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公开课第二课时
《孔乙己》第二课时教案

《孔乙己》第二课时教案教材分析《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小说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当时可悲的世态。
小说前三自然段介绍了鲁镇酒店的格局和酒店的环境,这是孔乙己生活时代的社会缩影。
然后,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到酒店喝酒的几个生活片断的描写,在环境与人物的对比、人物与人物的对比、孔乙己自身的前后对比中,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的可悲。
作品形象丰富、忧愤深广,迭起的哄笑声,让人感到无限的悲凉。
本课为第二课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人物形象和社会环境的分析,在问题的探究和语言的品读中,深入感受孔乙己悲惨的人生和封建末世世态的可悲,认识社会深层的罪恶。
教学目标:1、孔乙己形象及其社会意义;2、社会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3、精练、深刻、含蓄的语言及其对比手法。
教学重点:1、孔乙己形象及其社会意义;2、社会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塑造。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精练、深刻、含蓄的语言,并在对比中感悟作品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听录音,回味小说结尾听并跟读最后两段(小说结局)朗诵录音。
——然后出示句子“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提问:“大约”是什么意思?“的确”又是什么意思?这两个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要作这样的判断呢?(二)、揭示本课学习内容本堂课,让我们一起,从研究人物的悲剧人生入手,研究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重点解决两个问题:1、感受人物遭遇,从现象看结局;2、探究遭遇原因,从本质看结局。
二、新授(探究、讨论)(一)、感受人物遭遇,从现象看结局。
1、自主学习(2分钟)读课文,研究孔乙己的前后变化,寻找一个角度,从对比中分析孔乙己的结局。
例:从动作描写角度“便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写出了孔乙己的拮据、虚荣和穷酸气。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一个“摸”字说明他穷困潦倒到极点,表明了他极度悲惨的境地。
)——鲜明的对比告诉我们,被打折腿的孔乙己已经穷困潦倒到极点,已经连让他虚荣一下的资本都没有了,他已经没有了活路。
《孔乙己》公开课第二课时PPT课件

小说中的文化反思
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
小说中通过对孔乙己性格和命运的描写,揭示了传统文化的负面 影响,如对知识的轻视、对人的尊严的忽视等。
文化反思的意义
通过文化反思,鲁迅呼吁人们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追求自由、平 等和尊严,实现人的全面解放。
文化反思的方法和途径
在文化反思中,鲁迅运用了多种方法和途径,如讽刺、批判、象征 等,深刻地揭示了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和束缚。
01
将探讨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鲁迅其他短篇小说作品介绍
02
简要介绍鲁迅的其他短篇小说作品,以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写作实践与讨论
03
组织学生进行短篇小说写作实践,并进行作品分享和讨论,提
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详细描述
在第二课时的《孔乙己》公开课中,教师安排了课堂小测,通过 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考察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过随堂测试,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 处,促使学生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能让教 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
05
课程总结
小说中通过对孔乙己遭遇的描写,揭 示了社会的冷漠和无情,人们对弱者 的不屑一顾和残忍。
知识分子的困境和无奈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通过社会批判,鲁迅深刻地揭示了当 时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弱点,呼唤 人们反思社会的道德和价值观。
小说中的孔乙己是一个落魄的知识分子,他 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困境和无奈, 揭示了社会对知识分子的不公和歧视。
பைடு நூலகம் 04
课堂互动
学生提问环节
总结词
《孔乙己》PPT教学课件(第2课时)

精读细研
社会环境
咸亨酒店
酒 座 间
精读细研
咸亨酒店
短衣帮
短
站 外 去寒 解乏
穿着 喝酒方式 喝酒地点 喝酒目的
长
坐 里 消遣 享受
贫富悬殊 阶级对峙
长衫客
精读细研
掌柜
对小伙计:“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 对长衫客:极尽奉迎,恭敬、周到。 对短衣帮:千方百计的剥削。
说明掌柜虚伪、势利、冷酷,嫌贫爱富,唯利是图。
②封建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死读经书,致使孔乙己成了 “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牺牲品,成了被人取笑、践踏的对象。
③封建文化的毒害,使孔乙己非但不能成才,反而成了不会营生的可怜 虫。
④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腐蚀,使民众麻痹不仁,分不清压迫者和 被压迫者,意识不到自己被压迫的社会地位,反而嘲笑不幸的孔乙己。
这里着力渲染哄笑的声浪和快乐的空气,笑 声迭起,悲凉的意味也就更浓。
合作探究
第四处“笑”
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 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 声里走散了。
分豆的动作和语言将孔乙己迂腐可笑的穷酸尽显。 而孩子们的笑则是天真无邪的笑。
合作探究
“笑”的艺术效果
小说以“笑”为线索,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 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这哄笑是麻痹的笑,使孔乙己的悲剧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 悲凉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是无聊的逗笑和 取乐。
以笑衬悲,更令人悲伤,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 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加深刻。
合作探究
2.综合全文及背景,说说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①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横行霸道,极端残酷地摧残孔乙己, 最后把孔乙己推上了死路。
《孔乙己》第二课时

十六孔乙己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与背景;2、了解小说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3、品味小说语言,掌握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从理解作品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以小说的三要素为契点去分析文章;2、反复诵读,仔细揣摩小说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孔乙己的批判与同情;2、明确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和封建社会的腐朽与病态。
教学重点: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层体会小说的思想意义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导入:我们分析小说,除了故事情节外,还要分析什么?二、合作交流:(二)阅读任务二:人物分析探究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本课学习重点是分析主人公孔乙己的典型性格及刻画人物的手段。
)人物形象刻画手段:正面描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侧面描写—对比烘托1.从文中找出刻画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来,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感受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对孔乙己的性格分析。
(1)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2)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
“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活画出一个穷困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形象。
写断腿后的形象:“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3)通过对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要面子的个性。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又脏又破,只此一件长衫,说明孔乙己很穷;长期不洗不补,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补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长衫,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
《孔乙己》第二课时

宣城市第十三中学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学案编号:主备人:李芳凤辅备人:初中部语文备课组班级:姓名:填写日期
课题:《孔乙己》第二课时
【课题导入】时间1分钟
《孔乙己》及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炎凉,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的痛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一课。
【学习目标】时间2分钟
把握文章主旨,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预习指导】时间5分钟
知识回顾:
鲁迅,原名____,字豫才,现代_______、___、___,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作品有小说集__________ 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_。
在初中三年,我们学习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
小说集《呐喊》中的____和____。
散文诗集《野草》____和____。
《孔乙己》是选自鲁迅的___集___。
【引导探究】时间25分钟
探究一:看环境:酒店里常来喝酒的酒客有哪几类呢?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探究二:文章开头交代酒店情况,这与孔乙己没直接关系,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探究三:明主题: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什么?主题是什么?
【课堂小结】时间2分钟
学生小结
【当堂清学】时间10分钟
完成导与练
【布置作业】时间10秒钟
完成基础训练中的阅读题。
语文上册 12孔乙己(第2课时)课件

第四页,共十四页。
C
教学 准备
教学准备 多媒体
2021/12/11
第五页,共十四页。
D
教学 过程
当堂(dānɡ tánɡ)
练习
板书设计
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教学过程
写作(xiězuò)指导 布置(bùzhì)作业
2021/12/11
第六页,共十四页。
简单回顾(huígù)上课时内容,导入 新课。
• 1、小说的前三个小节有什么作用?分析以咸亨酒店为中心(zhōngxīn) 的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孔乙己形象的作用。
• 热衷科举、好喝懒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2021/12/11
第九页,共十四页。
小结(xiǎojié)
• 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结合(jiéhé)自 己对本文的认识进行思考分析。
2021/12/11
第十页,共十四页。
布置 作业 (bùzhì)
• 思考(sīபைடு நூலகம்ǎo)课后练习题三、四。
2021/12/11
第七页,共十四页。
三、交流(jiāoliú)、讨论后明确
• 小说前三个小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 由时间推算,我们可知当时封建科举制度还未废除。
孔乙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孔乙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2.分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特征、动作、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设想:第一课时,了解写作背景和封建科举制度,理清小说的情节;第二课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从多角度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第三课时,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体会“以笑写悲”的巧妙构思。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品读法、讨论交流法、点拨法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二、感悟可笑形象1.本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分析。
讨论、明确:(1)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
(3)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性。
(4)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5)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揭示孔乙己虚荣穷酸、穷困潦倒和迂腐可笑。
2. 品析众人眼中的孔乙己提示:小说除了描写孔乙己外,还写了哪些人物?明确:酒客,小伙计,小孩,丁举人,掌柜等。
设问:那在众人眼中的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分四个小组讨论:(1)酒客眼中的孔乙己(2)小伙计眼中的孔乙己(3)小孩眼中的孔乙己(4)掌柜眼中的孔乙己3.“我”眼中的孔乙己PPT展示:“名人眼中的孔乙己”鲁迅:孔乙己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
叶圣陶: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刘再复(美学家):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
孔乙己(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在整篇文章的讲解过程中,我都特别注重教育的循序渐进性,让学生对文章知识的
理解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另外,在整个教学思路的设计中,我也关注到了各个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只要做到课中认真听讲和课后复习消化,对文章的掌握应该没有问题。
不足之处:《孔乙己》是篇传统的篇目,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有选它。
文章篇幅不算长,但要学好它,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因此,老师的引导就极为重要了。
在这一点上,我可能做得还不是很好,以后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乎
2020/3/15
夹杂着一个声音:“非礼也……非礼也……”这个范老爷的 所作所为好似会使每一个人快乐,在众人的围观下,孔乙 己好像被人观赏演戏的猴子一样。
慢慢的人群散去了,也许是他们认为没有什么好戏可看 了吧。
在孔乙己的面前忽然间伸出了一串糖葫芦,孔乙己大吃 一惊,原来是一个小男孩,身穿一件小棉袄,站在孔乙己 的面前。“吃一颗冰糖葫芦吧!”那个小男孩说。孔乙己 看了看那个小孩儿,痛苦的脸显出欣慰的神情。那颗冰糖 葫芦含在嘴里好像是一颗炽热的火球温暖着孔乙己那冰冷 的身躯,孔乙己没有想到居然还会有一个小孩儿来可怜他。 这颗糖葫芦让孔乙己感到了一丝甜意,一缕温情。“给你, 都吃了吧!”小男孩把一串糖葫芦递了过来,孔乙己分明 听见了这一声清脆的声音“大伯。”几乎全身的疼痛都消 失了,口里回道:“足矣……足矣……”慢慢地闭上了双眼。
2020/3/15
拓展延伸
• 同:两篇文章都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孔乙己和范进都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品 ,孔乙己坐着用手爬进“坟墓”。范进光着一 只脚走进“天堂”,可以说,他们虽结局不同 ,但却是“殊路同归”。都揭示了世态的炎凉 、人心的势利。 不同:《范进中举》是以科举使人狂迷来讽刺其 罪恶的,而《孔乙己》是以封建科举吃人来揭 露其罪恶的,揭示封建末世的病态,意义更深 刻。 • 两篇文章作者对主人公态度不同:吴敬梓 对范进是辛辣讽刺,鲁迅对孔乙己是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范进的形象是丑,孔乙己的形象是悲。
2020/3/15
想象作文片断:
《孔乙己离开酒店之后》
2020/3/15
我要的是功名
天太冷了,几乎把一切东西都冻得僵硬,风没有命地吹,裹着沙砾,太阳也是懒 懒的没有一点活气,难道你也没有热心了吗?
孔乙己借着酒力拖着长长的断腿,用双手撑着地向前艰难地走着,他依然
穿着那件破夹袄,当然已经不能遮住身体,他在寒冷和饥饿的折磨下几乎无法呼
骂道:“臭乞丐,离我们这远点,别妨碍我们的生意,否则就废了你。”就在这
时从菜市口东面来了一队人马,后面有一座小轿子,见孔乙己坐在街当中,几个
当差的过来,把孔乙己连打带骂的赶到了街边。这下可把轿子里的大老爷惊动了。
那个大老爷从轿子里出来走到孔乙己跟前,提提嗓子喊道:“我范老爷如今乃是
爱民如子的大好人,哎!当差的,拿几个馒头给这个乞丐。”孔乙己见几个干馒
性格特点。 • 动作、神态 • 揭示他追求功名的思想和善良的心地。
孔乙己 一个在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思想的
人物形象:束缚中苦苦挣扎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
2020/3/15
(可笑、可怜、可悲)
2、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周围的人对孔乙己的态度)
麻木不仁的笑
没有人性的、自私而卑劣的笑
笑
没有人性的、自私而卑劣的笑
吸,嘴里好似不停地叨咕着:“冻死我也,冻死我也……”就是这样他不知不觉
地已经到了菜市场。他看到那些做买卖的都在不停地吆喝着,又都在给那些有钱
的长衫主顾低三下四地点头哈腰……在饥饿的驱使下,他拖着那两条被打断的腿,
企盼能够得到一些食物。但是他还是放不下那读书人的架子,不肯说出那句:
“给我点饭吃吧!”那买卖人见到这个臭乞丐,好似害怕妨碍他们的生意,连声
鲁迅:他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 叶圣陶:他是个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刘再复:他是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
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
子 钱。理群:他是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
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
2020/3/15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抓住孔乙己的人物特征, 感知人物形象。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020/3/15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小说通过对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的描写, 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 人的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 恶。小说也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世 态炎凉,人们精神的麻木。 在孔乙己身上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20/3/15
请阅读《范进中举》一文的节选,与课文进行比较,分析 两文的差同。(从主题异同、主人公所处的时代、主人公遭
头扔了下来,为了保持读书人的架子并没有理睬。这个反老爷见到孔乙己不理他
的馒头。话题一转,双眉倒竖,由刚才的心平气和突变晴天霹雳,把那尖嘴猴腮
一噘便骂道:“呀哈!你这个臭乞丐,真不识抬举,你这个现世宝、癞蛤蟆,你
在这真是影响市容……”就这样孔乙己又遭受了一次拳脚的洗礼。把那已经非常
破烂的衣服打得更加破烂,使孔乙己的身上又多了几处伤口。可是在这拳打脚踢中似
冷漠的笑
天真无邪的笑
2020/3/15
在笑声中出场
2020/3/1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笑声中生活 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社会对于苦人的凉 薄(冷漠无情)
你从笑声里听出了什么? 一种社会疾病
人与人之间在千百年封建制 度的压迫、封建经济的剥削、封 建文化的毒害下,形成了一种隔 膜,冷酷、麻木、不觉悟,甚至 连最起码的同情心也丧失了。
2020/3/15
深入探究
1、找出孔乙己留在你脑海里最 深刻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描写是什么? 2、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 不同的含义? 3、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2020/3/15
人物描写方法
• 外貌(整体、肖像、服饰) • 揭示特殊身份、揭示出懒惰而又死要面子
的性格特点。 • 语言 • 揭示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等
遇、主人公结局、作者对他们的态度等方面分析。)
2020/3/15
•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 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 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 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 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 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 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 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 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 上去了。众人大眼瞪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 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 事! 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 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 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足如何是好?”众邻 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派两个人 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 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爷们,再为商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