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票号产生和崩溃的原因
论述山西票号的兴衰经验 概述说明

论述山西票号的兴衰经验概述说明1. 引言部分的内容:概述:本文将论述山西票号的兴衰经验。
票号作为古代中国商业发展中的一种独特形式,曾在山西地区兴盛一时,然而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衰落。
通过对山西票号的兴起和发展、衰落与衰退以及经验总结与启示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旨在从历史角度审视山西票号,并总结其中的教训和启示,为今后的商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山西票号的兴起和发展、山西票号的衰落与衰退、山西票号的经验总结与启示以及结论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介绍本文研究背景和目标。
其次,在第二章将详细讨论山西票号的兴起过程及原因、发展特点和规模;第三章将分析影响山西票号衰落与衰退的因素、管理问题以及经济环境变化对其造成的影响;第四章则会对从历史经验中得出的问题与挑战进行总结,并探讨借鉴的价值和意义,为今后的商业发展提供启示;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研究内容和观点进行回顾总结,展望山西票号的前景并提出相应建议,同时也会指出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研究方向建议。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深入研究山西票号的兴衰经验,揭示其兴起与衰退之因,并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希望通过对山西票号历史发展的回顾与剖析,能够为现代商业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此外,本文还旨在加深人们对历史商贸实践中种种因素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其对商业发展产生影响的认识,并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山西票号经验与教训的视角。
2. 山西票号的兴起和发展:2.1 背景介绍:山西票号是中国古代贸易金融机构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
山西地处中国的华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商业繁荣的地区之一。
在明代中叶之前,山西的商人主要从事商品交易和本币贷款业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资交流的增加,山西商人开始开设票号,这为他们提供了更为便利和灵活的货币流通方式。
2.2 兴起过程及原因:山西票号得以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山西商人具备丰富的商业经验和广泛的商业关系网络,在商品贸易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从社会环境分析山西票号中断的原因

山西经 济管 理干 部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X I I N s T r r U T E O F E C O N O M I C M A N A G E M E N T
Ma r .2 01 5
第2 3卷
基金项 目: 本 文 系山西金融职业 学院 2 0 1 4年课 题《 清代 山西票号的 中断 问题研 究》 ( 课题 编号: 2 0 1 4 0 2 0 2 ) 的阶段 性研 究成果。
作者简 介 : 李 芳( 1 9 8 0一) , 女, 山西黎城人 , 在读博 士 , 现工作 于山西金 融职业 学院 , 讲师, 研 究方向 : 金融 史。
发展 得 很 快 。 1 8 2 7年 发 展 为 6家 , 1 8 5 3年 又 增 为 1 7家 , 总号 分 别 设 在 平 遥 、 太谷、 祁县 三县 , 其 分 号 由京城 和 山西 向北 方 的 直 隶 、 奉天 、 山东 、 河南 和 陕
西发展 , 接着 渡过 长 江 , 沿古 运河 和 长江 扩 展 开 来 , 至1 8 5 0年 , 在 山 西境 外 , 主要 在 内陆 城 镇 广 泛设 立
票号 除 了经 营异地 汇兑 业 务 , 也 开展 存贷 业务 。 通 过 开展存 款业 务 , 把 工商 业 和 个 人 手 中闲 置 的 货 币集 中起来 , 这 样 为职 能资 本 家 和 借 贷 资 本 家提 供 了 中介 。同 时通过 开 展 放 款 业 务 , 把 集 中的 货 币 资
然性。
【 关键词 】山西票号 ; 社会环境 ; 原因 【 中图分类号 】1 7 8 3 2 . 3 7 【 文献标识 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9 1 0 1 ( 2 0 1 5 ) O 1 — 0 0 4 9— 0 4
浅析山西票号衰败的原因

杨 辽
( 四川 大 学经 济 学 院
【 摘 要 】 西 票 号 在 经 历 了百 余 年 的 发 展 历 程 之 后 , 终 走 向 了 末 路 。 山 最
606) 1 0 5
山西票号 的衰亡有 其 自身弊端 的影 响 , 也有 客观 条 件 的 影响 。本 文就 山西 票 号 衰 败 的 五 个 方 面 的 原 因 作 简要 的 分 析 。
进 入 北 京 的 时候 , 京 、 津 一 带 的 信 用 机 关 , 遇 了 一 次 重 大 的 北 天 遭 打 击 , 劫 之 后 , 以焚 烧 。库 银 、 屋 和 契 据 都 荡 然 无 存 。 , 京 抢 继 房 ’‘ 庄 经理 亦 带 账 回平 遥 老 号 , 经 保 定 逢 遇 土 匪 , 银 两 账 簿 完 全 抢 路 将 去 。辛 亥 革 命 推 翻 了 满 清 政 府 的 统 治 , 革 命 的果 实 却 落 人 了北 ’ 但 洋军 阀袁 世 凯 手 中 , 当时 军 阀 割 据 , 匪 蜂 起 , 意停 顿 , 至 票 号 土 生 以 各分 庄 在 当 地 损 失 大 量银 钱 , 歇业 拖 累 , 失 巨 大 , 不 完 全统 计 , 损 据 天成 享 等 1 票 号 在 辛 亥 、 子 两 年 的 战 事 中损 失 现 银 1386 2家 壬 359
一
银 行 间 的竞 争 主要 表 现 为 大 银 行 排 挤 小 银 行 , 本 雄 厚 的银 资 行 排挤 资本 少 的银 行 。随 着 帝 国 主 义 的 侵 略 深 入 , 资 银 行 的地 外 域 和业 务都 得 到 了很 大 的扩 展 , 时 , 部 银 行成 立 。票 号 的经 营 同 户 面 临很 大 的挑 战 。而 且 , 就 户 部 银 行 来 说 , 在 资 本 数 量 、 构 但 其 机 的设 置 以及 享 有 的特 权 上 就 有 很 大 的 优 势 , 是 票 号 所 不 能 比的 。 这 “ 据史料 , 部银行一家 的资本 比全体票号资 本还大一二倍 , 根 户 而 且 还 具 有 以下 特 权 : 1凭 借 雄 厚 的 资 本 , 有 左 右 借 贷 市 场 的 能 () 具 力 , 论 它 欲 降低 利 率 或 提 高 利 率 , 无 票号 都 只能 依 从 , 这样 , 号 就 票 失 去 了对 市 场 的 控 制 权 ;2 凭 借 政 府 授 予 代 理 国 库 、 () 藩库 的 权 利 , 逐 步 把 官 款 存 汇 业 务 从票 号手 中夺 了过 来 ;3 凭借 官 办 或 官 商 合 () 办 的资 格 , 发 生 倒 账 处 理 债 权 纠 纷 中 , 往 持 强 权 而 全 额 收 回 债 在 往 款 , 民办 的票 号 则 不 能 收 回一 半 。 而 ” 四 、 号实 行 所 有 权 与 经 营 权 两 权 分 离 制 度 , 缺 少 所 有 权 对 票 但
山西票号若干问题述评

山西票号若干问题述评作者:朱晶晶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3年第10期朱晶晶(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史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4)摘要:山西票号是封建社会后期的一种金融信用机构,执中国金融之牛耳二百余年。
它不仅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且突破了地域的局限,经营范围遍及全国各地乃至海外。
受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影响,在其近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从机构本身来说,首先,它开创了异地汇兑的先河,使我国的货币清算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其次,它创立了人身顶股制和联号制,其中,联号制是山西票号存在的基础,是其最重要的特色,而人身顶股制合理调节劳资关系,也是我国利益分配制度上的一大进步。
再次,它将汇兑与存放款相结合,形成了存汇结合和放汇结合的特有形式,有利于资金的高效运用。
关键词:山西票号;若干问题;启示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3)27-0125-01一、山西票号的起源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或票庄,是一种金融信用机构,发源于中国山西省。
开始主要承揽汇兑业务,后来也进行存放款等业务。
山西票号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
中国的封建社会经济,到康熙、乾隆时期,国内政治安定,农业生产发展,商品货币经济较发展活跃。
另方面,埠际贸易开展,使商品流通幅度扩大早期金融组织帐局、钱庄的出现,为山西票号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山西商帮多数从事长途贩运,商品流转和资本周转慢,垫支资本大,在资本不足的情况下,就需要向社会借贷。
例如山西商人贩运福建武夷茶,或湖广茶,经水陆之途运销至北京、归化城、张家口、蒙古草原、乌里雅苏台、科布多、恰克图和西北兰州、新疆伊犁、塔尔巴哈台等地,路程数千里,资本用量大,周转慢,需要大量货款,为了适应营销活动需要,山西商帮首先创办了账局,经营存放款业务,后来,在账局的基础上而形成票号。
二、山西票号的金融创新之处山西票号的金融创新之处分为,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业务三大创新。
票号为何产生于山西

票号为何产生于山西票号为何首先产生于山西而不是工商业更为发达的江浙山西票号是我国明清时期的一种经营货币融通的金融信用机构。
早期主要的业务是承揽汇兑,之后也开始进行部分的存放款等业务和清政府的财政金融业务。
山西票号的产生与我国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是息息相关的我国的近代社会对外贸易过程中国外白银的大量流入的刺激,国内的商品经济有了比较明显的发展。
并且一直延续到清代的前期,在康熙和乾隆时期,国内政治安定,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商品货币经济随之繁荣起来。
随着国内市场的扩展,不但有众多地方市场的大规模兴起,而且全国的大市场也在逐步的形成之中。
而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对于商品开辟了更加广阔的流通范围,同时对于资金融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样就促使我国原有封建的金融机构开始突破单纯的兑换范围,逐步开始过渡到了信贷阶段。
我国明清社会商品货币经济的初步发展,对金融信贷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尤其是银币的广泛使用,从明英宗时期田赋折收金花银开始,至万历年间实行一条鞭法,规定向政府交纳的田赋、徭役、土贡、杂役等各项都按人丁土地的一定比例全部并入地亩,折银征收。
这一税制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劳役经济转向货币经济的重大进步。
但是后来由于社会危机的加深和货币使用普及受客观条件的约束,一条鞭法并未能全部贯彻执行。
至明末清初,对赋役规定银米兼收,后来除了部分清粮外,几乎全部征收银两和钱。
17 世纪后,清朝的征收赋役和发放薪饷一律用银。
而当时货币地租开始发展盛行,也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货币经济的充分发展。
经营资金融通业务的机构如帐局、钱庄的出现,为山西票号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在雍正年间,我国北方已出现与商业发生借贷关系的金融组织。
在中俄恰克图贸易开始,乾隆时成为中俄两国通商的咽喉,由于部分商业资本转化为高利贷资本,使高利贷资本异常活跃。
在票号产生前已经出现了因商品货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各种类型金融机构,而我国明清时期票号的产生是在上述货币经济发展、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活跃,出现了一些金融机构的基础上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山西票号衰败原因探究:从清末到民初

山西票号衰败原因探究:从清末到民初作者:罗之南来源:《卷宗》2015年第11期摘要:山西票号是晚清晋商自发创办的旧式金融机构,作为晋商的余脉,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大约一百年的时间里,山西票号由创办到兴盛再到衰败,经历了迅速的起伏,尤其是其没落,仅仅一二十年的时间而已。
本文主要从外部不可抗力的大环境的变化,及内部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等方面来论述山西票号衰败的原因。
关键字:票号;衰败;外因;内因中国式银行——票号,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工场手工业和大商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作为时代、经济发展的产物,它自出生以来,就与各个社会阶层(政府官员、资本家、地方官吏等)乃至各个经济领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票号的产生、发展,包括其衰败都受到外部环境、内力作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1 外因——不可抗力因素外部环境的变化,是山西票号衰败的一个决定性原因。
首先是业务对象的不稳定性。
票号的兴起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客观上来说,山西票号的兴起是源于国内商业的发达,各地商人需要汇款结账,和各省地方官吏与中央政府常有款项往来,没有适当机关可以代办,所以形成票庄独占的局面。
具体来说,首先,在业务性质上,票号主要办理存放款和汇兑业务,在其鼎盛时期,除了在民间吸收业务外,逐渐发展到代清政府汇解京饷和军协各饷,收存中央和各省官款,吸收官僚存款和给予借垫款,一度垄断了全国的汇兑业务,执金融界“牛耳”,有“汇通天下”、“九府利赖”的美誉。
在当时的市场需求的条件下,山西票号作为一个群体,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自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这种情况并不是长久的,汇兑官款的业务并不稳定:清王朝三次大规模的禁止财政官款,对票号的影响很大,以1884的禁汇为例,“所有应解部库银两、各衙门饭银、京员津贴,以及各省协饷,盖令委员亲赍,不准再行汇兑,”由于清政府的作用,从1884年的汇兑官款数量仅为1883年的9.1%,只有195.034两。
作为早期“服务业”,业务对象的不稳定性直接导致交易额的不稳定,一旦业务对象大幅缩减,票庄也将会面临盈利减少甚至亏损的局面。
山西票号由盛转衰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现代金融的启示

山西票号由盛转衰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现代金融的启示山西票号的兴衰及原因昌盛百年的重要原因一、建立了有效地利益分配制度。
19 世纪初, 山西商人大多采用东家出资, 掌柜经营的方式, 票号作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行业, 也实行了两权分离的产权制度和劳资并重的分配制度, 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环境, 产生了较大的激励作用。
将员工与财东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了“人人各谋其私,不责而勤”。
二、建立了严格地用人制度。
三、进行业务创新和制度创新。
四、实行了较为灵活的经营策略。
五、金融创新(1)结算方式创新(2)总分号制创新(3)突破了高利贷的范畴六、防范风险的成功经验(1)经营机制上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2)在产权确定上实行股份制(3)从经营管理方面对风险进行防范七、坚持诚信立业八、财东所有权和大掌柜经营权两权分离九、人身股制,给员工股份的方式与今天我们实行的期股期权方式基本一致。
十、稳健审慎经营衰亡的根本原因一是未能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丧失了生存的基础。
二是创新进步的动力枯竭,缺乏有效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机制。
三是过度依赖信誉,不注重风险防范,大量放款难以收回,经营陷入困境。
四是山西票号采用无限责任制五是没有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票号内部权力均衡机制。
六是各个票号各自为政,难以联合起来组成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大金融集团,所以竞争力就很弱,无法与后起的银行抗衡。
七是“官商相维”导致山西票号的最终灭亡八是信用放款堪称山西票号的致命弱点九是现代银行构成山西票号的天然克星十是管理缺失构成山西票号的先天不足十一是思想守旧导致山西票号无法与时俱进警示与启迪启示之一,企业发展不能仅靠政府关系“揽活”。
启示之二,畸形的官商关系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大忌。
启示之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企业永远的追求。
启示之四,对现代企业制度和家族式管理的思考。
启示之五,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是银行业经营发展的动力。
六,拥有人才、重用人才是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发展的根本保证。
山西票号的衰亡之因

山西票号的衰亡之因山西票号的衰亡之因山西票号的衰亡之因既有自身内部存在的弊端,又有外部经济、政治变动的冲击。
探析其衰亡的原因,从中获得的最大启示为: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山西票号在其长达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历经挫折,又数次崛起,曾一度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中外闻名。
然而,在清末经济危机困扰下,在与现代银行的竞争中,山西票号开始走向衰落,经辛壬变乱[1]后,一蹶不振。
虽有不少有志之士曾努力欲挽救票号于危难之中,终因回天乏力,山西票号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探究其衰亡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一、山西票号衰亡的内因(一)缺乏正式的对经营者的责任追究机制及对其经营行为的审计、监督机制,造成总经理(大掌柜)责权利严重失衡。
山西票号普遍采用“东家出资、掌柜经营”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制度。
虽然该制度在现在看来仍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当时所实行的“两权分离”制度,只是赋予总经理无上的权力,却没有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责任追究机制,也没有设立专门的类似现在的审计和监事会之类的机构对经营者行为进行审查和监督。
总经理只负盈、不负亏,票号盈利多总经理获利也多,但票号发生亏损则由财东负责,总经理不负任何责任。
这种“利益共享,风险不共担”的责权利失衡的制度存在着严重的弊端,极易导致“道德风险”的发生,使经营者对资本利润的追求增强,而对资本安全的考虑减弱,从而加大票号经营风险。
主要表现在19世纪90年代之后,票号一改一贯谨慎的作风,经营者在没能审时度势,明辨政治、经济动向的情况下就大量放款,使票号在20世纪初形成放款远远超过存款的局面。
结果,在辛亥革命后,因大批工商企业破产从而票号放款无法收回的情况下,致使众多票号遭挤兑而搁浅倒闭。
(二)票号放款皆为信用放款,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倒账风险。
不可否认,信用放款在经济景气时期对于票号扩大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曾起过重要作用,票号经营前期信用放款风险也确实较小。
但在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经济投机和经济危机伴随而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票号产生的背景,目前学者们达成的主要共识是,票号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出现了不同地区债务清算和现金平衡的问题,而依赖镖局运送现银进行货款清算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因此对金融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票号便产生了。
二、从经济基础角度分析山西票号产生的原因
1.资本主义萌芽早,资本积累较为充足
票号产生前,清代还有印局和账局两种金融机构。印局出现于明末清初,是一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贫民、小商小贩融资需要而产生的民间小额借贷组织。唐代的飞钱、宋朝的交子、会子、关子虽都具有汇兑或纸币的性质,但这些金融工具主要由官府所控制,并与政府财政密切相关。民间性和商业性的票据至迟在明中后期已经出现,并得到政府的默许。,明清时期私营金融机构已经逐渐取得了合法地位,政府也允许存放款、银钱票、会票等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的经营。因此,对金融及相关业务管制的放松为金融创新和票号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三、山西票号崩溃的原因
1.对外侵略战争的影响
山西票号产生或起步丽如银行进入中国,从那时起至1894年甲午战争为止,在上海设立了大量的外资银行,在1897年以前,中国还没有本国的银行,外国银行已长期独占了中国的银行业。
英国通过战争的入侵来达到经济和市场的入侵,尽管这些外资银行的经营状况不甚乐观,但依然为当时的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的竞争。
通信技术的发展在当时表现为民信局的产生,这为山西票号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民信局是一种为了便于商人互相交流商情、商谈贸易、寄递账单而建立的商业组织。中国虽然有发达的驿递制度,但却被官方所垄断,禁止民间加以利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出经商谋生的人越来越多,需要有一个为他们传递家信和捎寄钱物的组织,这样民信局就产生了。最先由宁波商人创办民信局,除通行各省信函之外,兼可携带银洋杂物,结束了我国几千年书信不通的历史,使票号进行汇兑变为现实。
明清时期,政府对商业和金融业的控制逐渐放松,不仅使民间自由的商业贩运贸易活跃和大商业资本兴起,也使得金融创新成为可能。典当是中国最古老的金融行业,但在明代之前主要由寺庙和官府所经营,从明代开始允许自由经营,出现了山西、福建、徽州等地典商为突出代表的地域性典当业行帮。清代则呈现出皇当、官当、民当多头并举的局面,政府将当铺纳入征税体系,开业者须先呈报申请、领取当帖,并使用法律、行政手段对典当业进行调整和规范,民间开设当铺已经完全合法化。
战争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打击,同时也严重破坏了人民的正常工作与生活,这些都使得以此为根本的票号行业备受打击。
2.受政府银行的冲击
由于封建王朝对商业极不重视,导致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几乎没有设置金融机构,民营的票号业正是抓住了这一商机,创办之初就在银钱汇兑业务中形成了垄断局面。
近代形势渐渐发生了变化。在与西方国家打交道的过程中,清廷注意到理财的重要性,且常处于内外交困之中,景况最差时户部仅有几万两白银,遇到紧急情况时不得已还得向西方国家借款。如此形势,促使清王朝开始模仿西方创办新式金融机构,先是官商合办的中国通商银行(189r7年创办),接着又筹办了户部银行(1905年创办,1908年改名为大清银行)、交通银行(1908年创办),再加上地方政府成立的官银钱号,还有民间的私立银行,总计40余家。外国银行也进驻中国,至少有十几家之多,加剧了金融界的竞争态势,特别是在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沿江通商城市。比如。20世纪初期,上海与天津间的棉布款项,山西票号的份额为30%,而未开埠时该业务由山西票号独占。
而资本积累方面要归功于大量的山西富商的存在,如果仅仅有发达的商品贸易、存在自由资本和经营资本的矛盾、贸易对汇兑服务的需求等促使票号产生的原因,那么即使有促使票号产生的内因,票号也不一定最先在山西产生,山西商人巨额的财富积累、数量众多的山西商人和广布各地的分号机构是几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2.技术条件提供保障
山西票号产生和崩溃的原因
———————————————————————————————— 作者:
———————————————————————————————— 日期:
课程名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研究报告:山西票号的产生与崩溃
学院:
授课时间: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专业与班级:
姓名(学号):
后开始涉足长城沿线的蒙汉私市贸易和马市贸易。陆上贸易特别是中俄的恰克图贸易非常活跃,这一贸易主要是用俄国的皮革换取我国特有的茶叶。由于山西地理位置特殊, 恰克图贸易的大半业务由山西商人经营。
但是随着商业的发展,一些大宗长途贩运货物的经营者遇到了货币兑换和清点搬运的困难,这客观上促使了钱铺、银号的产生。同时,这些经营者还遇到了另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经营资本的困难。这样就在商人之间出现了汇票,这里的汇票可以说是商业信用的产物。生产过程的发展促使了信用的扩大,而信用的扩大又引起了工商业的发展。
纸币印刷技术和票据防伪技术使得大规模、跨地域金融机构的建立成为可能。山西票号对于纸币和票据的密押方式的技术进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票据纸张的选取和水印技术的提高;二是墨剂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技术的进步;三是从印鉴到凹凸等技术的进步;最后就是从暗号密押到其他防伪工艺的进展。
3.政府对金融的放松管制提供了外部条件
任课教师:
提交日期:
一、山西票号介绍
山西票号作为中国银行业的雏形,开创了近代银行业中汇兑制度的先河,在中国的金融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票号创办于道光三年(1823年)左右,主营汇兑,并兼营存放款业务,因其创办者及主要经营者为山西人,所以学界习惯称之为山西票号。票号在组织形态上实行的是“股俸制”,即财东出资本构成“银股”,经营者出人力构成“顶身股”,共同参与每一账期后的分红。但是,由于票号经营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并且一直遵循东方商业习惯,对客户往来业务多以信誉为凭,在资本雄厚的新式银行冲击下,以及受连绵不断战事的影响,于20世纪10~20年代左右陷入僵局。期间,票号部分分号掌柜曾有筹组银行的呼吁,以规避信誉放款的风险,可长期居住在总号所在地的财东与总掌柜无动于衷,使得这一改革计划胎死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