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数字鸿沟问题研究述略
以来国内外数字鸿沟研究回顾内涵、表现维度及影响因素综述

以来国内外数字鸿沟研究回顾内涵、表现维度及影响因素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互联网的普及,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数字鸿沟,即信息鸿沟,指的是不同社会群体在接触、使用和理解信息技术及信息内容方面的差距。
这种差距可能导致信息获取的不平等,进而影响到社会公平、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本文旨在回顾和梳理国内外关于数字鸿沟研究的历程,包括其内涵定义、表现维度以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首先探讨数字鸿沟的内涵,从不同学科和研究视角出发,解析其深层含义和演变过程。
接着,本文将重点分析数字鸿沟的表现维度,包括技术接入鸿沟、使用技能鸿沟、信息内容鸿沟等,以及这些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综述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政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国内外数字鸿沟研究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通过回顾和梳理数字鸿沟研究的历程,本文旨在加深对数字鸿沟问题的理解,为缩小数字鸿沟、促进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国内外数字鸿沟研究回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鸿沟问题逐渐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数字鸿沟的内涵、表现维度及影响因素。
在国内方面,研究数字鸿沟的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数字鸿沟概念的界定和度量方法上。
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数字鸿沟的社会经济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和技术手段缩小数字鸿沟。
近年来,国内研究还涉及到了数字鸿沟与教育公平、城乡差距、区域发展等问题的关系。
在国际方面,数字鸿沟研究起步较早,涉及领域广泛。
早期研究主要关注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水平的差距,后期则逐渐扩展到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
国际研究不仅关注数字鸿沟的现状和趋势,还深入探讨了数字鸿沟的成因、影响因素以及缩小数字鸿沟的策略和措施。
国外数字鸿沟问题研究述略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文献调研和分析的结果,从全球数字鸿沟和国内数字鸿沟两方面对国外数字鸿沟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论述。
【摘要题】国际信息【关键词】数字鸿沟/互联/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于数字鸿沟,在美国商务部Fallinghroughthenet系列报告中作了如下定义:这是一种由于地域、种族、经济状况、性别和身体状况等产生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是指:通过互联或其他信息技术和服务获取信息的差异和利用信息、络以及其他技术的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差异。
这一定义极具概括性,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从定义中便可看出我们所讨论的数字鸿沟问题存在于很多方面。
它不仅存在于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还存在于国家内部各个地域、种族、不同经济背景或身体状况的人群之间。
这些差异严重影响了各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数字鸿沟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特别是近年来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这种差异表现得更加明显。
国外对于数字鸿沟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全球数字鸿沟(GlobalDigitalDivide)和国内数字鸿沟(DomesticDigitalDivide)这两大方面的探讨。
前者着重于对世界各国之间、各地区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以及引起这种差异的因素进行探讨,后者则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存在的数字鸿沟的方方面面以及数字鸿沟与其他焦点问题,比如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问题、种族问题等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对于解决数字鸿沟问题的策略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尝试也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1 全球数字鸿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全球数字鸿沟不断拉大的主要原因,对于全球数字鸿沟问题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问题上。
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因特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潜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从在线人口的国际分布、络主机的国际分布、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使用程度等方面来比较)、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以及国际代理机构(如世界银行、UNDP、国际电信联盟等机构)和非盈利组织(NGO)在解决全球数字鸿沟问题中所作的贡献等。
国外数字鸿沟问题研究述略综合教育.doc

国外数字鸿沟问题研究述略_综合教育论文商提供的服务范围狭窄等,这些是拉大残疾人与正常人之间数字鸿沟的重要因素。
2.5数字鸿沟问题产生的影响数字鸿沟可以看作是当前正在增长的经济鸿沟的一部分。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那么数字鸿沟很可能会拉大现有的经济差距。
还有的观点甚至认为解决了数字鸿沟问题,就是确保繁荣,进而确保和平。
数字鸿沟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比较明显的,因此当前多数研究的侧重点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数字鸿沟对社会、文化、政治和个人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社会影响:使用计算机网络拉近数字鸿沟,人们可以获得有益的工作和职业信息、政治信息,发掘新的家庭和社会交流渠道,参与经济互动,融入各种不同的虚拟社区。
这些是积极的影响。
当然,也会有消极的影响:由于人们在网上花费了更多的时间,相应地也就减少了很多与亲朋好友和其他人的交流时间,用在其他活动上的时间(如读书、看报、运动等)也在减少,这样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是破坏社会结构,导致数字隔离、社会分裂和关系弱化等现象的出现。
文化影响:文化内容的质量和效用本身就是有差异的,数字鸿沟的拉近有助于减小这种差异。
消极影响则是可能会使类型多样的大众文化向单一化方向发展。
这种单一化倾向极有可能使得大众文化走向庸俗化。
政治影响:数字鸿沟的拉近,使得各种政治信息更易获取,政治活动的动员也会有更多的渠道,更容易得到候选人的政策陈述,还可以扩展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民主参与。
反面影响是可能导致政治分裂。
心理影响:有可能导致计算机忧虑、各种计算机犯罪等现象的出现。
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
2.6已经采取的措施及经验各个国家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面临的问题不同,因此解决数字鸿沟能采取的措施也就不尽相同。
大体来讲,发达国家在数字鸿沟问题上的研究进行得比较早,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并取得了成效。
归纳起来,这些措施和解决途径包括:(1)政府适当的参与,如制订相关的法规政策,加强电讯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相对落后地区的建设)、法律基础设施建设(保护言论自由,这对提高因特网的使用是必需的);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鼓励私人部门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刺激网络服务供应商之间的竞争等,这些都可以部分的解决数字鸿沟问题。
2024年全球数字化不平等与数字鸿沟

农业领域:数字化 应用滞后,生产效 率较低
教育行业:在线教 育普及,数字化提 升教学效果
医疗健康:数字化 技术提升医疗水平 和服务质量
不同地区间的数字化差距
发达国家与发展 中国家在数字化 发展水平上存在 显著差异
数字鸿沟在不同 地区间呈现出明 显的南北差异
发达国家在数字 化技术应用、基 础设施建设和创 新能力方面具有 明显优势
机遇
社会公平:数字 鸿沟加剧了信息 富集和贫困地区 的差距,影响社
会公平和稳定
教育资源:数字 鸿沟使得部分地 区和家庭的孩子 无法获得优质的 教育资源,影响
教育公平
就业机会:数字 鸿沟限制了部分 人群获取数字技 能和就业机会, 影响个人职业发
展
解决数字鸿沟的挑战
提升数字技能和知识:提供数字教育和 培训,帮助人们掌握必要的数字技能和 知识。
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加大对数字经济的投入,提高 数字化水平
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高网络 覆盖率和稳定性
鼓励创新,促进数字技术的研 发和应用
加强数字经济的监管,保障数 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推动全球数字合作与交流
推动全球数字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数字鸿沟问题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和覆盖率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开展数字教育,提高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水平
发展中国家在数 字化发展进程中 面临资金、技术、 人才等多重制约 因素
数字鸿沟对全球 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的制约
缺乏数字技术使一些行业和 企业无法充分发挥潜力
数字鸿沟导致发展中国家与发 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扩大
数字鸿沟限制了创新和技术 进步的传播
数字鸿沟对全球经济增长的 可持续性产生负面影响
深度报道全球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数字包容性亟待提升

深度报道全球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数字包容性亟待提升在数字化时代,全球数字鸿沟问题正逐渐凸显。
虽然科技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仍有大量人口无法享受到数字技术的红利。
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障碍,数字包容性亟待提升。
一、数字鸿沟问题的背景1. 数字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通过数字技术,人们可以享受到高效的信息获取、便捷的通讯手段和创新的服务业务。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数字化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
2. 全球数字鸿沟的现状然而,全球数字鸿沟的现状却令人堪忧。
据统计,全球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没有基本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无法接触互联网和其他数字设备。
这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和贫困群体中。
数字鸿沟在不同国家之间、城乡之间、富裕与贫困之间呈现出巨大的差距。
二、数字包容性的重要性1. 扩大数字包容性的意义数字包容性是指所有人都能平等地获取和利用数字技术的能力。
扩大数字包容性不仅符合人权原则,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平等和可持续发展。
在信息时代,数字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和个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2. 数字包容性的挑战然而,提升数字包容性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数字设备和互联网的普及率仍然较低,缺乏基础设施和资源。
其次,教育和培训系统还未能充分准备人们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缺乏数字技术的培训和教育指导。
最后,数字鸿沟问题在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呈现出较大差异,解决措施需因地制宜。
三、提升数字包容性的措施1. 发展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为了提升数字包容性,各国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的投资。
应当提供普遍可及的互联网接入,尤其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
同时,还需要提供适用的数字设备和培训资源,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和使用数字技术。
2. 推动教育和培训提升数字包容性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
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该把数字技术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
深度调查全球数字鸿沟的产生与缩小

深度调查全球数字鸿沟的产生与缩小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全球数字鸿沟逐渐凸显,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全球议题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全球数字鸿沟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能的缩小数字鸿沟的方法。
一、全球数字鸿沟的产生原因1.经济因素:全球数字鸿沟的产生与缩小,首先与各国之间的经济差异有关。
发达国家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技术,能够更好地发展数字经济,而贫穷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技术壁垒和资源匮乏的挑战。
2.教育因素:教育水平是影响数字鸿沟的重要因素。
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数字技能培训机会。
而在贫穷发展中国家,由于教育资源不足,许多人无法获得适当的数字教育。
3.技术因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水平不同。
发达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人才来建设数字基础设施,而一些贫穷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源有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二、缩小全球数字鸿沟的方法1.提供数字教育:为了缩小数字鸿沟,全球各国应该加大对数字教育的投入。
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增加数字课程和培训计划的举措,扩大人们的数字技能。
贫穷发展中国家可以借助国际组织和合作伙伴提供的援助,改善数字教育条件。
2.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了解决数字鸿沟问题,贫穷发展中国家应该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
透过建设更多的互联网接入点和提高宽带覆盖率,使人们有更广泛的数字化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机会。
3.改善政策环境:政府在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各国政府应该制定更加包容和创新的政策,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为公众提供更多的数字化服务。
4.促进国际合作:解决全球数字鸿沟问题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
各国可以加强合作,共享经验和技术,通过建立全球性的数字化合作平台,促进数字技术的普及和传播。
结论:全球数字鸿沟的产生与缩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数字教育、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政策环境和促进国际合作,我们有望缩小全球数字鸿沟,实现数字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数字鸿沟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

1 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日益增长。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整体也在不断进步。
在这样一个追求效率与便捷的时代,网络技术的演进尤为引人瞩目。
同时我国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的最新人口数据显示,年龄构成上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
按照国际老龄化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即被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远远超过国际通用的老龄化标准。
同时,我国60岁及以上的脱网群众占脱网群众总体比例的46%,在这些老年脱网人群中,有些人甚至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出示支付码而无法进行正常生活中的交易,极大困扰了这一群体的日常生活。
在老龄化与信息化的双重冲击下,推行信息技术的适老化改革已迫在眉睫。
科技与网络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的生活,从在线订餐、网购到医疗预约,智能手机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对年轻网民而言,电子设备为他们提供了即时且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
然而,对于老年人群,情况却大相径庭,他们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正逐步下滑。
例如,湖南的一位老年男子在雨中前往社保中心缴纳保险,却发现机构仅接受电子支付,工作人员的冷漠态度让他陷入困境,最终只能依赖家人协助。
老年人普遍对电子产品接纳度较低,智能手机对他们而言是一项陌生且难以驾驭的技术,导致他们在很多事务中需依赖他人,同时因无法融入互联网,他们的信息获取渠道受限,社会参与度也相对较低。
在互联网时代,老年人群作为一个被忽视的庞大群体,尚未找到属于他们的便捷通道,这导致他们被边缘化,陷入数字鸿沟,迷失于网络世界的复杂之中。
1.2 研究意义1.2.1 理论意义其理论意义在于:老年数字鸿沟的弥合策略研究不仅加深了数字化时代对老年人群体影响的全面理解,进一步丰富课我国老年数字鸿沟领域的研究,而且深化了对数字包容性理论的探讨;另一方面有助于丰富社会政策的基础研究。
国外数字鸿沟研究综述

情报学报2020年11月第39卷第11期Journal of the China Society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Nov.2020,39(11):1232-1244国外数字鸿沟研究综述徐芳,马丽(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苏州215123)摘要近年来数字鸿沟研究受到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系统梳理国外数字鸿沟研究的文献,旨在为我国学者了解国外数字鸿沟研究的现状,对该领域开展进一步的系统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首先,采用综合、归纳、比较等方法,对数字鸿沟的概念与类型,以及数字鸿沟研究的问题论域,包括影响因素、测量指标、评价模型、弥合举措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然后,对国外数字鸿沟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述评: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以量化研究为主,质化研究有待加强;第三道数字鸿沟的相关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数字鸿沟的分类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数字鸿沟的弥合举措问题也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及数字鸿沟研究的发展趋势为数字包容等。
关键词数字鸿沟;数字包容;文献综述A Review of Digital Divide Research AbroadXu Fang and Ma Li(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oochow University,Suzhou215123)Abstract:In recent years,digital divide research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worldwide.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hinese scholars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of foreign research on digital divide and to carry out further systematic research in this field.First,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concept,the types of digital divide,and the problem domains of digital divide research.These domains include its influencing factors,mea‐surement indexes,evaluation models,measures to bridge the gap,and development trends by means of synthesis,induc‐tion,and comparison.Then,the contemporary context of digital divide research abroad is reviewed.The review reveals that a relatively systematic theoretical system has been formed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in digital divide research are mainly quantitative research,which implies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Additionally,rele‐vant research on the third digital divide is still in the preliminary stage,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digital divide and the mea‐sures to bridge the digital divide require further st,the review indicates tha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digital di‐vide research is digital inclusion.Key words:digital divide;digital inclusion;literature review1引言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DD)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当时的研究人员用来解释使用与不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之间的区别[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文献调研和分析的结果,从全球数字鸿沟和国内数字鸿沟两方面对国外数字鸿沟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论述。
【摘要题】国际信息【关键词】数字鸿沟/互联/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于数字鸿沟,在美国商务部Fallinghroughthenet系列报告中作了如下定义:这是一种由于地域、种族、经济状况、性别和身体状况等产生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是指:通过互联或其他信息技术和服务获取信息的差异和利用信息、络以及其他技术的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差异。
这一定义极具概括性,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从定义中便可看出我们所讨论的数字鸿沟问题存在于很多方面。
它不仅存在于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还存在于国家内部各个地域、种族、不同经济背景或身体状况的人群之间。
这些差异严重影响了各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数字鸿沟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特别是近年来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这种差异表现得更加明显。
国外对于数字鸿沟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全球数字鸿沟(GlobalDigitalDivide)和国内数字鸿沟(DomesticDigitalDivide)这两大方面的探讨。
前者着重于对世界各国之间、各地区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以及引起这种差异的因素进行探讨,后者则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存在的数字鸿沟的方方面面以及数字鸿沟与其他焦点问题,比如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问题、种族问题等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对于解决数字鸿沟问题的策略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尝试也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1 全球数字鸿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全球数字鸿沟不断拉大的主要原因,对于全球数字鸿沟问题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问题上。
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因特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潜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从在线人口的国际分布、络主机的国际分布、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使用程度等方面来比较)、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以及国际代理机构(如世界银行、UNDP、国际电信联盟等机构)和非盈利组织(NGO)在解决全球数字鸿沟问题中所作的贡献等。
附图全球互联用户使用数对比图目前这一问题已经变得相当突出,从上面的图表中便可窥其一斑。
占世界人口12.9%的非洲,它的互联使用人数只占世界的1.2%,而35.2%的互联用户却集中在人口稀少的美洲。
在收入最高的国家中互联的用户总数占据了世界总数的93%,而收入最低的国家只占互联用户总数的0.2%。
这些数据都在提醒人们全球数字鸿沟确确实实地存在着,并影响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已有的经验表明,除了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影响以外,影响全球数字鸿沟问题的因素主要还有这样一些:(1)国家内部制定的公共政策所提供的机会构成,比如国家或组织、个人对信息技术教育和培训的积极举措、科学技术发明、用于ISP服务上的花费、电信
事业建设等方面的措施。
(2)对使用计算机的文化态度,这在解决存在于具有相似文化的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问题上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同样使用英语的国家。
(3)资源,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公民的文化素质、教育发展水平、计算机使用技能等。
这一因素的影响在目前看来尤为突出,而且在将来也仍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解决这种全球性的数字鸿沟问题,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努力。
从联合国到各个区域组织再到各个国家政府,从世界组织到跨国集团再到各种非盈利组织和机构,人们在不断地探索着解决问题的途径。
世界银行资助的“非洲虚拟大学(AVU)”计划、八国集团筹建的“DOTForce”工作组、国际金融组织和日本软件银行合作的“软件银行合作市场(SBEM)”项目以及第四届亚太经合组织电信和信息产业部长级会议提出的“坎昆宣言”、国际通信联盟和信息社会世界高层论坛所作的努力等等,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
在国家层面上,即使科技发展依然有着很大的空间,如果政府和各种非盈利组织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全球数字鸿沟也将可能会使得南北差距继续扩大。
目前已有一些组织在这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
如微软,它作为“数字化领导计划”的一分子,计划在印度、韩国、俄罗斯和哥伦比亚等地出资一百万美元,响应白宫对全球数字鸿沟采取行动的号召。
从收集到的现有资料来看,关于全球数字鸿沟问题方面的资料与研究国内数字鸿沟问题的资料相比稍嫌单薄,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目光投向这一领域。
清楚地了解这种数字差异,对各个国家或地区制定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策略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国家的数字鸿沟如果将全球数字鸿沟作为数字鸿沟问题研究的宏观层次,那么对国家内部或地区内部的数字鸿沟问题的研究则是从中观和微观的层面上来进行的。
2.1 数字鸿沟是否存在有少数人认为数字鸿沟只不过是一些政客为了某些私人目的编造出来耸人听闻的。
还有的认为数字鸿沟的存在与否不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就像当初电话的使用一样它可以得到自然而然的解决。
而大量的统计数据表明,数字鸿沟在国家内部是确实存在的。
在有着不同经济背景的地区之间、在不同的人群之间等等,都存在着严重的差异。
近年来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日甚一日,各个国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都在增加。
而且也只有意识到它的客观存在性,才能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和制定解决方案。
2.2 数字鸿沟问题能否解决比较悲观的看法认为数字鸿沟问题根本无法得到解决或者说它没有出现任何减小的趋势。
客观的调查数据表明,并不是所有方面的数字鸿沟都是停滞不前、没有任何发展的。
比如在美国,家庭拥有电脑量的差异正在减小,基本的络访问量在性别上的差异已经发生了变化,男女比例十分接近。
同时,种族上的差异也在不断拉近,教育和收入水平是随着种族曲线变化的主要变量,在高层的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下,互联接入的种族差距已经不再那么明显。
我们还注意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进入互联络世界,由于年龄因素而产生的数字鸿沟也开始出现减小的趋势。
随着因特的普及,在络访问量上存在的数字鸿沟也将会有所减小。
从美国的这些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密切关注数字鸿沟问题,采取适当的积极举措,数字鸿沟问题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的。
2.3 用于测评数字鸿沟的统计因素用于对数字鸿沟进行统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以美国商务部的统计为例,当前主要是从这样三个方面来对国内数字鸿沟进行测评的:家庭拥有电脑量和因特接入量、个人使用络的情况、残疾人使用电脑和因特的情况。
在考察每种参量时
,分别针对不同的统计对象和类目,如地域(农村、城镇和中心城市)、收入水平(低于1500O、高于75000、中间每隔10000作为一个层次)、教育程度(博士、硕士学位、本科学位、一般院校、高中、高中以下)、种族和民族(白人、黑人、亚裔及太平洋岛居民、西班牙人)、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工作情况等进行详细研究分析,同时还采用了三维甚至多因素分析方法。
比如在研究家庭拥有电脑量时,同时将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作为变量来进行分析,形成的就是一个三维的研究图表。
测评体系的确定在各个国家将会有所不同,可以
结合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适合本国的测评体系,以便更全面、系统地掌握和分析国家内部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测评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数字鸿沟是多方面差异的综合,随着某些方面的拉近,还可能会出现其他方面的差异。
因此在测评体系中还应该适当地加入对个人使用因特的能力、熟练程度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已有一些机构开始做这些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人们的在线技能(如在线寻找特定内容的能力)基本上与年龄成反比,与技术经验成正比,与性别的关系则不是很大。
2.4 拉大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由于数字鸿沟本身涉及很多方面以及它的复杂性,影响它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不同的国家,因为经济背景和社会发展程度,有时甚至是文化的差异,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综合起来看主要的是以下这些方面:(1)不适当的政府干涉,不但不能很好的解决数字鸿沟问题,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2)电讯市场缺乏竞争机制,导致电讯设施价格昂贵,间接影响因特的使用量。
这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急需得到改善。
(3)经济落后的国家,由于经济规模的原因,想获得价廉的电讯设施的机会不是很大,直接影响到这些国家的电脑和因特的使用量。
而且在那些基本需求都不能满足的地区,即使有数字化的通讯设施,对他们的帮助也不是很大。
(4)有些国家教育水平低下,是拉大数字鸿沟的重要原因。
这也是在全球数字鸿沟问题中第三世界国家远远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5)缺乏适合残疾人使用的络访问设计、络服务供应商提供的服务范围狭窄等,这些是拉大残疾人与正常人之间数字鸿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