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法定传染病种类

合集下载

法定传染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务院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3〕28号相关规定,现就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调整事宜通知如下。

一、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二、地方各级卫生(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人感染H7N9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种管理调整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病种调整工作要求,科室自行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切实做好上述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三、各科室要加强对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重点培训《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年版)》、《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标准》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技术文件,切实提高医务人员对相关传染病诊断报告水平。

要规范开展救治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到目前为止我国法定传染病共分三类39种,其具体分类如下: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戊型、未分型)、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肺结核(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伤寒(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Ⅰ期梅毒、Ⅱ期梅毒、Ⅲ期梅毒、胎传梅毒、隐性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甲型H1NI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最新传染病分类标准

最新传染病分类标准

最新传染病分类标准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它们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对传染病进行监测、预防和控制,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最新的传染病分类标准,以便更准确地识别和响应不同类型的传染病。

这些分类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并对传染病防控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根据最新的传染病分类标准,传染病可以分为四类,A类传染病、B类传染病、C类传染病和未分类传染病。

每一类传染病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应对措施。

A类传染病是指对公共卫生构成最严重威胁的传染病,通常具有高传染性和高致病性。

这类传染病可能会引起大规模的疫情并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例如,埃博拉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都属于A类传染病。

对于这类传染病,需要立即采取紧急的控制措施,包括隔离患者、追踪接触者、加强卫生监测等。

B类传染病是指对公共卫生构成较严重威胁的传染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致病性。

这类传染病可能引起局部疫情,并对特定人群造成较大危害。

例如,流感、登革热等都属于B类传染病。

对于这类传染病,需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包括加强疫情监测、提高人群免疫力、加强医疗救治等。

C类传染病是指对公共卫生构成一定威胁的传染病,传染性和致病性相对较低。

这类传染病通常引起局部散发病例,对公共卫生安全影响较小。

例如,疟疾、霍乱等都属于C类传染病。

对于这类传染病,需要进行常规监测和控制,防止疫情扩散,并加强公众健康教育。

此外,未分类传染病是指暂时未被归类到A、B、C类的传染病,通常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对于这类传染病,需要加强监测和研究,及时确定其传播特点和危害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总的来说,最新的传染病分类标准为传染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准确分类传染病,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染病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

因此,各国和地区应当密切关注最新的传染病分类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最新传染病分类标准

最新传染病分类标准

最新传染病分类标准传染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分类标准一直是医学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不断地随着疾病特点和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而进行更新和完善。

最新的传染病分类标准将传染病分为四大类,A类传染病、B类传染病、C类传染病和未明确分类的传染病。

A类传染病是指对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威胁,易于在人群中传播的传染病。

这类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病情严重,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例如,埃博拉病毒感染、新型流感等都属于A类传染病。

针对这类传染病,需要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加强监测和防控工作,以防止疫情的扩散和流行。

B类传染病是指对人类健康具有一定威胁,传播能力较强的传染病。

这类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播速度较快,病情较为严重,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例如,登革热、霍乱等都属于B类传染病。

针对这类传染病,需要加强监测和防控工作,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遏制疫情的蔓延。

C类传染病是指对人类健康具有一定威胁,传播能力较弱的传染病。

这类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播速度较慢,病情相对较轻,但仍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例如,麻疹、水痘等都属于C类传染病。

针对这类传染病,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和治疗患者,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

未明确分类的传染病是指目前尚未明确归类的传染病。

这类传染病可能是新发现的疾病,也可能是已知疾病的变种或突变体。

针对这类传染病,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及时进行病原鉴定和分类,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防止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总之,最新的传染病分类标准为我们提供了更清晰、更科学的分类体系,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最新的传染病分类标准,及时了解各类传染病的特点和防控措施,共同努力,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

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有哪些?

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有哪些?

我国的法定传染病种类及其预防措施宣传一、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传染病防治法》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9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危害程度,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传染病(2类)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类)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丙类传染病(11类)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2008年5月2日新增手足口病为丙类传染病。

二、几种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一)艾滋病:所谓艾滋病(AIDS)是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简称,即“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所引起的,艾滋病毒又称为人类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

人类天生具有免疫功能,当细菌、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在免疫功能正常运作下,就算生病了也能治愈。

然而,HIV所攻击的正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T4淋巴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能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有威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极为少见的、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感染者死亡!HIV的传播途径只有三个:·同HIV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接受了被HIV污染的血液·被感染的母亲传染给未出生的婴儿艾滋病的预防措施:1)避免与患者、疑似者及高发病率者发生性接触;2)不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3)不接受患者、疑似者及高发病率者献血;4)避免应用境外生产的血液制品;5)防止口、眼、鼻、粘膜与可疑感染物接触;6)对艾滋病病人的标本、污染物、排泄物进行彻底的终未消毒处理。

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

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

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简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7种。

甲类2种,包括: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5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雪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碳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百日咳、白喉、新生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钩端螺旋体病、雪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0种,包括: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传染病流行过程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传染病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传播,主要传播途径有空气、水、食物、接触、媒介节肢动物以及医源性传播等。

人群易感是指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冬春季好发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水痘、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

这些传染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病原体通过呼吸道的排泄物(飞沫等)传播的。

冬春季寒冷,学生在外边活动减少,多集中在教室内,这更增加了传染机会。

为了御寒,习惯把门窗关得很严,室内外的空气很难交换,空气相对静止的室内,带有病菌、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飘浮,学生在教室时间长,空气不新鲜,自然容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

另外,寒冷的空气会使鼻黏膜的血管收缩,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这也是容易得病的一个原因。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1、坚持晨检制度,发现病例,及时隔离,环境消毒,疫情上报。

最新传染病上报种类

最新传染病上报种类

最新传染病上报种类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共2种。

乙类传染病共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4],共11种。

其它法定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水痘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肝吸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姜虫病森林脑病结核性
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不明原因肺炎。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
最近天气转热,各种传染病发病率高,望各科医生如发现以上病种,要及时填好床染病报告卡,上报医务科。

医务科将会在每天所有科室门诊调出诊断病例,如发现有漏报、不报。

将会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本院有关规章制度处理。

滨海医院医务科
2019.4.9。

传染病分类(最新版)

传染病分类(最新版)

传染病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中国目前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3类,其中甲类2种、乙类28种,丙类11种,共41种。

一、甲类1、鼠疫鼠疫(plague)是鼠疫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多借由鼠蚤传播。

鼠疫存在于疫源地的野生啮齿动物中,是一种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

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三次大流行,自1992年全世界报告发生人间鼠疫的国家有巴西、中国、马达加斯加、蒙古、缅甸、秘鲁、美国、越南及扎伊尔共9个国家,发病总数共1582例,病人大多集中在非洲。

2、霍乱霍乱是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由O1血清群和O139 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

19 世纪初至今已引起7次世界性大流行。

近些年来,全球霍乱,尤其是在非洲、南美洲和亚洲,流行更趋严峻。

二、乙类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新冠病毒属β属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性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源主要是新冠病毒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

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国内外流行优势毒株,其潜伏期缩短,多为2-4天,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致病力减弱,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2、猴痘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

其既往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病死率为1%-10%,2022年1月以来,全球共有111个国家和地区向世卫组织报告了超过8.7万例猴痘病例,死亡病例达到140例。

2022年7月23日WHO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3年5月12日WHO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法定40种传染病诊断标准

法定40种传染病诊断标准

法定40种传染病诊断标准毫无疑问,传染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重要疾病。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促进社会稳定,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法定40种传染病诊断标准,以期让大家进一步了解这些疾病以及如何进行诊断。

1.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临床表现、病毒学检测、免疫学检测等。

2.传染性腹泻:主要包括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等。

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测等。

3.痢疾:主要通过病原学检测来确定诊断。

4.肺结核:主要通过临床表现、X线检测、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6.乙脑: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7.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8.百日咳: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9.传染性红斑: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10.麻风病: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11.传染性出血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12.病毒性出血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13.腮腺炎: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14.破伤风: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15.疟疾: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16.斑疹伤寒: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17.流行性斑疹伤寒: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18.流行性感冒: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19.人感染禽流感: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定诊断。

21.中东呼吸综合征: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2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23.腺鼠疫: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24.霍乱: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等来确定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法定传染病种类
(40种)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7种):2019新型冠状病毒(新加)(甲类管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类管理)、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甲类管理)、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包括甲型HINI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传染病报告卡中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栏项包括:
1、尖锐湿疣
2、生殖器疱疹
3、水痘
4、肝吸虫病
5、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6、姜虫病
7、森林脑炎
8、结核性胸膜炎
9、人感染猪链球菌
10、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11、不明原因肺炎
12、不明原因
1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
14、其他
以上种疾病请填入传染病报告卡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栏
传染病报告时限: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其他暴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以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疫情时,接诊医生诊断后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电话)向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注:经国务院批准,卫生部4月30日发布2009年第8号公告,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附:
按照国家cdc需求传报卡新增加的必填项与逻辑校验如下:
1、14岁以下患儿家长的姓名、联系电话设为必填项。

2、学生、幼托儿童、工人、干部职员、民工等职业相对应的工作单位设为必填项,其中学生、幼托儿童工作单位填写其所在的学校或托幼机构、民工填写其所工作的工地或建筑队。

3、病例“诊断时间”的小时设为必填项。

4、填卡医生设为必填项。

5、只有病种是HIV时病例分类才能选择阳性监测,别的病种不允许选择阳性检测。

6、增加“报告病种”与“病例分类”间的逻辑校验:“梅毒”的病例分类只能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淋病”的病例分类只能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尖锐湿疣”的病例分类只能为“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生殖器疱疹”的病例分类只能为“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病例分类只能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和“病原携带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