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后练

合集下载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2教学教案岳麓版选修4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2教学教案岳麓版选修4
板书:二、“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的含义:
教师总结:“贞观之治”的内涵引出“贞观之治”的具体内容。
2、“贞观之治”的内容
设问:回顾隋唐时期中央实行怎样的制度?这种制度是怎样运作的?有何作用?
1)政治上:①完善三省六部制
总结: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职权划分则初步体现了分权原则。起到了加强皇权的作用。
史料展示(略)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总结,然后进行整理论述。
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方法。
学生认真听讲体会
多媒体播放图片
多媒体展示相关史料
多媒体展示凌烟阁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
多媒体展示相关史料
多媒体展示文字资料
多媒体展示唐代地图
多媒体展示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方法
多媒体展示总结的文字内容
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兴趣;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4)民族关系方面:开明的民族政策
教师补充总结:方针:“华夷一体”
政策措施:出示地图讲解
总结:唐代疆域辽阔,正是由于很好的解决了民族问题。
5)对外关系上:
设问:结合预习及材料图片,谈谈唐太宗时期的对外政策。
教师总结
3、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学生思考,合作探究,教师讲解总结。
学生思考合作探究,教师讲解总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贞观时期各项政策的学习,了解唐太宗及其群臣对制度建设所作的伟大贡献,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
2、通过了解唐太宗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等方面的诸多事例,了解唐太宗的个人品质,并以此为借鉴,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3、透过贞观时期社会安定、百姓乐业、吏治清明、万国来朝的社会状况,体会“贞观之治”的内涵以及对大唐盛世局面出现的奠基作用。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练习题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练习题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练习题第二篇第1题【单选题】如图所说,唐太宗实践自己言论的措施有(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B、戒奢从简、轻徭薄赋C、仁义为本、慎用刑法D、文德治国、崇儒尊孔【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下列史实反映了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 )①在东突厥故地设置羁縻府州②以文成公主赴吐蕃和亲③设鸿胪寺接待各少数民族④提出“示存异方之教”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上述引文表明他轻徭薄赋的根本目的是:( )A、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B、维护唐朝的封建统治C、解决百姓的温饱D、使社会经济尽快恢复【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主要活动有:( )①对佛教等外来宗教“示存异方之教”②在东突厥故地设置羁縻府州,任用突厥首领③以宗室女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④特封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A、①②C、②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唐太宗时民族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东突厥归附后,唐太宗在其部落原处设置羁縻府州B、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官职可以世袭C、在攻下西突厥政权后,设置安西都护府D、加强与西藏的联系和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并册封喇嘛教首领【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答案】:第7题【单选题】唐太宗统治时期民族政策的突出特点是( )A、民族大融合,多民族国家统一B、民族政策开明C、尊重少数民族地区D、中原文化远播少数民族地区【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对唐羁縻府州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②不用向朝廷上报户口,交纳户税③有利于唐朝加强对民族地区的直接统治④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说明当时(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D、统治者通过册封各族首领以巩固边防【答案】:【解析】:第10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岳麓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岳麓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岳麓版知识点练习第二篇第1题【单选题】唐太宗和康熙作为中国古代两位雄才大略、开拓进取的帝王,他们的身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下列属于两位帝王共同之处的是( )①清除异己,总揽大权②文治武功,民族融合③开科取士,崇儒尊孔④友好开放,兼收并蓄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唐太宗在《帝范》中写道:“若崇美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而身丧。

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位也。

可不惜哉?!可不慎哉?!”这表明晚年的唐太宗( )A、基本上对自己的统治持否定态度B、注重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C、美化自己并掩饰统治期间的过错D、对最高统治地位已无兴趣【答案】:第3题【单选题】唐太宗说过“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出( )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君治为本的思想D、心存百姓的思想【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图是电视剧——《贞观长歌》,下列各项不应该在剧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是( )A、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B、唐玄奘西行天竺C、文成公主入藏D、册封藏族地区的活佛【答案】:第5题【单选题】《玛尼全集》描写一座宫殿:“红山以三道城墙围绕,红山中心筑九层宫室,共九百九十九间房子,连宫顶的一间共一千间,宫顶竖立矛和幡旗。

”“王宫南面为文成公主筑九层宫室,两宫之间,架银铜合制的桥一座以通往来”。

上述材料反映( )A、宫殿的布局和使用功能是北朝南寝B、宫殿呈现藏汉印风格多样的建筑艺术C、唐朝与吐蕃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D、唐朝“战后而和”政策的历史见证【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唐太宗在东突厥地区设置羁縻府州。

这一制度的特点是( )A、中央政府委派官吏对其进行直接管辖B、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可以世袭C、以和亲方式确立中央和地方的关系D、以军事占领方式进行强制管理【答案】:第7题【单选题】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历史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习题精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历史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习题精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习题精选第四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唐太宗认为,隋炀帝“驱天下以从欲,磐万物以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一“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

有鉴于此,唐太宗( )
①休养生息、轻徭薄赋②选贤任能、虚心纳谏
③强立三长、打击豪强④用法竟筒、甜定唐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成为贤明君主
B、笼络人才
C、维护封建统治
D、减少决策失误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唐太宗的主要政绩包括( )
①重用人才②善于纳谏③完善科举制④轻徭薄赋⑤减轻刑罚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导致唐太宗统治时期“贞观之治”出现的因素不包括( )。

A、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B、确立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C、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考试制度
D、唐太宗知人善任、兼听纳谏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唐朝建立于( )。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拔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拔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拔高训练五十一第1题【单选题】下列战争的性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雅克萨之战B、施琅收复台湾战争C、乌兰布通战役D、昭莫多战役【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2004年10月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他扮演的角色是( )。

A、程咬金B、李世民C、魏征D、秦叔宝【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之一是“民本”思想。

下列表述最能体现此思想的是( )A、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B、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C、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D、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旧唐书》评价唐太宗说:“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

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王夫之则说:“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有关历史人物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官方史书比私人言论更能反映真实B、理学家的一己之见不足为信C、人物评价角度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D、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定论【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据史书记载:“贞观六年,右卫将军陈万福……违法取驿家麸数石,太宗赐其麸,令自负出以耻之。

”此事表明唐太宗( )。

A、不因臣下贪污额较小而姑息掩盖B、不注重维护官吏的形象C、注意满足臣下的实际需求D、注意防止贪污,做到官民一视同仁【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唐太宗在登基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

”这反映出( )A、太宗善于用人,宰相权力较大B、皇权至高无上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D、尚书省地位下降【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如图所说,唐太宗实践自己言论的措施有(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B、戒奢从简、轻徭薄赋C、仁义为本、慎用刑法D、文德治国、崇儒尊孔【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唐太宗多次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课件 岳麓版选修4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课件 岳麓版选修4

萨之战。
②签订和约:运用军事和外交双重手段,迫使俄与中国于 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了领土主权。 (4)平定准噶尔:1690年,清军取得乌兰布通战役胜利;次 年康熙帝与漠南、漠北各部首领举行会盟仪式,最终平叛 成功。
2.评价 (1)功绩:康熙帝缔造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同时他 及其子孙共同创造了“康乾盛世”的局面。 (2)局限:康熙帝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其一生 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和西 方的差距不断拉大,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面落 后于西方的局面,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一个 很好时机,为中国在19世纪遭受西方侵略埋下祸根。
解析:本题以对中国古代政治家的评论为主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 及评价问题的能力。第(1)题结合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去解答。第(2)
题结合唐太宗的主要活动去归纳概括。第(3)题结合康熙帝在巩固统
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去解答。 答案:(1)对。历史依据:①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统一
货币、文字、度量衡。③兼并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开创
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的东段边界,维护了中国 国家主权。
点击此处进入
课时跟踪训练
国家。
(5)对外关系上: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造就出兼容并蓄、博 大开放、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
2.评价
(1)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为唐朝
带来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升平景
象,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2)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租庸调制等诸多制度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影响。
【典例】 某中学在学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以后,对中国古代 政治人物展开评论。 (1)甲组的同学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贡献不可磨

2019年精选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岳麓版习题

2019年精选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岳麓版习题

2019年精选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岳麓版习题精选四十六第1题【单选题】司马光评价唐太宗时说:“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

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下列选项不能准确支撑此观点的是( )A、实现统一,奠定版图B、稳定社会,开创治世C、调整政策,发展农业D、吸取教训,兼听纳谏【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唐太宗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

他在位期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① 文成公主入藏② 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与中国人通婚③ 大力推行道教④ 派玄奘去天竺取佛经A、①②B、②③④C、②④D、①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唐太宗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治国理念。

为此,在社会民生方面,他强调①无为之治,天下息兵②休养生息,轻徭薄赋③仁义为本,慎用刑法④选贤任能,虚怀纳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唐太宗认为,隋炀帝“驱天下以从欲,磐万物以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一“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

有鉴于此,唐太宗( )①休养生息、轻徭薄赋②选贤任能、虚心纳谏③强立三长、打击豪强④用法竟筒、甜定唐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说明当时(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D、统治者通过册封各族首领以巩固边防【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贞观元年,唐太宗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

”这说明唐太宗( )①尊重法律的独立性? ②认可皇权有限③主张法权高于皇权④重视法制建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之一是“民本”思想。

2019-2020年高中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历史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岳麓版练

2019-2020年高中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历史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岳麓版练
——《资治通鉴》卷198
材料二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命人图画24位功臣相貌于凌烟阁,这24位功臣是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房玄龄、李靖、秦叔宝、程知节……在这些人中有的参加过隋末农民起义,有的是太子李建成政治集团的人,还有一些出身少数民族。如魏征少年时做过道士,后来成为太子的谋士,秦叔宝是小军官,程知节是农民。
A、武力征服,战而后和
B、设置管理机构
C、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D、施展个人魄力吸引周边民族
【答案】:
【解析】:
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之一是“民本”思想。下列表述最能体现此思想的是( )
A、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
B、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
C、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范祖禹《唐鉴》
材料二: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文(印)《大总统誓词》
材料三:《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下面是诗歌的节选:
C、隋唐时期对少数民族的依赖性较强
D、隋唐时期政治受塞外文化的影响
【答案】:
【解析】:
以下关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是新王朝的建立者
B、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或巩固发展作出了贡献
C、都捍卫和维护了国家主权
D、在他们统治期间都出现了盛世景象
【答期民族政策的突出特点是( )
A、民族大融合,多民族国家统一
B、民族政策开明
C、尊重少数民族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解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后练习第九篇
《旧唐书》载,贞观年间,“绝域君长^①,皆来朝贡;九夷重译^②,相望于道。”(①绝域君长:指各个国家。②九夷重译:指各国翻译人员。)《旧唐书》的这一记载反映了唐朝( )①国势强盛②成为世界中心③对外开放④国际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
【答案】:
【解析】: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封建盛世时的杰出政治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二年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清朝民族政策解读》
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处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中如何体现这一政策的。
阅读材料二,请用一句话概括康熙帝的历史地位。后人对康熙帝的评价大致有两种:①康熙帝是一位“盛世圣君”。②康熙帝有才无识,因循误国。您更侧重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从处理蒙藏民族关系的角度予以阐述。侧重分析②,请从康熙执政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外交四个个角度予以说明(。只作选择不作阐述,不得分)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B、戒奢从简、轻徭薄赋
C、仁义为本、慎用刑法
D、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答案】:
【解析】:
魏征曾写诗言道:“事并不计较功名的情志。“魏征”这两个字总是使我们想起唐太宗的( )。
A、勇猛强悍、机敏智慧
B、轻徭薄赋、去奢省费
——王铭《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概括材料一中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据材料一,二,归纳唐太宗的执政措施。
材料三主要体现了哪两项法律原则?据材料三,四,概括拿破仑帝国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答案】:
【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材料二中,“上”认为“止盗”的根本出路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唐太宗强调“节俭之德”的根本目的。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唐太宗个人与“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内在关系。
【答案】:
【解析】:
在国家统一和发展过程中,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C、知人善任、兼听纳谏
D、兼容并蓄、博大开放
【答案】:
【解析】:
中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对待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有关民族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B、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初期以反对满清统治为重心,后主张五族共和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第544条: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并支配物品的权利,但利用以不受法律禁止为限。
第545条: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第1101条: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于其它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
——法国《民法典》
材料四: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开始更多地采用了机器生产。到1812年,国内已有200多家机械纺纱厂。1811年,工业生产总额比1789年提高50%。在农村由于消除了封建关系,农业发展也很快。……城市的资本又纷纷向农业渗透,加速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八《务农》
材料二: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资治通鉴》卷192,唐记八,武德九年十二月
【答案】:
【解析】:
唐太宗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太宗( )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答案】:
【解析】:
640年,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管辖
A、西藏地区
B、西域地区
C、陕西地区
C、康熙帝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崇尚儒家文化
D、唐太宗对匈奴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被西北各族尊称为“天可汗”
【答案】:
【解析】:
以下关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是新王朝的建立者
B、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或巩固发展作出了贡献
C、都捍卫和维护了国家主权
D、在他们统治期间都出现了盛世景象
——《资治通鉴》
材料二:康熙皇帝曾说:“朕阅经史,塞外蒙古多与中国抗衡,自汉、唐、宋至明,俱被其害,而克宣威蒙古,并令归心如我朝者,未知有也。夫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譬之人身疮疡,方用针灸,肌肤无恙,而妄寻苦楚可乎?”治天下之道亦然,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理之自然也。自古以来,好勤远略者,国家元气,罔不亏损,是以朕意不以生事为贵。”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答案】:
【解析】: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成为贤明君主
B、笼络人才
C、维护封建统治
D、减少决策失误
——《资治通鉴》卷198
材料二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命人图画24位功臣相貌于凌烟阁,这24位功臣是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房玄龄、李靖、秦叔宝、程知节……在这些人中有的参加过隋末农民起义,有的是太子李建成政治集团的人,还有一些出身少数民族。如魏征少年时做过道士,后来成为太子的谋士,秦叔宝是小军官,程知节是农民。
""
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是怎样用人的?
""
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的?并结合史实说明。
""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唐太宗的评价。
""
【答案】:
【解析】:
材料三:夫圣代之君,存乎节俭。富贵广大,守之以约;睿智聪明,守之以愚。不以身尊而骄人,不以德厚而矜物。茅茨不剪,采椽不斫,舟车不饬,衣服无文,士阶不崇,大义不和,非憎荣而恶味,乃处薄而行俭。故风淳俗朴,比屋可封,此节俭之德也。
——【唐】李世民《帝范·崇俭篇》
请回答:
据材料一,唐太宗认为国家和农业的根本分别是什么?为不失国之本、农之本,他主要采取了什么政策?
D、西亚地区
【答案】:
【解析】:
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与材料所述思想相似的是( )
A、商鞅提出重农抑商政策
B、秦始皇颁布“黔首自实田”的法令
C、唐太宗时期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D、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
【答案】:
【解析】:
如图所说,唐太宗实践自己言论的措施有( )
——《盛唐气象》
材料三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华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如,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是四夷可使如一家。”
——《贞观政要·论安边》
材料四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粮,取给于道路焉。
——《贞观政要》
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这段话的意思。
【答案】:
【解析】:
古今中外,杰出的政治家对本国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唐太宗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他还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