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文本
福建省福安市总体规划文本

第七条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约237平方公里,南至下白石白马门,包括湾坞半岛,北至福安旧城区溪东、白塔村,东西以赛江两侧山峦与平原交接处为边界。其中陆域面积16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45平方公里,滩涂面积30平方公里。老城区包括:城南办事处、城北办事处、阳头办事处、坂中乡、城阳乡和白塔村、溪东村、坑下村、湖口村、亭兜村、化蛟村、铁湖村。赛江组团和白马组团包括:赛岐镇、甘棠镇、下白石镇、湾坞乡、闽东赛岐经济开发区(罗江开发区)和狮子头村、廉首村、宅里村、下浦村、店前村、南安村、小留村、象环村、樟港村、加招村、青江村、溪里村、大留村、港岐村、后岐村、苏洋村、外塘村、甘坪村、港边村、南塘村、上长岐村、下长岐村、大盘村、小盘村、江兜村、下塘村、炉下村、下广村、徐江村、马头村、湾坞村、白马村、浮溪村、沙湾村、宝岭村、徐家塘村、六屿村、小梨村、门头村、大梨村、岐后村、深安村、上洋村、亨里村、白招村、塘楼村、半屿村、龙珠村、坪冈村、黄兰村、白沙村、下邳村、临江村、溪邳村等。
第四条规划原则
1.规划超前原则:体现预见性与超前性,解决未来城市发展中的战略性问题,发挥其对城市长远发展与整体发展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2.区域整体原则: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分析福安市的优势和劣势,确定其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3.彰显特色原则: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通过规划和建设彰显城市特色、张扬城市个性。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4.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浙江省舟山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浙江省舟山城市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舟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定海区、普陀区行政辖区范围内的舟山本岛及其周围主要岛屿,总面积721.44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664.56平方公里。
第二条舟山市域的城镇体系发展和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本规划期限:近期 2000~2005年; 远期 2006~2020年;远景 2020年以后第四条本规划自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由舟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第五条近期(2005年)达到更加宽裕的小康水平,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远期(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六条舟山市市域总人口规划2005年104万人,2020年110万人。
第七条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推进对策:加快舟山的区位优势和"渔、港、景"资源优势向现实经济优势转化,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统缆全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抓住机遇,进中求快,强化基础,勇于创新,深入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争创机制市场化、区域城市化、陆岛一体化,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海洋经济大市,创海洋文化名城。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八条舟山市城镇发展战略:优先发展中心城市,重点发展中心镇。
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推进舟山本岛城乡发展一体化、大岛城镇发展集约化,建立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建制镇相结合,规模不等、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的城镇发展格局。
第九条预测舟山市2020年城市化水平为65%,城镇人口为70万人左右。
第十条市域城镇体系等级分为三级:(1)第一级:舟山中心城市,包括老塘山、定海城区、临城城区、普陀城区、朱家尖;(2)第二级:二级中心城镇,包括高亭、菜园、金塘、白泉、六横、岛斗;(3)第三级:三级中心城镇,包括小沙、岑港、干石览、、马岙、展茅、册子、桃花、虾峙、东极、秀山、长涂、岱东、泥峙、东沙、岱西、洋山、嵊山、黄龙。
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第一章总那么 0第二章城市开展目标与策略 (1)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3)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城镇开展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城镇开展功能定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城镇化水平与城镇人口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重要根底设施建设和协调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旅游业开展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规划)温州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城市规划)温州城市总体规划⽂本⽬录第⼀章总则 (3)第⼆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三章温州都市区规划 (25)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34)第五章主城区城市结构与⽤地布局 (34)第六章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38)第七章主城区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 (40)第⼋章主城区历史⽂化名城保护规划 (43)第九章主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48)第⼗章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51)第⼗⼀章主城区城乡统⼀规划 (56)第⼗⼆章主城区给⽔⼯程规划 (58)第⼗三章主城区排⽔⼯程规划 (59)第⼗四章主城区电⼒⽹规划 (60)第⼗五章主城区邮政电信规划 (60)第⼗六章主城区燃⽓⼯程规划 (61)第⼗七章主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64)第⼗⼋章主城区⽣态保护规划 (65)第⼗九章主城区环境卫⽣规划 (66)第⼆⼗章主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66)第⼆⼗⼀章主城区城市开发强度控制 (68)1第⼆⼗⼆章主城区远景构想 (69)第⼆⼗三章规划实施措施 (70)附表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地平衡表 (72)第⼀章总则1.0.1条根据《中华⼈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温州市市域范围内城市建设指导性⽂件。
1.0.2条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设管理和规划需要控制的区域。
本次规划确定温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城区、瓯海区、龙湾区全范围, 加上98版总规中确定的瓯北⽚、七⾥⽚的范围,总⾯积为2703 km2,其中陆域⾯积为1400km2。
1.0.3条温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含开发区)均应按照《中华⼈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本规划。
1.0.4条本规划期限确定为:近期 2000~2005年中期 2006~2010年远期 2011—2020年远景 2020年以后1.0.5条本规划⾃国务院批准之⽇起,由温州市⼈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节市域城镇体系发展战略2.1.1条中⼼聚集,南北伸展:进⼀步强化市域中⼼城市的建设,提⾼对周边城镇与地区的经济辐射作⽤。
枝江市城市总体规文本

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发展定位 (2)第一节枝江市城市发展战略 (2)第二节枝江市城市发展目标 (2)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一节市域人口发展 (3)第二节市域经济区划与重点发展城镇 (3)第三节市域城镇空间、等级规模与职能结构 (3)第四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4)第五节市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5)第六节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5)第七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6)第八节市域旅游规划 (6)第四章主城区总体规划 (6)第一节城市性质、规模与结构 (6)第二节主城区用地发展方向 (7)第三节主城区规划结构 (7)第四节主城区建设用地布局 (7)第五节主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7)第六节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8)第七节主城区给水、排水规划 (9)第八节主城区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燃气规划 (10)第九节主城区环卫、环保规划 (10)第十节主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11)第十一节主城区城市设计指引 (13)第十二节郊区规划 (14)第五章强制性内容及规定 (14)第六章规划实施管理 (15)第七章附则 (1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现枝江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有效指导城市建设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规定,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枝江市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的强制性和指导性文件。
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枝江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马家店街道办事处全部,仙女镇在宜黄高速公路以南部分,涉及烟墩包、仙女、屈家店﹑金湖﹑覃家坡5个村,问安镇万店、龚桥、官垱3个村,董市镇镇区及洪治、周湖、福星、平湖、双湖、五岭、曹店﹑草台﹑石匠店﹑石港桥、姚家港、马家冲、甘林寺、两美院13个村,全部面积为165平方公里。
第四条本规划期限为:近期: 2003年——2005年;远期: 2006年——2020年。
07-师宗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 ------------------------------------------------------------------------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 2第三章城镇体系规划 ------------------------------------------------------------------ 4第一节城市化水平预测-------------------------------------------------------------- 4第二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4第三节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5第四章城镇性质、规模 --------------------------------------------------------------- 6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及用地规划 --------------------------------------------------- 7第一节城镇总体布局----------------------------------------------------------------- 7第二节工业用地----------------------------------------------------------------------- 7第三节仓储用地----------------------------------------------------------------------- 7第四节公共设施用地----------------------------------------------------------------- 7第五节居住用地----------------------------------------------------------------------- 8第六节地价等级分区规划----------------------------------------------------------- 8第六章旧城的保护、改造与发展 ------------------------------------------------- 10 第七章城市生态与绿地系统规划 ------------------------------------------------- 11 第八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 12 第九章综合交通规划 ---------------------------------------------------------------- 13 第十章市政工程规划----------------------------------------------------------------- 14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 14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 14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 14 第四节通信工程规划 --------------------------------------------------------------- 15 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 15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 16 第一节环境保护规划 --------------------------------------------------------------- 16 第二节环境卫生规划 --------------------------------------------------------------- 18 第十二章综合防灾规划-------------------------------------------------------------- 19 第一节防震减灾规划 --------------------------------------------------------------- 19 第二节消防规划 --------------------------------------------------------------------- 19 第三节人防规划 --------------------------------------------------------------------- 19 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20 第一节指导思想 --------------------------------------------------------------------- 20 第二节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与规模 ------------------------------------------------ 20 第三节近期建设项目 --------------------------------------------------------------- 20 第十四章强制性内容规定----------------------------------------------------------- 22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 23第一章总则第 1 条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新发展,要抓住机遇,从区域角度分析,合理利用城镇土地,指导和协调城镇各项建设,保障城镇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和云南省有关城市规划法律法规,并在云南省、曲靖市及师宗县各级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师宗县实际情况制订本规划。
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保障平武县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汶川大地震后平武县发展建设的需要,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科学有序地推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其职能作用的新要求,特制定《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第2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实事求是、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要求,充分考虑震后平武县实际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保护和彰显地域文化特色,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决策部署,统筹协调各类恢复重建资金,发挥组合优势,加快恢复重建工作,重建一个充满活力与民族地域特色的新平武。
1、恢复重建期规划原则民生为本,稳定为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恢复为主,有所提高尊重自然,传承文化2、发展提升期规划原则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科学布局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突出特色城乡协调、统筹兼顾远近结合、有序推进第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3、《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4、《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5、《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发「2008」31号)6、《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专项规划》(发改厅「2008」2775号)7、《绵阳市“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2008-2010)》8、《绵阳市“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建设规划(2008-2010)》9、《平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10、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4条规划年限本规划年限分为近期(恢复重建期) (2008—2010年)、远期(发展提升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第5条规划范围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包括两个地域范围,即平武县域和平武县城。
1、平武县域平武县县域规划范围为:平武县行政管辖范围,辖9镇16乡,面积5974平方公里。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文本(1995年-2010年)一九九五年八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无锡市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的重要文件。
在城市规划区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无锡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一九八。
八年一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的修订规划。
凡原规划与本规划有不一致处,均以本规划为准。
第三条修订规划的依据与基础资料1、无锡市人民政府C19933锡政字280号《关于修订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锡规(1993)7号文的批复》。
2、一九八八年一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方案》。
3、《上海经济区域城镇布局规划纲要(1985—2000)》。
4、《江苏省沿江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5.无锡市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
6、太湖风景名胜区马山、梅梁湖、蠡湖、锡惠等景区规划。
7、无锡市综合交通规划。
8、江阴、锡山、宜兴三市(县级市)市域规划。
9、国家及省有关法规。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1、强化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无锡的区位优势,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等全面协调发展,以实现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
2、制订“山水城市”的建设模式,建设具有良好城市生态环境,融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
3、构筑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格局,以利城市有机疏散和持续发展。
4、建立现代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加速形成区域交通枢纽,提高和增强城市的运行效率和流通功能。
5、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形成现代化的城市群格局。
第五条规划修订重点1、调整城市布局,提出建设”城外城”(无锡新区)、”城中城”(无锡旧城)、”山水城”和中心商务区(CBD)的构想,以形成开敞的、分散组团式的大城市发展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5年至2010年) 信息发布、资料查询 投资青岛、置业安居 请到请到房地产咨询网 http://www.qdask.com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青岛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适应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的调整,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根据建设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工作要求,青岛市人民政府1994年第29次常务会议决定,对一九八四年一月五日国务院批复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年-2000年)》进行修订。
第二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文)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8、《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9、《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年-2000年)》及其调整补充意见 10、《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995年-2010年)》 第三条 规划指导思想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重视自然人文环境、节约土地淡水资源、优化用地布局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效能,按照"追求现代功能、鲜明地方特色、保护自然风貌、建设国际名城"的原则,把青岛市建设成为一个具有较强的吸引辐射能力、较高的环境质量、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空间。
第四条 规划期限为1995年-2010年。
近期建设规划期限至2000年,远景规划展望至二十一世纪中叶。
第五条 城市规划区的范围确定为青岛市市区和青岛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因城市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总面积为1946.2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市区面积1316.27平方公里,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面积为629.95平方公里。
第六条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建设,必须按照总体规划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统一的规划管理。
在城市规划区外市域范围内的规划和建设应以《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
第二章 城镇体系 第七条 青岛市行政区域由市区的七个区和五个县级市组成,总面积为10654平方公里,规划城镇发展战略是:继续完善"一个中心城市和五个次中心城市"的城市群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吸引辐射作用,强化次中心城市的分工协作职能,相对集中地发展重点城镇。
第八条 城镇体系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把青岛市建成一个城镇布局结构合理、职能分工明确、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城镇网络体系。
第九条 市域规划人口规模2000年控制在720万以内,2010年控制在750万左右。
城镇化水平2000年达到50%,2010年达到60%。
第十条 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规划分为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重点城镇、一般城镇四级。
中心城市1个,次中心城市5个,重点城镇37个,一般城镇91个。
第十一条 中心城市以青岛市市区为主组成,是青岛市行政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次中心城市以青岛市行政辖属的即墨、胶州、胶南、平度、莱西市市区为主组成,其中: 即墨──规划城市人口规模25万人,用地规模30平方公里。
规划主体功能为吸收中心城市工业扩散,重点发展机械、传统工艺品制造和对外贸易,建成一定规模的商贸集散中心。
胶州──规划城市人口规模30万人,用地规模35平方公里。
规划主体功能为利用交通便捷、乡镇企业发达的优势,大力发展机械、建材、食品加工和仓储运输业。
胶南──规划城市人口规模25万人,用地规模30平方公里。
规划主体功能为加强纺织机械工业,加快发展食品饮料、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洋化工、修造船及旅游度假业。
平度──规划城市人口规模30万人,用地规模35平方公里。
规划主体功能为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和矿产建材行业,以及历史文化旅游业。
莱西──规划城市人口规模25万人,用地规模30平方公里。
规划主体功能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及化肥工业等。
重点城镇以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周围的重点发展的建制镇驻地组成,规划城镇人口规模3~5万人,为地域城镇发展的集聚增长点。
一般城镇以现有建制乡镇驻地为主组成,规划城镇人口规模1万人左右,为促进城乡协同发展的纽带。
第十二条 城镇体系生态环境规划形成以"山、水、路"为构架的空间布局。
即以东南的崂山山脉、西南的大小珠山、铁镢山山脉、北部的大泽山山脉为主体,形成山林生态区。
以大沽河、胶莱河等河道两侧的绿化为主,构成绿色水系网络。
以海岸线、沿海岛屿和近岸海域为主体,组成蓝绿交融的空间环境线。
以青黄公路、烟青公路、308国道、204国道、青威公路、309国道、环崂山风景区公路等两侧的林带为主,构成生态绿化带。
第十三条 城镇旅游体系规划形成十二个景区:(1) 主城南部海滨景区,主要功能为海滨城市观光、购物、娱乐和海上观光。
(2)主城东部海滨及石老人景区,主要功能为海洋娱乐、度假、会议、购物、特色餐饮和商务旅游。
(3)崂山景区,主要功能是海上名山观光、保健养生旅游和度假。
(4)沿海诸岛景区(指青岛近海分布的各海岛),主要功能是海上游览观光。
(5)鹤山景区(指即墨鹤山、温泉及附近海滨),主要功能为度假、休疗养及地区性观光。
(6)田横岛景区,主要功能为文化观光及海岛度假。
(7)马山景区,主要功能是地质科技旅游及娱乐。
(8)大泽山景区(指大泽山及天柱山魏碑),主要功能是文化观光、旅游。
(9)薛家岛景区,主要功能是海上娱乐、商务旅游、度假。
(10)小珠山大珠山景区,主要功能是旅游观光。
(11)琅琊台景区(指琅琊台及附近海滨、斋堂岛、沐官岛),主要功能是历史文化观光、旅游度假。
(12)灵山岛景区,主要功能是海上观光、旅游度假。
崐 第十四条 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1、规划积极开发市域内的淡水资源,加固现有水库,抓紧完成大沽河三座中型险库的加固处理。
新建扩建中小型水库,增加水库调蓄能力。
适当开采地下水,加强大沽河中下游水源地的保护,兴建大沽河地下水库,利用汛期降水补源。
统一调配产芝水库、尹府水库、大沽河水源地、吉利河──陡崖子水库的水源,保证近期供水条件。
2000年以后,积极争取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规划建设胶南铁东水库,预留滨海线调水工程的建设条件。
2、规划扩建黄岛电厂三期工程和青岛电厂二期工程,在红岛新建燃气发电厂。
在即墨、胶州建设500千伏变电站,争取尽早将山东500千伏电网引至青岛,补充青岛电源不足。
在市域范围内、城市规划区外,规划新建220千伏变电站6座,110千伏变电站6座。
3、依据国家国道主干线和山东省公路干线网规划,逐步实现以高速公路和一级汽车专用公路为骨干的、以二级公路和三级公路为主要联系功能的市域公路网系统。
公路干线网主要由青黄公路、204国道、外环公路、济青公路、烟青公路、青德公路、青威公路、青泰公路、青日公路、莱潍公路组成。
五个次中心城市均通过高速公路或一级汽车专用公路与青岛市区和省公路干线网相连接,重点城镇通过二级公路或二级以上公路与市域公路干线网相连接。
一般城镇通过三级或三级以上公路相连接。
4、市域铁路由胶济、蓝烟、胶黄、胶新、德龙和莱潍铁路形成连通五个次中心城市的铁路网络,并由蓝烟和胶新线组成规划的国家南北第五通道青岛段。
沿济青高速公路南侧远期预留济南至青岛的高速铁路线、场。
5、市域港口布局以青岛港(老港区、前湾港区、黄岛油港区)为中心港,并与崂山沙子口港、即墨鳌山卫港、胶南大湾港、胶州营房港及其它中小型地方港和专业港共同组成市域港口群。
第三章 城市性质、主体功能与发展目标 第十五条 规划城市性质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
第十六条 规划城市主体功能是:以港口为主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际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区域性金融、贸易、信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综合化工、轻纺工业基地;旅游、度假、避暑、文化娱乐中心。
第十七条 城市发展目标由总目标和分目标组成。
1、城市发展的总目标是:力争到本世纪末,把青岛建设成为山东和沿黄地区最大的对外经贸、金融、信息中心和对外交通枢纽,初步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雏形。
在此基础上,再经过l0年左右的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以港口贸易为主要特色的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环境优美、文明富裕、功能完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2、城市发展的分目标是: (1)经济目标:发展成为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经济圈中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贸易口岸之一;辐射能力较强的资金流、信息流、物资流集散中心;实力雄厚的海洋科学城;综合经济实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达到1150亿元,2010年达到3000亿元,产业结构和就业岗位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所占比重2000年超过41%,2010年超过50%;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形成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格局。
(2)生活目标: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改善居住条件,人均居住面积2000年达到9平方米以上,2010年达到12平方米,住宅成套率达到95%;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形成社区服务网络和高效、安全、便捷的交通、通讯系统;建立充足的城市生活供应基地;为城市居民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
(3)环境目标:逐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降低环境污染,工业废气净化率、废水处理率、废渣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2000年达到90%以上,2010年达到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000年达到7平方米,2010年达到8平方米以上,绿化覆盖率2000年达到35%,2010年达到40%;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保护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格局、建筑风貌和文物古迹;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和生态环境。
(4)社会事业目标: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充足的城市就业岗位,公共设施无障碍设计率2000年大于50%,2010年大于70%;加强科、教、文、卫、体建设,使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数2000年大于5个,2010年大于6个,医疗床位数2000年大于90床,2010年大于100床,建立市、分区、社区三级文化、医疗、体育设施网络;不断改善科研、教育设施条件;形成比较完善的城市社会事业发展载体。
第四章 城市规模 第十八条 200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为22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0万人),2005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为25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4万人),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为31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8万人)。
第十九条 2000年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206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3.6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