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探究题专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含答案)1

1选取两份等量且生长状况相同、具有完整根茎叶的新鲜菠菜,编号为甲组和乙组。甲组菠菜用开水烫2~3分钟,乙组不作处理。然后将两份菠菜分别放入两个不透光且密闭的相同恒温箱中,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箱内(如图1)。
Ⅱ.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探头,采集24小时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并自动生成两种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2和图3。(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2)小科按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来采集实验数据。同学们认为,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原因是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为减小实验误差,小科又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了三次实验,采集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1
(2)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往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观察到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下列情况会致海螵蛸中碳酸钙质量分数测量值偏小的是_________(可多选)
A.海螵蛸中滴加盐酸过量
B.锥形瓶内部分水蒸气随二氧化碳逸出
①在烧杯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称量烧杯及氢氧化钠溶液总质量m1。
②先打开止水夹,再打开分液斗活塞,滴加盐酸并及时关闭活塞。完全反应后,再次称量烧杯及其中液体的总质量m2
③利用m2与m1的差值,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再计算海螵蛸中碳酸钙的含量。
(1)海螵蛸有治疗胃酸过多、能为骨质发育提供重要元素的功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1)实验时,要让左转、右转指示灯同时工作,转向开关应与触点______(填“1和2”、“2和3”、“3和4”或“4和5”)接通。
期末题型专练——实验探究题2---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浙江省2023年八年级下册期末题型专练——实验探究题21.“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瓶内均装入足量澄清石灰水。
请回答:(1)如果气体的进出均选择弯管,在实验时,应向乙瓶(填“吸气”或“呼气”)。
(2)在本实验中,乙瓶起作用。
(3)通过本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月饼包装袋中发现了脱氧剂,于是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利用食品脱氧剂中的铁粉与氧气缓慢氧化消耗氧气,如图甲。
实验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用排水法测出锥形瓶的体积V1;③在量筒中加入V2的红墨水,将导管的一端浸入量筒液面以下;④将食品脱氧剂平铺在拱型支架上,放入锥形瓶中,并迅速塞紧塞子,使瓶中导管末端伸入锥形瓶底部;⑤数小时后,待量筒液面不再下降,运用正确的方法,读出量筒读数为V3;⑥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步骤①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方法是。
(2)该兴趣小组测得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可用题目中的字母表示为(拱型支架和导管体积忽略不计)。
(3)图乙为教材上“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该实验需要用到止水夹,而图甲实验一般不需要止水夹,其原因是。
3.网络上有一“牛人”制作的“电池磁力小火车”的视频。
视频中,“牛人”把由铁铷合金制作的超强磁铁分别吸附在电池的正负极两端制成“小火车”,并将其整个放入自制的铜质螺线管中,发现电池与磁铁竟然沿着螺线管向右运动起来,直到从螺线管的另一端穿出(如图1)。
小科对“小火车”为什么会运动非常感兴趣,便动手进行了实验。
(1)图1中,两侧磁铁之间的线圈中会有电流通过,他由此推测:只有当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火车才会受力运动。
为验证这一假设,他需要进一步的操作是;(2)预测图2中的小火车将向(填“左”或“右”)运动;(3)要让小火车更快速地通过螺线管,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填字母编号);A.增强磁铁的磁性B.减少与磁铁接触的那一段螺线管匝数C.减小电池的电压D.增大螺线管中电流从而增强其磁场(4)要使小火车由静止开始顺利通过螺线管,下列摆放方式可行的是(填字母编号)。
期末题型专练——实验探究题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浙江省2023年八年级下册期末题型专练——实验探究题31.小科在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接通电路后,观察到小磁针偏转,说明电流周围存在;(2)改变直导线中电流方向,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发生了改变,说明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与有关;(3)研究表明,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如图乙所示,则图甲实验中,若将小磁针由通电直导线下方移至直导线上方,小磁针偏转的方向(选填“会”或“不会”)改变。
2.火龙果是一种常见的热带水果,营养丰富。
某科研小组为探究火龙果的抗旱能力,选择健康且生长一致的一年生火龙果盆栽苗200盆,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
对照组正常浇水(隔3天每盆浇水500mL),实验组干旱处理(不浇水)。
第112天(16周)分别检测各项指标,结果统计如表。
请分析作答。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2)第112天实验组的土壤含水量下降到15.6%,火龙果茎含水量下降到79.3%,表明茎的失水程度较土壤的;(选填“轻”或“重” )(3)经干旱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火龙果的根长增加、根数增多,扩大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根尖的区可吸收更多水分,以适应干旱环境;(4)实验证明火龙果具有的特性,可在某些干旱地区试验种植。
3.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科学知识的核心之一。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2)小金同学连接装置B、F、G进行实验。
若往B装置中分别加入二氧化锰固体和过氧化氢溶液,且在装置F和G中看到明显的现象,则按气体流向,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a→(填导管口字母),装置F可观察到燃着的蜡烛燃烧更旺,则G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3)某气体只能用E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填字母序号)。
a.能与水反应b.能与空气中某种物质反应c.密度与空气的密度非常接近4.如图,把一盆番茄植株放在钟罩内,再把含放射性碳的二氧化碳依图中导管所示输入罩内,1天后把进气阀关闭。
八年级浙教版科学探究题汇总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检验进来的空气中是否还有二氧化碳,并作 进一步的吸收 石灰水变浑浊 呼吸作用
(1)两份白菜叶柄初始质量应相同 (2)取出后要用吸水纸吸干外表的液体 (3 )白菜叶柄在盐水中失水导致质量变轻;而在清水中吸水故质 量会增重。 (4)土壤溶液浓度大,将导致植物细胞失水。
植物在光照下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等大、体质 相近 没有光照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另取少量MnO2,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 燃; (2) 用酒精灯火焰集中加热“残渣”,又收集到一定体积的氧气; (3) 将“最后残渣”加入适量的水溶解,过滤,即可分离出MnO2。
(1)铁架台 酒精灯;(2)B 2KClO3===2KCl+3O2↑ 催化 △ (3)A、C Ca(OH)2+CO2═CaCO3↓+H2O B 同时生成两种气体,不便于收集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4)不能燃烧 不能支持燃烧 灭火.
( 1 ) 10 ( 2 )使较 低浓注射 器内的氧 气充分与 红磷反应 点燃(3)燃烧法无法在度下反应,从而导致氧气无法完全消耗 4P+5O2==2P2O5 (4)通过化学反应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再测量混合 物在反应前后体积(或质量)的变化,从而得出该种成分的 含量。 MnO2
(
1)2H2O2===2H2O+O2↑ (2)36% (3)再取若干只集气瓶,分别装入其总容积的 30%~40%的水,同样做上述实验,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4)不可靠
(
(1)氧气 (2)过氧化钠和水反应会放出热量,导致瓶内温 度升高,气压增大,部分气体逸出而产生气泡。 (3)反应物中无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中不 可能有碳酸钠。
(1)将火柴换成火柴杆(或木条)重复以上 实验; (2)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或做对比实验)。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含答案)3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含答案)3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探究题1.某同学将甲、乙两种植物种植在成分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组(如图①所示),其中B组与C组遮光,降低光照30%。
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探究甲、乙两种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就实验设计来看,应比较A、B、C、D中哪两组之间的生长差异?请列出两种正确的组合:________或________。
(2)若选择A、B两组进行对照实验,比较两组植物之间的生长差异。
则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3)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无机盐,该同学为了验证镁是甲种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设计了如下实验:选择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甲种植物,在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蒸馏水,在另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等量的含镁离子的蒸馏水,保持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观察比较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如图②所示)。
你认为这样的实验设计合理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验证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小组同学首先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装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位于瓶内中间,而装足量白磷的燃烧匙却浸没在蒸馏水下。
他们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被点燃,燃烧现象为(提出问题)红磷在四颈平底烧瓶内燃烧熄灭后,瓶中是否有氧气剩余?(猜想假设)猜想①:有氧气剩余;猜想②: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再次被点燃。
(1)红磷属于_____________(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2)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热水反应生成磷酸(H3PO4)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根据题意,得出结论:猜想_____________正确。
3.小明设计了一个道路限载报警器(图甲),R0是变阻器,R是压敏电阻。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探究题专题训练

八年级科学(下)探究50题化学探究(21题)1、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
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2、如下图是初中科学中的几个实验图,请回答问题:(1)B实验通过量筒中变化测出氧气的体积;(2)写出C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D实验烧杯中开水的作用是。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用氢气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1)实验时先检验氢气纯度,然后关闭开关C,打开开关B,点燃氢气并迅速插入乙装置中,直至火焰刚好熄灭时关闭B,冷却至室温后,下一步操作是,在乙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2)若将上图中的甲装置撤去,用CO气体代替氢气进行上述实验,实验能否达到同样目的?若能,说明理由;若不能,应如何改进?4、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知道P2O5 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 mL空气,如右图。
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
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
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期末题型专练——实验探究题1---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浙江省2023年八年级下册期末题型专练——实验探究题11.小滨在同一植株上取相同大小的三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C。
枝条A保留全部叶片,枝条B摘除部分叶片,枝条C摘除全部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三个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如图)。
在每个量筒中滴加油滴形成油膜铺满水面。
将这三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后,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
(1)小滨探究的问题是(填序号)。
A.光合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B.油滴对植物吸水有影响吗?C.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D.呼吸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2)实验中油膜的作用是。
(3)预测实验现象:A,B,C三个装置液面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填序号)。
2.小滨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同时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装置中注射器的活塞与内壁间摩擦忽略不计。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将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放入空集气瓶中,塞进塞子,白磷不能燃烧;③打开集气瓶塞子,往瓶中倒满80℃的热水,并塞紧塞子,白磷仍然不能燃烧;④打开K1和K2,用注射器从b管抽水,当集气瓶中液面刚低于燃烧匙底部时,立即同时关闭K1和K2,发现集气瓶中白磷燃烧,此时读出注射器中的水量为V1;⑤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K2,发现注射器中的水剩余V2。
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步骤③④可知,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2)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用V1、V2来表示)。
(3)小滨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同学们帮助分析,认为实验步骤⑤不严谨,原因可能是。
3.小滨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步骤如下:①将装置放置在已调平的天平左盘上,右盘添加砝码至天平平衡;②取下装置,然后使稀盐酸和大理石粉末充分接触;③充分反应后,将装置放回左盘,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②中使稀盐酸和大理石粉末充分接触,其操作是,观察到装置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含答案)2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含答案)2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探究题1.甲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
(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C.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D.红磷熄灭,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2)小明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来做此实验。
小明操作正确,但是测得的数据小于用红磷测得的数据,其原因是木炭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可能生成________。
(3)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简化为铁生锈。
小明用配置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实验。
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某课外小组利用H2还原黄色的WO3粉末测定W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图是测定装置的示意图。
A中的试剂是盐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1)接好装置后应首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热反应管E”和“从A瓶逐滴滴加液体”这两步操作应该先进行的是_____。
在这两步之间还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实验中测得了下列数据:由以上数据可以列出计算W 的相对原子质量的两个不同计算式(除W 外,其他涉及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均为已知)计算式1:(W)相对原子质量= _______________;计算式2:(W)相对原子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该装置置于一定的光照条件且温度为20℃的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 ,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探究题专题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CO 2气体产生,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
(1)假设: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有CO 2气体产生。
(2)设计方案:使绿色植物在避光的黑暗处发生呼吸作用,检验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3)操作步骤和现象解释: (4)结论与讨论:① 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B 装置中的石灰水_______,D 装置中的石灰水_________② 如果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多方面的。
请你从实验条件控制......上找出可能的两个原因: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步骤简答①将各装置按上图所示连接好并装入化学试剂,C 中放入绿色植物① A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 B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D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C 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往A 的导管口缓缓连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⑤ A 装置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澄清澄清2.蛋腐败时会产生一种无色、有臭鸡蛋味的硫化氢(H2S)气体,它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时,生成SO2和水,把H2S通入浓硫酸中,发生的反应为:H2S+H2SO4(浓)=SO2+X +2H2O(1)上述内容中,属于H2S物理性质的是(2)写出H2S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H2S与H2SO4(浓)反应时,生成物中X的化学式是(4)若尾气中含有H2S,用浓H2SO4来吸收行吗?为什么?。
3.2004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件,16日又发生两次三氯化氮(NCl3)爆炸,黄绿色的氯气冲天而起,刺鼻的气味弥漫厂区。
爆炸发生后,消防人员采用消防用水在外围50米处形成两道水幕对空气中的氯气进行稀释,以降低空气中氯气的含量。
这次事故,至少造成9人失踪死亡,3人受伤,15万人紧急大疏散。
细读以上报道,根据以下要求填空:(1)文中所述氯气的三点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氯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价。
4.空腔果实内由于不发生光合作用,其中的气体可能与空气产生差异。
某同学选择了一个熟透的葫芦,按下列方案进行研究。
(1)如图①所示,收集葫芦中气体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是用来测定葫芦中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
装置②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葫芦中有无CO2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
为了解决鱼的呼吸问题,可以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
⑴写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⑵一位养鱼爱好者欲测定所用过氧化钙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做了如下实验:称取样品2.0克,加入足量的水中,生成了224毫升氧气[氧气的密度1.43克/升]。
试计算所用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6.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
请你按照以下科学实验的正确步骤和装置图,完成实验室常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设计:[步骤1] 明确实验目的:在实验室里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步骤2] 收集有关资料: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色液体,二氧化锰(MnO2)是一种黑色固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不需要加热,就能迅速分解出氧气,同时生成水;所以实验室常用这种方法来制取氧气。
氧气的密度于(选填“大”或“小”)空气的密度,且不易溶于水。
[步骤3] 设计合理方案: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选填装置图的序号)[步骤4] 进行科学实验。
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属于分解反应。
[步骤5] 用收集的氧气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描述燃烧现象;化学方程式为。
7.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填写下列空格:(1)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从外至内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
将一根火柴梗横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l秒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处在火焰的最外端先被烧焦(如右图所示)。
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2)再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如左图所示)。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中一定含有元素。
8.在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后,小强想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时植物是否会吸收外界的二氧化碳,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1)这项探究中有若干个变量,这些变量是等(至少写出三个变量);(2)实验前要将整株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的原因是:;(3)B瓶中放生石灰的作用是,A瓶中放清水的作用是;(4)小强严格按实验要求将从A、B瓶中摘下的叶片退色后摘上几滴碘水,结果两片叶片都没有变蓝色,你认为的原因可能是。
改进的方法是。
巩固练习1.为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的CO2是人体代谢作用产生的,而不是来自空气。
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装置,在瓶Ⅱ中选用的试剂化学式为NaOH,其名称是,用以充分吸收来自空气中的CO2排除实验的干扰因素;而在瓶Ⅰ中选用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Ca(OH)2],观察到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某同学用右图的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将锥形瓶倾斜,使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待充分反应后,发现天平指针指向(填“a 方向”、“b方向”或“0”)其原因是。
3.某学生在A、B、C、D四只小烧瓶中分别放入干燥的细铁丝、浸过食盐水的细铁丝、浸过清水的细铁丝、食盐水及细铁丝,并使铁丝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呼吸口ⅠⅡ然后装配成如下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结果如下表 (表中所列数据为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cm )所示。
(1)导管中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2)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有:__________ _ 。
4.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的消失时间,而且将大量垃圾埋入土中,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最大的弊端。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垃圾在土中降解,细菌等微生物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端是对环境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较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将垃圾进行分类,将钢铁、有色金属、玻璃陶瓷、塑料等统统分开后再用不同方法加以处理,你认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研究某区域土壤的污染情况,小明同学选择了4个地方的土壤进行研究,分别测量土样的pH ,结果如下图所示,小明计划用环毛蚯蚓作为实验动物(环毛蚯蚓适于生活在弱酸性的环境中),研究上述土壤对动物的影响,,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从土壤的酸酸碱性考虑,你预测最不适合环毛蚯蚓生活的土壤是____________;(2)测量土样的pH ,可以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地区酸雨污染比较严重,则土壤中的环毛蚯蚓将______________。
时间/小时 0 0.5 1.0 1.5 2.0 2.5 3.0 A 瓶(盛干燥铁丝) 0 0 0 0 0 0 0 B 瓶(盛沾了食盐水的铁丝) 0 0.4 1.2 3.4 5.6 7.6 9.8 C 瓶(盛沾了清水的铁丝) 0 0 0 0.3 0.8 2.0 3.5 D 瓶(盛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的铁丝)6.如下表所示,这是我国广东省兴宁县下堡乡封山育林前后水土流失状况对比表,请看表回答:时期水土流失面积(×100米2)封山育林前1330封山育林后500封山后增减数—830封山后增减率(%) 一62(1)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主要使土壤中_______________大量流失;(3)当地不少村实现了全村沼气化,使用沼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比较封山育林前后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十几小时后,植物的茎变红色部位是;(2)从实验中可知,植物体负责运输功能的是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
其中导管位于,负责运输,筛管位于,负责运输;(3)纵切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是因为()A、上面水太多,把红色冲淡了B、上面的红色随水分蒸腾了C、水分是从下往上动的,越上就越浅D、这是枝条自身的一个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4)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快更明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放在黑暗环境中B、放在阳光下照射,加快植物叶片的蒸腾C、让红黑水的浓度稍大一些D、放在通风的环境中8.某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与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不相适应。
为此,某校科学兴趣小组成员对市区生活垃圾的成分作了调查,结果如图甲。
取市垃圾填埋场不同深度的垃圾样品,测定铬(Cr)、铅(Pb)、砷(As)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数据如图乙。
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甲可以看出该生活垃圾的成分以为主;(2)对垃圾填埋场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A、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无价值B、有害元素的含量随着垃圾堆放深度的增加而增加C、各种有害元素在0~30厘米层含量低于30~60厘米层含量(3)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城市垃圾处理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