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第二课时)课后作业

合集下载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孔乙己阅读题答案一课一练同步作业课后练习题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孔乙己阅读题答案一课一练同步作业课后练习题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孔乙己》阅读题答案一课一练同步作业课后练习题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孔乙己》阅读题答案一课一练同步作业课后练习题【同步训练】一、基础训练1.本文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咱们还学过他的小说有《》、《》等。

2.全文写了两个故事:“我”的故事和“孔乙己”的故事,两故事之间的关系是()A、两个故事是并重的关系。

B、两个故事是主次的关系。

C、两个有故事是交叉的关系。

D、两个有故事是线索与主体的关系。

3.孔乙己说“窃书不能算偷”,你以为对吗?他如此说说明了什么?4.琢磨“孔乙己是站着饮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这句话的深刻意蕴,回答:“站着饮酒”说明,而“穿着长衫”又说明,这句话表现孔乙己,对展现孔乙己凄惨的一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5.比较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异同,并琢磨它们的含义。

⑴便排出九文大钱。

⑵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6.体会以下句子中加点副词的表达到效。

⑴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

他家的东西,偷得了么?⑵我到此刻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7.以下表达方式与其他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能够随时温酒。

B、孔乙己是站着饮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C、孔乙己是如此的令人快活,可是没有他,他人也便这么过。

D、在这时,世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二、同步解读⑴中秋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快要初冬;我成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

突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

”这声音尽管极低,却很耳熟。

看时又全没有人。

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坎坐着。

⑵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衽,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

”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久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

语文教案《孔乙己》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孔乙己》教学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2)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3)提高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3)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深切同情,理解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现实;(2)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对封建社会的陈规陋习进行反思;(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尊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2)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3)培养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背后的深层含义;(2)分析作品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的现实问题;(3)运用文学作品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孔乙己》;(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2)让学生勾画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并进行解释。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深层含义;(2)讨论作品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的现实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2)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作业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2)评价学生在作业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对课文《孔乙己》进行复述;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理解;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世界。

2. 问题驱动: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的思维密度。

《孔乙己》教案以及教学反思

《孔乙己》教案以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孔乙己》的基本情节,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掌握小说中的关键语句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理解小说主题。

(2)难点:把握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修辞技巧。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探讨法和阅读欣赏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4 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孔乙己》,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掌握人物形象。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探讨小说主题。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阅读欣赏:让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2.2 教学亮点(1)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探讨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3)阅读欣赏环节,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3 教学不足在课堂讲解环节,时间安排不够充分,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充分理解小说主题。

今后应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知识点。

2.4 改进措施(1)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分配课堂时间。

(2)加强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3)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孔乙己》的基本情节,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掌握小说中的关键语句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李镇西教《孔乙己》(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

李镇西教《孔乙己》(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

李镇西教《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3)能够鉴赏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和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比较,了解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影响。

(3)通过课内外阅读,拓展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情怀。

(3)培养学生勇于批判、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孔乙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3)鉴赏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和文学价值。

2. 教学难点:(1)孔乙己形象的分析。

(2)鲁迅讽刺手法的理解。

(3)课文内涵的拓展和延伸。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孔乙己》。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让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疏通文字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解析:(1)解析孔乙己形象的特点及其内涵。

(2)分析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和文学价值。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重点、难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知识点。

五、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查找不足之处。

2. 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3. 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实例,让学生深入剖析孔乙己形象,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孔乙已》鲁迅 课后作业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孔乙已》鲁迅 课后作业

第二单元5孔乙己鲁迅学习关键词:小说人物形象情节概括描写方法主题思想夯实基础巩固知识1.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把个赵氏在屏风后急得像热锅上蚂蚁一般,见众人都不说话,自己隔着屏风请教大爷,数说这些从前已往的话;数了又哭,哭了又数,捶胸跌脚....,号做一片。

A听着,不耐烦道:“像这泼妇,真是小家子出身!我们乡绅人家,那有这样规矩!不要恼犯了我的性子,揪着头发臭打一顿,登时叫媒人来领出发嫁!”赵氏越发哭喊起来,喊得半天云里都听见,要奔出来揪他,撕他;是几个家人媳妇劝住了。

众人见不是事,也把A扯了回去。

当下各自散了。

(1)以上文段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

(2)“捶胸跌脚”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形容极度悲愤的样子。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我们乡绅人家,难道有这样的规矩?(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文段中A指的是谁?他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②概括说明赵氏痛哭的原因。

①严贡生(或:严致中)。

六亲不认、贪婪、残忍、狡诈。

②赵氏的丈夫严监生死了,不久儿子也夭折了,严致中要抢占她的家产。

2.填空。

(1)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2)小说的情节发展主要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部分。

3.请用恰当的词语替换下面句中画线部分。

(1)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排场大,生活奢侈。

(阔绰)(2)孔乙己立刻显出精神萎靡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颓唐)(3)他的眼色,很像恳切地请求掌柜,不要再提。

(恳求)4.根据课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夕,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作者用孔乙己的悲剧讨伐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

B.小说以酒店小伙计“我”的见闻为线索,撷取孔乙己人生中的几个典型片段构成情节,布局精巧。

C.小说中以阵阵笑声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进行对比,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病态,批判了群众的麻木。

孔乙己练习题(含答案)

孔乙己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欧阳学文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动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D )①只要穿长衫,才()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②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一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出九文大钱。

③孩子们吃完后,仍然不散,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住。

④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他从破衣袋里()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a踱排罩掏 b走拿罩摸 c踱排捂摸 d踱排罩摸2、选出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动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D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一件破夹袄,()着两腿,下面()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

"①穿盘放拴②披屈垫挂③披盘放系④穿盘垫挂3、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C )①侍候sì 阔绰chuò 颓唐tí②舀水yǎo 绽出dìng 哄笑hōng③羼水chàn 打折腿shé 蘸酒zhàn④附和hé 不屑xiāo 拭去shì4、改变句式后与例句的语义不一致的一项是( D )例要不是偷,怎么会打折腿?a难道不是偷,才打折腿吗?b要不是因为偷,也不会打折腿。

c要不是偷,就不会打折腿了。

d是因为偷,才打折腿吗?5、选出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与其他不同的一项(C )a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b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c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d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6、《孔乙己》一文开头写鲁镇酒店的格局和各类顾客喝酒的情形是为了( D)a交待鲁镇酒店的特殊设施,给人物的活动设置场景。

b交待地点,介绍鲁镇的风俗习惯,为孔乙己出场渲染气氛。

c交待地点及社会背景。

d交待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形象而生动地反映清末封建社会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情况,把人物命运和社会环境结合起来。

《孔乙己》课文教案

《孔乙己》课文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课文中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及其所代表的社会阶层。

(3)能够领会作者鲁迅通过孔乙己这个人物所表达的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思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文本分析、人物解读等方法,全面把握孔乙己的形象特征。

(3)结合时代背景,探讨课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及其现实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孔乙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及其所代表的社会阶层。

(3)作者鲁迅通过孔乙己这个人物所表达的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思考。

2. 教学难点:(1)孔乙己形象的分析与解读。

(2)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及其现实意义。

(3)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鲁迅及其作品《孔乙己》。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及其所代表的社会阶层。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文本分析:(1)引导学生运用文本分析方法,深入解读孔乙己的形象特征。

(2)分析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及其现实意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孔乙己形象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 结合课后注释,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2单元孔乙己 -(试卷配答案)(2)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2单元孔乙己 -(试卷配答案)(2)

寄语:亲爱的小朋友,在学习过程中,的挑战就是逐级攀升的难度。

即使每一级都很陡峭,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一层又一层地跨越,最终才能实现学习的目标。

祝愿你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5 孔乙己1.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父亲坐在门槛上,头发乱蓬蓬的,有几绺还倔强地挺立着。

见我来了,他的脸上多了一层厚厚的笑容,阳光下仿若秋天绽开的菊花。

平时父亲话不多,有时我犯了错少不了要挨父亲两巴掌。

今天,父亲一脸的笑,让我顿觉阳光的美好。

父亲没有说话,在衣服上擦shì了一下他的手,慌忙接过我新买给他的棉袄。

母亲开始唠唠叨叨说起村里的新闻:老李家的儿子赚了大钱,建起了三层别墅,出手也阔绰了;王嫂家又添了个孙子,那日宴席上尽是hūn菜……(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门槛( ) 绽开( ) 擦shì( ) hūn( )菜(2)语段中“阔绰”的意思是: 。

(3)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唠唠叨叨”相同的一项是( )A.秋风飒爽B.点亮希望C.负重前行D.无缘无故(4)画线句子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在创作小说时善于寻章摘句,因此具有创造性,能带给读者深刻的体会。

B.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C.提问要讲究艺术性,太容易不行,难得让学生不屑置辩也不行。

D.陶渊明退隐后,儒家君子固穷的思想成为他的精神支柱。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夕,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作者用孔乙己的悲剧讨伐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

B.小说以酒店小伙计“我”的见闻为线索,撷取孔乙己人生中的几个典型片段构成情节,布局精巧。

C.小说中将阵阵笑声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进行对比,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病态,批判了群众的麻木。

D.本文中既有社会环境描写,又有自然环境描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第二课时)课后作业
第2课时作业:
一、填空
《孔乙己》中故事发生的年代是,地点在,采用第人称的写法,小说中的“我”是。

二、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捞”字表现了问话人怎样的口吻?“笼”字又揭示出孔乙己怎样的心态?
2.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一句中的“绽”字十分传神,结合文义,谈谈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里的“窃”和“偷”在意思上是否相同?孔乙己为什么会这样说?
4.“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结合前面的对话,想一想,掌柜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