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徐无鬼》《庄子·秋水》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川省资阳市2018年中考题)

合集下载

《庄子·秋水》《庄子·天下》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庄子·秋水》《庄子·天下》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庄子·秋水》《庄子·天下》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4-18 题。

(共 10 分)【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 全矣!”庄子曰:“请循其,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本.——《庄子·秋水》【乙】惠施多方①,其书五车,其道舛驳②,其言也不中③。

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④人之心,易⑤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⑥也。

惠施日以其知与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⑦此其柢⑧也。

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

南方有倚人⑨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

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

说而不休,多而,犹以为寡,益之以怪。

以反人为实⑩,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⑪也。

无已.——《庄子·天下》【注】①多方:知识渊博。

②舛(chuǎn)驳:错乱驳杂。

③中:得当、恰当。

④饰:这里有蒙蔽之意。

⑤易:改变,更换。

⑥囿:局限。

⑦为怪:制造奇谈怪论。

⑧柢:根本。

⑨倚人:怪僻而不合于世俗的人,⑩以反人为实:把违反人之常情的事说成真实的。

⑪不适:不合。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是.鱼之乐谓大同也是.B. 安知鱼之乐.如鸣珮环,心乐.之C. 请循其本.本.末倒置D. 说而不休,多而无已.大势已.去16. 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17. 请用“/”标出文段【乙】中画线句的停顿(不少于两处)。

(2 分)惠施日以其知与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此其柢也。

17.文段【甲】中,庄子最后是如何辩驳惠子的?请简要分析。

《庄子故事两则》—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10个试题

《庄子故事两则》—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10个试题

中考《庄子故事》两则阅读试题一网打尽:10个试题1、20XX年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套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絛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秋水》,有删节)【乙】支公好鹤支公①好鹤,住剡东峁山。

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

支意惜之,乃铩其翮②。

鹤轩翥③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

林曰:“既有凌霄之姿④,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支公:支遁,字道林,东晋名僧,与谢安、王羲之等交往甚密。

②翮(hé):羽毛中间的硬管,这里用来指翅膀上的羽毛。

③轩翥(zhù):振翅高飞的样子。

④姿:通“资”,资质、禀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絛鱼出游从容..( )(2)是.鱼之乐也()(3) 支公好.鹤()(4)有人遗.其双鹤()2.用现代汉i‘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庄子从游鱼中感受到快乐,支公由好鹤到纵鹤,你觉得这两者有何相通之处?答案:1. (1)悠然自得(1分)(2) 这,这是(1分)(3) 喜欢(1分)(4) 赠送(1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联系语境知道“从容”是来说“絛鱼出游”的样子,再结合后文中的“乐”可知这里的“从容”是“悠然自得”的意思。

(2)从原文中看,这是一个判断句式。

在文中的具体语境是“这是鱼的快乐啊”,所以这里的“是”当“这,这是”讲。

《秋水》习题及答案

《秋水》习题及答案

《秋水》习题及答案《秋水》习题及答案《秋水》习题及答案1阅读《秋水》,回答问题(12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 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1)百川灌河(黄河)河伯始旋其面目(面貌)(2)见笑于大方之家(得大道的人)2. 翻译:(6分)(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2)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

《秋水》习题及答案21、根据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

泾流()涘()渚()仲尼()殆()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②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

③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④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⑤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找出描写河、海的句子。

描写河的句子:描写海的句子:4.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闻道白,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5.填空:庄子,名,中期国人,他继承并发展了的思想,为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庄子》有篇,七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研究者的多认为是庄子所作。

(胸怀全局,一切尽在掌握中)1.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3. 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4.全文可分为几个层次?层次间的关系是什么?5.文中用两个“于是焉”有什么作用?(勇于探索,乐趣源自思考来)6、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人名言”,请你写出五位名人,各写出他的一条名言。

7、请你写出表达豁达胸襟的诗句。

(不少于2句)8.“海纳白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林则徐的自题联,你能体会林则徐想通过这幅对联勉励自己做怎样的人呢?第20课秋水(第二课时)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泾jīng 涘yǐ 渚zhǚB.泾jìng 涘sì 渚zhěC.泾jīng 涘sì 渚zhǚD.泾jìng 涘yǐ 渚zhě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径流渚崖辩别望洋向若B.泾流劝谏旋转欣然自喜C.争辩穷匮孀妻遗笑大方3.指出下列“之”的含义。

秋水《庄子》阅读附答案

秋水《庄子》阅读附答案

秋水《庄子》阅读附答案秋水《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①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辩:辩:_______②东面而行,不见水端端:端:_______③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长:长: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有一项不同于其他各项,它是()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B.野语有之曰C.少仲尼之闻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____________________②道闻百,以为莫己若。

____________________4.以下是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阔大,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

B.河伯看到广阔的大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承认自己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这一认识转变是值得肯定的。

C.在河伯的感叹里,河伯觉得有些人对孔子和伯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他们不应该认为孔子的学识少,也不应该认为伯夷的道义轻。

D.河伯的感叹里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自己有幸来到大海,增长了见识,否则,因见识短浅而自以为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5.也许你能从这则寓言中受到不少启发,请谈谈自己最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同(通)辨,分辨。

②尽头。

③长久,永远。

2.B3.①秋天里的洪水按时到来,众多河流的水注入黄河。

②听到了上百条(不少)道理,便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了。

4.C5.可能的感受:①现有的见识往往是有限的,我们不应囿于已有的见识而骄傲自大;②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即使是博学的孔子也有被人认为学问少的时候,因此我们一方面没有骄傲的理由,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③河伯善于反省自我的态度,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④见识短浅,学识浅陋就会遭人耻笑,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庄子秋水》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庄子秋水》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庄子秋水》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1. 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2. 孔子和庄子的这两种不同快乐方式,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答案】1. 孔子:坚守仁义,安贫乐道。

庄子:保全生命,享受自由。

2. 示例1:更倾向于孔子式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富贵而在于内心是否充实是否高贵。

孔子心怀仁义,安贫乐道,这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获取的快乐;而庄子追求的快乐只是一己避世隐居独善其身的快乐,缺少社会的责任感,所以,我不赞同。

示例2:更倾向于庄子式的快乐。

生命与自由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庄子鄙弃名利富贵,因为在他看来,珍爱生命,享受生命赋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他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孔子追求的快乐只是“道不行于世”后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自命清高而已,所以我并不赞同。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孔子和庄子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他们所追求的快乐有什么不同”,然后浏览两则内容,根据文本的内容进行概括。

孔子认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段话是说“每天吃点饭,喝点水,头垫着弯曲的手臂睡觉,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

用不道义的手段弄来的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孔子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现代文阅读题)阅读《庄子》(含)

(现代文阅读题)阅读《庄子》(含)

《庄子》(含答案)现代文阅读题《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

寓言即虚假的寄寓于别人他物的语言。

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防止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守信于人,一定“藉外论之”(《寓言》)。

重言即借重长辈、尊者、名人的语言,为使自己的道理为别人接受,托已说于长辈、尊者之言以自重。

卮言即出于没心、自然表露之语言,这类语言层出无量,涣散流衍地把道理流传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久流传下去。

《庄子》一书,多数是用“三言”形式说理。

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

“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庄子》内篇及外、杂篇中的很多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的骨干。

大批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诞之言、无端崖之辞”(《天下》)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涣散断续,变化无量,难以捉摸。

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批寓言、重言铺张衬着,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并不是作品的要旨,不过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衬托、衬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贤人无名”这个主题句,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庄子》构造线索上的模糊秘密 ?其实不意味着文章构造缺少内在联系,而是深沉的思想和浓烈的感情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把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络在一同,融为一个有机体。

《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地。

文章先为主题作铺垫,而后是主题的阐发,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袅袅余音之中。

内篇中的其余作品,也是在明确的内在要旨的统率之下,以各种各种的寓言,从不一样角度、不一样层面,加以形象的展现,最后完整避开逻辑推理下判断,而以抒怀诗般的寓言作结。

《庄子》内篇,能够说是真理抒怀散文。

《庄子》一书的文学价值,不单因为寓言数目多,全书忧如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还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凡的想象力,组成了奇异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

《庄子·秋水》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庄子·秋水》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庄子·秋水》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10分〕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虾、蟹与科斗,莫吾能假设也。

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井之乐,此亦至矣。

〔夫子奚时常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脚未入,而右膝已絷矣。

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于是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庄子《庄子秋水》⑴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夫子奚时常来入观乎!译:〔〕您为什么不进来看一看吧!②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译:〔〕不因时间的长短而转变,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减,生活在东海,那才真正是欢乐呢!⑵阅读上面的文字,这则寓言演化成现代哪个成语并指出有什么寓意?〔4分〕答:〔〕井底之蛙人假如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满自足。

.参考译文:住在浅井中的一只青蛙对来自东海的巨鳖夸耀说:我生活在这里真欢乐呀!兴奋时,就跳到井外面,攀援到栏干上,尽情地蹦跳玩耍。

玩累了,就回到井中,躲在井壁的窟窿里,舒舒畅服地休息休息。

跳进水地方是多么渺小。

里时,井水仅仅浸没我的两腋,轻轻地托住下巴;稀泥刚刚没过双脚,软软的很舒适。

看看四周的那些小虾呀、螃蟹呀、蝌蚪呀,谁也没有我欢乐。

而且我独占一井水,尽情地享受其中的乐趣,这样的生活真是美极了。

〔您为什么不进来看一看吧!〕巨鳖接受了井蛙的邀请,预备到井里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跨进去,右腿已被井的栏干绊住了,只好渐渐地退回去,站在井旁边给青蛙讲解并描述海的奇观:海有多大呢?即运用千里之遥的距离来形容也表达不了它的壮阔,用千丈之高的大山来比方,也比不上它的深度。

夏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下大雨,大水泛滥成灾,海面不见丝毫增高;商汤的时候,八年有七年天大旱,土地都裂了缝,海岸也丝毫不见降低。

庄子 徐无鬼《庄子,秋水》《庄子,徐无鬼》比较阅读(一)

庄子 徐无鬼《庄子,秋水》《庄子,徐无鬼》比较阅读(一)

庄子徐无鬼《庄子,秋水》《庄子,徐无鬼》比较阅读(一)庄子徐无鬼《庄子,秋水》《庄子,徐无鬼》比较阅读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一位杰出思想家,他的著作《庄子》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宝典之一。

其中的《秋水》和《徐无鬼》是两篇著名的篇章,它们内容深刻、意蕴丰富,思想深邃,给我们带来很深的思考和启示。

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分析比较一下这两篇文章。

首先,从篇章结构上来说,这两篇文章都是以引言、中篇和结论的形式组成,结构相似,但各自着重点有所不同。

《秋水》以引入秋水的景色为切入点,讲述了人生观的重要性。

篇章中间的部分,庄子通过对不同的人物的访问和描绘,以及对“逝者如斯”的悲壮描写,表达了他关于人生观的理解。

最后,文章通过一个小故事,“萧然泪下”地谈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其本身的存在,而不是功名、利禄等外部因素。

《徐无鬼》则以树木中“无鬼”为引子,以徐无鬼的故事为中心,讲述了人生无穷无尽的欲望和束缚,并对自由的价值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庄子通过对徐无鬼的描述,以及“我欲无所用心而径自归于己”的表达,强调自由的重要性。

其次,在篇章内涵上来说,两篇文章有所不同。

《秋水》着重阐述了人生的目的和价值。

通过描绘各个人物的命运和对逝者的慷慨悲愤,庄子呼唤人们珍惜时间,追求真理与自由,避免沉迷于功名利禄,抓住人生真正的价值所在。

文章最后的萧然泪下和“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的悲壮,更加深刻印证了其思想的伟大。

《徐无鬼》则是对自由的阐述和探讨。

文章中庄子通过对徐无鬼的描写,阐述了人的自由意志和追求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呼唤人们要坚持自我,释放自由,追求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为此必须打破惯性思维和社会束缚,突破自己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两篇文章虽然在结构和内容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庄子深邃的思想和哲学,表达了他对人生、自由和生命之美的理解和追求,给我们启示与思考。

读起来深思熟虑,读后有所触动。

这表明,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珍惜时间,释放压力,积极面对人生,追寻自由和真理,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态度去面对一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0—23题。

(11分)
(甲)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节选自《庄子·徐无鬼》)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①之上。

庄子曰:“儵鱼②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女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秋水》)
注:①濠梁:濠水的桥梁。

②儵(tiáo)鱼:俗称白鲦鱼。

20.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 )
A.尽垩而鼻不伤人不知而不愠
B.游于濠梁之上苛政猛于虎也
C.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宋何罪之有
D.请循其本其真无马邪
(A.表转折,可是\表转折,可是;B.在\比;C.主谓间,无实义\宾语前置的标志;D.它的\表示推测、反问的语气(3分)
2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分)
(1)听而斫之(听信,听任)(2)臣之质死久矣(对象,这里指搭档)(3)是鱼之乐也(这)(4)女安知鱼乐(同“汝”,你)
2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译文:楚国有个人用白色的泥点涂抹在自己的鼻尖上,(泥点薄得)像苍蝇的翅膀,让一位姓石的匠人来砍掉它。

(大意1分,“慢”“斫”各0.5分)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译文: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晓鱼的快乐呢?(大意1分,“子”“安”各0.5分)23.庄子与惠子是辩友关系,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析。

(2分)
答:(2分)(甲)文中惠子去世,庄子失去了一个可以跟自己辩论的挚友。

(乙)文中庄子与惠子在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上棋逢对手,难分胜负。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