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机箱发展史

合集下载

简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

简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

计算机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计算工具,但现代计算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1. 机械计算器时代(1600年代-1940年代):从17世纪开始,人们开始设计和制造各种机械计算器,例如帕斯卡计算器和巴贝奇的分析机。

这些机械装置能够执行简单的数学运算,但操作复杂且效率有限。

2.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0年代-19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电子管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为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它使用大量的电子管进行运算,但体积庞大、散热困难且能耗高。

3.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0年代-1960年代):1950年代,晶体管的发明极大地改进了计算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晶体管计算机更小巧、能耗较低且速度更快,例如IBM 7090和UNIVAC系列。

4. 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60年代-1970年代):20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的规模和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计算机变得更加紧凑、可靠且高效,DEC PDP-8和IBM System/360是当时的代表。

5. 个人计算机时代(1970年代-至今):20世纪70年代,个人计算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方式。

苹果公司和微软公司等公司推出了具有图形界面的个人电脑,使得计算机普及到了家庭和办公场所。

6. 互联网时代(1990年代-至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在线购物、远程工作等。

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以上只是计算机发展史的简要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和创新,未来的计算机发展还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

机箱知识培训

机箱知识培训

产品承认 只需对成品机箱确认(多半内部确认) 客户 订单 客户要求 制程 包装 国内渠道及海外 少量多样
每订单配置要求均不一样(USB/面板/顏色/ BOM固定,配置一样 风扇/电源等均为选用件) 产线换模率及换线率较高,SWR作业较多. 换模率低,按SOP作业 单件包装,每个客户包装要求不一样,纸箱版 工业包装,叉车叠柜 面不一样,人工叠柜.
硬盘支架
支撑架
面板零件的名称
负离子发生孔 面板卡勾 光驱挡板
软驱挡板 电源按键 复位按键 指示灯镜 饰板 前置接口 电源/复位 按制
面板本体
LOGO
抠手位
前置功能板
面板与机箱的连接方式
塑胶弹爪连接
塑胶卡勾连接
OEM机箱大部份以金属弹爪方式为主, 拆装方便,模具简单,塑胶卡勾方式 主要用于小面板,有时辅之以螺丝加 强连接,塑胶弹爪在DIY机箱、大面 板、服务器上用的较多;网吧机上常 用面板锁螺丝方式
DIY机箱的卖点
• • • • • • • •
1、38度概念 2、机箱材质 3、EMI防护 4、环保(配合节能电源) 5、面板款式(人性化\时尚性) 6、机箱品质 7、机箱的制造工艺 8、品牌度(结合电源的知名度)
谢 谢!
SGCC 热镀锌钢 板
SPCC 冷 扎板
机箱制造工艺
好的制造工艺需考虑点: *钢板边缘不会出现毛刺、锐口和 尖角; *裸露边角做折边处理; *机械结构设计合理,用料达到一 定的厚度,使整机架构有足够的 机械强度承受振动、冲击和热应 力;
*插卡槽位、螺丝孔定位准确
内部全卷边处理
塑胶面板材料
常用面板工程材料:ABS、HIPS
H401面板
塑件的表面加工工艺
• 电镀工艺

低调的精彩纵观PC机箱发展简史

低调的精彩纵观PC机箱发展简史

同时 .为 缓减Pni 处 理器 发热量 日渐 增大 的问 et m 4 u
1 2 微型 机 20年3 7 计算 07 月下
维普资讯
题 ,IeT20 年 提 出 了 “8 机 箱 概念 .并很 快得 n I 04 t 3度 到了各 机箱 厂商 的响 应 。该 类机 箱 的特 点在 于将 处理 器 附近 的温度 控制 在3 摄 氏度 内 .为 此机 箱前 部预 留空 气 8 进入 1 3.机 箱 背板 安 装一 个 9mm 径 的散 热 风 扇 .机 2 直 箱侧 板 正对 c u 置安 装 有一 组机 箱 空气 引 导 器 ( P位 导风 管 ) ,侧 板 下方开 有一 个长 方形 的 系统通 风 口 ,并 覆 以

I _ l 、 . 1 ¨
? 警
文I 艚I _ l
纵观P
微型 计算机 20 年 月 07 3 下 1 1 7
维普资讯
说 立式机 箱是P 发 展史 上 的 ” c 里P 市场 ,但 它并 没有停 止 发展 脚步 。 c
时 尚与个 性 并采 用3 度 机箱 设计 .以达 到 良好 的散 热 8 效 果 。为配合 产 品特色 .厂商 还 为它们 取 了一个 响亮的名称 .
 ̄ C o r at 的 [ olM s r 1 e e
罗马 战士 “、
金属网屏蔽辐射 .进一步改善机箱内部风道 .并获得 良
缺 .但 凭借 足够 的卖 相 .着 实受 到 了不少 家 庭用 户及 玩 家 的青睐 。
P 厂商 可谓 八仙 过海 .各显 神通 c
壁 皇翌 堂墼
笪塑 壁 鎏
使 出浑 身解 数 力求兼 顾散 热 性能 与低 噪声 表现 .如 在机
箱前 后方增 加 大尺 寸低 转速 散热 风扇 在不 同位 置增 加

现代机箱发展史

现代机箱发展史

现代机箱发展史综观个人电脑发展历史,在整个硬件发展过程中一直在硬件舞台的背后默默无闻的静静成长,虽然其发展速度与其它主要硬件相比要慢很多,但它也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而每一次的变革都是为了适应新的体系架构,为了适应日新月异发展着的主要硬件,如、、显卡之类.机箱的发展从最早的AT架构机箱到ATX架构机箱,再到英特尔后来推出却又推广乏力的BTX架构机箱,到如今非常盛行的38度机箱,内部布局更加合理,散热效果更理想,再加上更多人性化的设计,无疑给个人电脑带来一个更好的“家”.不少老玩家也见证了机箱产品的发展历史,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机箱外观的变化外观作为机箱产品的“面子”工程,一直以来也是消费者比较关注的因素,经过了多年的革新,如今的机箱在外观方面已经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告别了以往的单一外型之后,现在我们可以在市场上看到越来越多的个性产品的出现,例如国内机箱大厂航嘉就为消费者推出了多款个性化的产品,哈雷系列、奥运系列以及今年上市的百盛新品机箱,都能在外观上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另外,国内的机箱厂商们为了能够设计更多的个性产品出来,不惜代价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航嘉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这三年来,航嘉每年都会举办一次机箱创意设计大赛,从而吸引更多的设计者参与到其中,虽然最终的产品并不会在市场上出现,但是他给我们带来的创意,为未来中国机箱行业工业设计带来的意义是深远的.不仅如此,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机箱不仅在外观上有所突破,而且在功能的应用方面也是特别的关注.近年来,各种实用的功能纷纷亮相在电脑机箱上,如可发送接收红外线的创导机箱、带触摸屏的数字机箱、集成负离子发生器的绿色机箱等,极大的扩展了机箱的功能,更加的人性化设计增加了使用的舒适性.机箱板材的变化相信在90年代就开始玩电脑的朋友一定会记得很清楚,当时我们还在使用486的时候,电脑机箱可谓非常坚固,那个时期的机箱钢板基本上达到2mm,而现在我们在市场上能够购买到的普通机箱板材厚度只有,有些低端的甚至会更加薄.对厂家来说,生存和发展永远是最重要的,因此现在的机箱在制作工艺上更加出色,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更多的是采用了一些加强工艺的手段来使得机箱在钢板变薄的情况下依然坚固,例如折边处理、底板冲出凹坑等等.另外,目前的机箱内部板材一般使用的是镀锌电解板和热解板,绝大多数机箱都采用的电解板,从外观上看,这种钢板的颜色是灰白色.电解板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但成本相对也高些.热解板看起来非常光亮,视觉效果很好,但传统工艺制造的热解板有一个缺点,时间长后可能会出现锈蚀,虽然成本要低于电解板,但采用的厂家仍然很少.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机箱厂家采用了新的生产工艺,已经解决了热解板锈蚀的问题,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市面上使用热解板的机箱越来越多了.机箱内部结构的改革回想起数年前,由于那时候品牌机价格太贵,玩就是为了便宜.以前的机箱内部的钢板并没有像现在采用了折边处理,所以在DIY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划伤手指,想必不少老玩家都有这样的亲身体验吧.如今的机箱在安装的的过程当中已经很少会有割破手指的情况发生了,因为现在的机箱都是采用了折边设计,在增加了机箱强度的同时也很好的保护了玩家的健康.另外如今的机箱还提倡了免工具免螺丝这样的理念,厂商们采用了卡扣式的设计,各配件只需放上之后按下卡扣即可,像以往拿着螺丝刀到处找螺丝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免工具免螺丝的设计不仅能够保护使用者并且提高DIY的效率,也大大的增加了DIY的乐趣.机箱的内部扩展方面,比起几年前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体化扩展位的设计不仅可以增加扩展位的数量而且还能够加强机箱的强度.另外有不少机箱还采用了抽拉式安装位的设计,使得安装起来更加便捷.38度机箱的演变38度机箱是个机箱术语,大多数的专家都以机箱内部温度来划分机箱.当机箱扣好盖之后,用处理器上方的温度来表示其散热能力,散热片上方的温度有多少度就叫多少度机箱.Intel为了确保自己的处理器能在一个“”的环境内工作,便推出了一个近乎苛刻的机箱散热标准测试CAGChasis Air Guide,即机箱散热风流设计规范,此规范旨在检验机箱内各部件的冷却散热解决方案. 2002年,Intel推出了标准,即在25℃室温下,规定机箱内处理器表面温度不能超过42℃.到了2003年,Intel又推出了标准,即在25℃室温下,机箱内处理器表面温度不能超过38℃,能达到这个标准的机箱则称为“38℃机箱”,俗称“38度”机箱.为了指导机箱厂商配合生产这类“38度”机箱,Intel还推出了一个“散热优势机箱”的概念,也就是“TAC”规范.在Intel的散热规格要求中:基于Pentium 4的系统使用“散热优势机箱TAC版本”,建议基于赛扬D处理器的系统使用“散热优势机箱TAC版本”.在版中,Intel的设计概念是:通过加装直径约60mm的可调节侧面板导风管并使用80mm机箱后侧排风扇来加强机箱内部空气的对流,从而实现“38度”.经过测试,此种设计对大多数基于Intel赛扬D的中低档系统已经足够.然而,测试显示,对版本的设计进行一些微小修改就可达到更高的散热性能,于是就产生了.新版本将侧面板导风管增大到80mm,机箱后侧排风扇增大到92mm.此设计还在显卡和扩展卡插槽之上新增了一个侧面板通风口,这为高端显卡和外设提供额外的冷却.为了推广TAC规范,Intel会对市场上的机箱产品进行测试,通过Intel测试的机箱,也就成了Intel推荐的“散热优势机箱”.需要注意的是,TAC并不是强制性规范,它只是一个指导规范.根据Intel官方的说明,一种机箱尽管不一定遵照或中定义的设计概念,只要该机箱能够保持38℃或以下的温度,那么就可以认为该机箱是“散热优势机箱”. Intel 38度机箱理念推出至今,目前市面上的机箱基本上都采用了38度机箱设计理念,而高端机箱上,对散热的问题则是更加关注,所以说目前市场上品牌机箱的散热问题还是可以放心的.机箱性质的转变个人电脑发展到今天,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同时,电脑已经不再只是简单的工具,随着各项新技术的发展,它已经成为家庭的数据中心、影音中心,而这就对电脑的外观、面板要求越来越高,它更应该成为一种装饰品出现在家居环境中.对于更多的个人用户而言,个性化则是一种趋势,这也是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现代人都崇尚个性,喜欢特立独行,当然希望所拥有的电脑和别人的与众不同,更加具有个性.HTPC这个理念进入国内已经有段时间了,尤其是像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总是名列前茅,笔者身边的许多朋友都DIY了HTPC,空闲之余看看、听听音乐、亦或是浏览浏览照片,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说到HTPC,近年来HTPC机箱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但是市场上主流的HTPC机箱都是来自台湾的机箱厂商.不过自去年航嘉推出了一款黑晶H900之后就改变了这一现象,航嘉黑晶H900机箱是一款做工设计很好的高端产品,完全可以和其他品牌顶级的HTPC机箱相媲美.不过随着人们对HTPC这个概念的深入理解,加上目前的经济不景气,于是像航嘉魅影系列的机箱也被广泛的应用到HTPC中,因为此类机箱外观比较出众,而且立卧皆可,最重要的是相比高档的卧式HTPC机箱,这种机箱的售价要低出很多,性价比优势尽显.随着英特尔酷睿2双核处理器的上市,以频率高低决定性能的时代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效率为王的时代.酷睿2双核处理器效率提高40%而能耗却下降了40%,这使得整机的功耗大为降低,这也正合了目前节能的大趋势,散热变得不再是最重要的事情,于是机箱的小型化、便携性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最新英特尔的roadmap显示,英特尔也将会大力推广SFFSmall Form Factor小机箱.可以想象,未来的机箱,不仅便携,而且会更加人性化,更加个性化,机箱作为电脑硬件的载体最终将会和其他家用电器一样成为家居装饰的一部分.机箱发展史总结如果要细分的话,机箱的发展历史还有很多很多的话题要说,以上小编粗略的给大家回忆了一下现代机箱的发展历史,如今机箱发展中的变化从侧面反应了个人电脑硬件系统发生的变化,而功能的变化则更加体现了消费者对个人电脑使用舒适性和人性化的要求.近年来,各种实用的功能纷纷亮相在电脑机箱上,极大的扩展了机箱的功能.内部的全折边、免螺丝设计、防辐射弹片现在也已经成为机箱的标准功能配置,同时也方便了消费者的使用.相信随着机箱产品同质化的愈演愈烈,机箱厂商一定会开拓出更多更实用的功能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在机箱的个性化方面,各大厂商更是各显神通.有从材质上创新的,如亚克力的透明个性机箱等;有从面板或者侧板造型上创新的,如增加液晶显示屏、透明侧板、动物造型等,使机箱不再是以前的中规中矩、千篇一律的形象,成为家居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了广大消费者追求机箱个性化的趋势和潮流.个人电脑发展到今天,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同时,电脑已经不再只是简单的工具,随着各项新技术的发展,它已经成为家庭的数据中心、影音中心,而这就对电脑的外观、面板要求越来越高,它更应该成为一种装饰品出现在家居环境中.对于更多的个人用户而言,个性化则是一种趋势,这也是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现代人都崇尚个性,喜欢特立独行,当然希望所拥有的电脑和别人的与众不同,更加具有个性.。

计算机四代产品的划分标准

计算机四代产品的划分标准

计算机四代产品的划分标准四代计算机产品划分标准1. 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时代第一代计算机是在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期出现的,使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作为计算元件。

这些计算机体积庞大,耗电量大,信道间隔较远,性能有限。

首要特点是使用机器语言进行编程,并使用纸带或卡片作为输入输出设备。

第一代计算机最著名的代表是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它于1946年问世。

第一代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科学计算。

2. 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时代第二代计算机出现在195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末期,使用了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

晶体管计算机相比第一代计算机,体积更小、功耗更低、运算速度更快。

第二代计算机仍然使用机器语言编程,但出现了汇编语言的概念,使程序编写更加简便。

此外,磁带和磁盘也被广泛应用作为存储介质。

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扩展到了商业和政府。

3. 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时代第三代计算机出现在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中期,应用了集成电路技术。

集成电路是将多个晶体管和电子元件集成到同一芯片上,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性能和可靠性。

第三代计算机不仅具备了第二代计算机的优点,还引入了高级语言编程,如COBOL和FORTRAN等。

高级语言使程序员能够更加方便地编写程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三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展,计算机开始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

4. 第四代计算机:集成电路微电子时代第四代计算机出现在1970年代后期至今,应用了微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将大量的晶体管集成到芯片上,大幅度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第四代计算机使用个人计算机(PC)作为典型代表,其体积小,价格低廉,广泛应用于个人办公和家庭娱乐领域。

同时,第四代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也逐渐发展完善,如Windows和Linux等。

此外,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进一步拓展了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如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等。

电脑发展历史

电脑发展历史

电脑发展历史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脑已经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也是企业和组织中不可或缺的运营工具。

下面将为您介绍电脑发展的历史。

早期电脑早期的电脑是巨大而笨重的机器,主要用于进行科学研究和军事应用。

最早的电脑是由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于19世纪初开发的,称为差分机和分析机。

然而,由于技术限制和缺乏资金支持,这些机器并没有真正被广泛使用。

第一台可编程电脑是ENIAC,由约翰·普雷斯珀·艾克巴特和约翰·梅奥里(John Mauchly)于1945年开发。

ENIAC是一台非常庞大的机器,需要大量的切换和编程,这使得它在使用时非常困难。

上世纪50年代,第一批商用电脑开始推出。

IBM的第一款电脑是IBM 701,于1952年推出,并为科学和工业领域提供了重要的计算能力。

之后,IBM公司继续推出了更多的电脑,成为当时电脑行业的领导者。

个人电脑的诞生之后,苹果公司推出的Apple II成为了非常受欢迎的个人计算机,它提供了全新的图形用户界面和鼠标操纵方式。

这些发展使得计算机变得更加普及,并且成为了家庭和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现代电脑现代电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开始研究如何将集成电路技术和微处理器技术应用于电脑设计中。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电脑变得更加先进、高效和便携。

PC(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先者包括苹果公司和IBM公司。

1981年,IBM推出了IBM PC,并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电脑之一。

同时,微软公司为IBM PC开发了操作系统DOS,并后来推出了流行的Windows操作系统。

除了个人电脑的便携和功能变得更加先进以外,另一个重要的电脑领域是互联网。

互联网的出现革命了通信、商业和娱乐等领域,同时极大地推动了电脑的发展。

总结电脑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最早的电脑由巴贝奇开发,但由于技术限制和资金支持不足,未能大规模使用。

计算机主机箱

计算机主机箱

计算机主机箱计算机主机箱是电脑硬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保护和组织计算机内部的各种硬件设备。

它在计算机系统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主机箱的基本结构、功能和发展趋势。

一、主机箱的基本结构计算机主机箱通常由金属材质(如钢铁、铝合金等)制成,具备高强度和抗腐蚀能力。

主机箱的外形有方形、长方形等各种形状,尺寸和重量也有所不同。

主机箱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机箱壳体:机箱壳体是主机箱的主体部分,用来固定和保护计算机内部的硬件设备。

它通常由两个或多个侧板、底板和顶板组成,并通过螺丝或卡扣固定。

2. 电源供应器:电源供应器是主机箱中的一个重要组件,用于向计算机系统提供电能。

电源供应器常常有不同的功率等级,以适应不同的计算机需求。

3. 前置面板:前置面板是主机箱前部的一个面板,通常包含主机电源开关、USB接口、音频接口等,方便用户连接外部设备。

4. 内置扩展槽位:主机箱内部通常具备多个扩展槽位,用于安装各种硬盘、光驱、显卡等扩展设备,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性能。

5. 冷却系统:为了确保计算机硬件的正常运行,主机箱通常配备有风扇和散热器等冷却设备,帮助散发内部产生的热量,保持系统温度适中。

二、主机箱的功能主机箱不仅仅是一个封闭的外壳,它还具备以下重要功能:1. 保护硬件设备:主机箱可以保持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安全性,有效防止外界灰尘、湿气和物质的侵入,延长硬件设备的使用寿命。

2. 组织硬件设备:主机箱内部结构合理,提供了各种固定和协调硬件设备的位置,确保硬件设备正常工作,减少碰撞和摩擦的可能性。

3. 美观和便利:主机箱的外形设计和前置面板布局可以考虑到用户的审美需求和使用便利性。

良好的外观设计能够为计算机整体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

4. 提供扩展空间:主机箱内置的扩展槽位可以方便用户增加更多的硬件设备,提供更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三、主机箱的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主机箱也在不断改进和演变。

z往开来 细数大型机半世纪活力传奇

z往开来 细数大型机半世纪活力传奇

z往开来细数大型机半世纪活力传奇2012年03月31日09:30 it168网站原创作者:于泽编辑:于泽评论:--条【IT168 评论】大型机,又名大型主机,由于其使用专用的处理器指令集、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因此大型机不仅仅是一个硬件上的概念,更是一个硬件和专属软件的有机整体。

大型机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诞生以来,至今已走过近半个世纪,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回顾下大型机半世纪的活力传奇。

大型机IBM大型机发展历史提到大型机,就不得不提IBM大型机之父吉恩·阿姆达尔。

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计算机设计师之一的阿姆达尔,缔造了IBM S/360大型机的辉煌,使得IBM在50~60年代统治整个大型计算机工业,奠定了IBM计算机帝国的江山。

▲IBM大型机之父吉恩·阿姆达尔1964年4月7日,在阿姆达尔的带领下,历时三年,耗费50亿美元,第一台IBM大型机SYSTEM/360(简称S/360)诞生。

这项50亿美元的投资甚至超过了原子弹的研究资费,但最终被证实这是一次改变商业运作的历史性变革。

▲IBM S/360大型机系列S/360取一圈360度之意,即为满足每个用户的需要而设计,凭借着S/360的出色表现,在50年代末至70年代, IBM占据了美国大型机行业70%的市场份额。

近半个世纪以来,IBM的大型机产品线已经从当初的S/360、S/370、S/390,发展到后来的z9、z10系列,现在最新的大型机已经是zEnterprise系列中的z196。

其中1968年,System/360 85型引入了高速缓存存储器,使得S/360可以比以前快 12 倍的速度提供高优先级的数据。

1972年,IBM 公布了VM虚拟化。

1976年,System/370 上的SAS软件帮助IBM创造了新的竞争优势:商业智能。

这一创新将原始数据转换成为可操作的智能,它能够帮助企业发展更好发展客户关系、供应商关系,并实现更好、更准确的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机箱发展史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现代机箱发展史
综观个人电脑发展历史,在整个硬件发展过程中一直在硬件舞台的背后默默无闻的静静成长,虽然其发展速度与其它主要硬件相比要慢很多,但它也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而每一次的变革都是为了适应新的体系架构,为了适应日新月异发展着的主要硬件,如、、显卡之类。

机箱的发展从最早的AT架构机箱到ATX架构机箱,再到英特尔后来推出却又推广乏力的BTX架构机箱,到如今非常盛行的38度机箱,内部布局更加合理,散热效果更理想,再加上更多人性化的设计,无疑给个人电脑带来一个更好的“家”。

不少老玩家也见证了机箱产品的发展历史,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一起回忆一下。

机箱外观的变化
外观作为机箱产品的“面子”工程,一直以来也是消费者比较关注的因素,经过了多年的革新,如今的机箱在外观方面已经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告别了以往的单一外型之后,现在我们可以在市场上看到越来越多的个性产品的出现,例如国内机箱大厂航嘉就为消费者推出了多款个性化的产品,哈雷系列、奥运系列以及今年上市的百盛新品机箱,都能在外观上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

另外,国内的机箱厂商们为了能够设计更多的个性产品出来,不惜代价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航嘉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这三年来,航嘉每年都会举办一次机箱创意设计大赛,从而吸引更多的设计者参与到其中,虽然最终的产品并不会在市场上出现,但是他给我们带来的创意,为未来中国机箱行业工业设计带来的意义是深远的。

不仅如此,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机箱不仅在外观上有所突破,而且在功能的应用方面也是特别的关注。

近年来,各种实用的功能纷纷亮相在电脑机箱上,如可发送接收红外线的创导机箱、带触摸屏的数字机箱、集成负离子发生器的绿色机箱等,极大的扩展了机箱的功能,更加的人性化设计增加了使用的舒适性。

机箱板材的变化
相信在90年代就开始玩电脑的朋友一定会记得很清楚,当时我们还在使用486的时候,电脑机箱可谓非常坚固,那个时期的机箱钢板基本上达到2mm,而现在我们在市场上能够购买到的普通机箱板材厚度只有,有些低端的甚至会更加薄。

对厂家来说,生存和发展永远是最重要的,因此现在的机箱在制作工艺上更加出色,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更多的是采用了一些加强工艺的手段来使得机箱在钢板变薄的情况下依然坚固,例如折边处理、底板冲出凹坑等等。

另外,目前的机箱内部板材一般使用的是镀锌电解板和热解板,绝大多数机箱都采用的电解板,从外观上看,这种钢板的颜色是灰白色。

电解板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但成本相对也高些。

热解板看起来非常光亮,视觉效果很好,但传统工艺制造的热解板有一个缺点,时间长后可能会出现锈蚀,虽然成本要低于电解板,但采用的厂家仍然很少。

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机箱厂家采用了新的生产工艺,已经解决了热解板锈蚀的问题,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市面上使用热解板的机箱越来越多了。

机箱内部结构的改革
回想起数年前,由于那时候品牌机价格太贵,玩就是为了便宜。

以前的机箱内部的钢板并没有像现在采用了折边处理,所以在DIY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划伤手指,想必不少老玩家都有这样的亲身体验吧。

如今的机箱在安装的的过程当中已经很少会有割破手指的情况发生了,因为现在的机箱都是采用了折边设计,在增加了机箱强度的同时也很好的保护了玩家的健康。

另外如今的机箱还提倡了免工具免螺丝这样的理念,厂商们采用了卡扣式的设计,各配件只需放上之后按下卡扣即可,像以往拿着螺丝刀到处找螺丝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而免工具免螺丝的设计不仅能够保护使用者并且提高DIY的效率,也大大的增加了DIY的乐趣。

机箱的内部扩展方面,比起几年前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体化扩展位的设计不仅可以增加扩展位的数量而且还能够加强机箱的强度。

另外有不少机箱还采用了抽拉式安装位的设计,使得安装起来更加便捷。

38度机箱的演变
38度机箱是个机箱术语,大多数的专家都以机箱内部温度来划分机箱。

当机箱扣好盖之后,用处理器上方的温度来表示其散热能力,散热片上方的温度有多少度就叫多少度机箱。

Intel为了确保自己的处理器能在一个“”的环境内工作,便推出了一个近乎苛刻的机箱散热标准测试CAG(Chasis Air Guide),即机箱散热风流设计规范,此规范旨在检验机箱内各部件的冷却散热解决方案。

2002年,Intel推出了标准,即在25℃室温下,规定机箱内处理器表面温度不能超过42℃。

到了2003年,Intel又推出了标准,即在25℃室温下,机箱内处理器表面温度不能超过38℃,能达到这个标准的机箱则称为“38℃机箱”,俗称“38度”机箱。

为了指导机箱厂商配合生产这类“38度”机箱,Intel还推出了一个“散热优势机箱”的概念,也就是“TAC”规范。

在Intel的散热规格要求中:基于Pentium 4的系统使用“散热优势机箱(TAC)版本”,建议基于赛扬D处理器的系统使用“散热优势机箱(TAC)版本”。

在版中,Intel的设计概念是:通过加装直径约60mm的可调节侧面板导风管并使用
80mm机箱后侧排风扇来加强机箱内部空气的对流,从而实现“38度”。

经过测试,此种设计对大多数基于Intel赛扬D的中低档系统已经足够。

然而,测试显示,对版本的设计进行一些微小修改就可达到更高的散热性能,于是就产生了。

新版本将侧面板导风管增大到80mm,机箱后侧排风扇增大到92mm。

此设计还在显卡和扩展卡插槽之上新增了一个侧面板通风口,这为高端显卡和外设提供额外的冷却。

为了推广TAC规范,Intel会对市场上的机箱产品进行测试,通过Intel测试的机箱,也就成了Intel推荐的“散热优势机箱”。

需要注意的是,TAC并不是强制性规范,它只是一个指导规范。

根据Intel官方的说明,一种机箱尽管不一定遵照或中定义的设计概念,只要该机箱能够保持38℃或以下的温度,那么就可以认为该机箱是“散热优势机箱”。

Intel 38度机箱理念推出至今,目前市面上的机箱基本上都采用了38度机箱设计理念,而高端机箱上,对散热的问题则是更加关注,所以说目前市场上品牌机箱的散热问题还是可以放心的。

机箱性质的转变
个人电脑发展到今天,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同时,电脑已经不再只是简单的工具,随着各项新技术的发展,它已经成为家庭的数据中心、影音中心,而这就对电脑的外观、面板要求越来越高,它更应该成为一种装饰品出现在家居环境中。

对于更多的个人用户而言,个性化则是一种趋势,这也是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现代人都崇尚个性,喜欢特立独行,当然希望所拥有的电脑和别人的与众不同,更加具有个性。

HTPC这个理念进入国内已经有段时间了,尤其是像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总是名列前茅,笔者身边的许多朋友都DIY了HTPC,空闲之余看看、听听音乐、亦或是浏览浏览照片,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

说到HTPC,近年来HTPC机箱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但是市场上主流的HTPC机箱都是来自台湾的机箱厂商。

不过自去年航嘉推出了一款黑晶H900之后就改变了这一现象,航嘉黑晶H900机箱是一款做工设计很好的高端产品,完全可以和其他品牌顶级的HTPC 机箱相媲美。

不过随着人们对HTPC这个概念的深入理解,加上目前的经济不景气,于是像航嘉魅影系列的机箱也被广泛的应用到HTPC中,因为此类机箱外观比较出众,而且立卧皆可,最重要的是相比高档的卧式HTPC机箱,这种机箱的售价要低出很多,性价比优势尽显。

随着英特尔酷睿2双核处理器的上市,以频率高低决定性能的时代结束了。

随之而来的是效率为王的时代。

酷睿2双核处理器效率提高40%而能耗却下降了40%,这使得整机的功耗大为降低,这也正合了目前节能的大趋势,散热变得不再是最重要的事情,于是
机箱的小型化、便携性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

最新英特尔的roadmap显示,英特尔也将会大力推广SFF(Small Form Factor)小机箱。

可以想象,未来的机箱,不仅便携,而且会更加人性化,更加个性化,机箱作为电脑硬件的载体最终将会和其他家用电器一样成为家居装饰的一部分。

机箱发展史总结
如果要细分的话,机箱的发展历史还有很多很多的话题要说,以上小编粗略的给大家回忆了一下现代机箱的发展历史,如今机箱发展中的变化从侧面反应了个人电脑硬件系统发生的变化,而功能的变化则更加体现了消费者对个人电脑使用舒适性和人性化的要求。

近年来,各种实用的功能纷纷亮相在电脑机箱上,极大的扩展了机箱的功能。

内部的全折边、免螺丝设计、防辐射弹片现在也已经成为机箱的标准功能配置,同时也方便了消费者的使用。

相信随着机箱产品同质化的愈演愈烈,机箱厂商一定会开拓出更多更实用的功能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

在机箱的个性化方面,各大厂商更是各显神通。

有从材质上创新的,如亚克力的透明个性机箱等;有从面板或者侧板造型上创新的,如增加液晶显示屏、透明侧板、动物造型等,使机箱不再是以前的中规中矩、千篇一律的形象,成为家居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了广大消费者追求机箱个性化的趋势和潮流。

个人电脑发展到今天,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同时,电脑已经不再只是简单的工具,随着各项新技术的发展,它已经成为家庭的数据中心、影音中心,而这就对电脑的外观、面板要求越来越高,它更应该成为一种装饰品出现在家居环境中。

对于更多的个人用户而言,个性化则是一种趋势,这也是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现代人都崇尚个性,喜欢特立独行,当然希望所拥有的电脑和别人的与众不同,更加具有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