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
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j-货币政策的制定需要结合诸多方面的因素,在对经济相关的诸多领域的发展影响都要能考虑进入,货币政策一旦实施就会对各方面产生影响。
通过从理论上深入的研究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就能从理论上为货币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更好的引导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
1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的关系和发展历程1.1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的关系分析货币政策的实施主要是结合金融市场影响宏观经济变量,然后影响通货膨胀率的,而利率对股票的走势影响也比较突出。
在利率调整的时候,如果比预期值高,结合凯恩斯流动偏好的理论就能得知,利率下降更多人会相信利率未来会升高,而当前所卖出的股票持有货币以备未来再买股票,这时候股票的价格就会下降。
在对利率进行调整的时候,如果是和人们的预期值基本相同,对股票的需求则不会发生变化,股票的价格也不会发生变化。
而如果是对利率的调整低于公众预期值,在利率下降的时候,人们便会相信未来的利率会进一步降低,就会买入股票留待后面卖出,这时候的股票价格就会上升。
根据经济学的原理,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量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当货币的供应量发生了变化的时候,们就会在相应传导机制的运用下,对股票的价格也会造成相应的影响。
在投资者所持有的货币数量增加的时候,安全资产的比例过高,投资者就会增加风险资产的投资,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是风险资产的供给量没有发生变化,这时候就会造成风险资产的价格上升。
也能在这一环节预期货币供给量增加,股票的价格就会上升。
在货币的供给量增加的时候,人们将会持有更多的货币,这时候的市场利率也会下降,人们就会将持有货币投入到股市中从而造成股价的上涨。
在这一投资过程中就会创造更多家庭收入,以及引起消费支出增加,从而造成更高产出。
在利率发生了下降的时候,也会对股票预期收益现值,会对股票价格的上涨起到促进作用。
1.2货币政策发展历程分析我国的货币政策已经经过了多次改革,政策体系方面逐渐的完善,并有着相对完善的间接传导体系。
中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

中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中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导言:货币政策是指国家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等手段,以实现国内经济增长、稳定物价、调控金融市场、促进就业等综合目标的政策。
股票市场则是一个重要的资本市场,直接与公司融资、经济活动和投资者利益相关。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分析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及中国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响应等问题。
一、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1. 影响股票市场波动性:货币政策的宽松与紧缩往往会对股票市场的波动性产生影响。
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提供更多的流动性,推动股票市场上行;而紧缩的货币政策则可能导致市场流动性收紧,进而引发股票市场调整甚至下跌。
2. 影响企业融资成本:货币政策的调整直接影响到企业融资成本,进而影响股票市场的表现。
例如,降低利率、宽松政策下,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利好股票市场。
相反,升息、紧缩政策可能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对股票市场造成压力。
3. 影响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还体现在投资者情绪层面。
当央行货币政策预期发生变化时,投资者往往会对市场走势进行预判和调整投资策略,进而影响股票市场的波动。
二、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作用机制1. 通过利率调控影响股票市场: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可以直接影响股票市场。
降低利率有助于推动股票市场上行,激发投资者信心;相反,升息可能导致股票市场调整。
2. 通过影响经济运行间接影响股票市场:货币政策通过对经济运行的调控,进而间接影响股票市场。
例如,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控制通胀,保持物价稳定,稳定经济增长,进而提振股票市场。
3. 通过调整市场预期影响股票市场:货币政策的调整往往会引发市场预期的变化,进而影响股票市场的波动。
央行发布货币政策报告、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决议等,会对投资者情绪产生直接影响。
三、中国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响应中国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响应主要体现在投资者信心、股价涨跌以及市场整体表现等方面。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现代金融市场中,货币政策是经济运行的重要一环。
货币政策的调控直接影响着股票市场的波动与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以及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的启示。
首先,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市场的流动性。
当央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将增加,流动性增强。
这使得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更容易借款,增加了他们进行投资的能力,从而促进了股票市场的繁荣。
反之,当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将减少,流动性降低,给投资者带来了借款成本的增加和投资能力的降低,从而可能导致股票市场的下跌。
其次,货币政策的调控还会直接影响到股票市场的利率水平。
利率是投资者决定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央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低利率将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投资,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股票市场。
然而,当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时,高利率会增加借款成本,抑制投资者的积极性,从而可能引发股票市场的下跌。
此外,货币政策的调控还会对通胀产生直接的影响,而通胀也是影响股票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央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时,过多的货币流通可能导致通胀的加剧。
这会引起市场的担忧,投资者可能会抛售股票,从而导致股票市场的下跌。
相反,当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时,限制了货币的流动性和供应量,可能会导致通胀的压力减轻,让投资者更加乐观,从而推动股票市场上涨。
此外,货币政策的调控还会影响到汇率水平,从而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
当央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时,可能导致国内货币贬值,进而影响到股票市场的投资者。
例如,汇率下跌可能会导致外国投资者的回流,从而推动股票市场上涨。
相反,当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可能导致国内货币升值,从而影响到股票市场的投资需求,可能会使股票市场下跌。
在面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时,投资者要多方考量其带来的影响。
首先,投资者需要关注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预测市场流动性的变化,合理把握投资机会。
其次,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利率水平的变化,以决定投资的时机和方向。
货币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关联研究

货币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关联研究货币市场与股票市场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金融市场,它们一般被视为经济体的重要指标。
货币市场是用于管理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市场,一般涉及短期借贷和短期融资。
而股票市场代表的是公司股权的交易市场,是重要的资本融资渠道。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速,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关联也变得日益紧密。
这种关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可以相互影响。
货币市场上的利率水平可以影响股票市场上的股息率,股息率是指公司分发的每股股息与股票市场价格之比。
由于利率与股息率呈负相关关系,因此,货币市场的利率上升会导致股息率下降,进而影响股票市场的收益率和投资人的决策。
其次,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都会受到经济政策的影响。
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发展的政策。
一般来说,当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来加强货币紧缩时,股票市场会出现不利的反应,股票价格下跌,而当货币政策趋于宽松时,股票市场一般会出现上涨。
此外,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波动也会相互影响。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时期,货币市场的动荡一般会引发股票市场的震荡,相应的,股票市场的波动也会传导到货币市场上,进而影响整个金融市场体系。
比如,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期间,原油价格暴跌导致了全球大规模的资金流动性危机,进而引发了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同时暴跌。
最后,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都受到了投资者预期和情绪的影响。
在投资者普遍预期经济不景气时,股票市场会出现下跌的趋势,高风险的股票也会受到抛售压力;而在经济出现复苏迹象时,股票市场则有可能上涨。
总之,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是息息相关的,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关系相当复杂。
对于投资者来说,深入研究这些因素之间的关联,把握市场走势和投资机会,才能在市场上获得更好的收益。
经济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

经济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股票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受到经济政策的影响尤为显著。
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实施,往往会对股票市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三个方面,分析经济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一、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货币政策的宽松与紧缩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巨大。
当货币政策宽松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增加,企业融资成本降低,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增强,投资者更愿意购买股票,股票市场往往会出现上涨行情。
反之,当货币政策收紧时,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股票市场的流动性下降,投资者更倾向于卖出股票,股票市场可能会出现下跌行情。
此外,货币政策的变化也会对股票市场的板块分布产生影响。
宽松的货币政策往往会刺激金融业的发展,银行、保险等金融板块的股票可能会受益。
而紧缩的货币政策则可能导致金融板块的股票下跌,而非金融板块的股票则相对较为稳定。
二、财政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状况来影响经济的手段之一。
财政政策的变化也会对股票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当财政政策实施扩张性政策时,国家增加财政支出,投资者对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股票市场可能会出现上涨行情。
相反,当财政政策实施紧缩性政策时,国家减少财政支出,投资者对经济前景持悲观态度,股票市场可能会出现下跌行情。
此外,财政政策的调整也会对不同行业的股票产生差异性影响。
例如,当财政政策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时,相关行业的股票可能会受益,如建筑、钢铁等行业。
而当财政政策减少对某些行业的支持时,相关行业的股票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
三、产业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产业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特定产业的发展而实施的政策。
产业政策的变化也会对股票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当国家出台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时,相关行业的股票可能会受益,如太阳能、风能等行业。
而当国家对某些产业进行限制或整顿时,相关行业的股票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05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短期影 响
市场反应
利率变动
当货币政策导致利率下降时,投资者更倾向 于将资金投入股市以获取更高回报,从而推 动股票价格上涨。相反,利率上升可能会使 投资者更倾向于储蓄或投资其他低风险资产 ,导致股票市场资金流出,股价下跌。
流动性状况
货币政策的宽松或紧缩会影响市场上的流动 性状况。在货币政策宽松时,银行体系释放 出大量流动性,增加市场上的资金供应,从 而刺激股票市场的需求和价格上涨。相反, 紧缩货币政策可能导致市场流动性紧张,限 制股票市场的融资和交易活动,对股价产生 负面影响。
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节本国货 币供应和利率水平,影响汇率 和国际贸易,保持国际收支平
衡。
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按照规定必须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与其吸收的存款的比率。中 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是中央银行规定的一家商业银行的最低利率,其他商业银行在此基础上制定各自 的存贷款利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进而影响投资和消 费。
详细描述
利率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利率变化会影响企业的 融资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投资决策。其次,利率变动会影响投资者 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策略,从而影响股票市场的需求和供给。
货币供应量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总结词
货币供应量是影响股票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影响经济活动和企业的盈利水平来影响股票价格的走势。
行业影响
周期性行业
货币政策对周期性行业的影响较为显著。例 如,在货币政策宽松时,房地产、基础建设 等周期性行业受益于较低的融资成本和更多 的信贷支持,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盈 利预期,推动相关股票价格上涨。
论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

为资源 配置 、 产权交易 、 风险定价和公司 具有‘ 自我增强” 的效果 , 能够通过金融机 构放大其扩张 治理的市场 机制 , 对经济增长和其他经济变量的作用 日 效应 . . 为严重 的是 . 而更 由于股市泡 沫注定要破灭 , 且 而 益突 出, 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 逐渐成 股市泡沫的破灭往往是在短 时期 内以股 灾的形式完成 , 为货 币政策传导的重要 渠道 。 正因为 如此 ,99年 8月 这势必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 国民经济 的健康发展构 19 2 7日, 美联储 主席格林斯潘在怀俄明 J csnHo ako l e举行 成大的威胁 。 的货 币政 策会议上强 调,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将更多地考
对货 币政 策及其 传导 机制带来 了深刻的影响, 股票市场 价格 波动仅仅是反 映了基车 面的变化 . 幺 中央银行就 那 在货 币政策传 导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 另一方面 , 中央银行 没有必要理会股市 的涨 涨跌 跌 , 以听凭 市场机制发挥 可 无论 推行紧缩性 货币政策还是扩 张性 货币政 策 , 无论采 作用。 但股市的价格波动除了基车 面变 化因素之外 . 可能 用利率杠 杆还是 公开市场操作手段 , 都会直接或间接地 还源于投资者 的非理性行 为 , 低效 的监 管体制以及其他 影响股票市场。 但就 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 货币政策
2 0 ) 条的主要原因 。 我们必须排除这种想法 : 认为货币政策能 东 。0 1。
够解决诸如调控汇率 、 反衰退 、 调控 土地 和股 票价格 、 进
‘) 2 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变化。 货币市场与
行 国际政 策协调 以及保 持金融市场稳定等等如此之多 的 股 票市 场的互 动增 强了资金在金融市场上的运作 能力 , 困难 问题。 今后 , 我们 要避 免再 犯同样的错误 。B・ 弗里 相应地 也会影 响商 业银行 的资金来源 与运用 , 进而 影响 德曼 (O O对美 国股票价格 在一个较长时期 中对通货膨 货 币乘 数 , 2O ) 使货 币供应量对货 币政策最终 目 的影 响相 标
论我国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维普资讯
南金融
军
一
、
股 票市 场 的发 展 呼 唤货 币政 策 关 注股 票价 格
与 国 外 相 比 ,我 国 的股 票 市 场 还 是 一 个 新 兴 市
91 我 4只股票 , 2 0 到 01 在 过 去相 当长 的一 段 时期 里 ,股 票市 场 对 实体 经 场 。1 9 年 时 , 国深 沪 股 市 只有 1
还 可控 性 、 可测 性 和 弱相 关性 。但 是 , 者仍 然 坚持 认 构 之 间调 节 流动 性 的场 所 , 是 资本 市 场 的资 金来 源 , 不 笔 为货 币政策 应 在一 定 程 度 上对 我 国 的股 票市 场 予 以适 这 可能 造 成 短期 资 金被 长期 占用 ,并 有 部分 资 金发 生
脱 , 当关 注 。笔 者 之所 以坚 持 这样 的看 法 ,是 因为 中 国股 “ 轨 ”游 离 银行 系统 而直 接 进入 资 本 市场 运作 。 市发 展潜 力 之 大 ,仍会 像 过 去那 样 大 大超 过所 有 人 的 股 票 市场 不 仅 通过 以上 四种 效 应影 响着 我 国货 币
策传导 的主要机制。但是 , 九十年代以来 , 随着股票市 股票市场已逐渐成为中国经济 、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
场 的深化 和规 模 的 日益 扩大 , 票 市场 的 “ 股 财富 效应 ” 成部分 。与此 同时 , 九十年代 中期 以来 , 我国经济运行
和“ 资产负债表效应” 已经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机 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由于消除了短缺 ,货币不再大量
结 构 、 融 稳定 、 至 货 币政 策 的影 响会 与 日俱增 。而 两种 方 式 : 金 乃 且 股 票 市 场 本 身 就 是货 币 政 策 的 重 要传 导 机 制 之 一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孙华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100029)马 跃(香港岭南大学经济系)内容提要:本文提出的综合理论框架全面分析描述了以稳定物价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为目的的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着重对中央银行干预股票市场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本文应用的动态滚动式的计量检验方法适应中国经济体制不断调整的特征,不但可以完成我们的理论分析,更可以检测中央银行对股票市场干预的机制及干预的有效性,从而分析进一步的政策含义,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制订和预期效果提供一个前瞻性的预测分析框架。
关键词:货币政策 股票市场 干预机制 因果关系* 本文初步结果于2002年11月在香港中华总商会给中国证监会的部分领导们宣读过,本文作者在此感谢参会人员以及赵志君在本文修改过程中提出的宝贵意见。
但文中任何错误均由本文作者承担。
一、背景和意义随着世界范围内资本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本市场对国际经济、国内经济的影响力迅速上升,拉美和亚洲金融危机就是这一影响的鲜明生动的实例。
在这个背景下,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成为当前货币理论研究中最前沿的问题。
但是对于货币政策影响资本市场的渠道和效果各国经济学家目前没有统一的定论。
随着对外开放进程的深入,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 TO 之后,如何维持本国金融系统的稳定,以及如何提高国内金融系统配置货币资源的经济效率等问题的理论阐述和政策含义已经是国内经济理论界和政府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
并且,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国外学术界对相关问题也表现出浓厚兴趣(Fernald and Rogers,2002;马跃,2001)。
1998年中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之后,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否适当、货币政策应如何操作,成为讨论的焦点(戴根有,2002)。
2000年后中国上海和深圳两个股市出现深幅下跌,中央银行是否应该干预股市的问题一时成为讨论的焦点。
介入讨论的大概有来自三派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员。
第一派是股市基金的研究者,他们的基本观点是要求央行关注和影响金融资产价格。
而且这种关注和影响是以/稳定0(潜台词是/提升0)股价为目标的;第二派是学术研究机构的学者,他们强调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但具体观点有不同之处。
一方面有学者认为股市泡沫扭曲资产价格,希望股市的泡沫成分尽量挤出,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股市的部分泡沫对资源配置调整的过程起润滑作用,类似于/温和0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第三派是政府部门的研究者,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央行应/关注0而不是/盯住0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应该将以股票价格为代表的金融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的视野,作为辅助的监测指标,建立相关的指标体系,并根据市场走向和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判断,进而实施必要的调控行动。
到目前为止,这场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在现代计量技术的采用方面,都有待加强。
为此本文提出一个理论框架描述以稳定宏观经济为目的的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并据此对中央银行干预股票市场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和阐述(见图1)。
44图1分析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关系的理论框架(a)货币数量、利率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b)股票市场交易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M.Friedman,1988);(c)股票价格、市值通过/q0、财富效应等影响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宏观经济;(d)宏观经济景气预期影响股票价格预期,进而影响股票价格;(e)国民收入、物价水平影响货币需求;(f)货币数量、利率影响物价水平和国民收入。
有关货币政策如何通过调整货币数量和(或)利率来影响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以及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如何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分析,本文不再赘述。
由于宏观经济景气指标选择困难,而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已有若干分析(石建民,2001;谢平、焦瑾璞等,2002),本文将集中于传导机制(a)和(c)的分析和阐述,并且试图回答中央银行(1)是否应该干预股市(Bernanke and Gertler, 2003);(2)是否有能力干预股市;(3)如何干预股市等问题。
二、中央银行干预股市的必要性传统上,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是维持一般物价水平的稳定和(或)促进经济增长¹。
但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在世界范围内,理论界和决策层都更强调中央银行的职责是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
股票市场是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银行不能不关注股票市场的状况。
而且如果股票市场确实对一般物价水平和实体经济运行有影响,那么中央银行就应该对股市适度干预,使其对经济发展起正面的作用,尽量避免负面影响。
现有理论(M ishkin,2003)已经表明,股票价格通过以下渠道影响宏观经济:1.投资渠道。
托宾的/q0理论认为,股价上涨使公司市值相对于其资本存量的重置成本(/q0比率)随之提高,当q值大于1时,股票市值大于重置成本,刺激投资支出的增加,进而拉动了总需求与产出的扩大:Ps股价{y q{y I投资{y Y{。
2.财富效应渠道。
莫迪利安尼认为,股价上升使得居民部门的财富增加,进而促使居民当期和未来的消费增加,并相应刺激总需求和产出的增长:Ps股价{y W财富{y C消费{y Y{。
3.资产负债表渠道。
股价上涨,则企业财富升值,公司净值提高,这意味着公司可用于融资的抵押品价值的升值,以及公司借款能力的增强,由此促进了银行贷款的投放,进而带动了企业投资、总需求及产出的扩大。
上述理论也被称作/信用观点0:Ps股价{y N W公司净值{y L贷款{y I 投资{y Y{。
4.流动性渠道。
股价上升,使得消费者持有的流动性资产量扩大,消费者感到其出现财务收支困难的概率大大减少,于是增加耐用品和住房支出,由此拉动了总需求和产出的扩大:Ps股价{y¹本文暂时回避货币政策单一目标与多重目标的争论。
作者将另著专论阐述此问题。
45Fa(金融资产价值){y Cd耐用品{、H住房支出{y Y{。
上述四条渠道都表明,股票价格与总支出有同向变动关系,因而应该导致国民收入、一般物价水平与股票价格正相关。
但是中国股票市场相对于国民经济规模仍然过于狭小¹,工商企业和个人股票质押贷款尚未被批准,股票价格影响总支出的传导渠道不畅通,股票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很可能埋没于其他因素的影响之下。
除此之外,股票市场还可能与宏观经济负相关:当股票价格连续上升时,股票投机的预期收益率高于实业投资的预期收益率、高于消费者的时间偏好时,大量货币资金将滞留于股市,伺机炒作;实业投资和消费相对下降。
其结果将是股票市场泡沫泛滥、实体经济缺乏资金支持而蹒跚不前。
从实际经验研究上看,不同学者有不同答案。
B.Friedman(2000)对美国股票价格在一个较长时期中对通货膨胀和产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他的结论是:股票价格对于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几乎都不显著,进而很难以信息变量的形式进入货币当局的决策视野。
Rigobon and Sack(2003)指出股市波动对美国经济具有至深且巨大的影响:若标准普尔500指数上升5%,按照2000年底美国居民部门的持股量计算,将会使居民部门财富增加5780亿美元,假设股市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为4%,则总消费将相应增加230亿美元,并带动G DP增长0.23个百分点。
所以美联储要对一定程度的股价波动做出反应。
针对中国经济具体来说股票市场对宏观经济是有正面影响还是有负面效应,也需要实证检验才能说明。
已有的研究中,赵志君(2000)分析发现中国股票市值与G NP的比值和G NP的增长率严重负相关。
石建民(2001)的研究结果发现中国股票市值与G NP正相关,但相关系数很小。
谢平、焦瑾璞等(2002)发现自1995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工业增加值与同期的沪深综合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是负值和较低。
本文的结论是在某些时期股票市值与GD P有负向关系,股票价格在任何时候都对GD P和消费价格指数没有影响(参见本文第六部分)。
三、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一般认为,政府干预股市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完善制度建设;二是实施货币政策。
本文关注后者,就是要回答第二个问题:中央银行是否能对股市有影响。
若中央银行认为应该干预股市,但又力不从心,即货币政策的工具对股市影响的效果甚微,这样也无法达到预想的经济效果。
从理论上讲,货币政策的两项常用工具)))货币数量和利率调整)))影响股市的方式是不同的:(1)货币数量调整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根据资产组合理论,投资者持有货币数量增加,使其安全资产比例过高;于是投资者将增加风险资产投资,如果风险资产供给数量不变,这将导致风险资产价格上升。
所以可以预期,货币供给量增加,股票价格将上升。
易纲,王召(2000)指出,在短期、中短期和中长期,没有预料到的货币供给增加,使股票价格上升;而在长期,没有预料到的货币供给增加,不影响股票价格,货币中性。
在经验分析上,钱小安(1998)发现沪指、深指与中国M0同向变化、与M1无关、与M2反向变化,相关性较弱,且不稳定。
他认为预期因素在股价形成中更重要,故货币政策影响不大。
(2)利率调整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当利率的调整出乎公众预期,根据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如果当前利率下降,会有更多的人相信将来利率会上升,现在卖出股票持有货币以备将来再买入股票,于是股票价格下降;当利率的调整是低于公众预期,在利率下降时人们相信将来利率降得更低,则会在当前买入股票,留待将来卖出,于是股票价格上升;而当利率的调整合乎公众的预期时,对股¹2002年7月股票市场市价总值和流通市值分别为45794.37亿元和15063.82亿元。
分别占GD P(102000多亿元)))国家统计局朱之鑫局长2002年12月30日新闻记者座谈会上的讲话)的45%和15%。
46票需求不会变动,股价亦不变。
托宾等人的资产选择理论给出了另外的利率对股价的影响渠道:(1)替代效应:利率下降,公众更乐于持有相对收益较高的股票,股价上升;(2)积累效应:利率下降,安全资产收益下降,为了达到财富积累目标,投资者将更多购买高收益的风险资产,股票价格上升。
我们认为,央行利率除了作为/最后贷款0成本影响存款货币和国债等安全资产的利率外,还从另外的渠道对股票价格发挥重要的影响: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指示器,央行利率下降意味着经济不景气,投资风险上升,公众入市更加谨慎,股票价格将下降;同时,经济不景气也限制了公众当前收入增长并形成对将来收入增长的悲观预期,从而减弱投资意愿,股票价格将下降。
我们称这种影响为/指示器效应0。
所以单从理论上我们还是不能判断利率对股票价格走向的影响,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计量分析,才能得到明确的答案。
Rigobon and Sack(2002)检验了美国货币政策对股指的影响,发现股指对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负向反应,即短期利率上升25个基本点,将导致标准普尔500下降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