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浙江省五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020届浙江省五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历史试题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记载,与如图所示密切关联的是

A. 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馀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

B. 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

C. 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享其利。

D. 禄始作此渠,派湘之流而注之融,使北水南合,北舟逾岭。

【答案】C

2.西晋初建,司马炎大行分封,想借此“历经长久,本支百世”,但事与愿违。这些皇族大权在手,相互倾轧,最后爆发了“八王之乱”,战火燃遍关中和大河南北,长达16年之久,以致哀鸿遍野、生灵涂炭,国家元气大伤。据此,可以推知

A. 秦统一六国,分封并未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B. 官僚政治的组织框架还未真正形成

C. 为强化中央集权,历代往往交替使用分封制和郡县制

D. 西晋统一汉末三国的混战局面不符合历史发展大势

【答案】A

3.南朝时,裴松之奉宋文帝之命注《三国志》。裴注不仅解释地理名物等,更主要在于补充原书记载的遗漏和纠正错误。同一事几家记述不同的,他都收录进来,以备参考。对于史事和人物,裴注也有所评论;对于陈寿议论的不当,裴注也加以批评;裴注搜罗广博,所引史料凡一百五十余种,并抒发了他自己的见解。由此可见

A. 《三国志》对史实的记述不一定比《三国演义》的描写更真实可靠

B. “正史”须经过不断地批注和修改才能具有研究历史的权威性

C. “以史证史”是进行史学勘误和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 史料研究并非多多益善,有时会出现毫不相干而烂入之事

【答案】C

4.《唐六典》载:京、都诸市令掌百族交易之事……凡建标立候,陈肆辨物,以二物平市,(谓秤以格,斗以概。)以三贾均市。(精为上贾,次为中贾,粗为下贾。)……以伪滥之物交易者,没官;短狭不中量者,还主。……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根据材料可知唐代政府

①设有专门的市场管理官员

②市坊的界限已被打破

③都市中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④对违法者严格处理,规范经营秩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5.下表所列的历史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①④

D. ②③④①

【答案】D

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所谓“三司”,第一是户部司,第二是盐铁司,第三是度支司。在唐代,由宰相亲自兼领尚书的一个司,如盐铁、度支之类,为对财政问题直捷处理方便起见……而宋代,则此三个司的地位提高了,独立起来掌握全国的财政。这表明

A. 宋代相权较唐代低落得多

B. 唐代宰相专权现象明显

C. 宋政府财政困难问题凸显

D. 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强化

【答案】A

7.西递、宏村、平遥古城是我国南北方民居文化的典型代表。下列选项描述的内容与三个文化遗产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A. “中国画里的乡村”、“中华一绝”、中轴对称

B. “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的结合”、“中华一绝”、“桃花源里人家”

C. “中国画里的乡村”、“科学诗意最完美的结合”、神人共治

D. “桃花源里人家”、“科学诗意最完美的结合”、儒佛道“三教合一”

【答案】D

8.1902年,梁启超说道,“社会主义的最要之义,不过曰土地归公、资本归公,专以劳力为百物价值之原(源)泉”,并认为中国古代井田制与其有同一立脚点。这表明梁启超

A. 对马克思主义已有较深入认识

B. 最早提出了“民生主义”的主张

C. 从民生的角度介绍马克思主义

D. 极力主张进行无产阶级暴力革命

【答案】C

9.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将于今年10月在武汉举行,武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城市,武昌、汉阳、汉口历史上合称为“武汉三镇”,下列关于“武汉三镇”的历史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1873年,外国人汉口创办近代报刊《昭文新报》

②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企业汉阳铁厂

③1927年8月,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④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牵制日本发挥巨大作用,国民政府成功收回了汉口英租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10.下表为1942年中国国家资本企业与私人资本企业比较表,下列论述错误的有

冶炼工业90 10 纺织工业49 51 机器制造工业73 27 服饰品工业8 92 化学工业75 25 文化工业16 84

①国家资本重点发展重工业是为了保障持久抗战的需要

②国家资本重点发展轻工业是因为其与国防军事密切相关

③私人资本致力于重工业是因为资本相对较弱且技术落后

④私人资本致力于轻工业是为了满足抗战期间大批生活物资需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11.如图是反映了新中国的部分重大历史事件,符合历史发展进程时序的是

A. ②①④③

B. ②④③①

C. ④②①③

D. ④②③①

【答案】C

12.1953年8日,艾青在《文艺报》上发表的《谈中国画》一文提出了“新国画”概念。该文发表后,有许多人写信表示反对,然而来信却并未公开发表。时隔三年后,《文艺报》上突然出现了俞剑华等一组针对此文进行批判的文章。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 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正确方针的提出

B.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C. 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D. 中国画创作风格发生了巨大转变

【答案】A

1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日益完善,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现出气吞山河的强大力量!下列属于40年来民主法制建设成就正确表述的是

A.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B. 邓小平在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

C. 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标志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D. 基层民主政治切实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

【答案】D

14.罗马法律规定,如果出卖人知道物品有瑕疵,而买受人不知情,或者出卖人知道被卖物与买受人所想象的物品之间存在重大差别,这足以使买卖中的买受人获得一项诉因,可以提起有关诉讼。该规定

A. 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B. 表明罗马法以诚信规范经济活动

C. 保护公民私有财产不受外部侵犯

D. 体现了万民法注重协调民事纠纷

【答案】B

15.1293年,佛罗伦萨市政当局委托迪坎比奥设计主教堂,委托书上这样写道:“您将建立人类技艺所能想象的最宏伟、最壮丽的大厦,您要把它塑造得无愧于这颗结合了万众一心的公民精神而显得极其伟大的心灵。”下列关于“该教堂”说法正确的是

A. 教堂存放着《戴面纱的女人》、《英国人画像》等文艺复兴绘画大师的作品

B. 为了减轻该教堂大圆顶的重量,米开朗琪罗将大圆顶建成空心的内外两层

C. 该教堂的墙壁全部用砖石垒砌,外表再用白色、绿色和粉红色大理石装饰

D. 该教堂大厅屋顶正中有一个巨大的圆孔,用于正殿采光,还可以仰视苍穹

【答案】C

16.有学者描述说: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为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很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此描述旨在强调

A. 牛顿科学精神影响社会科学进步

B. 宗教改革推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C. 进化论与“神创论”有巨大冲突

D. 法国启蒙运动带来了思想大解放

【答案】A

17.根据下表,从不同角度对英国工业革命演进特点进行的探究,表述正确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大事年表(进程部分)

A. 生产动力:人力、水力、畜力、蒸汽动力依次发展

B. 技术革新领域:从棉纺织业扩展到交通等部门

C. 生产组织管理形式:从手工工场到大工厂再到行业性垄断组织

D. 技术发明创造:英国一枝独秀,其他国家未有重要发明成果

【答案】B

18.1787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民众认为,宪法应由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制宪会议)自己来制定,然后把它

交给政府,而不应该预先由政府制定它,然后把它“恩赐”给人民。如果一个政府能够制定自己的宪法,那么这个政府也就可以任意改变宪法,从而堕落为暴政。马萨诸塞州民众意在强调

A. 联邦宪法的内容没能体现民主

B. 应给予各州立法上的高度自主权

C. 制定宪法的程序有待改进完善

D. 政府制定宪法是导致暴政的根源

【答案】C

19.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小说《变色龙》,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虚伪缝合、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通过对人物如同变色龙似的不断变化态度的细节描写,有力地嘲讽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封建卫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脸。据此,可以判断《变色龙》所属的文学派别为

A. 浪漫主义文学

B. 无产阶级文学

C.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D. 后现代主义文学

【答案】C

20.1920年,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斯宣称将在五年内建造137艘军舰,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表示:“大不列颠宁愿花尽最后一分钱,也要保持海军对美国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优势。”日本则公布了规模巨大的八八舰队计划。据此可知美国

A. 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有其必要性

B. 成功拆散了英日同盟

C. 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成为现实

D. 成为国际联盟领导者的愿望落空

【答案】A

21.如图为1927—1936年美苏两国粗钢产量统计柱状图(单位:万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有其必要性

B. 苏联的工业化模式效果显著

C. 美国的粗钢产量增长率明显低于苏联

D. 美国以恢复重工业发展为新政的首要环节

【答案】B

22.“英国采用出售国有企业股票的方式实现私有化。……起先,私有化的范围固定在石油、宇航等行业,从1988年开始,撒切尔政府第一次向民众明确表示,私有化无禁区。……撒切尔夫人为了让市场来决定经济的自然发展,除了私有化外,还缩小了某些机构的职能,减少政府对国企的资助。”据此可知,英国国企私有化

A. 加大了国家对经济计划的干预力度

B. 经历了从少数行业到全面开展的过程

C. 实行私有化与减少自由市场相结合

D. 形成国企和私企并存的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

【答案】B

23.二战后,诞生了很多国际组织,下列国际组织的成立时间与“上海五国机制”的确立时间处于同一年代的有个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24.如图为某国际组织成员国分布示意图,关于该国际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该组织的成立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B. 该组织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自主原则

C. 该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构成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D. 该组织是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

【答案】A

【解析】

二、非选择题

25.古今中外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国家领土完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5年第一次“雅克萨战役”前大清帝国致信沙皇俄国蒙古文书信:大清国皇帝之旨,颁给俄罗斯察罕汗(沙皇)。自前以来,尔之国人,住在尔地,未曾进入我方边界惹事骚扰,故边疆民众,皆太平安好。后尔之俄罗斯人,进入我方边内,践踏山水,抢夺民众妻儿,扰乱不止,为此朕本应即派大军,前去征讨。然念历年之彼此和睦会被破坏,相互斗争,以至边民困苦,故不忍发兵征讨。曾降谕旨,撤回尔之俄罗斯人,勿生事端。然尔却愈加派俄罗斯人,抢掠我方边内地方滋事,还接纳逃人。朕仍不忍即刻征讨,只派官兵,截断尔俄罗斯人之行路,收服恒滚之俄罗斯人,不杀而豢养。观尔之俄罗斯人,并无停止滋事之势,故兹派兵征讨雅克萨。

——蒙古文《颁降俄罗斯察罕汗之敕书》材料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某次战役前夕,斯大林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的名义颁发了第227号命令:“德国占领军正冲向……企图不惜任何代价攫取拥有丰富石油资源和粮食的北高加索和库班河流域,我们的领土大大缩小,我们失去了7000多万人口,年产八亿多普特粮食的产粮区以及年产1000多万吨钢材的生产能力……我们每放弃一寸土地都将极大加强敌人的优势,极大地削弱我们的防御,削弱我们的祖国,是停止退却的时候了,必须顽强坚守苏联每一寸领土,尽最大力量去保卫它,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苏联国防委员会第227号令》

材料三在全面抗战期间蒋介石曾多次致电八路军和朱德、彭德怀等:

江午电敬悉,据报传来,……任欣慰,袭敌侧背,断其连络,收效甚大,希更发动民众,扩大行动,使敌有后顾之虑则于战局更有裨益也。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七八七0421》迭电均悉。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除电饬其他各战区积极出击,以策应贵部作战外,仍希速饬所部积极行动,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

——《百团大战历史文献选编》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克萨战役发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了抗击沙俄,康熙采取了哪些措施?(2)材料二中出现的“某次战役”指的是什么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战役苏联胜利的原因和意义。(3)根据材料三,指出蒋介石在上述致电中所表达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

【答案】(1)原因:沙俄闯入清朝疆域,抢夺滋事,且愈演愈烈;没有返还大清帝国的逃人;沙俄未按康熙帝要求撤回占据我方边境的俄罗斯人措施:康熙亲自东巡,了解敌情;制定方略,提出在黑龙江两岸筑城屯田,派兵永驻的战略方针;命令彭春、萨布素组织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收复东北失地;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

(2)斯大林格勒战役;原因:

苏方:苏联军民士气高昂,顽强抵抗;最高统帅周密安排;苏联的综合国力强大,又有同盟国的支持。

德方:德国是非正义战争;德国战线太长,补给困难。

意义: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转折,推动了整个反法西斯战局变化(是苏德战场的转折,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

(3)信息:对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嘉奖(称赞、欣赏);希望八路军继续在敌后配合国民党军队,发动军民,把战役继续扩大下去;要求各战区策应配合百团大战;国共两党要继续通力合作

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日战争的正义性;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支持或援助(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放了原子弹);将士们的英勇作战;海外华人、华

侨的大力支持;

26.自古以来,交通事业的发展关乎社会进步、国运兴衰甚至世界文明演进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期政治上的统一为水陆交通的发达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所以当时的水陆交通比春秋战国时期要发达得多。驰道是秦汉时期陆路交通网的主干,可通向全国主要城市。驰道于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开始修建、早期的驰道以秦的都城咸阳为中心,延伸到全国各地,其分布区域是:“东穷燕、齐(今河北省、山东省广大地区),南极吴、楚(今江苏省、安徽省和湖北省)”,“西至临洮、羌中(今甘肃省、青海省一带),北据河为塞”,并沿阴山至辽东(今辽宁省辽阳县北)。

——张传玺、楼宇烈等《中华文明史》材料二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求,这种运输工具可以大批运送煤和矿石。这引起了运河开凿热,使英国到1830年时拥有2500英里长的运河。与运河时代相提并论的是伟大的筑路时代。1750年以后,一批筑路工程师——约翰·梅特卡夫、托马斯·特尔福德和约翰·麦克亚当——发明了修筑铺有硬质路面、能全年承受交通的道路的技术。乘坐四轮大马车行进的速度从每小时4英里增至6英里、8英里甚至10英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1880年末,刘铭传请修铁路:自强之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然其机括则在于急造铁路。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厘捐、旅行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一道,尤为急不可缓图之。李鸿章本同此心,倾力相助:“处今日各国皆有铁路之时,而中国独无,譬犹居中古以后而摒弃舟车,其动辄后于人也必矣”……更多的人是“群相哗骇”,指“铁路之说,刘铭传倡于前,李鸿章和于后”,是“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也”。外夷以谋利为主,中国以养民为主,所以,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在义与利的对立之中显示农业社会对工业社会的排斥。而朝野之上下更容易让人接受的是因为铁路而致“山川之神不宁,即旱涝之灾易召”,这种观念虽然不可论证,却比能够论证的东西更合乎社会心理。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交通建设产生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运河航运和公路运输获得发展的条件,并说明工业革命中轮船、火车、铁路等交通成就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早期铁路事业步履艰难的原因。

【答案】(1)影响:形成了通向全国主要城市的干线道路网;巩固了秦汉“大一统”局面;加强了各地之

间的联系,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商业贸易和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后世水陆交通建设奠定良好基础。(2)条件: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纺织、采矿、冶金等等其它行业的推动;代议制确立,政治安定;发明家自身的的努力;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如何推动:拓宽了商品市场;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本的流动;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各地之间联系更加密切,沟通交流更加便捷。

(3)原因:统治腐朽;经济实力不足;帝国主义觊觎中国路权;缺乏受过良好教育的技术人才;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小农经济根深蒂固);思想观念封闭落后(修铁路会破坏风水,损伤地脉等)。

27. 2013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幸福是什么”的特别调查节目,“幸福”一词迅速成为络流行语,引发当代中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从材料中提取两项关于古,近,中,西“幸福观”差异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示例(12分):

信息一: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中国古代注重家庭美满、满足;西方古代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2分)。说明:中国深受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的影响(2分);西方国家深受基督教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

响,突出个人的价值(2分)。

信息二:从古代到近现代,西方社会幸福观发生了重大变化:追求精神享受追求物质享受(2分)。

说明: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工业革命带来经济的巨大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享乐思想流行。(4分)。

(能结合材料从其他角度进行对比,得出信息,并说明的,也可得分)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三10月月考(四大联考)历史试题

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24.(分封制)同商朝相比,很多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上层的——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据此可知西周的分封制度 A.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B.初步建立起周天子的专制集权体制 C.依据血缘关系来分享政治权力D.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25.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的隆盛局面。材料中的“惠商”政策 A.维护了封建专制政权的经济基础B.使商品经济成为封建经济的支柱 C.有利于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D.从根本上改变了汉初的抑商政策 26.下表是唐朝士族子弟科举入仕人数简表:

表格信息主要反映了 A.科举制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形式B.士族子弟科举入仕的比例较高 C.世家大族逐渐承认并接受科举制D.科举制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27.《明实录》中记载的明武宗勤于国事,即使外出巡游,所有的奏章也要及时批答。而《明史》(清)中则把他描述为“骄奢淫逸”的昏君。导致这种差异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史官个人才识B.史著编撰意图C.史料运用方式D.史著编撰体例28.1870 年到 1880 年间,中国的棉布进口始终维持在 20000 千关两(千关两是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左右,而棉纱的进口却从 2000 千关两增长到了近 5000 千关两。这种情况可以反映出 A.近代中国棉纺织业初步发展B.传统经济模式的进一步解体 C.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29.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宣言书中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材料说明孙中山 A.坚持汉族的主导地位B.已有“五族共和”的思想 C.民族主义认识较狭隘D.将民族平等与反专制结合 30.1941 年蒋介石评论说:“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69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回答第1~3题: 1.儒家思想体系所包含的优秀思想不包括 A、以德治国 B、依法治国 C、轻徭薄赋 D、和谐社会 【解析】B。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等儒家代表的思想主张进行分析,B属于法家思想。 2.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开始改变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 B、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家思想密切结合 C、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D、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和各个方面 【解析】A。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早在秦朝“焚书坑儒”时期开始得到改变。3.下列历史人物,将自己的思想活动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有 ①葛洪②李贽 ③洪秀全④康有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C。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否定孔子权威;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4.下列对秦汉时期匈奴族社会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韩邪单于统一了北方草原

B 、在西汉时期内部出现过混战与分裂 C 、经过西汉的三次重大打击之后,再也不对汉朝构成威胁 D 、西汉时期威胁西域,东汉时期不构成对西域的威胁 【解析】B 。A 错误:统一北方草原的是冒顿单于;C 错误:此后,双方争夺的重点转移到西部,东汉时期仍然威胁东汉的中原、河西以及西域;D 错误:东汉初年汉朝无力顾及西域,西域各国重新被匈奴控制。 5.2006年6月10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我国现存的石窟艺术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并留下的文化瑰宝,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 、秦汉时期开始修造 B 、云冈石窟佛像具有中原文化的特征 C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D 、最精美的作品大多是佛教特别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作品 【解析】C 。A 错误:魏晋以后,随着佛教广泛传播开始建造;B 错误:是典型的胡人形象,洛阳的龙门石窟佛像才具有中原文化特征;D 错误:大多是隋唐时期作品。 6.王安石变法规定,进士科专考 A 、明经诸科 B 、诗赋 C 、经义和时务策 D 、律令和断案 【解析】C 。基础知识再认再现的考查。王安石变法废除 了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设明法科,专考律令 和断案等 7.下图反映了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是 A 、引进的高产农作物逐渐取代传统的农作物 B 、棉花的种植区域在明朝中后期进一步扩大 C 、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D 、农业的进步促进了具有专门职能城市的发展 【解析】C 。A 不符合实际情况;B 项不对,该图反映的 是贸易场景,而不是生产场景;该图与D 项中城市的发展无关,所以答案应该体现出农业生产与贸易的关系。 8.明清时期,促进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①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②政局相对比较稳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③抗击的都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④粉碎了各种分裂势力的活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析】C 。根据明清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条件及其作用进行分析。③错误:其间抗击的日本倭寇、沙皇俄国等不是资本主义列强。 9.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下列属于从树上“摇撼下来的果子”有 A.美国公使进驻北京 B.江苏的南京、苏州和镇江开辟为通商口岸 C.允许美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D.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通商口岸“巡查贸易” 【解析】A 。从树上“摇撼下来的果子”指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美国从中渔利或通过片面棉花图·收贩

浙江大学工程热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未饱和湿空气经历绝热加湿过程,其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如何变化 2、定压、定温、绝热和定容四种典型的热力过程,其多变指数的值分别是多少 3、画出燃气轮机装置定压加热理想循环的?p-v?图和?T-s?图,并写出其用循环增压比表示的热效率公式。(假设工质为理想气体,比热取定值) 4、反映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混合加热循环特性的设计参数有哪几个写出其定义式。 5、住宅用空调机当夏天环境温度升高时,其制冷系数和耗功量如何变化 6、为什么在湿蒸汽区域进行的绝热节流过程总是呈现节流冷效应 二、计算题(共?70?分) 1?.(?18?分)?3kmol?温度?t?1?=?100 ℃的氮气流与?1kmol?温度?t?2?=?20 ℃的空气流在管道中绝热混合。已知混合前空气的摩尔分数为:?x?N 2 ?=?0.79?、?x?O2=?0.21?,若混合前后氮气、空气和混合物的压力都相 等,试求: (1)?混合后气体的温度; (2)?混合气体中?N 2?和?O?2?的摩尔分数; (3)?对应于?1kmol?的混合气产物,混合过程的熵增。

设摩尔热容为定值:?C?p,m,N2=?29.08kJ/?(?kmol·K?)、?C?p,m?,O2=29.34kJ/?(?kmol·K?)、?R?=?8.314kJ/?(?kmol·K?) 2?.(?17?分)空气初态为?p?1=?0.4MPa?、?T?1?=?450K?,初速忽略不计。经一喷管绝热可逆膨胀到?p?2=?0.1MPa?。若空气的?Rg?=?0.287 kJ/ (kg·K)?;?c?p=?1.005 kJ/ (kg·K)?;?γ?=?c?p?/?c?v?=?1.4?; ?=0.528?;试求: 临界压力比?ν cr (1)在设计时应选用什么形状的喷管为什么 (2)喷管出口截面上空气的流速?C?f2?、温度?T?2?和马赫数?Ma?2; (3)若通过喷管的空气质量流量为?q?m?=?1kg/s?,求:喷管出口截面积和临界截面积。 3?.(?15?分)活塞式压气机每秒钟从大气环境中吸入?p?1=?0.1MPa?、?t1=?17 ℃的空气?0.1m 3?,绝热压缩到?p?2=?0.4MPa?后送入储气罐。若该压气机的绝热效率?η?c,s?=0.9?,空气的?Rg?=?0.287k J/ (kg·K)?;?c?p?=?1.005 kJ/ (kg·K);?γ?=?c?p?/?c?v?=?1.4?;试求: (1)?压气机出口的空气温度; (2)?拖动压气机所需的功率; (3)?因摩擦引起的每秒钟的熵产。 4.(?20?分)一单级抽汽回热循环如图?1所示,水蒸气进入汽轮机的状态参数为5MPa、450℃,在10kPa下排入冷凝器。水蒸气在0.45MPa压力下抽出,送入混合式给水加热器加热给水。给水离开加热器的温度为抽

2018年浙江省地理高考(含完整答案解析)

【浙江高考真题】浙江省2017 年 11 月普通高考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试题 第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跟踪产品流向④监测作物生长状况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2.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形成约573 平方千米的人工湖,关于库区小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 的是 A.云雾天数增多 B.气温日较差增大 C.降水天数减少 D.气温年较差增大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3.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 A. 地垒 B.地堑 C.背斜 D.向斜 4.按成因分类, 乙处岩石属于 A. 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5.“一路一带”是互惠双赢之路,它对密切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意义重大。 与俄罗斯的合作有利于我国 ①引进大量民间资本②输入大量剩余劳动力③引进大量油气资源④拓宽产品的销售市场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7 年 9 月 29 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乘车从兰州到重庆,可看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明显。 下图为兰渝铁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6.从兰州到重庆,图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 土壤 C.水分 D. 热量 7.修建铁路北段时,适合保护生态的措施是 A.临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 B.设立栅栏阻止动物穿越 C.铁路多处采用桥梁或隧道 D. 路基两侧种植常绿阔叶林 8.浙江某山区农民,利用“互联网+农产品”模式,促进农业生产。下列农业区位因素变化最明显的是 A.科学技术市场需求 B.市场需求自然条件 C.自然条件国家政策 D.国家政策科学技术 下图为我国2000 年至 2015 年能源消费构成及消费增速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河北省高三历史期末试卷答案

河北省高三历史期末试卷答案 24.史籍记载,周朝在其867年的统治中,较大的自然灾害只有 89次,发生次数较少;秦汉时期自然灾害明显增多,在440年中共 发生各类自然灾害375次,平均1.4年就发生一次。这说明 A.土地大量开垦不利于生态的平衡 B.国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 所下降 C.粗放式农业经营不利于环境保护 D.秦汉时期不重视天人关系 的探求 25.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士大夫不是那种作为君主之权力工 具的单纯的官僚,他们横亘于君主和庶民之间,维系着相对独立的 道统,并构成了以独特机制约束政统的权力。我们不能夸大,但也 决不能忽略这种约束。”上述政治形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思想 C.官僚政治形成和贵族政治解体 D.夏商周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 现权力高度集中 26.北宋李觏明确指出:“人非利不生,曷为不言”,他还批判 孟子“何必曰利”的说法太偏颇。王安石也反对以往儒者“耻言理财”的旧传统。苏洵也主张“徒义”是行不通的。这反映了北宋时 期 A.孟子的学术和社会地位降低 B.政府逐渐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价值观念 D.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27.清朝前期,对于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八位宗室王公给予了世 袭罔替的永久封爵,俗称“铁帽子王”,他们均在京城设王府居住,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由宗人 府按规定给予。这一做法

A.根本目的是保证宗室贵族特权 B.严重威胁君主专制统治 C.体现清朝务实灵活的统治策略 D.容易造成军阀割据局面 28.第一次鸦片战后中国机械进口约为19万海关两,第二次鸦片战后机械进口不到30万海关两,1894年全国机械进口值总计是112 万海关两,1895年到1899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大约为200 万海关两。1909年到1913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达700万海关两。这实际上反映出 A.列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B.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获得 较快发展 C.中国关税自主权实际有所恢复 D.传统手工业基本被大机器工 业所取代 29.很多重要领导人如汪精卫、孙科、宋子文、、董必武、吴玉章、何香凝、唐生智等均在这个政府工作过。他们在这里共作出 200多项重要决议,内容涉及整顿交通、金融,处理劳资纠纷,惩 治土豪劣绅等。“这个政府”是指 A.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D.武汉国民政府 30.发文称:“(中国共产党现在领导的)这个广大的中国解放区,包括十九个大的解放区,其地域包括辽宁、热河、察哈尔、绥远、 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福建等省的大部分或小部分”此文发表 的直接历史背景是 A.“工农武装割据”初步形成 B.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C.全民族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D.中国共产党即将执政 31.下列图表所示白色柱状、黑色柱状之比例主要用于说明新中 国成立后我国 A.轻工业与重工业之比 B.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之比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2060242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为I卷(选择题)和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48分) 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西周分封诸侯,在武王时期即已开始,大规模分封在成王和其子康王时期。康王之后,分封机会减少,太子以外的各子多留在朝中为卿、大夫。这反映康王之后的西周 A.宗法血缘纽带更加牢固 B.分封制度日益走向瓦解 C.王室成员受到严密防范 D.嫡庶长幼地位依然有别 2.《考工记》是记述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据该书记载,春秋时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由此可知,当时的手工业A. 工艺分工日益精细 B. 产品种类非常丰富 C. 地域特色较为明显 D . 生产管理特别严格 3.东汉中后期,皇帝早卒者较多,嗣君年幼,外戚得以擅权;至嗣君成年,则依靠亲信宦官翦除外戚实力,宦官专权局面随之而起。由此,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出现。这主要是由于A.君主专制体制得到加强 B.外朝官僚机构作用弱化 C.君主软弱权臣有机可乘 D.豪强大族左右政治局势 4.武则天在其身后的千余年间,主要是受批判和责难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她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建国后,史家对其评价有褒有贬,但是一分为二的分析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同,由此可知,历史人物的研究 A.视角不同导致结论有别B.时间愈久真相愈加清晰 C.观点越多越易达成共识D.需要迎合特定政治要求 5.宋代官员的选任,有科举取士、恩荫补官、学校考选、吏员出职、杂色补官以及摄官转正等途径。当时多数官员是以科举和恩荫补官入仕,其中又以后者居多,相对于进士出身者,这些人被认为“无出身”,在任官升迁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少有能跻身高层者。这表明,宋代选官

浙江大学管理学期末考试题

管理学院本科生《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授权的表述正确的是(D) A授权相当于代理职务B授权是部门划分产生的 C授权是分权的延伸 D授权是上级在一定条件下委授给下属的自主权 2、控制工作的关键步骤是(B) A制定计划B拟定标准C衡量成就D纠正偏差 3、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就是一个信息沟通网络,处在这个信息网络中心并对网络的畅通负有责任的人是(B) A信息系统管理员B高层管理者C一线员工D主管人员 4、进行了霍桑试验并导致人际关系学说问世的管理学家是(D) A罗伯特·欧文B亨利·法约尔C泰罗D梅奥 5、战略决策的特点是(D) A非常规性、风险性、进行的难度大B非常规性C风险性、全局性、进行的难度大 D非常规性、全局性、进行的难度大 6、领导工作的领导者(A) A为实现本群体目标尔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各种活动 B为实现其领导目标而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 C 在其权限范围内进行的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活动 D对被领导者施加各种影响的所有活动 7、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激励因素是(C)

A那些使人得到满足就没有不满,得不到满足则产生不满的因素 B那些使人得到满足就没有不满,得不到满足则没有满意的因素 C那些使人得到满足则感到满意,得不到满足则没有满意感觉的因素 D哪些使人得到满足则感到满意,得不到满足则产生不满的因素 8、授权的基本过程是(C) A规定职责、授予权力、进行监控、兑现奖惩 B分派任务、授予权力、规定奖惩、确立监控权 C分派任务、授予权力、明确责任、确立监控权 D规定职责、授予权力、确立监控权、兑现奖惩 9、某位管理人员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直接监督下属工作上,他一定不会是(A) A厂长 B总经理C领班D车间主任 10、控制工作中,评估和分析偏差信息时,首先要:(C) A判别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B判别偏差产生的严重程度 C找出偏差产生的确切位置D找出偏差产生的责任人 11、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对正式组织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其中对于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所起的积极促进作用的最主要表现在:(D) A增强其成员的群体意识B加强对其成员的行为规范 C促进群体成员意见的一致D更好地满足其成员的心理需要 12、一个组织结构呈金字塔状的企业内,对于其上层管理的描述(与中层管理相比),哪? 项是恰当的:(C) A管理难度与管理幅度都较小B管理难度较小,但管理幅度较大 C管理难度较大,但管理幅度较小D管理难度与管理幅度都较大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浙江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从懵.(m ěng )懂的幼儿到朝气蓬勃的少年,从踌躇满志的青年到成熟的中年,最后步入两鬓. (b ìng )斑白的老年:有序变化是生命亘古不变的主题。 B.虽然语言系统有自我净化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分层过滤,淘尽渣滓.(z ǐ),淬.(cu ì)炼真金,但是当下网络语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仍不容小觑。 C.江上一个个漩涡,似乎在仰首倾听清晨雁鸣;那些雉堞.(di é)、战车,均已废驰;鸟鸣声穿过山风烟霭,落满了山峦;遍野麦浪,渐成燎. (li áo )原之势。 D.对于那些枉顾道德与法律铤而走险的电商平台,有关部门必须给予相应的惩. (ch ěng )罚,否则难以制止种种薅. (h āo )顾客羊毛的恶劣行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在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插画展现场的观众络绎..不.绝.,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甲】什么是插画?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蕴涵的深意。【乙】在各色画笔下,蝴蝶、花朵、叶子、大树等跃.然.纸.上.,孩子可以对色彩、实物进行认知学习。在学校里阅读的绘本,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如此一来,孩子在幼儿园抑或在家里,都拥有一个语言互通的环境。【丙】“绘本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绘本的发展还需加快步伐。”书展上多家出版社的负责人都持类似观点。当然,关.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 的,不仅有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还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络绎不绝 B.跃然纸上 C.关于 D.观照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出版社除了将本身的品牌作为吸引受众的内容进行推广,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 传播外,图书营销还有在社交平台做线上活动这个必选项。 B.运用互联网思维有助于优化治理,比如“最多跑一次”改革,办事程序能删繁就简的原因,仰赖的就是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办事流程的全面再造。 C.观众跟随着这档浸润理想情怀的节目,回顾科学技术的研发过程,感知科学家的创造力,把握时代的脉搏,激发前进的动力,受到各界一致好评。 D.该研究团队揭示了用化学方法制备干细胞的科学原理,开发了简单、高效制备干细胞的新技术,为优化制备途径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和解决方案。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植物的生长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蒸腾作用有关,①,所以温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温度的变化,既影响植物吸收肥料的程度,也影响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②,都会使植物新陈代谢的酶活性发生变化,只有适宜的温度才能使新陈代谢达到最佳状态,利于植物的快速成长。据研究,③,即根、冠、叶的温度都有差异,而根温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最直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2分) □□□□□□□□□□□□□□□□□□□□□□□□□□□□□□□□□□□□ (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4分) □□□□□□□□□□□□□□□□□□□□□□□□□□□□□□□□□□□□ □□□□□□□□□□□□□□□□□□□□□□□□□□□□□□□□□□□□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10分) ------------- 在--------------------此 -------------------- 卷--------------------上 -------------------- 答-------------------- 题--------------------无 --------------------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东省2020届高三10月百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2020届高三百校联考10月月考 历史试卷 24.公元前715年,鲁隐公向众仲询问关于赐姓的问题。众仲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昨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溢,因以为族。”这说明当时 A.诸侯国对地方管理松弛 B.血缘宗法观念开始形成 C.分封与族的发展合而为一 D.周王踢姓命氏的权力丧失 25.汉武帝以后,随着儒学自上而下的大力推行和民众自下而上的主动学习,汉族民众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其他各族人民在意识、行为、思维和价值观等方面也渐趋一致。究其原因是,汉代儒学 A.强调天人合一 B.倡导大一统观 C.劝君主行仁政 D.宣扬君权神授 26.宋代的户籍制度按“常产”(主要是土地)的有无划分为主客户。下面为宋代主客户的数量统 计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A.政府的税收收入减少 B.土地流转的速度加快 C.自耕农经济遭到破坏 D.土地集中的程度降低 27.明清时期,棉花种植遍及江北与中州,蚕桑生产发展甚快,甘蔗、烟草生产成为东南各省重要经济作物,蓝靛(染料作物)盛产于山区。这些现象 A.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工 B.表明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C.进一步增强了江南经济实力 D.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8.鸦片战争爆发前,林则徐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并购买西方人出版的报纸,招募翻译“以定控制之方”,大且购买西洋炮,还仿造了两艘“底用铜包,篷如洋式”的西洋船,并将购买的武装商船改造成清军水师的训练舰。这表明林则徐 A.洞悉英国的武装实力 B.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C.具有强烈的优患意识 D.已摆脱传统“夷夏”观念

29.1861年,清朝海关的总税收共为5036370库两,到1910年,增加到34518589库两,在50年中增长了5.8倍。这种增长 A.表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便利了西方列强在华的商品输出 C.源于近代中国海关实现了独立自主 D.反映出中国近代工业竞争力增强 30.20世纪20年代初,北洋政府渐失驾驭力,而南北大小军阀已实际形成占地而治的割据局面。对此,1922年9月,中国共产党人创办的机关报《向导》发刊词中说:“现在最大多数中国人民所要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这说明当时 A.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中国共产党已认识到国情形势 C.国共合作成为社会共识 D.中国共产党酝酿民主革命纲领 31.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当时邓小平这一思想 A.加快了科技体制改革 B.源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D.推动了科技政策拨乱反正 32.雅典是一个城邦国家,也就是一个城市连同其周围不大的一片乡村区域,人口在全盛时期也不过40万人左右。因而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移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材料意在论证雅典 A.公民是城邦发展的主体 B.城邦有助于公民行使权力 C.民主政治自身有局限性 D.直接民主依存于城邦制度 33.美国宪法规定:由各州的选举人组成“选举人团”来间接选举总统;选举人的资格是有限制的,联邦议员和官员不得担任选举人;当选举人选不出总统时,由众议院选举,但实行参议院投票方式,每州一票。美国选举总统的这种方式 A.暴露了联邦体制的弊端 B.落实了三权分立的理念 C.规范了共和政体的运行 D.维护了多数民众的利益 34.1877年,德意志帝国颁布专利法案,规定:专利所有者每年需支付专利保护费,第一年是50马克(高于当时普通工人的月收入),之后按每年50马克的幅度递增,到第十五年费用为700马克,并且是专利保护的最后期限.这一规定 A.阻碍了德国工业发展 B.推动了创新技术共享

2020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word版)

2019-2020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上)期末 历史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荀子明确提出了“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的观点,认为正是“诸侯异政,百家异说”才造成了社 会的动乱。除儒学外,其他各派都“蔽于一曲,暗暗于大理”,统统是“无用之辩”,“无用之辩” 是“治之大殃”,必须予以根绝。据此可知() A. 荀子最早提出儒家学说独尊的设想 B. 荀子的主张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C. 其他学派思想有缺陷,无存在价值 D. 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思想统一的论述 2.宋人叶适记载“江湖连接,无地不通,一舟出门,万里为意,靡有碍隔。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 以贸易,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而同营。”这反映了当时宋朝() ①农产品日趋商品化 ②交通日益发达 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④市镇开始兴起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元代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 剧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成熟文学剧本。与传统诗词歌赋相比,元代杂剧的突出特点是() A. 流传范围广 B. 反映社会生活 C. 富于观赏性 D. 体现文化融合 4.著名学者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这样描述:“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 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表述理解正确的是() A. 内阁于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决策 B. 相权的发挥依赖于皇权的支持 C. 内阁可以灵活机动地处理国政 D. 内阁地位提升但仍需服从君权 5.徐继畬在1844年《瀛环志略》手稿中,“英吉利”一节写了2429字,使用了21个“夷”字;而1849 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中,这一节长达7620字,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这种情况说明当时的中国() A. 鄙视西方的心理转向崇洋 B. 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 C. 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 D. 向西方学习已成时代潮流 6.漫画(注:图中文字为:“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表现出来的政治立场是() A. 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 B. 反对君主制度,主张共和制度 C. 反对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统一 D. 反对暴力革命,欣赏渐进改良

2018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8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3.00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从懵.(mēng)懂的幼儿到朝气蓬勃的少年,从踌躇满志的青年到成熟的中年,最后步入两鬓.(bìng)斑白的老年:有序变化是生命亘古不变的主题。 B.虽然语言系统有自我净化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分层过滤,淘尽渣滓.(zǐ),淬.(cuì)炼真金,但是当下网络语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仍不容小觑。 C.江上一个个漩涡,似乎在仰首倾听清晨雁鸣;那些雉堞.(dié)、战车。均已废驰;鸟鸣声穿过山风烟霭,落满了山峦;遍野麦浪,渐成燎.(liáo)原之势。 D.对于那些枉顾道德与法律铤而走险的电商平台,有关部门必须给予相应的惩.(chěng)罚,否则难以制止种种薅.(hāo)顾客羊毛的恶劣行为。 2.(5.0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插画展现场的观众络绎不绝 ....,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甲】什么是插画?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蕴含的深意。【乙】在各色画笔下,蝴蜂、花朵,叶子、大树等跃然纸上,孩子可以对色彩、实物进行认知学习。在学校里阅读的绘本,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 如此一来,孩子在幼儿园抑或在家里,都拥有一个语言互通的环境。【丙】“绘本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绘本的发展还需加快步 伐。”书展上多家出版社的负责人都持类似观点。当然,关于 ..绘本创作者,需要 1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

大庆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周礼》中设计的官制:“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各分领六十官职,总数为三百六十。政令、礼仪、祭祀又都有阴、阳之分。”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文化的什么特征A.天人合一 B.以人为本 C.刚健有为 D.贵和尚中 2.从汉朝以后到唐代,儒学的内在传统中断了,变成了比较注重文献、历史,宋代的理学就致力于把汉代以后中断的儒学内在传统接续起来。宋代理学接续“儒学内在传统”的是A.理生万物 B.格物致知 C.心即理也 D.强调人格、修养 3.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下列最能支持该观点的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二府三司制D.军机处制度 5.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开元 意思为开创新纪元,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 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通宝的出现说明 A.钱币成为政府聚敛财富的工具 B.以重量命名的货币将不再流通 C.商品经济发展使货币身价倍增 D.古人对货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6.明代嘉靖、万历之际,商业发展迅速,书籍日益普及,在江南地区出现儒贾、贾儒。儒贾相通的社会趋势的出现说明 A.印刷术的进步促进商业繁荣 B.经济发展加快社会阶层流动 C.商人成为儒学主要传播者 D.富家子弟厌恶科举弃儒从商 7.清朝创立了一个复杂的粮食供给系统。朝廷向各地方官员收集粮价、气候和降雨的资料,以预测何时何地可能发生严重的缺粮,以及研究如何做出反应。而中心是建立与维持一个储粮数百万吨、分布于县城和小市镇的粮仓。这反映出 A.庞大的官僚体制易于控制国家资源 B.中央集权有利于防灾抗灾 C.建储粮系统是巩固统治的有效措施 D.保证粮食供给是赈灾的关键

2018年浙江省地理高考(含完整答案解析)

【浙江高考真题】浙江省2017年11月普通高考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跟踪产品流向④监测作物生长状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形成约573平方千米的人工湖,关于库区小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云雾天数增多 B. 气温日较差增大 C. 降水天数减少 D. 气温年较差增大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3.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 A. 地垒 B. 地堑 C. 背斜 D. 向斜 4.按成因分类,乙处岩石属于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5.“一路一带”是互惠双赢之路,它对密切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意义重大。与俄罗斯的合作有利于我国 ①引进大量民间资本②输入大量剩余劳动力③引进大量油气资源④拓宽产品的销售市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乘车从兰州到重庆,可看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明显。下图为兰渝铁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6.从兰州到重庆,图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 B. 土壤 C. 水分 D. 热量 7.修建铁路北段时,适合保护生态的措施是 A. 临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 B. 设立栅栏阻止动物穿越 C. 铁路多处采用桥梁或隧道 D. 路基两侧种植常绿阔叶林 8.浙江某山区农民,利用“互联网+农产品”模式,促进农业生产。下列农业区位因素变化最明显的是 A. 科学技术市场需求 B. 市场需求自然条件 C. 自然条件国家政策 D. 国家政策科学技术 下图为我国2000年至2015年能源消费构成及消费增速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2020届高三历史10月联考试题

2019年高三年级10月联考 历史试卷 命题教师:王素梅审题教师:鄂南高中高三历史组 考试时间:2019年10月18日上午8:00-9:30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中说:“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弟子,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对这段记载理解正确的是()A、宗法等级包括庶民和奴隶B、大宗、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 C、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D、宗族分化受分封刺激而加速 2.南朝时察举制仍然发挥一定的作用,而且察举制的中心环节转移到中央考试上,地方长官举荐吏员的权力变成了搜罗文人以应试的责任,自由投考的色彩日益浓厚,这表明()A、察举制自上而下选拔人才B、九品中正制占主导地位 C、南朝时科举制开始萌芽 D、南朝时科举制正式形成 3.柳宗元专门著文褒扬郡县制,他的文章《封建论》实是论郡县,他认为“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他写这篇文章的现实原因是()A、指责分封制易导致叛乱B、揭露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 C、基于汉朝发生七国之乱 D、认为郡县制比分封制更优越 4.唐朝中书侍郎李义府执权用事,有妇人淳于氏坐事系大理,义府好美色,托大理丞毕正义枉法放出。事情败露,毕正义自杀,高宗特赦义府之罪。侍御史王义方坚持弹劾。这是唐朝御史台官员弹劾宰相的一例,然而高宗认为义方毁誉大臣,左迁义方为莱州司户参军。这说明()A、君主专制的本质决定监察体制效能有限B、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权力太小 C、监察官员由皇帝任命所以也由皇帝撤免 D、监察制度有利于监督官员执政 5.20世纪70年代在广州中山四路发现秦统一岭南时的造船遗址,80年代发现南越王墓(发现一捆非洲象牙和一件公元前5世纪的波斯银盒),90年代发现南越国宫署遗址,这3项重大发现,被誉为广州秦汉考古的三大发现。据此论断正确的是()A、秦汉时期我国海外贸易鼎盛B、广州是当时我国唯一的外贸港口 C、当时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形成 D、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已领先世界 6.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这说明()A、互市推动对外贸易发展B、茶马古道促进了人口迁移 C、跨区域间贸易来往密切 D、重农抑商政策存在弊端 7.先秦一思想家说:“释法术而任心治(即人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该思想家主张()A、儒家思想影响力很小B、推崇以德治民的心治社会 C、外儒内法的理论体系 D、法治比礼治更加公平简明 8.孔子强调君子以行为重,“敏于事而慎于言”,二程和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王阳明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材料表明儒家()A、希望通过实验途径寻求科学真理B、注重社会实践活动体现力行思想 C、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秩序 D、重视人的价值有利于思想解放 9.王夫之说:“天理人欲,同行异情。异情者,异以变化之几;同行者,同于形色之实”,“有欲斯有理”,“薄于欲者薄于理”。这表明王夫之()A、认为理欲统一于人的现实存在B、认为天理是人欲的基础和前提 C、彻底批判儒家纲常伦理思想 D、提倡经世致用关注人的存在价值

2019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历史 2019.1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纪念劳动节专刊出版。专刊发表了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和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章。这一现象表明 A.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 B.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劳工问题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劳工和妇女的地位得到改善 2. 1923年11月,孙中山在广州发表演说:“吾等欲革命成功,要学俄国的方法组织及训练,方有成功的希望。…‘吾党欲求真正之成功……要靠党员的成功,不专靠军队的成功。”“从今以后,要以人民的心力为吾党力量,要用人民心力奋斗。”为实现上述主张,孙中山 A.全面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B.创立革命政党,推进民主革命 C.改组国民党,推动国共两党合作 D.组建广东国民政府,发动北伐 3.北伐战争中,共产党员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英勇善战,先后攻克汀泗桥与贺胜桥,率先攻人武昌城,俘虏守敌1万余人,基本上歼灭了吴佩孚的主力,两湖战事胜利结束。这表明 A.国民革命在闽粤等省兴起 B.共产党开始掌握革命武装领导权 C.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D.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 4.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取得了成功,但1927年中国共产党却将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这体现了 A.农民阶级成为革命领导力量 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C.毛泽东的党内领导地位确立 D.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人民军队 5.右图为1935年5月7日《新民报》刊登的“华德牌”电灯泡广告。 这一广告反映了 A.近代生活方式得到了普及 B.国货畅销取代了外国商品 C.家电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中国民众反侵略情绪高涨 6.右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某次会战,关于 这次会战说法正确的是 A.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八路军在会战中取得平型关大捷 C.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胜利 D.会战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广东省韶关市十校高三文综(历史部分)10月联考试题(1)

韶关市2015届高三级十校联考试题 文综历史试题 (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黑色笔把正确答案写在对应的答题卡上。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12.南雄市是韶关市唯一一个苏区县,广东省也为数不多。革命年代英雄的南雄人民为了新中国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果我们要对南雄革命史进行相关研究,你觉得下列哪种方式得到的史料最为可靠() A.听历史老师的讲解 B.采访当地老人 C.听当事人的口述 D.对相关革命遗址的考察 13.“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A.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的转变 B.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14.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如果被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制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D.君主有效地控制了臣属 15.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内阁取代六部 C.首辅权力失控 D.君主集权加强 16.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的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17.《十二铜表法》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而同时期中国臣民的财产随时都可能被剥夺和被抢劫。造成以上区别的根本原因是() A.古罗马的法制比中国健全 B.古罗马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C.古罗马实行共和制,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 D.古罗马是奴隶主贵族专制,中国是君主专制 18.“1700年,英国政府颁布法令,绝对禁止进口印度、波斯和中国的印花布;后来,又更加严厉地禁止买卖、穿着或拥有这些棉织品。”这材料充分说明() A.当时的英国政府封建专制 B.绝大部分英国人不喜欢印花布 C.东方来的印花布有质量问题 D.英国政府致力于保护本国纺织业 19.“华侨商人陈启沅出生于一个世代以农桑为业的家庭,……1854年出国经商,20年中遍历南洋各埠……1873年回国后,在南海简村创办(继昌隆)机器缫丝厂”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 A.华侨们都非常热心对祖国的投资 B.继昌隆是第一家侨资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