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知识

合集下载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全面整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全面整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2,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educate,其中“e”的意思是“引出”或“引导”。

3,最狭义的教育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4,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5,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①永恒性(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②历史性③长期性④相对对立性⑤继承性⑥生产性⑦民族性6,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7,教育者的特征:①主体性②目的性③社会性8,教育者就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二者构成教育活动的复合主体9,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10,教育功能作用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11,教育功能的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12,教育功能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非预期性功能)13,教育的起源分为:①神话起源说(最古老的观点朱熹)②生物起源说③心理起源说④劳动起源说14,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代表:法国利托尔诺和英国沛西能15,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代表是美国的孟禄16,心里起源和生物起源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17,根据教育系统所赖以生存的时间标注及建立于其上的产业技术和社会形态,可分为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社会的教育18,教育的历史发展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19,原始教育的特征:非独立性、原始性、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差异性(平等性)和无阶级性20,古代社会教育指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的教育21,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①阶级性②与劳动相脱离③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④学校教育制度不健全22,封建社会的教育也是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并具有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23,古代西方教育的特点:阶级性、刻板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象征性(占主导地位)24,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于埃及25,中国最到的学校出现夏朝,称为“校”和“序"26,商代学校的名称:“大学”“小学”“庠”“序”27、西周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学在官府”,并有了“国学”“乡学”之分28,西周教育的最显著特征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乐是六艺的中心29,春秋战国时期“稷下学宫",特点是学术自由30,汉朝最高教育机构是太学。

2024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2024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全套)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1.教育学的定义、特点和研究对象
2.教育学的分类:一般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比较教育学等
二、教育学的学科起源和发展
1.教育学的学科起源:古代教育学和现代教育学的渊源
2.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古代教育学、现代教育学和当代教育学
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1.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人本教育理论、发展教育理论、社会形成理论等
2.教育学的重要学派与代表人物:杜威、弗洛姆、斯金纳等
四、教育学的核心概念
1.教育的定义、目标和任务
2.基础教育、终身教育和多元化教育
3.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
4.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
五、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1.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等
2.教育学的研究技巧:文献研究、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
六、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1.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和价值
2.教育实践对教育学的意义和要求
七、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2.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3.教育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八、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与取向
1.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阶段和特点
2.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对策
九、国际教育发展与比较教育研究
1.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2.比较教育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十、教育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1.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
2.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
3.教育创新与教育
4.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应用
以上是2024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的全套内容,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试卷5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试卷5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试卷51(总分:7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7,分数:14.00)1.()是在班级中学生自发形成的群体。

A.团委会B.集体C.班委会D.非正式群体V解析:解析: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的群体。

形成非正式群体的原因很多,例如,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学习水平相近、住家较近、家庭环境相当等。

这些群体一般是自愿组合,没有正式的领导,没有什么明确的活动计划。

故本题选D。

2.能够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是()。

A.平行管理VB.民主管理C.目标管理D.常规管理解析:解析: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因此,本题应选A。

3.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是()。

A.常规班会B.生活会C.主题班会VD.周会解析:解析:班会活动是班主任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一般分为三类:常规班会、生活会和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因此本题选C。

4.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有()。

A.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建立学生档案,单元测验,个别教育B.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操行评定,批改作业,个别教育C.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建立学生档案,操行评定,个别教育VD.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建立学生档案,备课,批改作业解析:5.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A.科技活动B.学科活动VC.文体活动D.社会活动解析:解析: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有:学科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课外阅读活动、社会活动。

其中,学科活动可以满足一些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特殊兴趣和更高的学习要求,是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故本题选 B。

6.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课外活动学习内容多样且开放B.课外活动可以补充课堂活动的不足C.课外活动可以应用到课堂讲授的知识D.课外活动就是为了巩固课堂教授的知识V解析:解析:课外活动的任务在于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D项说法错误。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部分简答题一级考点知识汇总(山香版,全国通用)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部分简答题一级考点知识汇总(山香版,全国通用)

第一部分:教育学简答题一、学校产生的条件?答: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的活动的知识分子。

3。

文字的创造和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二、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答:1。

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答: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

有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5。

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此外,学习教育学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四、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答:1.遗传(前提条件)2。

环境(动力作用)3。

学校教育(主导和促进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作用)五、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答: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

六、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答:1. 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七、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答: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拔苗助长、陵节而施)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年龄特征、一刀切、最近发展区)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敏感期、最佳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长善救失)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八、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答:1.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性,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和特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资料第一章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资料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产生。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4.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所有的宗教、中国的朱熹持本观点(2)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家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家孟禄(在批判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5.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其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6.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7.教育是社会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大系统具有反作用,体现出多重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科技功能、、文化功能。

8.斯巴达教育以训练英勇善战的士兵为重任,雅典教育培养奴隶主子弟成为身强力壮、品德优良、多才善变而且有文化修养和谐发展的人,即公民。

9.20世纪后教育的特点有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化。

10.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11.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12.《学记》(收入《礼记》)是世界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

“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学记》首先提出来的。

13.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为四部分:苏格拉底讽刺、助产术、归纳、定义。

14.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15.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育法论著。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七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七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学-第七章》知识点与练习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与任务一、教学的概念1、含义: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注意:教学不等于智育,还包括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途径不仅仅只包含教学,还有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

2、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3、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考点:要求掌握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教学在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

二、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

1、解决个体经验和人类社会历史经验之间矛盾的有力工具。

2、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是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

注意:学校工作除教学外,还有党务、行政、后勤等,学校教育的途径除教学外,还有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教学必须与其他教育形式相结合,必须与生活实践加强练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考点:正确理解“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这句话的内涵。

三、教学的一般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与创造才能。

3、培养审美情趣、思想品德,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4、促进个性发展。

第二节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同时身心获得发展,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的过程。

受认识论一般规律的制约。

特殊性。

认识目的特殊,非发现发明而是缩小差距。

认识对象特殊:书本。

认识条件特殊:教师的指导。

认识序列特殊:多端性。

认识过程特殊:人类认识的捷径。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学生的认识来源于两个方面: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

填空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

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学论)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

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教师招聘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师招聘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
一、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
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 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 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本质属性:教育育人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 起源:神话起源说——体现神或人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朱 熹。 生物起源说——动物的本能,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法)利托尔诺 和(英)沛西·能 。 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人的模仿;(美)孟禄。 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社会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LOGO
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功能:按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 按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按作用呈现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发展历程: 学校出现意味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 的飞跃。 夏代:有学校的设置。 西周:中国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宋清:教育内容--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明代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
三、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 概念: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作用(功能):导向、激励、评价、调控。 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主要标准。 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与教育方针: 分类: 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确立理论: 个人本位论:孟子、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 奈勒、马斯洛、萨特等。 社会本位论: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 、巴格莱等。 两者的历史具体的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古希腊——柏拉图——《理想王国》,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理念世界”,就是在历史上持遗传决定论得人。

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得教育》(又翻译为《雄辩术原理》),就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得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强调教育中注重人得发展(儿童成长过程得年龄分期)。

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得教育思想家。

英国、培根——近代实验科学得鼻祖,提“实验得归纳法”,1623年首次把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得学科提出来。

捷克、夸美纽斯——《大家学论》,就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得标志,就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就是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普及教育得思想家(探讨“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得全部艺术)。

强调教育得自然性。

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

英国、洛克——《教育漫话》,就是作者从事家庭教育经验得结晶;“白板说”;取消等级教育,提倡绅士教育,“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就是由于教育故”,轻视国民教育。

“环境决定论”“形式教育”倡导者。

法国、卢梭——《爱弥儿》,人性本善,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地发展,远离社会影响(研究儿童)。

近代启蒙主义代表人物。

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深受卢梭影响“人本位价值取向”倡导者之一,“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形式教育之父”。

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就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康德教育得继承者,被称为“现代教育之父”或“科学教育得奠基人”;提出“教育得最高目得就是道德与性格得完善。

时间。

就是传统教育理论得代表;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与心里学基础之上得教育家。

最早提出“教育具有教育性”。

实质教育论得代表人物。

其教学模式就是: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

康德——最早在大学里开始教学课程。

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学》(其最有名得作品),现代教育得代言人,与赫尔巴特相对立。

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得改组、改造”。

实用主义教育学得代表人物《经验与教育》。

“儿童中心课程论”得代表(活动中心课程、经验课程)。

并把教育目得分为内在目得与外在目得。

苏格拉底——“产婆术”(体现得就是启发性教学原则);以其雄辩术与青年智者得回答法闻名;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得大教育家。

苏联、凯洛夫——《教育学》,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

我国教育家杨贤江化名李浩吾写得《教育大纲》(1930年版),就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得教育学著作。

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中提出“结构教学论”,倡导发现法(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取代格式塔得“完形”,认为学习得结果就是形成认知结构。

在20世纪60年代掀起了美国得课程改革,首先提出“发现教学”。

“学科知识结构”。

苏联、赞科夫——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即“教育与发展”理论得倡导者。

推动了苏联20世纪60年代得教学改革。

德国、瓦根舍因——倡导“范列教学”理论。

程序教学理论得代表人物就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全面发展”得教育理论。

主张与谐教育,“活得教育”。

美国、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体系(即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得本能就是最基本得自然本能,就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就是遗传决定论(即内发论)得代表之一。

法国——保罗、郎格朗:1970年《终生教育引论》,终生教育得倡导者。

德国、福禄贝尔——《人得教育》英国、斯宾塞——《教育论》,“实质教育论”得代表人物(《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最早采用“课程”一词得人。

“实质教育论”得主要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

俄国、乌申斯基——《人就是教育得对象》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美国、威尔逊——“基因复制”美国、格塞尔——“成熟机制”,“成熟论”认为心理发展就是由其内部所固有得不变得规律与顺序决定得。

美国、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环境决定论代表,行为主义创始人。

“给我一打健康得婴儿,不管……”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个体认知发展经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美国、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得代表。

“教学”这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兑命》“教育”概念在我国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得“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三乐也”一句。

《学记》就是世界上最早系统论述教育学思想得专著。

古代中国教育思想得奠基者——孔子首创私人讲学,实行“有教无类”,编订“六经”教材。

梁启超——趣味教学思想,主张学生“乐知”。

蔡元培——强调重视学生“自动自学、自助自研”能力得培养。

陶行知——深刻批判“教授法”,主张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生活即教育”美国、罗杰斯——情感教学理论代表,“非指导性教学”。

英·培根称教师为“科学知识得传播者,文明之树得栽培者,人类灵魂得设计者”。

苏联·加里宁称教师为“人类心灵得工程师”。

外铄论:即环境决定论; 内发论:即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中国古代·荀子代表人物:美国·威尔逊英国·洛克美国·格塞尔美国·华生奥地利·弗洛伊德人本位价值取向:把人得价值瞧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得根本所在。

代表人物——法国·卢梭、法国·萨特、瑞士·辈斯泰洛齐、德国·康德美国·马斯洛社会本位价值取向: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得根本价值,主张教育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把塑造“社会得我”当作教育目得来瞧待。

代表人物——德国: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涂尔干、孔德义务教育起源、实施于德国。

宗教领袖马丁·路德就是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得人。

义务教育最早颁布:普鲁士我国义务教育由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与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实施。

教育得起源:(一)神话起源说(二)生物起源说:法国·勒图尔诺,提出了“生物起源说”。

就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得有关教育起源得学说。

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三)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儿童对成人行为“无意识模仿”。

代表人物:美国·孟禄。

(四)劳动起源说:直接理论依据与方法论基础就是恩格斯得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得转变过程中得作用》(五)印痕式学习起源说(教育目标与内容就是教育得核心。

)教育目得就是社会需求得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教育得性质。

教育目得就是衡量与评价教育活动效果得根本依据与标准。

教育活动以教育目得为出发点与归宿。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得全面发展学说就是教育目得得理论基础。

教育目得观可分为:(一)个人本位论(代表人:卢梭、福禄贝尔、马斯洛、罗杰斯、裴斯泰洛齐)(二)社会本位论(代表人:涂尔干、诺笃尔普、柏拉图、凯兴斯泰纳)(三)文化本位论(代表人:狄尔泰、斯普朗格)(四)生活本位论(代表人:斯宾塞、杜威)(五)神学教育目得论(代表人:夸美纽斯、小原国芳)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得内容以礼乐为中心,(六艺)。

教育就是文化传承与保存最为基本与最为高效得手段。

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

教育得功能:教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得动力与源泉,就是科学知识在生产得手段。

(即教育得经济功能)教育对文化具有:保存、选择、融合、创造功能(传承、创新、融合)。

(即教育得文化功能) 最根本得就是:实现文化得创新。

教育得本体功能:显性正向功能。

教学得首要任务就是: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实现人得全面发展得根本途径就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活动应遵循得根本指导原则就是教育目得。

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得统一过程。

这就是最早得关于教学过程思想。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得(绕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

班级就是学校得基本单位,也就是学校行政管理得最基层组织。

“班级”一词来源于班级授课制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形成了班级授课制理论率先使用“班级”一词得就是文艺时期得艾拉斯莫斯班级在中国得最早雏形开始于1862年得京师同文馆。

(即中国最早采用“班级”就是在1862) 马卡连柯提出“平行管理”班级管理理论。

德育就是教育得最高目得。

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知”就是基础,“行”就是关键。

德育得核心基础就是道德教育。

我国中小学生进行德育基本途径就是:政治课与其她各科教学。

在德、智、体、美诸教育因素中,德育居于主导地位。

独立性就是自主学习得灵魂。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得发展”就是新课改得最高宗旨与核心理念。

2001年2月,国务院批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

新课程提倡得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强调得就是科学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发展:(一)实验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及作品: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

(二)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三)实用主义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及作品: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与《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五)批判教育学(20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布迪厄教育得发展阶段:(一)原始教育(二)古代教育(三)现代教育教育学得发展阶段:(一)萌芽阶段代表人物及作品:孔子、乐正克《学记》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昆体良《论演说家得教育》(即《雄辩术原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二)独立形态教育学得建立代表人物:英国·培根——“实验归纳法”、近代实验科学得鼻祖、首次把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得学科提了出来。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得学科。

英国·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轻视国民教育。

法国·卢梭——《爱弥儿》(研究儿童)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福禄贝尔《人得教育》英国斯宾塞《教育论》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俄国·乌申斯基——《人就是教育得对象》(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得建立代表人物:俄国·凯洛夫——《教育学》中国·杨贤江——《新教育大纲》(四)近现代教育学理论得发展人物及作品: 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教学论”苏联·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教学与发展理论”德国·瓦根舍因——“范列教学”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全面发展得教育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