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票号“日升昌”

合集下载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

• 第二,就是汇票的防伪。 • 票号兑付都实行“认票不认人”的制度, 所以汇票的防伪性就极其重要了。 • 首先,要有专人书写汇票,各分号能够熟 练地辨认书写人的字迹。 • 其次,票号创造了以汉字代表数字的密码 法。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和智慧。
• 月的代码就是:“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 视书章”,每个月30天的代码就是:“堪
中国第一家票号
日升昌
• 一、日升昌的诞生 • 日升昌做的是汇兑买卖,就是你把银子交 到它的柜上,拿上一张由商号开出的汇票, 到别的地方就可以凭票再把银子取出来。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当时人们把经营这
种业务的商号叫票号。
• 1823年,清道光三年前后,一个叫雷履泰 的山西商人开办了日升昌票号。在那以后 的一百年时间里,陆续由山西商人开办的 这些票号曾一度控制了整个大清国的金融 流通。正因为如此,山西票号被当时的学
• 学徒期一般3年,分3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主要做一些日常勤杂事务。
• 第二阶段:要熟背“平码银色歌”,以有 利于以后进入角色。此外,还要抄录书信、 练习如何写信、记账等。
• 第三阶段:掌柜认为有出息的学徒,就要 教他一些做生意的方法。
• 在3年学徒期间,票号还要对其进行道德 训练,如重信用、除虚伪、节情欲、敦品
• 另外,再加上“统事”每股2千两,两项 合计每年可得7千两。如果有几个“统 事”,就了不得了。其他人员吃2厘股的 每年也有1200两,并且红利存在票内,享 受利息。票号每年按股厘数目给顶身股者, 每年约3-5百两,到合账时从红利中扣除。 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包括大掌柜。
• 没有股吃的伙友,票号每年给予薪金。一 般在20两到200两不等,到年底还有赏金。 学徒也有薪水,每年2-4两起到12两、14 两逐年增加,到年俸70、-80两时就有资 格享受1-2厘的“顶身股”了。 • 此外,票号人员还享受一些生活上的待遇。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票号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金融业的重要组成局部,它是随着当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开展而产生和开展起来的。

所谓票号,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私立银行。

公元1823年,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在山西省平遥创立,从此结束了中国长期以来靠镖局押送汇款的落后局面,加速了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迅猛开展。

在日升昌经营的黄金时期,年汇兑总额高达3800万两白银,可谓“日利千金”。

其经营网点遍布除东北、西北以外的整个中国,被称为“一纸风行”。

今天悬挂在山西平遥日升昌旧址中厅廊柱上的一幅对联:“轻重权衡千金日利,中西汇兑一纸风行”,从中依然可见当年票商纵横商海、富甲一方的胆略和豪气。

经专家考证,日升昌票号创立时间最早,延续年代最长,网点分布最多,经营管理之善,经济效益之好,其中凝聚了晋商文化的精髓,并且开辟了时代金融的新径,在中国金融史上意义重大。

从颜料庄到日升昌当时,山西的平遥、介休、祁县、太谷、榆次等县商人,也在北京开设各种商店,每逢年终结帐,他们都要给老家捎回些银两,这些银两都是镖局运现,运费既高,又不平安,同时也常出过失,颇感不便。

西裕成颜料庄的大掌柜雷履泰决定采取拨兑解决捎送银两的问题,即:不从北京往老家捎银钱,而是将现银交到北京分号,再由北京写信给平遥,到西裕成颜料庄总号取现银。

起初,这样捎银两不过是些亲戚朋友,两城之间的拨兑也不收取什么手续费。

后来,同乡们都觉得这种方法便利,求拨兑的人越来越多,在双方同意的原那么下,西裕成收取一局部汇费。

而此时的西裕成确实已具备开设票号的条件,一是财势和信誉,二是有干练的人才。

而在日升昌的创办和开展中,大掌柜雷履泰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

“拔乎其萃”的雷履泰雷履泰为日升昌票号的开展,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道光六年(1826年),当日升昌的重要人才——二掌柜毛鸿翙离开商号、另立门户并与日升昌展开剧烈竞争的时候,雷履泰从长计议,一方面竭尽全力维持号事,一方面热心辅佐年仅16岁的少东李箴视执领号东。

日升昌票号与晋商精神

日升昌票号与晋商精神

平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文物古建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内涵十分丰富,日升昌便是其中之一。

日升昌票号是世界银行业的鼻祖、中国最早的第一家票号。

她的诞生,不仅引起祁县、太谷、榆次、介休等周边县份的效仿,在同治年间还影响到南方阜康票号的成立,使全国票号总数达五十余家,票号分号遍布全国七十多个商埠重镇,甚至在俄罗斯、日本、朝鲜、南洋等地也设立了经营网点,极大地推动了当时商品经济、国际贸易的发展,为中国近现代银行的成立奠定了经济、组织、人才基础。

票号所创立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和办法,至今仍有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票号,亦称票庄、汇兑庄,是我国封建时期专营银两异地汇兑,兼营存放款(贷款)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也可以说是中国早期的私人银行。

票号的产生,是跟商业的发展,商品的流通,以及资金的结算有着密切关系的。

日升昌的前身是一家西裕成颜料庄,东家姓李,名大全,首任大掌柜是雷履泰。

西裕成的颜料庄的主要产品是一种叫“铜碌”的绿色颜料(染料),原材料要用铜,因此商家在外设了很多分支机构,如采买原料、销售产品等等。

久而久之,随着生意做得越来越大,总分号之间资金的结算也越来越频繁,而这时只有雇佣镖局运送实银这一种结算方式,而且这种现银结算成本高,风险大,极不安全。

时任颜料庄掌柜的雷履泰,便利用自开始兼营汇兑业务,即:而在乙地,就积极地揽一些由原来的送这样一来,既安全、成本还很快得到众多在外经商的山西老乡的支持。

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财东李大全接受了大掌柜的建议,在原有颜料庄的基础上创建了票号日升昌,取名“日升昌”,即取其“旭日东升、繁荣昌盛”的意思。

日升昌自1823年诞生,1914年破产,1922年复业,1948年歇业。

百余年间几经波折,在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大无畏的创业精神、充满智慧的经营理念、信誉至上勤奋谨慎的处世哲学,在这个金融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尧创新精神日升昌票号的产生,就充分说明了山西商人的创新精神。

中国票号博物馆--日升昌

中国票号博物馆--日升昌

中国票号博物馆——日升昌参观游览实地考察篇山西平遥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古县城的原型,有600余年历史的古城墙和城内的街巷组成一个庞大的八卦图案。

平遥是古代“晋商”发源地之一,设于繁华街市的“日升昌”票号是中国第一家私人金融机构。

作为一名初中学生,为了更好地了解平遥票号,我们的活动小组再次参观了号称“大清金融第一街”的平遥古城西大街,这里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金融中心,全国50%以上的金融机构都集中在这,站在街中,望着街边林立的票号旧址,仿佛仍然能感觉到昔日的辉煌。

参观了“日升昌”票号的旧址,听着解说员的讲解,我们感概万千,原来中国近代史上的金融业竟如此发达。

上了青石台阶,穿铺面中间而过,进入了日升昌票号里面。

过道左右两侧都是柜房。

左侧办理存款、取款汇兑等业务手续;右侧收支实物银两。

在右柜房柜台上躺放的天秤,使人不禁想起日升昌当年斗进斗出,吞吐万贯,一派繁忙的业务景象。

到里间柜房,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地下窑式金库。

金库深六七尺,库内整齐排列银锭,银光闪闪,熠熠生辉。

一位名叫赵良栋的末期票号伙友说:“今日所见金库不过是当时每日银两暂存暂取的小库,当年存放银两的大库,早年已经填平埋实,如能揭开,那才会大开眼界。

”遗憾的是,大金库至今没有得到开发。

从柜房出来,便进入里院。

已经拆除多年的二街门楼,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中铺面院,也由原来的三进院,变成现在的二进院。

进入前院,三间位的东、西厢房分列两边。

东房原为日升昌账房,就是现在的财务科吧。

这里陈列的旧式账页、账簿,一应以毛笔书写。

齐整划一、优美工整的字迹,无不令人赞叹。

一笔道光二十年(1840年)日升昌列支雷宅赠匾仪银的记载,把人带回当年雷总经理70寿诞,财东赠送“拔乎其萃”金匾的热闹场景中,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想。

西房原为日升昌信房。

这里陈列了总分号间往来的信稿40余册。

信稿时间跨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个朝代,内容包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几个门类。

山西票号研究专家黄鉴晖先生,经深入研究这批珍贵资料,总结出了当时全国银两汇兑汇率的一般规律,为深入研究清代经济状况做出了突破性贡献。

日升昌:银行的“乡下祖父”

日升昌:银行的“乡下祖父”

日昇昌:银行的“乡下祖父”作者:马楠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7年第06期“日昇昌”和众多山西票号,在社会的重大变革和剧烈动荡中,容不得外人的侵浸,走不出固有的窠臼,最终难逃夕阳渐下的宿命。

山西省平遥县城西大街路南,坐落着中国第一家专营异地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票号——大名鼎鼎的“日昇昌”的旧址。

据说,西方的金融专家将其称为“现代银行的乡下祖父”。

日昇昌是第一家晋商票号,在其开办后的一百多年,由山西商人陆续开办的票号曾一度控制清朝的金融流通。

山西票号也被梁启超称为“执中国金融界牛耳”。

以日昇昌为代表的晋商票号,形成了一套独具中国特色,又与现代企业制度相近的企业结构和治理方式。

其中最主要的是“顶身股”、银股、两权分离、严格号规等制度架构、管理方法和运作模式。

但是,囿于多种原因,日昇昌们终究未能脱胎换骨变成近代银行。

旭日初昇晋商发迹于盐运,“运(盐运)而优则商、商而优则银”。

以日昇昌为代表的晋商票号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

日昇昌初创于清道光三年。

始于平遥县城势大财厚的西裕成颜料庄。

西裕成早先靠制造和贩运发家,分庄遍及北京、天津、汉口、重庆等地,颇具规模。

其时,在外经商的山西商人很多,每年年终结账时候,需要将现银通过镖局运送回家,路遇劫匪被抢的事件时有发生。

有商人看重西裕成的财力与信誉,与其北京分号的经理雷履泰商议,将银款放交西裕成北京分号,由北京分号写信给平遥总号说明银两数额,凭信取款。

刚开始,西裕成只是为少数相熟悉的乡人帮忙,很快这种凭信捎银的方式被众商人所接受,托捎之人日渐增多。

雷履泰便适当收取一点费用。

但是这点费用比起镖局的费用,以及途中被抢的风险,几乎可以忽略。

通过西裕成各地分号,凭信捎银的晋商越发多了起来。

后来雷履泰出任西裕成平遥总号大掌柜,他便谏言东家,出资 30 万两白银将西裕成颜料庄改成经营埠际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票号。

由此,中国第一家票号日昇昌便在平遥城西大街诞生。

中国几千年来现银结算的方式被金融票据取代。

[日升昌票号]日升昌导游词

[日升昌票号]日升昌导游词

[日升昌票号]日升昌导游词在历史的上大清国共有51家票号,山西有43家,而在平遥这左玲珑小城之内就有票号22家,中国的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诞生在平遥县城西大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记录一代票商辉煌历史的票号博物馆。

掀开历史的面纱.目睹昔日的风采。

我们参观的日升昌票号博物馆总占地面积为1604平方米,院落分为三进:前院为营业大厅,中院为内部办公机构,后院属于生活区,您可别小瞧了这座院落,它可是当年平遥操纵全国各家分号的中心枢纽,这里作为总号要起发布指令的作用而分号在它的指挥下把源源不断的钱财取回来汇集于此。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营业大厅,想当年这里的窗户都糊着一层厚麻纸,这个是起到保密的作用,当时的票号具有今天瑞士银行替客户保密洗钱的功效。

在我们走出营业大厅时,我们可以看到门楣上的条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这句话是山西商人的经商原则,告诉我们要想在商海永远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商家有如炬的目光。

做别人不做的独门生意,不凑热闹,不一哄而上,要善于不断创新,勇于不断开拓,才能在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日升昌票号在一百多年的经营中,始终坚持着存款自愿,取款自由,严格为客户保密的经营理念,所以才有后来的“东西汇兑。

一纸风行”的说法。

这既是对日升昌票号生意兴隆,营业范围宽广的见证,也充分显示了日升昌票号在汇票防伪工程上所具有的特殊能力。

汇票长1尺2寸,宽8寸,填好的汇票从中折好,一撕为二,由客户和票务各持一半,票号这一半由汇票通过政府邮政部门寄到客户指定的提款地的票号分支机构,客户及其亲属持另一半汇票可到那里提取银两。

汇票防伪的措施有很多,一般主要是靠:笔迹(专人书写)、印章、水印(四个角都有日升昌防伪水印)和汉字密押防伪标识。

通过以上这些防伪措施的实施,日升昌票号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经营过程中未发生过一起误领、冒领的事件。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票号的综合办公机构,它就是上传下达信息的指挥部。

这里设置有信房、帐房等办公地。

日升昌票号经营之道与启示

日升昌票号经营之道与启示

日升昌票号的经营管理之道山西票号产生于道光初年,前后共百余年的历史。

山西票号在社会剧烈动荡的背景下,几经周折创建了“汇通天下”的金融体系,“执中国金融之牛耳”,为山西商人创造了亿万两白银的收入。

一、日升昌简介日升昌票号的前身是西裕成颜料庄,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转为票号,总号设在山西平遥,是中国第一家专营银钱汇兑、存放款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

东家是平遥西达蒲村李大全,经理为细窑村雷履泰。

是当时全国17家中最大的票号,以“天下第一”、“汇通天下”而闻名,据称全盛时期的日升昌曾经占有清朝政府80%的白银储备,最高经营额曾达一年3000万两的汇兑业务。

二、日升昌的成功之道日升昌最大的成功,在于它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严密的用人制度。

(一)日升昌的组织管理机构日升昌采取的是扁平式的组织结构(见图),总号处于上层核心位置,各个分号在总号之下平铺并辐射开来。

日升昌实行总号集权制,一切资本归山西平遥总号,获利也归总号。

各分号在总号的统筹管理下在外经营,向总号负责,听从总号调配。

分号的设立由大掌柜决定,人员由总号派出。

从整体上看,票号是以大掌柜为中心的垂直式集权组织模式。

分号只是总号的分理店,完全不同于今天的子公司或分公司。

(二)日升昌的经营管理方式1、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组织制度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企业组织制度,即所谓的“东伙制度”或者叫“东掌关系”:东家出资、掌柜经营。

掌柜由财东凭信义出资聘请,在号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经营决策、分号设置、职工录用、人员调配皆由掌柜决断,与财东无关。

票号实行东(家)掌(柜)合伙制,与现代的两权分离制极其相似,财东享有所有权,掌柜享有经营权。

如果在经营过程中因一些无法避免的原因,使票号遭受损失,所有法律责任和债务由财东承担。

也就是说,票号内部位的责、权、利非常明确。

2、创造性地使用了二元股份合作制,银股、身股并行的资本构成票号的股份分为银股和身股两种。

财东出银子(在号内)入的股叫银股,员工以劳力(在号内)入的股叫身股。

日升昌全篇

日升昌全篇

汇通天下------日升昌的票号文化1、概述票号是清代出现的一种金融机构,又称汇兑庄或票庄。

开始主要承揽汇兑业务,后来也进行存放款等业务。

开办最早的票号是日升昌票号。

日升昌票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私人银行,它是现代各式银行的鼻祖。

日升昌,中国开办最早的票号,前身为西裕成颜料庄,于道光元年(1821)改设“日升昌”,专营汇兑业,票号分号遍及全国,影响甚大,是山西票号的代表。

为山西平遥人雷履泰创办,财东为西裕成颜料庄的财东李箴视。

副经理一度是毛鸿翙,后因与雷履泰不和,离开日升昌。

此后日升昌由雷履泰独掌管理大权。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雷履泰去世以后,“日升昌”竞争力日衰,票号的霸主地位随之失去。

辛亥革命后。

因信用危机,“日升昌”于民国二年(1913年)停业清理,民国十四年(1925年)改组为“日升昌”钱庄。

2、创办日升昌票号的前身是西裕成颜料庄,总庄设在平遥。

当时,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商业资本异常活跃,各地商帮纷纷崛起。

由于晋人在外作生意的很多,年终结帐,往老家捎钱多让镖局起镖运现款,不仅运费高,而且风险屡出,常有丢失,遂有人将银钱交北京西裕成分号,由经理写信给总号,在平遥总号取款。

起初不过朋友、亲戚,两相投兑,无汇费和手续费。

以后乡民感觉此法方便保险,皆求拨兑,并愿付一定汇费。

雷履泰认为此乃生财之道,大有发展的必要,便继承和借鉴历史上的汇票经验,开始兼营京晋埠际间商业汇兑,盈利颇丰。

道光初年,雷履泰与东家李箴视共商创设“日升昌”票号,逐渐放弃颜料生意,专营汇兑。

雷履泰此举将我国只做存放业务的帐局银钱业,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创建了专营存汇款和拆借资金业务的“票号”。

取名为日升昌,是票号有如旭日东升、繁荣昌盛之意。

今平遥县尚保存有日升昌当年的对联:日丽中天万宝精华同耀彩升临福地八方辐辏独居奇3、票号的营业内容与范围票号的营业内容和范围,主要是经营汇兑和存放款业务。

关于汇兑有以下六种情况:一、同业对交,各凭各信,不立字据,汇水随市面松紧,临时酌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山西票号“日升昌”
作者:刘建生
来源:《爱你·心灵读本》2016年第07期
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到清朝乾隆年间达到顶峰,逐渐形成全国性大市场。

大家都挣到钱了,却发现一个问题——这钱不好往家里拿啊!将一整箱金银珠宝往家里运,路上是否安全暂且不说,耗费的人力、物力就让大家头痛不已。

公元1823年前后,在山西平遥县城,一家名叫“日升昌”的票号诞生了。

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票号内部争权夺利的冲突也逐渐明显,矛盾主要集中在总经理雷履泰和第一副经理毛鸿翙之间。

毛鸿翙出生于小商人家庭,少年时便从商当学徒,后来成为西裕成颜料庄副总经理,与雷履泰共同创办“日升昌”票号。

雷履泰踌躇满志,处理业务时独裁专断,引起了毛鸿翙的不满,毛鸿翙便萌生取而代之的想法。

有一次,雷履泰染病于床,他依然坚持听取从各地回来的分庄经理汇报情况和阅览一切往来信件等日常业务。

毛鸿翙向东家李大全提议让雷履泰暂时回家休息。

当李大全向雷履泰表明意向后,雷履泰敏锐地感到这是毛鸿翙的计策,于是以要撤销“日升昌”在各地的码头相要挟。

李大全顿感不妙,为了化解僵局,他亲自给雷履泰下跪,并将票号的经营权完全交给雷履泰。

见此情景,毛鸿翙自知再干下去无益,便辞职出号。

毛鸿翙随后投靠了介休北贾村侯氏家族,将侯氏在平遥县设立的蔚泰厚绸缎庄改为票号,决意与“日升昌”一争高低。

后来,毛鸿翙又将“天成享”“蔚盛长”“新泰厚”和“蔚丰厚”等绸布庄改组为票号,这就是山西票号史上著名的“蔚字五联号”。

“日升昌”和“蔚字五联号”在激烈的竞争中盈利颇丰,巨大的利润吸引了大批拥有雄厚资产的山西商人,他们纷纷效仿。

(摘自《百年五晋商》山西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