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方法

呼吸功能评估方法呼吸功能评估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人体呼吸系统进行测试,以衡量其活动能力、功能状态以及针对特定疾病的病理变化。
这些测试可以用于诊断、监测病情进展和评估治疗效果,对于临床医生进行决策和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具有重要价值。
呼吸功能评估方法包括生理学测试和临床测试两大类。
一、生理学测试1. 肺功能测试(1) 肺活量测定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在最大吸气后,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测量时让患者深呼吸,并突然把呼气口露在水面上,让患者将全部呼气推入水中。
此时能够推入水中的气体体积即为肺活量。
(2) 呼气峰流速测定呼气峰流速是指呼气过程中最大的气流速度,可以用于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的严重程度。
测量时,患者深呼吸之后,尽量快地呼出所有气体,仪器会自动记录呼气峰流速。
(3) 最大通气量测试最大通气量是指人体一分钟内最大的呼吸气量,可以用于评估呼吸系统的活动能力和肺异常。
测试时,患者进行快速、深呼吸,测量一分钟内呼吸气量的最大值。
2. 氧化还原状况测试(1) 脉搏氧饱和度测试 (SpO2)血液中氧的饱和度可以通过测量脉搏氧饱和度来评估。
测试时将血氧传感器夹在患者手指或耳垂上,仪器自动读取血氧饱和度。
(2) 动脉血气分析 (ABG)动脉血气分析是一种测量动脉血氧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测试技术。
需要用注射器采集一定量的动脉血液,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二、临床测试1. 呼吸困难问卷评估呼吸困难问卷(Yale-Brown气喘问卷、St George's Hospital呼吸问卷等)可以用于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病情及疾病进展情况。
患者需要填写一些问题,例如呼吸急促、咳嗽等症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等。
2. 6分钟步行测试6分钟步行测试是一种评估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肺功能的测试。
测试时,患者需要在6分钟内尽可能多地走完指定的步数距离。
测试期间可以记录步数、氧饱和度等指标。
3. 化学性刺激检查化学性刺激检查可以用于评估患者对不同化学性刺激的反应,例如甲醛和二氧化硫等。
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呼吸功能评估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呼吸系统功能的方法,通过测量和分析呼吸相关的生理参数来评估个体的呼吸功能状况。
呼吸功能评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呼吸系统健康状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 评估指标呼吸功能评估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呼吸频率: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在12-20次/分钟之间。
1.2 呼吸深度:呼吸深度是指每次呼吸的气量大小。
通过测量潮气量来评估呼吸深度,正常成人的潮气量在500-800毫升之间。
1.3 呼吸节律:呼吸节律是指呼吸的规律性。
正常呼吸应该是有规律的,呼气和吸气的时间大致相等。
1.4 肺活量:肺活量是指在不同呼吸状态下肺部能够吸入或呼出的空气量。
通过测量肺活量可以评估肺功能的健康状况。
1.5 最大呼气流速:最大呼气流速是指呼气过程中的最大气流速度。
通过测量最大呼气流速可以评估呼气功能的健康状况。
2. 评估方法呼吸功能评估可以使用多种方法进行,常见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2.1 临床观察法:通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律等指标来评估呼吸功能。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受到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2.2 肺功能测试法:肺功能测试是一种通过仪器测量和分析呼吸相关指标的方法。
常见的肺功能测试包括肺活量测定、峰流速测定等。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呼吸功能评估结果。
2.3 血气分析法:血气分析是一种通过检测动脉血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来评估呼吸功能的方法。
通过血气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氧合情况和酸碱平衡状况。
3. 数据分析与结果解读通过呼吸功能评估得到的数据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结果解读。
根据不同的评估指标,可以判断患者的呼吸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相关疾病。
例如,如果患者的呼吸频率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提示呼吸系统受到刺激或负荷增加;如果患者的肺活量明显下降,可能提示肺功能受损;如果患者的最大呼气流速降低,可能提示呼气功能减弱等。
呼吸功能评定6级分级法

呼吸功能评定6级分级法呼吸功能评定6级分级法是指通过对呼吸功能进行评估,将其分为6个不同的级别,以反映出患者的各方面状况。
该评定法主要用于评估呼吸系统疾病、手术后、术前及康复期间患者的呼吸功能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提高康复效果。
评定标准:一级:正常呼吸,吸气流速1600ml/min以上,呼气流速1600ml/min以上。
二级:轻度异常,吸气流速1400-1600ml/min,呼气流速1400-1600ml/min。
三级:中度异常,吸气流速1200-1400ml/min,呼气流速1200-1400ml/min。
四级:较重异常,吸气流速1000-1200ml/min,呼气流速1000-1200ml/min。
五级:严重异常,吸气流速800-1000ml/min,呼气流速800-1000ml/min。
六级:极重或濒死状态,吸气流速低于800ml/min,呼气流速低于800ml/min。
评估流程:1.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病史及用药情况。
2.检查体征:通过听诊、观察、触诊等方式,检查患者的呼吸情况。
3.测量呼吸功能:通过呼吸功能仪等设备,测量患者的吸气和呼气流速、肺活量等参数。
4.评估结果:根据测量结果,按照呼吸功能评定6级分级法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的意义:一级:呼吸功能正常,无需特殊治疗,只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锻炼身体即可。
二级:呼吸功能略有异常,需要加强锻炼和饮食调节,并根据具体情况对症治疗。
三级:呼吸功能有中度异常,需要根据病因治疗,并进行腹式呼吸和深呼吸等锻炼。
四级:呼吸功能较重异常,需要进行氧疗、支持性治疗等,并进行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如胸廓扩张、体位引流等。
五级:呼吸功能严重异常,需要进行密切监护和抢救治疗,并适时行气管插管及人工呼吸辅助治疗。
六级:呼吸功能极重或濒死状态,需要进行急救治疗,并尽快转移至重症监护室进行进一步治疗。
总之,呼吸功能评定6级分级法是一种有效的呼吸功能评估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出患者的呼吸情况和治疗需求,有助于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呼吸功能评估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呼吸系统功能的方法。
通过对呼吸频率、呼吸深度、肺活量等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个体的呼吸状态和呼吸能力。
呼吸功能评估广泛应用于医疗、康复和体育等领域,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康复训练的制定和效果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呼吸功能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肺活量测量、呼吸频率测量、呼气峰流量测量、血氧饱和度测量等。
其中,肺活量是评估呼吸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呼吸吸气和呼气的最大容量测量,可以了解个体肺部的容积和弹性特性。
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普通在12-20次/分钟之间。
呼气峰流量是指个体在最大努力呼气时的最大呼气流速,常用于评估气道梗阻和肺功能损伤。
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氧气的含量,普通通过脉搏血氧饱和度仪进行测量。
除了上述常见的呼吸功能评估指标外,还有一些更复杂的评估方法,如肺功能测试、呼吸力学测量、气体交换测量等。
肺功能测试是通过测量个体在不同呼气和吸气阶段的肺容积和流速,来评估肺部的弹性和通气功能。
呼吸力学测量是通过测量呼吸系统的压力和流速,来评估呼吸肌肉的力量和呼吸系统的机械特性。
气体交换测量是通过测量呼吸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来评估肺部的氧合功能和通气功能。
呼吸功能评估的结果可以匡助医生或者康复师判断个体是否存在呼吸系统疾病或者功能障碍,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或者康复计划。
例如,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评估可以匡助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预后,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对于康复训练者,呼吸功能评估可以匡助评估训练效果,调整训练强度和方法,提高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呼吸功能评估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方法,可以通过测量和分析多种呼吸指标,了解个体的呼吸状态和呼吸能力。
它在医疗、康复和体育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康复训练的制定和效果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呼吸功能评估,可以匡助医生或者康复师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提高治疗和康复效果,改善个体的生活质量。
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呼吸功能评估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呼吸系统功能的方法。
通过对呼吸频率、呼吸深度、肺活量等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个体的呼吸功能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呼吸系统疾病或者异常。
呼吸功能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呼吸频率评估: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在12-20次/分钟之间。
通过观察个体的胸部起伏或者使用呼吸监测仪器,可以准确测量呼吸频率。
2. 呼吸深度评估:呼吸深度是指每次呼吸的气量。
正常成年人的呼吸深度在500-800毫升之间。
通过使用肺活量计等仪器,可以准确测量呼吸深度。
3. 肺活量评估:肺活量是指个体在最大吸气或者最大呼气后能够排出的气体量。
正常成年男性的肺活量在3-5升之间,正常成年女性的肺活量在2-4升之间。
通过使用肺活量计等仪器,可以准确测量肺活量。
4. 呼气流速评估:呼气流速是指个体在呼气过程中的气流速度。
通过使用呼气流速计等仪器,可以准确测量呼气流速。
呼气流速的变化可以反映呼吸道疾病或者异常。
5. 肺功能评估:肺功能评估是通过使用肺功能仪器,对个体的肺活量、呼气流速等指标进行全面评估。
肺功能评估可以匡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肺部疾病,并确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除了上述指标的评估,呼吸功能评估还可以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如胸部X射线、血气分析等,以获取更全面的呼吸系统功能信息。
呼吸功能评估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匡助医生判断个体的呼吸系统功能是否正常,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呼吸功能评估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制定康复计划,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指导意义。
总之,呼吸功能评估是一种重要的临床评估方法,通过对个体呼吸系统功能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个体的呼吸功能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呼吸系统疾病或者异常。
它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呼吸系统疾病、评估治疗效果和制定康复计划具有重要作用。
呼吸功能评估讲解

呼吸功能评估讲解1.临床症状评估: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咳嗽、呼吸困难、呼吸相关的胸痛等症状,以了解患者的主诉和病史。
2.体格检查: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吸节律,并检查患者的胸廓是否有异常,如胸骨凹陷或突出等。
医生还会听取患者的肺部呼吸音,观察是否有呼吸音减弱、呼吸音增强或呼吸音不规则等异常。
3.肺功能测试:肺功能测试是一种常用的呼吸功能评估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肺活量测试和肺功能参数测定。
肺活量测试通过测量患者的最大吸气量和最大呼气量来评估患者的肺容积和通气能力。
肺功能参数测定包括呼气流量-容积曲线、肺弹性和阻力等指标的测定,可用于评估患者的呼吸机械性能和肺功能。
4.血气分析:血气分析是通过取得动脉血样本,并检测其中的氧气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pH等指标,来评估患者的气体交换功能。
血气分析可以提供患者的氧合水平、酸碱平衡情况和通气状态等信息,有助于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类型。
5.放射学检查:如X射线胸片、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可用于评估患者的胸腔和肺部结构,检测是否存在肺部病变、肿瘤或阻塞性肺疾病等。
6.肺功能内镜检查:肺功能内镜检查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呼吸功能评估方法,通过经口或经鼻将内镜导入气管和肺部,观察和检查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的情况,可用于发现和诊断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肺癌等疾病。
呼吸功能评估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它可以帮助医生正确评估患者的疾病程度和呼吸功能状态,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呼吸系统感染的情况下,通过评估患者的呼吸音、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等指标,可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
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呼吸功能评估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患者的康复进展,指导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方式。
此外,在呼吸功能评估时,医生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
呼吸功能评估结果必须与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结合起来,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呼吸功能评定6级分级法

呼吸功能评定6级分级法1. 介绍呼吸功能评定是一种常用的评估方法,用于评定人体呼吸功能的健康状况。
呼吸功能评定6级分级法是其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本文将从分级法的背景、评估标准及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探讨。
2. 背景在医学领域中,呼吸功能的评估对于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
针对不同的呼吸疾病和病情严重程度,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评定体系来进行分级。
呼吸功能评定6级分级法应运而生。
它基于临床实践,经过广泛的实验证明了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评估标准呼吸功能评定6级分级法主要根据以下指标来进行评估:3.1 肺活量肺活量是指在一次最大吸气后,能在一次最大呼气前所吸入或呼出的气体的数量。
肺活量的大小直接反应了肺功能的健康状况。
根据分级法,肺活量在不同级别中有不同的标准。
3.2 肺功能检测结果通过肺功能检测,可以获得各项指标的数值。
这些指标包括呼吸流量、肺活量、肺弹性、气道阻力等。
根据这些指标的数值,也可以判断出呼吸功能的健康状况。
3.3 病情严重程度根据呼吸疾病的不同,其病情严重程度也有所区别。
呼吸功能评定6级分级法将不同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了分级,以便于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4. 应用范围呼吸功能评定6级分级法适用于各种呼吸疾病的评估和治疗。
以下是常见的适用范围:4.1 顽固性哮喘顽固性哮喘是指对常规治疗控制不佳的哮喘病人。
通过呼吸功能评定6级分级法,可以对病人的哮喘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4.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是一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呼吸功能评定6级分级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病人的肺功能损害程度,从而指导治疗和护理。
4.3 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常常存在肺部并发症,呼吸功能评定6级分级法可以对其呼吸功能进行评估,为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提供参考依据。
4.4 高原性疾病高原性疾病是指在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等地区生活或旅行时,由于缺氧等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麻醉前呼吸系统评估

05
个体化评估与建议
年龄相关评估建议
01 儿童
儿童由于呼吸道发育尚未完全,易发生呼吸道梗 阻和呼吸困难,麻醉前应评估呼吸道通畅程度, 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02 老年人
老年人的呼吸道黏膜萎缩、气道分泌物增多,易 发生呼吸道梗阻和肺部感染,麻醉前应评估肺功 能和呼吸道通畅程度。
03 孕妇
孕妇在麻醉前应评估胎儿状况和母体健康状况, 选择对母婴影响较小的麻醉药物和方式。
总结词
呼吸动力学评估是评估呼吸肌肉力量和呼吸中枢调节功能的 重要手段。
详细描述
呼吸动力学评估包括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 (MEP)、吸气时间等指标的检测,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呼吸肌 肉的力量和呼吸中枢的调节功能,对于判断呼吸衰竭和机械通 气支持的需求具有指导意义。
血气分析评估
总结词
血气分析评估是评估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重要手段,能够反映呼吸系 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状态。
手术类型与风险
根据手术类型和复杂程度,评估麻醉风险,并采 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02
特殊情况
对于特殊情况,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手术安全。
呼吸系统并发症风险与预防
呼吸系统并发症
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如呼吸道 梗阻、呼吸抑制等。
预防措施
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术前评估患者的呼吸功 能、控制呼吸道炎症等,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详细描述
血气分析评估包括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检测,这 些指标能够反映肺部气体交换的效率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状态,对于判断呼吸衰 竭和酸碱平衡紊乱具有指导意义。
03
呼吸系统疾病评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前呼吸功能评估
• 病史与体格检查
• 影像学检查
呼吸困难评级
肺功能检查
• 肺功能检查并不比病史和体格检查提供更
多的PPC危险因素参考资料,但大多数学
者认为术前肺功能检查具有一定意义
术前肺功能检查的适应症
• 年龄大于65岁 • 肥胖患者 • 胸部手术 • 上腹部手术 • 吸烟史 • 心肺疾
• 充分的术前呼吸功能评估对于患者术后呼
吸系统并发症(PPC)的防治、手术成败
以及术后康复是否顺利至关重要
常见的PPCs
1. 感染:肺炎、支气管炎
2. 肺不张
3. 支气管痉挛
4. 心源性或非心源性肺水肿
5. 肺栓塞
6. 长时间留置气管导管
7. 呼吸衰竭
• 分钟最大通气量(MVV)
•
•
上述参数通常以占预计值的百分数表示
预计值则以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校正后得出
用力肺活量(FVC)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 (FEV1)
• 对开胸手术及肺叶切除术的预测价值最大 • 比较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前后的FVC及FEV1, 能有效地反映肺功能可逆程度
分钟最大通气量(MVV)
于气流受限以及并发症(肺动脉高压、营
养不良)术后PPC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1-2
倍。
• 老年病人非心脏手术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
率为8.8%,住院病死率5.8%,ASA分级、
COPD病史、白蛋白水平与老年人术后呼吸
衰竭的发生有关。
• 吸烟
• 戒烟后12-24h 血中CO及尼古丁水平下降
• 48h后碳氧血红蛋白水平恢复正常
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 患者相关因素
• 年龄 • 第一秒肺活量(FEV1)及血氧分压(PO2)降低, 功能残气量(FRC)增加,对缺氧和CO2蓄积的 反射性反应减弱,术后肺功能恢复较慢。上呼吸 道保护性咳嗽反射较迟钝,术后对呼吸道分泌物 的清除能力减弱。
• 慢性肺疾病 尤其是COPD,COPD患者由
有疑问
• 1. 通气功能评估
• 2. 肺实质功能的评估,包括血气分析,CO弥散率 (DLCO)测定和同位素肺通气-灌流扫描检查 • 3. 心肺联合功能(储备功能)的评估:运动试验
通气功能常用指标
• 用力肺活量(FVC)
•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
• 一秒率(FEV1/FVC%)
• 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
目前为大家所接受的保证肺叶切除术后 长期存活的最低标准为
• FEV1% > 50% • PaCO2 < 50mmHg • PPO-FEV1% > 40%
肺实质功能的评估
• 主要判断患者的氧合功能。PPODLCO%(术后预计一氧化碳弥散量)<40%预
计值通常预示较高的术后心肺系统并发症
发生率。
• 血气分析结果 PaO2 < 60mmHg 和/或
• 48-72h后支气管粘膜纤毛功能提高
• 1-2w后痰液分泌减少
• 4-6w后肺功能 有所改善
• 6-8w后免疫功能恢复正常
• 8-12w后吸烟对PPC的影响完全消失
• 支气管哮喘 临床上达到完全控制的支气管
哮喘并非PPC的危险因素。
• OSAHS
OSAHS 患者合并困难气道的概
率为正常人群的8倍,对阿片类镇痛药的呼
PaCO2 > 45 mmHg,高度提示术后可能出
现并发症。如果患者有显著地低氧血症,
应该考虑做肺通气-灌流扫描检查,明确是
否有明显的分流存在。
心肺联合功能评估
• 常规肺功能检查提示患者存在中重度呼吸
功能不全,而外科手术指征强烈,需行心
肺运动试验
心肺联合运动试验的绝对禁忌证
1
2 3 4 5
近期内静息心电图出现明显的改变,提示心肌梗
死或其它急性心脏事件 近期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心绞痛 尚未控制的室性心律失常 房性心律失常尚未得到控制,且引起心功能异常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未安装起搏器
心肺联合运动试验的绝对禁忌证
6 急性充血性心衰
7 严重主动脉瓣狭窄 8 可疑或已有主动脉夹层分离 9 活动性或可疑的心肌炎和心包炎 10 血栓性静脉炎或心内血栓形成 11 近期内体循环或肺循环栓塞 12 急性感染
13 明显的精神萎靡,抑制
最大氧耗量(VO2 max)
• 患者运动-摄氧曲线进入平台期(即氧耗量
不随运动率的增加而上升)时的耗氧量。
• > 20ml/kg/min
• < 10ml/kg/min
并发症 0-10%
并发症 43-100%
术中措施
1. 尽可能采用局部麻醉
2. 尽可能缩短外科手术时间
3. 尽可能减少肌松剂
等因素,导致肺功能的损害,并诱发PPC。
• 手术时间超过3h意味着PPC的风险增加。
麻醉因素
1.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不如局部麻醉和神经
阻滞安全。 2.全身麻醉可抑制呼吸中枢,减少肺活量致小 气道陷闭,引起V/Q失调,抑制粘膜上皮细 胞纤毛功能。 3.合并使用阿片类、镇静剂、肌松剂可抑制呼 吸中枢或神经肌肉功能。
是阻塞性、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肌力、
营养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
术前FEV1
>2L 安全
1-2L
< 0.8L
有一定风险
风险极大
安全手术的术前肺功能要求
VC
FEV1
> 50%预计值
> 50%预计值
RV/TLC
DLco
>50%预计值
>50%预计值
缺点:没有考虑手术部位、手术范围
吸抑制作用更敏感,术后呼吸系统不良事
件的发生率为正常人群的8倍,心血管不良
事件的发生率为正常人群的4倍。
• 在多项研究中均提示低蛋白血症以及营养
不良是老年人PPC的高危因素。
手术相关因素
• 手术部位和方式 胸部及上腹部手术引起
患者呼吸生理紊乱、术中及术后肺容量的
减少、膈肌的运动障碍、手术创伤及疼痛
4. 腹腔镜或胸腔镜手术 并发症少
简易肺功能的估计
• 吹火柴试验
• 屏气试验
15cm
30S
• 测胸腔周径法
4cm
•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