偏东42°方向上,它沿正东方向航行80海里后到达B处,此时灯塔C在它的北偏西55°方向上.
小玲家对面新建了一栋图书大厦,小玲心想:“站在地面上可以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测得图书大厦的高,站在自家窗口能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测出大厦的高吗?他望着大厦顶端和大厦底部,可测出视线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各一个,但这两个角如何命名呢?(如图所示)
∠BAC与∠DAC在测量中叫什么角?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A.8 B.9 C.6 D.7
3.已知一个斜坡的坡度i=1: ,那么该斜坡的坡角的度数是度.
4.如图,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A处看一栋楼顶部B处的仰角为30°,看这栋楼底部C处的俯角为60°,热气球A处与楼的水平距离为120m,则这栋楼的高度是多少?
1.如图所示,某办公大楼正前方有一根高度是15米的旗杆ED,从办公楼顶端A测得旗杆顶端E的俯角α是45°,旗杆底端D到大楼前梯坎底边的距离DC是20米,梯坎坡长BC是12米,梯坎坡度i=1: ,则大楼AB的高度约为( )(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 ≈1.41, ≈1.73, ≈2.45)
A.5cosaB. C.5sinaD.
第1题第2题第3题
2.如图,港口A在观测站O的正东方向,OA=6km,某船从港口A出发,沿北偏东15°方向航行一段距离后到达B处,此时从观测站O处测得该船位于北偏东60°的方向,则该船航行的距离(即AB的长)为( )
A.3 kmB.3 kmC.4 kmD.(3 ﹣3)km
3.如图,某高速公路建设中需要测量某条江的宽度AB,飞机上的测量人员在C处测得A,B两点的俯角分别为45°和30°.若飞机离地面的高度CH为1200米,且点H,A,B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则这条江的宽度AB为米(结果保留根号).
4.如图,在航线l的两侧分别有观测点A和B,点B到航线l的距离BD为4km,点A位于点B北偏西60°方向且与B相距20km处.现有一艘轮船从位于点A南偏东74°方向的C处,沿该航线自东向西航行至观测点A的正南方向E处.求这艘轮船的航行路程CE的长度.(结果精确到0.1km)(参考数据: ≈1.73,sin74°≈0.96,cos74°≈0.28,tan74°≈3.49)
A.200tan20°米B. 米C.200sin20°米D.200cos20°米
2.已知B港口位于A观测点北偏东45°方向,且其到A观测点正北风向的距离BM的长为 km,一艘货轮从B港口沿如图所示的BC方向航行 km到达C处,测得C处位于A观测点北偏东75°方向,则此时货轮与A观测点之间的距离AC的长为( )km.
3.某水库堤坝的横断面如图所示,迎水坡AB的坡度是1: ,堤坝高BC=50m,则AB=m.
4.将点如图,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台灯的灯臂AB长为42cm,灯罩BC长为32cm,底座厚度为2cm,灯臂与底座构成的∠BAD=60°.使用发现,光线最佳时灯罩BC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为30°,此时灯罩顶端C到桌面的高度CE是多少cm?(结果精确到0.1cm,参考数据: ≈1.732)
在 中,∠C=90°,a,b,c分别为∠A,∠B,∠C的对边.
三边之间的关系: (勾股定理)
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边角之间的关系: .
本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其如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进行解决实际问题.
如图:OC为水平线,OD为铅垂线,OA,OB为视线,我们把视线OA与水平线OC所形成的∠AOC成为仰角;把视线OB与水平线OC所形成的∠BOC称为俯角.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当视线在水平线上方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叫做仰角,当视线在水平线下方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叫做俯角.
1.如图,某水渠的横断面是梯形,已知其斜坡AD的坡度为1:1.2,斜坡BC的坡度为1:0.8,现测得放水前的水面宽EF为3.8米,当水闸放水后,水渠内水面宽GH为6米.则放水后水面上升的高度是( )米.
第1题第3题
2.聊城“水城之眼”摩天轮是亚洲三大摩天轮之一,也是全球首座建筑与摩天轮相结合的城市地标,如图,点O是摩天轮的圆心,长为110米的AB是其垂直地面的直径,小莹在地面C点处利用测角仪测得摩天轮的最高点A的仰角为33°,测得圆心O的仰角为21°,则小莹所在C点到直径AB所在直线的距离约为(tan33°≈0.65,tan21°≈0.38)( )
A.169米B.204米C.240米D.407米
3.如图,一艘轮船以40海里/时的速度在海面上航行,当它行驶到A处时,发现它的北偏东30°方向有一灯塔B.轮船继续向北航行2小时后到达C处,发现灯塔B在它的北偏东60°方向.若轮船继续向北航行,那么当再过多长时间时轮船离灯塔最近?( )
4.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到附近的湿地公园测量园内雕塑的高度.用测角仪在A处测得雕塑顶端点C的仰角为30°,再往雕塑方向前进4米至B处,测得仰角为45°.问:该雕塑有多高?(测角仪高度忽略不计,结果不取近似值.)
教学重点
1、仰角,俯角
2、坡角、坡度
3、方位角,方向角
教学难点
1、仰角,俯角
2、坡角、坡度
【教学建议】
在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灵活、恰当地选择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用数学建模思想和转化思想把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实际相结合.
【知识导图】
(1)求海轮在航行过程中与灯塔C的最短距离(结果精确到0.1);
(2)求海轮在B处时与灯塔C的距离(结果保留整数).
(参考数据:sin55°≈0.819,cos55°≈0.574,tan55°≈1.428,tan42°≈0.900,tan35°≈0.700,tan48°≈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