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票号

合集下载

论述山西票号的兴衰经验 概述说明

论述山西票号的兴衰经验 概述说明

论述山西票号的兴衰经验概述说明1. 引言部分的内容:概述:本文将论述山西票号的兴衰经验。

票号作为古代中国商业发展中的一种独特形式,曾在山西地区兴盛一时,然而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衰落。

通过对山西票号的兴起和发展、衰落与衰退以及经验总结与启示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旨在从历史角度审视山西票号,并总结其中的教训和启示,为今后的商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山西票号的兴起和发展、山西票号的衰落与衰退、山西票号的经验总结与启示以及结论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介绍本文研究背景和目标。

其次,在第二章将详细讨论山西票号的兴起过程及原因、发展特点和规模;第三章将分析影响山西票号衰落与衰退的因素、管理问题以及经济环境变化对其造成的影响;第四章则会对从历史经验中得出的问题与挑战进行总结,并探讨借鉴的价值和意义,为今后的商业发展提供启示;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研究内容和观点进行回顾总结,展望山西票号的前景并提出相应建议,同时也会指出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研究方向建议。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深入研究山西票号的兴衰经验,揭示其兴起与衰退之因,并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希望通过对山西票号历史发展的回顾与剖析,能够为现代商业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此外,本文还旨在加深人们对历史商贸实践中种种因素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其对商业发展产生影响的认识,并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山西票号经验与教训的视角。

2. 山西票号的兴起和发展:2.1 背景介绍:山西票号是中国古代贸易金融机构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

山西地处中国的华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商业繁荣的地区之一。

在明代中叶之前,山西的商人主要从事商品交易和本币贷款业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资交流的增加,山西商人开始开设票号,这为他们提供了更为便利和灵活的货币流通方式。

2.2 兴起过程及原因:山西票号得以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山西商人具备丰富的商业经验和广泛的商业关系网络,在商品贸易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山西票号的名词解释

山西票号的名词解释

山西票号的名词解释山西票号是指中国古代山西地区的票号业务,是中国商业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票号在中国历史上起源于明代,而山西票号则成为了明清两代商业繁荣时期的代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山西票号进行深入的名词解释,探讨其历史、功能以及影响力。

一、山西票号的历史背景山西票号的兴起与山西地区的经济繁荣密切相关。

明代时期,山西地区发展迅速,成为了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

其中,山西的矿业资源和商业活动为票号的出现提供了土壤。

此外,山西地区的商业家族也因其商业才华而崭露头角,逐渐成为了票号的主要经营者。

在明代末期,由于战乱和政治动荡,票号的发展遭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然而,随着清朝的建立,山西票号再度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清代的山西票号达到了巅峰,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商业系统,对当时的中国商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山西票号的功能山西票号起初是为了解决商人在长途贸易中的资金问题而设立的。

票号作为一种商业机构,向商人提供贷款和票据兑付服务,以此促进贸易的发展。

与当时的银行相比,票号更加灵活、便捷。

商人只需递交财物或抵押品,即可得到所需的资金,大大简化了交易流程。

此外,票号还承担着票据兑现的责任。

在当时的商业环境下,票据是商人进行贸易的重要手段。

票号承兑商人的票据,并按约定时间将资金支付给持票人。

这种制度提高了商人的信用度和交易安全性,进而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三、山西票号的影响力山西票号在中国商业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票号的出现填补了中国古代金融体系的空白。

由于传统的银行机构功能不足,票号成为满足商人资金需求的重要渠道,推动了商业活动的繁荣。

其次,票号的商业模式为中国商人提供了新的商业思路。

山西票号的经营者往往是商业家族,他们具备丰富的商业经验和财务实力。

票号的经验和模式被其他地区的商人学习和借鉴,形成了更加完善的商业体系。

最后,山西票号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票号的弹性贷款和票据兑现机制极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资本流动。

这一机制不仅推动了商业的发展,也为农民和手工业者提供了融资渠道,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论山西票号制度对传统人际关系网络的依附性

论山西票号制度对传统人际关系网络的依附性

论山西票号制度对传统人际关系网络的依附性一、山西票号制度山西票号在我国的近代金融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辉煌,它的成功得益于其一整套的制度,正是靠这些用人、经营上的制度山西票号才能生存壮大。

主要的制度包括东伙合作制、身股制度、学徒制度、贷款运作制度。

这些制度的基本内容是这样的:1. 东伙合作制。

在晋商中有一部分人,当南己的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便把资本交给他人经营,自己则享受有资本带来的收益,这就出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经营的人当时叫做伙计或合伙人,这样的制度便被称为东伙合作制。

后来的山西票号普遍采用东伙合作制,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是因为票号多为合资而非独资。

票号的资本数额一般都相当之大,既有本族至亲者所出,也有志同道合者所出,而后者在票号发展的全盛时期所占比重更大。

经营票号是一项风险大、极需经营能力的事业,因此就需要聘用才能出众的经营者。

在山西票号中,出资者叫做东家,经营者叫做掌柜。

东家如果决定聘请掌柜来经营票号,则需要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力、利益。

东家的责任与职权,就是“财东自将资金全权委诸经理,系负无限责任,静候经理年终报告。

平素营业方针,一切措施,毫不过问。

每到例定账期,(或三年,或四年,即决算期) 由经理谒请,约日聚会,办理决算,凡扩充业务,赏罚同仁,全由财东执行裁定。

经理为建议首席,听其咨询。

”即东家完全将票号的经营交给掌柜,不予过问,但奖惩、分红之事由东家裁定;如果票号因经营不善出现问题,则东家要负无限责任。

掌柜在号内“有无上之权力,凡用人之标准、事业之进行,各伙友皆须听命于管事。

”大掌柜在经营管理方面,是完全独立自主的,没有专门监督和制约大掌柜的人员、机构和势力。

从权力的集中性方面来看,票号中的大掌柜要比现代企业中的总经理大的多。

而且分号的设立也完全有大掌柜根据市场需要而定,分号的经理由大掌柜任命,员工由大掌柜选派,一切都以总号为中心,分号不过是总号的辅助机关而己。

浅析山西票号的历史地位

浅析山西票号的历史地位

Forum学术论坛 2017年3月169浅析山西票号的历史地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 高洁摘 要:山西票号是中国近代金融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做为现代银行业的前身,从清代和近代以后,在资金运转、存、汇、兑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许多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一直影响到今天。

本文主要对票号的历史地位进行探讨,分别对票号与近代工商业、清政府及近代工业交通的关系进行讨论,从而进一步了解票号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关键词:票号 历史地位 近代商业 近代工业与交通业中图分类号:F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3(b)-169-02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或票庄,是一种金融信用机构。

经晋商经营开拓业务,名声大噪,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控制着全国金融。

其开始主要承揽汇兑业务,后来也进行存放款等业务。

山西人最早经营票号项目,且创造出一系列辉煌的历史。

世界最早的票号便是平遥古城中的日升昌记,而最鼎盛时期,平遥城中仅票号就有22家,他们的分号遍布全国50多个商贸城市,可以说是真正的“汇通天下”,控制了全国的金融网络。

这段时间使晋商走上了历史最高点。

正是山西票号在中国金融史占据着“执牛耳者”的地位,所以,其对中国金融史、中国历史进程都起着重要作用。

票号潜移默化地凭借其内部管理制度、外部运营体系,奠定了其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

1 票号发展了工商业1.1 票号完善了工商业内容从票号经营汇兑开始,工商业者就是其最广泛的顾客来源。

这是由于他与票号遍布各地的特点相适应,双方可以相互交流合作。

因此票号与工商业产生了强烈而紧密的关系。

19世纪,资本主义在中国已经萌芽,并且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商业越做越大,许多商号在若干城镇设有分庄或练号,从事长距离的贩运贸易,资本在城镇间调拨频繁。

这与票号分布的特点相一致。

同时,一些大的商业组织,是商业和工业混合企业。

他们一般都是前店后厂,在产地加工,到外地销售。

在山西这种商业主要包括盐业、冶铁业、茶行、药材行、烟行、颜料行等行业。

票号为何产生于山西

票号为何产生于山西

票号为何首先产生于山西而不是工商业更为发达的江浙山西票号是我国明清时期的一种经营货币融通的金融信用机构。

早期主要的业务是承揽汇兑,之后也开始进行部分的存放款等业务和清政府的财政金融业务。

山西票号的产生与我国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是息息相关的我国的近代社会对外贸易过程中国外白银的大量流入的刺激,国内的商品经济有了比较明显的发展。

并且一直延续到清代的前期,在康熙和乾隆时期,国内政治安定,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商品货币经济随之繁荣起来。

随着国内市场的扩展,不但有众多地方市场的大规模兴起,而且全国的大市场也在逐步的形成之中。

而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对于商品开辟了更加广阔的流通范围,同时对于资金融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样就促使我国原有封建的金融机构开始突破单纯的兑换范围,逐步开始过渡到了信贷阶段。

我国明清社会商品货币经济的初步发展,对金融信贷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尤其是银币的广泛使用,从明英宗时期田赋折收金花银开始,至万历年间实行一条鞭法,规定向政府交纳的田赋、徭役、土贡、杂役等各项都按人丁土地的一定比例全部并入地亩,折银征收。

这一税制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劳役经济转向货币经济的重大进步。

但是后来由于社会危机的加深和货币使用普及受客观条件的约束,一条鞭法并未能全部贯彻执行。

至明末清初,对赋役规定银米兼收,后来除了部分清粮外,几乎全部征收银两和钱。

17 世纪后,清朝的征收赋役和发放薪饷一律用银。

而当时货币地租开始发展盛行,也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货币经济的充分发展。

经营资金融通业务的机构如帐局、钱庄的出现,为山西票号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在雍正年间,我国北方已出现与商业发生借贷关系的金融组织。

在中俄恰克图贸易开始,乾隆时成为中俄两国通商的咽喉,由于部分商业资本转化为高利贷资本,使高利贷资本异常活跃。

在票号产生前已经出现了因商品货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各种类型金融机构,而我国明清时期票号的产生是在上述货币经济发展、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活跃,出现了一些金融机构的基础上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山西票号”与张家口

“山西票号”与张家口

票号,亦称“票庄”或“汇兑庄”,后来统称“钱庄”。

据《察哈尔省通志》记载:“民国12年(1923年)以前,张家口的票号、钱庄达42家。

这些票号和钱庄都由山西人经办,并且全部由山西人一手控制和操纵。

”山西票号在河北张家口百余年的经营活动中,始终掌握着这里的经济命脉。

当时,张家口商业极为发达,桥西堡子里内棋盘街有中国银行,总行在北京,为民国中央政府官办,经理是山西榆次车辋镇人常老九,并通过常老九的介绍,由山西榆次人郭恒斋担任张家口分行主任,跑业务的为山西徐沟人李金山。

堡子里开设的还有宏盛票号、豫兴票号。

股东是山西人的大商号大盛魁,经理是山西祁县人王明府,宏盛票号有经济雄厚的大盛魁作靠山,生意特别兴隆。

王明府还被商界推选为张家口商会会长。

棋盘街设有兴隆达票号,股东为山西祁县城内永聚祥的分号;裕源永票号,掌柜的是山西文水县人王毕义;兴吉票号后改为“大川玉”,经理是祁县人王锡驾。

兴隆街有集股开的票号永瑞,经理为山西太原新城人何尧臣;书院巷的宝丰裕票号是集资开的,经理是祁县人段寿。

张家口上堡水岔街的锦泰享、锦泉涌以及后来开办的锦泉兴、锦泉永钱庄,股东是山西太谷县北洗村财主曹三喜的后人,经理是祁县人罗汉山。

此外,还有“兴太”、“广义”、“恒盛”、“永吉”、“大业”、“汇丰”、“世合德”、“万裕兴”、“聚德”、“万裕兴”、“义顺成”等票号。

这些票号的股东、经理均是山西太谷、祁县、平遥、榆次、文水县人。

在张家口最著名、经济实力最强的山西票号是山西平遥县的日升昌票号,也是最早在异乡开办的票号。

山西平遥帮最早在张家口开办了一家叫“百川通”的票号。

百川通票号的资本银为10万两白银,仅1900年前后4年当中,就获利603万两。

山西人在张家口开设的票号地址大部集中在堡子里,因为堡子里有高厚城墙,极为坚固,是最为安全的地带。

堡子内有一较大票号叫宏茂,股东是山西祁县乔家大院的乔范五。

另一家票号叫“大德通”,是祁县城内“大德通”的分号,也是乔家开办的。

山西票号兴起与衰败的原因

山西票号兴起与衰败的原因

山西票号兴起与衰败的原因分析一、兴起的原因一般认为票号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出现了不同地区债务清算和现金平衡的问题,而依赖镖局运送现银进行货款清算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因此对金融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票号便产生了。

这实际上只是票号产生的背景而非原因。

票号作为一种金融机构,以经营汇兑为主要业务,其产生需要两方面的因素:政府对金融及相关业务管制的松弛;市场需求和环境变化使专门经营汇兑业务变得有利可图。

1、政府对金融及相关业务管制的放松明清时期,政府对商业和金融业的控制逐渐放松,使得民间自由的商业贩运贸易活跃和大商业资本兴起。

典当是中国最古老的金融行业,但在明代之前主要是由寺庙和官府所经营,从明代开始允许自由经营,出现了山西、福建、徽州等地典商为突出代表的地域性典当业行帮。

清代则出现了皇当、官当、民当多头并举的局面,政府将当铺纳入征税体系,开业者须先呈报申请、领取当贴,并使用法律、行政手段对典当业进行调整和规范,民间开设当铺已经完全合法化。

钱庄产生于明代中后期,最基本的业务是钱币兑换,后来逐渐发展出存放款、发行兑换券、票据结算业务。

票号产生前,清代还出现过印局和账局两种金融机构。

印局出现于明末清初,是一种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贫民、小商小贩融资需要而产生的民间小额借贷组织,其主要业务是发放印钱。

账局亦名账庄,是专营交款、放款业务的金融组织,大约产生于清雍正、乾隆之交。

唐朝的飞钱、宋朝的交子、会子、关子虽都具有汇兑或纸币的性质,但这些金融机构主要是由官府所控制,并与政府财政密切相关。

民间性和商业性的票据至迟在明中后期已经出现,并得到政府的默许。

这些票据的名称有“会票”、“期票”、“兑票”、“粮贴”、“钱贴”(凭贴、兑贴、上贴、期贴)等,具有汇票、支票、本票的性质。

总之,以上情况说明明清时期私营金融机构已经逐渐取得了合法地位,政府也允许存放款、银钱票、会票等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的经营。

山西票号

山西票号

山西票号一、票号的兴起票号即票庄、汇兑庄,主要办理国内外汇兑和存放款业务,是为适应国内外贸易的发展而产生的。

以前用起镖运送现银的办法,费时误事,开支大,不安全。

自嘉庆、道光年间,民间有了信局,通行各省,官吏及商人迫切要求以汇兑取代运现,遂诞生了票号。

票号的起源有几种说法,通行的说法是:山西第一家票号由雷履泰于道光初年,把日升昌颜料铺改成票号,总号在平遥城西大街路南,分号在北京崇文门外草厂十条南口。

几年后出现蔚字五联号等,为平遥帮票号。

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祁县合盛元茶庄改成票号,继有大德通等,为祁县帮票号。

同年,太谷志成信绸缎杂货庄改成票号,又有协成乾等,为太谷帮票号。

票号存在约百年,前40年(道光、咸丰时期),是晋帮垄断时期;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浙商胡光墉在上海设阜康票号,继有杨源丰等,为南帮票号。

后60年(同治、光绪、宣统、民国初期),是山西票号为主,南帮票号为辅时期。

曲殿元在《中国金融与汇兑》(1930年上海大东书局版)中说:"山西票庄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约百余年。

"二、票号汇通天下票号是随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而发展的,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商品流通扩大、交通发达、国内外汇兑的客观需要。

票号办理汇兑、存放款,解决了运送现银的困难,加速了资金周转,促进了商业繁荣。

票号商人与官府勾结,代清政府筹措汇解京饷、军饷,筹还外债,收存中央及各省官款,起过代理国库和省库作用。

票商也曾资助民族资本,是中国近代企业的"助产婆"。

票号不同于先有的账局、钱庄,也不同于后有的银号、银行。

票号主要业务是办理商业汇兑。

前期因华北、华中与蒙俄贸易与年俱增,票号依据经济形势,在内陆30多个城镇设庄200多个,重心在北方,分号以京师为中心。

中期则海陆并重,在边疆和沿海大设分号,京、津、沪、汉成为票庄集中的四大中心(主要是分号,总号多数在山西的祁县、太谷、平遥),光绪前期,票号的总号、分号已达400多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票号——业务
3、存贷款业务与汇兑结合 “顺汇” “逆汇”
9
4、其他业务:发行银两票 可以随时凭票兑现,可以用于流通
代办捐项 京外人士捐纳官职 平色余利 票号在收取汇兑银子时,挑剔银子成色,在
秤码上小施手法减少分量
山西票号——制度
山西票号的制 度: 2、总号、分号 3、记账制度—
1、股份制

—龙门账
20
结论:弱国无强商
5、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发生在上海的三次金 融风暴 6、动荡社会局势——义和团和八国联军,辛亥革命
盛宣怀开设了中国第一 家现代银行——中国通 商银行
山西票号——灭亡
转型银行失败
21
蔚丰厚票号票号掌柜 李宏龄 看到了票号的弊 病,多次主张把票号改组为银行,可惜壮志未 酬,也是票号失去了转变为现代银行的机会

—龙门账
4、防伪制度
5、用人制度
6、学徒制度
7、铺规、号规
山西票号——制度
2、总号、分号制
1、股、记账制度— 2 、总号 、 分 4、防伪制度 5、用人制度 大掌柜一人 二掌柜一人 三掌柜一人; —龙门账 号制 制 账房先生一人 实习生若干; 文牍先生一人 实习生若干 正跑街一人 副跑街一人 练习跑街若干; 坐掌柜一人 分号机构: 与总号相似,除了固定人员之外,当地雇佣临时人员
8
“长期”——定期 为3—6月 也有一年以上的 月息在三四厘
左右 如提前支取则无利息
贷款:对象多为官员、商号、钱庄 “不图获利,但求稳妥与活动, “无论官商士庶,积有金钱,皆愿储票庄。上 而公款,如税项、军饷、边远各省丁糟等,下 最忌冒险与迟滞” 而私款,如官场之积蓄、绅富之储藏等,无一 不存票庄内” 减少了风险,但限制了存贷款业务的做大
东家:李大全 掌柜:雷履泰
山西票号——业务
基本业务流程:
分号: 另一家分号:
得到汇票 商人将银两存入分号 用汇票换取银两 到了另一家分号
6
山西票号——业务
1、汇兑银钱
方式:票汇、信汇
7
汇票内容:
汇款人姓名
兑取时间
汇款金额
经手人姓名
汇往地 所汇银两的平码
山西票号——业务
2、存贷款: 存款:“浮存”——活期 随时可以支取,不付利息
山西票号
“现代银行的乡下祖父”

目 录 山西票号的起源
• 山西票号的业务
• 山西票号的制度 • 山西票号的文化 • 山西票号的危机 • 山西票号的灭亡
山西票号——起源
钱庄 明代嘉靖年间 发行过六种具有信用货币性质的钱票,包括本铺出票并兑现的“凭帖”,本铺 出票到另一铺兑现的“兑帖”,当铺给当铺或钱铺给钱铺的“上帖”,由非钱 代远期汇票的“期帖” 帐局 清雍正、乾隆年间 发放贷款、收取利息 贷款对象包括大商户、印局、当铺、钱庄等金融机构、 各级官员
总结: 失败于 山西人 的保守 与封闭
20世纪20年代开始票号陆续关闭 一代票号过去了,五百年辉煌的晋商也结束 了
山西票号——灭亡
从山西票号失败中我们学到的教训 • 建立完善的制约制度,而不能只靠仁义 礼的道德制约
22
• 不能闭目塞听,要跟上世界变化的步伐 及时转型
• 创业容易守业难,子孙后辈要珍惜前辈 的成果
1、股份制
2、总号、分号

15
山西票号——文化
企业文化:
16
把关公(武财神)作为财神来崇拜
诚信——企业内部:员工对东家、
下级对上级忠诚 对外:企业对客户诚信
山西票号——文化
17
著名的票号有: 日升昌 整个清代全国票号为51家,其中 43家为山西人所开,其中,又有2家总 蔚字五联号 号在太原,其余41家都在祁、太、平三县,平遥就有22家。这43家票 大德通 号在国内外有分号600余家 百川通
6、学徒制度
7、铺规、号规
山西票号——制度
山西票号的制 度:
4、防伪制度
1、股份制 2、总号、分号 4 、防伪制度 4 、防伪制度 制 —龙门账 专门制作带有水印的纸印汇票 3、记账制度— 5、用人制度 6、学徒制度 7、铺规、号规
14
有专门的人固定书写汇票 密押制——用文字代替书写 如 “ 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 ”代表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十“ “ 国宝流通 ” 代表 ”万千百十“
3
庄商号所出钱铺接受的“上票”,商号用以搪塞债务的“壶瓶帖”,类似于现 晋商已经在金融业中处于 执牛耳的地位
山西票号——起源
晋商成立票号的必然性
晋商发展的内在需要
4
具备资金、人才、网络、信誉的条件
社会制度给予的转型时机
山西票号——起源
中国第一家票号—— 日升昌
5
平遥古城内西大街路 北 西裕成颜料铺
4、防伪制度
5、用人制度
6、学徒制度
7、铺规、号规
10
山西票号——制度
1、股份制 “银股”分为2、总号、分号
1、股份制 1、股份制 3、记账制度— 山西票号的制 度:
11
正本——股东的合约投资,享受分红没有股息,承担全部责任。 副本有两种,一种是股东除了正本外又投入的资本,另一种是 特点: 东家、掌柜及有顶身股的其他员工在结账期从其分到的红利中, 提留一部分存入票号 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和有相对控股的大股东,实现了经营权和所 有权两权分离(企业制度的核心) “身股” 是激励机制的一种形式 优点:有利于资金所有者与无资金的经营者充分发挥作用 缺点:以相互信任为基础,制约力弱
山西票号——制度
5、用人制度 山西票号的制 用乡不用亲——不用”三爷”少爷、姑爷、舅爷 度: 择优保荐——选择优秀人才 破格提拔——实行担保制度,所用之人须由有一定地位的人担 3、 记账制度— 6、学徒制度 、学徒制度 5 、用人制度 4、防伪制度 5 、用人制度 6 7 、铺规、号规 7 、铺规、号规 保 —龙门账 6、学徒制度 选人、学习、实践 7、铺规、号规 十不准:不准携带家属,不准嫖妓宿娼,不准参与赌博,不准 吸食鸦片,不准营私舞弊,不准假公济私,不准私蓄放贷,不 准贪污盗窃,不准懈怠号事不准打架斗殴。 如有违反,由本人、掌柜及保人三方当面交割开除出号
6、学徒制度
7、铺规、号规
山西票号——制度
3、记账制度——龙门账
2、总号、分号 山西票号的制 度:
1、股份制
13
与复式记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3 、 记账制度— 3 、 记账制 把商业活动的全部资金来往按性质、渠道科学的分为 4、防伪制度 5、用人制度 度——龙门账 制 —龙门账 进、存、缴、该四大类 进——全部经营收入 存——资产和债券 缴——全部支出 该——负债和客户的投资 进-缴=存-该 有力的防止了内部的败德行为
谢谢观赏
山西票号——危机
1、两次”撤庄风波“ 战争给晋商带来巨大打击,店铺相继倒闭
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华
18
山西票号——危机
2、外国的洋行和银行开始进入中国
19
日本的正金银行
俄国的道胜银行
山西票号——危机
3、国内官营金融机构也迅速发展——官银钱号 19世纪末中国民办或官办银行也出现了 4、恶劣的金融环境——清代混乱的币制,时而”银 贱钱贵“时而”银贵钱贱“导致汇兑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