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北宋的政治ppt

合集下载

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 (共24张PPT)

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 (共24张PPT)
• 统一了南方和中原地 区
注意: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 是全国的统一,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的五代十国的 范围,那时,东北还有辽、西北有高昌、西南有吐番和大理 等,呈现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
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 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太祖问:“天下自唐 季以来,数十年间,帝 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太祖 (960 — 976年)
北宋的建立是否标志着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 局面结束了呢?
平定南方各国和 攻取北汉以及收复幽 云十六州,是完成全 国统一必不可少的两 但是这 大历史任务 。 两件事不可能同时进 行,而只能根据实际 力量,按照轻重缓急, 来确定用兵先后。
“先南后北” “先易后难”
宋太祖和后继者按 • 方针: 照先南后北的方针, 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 •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政权,结束了五代十 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 结果:
发展科举制
考试分三级
严格考试程序(殿试)
后世考 试中密 封试卷 制度的 起源
减少考试科目
发展的评价
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出现员冗滥的局面
严密考试方法,实行糊 名法 增加录取名额
总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称雄干政的教训,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因为文 人不懂军事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低下。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北宋 汪洙《神童诗》
科举制的完善——文官体制的基础
一、考试制度的规范化 三级考试,以后成为定制 二、考试规则的严密化 弥封、誊录等规则使 考试更加公正和公平 三、考试内容的实用化 增加策论考试,更 能选拔治国之才 “惟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 ——朱胜非引“前辈诗”

第6课-北宋的政治-(共21张ppt)

第6课-北宋的政治-(共21张ppt)

财政
(三司)
行政
军事 枢
(三衙)
卫 马 军 司
中 书 度 盐 户 门 支 铁 部 下
密 侍 殿 侍 院


卫 步 军 司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在宋代,普遍受到人们尊重的阶层是 A.士人(即 读书人) B.农民 C.武将 D.商人 [ ]
重文轻武政策:
1、 文臣 统兵,抑制武将。
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 科举制 。如:提 高进士的地位,增加科举录取人数等。
宋太祖 死后,其弟 赵光义登基 为帝,称宋 太宗。 宋太宗 时,灭吴越、 闽南、北汉, 结束了五代 十国的分裂 割据局面, 基本实现了
局部统一。 P28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 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 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 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皇帝
强化皇权
中央:以 宰相 为首的百官 削弱 相权 总体方法:分化事权 具体措施:
1、设 参政知事 若干 人,位同副相,与宰相 共执行政权。
2、由 政事堂 、 枢密 院 和 三司使 分割宰 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 财政权。
中央集权
地方:行政权、财权、兵权
皇帝
宋 太 祖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2、设 通判 ,牵制知州。P30“材料研读”
• 制钱谷(财政权):
设 转运使 ,收缴地方财税归 中央 。P30
在 地 方
• 收精兵(兵权): 目的: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 P29
1、“杯酒释兵权”,解除大将的兵权。 2、统兵 权与调兵权分离,在中央设 枢密院掌调兵权。 3、禁军分 内外 驻屯,将领定期换防。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
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 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 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1、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定都开封

军事:“杯酒释兵权”; 统调分离;更戍法

的 强化集权 行政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文官任知州,知州三

年一换,设通判
财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重文轻武:文臣统兵,压抑武将;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王安石变法 背景,内容,评价
课堂练习
1、“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这一诗句中的

做铁莫做针。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宋太宗: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


——(宋)谚语 (2)起义军在
的率领下,攻入长安,给唐朝以
的打击。
统调分离: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经过:(1)755年,节度使
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
”。
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二、重文轻武政策 评价
材料3: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 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 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2)政治方面: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好社会的安定。
宋太祖: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1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1

(2)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 相权(宰相不止一人),并设副宰相若干人, 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 军政、财政大权
(3)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取代过去藩镇的爪牙,并对州县长官实施三 年一换的制度;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 州权力;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陆续在地 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 1.北宋的建立
• 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 驿(今河南封丘)发动兵变, 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 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 史称北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年经典名言 1、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力。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 3、在你内心深处,还有无穷的潜力,有一天当你回首看时,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真的。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5、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6、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7、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生活的幸与不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绽放美丽的,只要你珍惜。 8、千万别迷恋网络游戏,要玩就玩好人生这场大游戏。 9、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10、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其实,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11、没有压力的生活就会空虚;没有压力的青春就会枯萎;没有压力的生命就会黯淡。 12、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邹韬奋 13、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14、我们总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15、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6、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夜深人静,问问自己,将来的打算,并朝着那个方向去实现。而不是无所事事和做一些无谓的事。 1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19、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爱迪生 20、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21、不要因为自己还年轻,用健康去换去金钱,等到老了,才明白金钱却换不来健康。 2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烦恼都是自己内心制造的。 23、命运负责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 24、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25、成功,往往住在失败的隔壁! 26、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27、人生是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28、伟大的事业不是靠力气、速度和身体的敏捷完成的,而是靠性格、意志和知识的力量完成的。 29、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30、在实现理想的路途中,必须排除一切干扰,特别是要看清那些美丽的诱惑。 31、激情,这是鼓满船帆的风。风有时会把船帆吹断;但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航行。 32、滴水穿石不是靠力,而是因为不舍昼夜。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优质课件(共19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优质课件(共19张PPT)

消极影响:
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办事效率下降;
互相牵制。但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办事效率,
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形成了“冗官”的弊端。 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及高额赔
款,都给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
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教参
北宋的政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问题 5:宋太祖是怎样“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 问题 6:这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呢? 精兵”的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29-30页内容和材料四 、五、六,小组讨论,分析归纳。
材料四:军权的集中。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 分割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 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即兵将分离局面; 实行“守内虚外 ”“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 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材料五:行政权的集中。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 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 的局面;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 与之相互牵制,从而削减地方权力。 材料六:财权的集中。主要是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 给用外,凡缗(min)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 的物质基础。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教参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科技文化方面: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材料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 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 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材料十: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史》中 造就了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 指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 文治局面。

北宋的政治课件ppt

北宋的政治课件ppt

04
北宋的政治文化与艺术
北宋的文学与哲学
文学发展
北宋的文学发展空前繁荣,包括诗、词、散文等,涌现出众多杰出的文学家和文 学作品。
哲学思想
北宋的哲学思想也十分活跃,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理学和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 学是其中的代表。
北宋的书法与绘画
书法艺术
北宋的书法艺术继承了唐代书法风格,又进行了创新,出现 了以苏轼为代表的“苏派”书法和以黄庭坚为代表的“黄派 ”书法等。
行政机构
北宋的行政机构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设 三司、中书门下等机构,地方设路、州、县等 机构。
权力制衡
北宋官僚体系内部存在着权力制衡的特点,通 过相互制约和监督,避免权力滥用。
北宋政治发展的历史背景
五代十国时期
01
五代十国时期政治动荡不安,为北宋建立和统一奠定了基础。
契丹族入侵
02
北宋建立初期,契丹族入侵威胁北宋的统治,形成了与辽的对
03
北宋政治的主要事件
陈桥兵变与黄袍加身
总结词
兵不血刃,赵匡胤建立北宋
详细描述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 件,此事件未流血而取得天下,史称“兵不血刃,赵匡胤建立北宋”。
杯酒释兵权与中央集权
总结词
巩固皇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节度使的兵权
详细描述
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在酒宴上,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大将们交出兵权的历史事 件。此后,赵匡胤削减节度使实权并且派文臣做地方长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设通判监督并且兼任地方 司法,又设立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从而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节度使的兵权。
北宋的政治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完美版)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完美版)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阅读P29相关史事“杯酒释兵权” 思考:为什么宋太祖要这么做?
宋太祖担心大将拥有兵权会危及他的统治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背景:
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 的稳定,宋初统治者牢记这个教训。为了巩 固统治,宋太祖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在客 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但强化了 为当官而读书的观点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影响: 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
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宋太祖赵匡胤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2)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 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宋太宗赵光义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 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 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 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D )
A.刘备 B.苻坚 C.李世民 D.赵匡胤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的是( D )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 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6张PPT)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6张PPT)

获得功名的人实际也占据了朝中的显要位置。文官制度成功地将大量人才收罗进了政府,同时通过诱人的仕途消除了才俊之士图谋不轨的威胁。1148年至1256年间的进士中,有一半以上三代均为布衣,可见科举制度网罗人才之力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种文官制度的成功,后世再未发生陈桥兵变那样的篡位事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宋太祖的疑惑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治动荡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处理?
话说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后,忽一日把老战友们召进宫来,把酒言欢。半酣之际,太祖从容坦言,担心诸位可能在下属的邪恶引导之下被迫篡权。功臣宿将慌忙请示该怎么办。太祖说:“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尔曹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我且与尔曹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功臣如蒙大赦,双方成交,皆大欢喜。——赵冬梅《法度与人心》
重文轻武文昌盛
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了文臣统兵格局
建立不同于前朝的枢密院制度,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长官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主管调动全国军队,分掌军政大权。——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宋太祖为什么要让文官掌握军政大权?
实行了怎样的政策?形成了怎样的局面?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的格局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的格局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强化集权固中央
(宋)太祖既得天下,诛李筠、李重进,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戈不自,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为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司马光《涑水纪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连州市西岸镇中心学校 温卫明
教学目标: 了解哈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 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 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作用。 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 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作用。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作用。 教学方法:阅读材料、收集资料,获取信息;识读历史 地图、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重文轻武(让学生讨论)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在客 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但强化了 为当官而读书的观点
2.重文轻武政策的作用
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 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 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 安定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 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 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D ) • A.刘备 B.苻坚 C.李世民 D.赵匡胤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的是( D )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 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
(2)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 相权(宰相不止一人),并设副宰相若干人, 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 军政、财政大权
(副相)参知政事—— 行政权
专司“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以
及“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 试迁补屯戌
赏罚之事”)枢 密 使 —— 军权 (掌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三 司
在中央 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在地方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君臣礼仪的变化说明了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曹翰《退将诗》:曾因国难批金甲,耻为家贫卖宝刀。 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 武将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பைடு நூலகம்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 1.重文轻武的政策
• 2.重文轻武的影响
1.重文轻武的政策
• • • • • • • • •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2、北宋统一南北 在军事上:解除将领对军队的控制权 在中央:采用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 在地方:任用文官并分化事权的办法制约地方官员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课后习题
进士亭
1.北宋的建立
陈桥兵变遗址 黄袍加身石碑
时间:960年
人物:赵匡胤
事件:陈桥兵变 定都:开封(东京)
1.北宋的建立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 驿(今河南封丘)发动兵变, 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 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 史称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
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宋太祖和后继者 按照先南后北的 方针,陆续消灭 了南方割据政权, 结束了五代十国 的分裂割据局面
• 内容: (1)宋太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 的弊端出现,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祖赵匡胤
(2)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 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宋太宗赵光义
• 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 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 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 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 了统军的指挥权
课后习题
• 3.唐朝时期,大将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战事, 就统兵出征,军事行动结束,就回朝任宰相、尚 书等高级文职。两宋时期,在掌管军政事务的官 员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这反映了宋代的 治国方略是( C ) • A.强干弱枝 B.分散军权 • C.重文轻武 D.守内虚外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 阅读P29相关史事“杯酒释兵权”
• 思考:为什么宋太祖要这么做? 宋太祖担心大将拥有兵权会危及他的统治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上,吸取唐末武将专权的教训,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的调动,使 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并经常 调换军队将领,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使 —— 财权
(3)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取代过去藩镇的爪牙,并对州县长官实施三 年一换的制度;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 州权力;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陆续在地 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小结:
目的 军事方面 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 作用 解除禁卫军将领的 牢牢控制军队,有握 兵权,经常调换军 兵而无发兵权,隔断 队将领。 将领与士兵的联系。 采用分化事权的办 分割宰相的军政、财 法,削弱相权,宰 政大权。 相下设副宰相若 干人。 派文官担任各地州 县长官,三年一换 州县长官取代藩镇手 制度,设置通判; 下的爪牙,通判分知 取消节度使的收税 州的权力,税收由中 权力,设置转运使,央掌控,皇权大大加 把地方财富收归中 强。 央。
(3)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隋文帝 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 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唐太宗 增加考试科目 武则天 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宋朝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产生了什 么影响? 答: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 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 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