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钱学森纪念馆”有感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_心得体会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一)还记得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一位科学巨匠离我们而去了。
20世纪50年代,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教职,回到生活和科研条件都无法相比的祖国,除了需要理想主义情怀,还要放弃对功利主义的种种念想。
他回来了,成为了中国导弹之父。
今天,当我们为中国的航天科技欢呼时,我们不能忘记这个名字——钱学森。
3月30日,学校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观钱学森图书馆。
下午三十,我们在小组组长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图书馆。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进入了图书馆,我站在庄严的大厅,对着钱学森同志的塑像深深的鞠一个躬,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民族骄傲!我仔细瞻仰钱学森的遗物,这些都让我倍受感触。
玻璃窗展示的所有手稿无不深深的打动着我,感染着我。
尤其是钱学森在一次演讲中的手写演讲稿,让我叹服。
全篇上下用文稿纸一气呵成,无一错字,无一涂改,书写工整,标点正确,另加引用。
我不禁感叹,钱学森的思维之严谨是我平时所见之最!我想,这也是所有高能级人士的共同特点:逻辑严谨,思维清楚,胸有成竹。
钱学森到了晚年,把其毕生的科学成果汇总成一套现代科学理论体系,这就是他的毕生心血。
这种大师级人物,固然有其聪明的一面,但更多的还是一种逻辑的构建,认知的构建,才能不断的创造自己的体系,汇总自己的体系。
钱学森的后期科学思想更多的是哲学层面的认知,比如系统科学,集成综合方面的科学,一整套的现代科学理论体系的认知等等,无不体现其哲学思考。
跟随者解说员,我了解到,钱学森1923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929年9 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铁道门,1934年6月考取清华大学第二届公费留学生,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成为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得意的弟子。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

钱学森图书馆观后感还记得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一位科学巨匠离我们而去了。
20世纪50年代,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教职,回到生活和科研条件都无法相比的祖国,除了需要理想主义情怀,还要放弃对功利主义的种种念想。
他回来了,成为了中国导弹之父。
今天,当我们为中国的航天科技欢呼时,我们不能忘记这个名字——钱学森。
3月30日,学校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观钱学森图书馆。
下午三十,我们在小组组长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图书馆。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进入了图书馆,我站在庄严的大厅,对着钱学森同志的塑像深深的鞠一个躬,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民族骄傲!我仔细瞻仰钱学森的遗物,这些都让我倍受感触。
玻璃窗展示的所有手稿无不深深的打动着我,感染着我。
尤其是钱学森在一次演讲中的手写演讲稿,让我叹服。
全篇上下用文稿纸一气呵成,无一错字,无一涂改,书写工整,标点正确,另加引用。
我不禁感叹,钱学森的思维之严谨是我平时所见之最!我想,这也是所有高能级人士的共同特点:逻辑严谨,思维清楚,胸有成竹。
钱学森到了晚年,把其毕生的科学成果汇总成一套现代科学理论体系,这就是他的毕生心血。
这种大师级人物,固然有其聪明的一面,但更多的还是一种逻辑的构建,认知的构建,才能不断的创造自己的体系,汇总自己的体系。
钱学森的后期科学思想更多的是哲学层面的认知,比如系统科学,集成综合方面的科学,一整套的现代科学理论体系的认知等等,无不体现其哲学思考。
跟随者解说员,我了解到,钱学森1923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929年9 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铁道门,1934年6月考取清华大学第二届公费留学生,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成为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得意的弟子。
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钱学森纪念馆参观感想

钱学森纪念馆参观感想
钱学森纪念馆参观感想
一、参观的体验
本周,我参观了钱学森纪念馆,让我从新认识了钱学森先生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爱国主义者。
在钱学森纪念馆里,我看到了他的珍贵遗物、学术论文、图书等,丰富了我对他生平事迹的认识。
首先,我参观了钱学森先生的家庭生活主题陈列,了解了他的家庭生活状况。
我看到了他的家属图片、细节特写、纪念品等,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了他的家庭温馨。
接着,我参观了钱学森先生的科学研究主题陈列,了解了他的科学研究状况。
我看到了他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数学工具等,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了他的科学求索。
最后,我参观了钱学森先生的社会活动主题陈列,了解了他的社会活动情况。
我看到了他与各国科学家的合影、爱国讲话、与全体僧侣的合影等,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了他的爱国精神。
二、参观后的感悟
参观完钱学森纪念馆,使我深刻地感受到钱学森先生的伟大和他的贡献,他深受各国科学家的尊重。
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者,怀着改变中国的梦想,他为中国科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生活也是一个伟大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
通过本次参观,我对钱学森先生的生平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加珍惜时光,珍惜现在,努力学习,为实现梦想而奋斗,同时,
要像钱学森先生一样,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学习有感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学习有感
钱学森图书馆参观学习有感
为弘扬爱国主义教育,我院行政党支部于4月**日下午组织党员到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参观学习。
钱学森同志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钱学森图书馆分为四个部分展示了钱老的辉煌业绩和崇高风范。
第一部分再现了钱老当年参与领导中国航天事业的全过程及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贡献;第二部分展示了钱老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以及对系统科学作出的具有开创性的成就;第三部分反映钱老严谨求实、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和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与人格风范;第四部分展示其成长历程和成为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
通过参观及讲解员认真细致的讲解,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钱学森对祖国建设所作出的无私奉献和崇高品格。
钱老是我国杰出科学人物,两弹一星元老与功勋,他将科学作为自己所追求真理。
他曾写道:“一个科学家的生命应当说已经不属于自己,他应该属于创建科学的巅峰。
”因此,他勇于创新,不断进取,勇攀科学高峰。
在钱老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科学就是他的生命,他放弃美国优越的待遇,冒着重重危险回到祖国的怀抱,用他赤诚的心报效祖国。
钱老作为世界着名科学家,不张扬,不居功自傲,他的处世原则:“一、不题词;二、不写序;三、不参加任何科技成果评审会和鉴定会;四、不出席应景活动;五、不兼荣誉性职务;六、上年纪后不去外地开会;七、不上任何名人录。
”从而使我们看到了钱老淡泊名利、胸怀宽广的博大情怀与非凡人生。
通过参观学习,我们行政党支部的全体党员一致认为钱学森同志的爱国、创新、无私奉献和崇高品格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的科学成就、学术思想和精神风范永远值得学习、传承和发扬光大。
感谢您的阅读!。
钱学森观后感

钱学森观后感钱学森观后感(通用67篇)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钱学森观后感(通用3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钱学森观后感篇14月13日,我和朝阳区各校的许多党员、用心分子一齐到紫光电影城观看电影《钱学森》。
在钱学森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当代一个真正大写的中国人。
常言说,人到无求品自高。
钱学森在金钱、名誉、地位上的淡定、低调、无求,恰恰证明了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潜心研究、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之后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看完电影,“爱国、淡漠名利和无私的奉献”,这些词至今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电影《钱学森》是从讲述从钱学森归国受阻、在美国遭受尽迫害开始的。
其中贯穿着新中国领导人营救钱学森,他历尽千辛回到祖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两弹一星”伟大事业中的一个有一个感人故事。
以前,在我的心目中,正因“两弹一星”事业的神秘性,钱学森的形象是高大的,宏伟的,近乎神的;而观看完这部影片后,我看到的却是有血有肉的钱学森人物形象,他儒雅,安静,淡然,无私,坦荡。
更重要的是,是他完美的诠释了“爱国、奉献”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影片中的钱学森的生活状态呈现色彩鲜明的比较:回国前,由于钱学森对美国高科技军事科研的贡献和学术地位,一家人生活过的十分优越,设备一流的实验室,漂亮的别墅,汽车……他家里的社交聚会,美国军、政、商界人士均为座上常客,回国后的钱学森,除了一身朴素的军装,就是身着蓝色中山装,与普通工作人员毫无二致,他住的房子简单窄小,和美国的生活环境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什么是爱国主义?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放下步步高升的事业、放下优越的生活环境,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从一穷二白开始,践行祖国强大的梦想,这才是拳拳的赤子之心,这才是报效国家的有力证明。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感想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感想
2月下旬,在单位的组织下,参观了位于交大的“钱学森图书馆”。
在短短的2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被钱老的爱国献身精神不为名利,一心报效祖国,热爱中国,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奉献一生的爱国热情所深深的打动。
钱老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学术方面的造诣极高,连美国政府都很服他的,与此同时他还有一颗强大的爱国心,坚持自己的信念,在学成回国的问题上从未动摇,当美国当局拿出优厚条件来诱惑钱老留下的时候,他的眼神里却只有回国的坚定。
他为了祖国抛弃金钱,回国之后面对完全没有科技基础的一穷二白,钱老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同志们一起完成了两弹一星的自主研发,不得不钦佩他们的杰出才华和坚定毅力。
参观完后我感慨很多:
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值得骄傲的。
其实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也是追求理想的过程,也需要我们备有一颗执着的心,我们总是希望过得开心事业有成,但是否认真思考过,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去实现人生目标。
为了目标我们不停地努力奋斗,当我们不放弃努力的时候,理想也不会放弃我们,这也许就是“有志者事竞成”吧,我们这一生或许不会像钱老那样创造历史载入史册,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
参观钱学森纪念馆心得

参观钱学森纪念馆心得
参观钱学森纪念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的伟大和传奇。
钱学森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火箭专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火箭之父”。
在纪念馆中,我参观了钱学森先生的一生,看到了他所取得的成就和贡献。
他最早提出了中国火箭的研究计划,推动了中国火箭技术的发展,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他还积极参与了中国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推动了中国的科技进步。
参观钱学森纪念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科学家的伟大和传奇。
科学家们不仅是科学知识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国家和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观纪念馆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的伟大和神秘之处,让我更加渴望学习和探索科学知识。
参观钱学森纪念馆让我感受到了我国科学事业的伟大和发展,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祖国的伟大和繁荣。
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的科学事业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观“钱学森纪念馆”有感

参观“钱学森纪念馆”有感第一篇:参观“钱学森纪念馆”有感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参观“钱学森纪念馆”有感时值钱学森院士诞辰100周年,我有幸参观了学校刚竣工的钱学森纪念馆,近距离感受了大师风采。
说来惭愧,我真正意义上了解并学习钱学森精神是在进入武生院之后,这次参观的机会让我尤为珍惜。
整个展馆由峥嵘岁月、悠悠岁月、流金岁月、激情岁月四个部分组成。
其中的展品主要是钱老在世时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及见证了钱老和武生院结缘的物品。
诸如睡衣、帽子、枕头、床单之类的生活用品在华丽的灯光下显得格外的朴实无华。
面对一件件随处可见的物品,随行的同学发出阵阵质疑:“这些东西不会是在商业街买的吧,和我们用的没什么太大的差异啊?”我笑了,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物质享受,主流媒体的导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我们90后的思想。
我想,钱学森之所以为伟人,之所以被人们纪念,是因为其突破重重阻力坚持尽己所能报效祖国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是因为其毕生在致力于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懈的创新精神、还是因为其以“为人民服务”为活着的目的的无私的奉献精神、更是因为其淡泊名利、上善若水的不朽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纪念馆通过一系列物品将钱老的学术品质、教育思想、精神风范具体的展示在我们面前。
虽然我未曾与钱老有过零距离的接触和交流,但从一幅幅图片、一张张画面中,我感觉他和我的爷爷有几分相似,只不过前者多了一些光环与头衔。
也就是这一个个被外加的光环与头衔,让许多同学对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多了几分鄙夷。
无论是古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还是现在常说的感恩之心,又有几人做到?父母并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出何种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只是希望我们能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
偶尔的一个嘘寒问暖可能会用去几块钱的话费,但却能让他们在心里乐上好几天;冬天里的一条围巾、一双手套也能让他们如获至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参观“钱学森纪念馆”有感时值钱学森院士诞辰100周年,我有幸参观了学校刚竣工的钱学森纪念馆,近距离感受了大师风采。
说来惭愧,我真正意义上了解并学习钱学森精神是在进入武生院之后,这次参观的机会让我尤为珍惜。
整个展馆由峥嵘岁月、悠悠岁月、流金岁月、激情岁月四个部分组成。
其中的展品主要是钱老在世时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及见证了钱老和武生院结缘的物品。
诸如睡衣、帽子、枕头、床单之类的生活用品在华丽的灯光下显得格外的朴实无华。
面对一件件随处可见的物品,随行的同学发出阵阵质疑:“这些东西不会是在商业街买的吧,和我们用的没什么太大的差异啊?”我笑了,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物质享受,主流媒体的导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我们90后的思想。
我想,钱学森之所以为伟人,之所以被人们纪念,是因为其突破重重阻力坚持尽己所能报效祖国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是因为其毕生在致力于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懈的创新精神、还是因为其以“为人民服务”为活着的目的的无私的奉献精神、更是因为其淡泊名利、上善若水的不朽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纪念馆通过一系列物品将钱老的学术品质、教育思想、精神风范具体的展示在我们面前。
虽然我未曾与钱老有过零距离的接触和交流,但从一幅幅图片、一张张画面中,我感觉他和我的爷爷有几分相
似,只不过前者多了一些光环与头衔。
也就是这一个个被外加的光环与头衔,让许多同学对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多了几分鄙夷。
无论是古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还是现在常说的感恩之心,又有几人做到?父母并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出何种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只是希望我们能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
偶尔的一个嘘寒问暖可能会用去几块钱的话费,但却能让他们在心里乐上好几天;冬天里的一条围巾、一双手套也能让他们如获至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钱老今日所取得的成就绝非一两天所能换来的。
在其成功背后所付出的汗水与泪水是我们未能看见的,临近期末考试,许多同学临时抱佛脚,渴望一劳永逸,通过几天的突击复习换取合格的成绩,殊不知,这是在自欺欺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钱老用其一生的时间诠释着这句话。
学习“钱学森精神”?很多同学感觉很空、很大,不知从何学起。
我对“钱学森精神”的理解就是:它对我们如何做一名纯粹的,平凡而不平庸的,勇于探索的,有学识,有素养,有精神层面追求的,朴实无华的,乐于奉献人进行了准确的指导。
如果让你选择一个词语来形容钱老,你会选择“伟人”、“大师”,亦或是“人民科学家”、“两弹元勋”?无论那个都是名副其实。
但我认为,他的一生就像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
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忧”,所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钱学森精神”学习小组:魏鹏辉
2011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