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第五单元知识梳理一、课文内容概说1.《紫藤萝瀑布》一文的作者宗璞女士偶然在家乡见到开得很旺盛的紫藤萝,心情感到十分舒服,淡化了弟弟离去的悲痛,感到生命的顽强、永恒和美好。

2.《一棵小桃树》是贾平凹对自己成长的隐喻,艰难但倔强;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关心呵护“我”成长的奶奶的感激与怀念。

3.《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是两首新诗。

虽然主题是关于人生和成长的。

4.《登幽州台歌》是诗人写于公元696年的作品。

696年契丹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陈子昂进言,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全诗并未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只是抒发了登台感慨,语言苍劲奔放,语调慷慨悲凉,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处境和苦闷悲愁的情怀。

5.《望岳》:是杜甫青年时期在齐、赵漫游时的作品。

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6.《登飞来峰》:是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绍兴,写下此诗。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他年少气盛,抱负不凡,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

7.《游山西村》是陆游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的诗作,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8.《己亥杂诗(其五)》:是龚自珍清于宣宗道光十九年(1839)(即己亥年)辞官回乡所做。

抒写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和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献身精神。

二、文体常识现代诗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泥于格式和韵律。

其特点表现为:(1)形式自由;(2)意蕴丰富;(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归纳总结

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归纳总结

【最新】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归纳总结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归纳总结第五单元归纳总结一.字词:风筝zhng丫杈chà倘tǎng假设伶líng仃dng憔qiáo悴cuì模mú样花蕾li 点缀zhuì坠zhuì落堕du落诀ju别荡漾yàng嫌_ián恶wù笑柄bǐng缠chán 绕恍huǎng然大悟什shí物惊惶huáng瑟s缩隐yǐn瞒mán苦心孤诣yì投掷zhì惩chng罚虐n杀怦png怦盯dng撒sü谎允yǔn许逮dài捕逮dǎi老鼠抹mǒ眼泪咱zá俩liǎ脸颊jiá攥zuàn篡cuàn夺傲ào然煎熬áo一霎shà时瞬shùn 间刹chà那分歧qí拆chüi散水波粼粼lín笑嘻_嘻嬉_戏匿nì笑花瓣bàn沐mù浴祈qí祷dǎo嗅_iù牛棚png瓜熟蒂dì落华瑞ruì莲蓬png菡hàn萏dàn亭tíng 亭徘pái徊huái欹q斜遮zh蔽bì心绪_ù倾qng侧慈cí怜荫yn蔽bì骤zhu 差chà可拟nǐ二.解释:肃杀〔形容秋冬季草木凋零.寒色逼人的情景〕倘假设〔假设〕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诀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荡漾(形容起伏动乱)嫌恶(嫌弃,厌恶)慈怜(慈祥怜惜)荫蔽(遮蔽)苦心孤诣(诣:到达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投掷(扔)虐杀(指虐待人而致死)形影不离(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满不在乎(一点不在乎)寒战〔颤zhàn〕(冷得颤抖的样子,或指害怕得发抖的样子)信服〔信任并服从〕两全其美(指做一件事顾全到双方,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粼粼(清澈明净的样子)嶙峋(lín_ún形容山峰.岩石.建筑物等突兀耸立.也形容人瘦削而骨头突出的样子)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匿笑〔偷偷地笑〕祈祷〔向神祈求祝福〕亭亭〔耸立〕徘徊〔走来走去,表示犹豫不决〕欹斜〔歪斜〕恍然大悟〔突然明白〕什物〔东西〕惊惶〔huáng恐惧害怕〕瑟缩〔发.抖〕花瑞〔花带来好预兆〕菡萏〔荷花〕三.文学常识:1.>: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中篇小说>,散文集>,散文诗集>,本文选自>.2.>:泰戈尔,印度文学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小诗集>对冰心创作>.>启迪很大.3.>:冰心原名谢婉莹,代表作>>>>.4.>:编者刘义庆,南朝宋人〔不是南宋人〕.四.主题:1.>:本文表达〝我〞撕毁弟弟风筝并感到懊悔的事,批判了当时落后的教育理念,表现了作者自我反省的精神.2.>:本文表达了父母逼我要回羚羊木雕的事,赞扬了孩子之间纯真的友谊,批判了成人的重利轻义的行为,同时也教育孩子遇事要学会与父母沟通.3.>:本文表达〝我〞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一起散步的事情,歌颂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也赞扬了中年人肩挑两头甘担重任的美好品质.4.>:这首诗表达一个孩子梦想变成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故事,赞美了纯真的母爱和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5.>:本文写〝我〞三看荷叶护红莲的事,赞扬了母爱的崇高伟大.6.>:本文写谢家子弟咏雪的事情,赞扬谢道韫才思敏捷,也表现了士大夫家庭浓厚的文化气氛.7.>:本文写儿童陈元方机智应答的故事,表现陈元方明白事理.机智聪明的品质,同时也告诫人们要诚信有礼.五.人物形象概括:1.>:〝我〞是一个原先粗暴愚昧后开明进步的具有反省精神.忧国忧民思想的知识分子.弟弟:懦弱而又聪明机灵的并具有落后思想的孩子.2.>:妈妈是个态度生硬固执〔有时会软硬兼施〕.重财轻义的人.爸爸是个说话婉转.做事沉稳但重财轻义且坚决执着〔有股不可抗拒的力量〕的人.奶奶是个明白事理.同情理解孩子却没有地位.无能为力的人.〝我〞是个性格懦弱,重情轻财的人.万芳是个珍视友情,大胆仗义.轻视财物的人.3.>:〝我〞是个明白事理,孝敬母亲的人.妻子是个贤惠孝顺识大体的人.奶奶是个通情达理.疼爱儿孙的人.4.>:〝我〞是个活泼淘气依恋母亲的孩子.妈妈是个疼爱孩子的人.5.>:〝我〞是个热爱母亲的人.妈妈是个时刻保护牵挂孩子的人.6.>:谢道韫才思敏捷;谢太傅重视对子弟们的文化熏陶,重视书香门风的传承.7.>:陈元方机智聪敏,应答如流,重信懂礼,又天真率直的孩子.友人无信无礼但能知错就改.陈太丘重视信用而又待人严格的人.六.写作方法借鉴:1.>:〔1〕以写景起笔,又以写景收尾,收尾照应.〔2〕比照:北京放风筝情形与家乡放风筝情形比照;前文的极端粗暴和后文的极端懊悔比照.〔3〕倒叙写法.2.>:〔1〕开头先声夺人,矛盾剧烈〔2〕中间各种描写〔3〕结尾令人回味.〔4〕还采用插叙的写法.3.>:〔1〕小中见大,矛盾迭起:先要不要散步,后走大路还是小路,矛盾的产生与解决推动了情节的开展〔2〕借景抒情.4.>:通过四个不同场面〔片段〕的描写来表现对母亲的依恋与亲密;通过想象来表现主题〔想象自己是金色花:假设〕5.>:〔1〕借物抒情的写法〔2〕一波三折地展开情节〔3〕篇末抒情议论点题.七.课文语句理解与欣赏:1.〔北京〕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答:〔1〕〝我〞因北京那么早,还是冬天的时候就放起了风筝而感到惊异.〔2〕我由北京天空的风筝想到儿时故土我粗暴地阻止弟弟放风筝,扼杀了弟弟爱玩的天性而感到悲哀.〔3〕这句话起引起下文,为下文回忆〝精神虐杀〞一幕做铺垫.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土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答:这句话是说,在这北京的冬天里,我想起了故土,想起了儿时春天在故土我阻止弟弟放风筝的事.3.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作者为何写他多病呢?答:〔1〕因为多病,才更应该运动,更应该游戏,而我却坚决反对弟弟玩耍,〔2〕可见我的粗暴无理.〔3〕为下文我的懊悔做铺垫.4.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答:〔1〕这里采用了神态描写的方法,〔2〕写弟弟对放风筝的挚爱痴迷.5.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快乐得跳跃.答:〔1〕这里采用了神态与动作描写.〔2〕写弟弟对放风筝的挚爱痴迷.6.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答:〔1〕这里采用神态描写的方法,写出了弟弟的恐惧.〔2〕从侧面表现我的粗暴无理不近人情.〔3〕为下文〝我〞的懊悔做铺垫.7.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答:〔1〕这里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2〕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我的粗暴无理.〔3〕为下文写〝我〞的懊悔做铺垫.8.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答:〔1〕傲然,是神态描写,写出了我惩治弟弟后的得意满足的心情,表现我的粗暴无理.〔2〕绝望而不对抗,表达弟弟的懦弱,和认为哥哥反对弟弟玩耍是正确的这一错误的思想.9.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答:〔1〕〝惩罚〞是指〝我〞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知道了自己反对孩子玩耍是错误的,想到自己曾经竭力反对弟弟放风筝,扼杀弟弟爱玩的天性而感到无比内疚.懊悔.自责的心情.〔2〕表达了作者的自我反省的精神.10.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答:〔1〕〝不幸〞是指〝我〞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知道了自己反对孩子玩耍是错误的,想到自己曾经竭力反对弟弟放风筝,扼杀弟弟爱玩的天性而感到无比内疚.懊悔.自责的心情.〔2〕表达了作者的自我反省的精神.11.〝精神的虐杀〞指什么?如何看待孩子的玩?答:〔1〕是指〝我〞我撕毁了弟弟的风筝,扼杀了弟弟爱玩的天性.表达了作者的自我反省精神.〔2〕大人应该鼓励孩子玩,指导孩子玩,在玩中传授各种知识,锻炼各种能力,培养各种品质,当然对某些孩子无节制的贪玩或有碍身心健康地玩,也应当予以约束.12.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答:〔1〕〝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是说〝我〞知道自己的错误之后,内心感动无比内疚.自责.〔2〕〝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是说自己还抱有补过以求得宽恕的希望.13.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答:〔1〕〝生〞指谋杀.生活;〝条纹〞指皱纹.〔2〕这句话是说多年之后,我们年纪都大了,都苍老了,但我还是想向弟弟道个歉.〔3〕表达了作者的自我反省精神.〔3〕为下文弟弟的全然忘却,〝我〝更加悲哀做铺垫.14.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答:〔1〕在〝我〝看来,弟弟并非忘却,只是认为哥哥当年做得对,用〞记不得〝这一谎话来表示不认同哥哥的抱歉.〔2〕弟弟的愚昧落后更让〝我〞悲哀.15.故土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答:〔1〕这一段是景物描写,照应文章开头.说明回忆结束.〔2〕衬托〝我〞的无比深沉的悲哀之情.16.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答:〔1〕〝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是说儿时对弟弟精神〝虐杀〞一事让〝我〞无比痛苦.无比内疚,不堪回首,不如忘却.〔2〕〝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这是比喻,用〝严冬〞比喻〝当时人们思想落后的社会现实〞.〔3〕整个句子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悲哀之情.17.〝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答:〔1〕这里采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2〕写出了妈妈对羚羊木雕的重视.〔3〕表达了妈妈的重财轻义.也为下文逼要羚羊木雕做铺垫.18.〝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答:〔1〕这里采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的方法,写妈妈用〝哄〞的方法逼我要回羚羊木雕〔2〕表达了妈妈的软硬兼施.别有心计.重财轻义.19.文章为什么要插入换裤子的情节?答:〔1〕突出了孩子之间真挚纯洁的友谊,反衬父母的重财轻义.〔2〕补充交代〝我〞不肯要回羚羊木雕的原因.20.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答:〔1〕〝奶奶想说〞,可见父母逼〝我〞要回羚羊木雕的无理.〔2〕她没有说,可见奶奶在家庭中没有地位,也可从侧面可见父母的固执〔说也没用〕.重财轻义.21.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答:〔1〕这里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2〕表现了〝我〞的痛苦.愤怒.〔3〕从侧面突出父母的重财轻义.不近人情.22.我轻轻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答:〔1〕〝轻轻〞,表达了〝我〞内心的内疚.羞愧之情.〔2〕〝一把拉〞,是动作描写,一照应外面下雨,二表达万芳对我的真挚情谊.23.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答:〔1〕〝愣〞.〝咬〞是采用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的方法,〔2〕写出了万芳对我的反悔行为的不理解和气愤之情.〔2〕〝垂下眼睛〞是神态描写,写出了我的愧疚之情.24.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答:〔1〕这里采用了景物描写的方法〔2〕衬托了〝我〞失去朋友之后的孤独痛苦之情.25.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答:〔1〕这是反问句,意思是这事不能全怪〝我〞,〝我〞和父母都有责任.〔2〕这句话,篇末点题,既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也批评了孩子做事不与父母沟通的错误.26.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答:〔1〕〝太迟,太迟〞,〝总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盼望;〝挺〞,〝熬〞,表现了老人年老体弱生命艰难.〔2〕这句话表达了〝我〞对母亲身体的担忧和关心,表现了做儿子的对母亲的孝顺.〔3〕含蓄地点出带母亲散步的原因.27.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答:〔1〕这里采用景物描写的方法,赞美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特点,〔2〕表达作者企盼母亲健康快乐的心理,〔3〕也含蓄地交代带母亲散步的原因.28.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答:〔1〕这句话采用对称的句式,使文章有种整齐的美.〔2〕突出了儿子的聪明机灵.29.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答:〔1〕这句话采用对称的句式,使文章有种整齐的美.〔2〕〝早已习惯〞,从侧面可见〝我〞一贯孝顺,深得母亲的信赖;〝还习惯〞,有〝暂时习惯〞之意,是说孩子还在成长,会有自己的主见.从侧面表现我的通情达理.〝在外面〞,是说妻子贤惠.〝识大体〞,但并不表示妻子毫无主见和地位,表达夫妻相互尊重的关系.〔3〕整个这句话,表现一家人彼此尊重.相互关心.和睦融洽的关系.30.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答:〔1〕这里采用景物描写的方法,突出了春天田野景物的美丽〔2〕暗示儿子要走小路的原因.31.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似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答:〔1〕这里采用夸张的修辞,〔2〕强调中年人肩挑两头.责任重大的特点.〔3〕表现了〝我〞和妻子的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也暗示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责任.32.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答:〔1〕〝匿笑〞.〝悄悄开放〞.〝看〞是采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2〕表现孩子的顽皮和对母亲的依恋.〔3〕从侧面表现母爱的崇高.伟大.33.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答:这句写孩子偷偷给母亲身上洒上花香,表现孩子对母亲的热爱和依恋.34.〝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答:〔1〕〝坏孩子〞,是母亲的一句嗔chn怪的话.表达母亲未找到孩子的焦急.担忧和找到孩子时的欢心喜悦之情.〔2〕〝我不告诉你〞,写出了孩子的淘气.淘气和撒娇的情形.〔3〕整个这句话,表达母亲对孩子的爱和孩子对母亲的亲密依恋.35.我们院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适应了花瑞.〞答:〔1〕〝花瑞〞是说花带来了好预兆.爷爷心中,人如花好,表达爷爷对三姊妹的喜爱.〔2〕为下文〝我〞把自己比作〝红莲〞做铺垫.36.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答:〔1〕这里采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写荷叶勇敢地抗击风雨.保护红莲,〔2〕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歌颂.37.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答:〔1〕这里采用比喻的修辞,把母亲比作荷叶,把自己比作红莲,把人生中的困难挫折比作雨点〔2〕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对子女的关爱和呵护〔3〕赞美了母爱的崇高与伟大.八.古文解释与理解:咏〔歌颂〕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召开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们〕讲论文义〔诗文〕.俄而〔不久,不一会儿〕雪骤〔猛,急〕,公欣〔快乐〕然〔地,的样子〕曰:〝白雪...纷纷何〔什么〕所似〔像〕?〞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chà差不多〕可拟〔nǐ相比〕.〞....兄女曰:〝未假设〔比得上〕柳絮因〔凭借〕风起.〞公大笑乐.即〔就是〕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约定〕行〔走〕,期〔约定的时间〕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舍...弃,放弃〕去〔离开〕.去后乃〔才〕至.元方时〔当时〕年七岁,门外戏〔玩耍〕....客问元方:〝尊君〔敬辞,您父亲〕在不〔同〝否〞,不〕?〞答曰:〝待君〔敬辞,您〕..久不至,已去.〞友人便〔于是〕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我〕委〔丢下〕而....〔就〕去.〞元方曰:〝君与家君〔谦辞,我父亲〕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就〕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友人惭〔惭愧〕,下车引〔拉〕之〔他,代陈元方〕.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用两个字表达括号前的意思.1.〝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假设柳絮因风起〞究竟哪一个比喻好?.......答:〝未假设柳絮因风起〞比喻好.〝柳絮因风起〞写出了大雪飘飘时轻盈飞扬的姿态,...而且,柳絮是花,给人以春天将至的美好联想,极富诗意与神韵;而撒盐空中,给人一种重坠之感,虽表现了雪的白,却破坏了大雪飘飞的神态,同时用词较俗,缺乏诗意.2.>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气氛?对你有什么启示?答:轻松.愉快.和睦.融洽的气氛,同时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启示:家长应该给孩子营造一种读书气氛,让孩子从小在书香之中耳濡目染,接受文化熏陶.3.如何看待陈太丘舍去和陈元方的入门不顾?答:陈太丘是个守信而严格的人.他不想纵容友人,因此以〝舍去〞教训友人要〝守时守信〞.陈元方仅是7岁孩子,其〝入门不顾〞正表现孩子天真率直不虚伪世故的个性.4.敬辞: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助说〝劳驾〞,求给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搅〞,向人祝贺说〝恭喜〞,求人看稿说〝赐教〞,求人解答说〝请教〞,求人指点说〝赐教〞,托人办事说〝拜托〞5.说说哪些是敬辞,那是谦辞?答:敬辞:足下〔您〕.令尊.令堂〔您母亲〕.令慈〔您母亲〕.令郎.令媛.贤内〔您爱人〕.尊姓.贵庚〔多少岁〕.高寿.陛下.阁下.惠顾〔您的关顾给我带来恩惠〕.光临〔您的到来让我脸上有光〕.见教〔指教我〕.指教.见谅〔原谅我〕.借光.令爱〔您女儿〕方家〔行家〕.过誉.海涵〔你的气量像大海一样〕谦辞:家父.家严.家兄;家母.家慈.舍弟.舍妹.舍下〔我家〕.寒舍.不才〔我〕.在下〔我〕.拙荆〔我老婆〕.寡人.浑家〔我老婆〕.贱息〔我老婆〕.内人〔我老婆〕.外子〔我老公〕扩展阅读:七上语文第四单元归纳`七上第四单元归纳一.字词:思绪_ù骸hái骨潜qián行躯壳qiào乌wu有悄qiǎo然裹guǒ藏档dàng案葱茏cōnglngzhu越一shà间万载líng纱chumùmí漫gōu火匀称yúnchn朦胧shu猎喧嚣_uün_iüo窃qi窃私语_sū喑哑ynyǎ纵zng身静谧mì气氛fün更胜一筹chu篡cuàn夺惊慌失措cu劫掠jil撇pi开开táng破肚鸟喙huì吮s hǔn吸和睦mù嫉ji妒妒忌ji唾tuo液高插青冥míng碧瓦飞甍mng睥睨pìnì连亘gn六七里尘气莽莽mǎng然直接霄汉_iüohàn黯àn然缥缈piüomiǎo倏shū忽酒肆sì遂suì倾qng听顷qǐng刻月晕yùn圆弧hú谚yàn语钳qián子拉扯ch甜汁zh贪婪lán 故障zhàng椭tuǒ圆领域yù二.解释:造物主(创造万物的神)骸骨(尸骨)乌有(同〝无〞,没有)悄然(悄悄的,安静的)潜行(暗暗地运行).海枯石烂(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历史久远,万物已变.)斗转星移(说明时光流逝)葱茏(茂盛)叹服(赞叹佩服)卓越(超出一般)预兆(事情发生前所显示出来的迹象.)狩猎(冬天打猎)喧嚣(吵闹)弱肉强食(弱者的肉是强者的食物)窃窃私语(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私:私下;语:说话.背地里小声说话.)(摩擦时发出的细小的声音)喑哑(声音低而不清楚)静谧(安静)更胜一筹(筹,筹码.更加超过一筹)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权利或地位)惊慌失措(方法)庞.然大物(庞然:高大的样子.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外表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人.)津津有味(有滋味,有趣味)合算(所费人力物力较少而收效较大)可望不可即(靠近)里.程碑(路边标志里数的碑.比喻历史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操纵(收与放.引申为控制.掌握)三.文学常识:1.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代表作>.2.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人文学家.代表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四.主题:1.>: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示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或:这首诗通过对化石功用的描述,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2.>:本文生动具体地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及云上的光荣现象同天气的关系,说明怎么看云识天气>>3.>:本文生动地介绍蝈蝈的叫声及生活习性,表达作者对科学的热爱和生命的尊重.4.>:本文具体表达〔说明〕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过程,赞扬了人类非凡的智慧和高度兴旺的科学技术.5.>:本文详细表达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过程,写出了山市奇幻和美丽.五.说明对象:化石.云与天气关系.蝈蝈.登月过程.山市六.说明内容:化石的功用,看云的形态识别天气和看云的色彩识别天气,蝈蝈的叫声.外形.食性,登月过程,山市过程.七.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包括程序〕,空间顺序〔前后左右中间旁边两边里外远近上下〕,逻辑顺序〔从原因到结果;从现象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从外形到习性;从主到次;从总到分等〕:逻辑.逻辑〔总分总.从主到次〕.逻辑〔外形到食性〕.时间.时间八.说明方法〔三个字〕:打比方〔这里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特征〕.作比拟〔这里采用作比拟的说明方法,把与作比拟,突出了特点〕.举例子〔这里举了例子,具体地说明了特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列数字〔这里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特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引用〔这里采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引用来说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分类别〔这里采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把分成了来说明,使说明内容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便于读者理解〕,下定义〔这里采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准确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便于读者理解〕,诠释〔这里采用诠释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说明特点,便于读者理解〕.列图标〔这里采用了列图标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内容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同时也节省笔墨〕.摹状貌〔这里采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地描摹了形态或过程或特征〕九.说明语言:总体分为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两类.无论生动还平实,都要准确.能够表达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1.表估计.猜想的词语:大约.大概.可能.也许.左右.上下2.表示限制的词语:全都.所有.有的.只有.大局部.说明资料来源的词语:据调查.据统计.据专家估计.据资料显示.渐渐.最.比拟.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格式例子:〔1〕〝可能〞表示〝〞只是个估计,不很肯定,去掉之后,就变得很肯定了,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去掉,表达了语言的准确性〔2〕〝几乎〞,表示〝〞并非全部,还有〝没有.〞的,去掉后就与事实不符了,所以不能去掉.表达了语言的准确性.十.说明文语句理解与欣赏:1.你否认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答复.答:〔1〕〝你〞和〝冰冷的骸骨〞指化石,造物主,指上帝.〝平凡的真理〞指〝生物进化〞理论.〔2〕这句话是说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证明了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否认了上帝造人的传说.2.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答:〔1〕〝生之灵火〞.〝生命信息〞.〝珍贵的密码〞指化石中保存下来的古生物的生命信息〔2〕这句话是说,古生物虽然早就死了,但化石却保存了古生物的局部生命信息,为我们研究古生物提供了帮助.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答:〔1〕这里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化石比作人的脸,把生物进化过程比作皱纹,〔2〕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化石对研究生物进化的神奇作用.4.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七年级上语文书第五单元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语文书第五单元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语文书第五单元的知识点七年级上语文书第五单元主要介绍了汉字的构成和演变,以及汉字中的一些语言文化知识。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汉字构成和演变汉字是中国汉族人民的文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汉字的构成有部首、偏旁和笔画。

部首是汉字中主要的构成要素之一,是所属的范畴,可以根据其分类汉字;偏旁是部首相加其他汉字构成的部分,可以用于学习汉字的构成规律。

笔画是汉字的线条构成,是书写汉字时必备的技能。

汉字的演变也是汉字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汉字的演变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期,从古代文化中体现出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形体、用法和书写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也是汉字学习的难点之一。

二、汉字中的一些语言文化知识汉字不仅是中国汉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字,同时也蕴含着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还可以了解到一些有趣的文化知识。

1.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理论,它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汉字中,也有很多与阴阳五行有关的字词,如“天地人和”中的“和”就代表五行之和。

2.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流派之一,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汉字中,也有很多与儒家思想有关的字词,如“孝”、“仁”等。

3.人生哲理:汉字中还有很多表达人生哲理的字词,如“人生如梦”中的“梦”字,意味着一切都是虚幻的,要懂得珍惜现实的生活。

三、学习汉字的方法和技巧学习汉字需要耐心和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学习汉字的方法和技巧。

1.通过分类学习:常用汉字有几千个,如果直接背诵会非常繁琐。

建议通过分类学习汉字,可以将汉字按照历史、形式、构成等方面进行分类,使学习更有针对性。

2.通过拆分学习:拆分是学习汉字的重要步骤之一,拆分汉字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字形结构。

可以通过拆分学习和认识每一个部首、偏旁来提高识字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学习汉字需要不断进行写作的练习,通过写字来熟悉汉字的笔画,以及认识字形的构造和用法。

七年级上册语文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语文五单元知识点归纳语文五单元是七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五个单元分别是“言语与交际”、“古文观止”、“民间故事”、“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

以下是这五个单元的知识点归纳。

一、言语与交际言语与交际是语文的基础,它不仅包括说话的技巧,还包括听、读、写的技能。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需要了解以下知识点:1. 语言的分类:语言可以分为口语和书面语。

口语是日常生活中用的语言,而书面语则是用来记载文字的语言。

2. 交际中的语言技巧:学生需要了解在交际中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语言,注意表达语气和语调等问题。

3. 语言的表达方式:语言的表达方式包括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指有实际意义的词,而虚词则没有实际意义但在句子中起到重要作用,比如连词、助词、介词等。

二、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学生初步接触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需要了解以下知识点:1. 古文的基本特点:古文包括文言文和白话文,其特点是语言规范、用词严谨、表达简练。

2. 古文的分类:古文可以按照体裁分类,比如诗、文、曲、辞等。

3. 古文阅读和鉴赏:学生需要掌握古文的阅读方法和鉴赏技巧,注意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情感。

三、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需要了解以下知识点:1. 民间故事的特点:民间故事以传人为目的,形式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多彩。

2. 民间故事的分类:民间故事可以按照内容分类,比如神话、传说、寓言等。

3. 民间故事的阅读和鉴赏:学生需要用正确的方法阅读和鉴赏民间故事,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和人生哲理。

四、现代文阅读现代文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最常接触的文体,学生需要了解以下知识点:1. 现代文的特点:现代文通俗易懂、内容具有现实性、语言贴近生活。

2. 现代文的分类:现代文可以按照文体分类,比如小说、散文、报告文等。

3. 现代文阅读和鉴赏:学生需要用正确的方法阅读和鉴赏现代文,关注其中的社会现象和个人体验。

五、诗歌鉴赏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华,学生需要了解以下知识点:1. 诗歌的特点:诗歌是语言压缩和艺术化的高度体现,它具有一定的音乐、韵律和节奏。

七年级上册五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五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五单元知识点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五单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修辞法》、《议论文》、《小说》。

下面将对这三个部分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修辞法修辞法是指作文中用以增强表达效果的各种语言技巧。

七年级上册的修辞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1. 比喻比喻是用一种不与所形容的事物直接相关的事物来描绘所形容的事物,以达到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2. 拟人拟人是用人的言行来描绘非人的事物,以达到增强表达效果的目的。

3. 夸张夸张是通过在描述事物时夸大其实际情况来达到突出表达重点的效果。

4. 对比对比是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使其相互映衬,突出各自的特点,增强表达效果。

二、议论文议论文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说服力的写作形式。

主要特征是通过一系列的论述和事实阐述作者的观点和主张,以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

七年级上册的议论文主要有下面两种。

1. 观点性议论文观点性议论文是阐述作者的某种观点、看法、思想的一种文章形式。

其特点是以作者的个人观点为主,主要通过论据和事例的佐证来“说服”读者。

2. 对比性论述文对比性论述文是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对象或事物的利弊或优劣,来表达作者对一种事物或现象的看法和主张。

三、小说小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它通过对人物、生活、情感、道德等的刻画和渲染,来揭示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

七年级上册的小说主要有下面几种。

1. 青春小说青春小说是一种以青少年的成长为主题的小说。

它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和人物性格的塑造,来阐释青少年心理、人际关系、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2. 心灵小说心灵小说主要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过程。

它通过对人物的情感变化进行深入的剖析,来反映社会、人性和命运的问题。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相信同学们对这个单元的学习和掌握会更加精细和深入。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归纳总结

七上语文第五单元归纳总结

第五单元归纳总结一、字词:风筝zhýng丫杈chà倘tǎng若伶líng仃dÿng憔qiáo悴cuì模mú样花蕾lþi点缀zhu ì坠zhuì落堕duî落诀juã别荡漾yàng嫌xián恶wù笑柄bǐng缠chán绕恍huǎng然大悟什shí物惊惶huáng瑟sâ缩隐yǐn瞒mán苦心孤诣yì投掷zhì惩chãng罚虐nûâ杀怦pýng怦盯dÿng撒sü谎允yǔn许逮dài捕逮dǎi老鼠抹mǒ眼泪咱zá俩liǎ脸颊jiá攥zuàn篡cuàn夺傲ào然煎熬áo一霎shà时瞬shùn间刹chà那分歧qí拆chüi散水波粼粼lín笑嘻xÿ嘻嬉xÿ戏匿nì笑花瓣bàn沐mù浴祈qí祷dǎo嗅xiù牛棚pãng瓜熟蒂dì落华瑞ruì莲蓬pãng菡hàn萏dàn亭tíng亭徘pái徊huái欹qÿ斜遮zhý蔽bì心绪xù倾qÿng侧慈cí怜荫yÿn蔽bì骤zhîu差chà可拟nǐ二、解释:肃杀(形容秋冬季草木凋零、寒色逼人的情景)倘若(假如)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诀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荡漾(形容起伏动荡)嫌恶(嫌弃,厌恶)慈怜(慈爱怜惜)荫蔽(遮蔽)苦心孤诣(诣:达到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知识总结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知识总结

《第五单元》知识总结
文化常识
1.《猫》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

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等。

《猫》创作于1925年1月7日,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

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2.《动物笑谈》
《动物笑谈》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第五章,作者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狼》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清代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四十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四百余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生活。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活泼有趣 被人捉去
懒惰忧郁 蒙冤而死
首次养猫 心酸难过
愤恨诅咒 久不养猫
内心愧疚 永不养猫
平拒 等绝 对主 待观 生臆 命断
17 动物笑谈
一、课文文体——科学小品 二、作者介绍
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学家、动物心理学家、 鸟类学家;研究以灰雁和穴鸟为主的动物本能行为,并重新发现了离巢鸟 类的铭印作用,研究领域为“动物心理学”;1973年诺贝尔生物学医学奖 的获奖者;代表作:《所罗门王的指环》
六、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对做水鸭子实验过程中发生的趣事和与黄冠大鹦鹉可可有关
的趣事的介绍,表现了动物的智慧和可爱,也反映出了科学工作者专注、 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18 狼
一、课文文体:文言小说
二、作者介绍: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 先生。济南淄川人。清代杰出文学家。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科考不利。 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聊斋志异》。此外 ,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 ,总近200万言。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刊行后,遂风行天下。在其 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丛出,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现在 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影响是深远的。《聊斋志异 》还很早便走向了世界,蒲松龄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郭沫若评价其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单五元
知识梳理
16 猫
一、课文文体——散文 二、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 家、学者,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 并与瞿秋白、耿济之等人合编《新社会》旬刊。1920年11月,他和茅盾、 叶圣陶、耿济之等人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 ,进行文学革命活动。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主编 《小说月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五单元的5篇课文,都围绕着“亲情”这一主题展开。

在本单元的这几篇课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来亲情的丰富和多样。

引起我们的共鸣。

学习本单元,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本文为考生总结初一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考生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够掌握初一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的重点内容,并且加大复习的力度,掌握彻底。

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①《风筝》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二心集》等。

②《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③《散步》作者莫怀戚。

④《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

著作有诗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沙子》、《沉船》等。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⑤《荷叶》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
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⑥《世说新语》,南朝宋国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和写法。

寂寞吐蕾嫌恶可鄙惊惶瑟缩虐杀堕落诀别怦怦撒谎严厉伤疤寒颤攥着嫩芽分歧拆散霎时脚踝匿笑祷告妄弃惊讶倘若笑嘻嘻
苦心孤诣毫无怨恨无可把握恍然大悟不可抗拒形影不离无可挽回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步履蹒跚相委而去诚实守信聪颖机智
课文内容把握。

①《风筝》以饱含哀伤的笔调,回忆了自己毁坏童年的弟弟自制的风筝一事,表达了作者深深的自责和忏悔之心,也告诉人们游戏事儿童的天性,应当加以保护。

②《羚羊木雕》一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和父母之间的一场矛盾。

赞扬了孩子们纯洁无私的友情,也含蓄的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

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他们纯真的感情。

③《散步》这篇散文,通过一家三代散步的事,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责任感。

④《金色花》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
受到母子之爱。

⑤《纸船》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

是献给亲爱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

⑥《咏雪》客观的叙述了谢家子弟在寒雪日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

⑦《陈太丘与友期》记叙了元方和来客的对话,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得为人的道理,从而强调了“信”和“理”的重要。

二、针对性练习
默写:
请写出《咏雪》中父、兄、妹咏雪的三句诗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如下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
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期行②去后乃至③尊君在不④门外戏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是有理还是无理?
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对划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

陈元方进入家门后不顾友人。

B.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

元方进门后不再看他。

c.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以。

陈元方进入家
门后没有回头看一眼。

D.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

陈元方不顾友人自己进入家门。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期去委信
B.期去委信
c.期去委信
D.期去委信
请指出以下称呼所指代的对象。

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尊君:
②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这段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陈元方反驳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

B.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是个既“无信”又“无礼”的人。

c.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

D.由陈元方的言行可看出其父陈太丘应是个守信懂礼
的人。

参考答案
c2.B3.①即“令尊”,指代陈太丘②“君”即“您”指代友人“家君”即“家父”指代陈太丘4.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