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探究题
第一章实验题精练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章实验题精练一、探究题1.如图甲是小平网购收到的活鱼,鱼在密封袋中存活时间长短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相关。
为了探究氧气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影响因素,小平做了以下实验:步骤1:将相同的7个密封容器标为1号、2号、3号……,在容器内分别装入等量的水后排尽容器内的空气,再充入足够的氧气;步骤2:将7个密封容器的水温控制在0℃、5℃、10℃、15℃、20℃、25℃、30℃,然后通过调整密封圈把容器内气压调整为50.910⨯帕。
通过氧气含量传感器显示水中溶解氧气的质量(如图乙);步骤3:将气压调整到5110⨯帕、51.0510⨯帕,重复步骤2,记录数据并绘制如图丙所示曲线。
(1)步骤1中“排尽容器内的空气,再充入足够的氧气”的目的是:(2)某同学认为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为微溶,即使在步骤1中加入的氧气没有完全等量也不会影响实验结果,你认为该观点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3)在容器内气压为51.010⨯帕时,把水温从20℃调整到该类鱼生存最适合温度30℃,通过调整密封圈来改变容器内的气压,使水中溶解氧的量保持不变,气压该怎么调整,请说明理由: 。
2.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如下器材:分度值为0.1N 的弹簧测力计,实心圆柱体铜块,相同的大烧杯若干,水、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细线等;(1)小金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A步骤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铜块缓慢地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实验步骤B C D E F弹簧测力计示数/N(2)在实验步骤B中铜块所受浮力F浮= N;(3)分析实验步骤A、B、C、D、E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4)小金用表格中的数据算出了F中液体的密度是kg/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1)如图为自制的潜水艇模型。
当向右拉针筒活塞时,此时模型将(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当模型排开的水所受到的重力是0.2N时,它受到的浮力为N;(2)如图所示,气球下面用细线悬挂一石块,它们恰好悬浮在水中。
八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八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这些观点均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2)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如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个__________。
A.建立模型的过程B.得出结论的过程C.提出问题的过程D.验证证据的过程(3)卢瑟福在α散射实验中(α粒子带正电荷),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________2.为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小金做了如下的实验。
步骤1: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小车,小车上固定一块条形磁铁(如图)。
步骤2:当闭合开关时,小车会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记录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距离。
步骤3:断开开关,把小车重新放在起始位置,依次向右移动变阻器滑片,闭合开关,记录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距离。
4次的实验数据如下:实验次数 1 2 3 4 5 6电流的大小 1.2 1.4 1.6 4.8 2.0 2.2小车运动的距离(厘米) 15 19 24 30 ??(1)请你在图中用一根导线(用笔画线代替)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
(2)通过本实验可得出的结是:________。
(3)小科在第4次实验后结束了实验,小明觉得实验数据还不够。
重新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流表均有示数分别记为第5次和第6次数据,小车始终不能从起点向右前进,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4)电磁铁的磁性不仅跟电流的大小有关,而且还与线圈的匝数有关,若要研究电磁铁磁性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已知线圈的电阻不能忽略,那么将滑动变阻器的连接线从a处移动到b处后,闭合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然后再记录小车运动的距离。
(word完整版)八年级上科学探究题

八年级科学探究题 1.某校实验小组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如下: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 、B 。
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请回答:(1)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有两个步骤不够严谨,请你加以改进完善:;。
(2)在A 缸中加入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而B 缸内不加,其目的是 。
(3)如果实验按你修改后的方案进行,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该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
2.生活在弱碱性土壤中的某种植物通常开白花,有时也开红花。
某研究小组根据提供的酸性土壤、非酸性土壤或弱碱性土壤、非弱碱性土壤进行探究实验。
下面是他们在设计验证土壤酸碱度(pH )影响植物花色的实验时所提出的问题,请回答:(1)被验证的实验假设: 。
(2)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 。
(3)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相同的条件有(至少两项)。
(4)实验的因变量是 。
(5)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是 。
3.在学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时,同学们对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研究小组的同学就探究方案设计依次进行的思维对话,请分析回答:(1) 甲同学是在生活经验和观察的基础上做出的 ,该实验小组探究的问题应该是 。
(2) 乙同学与丁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实验结果更为可靠的是 的。
你判断的理由是 。
(3)如果他们的实验方案中设计了对照实验,你认为应该用 叶做为实验组,用 叶做为实验步骤 A 缸 B 缸 ① 1000mL 池塘水 1000mL 自来水 ② 分别加入同时期孵化出的蝌蚪各1只 ③ 加入等量的蝌蚪饲料 ④ 加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 不加甲状腺激素制剂 ⑤ 水温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对照组,只用一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做实验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吗?为什么?。
(4)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对话,可提高思维的缜密性和逻辑性, 的质疑就对完善实验方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甲、乙做实验得到数据如下所示:⑴请你在V m —坐标纸上用图象形象地把两种物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
2024年暑假培训八年级下科学实验探究题提高(含答案)

暑假培训八年级下科学实验探究题提高(含答案)一、实验探究题1.学习小组想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大小与导体在磁场中长度的关系”。
【实验目的】探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大小与导体在磁场中长度的关系【实验器材】边长不同的矩形线圈2个、足够宽的 U 形磁铁、弹簧测力计、电源、导线、开关。
【实验步骤】(1)如上图,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矩形线圈a 的重力G, 再将a 放入磁场中。
通电后,弹簧测力计示数变为F1发现F1小于G1,则磁场对线圈a作用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
(2)换用矩形线圈 b,重复步骤(1)中的实验,每次实验时AB边在磁场中的__________相同,记录线圈 b 受到的重力G2和拉力值 F2。
应比较 G2-F2与__________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
(3)某次实验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该矩形线圈的重力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1)实验时应将电流表、导线ab串联起来组成______回路。
(2)该同学进行以下尝试,能使电流表指针偏转的是______(填字母标号)。
A.导线ab在磁场中静止,换用磁性更强的蹄形磁体B.导线在磁场中静止,但不用单根导线ab,而用匝数很多的线圈C.蹄形磁体静止,导线ab从图中所示位置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运动D.蹄形磁体静止,导线ab从图中所示位置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运动E.蹄形磁体静止,导线ab从图中所示位置斜向上或斜向下运动(3)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将电流表换成______进行触接,还可以探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3.为了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利用一个螺线管、几根完全相同的铁棒及其他器材进行实验。
实验时,先把螺线管固定在连有弹簧的铁块下方,并将其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通过螺线管的电流为某一数值时,弹簧略有伸长,出现如图(a)的现象。
接着他们再分别在螺线管中插入数量不同的铁棒,重复上述实验,每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均相同,现象分别如图 (b )、(c )、(d )所示。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时练(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时练(含答案)一、单选题1.关于声音的知识及其应用,你认为科学合理的是()A.声音由物体运动产生的B.摩托车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利用回声可以测地球到月球间的距离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2.运载三名航天员并实现太空行走的“神舟”七号飞船已成功返航。
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他们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B.宇航服不能传递声音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在风和日丽的体育场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59s,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v声=340m/s)()A.10.30s B.10.59s C.10.88s D.10.18s4.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表明()A.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声波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D.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5.生活中处处有声,看似简单的声现象背后蕴含着很多奥秘,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用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分散,清晰听到人体内发出的声音,说明听诊器能提高声音的音调B.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罩内闹钟铃声变小,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发声且乒乓球会被弹起,说明气体可以传声D.在无风的环境中,扬声器旁边的蜡烛随着音乐跳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6.下列物体和现象中,正在产生声音的是()A.未敲击的音叉 B.拨动绷紧的吉他弦C.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D.静止放在桌面上的杯子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量越大、音调越高的声音传播得越快B.水面下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声音能够在水中传播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8.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期末题型专练——实验探究题2---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浙江省2023年八年级下册期末题型专练——实验探究题21.“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瓶内均装入足量澄清石灰水。
请回答:(1)如果气体的进出均选择弯管,在实验时,应向乙瓶(填“吸气”或“呼气”)。
(2)在本实验中,乙瓶起作用。
(3)通过本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月饼包装袋中发现了脱氧剂,于是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利用食品脱氧剂中的铁粉与氧气缓慢氧化消耗氧气,如图甲。
实验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用排水法测出锥形瓶的体积V1;③在量筒中加入V2的红墨水,将导管的一端浸入量筒液面以下;④将食品脱氧剂平铺在拱型支架上,放入锥形瓶中,并迅速塞紧塞子,使瓶中导管末端伸入锥形瓶底部;⑤数小时后,待量筒液面不再下降,运用正确的方法,读出量筒读数为V3;⑥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步骤①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方法是。
(2)该兴趣小组测得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可用题目中的字母表示为(拱型支架和导管体积忽略不计)。
(3)图乙为教材上“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该实验需要用到止水夹,而图甲实验一般不需要止水夹,其原因是。
3.网络上有一“牛人”制作的“电池磁力小火车”的视频。
视频中,“牛人”把由铁铷合金制作的超强磁铁分别吸附在电池的正负极两端制成“小火车”,并将其整个放入自制的铜质螺线管中,发现电池与磁铁竟然沿着螺线管向右运动起来,直到从螺线管的另一端穿出(如图1)。
小科对“小火车”为什么会运动非常感兴趣,便动手进行了实验。
(1)图1中,两侧磁铁之间的线圈中会有电流通过,他由此推测:只有当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火车才会受力运动。
为验证这一假设,他需要进一步的操作是;(2)预测图2中的小火车将向(填“左”或“右”)运动;(3)要让小火车更快速地通过螺线管,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填字母编号);A.增强磁铁的磁性B.减少与磁铁接触的那一段螺线管匝数C.减小电池的电压D.增大螺线管中电流从而增强其磁场(4)要使小火车由静止开始顺利通过螺线管,下列摆放方式可行的是(填字母编号)。
期末题型专练——实验探究题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浙江省2023年八年级下册期末题型专练——实验探究题31.小科在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接通电路后,观察到小磁针偏转,说明电流周围存在;(2)改变直导线中电流方向,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发生了改变,说明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与有关;(3)研究表明,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如图乙所示,则图甲实验中,若将小磁针由通电直导线下方移至直导线上方,小磁针偏转的方向(选填“会”或“不会”)改变。
2.火龙果是一种常见的热带水果,营养丰富。
某科研小组为探究火龙果的抗旱能力,选择健康且生长一致的一年生火龙果盆栽苗200盆,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
对照组正常浇水(隔3天每盆浇水500mL),实验组干旱处理(不浇水)。
第112天(16周)分别检测各项指标,结果统计如表。
请分析作答。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2)第112天实验组的土壤含水量下降到15.6%,火龙果茎含水量下降到79.3%,表明茎的失水程度较土壤的;(选填“轻”或“重” )(3)经干旱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火龙果的根长增加、根数增多,扩大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根尖的区可吸收更多水分,以适应干旱环境;(4)实验证明火龙果具有的特性,可在某些干旱地区试验种植。
3.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科学知识的核心之一。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2)小金同学连接装置B、F、G进行实验。
若往B装置中分别加入二氧化锰固体和过氧化氢溶液,且在装置F和G中看到明显的现象,则按气体流向,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a→(填导管口字母),装置F可观察到燃着的蜡烛燃烧更旺,则G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3)某气体只能用E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填字母序号)。
a.能与水反应b.能与空气中某种物质反应c.密度与空气的密度非常接近4.如图,把一盆番茄植株放在钟罩内,再把含放射性碳的二氧化碳依图中导管所示输入罩内,1天后把进气阀关闭。
期中专项复习-精选实验探究题---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期中专项复习精选实验探究题1.某班科学实验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1)方案一:小军石块按照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步依次进行实验。
由图甲可知,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浮≠G排,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A.最初溢水杯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B.整个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都没有校零C.步骤C中,石块浸没后,碰触到溢水杯的底部小军改正错误后,得到石块浸没在水中的浮力为1N,则石块密度为kg/m3(ρ水=1.0×103kg/m3)。
(2)方案二:如图乙所示,小江同学将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在升降台C上,用升降台来调节水杯的高度。
当小江逐渐调高升降台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的变化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弹簧测力计B示数的变化量,从而证明了浸在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2.如下图小明利用2mL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本地的大气压值。
(1)实验中,分析研究的对象是大气对 (填“针筒”、“活塞”)的压力;首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2 )当活塞相对于针筒开始滑动时,可以近似看成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所受拉力F与所受的大气压力是一对 ( 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3)如图甲所示,小明将活塞推至注射器的底端,用椽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沿水平方向慢慢拉动注射器针筒,当活塞相对针筒停止滑动,活塞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4.9N,用刻度尺测出活塞上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4cm,则本地大气压的测量值为 Pa;(4)判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小明利用自家汽车里的“胎压计”测量实际的大气压,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值为 Pa ;(5 )对比两次实验结果,小明认为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 B .注射器中有空气未排尽C.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 D .注射器漏气(6)小明发现:如果在针筒内吸入一定质量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将气体封闭起来,在推动活塞的过程中,推动越费力,由此小明猜想:其他条件一定时,封闭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科学探究题 4.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甲、乙做实验得到数据如下所示:⑴请你在V m —坐标纸上用图象形象地把两种物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
⑵通过对以上图象的分析,你可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只要写一条)⑶甲、乙两种物体放入水中的最终状态情况如图所示。
请你指出图中A 、B 分别属于哪种物质?并说明在相同体积情况下,它们所受浮力B A F F :是多大?5.图a 是在 “探究物质的密度”实验中使用的天平,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100g 、50g 、20g 、10g 、5g 等。
请你完成下列问题:(1)调节天平时应将_____ ___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 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A .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B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l ;C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 2;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 _______ (填字母代号)。
(3)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l 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g 左右。
试加砝码时,应用镊子夹取100g 、50g 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_ _g 砝码,试加上其它砝码,最后调节游码。
(4)图b 是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
他的错误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6.小刚想了解花生油的密度:⑴ 小刚想,花生油是油类,它的密度应该比水小,于是他滴了一滴油在水中,发现油浮在水面上,由此可以证明他的猜想是______ __的.(2)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如图的位置,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移动.(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为150g ,然后将一部分花生油倒入量筒中,再测出剩余花生油和烧杯的质量为106.8g ,读出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如图甲所示,最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g ) 烧杯和剩余花生油的质量(g ) 花生油的质量(g ) 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cm 3) 花生油的密度(g/ cm 3)150 106.8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7.小明利用一个烧杯、天平、水,测出了一小块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请将他的步骤补充完整。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 处,调节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14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g。
(3)如图15所示,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2g;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
(4)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cm3。
(5)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kg/m3;8.小芳用弹簧测力计、量筒和小桶测食用碱面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I.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的重G1=0.9 N.Ⅱ.把碱面放入小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碱面的总重G2,如图.Ⅲ,把小桶中的碱面全部放入量筒并摇匀,测出碱面的体积V.如图.(1)请根据图示,读出测量数据并填入表格中.(2)写出计算碱面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3)计算出碱面的密度并填入表中(g取10 N/kg).▲(4)小芳无意间将如图所示的量筒在手上墩了几下,发现量筒的示数变小了,由此可知,粉末状的物质墩得越实,其密度越_______.9.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的密度”实验中(1)小明在调节天平平衡过程中,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后,发现天平指针的左右偏转情况如图16所示,此时他应将横梁右边的平衡螺母向调。
(2)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A.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B.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C.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
根据以上操作可求出盐水的密度ρ=。
(3)小明在和同学交流中发现自己的实验方案有缺陷,造成测出的盐水密度误差较大。
你认为其原因是▲。
10.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16所示。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
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的质量是________g。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乙所示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的体积是__________cm3。
(3)该物质的密度是___ ______kg/m3。
(4)在C步操作中,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________(填“大”或“小”)(5)在C步操作中,若因铁砂较少,全部倒进并反复摇动后,没有完全覆盖颗粒,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_________(填“大”或“小”)。
11.小宇同学用天平、玻璃杯、量筒等器材测定“鲁花”牌花生油的密度,a、若发现天平指针位置如图17(D)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侧调节,b、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按图17的A、B、C所示步骤进行实验。
(1)小宇所测油的质量为 g,油的密度为 g/cm3。
(2)请你分析一下,这样测出的结果油的密度偏大还是偏小?答:。
(3)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可以如何改进?答:把ABC改为(写序号)12.(1)小刚在称量矿石质量时,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操作,他的错误在于。
用正确的方法称量,天平平衡后,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矿石的质量是g。
(2)小刚有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将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放入量筒。
如图丙所示,矿石的体积为▲ml。
(3)小刚算出矿石的密度为▲kg/m3。
1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任填一条);(3)分析t1℃时,将1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欲使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任填一种方法)。
14.控制变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小华同学实验中发现:把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放入同样一杯水中,有的溶解快,有的溶解多,有的溶解又快又多。
是哪些因素影响着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多少呢?请你参考下表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以硝酸钾为例,选择一种可能影响硝酸钾溶解快慢的因素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溶解度(g)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①影响因素:②实施方案:③通过实验得出。
实验中,控制不变的因素是。
16.下国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有关操作示意图。
⑴写出图中你喜欢的一种仪器名称;⑵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①ABCDE ②BDCEA ③DBCAE⑶指出并纠正图中一处错误:。
17.下图是小华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1)上图中的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量筒、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在此操作中的作用是。
(2)指出图②中的一处错误..操作。
(3)通过计算确定需要水的质量是g,配制时应选择(填10、50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18.为测量大气压强的数值,王欣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玻璃下面,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S;将装适量细沙的小桶轻轻挂在吸盘下面的塑料挂钩上,如图所示,用小勺轻轻向桶内加细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落玻璃板,测出此时塑料挂钩、小桶和沙的总重力为G。
(1)吸盘即将脱离玻璃板时,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___ ,所测大气压强的数值是____________。
(2)该方法所测大气压强数值往往比实际值小一些,你认为产生这一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明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序号为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2)比较序号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3)比较序号为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有关.20.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9 N。
(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
(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Pa。
(5)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2分):①▲;②▲。
21.在研究大气压强的实验中,某小组将一根1米长的透明硬质细管装满水,管子上端封闭,下端浸在水槽中,发现管中的水不会流出,如图7(a)所示;换用较长的细管,重复实验,管中的水仍不会流出,如图7(b)所示;换用更长的细管,重复实验,管内水面静止后的位置分别如图7(c)、(d)所示。
观察上述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由图7(a)[或(b)或(c)或(d)]可知:▲。
②由图7(b)与(c)与(d)可知:▲。
22.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以槽中液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
他们在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玻璃管的下端贴一个比管口稍大的塑料薄片,并将玻璃管竖直插入液体槽中,然后顺着管壁从上端开口处向管内缓缓注水,如图14所示,直至观察到薄片脱离管口下落。
记录玻璃管的管口面积S、槽中液体密度ρ和玻璃管插入液体的深度h,测出注入管中水的质量m,运用公式SmgSFp==,计算序号液体深度/cm 橡皮膜方向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1 水 5 朝上 4.92 水 5 朝下 4.93 水 5 朝侧面 4.94 水10 朝侧面9.75 水15 朝侧面14.66 酒精15 朝侧面11.8出管内水产生的压强p。
改变深度h,重复实验。
甲组同学还选用了粗细不同的玻璃管进行实验。
所有数据均记录在下表。
(薄片的重力、玻璃管的厚度忽略不计)①在此实验中,经分析得出,当薄片恰好脱离管口时,薄片处管外液体的压强▲管内水产生的压强(选填“等于”或“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