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的理解

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内核,在穿越五千年的沧桑历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这一命题最早出自于《周易·乾卦·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阐述,表达了自然万物运行刚健不已,君子应遵循规律效仿自然,奋发进取、不断追求进步的理念,反映了古人对天体运行不息的深入观察和深刻认识,展现了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始终保持勃勃生机的精神力量所在。
只有经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艰苦磨练,“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这可以说是对自强不息精神的经典阐述。
由此可见,自强不息的理念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孕育和发展而来,强调对自然之道的自觉与转化,与塑造自我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紧密相关,既包含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正直独立、不屈不挠人格的崇尚与追求,也包含对利用厚生、担当道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精神的弘扬。
正是由于对“自强不息”精神的薪火相传,中华民族获得了自立自强,砥砺奋进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历经岁月更替与曲折磨难,依然如翠柏挺拔屹立。
在传统文化中,天与地的概念相辅相成,因此,与天道运行体现出的刚健有为相对应,大地之势表现出的是博大宽厚、柔顺包容。
故而《周易·坤卦·象辞》中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从另一个侧面补充了自强不息的内在要求,即君子自强自立的同时,应当以效法大地之德作为认识世界和提升德行的进路,以宽广的胸怀、深厚的修养,容纳万物,博采众长。
可见,厚德载物既包含了老子提出的“上德若谷”谦虚包容的智慧,也包含着儒家修德自省的积极担当。
《大学》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应当做到“格物”、“知至”、“意诚”、“心正”、“身修”,这表达的即是“厚德”的意涵;而“家齐”、“国治”、“天下平”则是“载物”的体现。
中华民族精神之自强不息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 有不同的事情代表着我们生生不 息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从古至今有着许多的人,许多 的事情都让人难以忘怀,不停的 激励着他人,让这自强不息的精 神无限的延伸下来。
一起看看下面的故事吧
司马迁
周文王
左丘明 大禹治水
屈 原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 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 修列-----------《报任安书》
第二,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孟子.告子下》中强调: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 乱其所为。”人的本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等 是大学生经常思考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因其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置身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 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 盾和问题,使其人生选择尤为艰难。只有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 ,摆正自我的位置,才能正确回答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责 任、人生态度、人生尊严等问题。当前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 家关系问题核心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角度说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不 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 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所要遵循的道德原则。当前我国已 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正确认识劳动,正确认识艰苦奋斗在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个人成才、成功中的意义,培养当代大学生崇尚劳动 、艰苦创业的优良品质, 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
宏志班的声音
保定一中宏志班学生,虽然家庭生活困难,但他们拥 有不屈的自强精神。“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宏志 班学生奋斗经历的真实写照。
学生说:“我在宏志班所学到的那种 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在鼓舞着我, 影响着我,并且我相信,以后这种自 强不息的精神,仍然会对我产生很大 的影响。” 校长说:“我们从第一届开始,就在积 攒宏志班教育的基点,基点在哪儿?基 点我们首先要放在贫穷不是耻辱,贫穷 是财富。那么这笔财富怎么用,你只有 自强不息,一点一滴地通过三年的学习, 让学生把贫穷最后变成财富。”
自强不息:民族文化的精神力量

自强不息:民族文化的精神力量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是什么,把我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是什么,使我们和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仅仅是基于人道?不全是。
海内外的中华儿女,同属于一个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对于受灾同胞的同情和关心,是一种特殊的爱。
要想解释清楚这种特殊而又自然的爱心,答案只有从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去找寻。
自然之力何其大,一怒而至于斯!然而,面对“莫之为而为,莫之致而致”的巨大天灾,我们人类并不渺小。
灾情虽然严重,但我们拥有坚忍与耐心。
救灾虽然困难,损失虽然惨重,但我们无比镇定与自信。
我们终将克服灾害!为什么我们如此自信?自信,源于我们以人民为根本的社会制度;自信,源于我们久经考验值得信赖的优秀军队;自信,源于改革开放大幅提升的综合国力;自信,也源于我们的民族文化。
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我们的文化传统不同于西方国家,我们并不标榜“自由、平等、博爱”,但我们依然尊重生命,依然充满爱心,因为我们有值得自豪的属于自己的文化价值观。
我们传统的文化观念倡导仁爱,“仁者,爱人”。
仁是基于血缘的亲情和爱心。
由于基于血缘亲情,所以自然而然。
我们以此作为人之为人的出发点,发之明之,扩之充之,将心比心。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此,孔夫子把仁爱推广为“泛爱”,唐代的韩愈把仁爱表述为“博爱”,北宋的张载把仁爱表述为“兼爱”。
中国人习惯让自家的孩子称呼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同事或朋友为“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把不存在血缘的人际关系纳入血缘关系来处理。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正是以仁爱思想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
海内外的中华儿女,彼此之间未必有什么血缘关系,但我们都视彼此为兄弟姐妹,这正是民族文化赋予我们爱心,构筑了我们兄弟姐妹般不可割舍的同胞关系。
典故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典故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经历了无数劫难,中华民族仍然在发展壮大。
历史上的一些典故,为我们诠释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传说,古代有一位叫做楚辞的农夫,他有一个胆大心细,勤劳节俭的母亲。
母亲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了一个勤奋勇敢,自强不息的人。
母亲经常鼓励他说:“孩子,做任何事都要努力,不要放弃,不要怕挫折,要坚持到最后。
”楚辞从小就听
从母亲的话,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成了著名的诗人。
另一个典故是项羽。
项羽是古代著名的将军,他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自强不息。
在他的指挥下,曾经击败了蜀汉大军,让汉朝得以延续。
当他被困在河边时,他坚持不屈不挠,不断咆哮:“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一切激励了项羽,最终赢得了汉朝的胜利。
古代的典故告诉我们,自强不息是一种精神,它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不断努力,不断进取。
无论受到多大挫折,我们都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超越自己,走向成功。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它一直流传下来,激励着我们不断进步,不断前进,不断超越自己。
在今天,我
们仍然要借鉴古代典故,坚持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
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继续发展壮大。
民族自强不息之要

民族自强不息之要【正文】民族自强不息之要民族自强不息是指一个民族在面临困境和挑战时,能够积极努力、持续奋斗,实现自我发展和进步的精神境界。
要实现民族自强不息,需要几个重要的要素。
一、坚定的国家意识要实现民族自强不息,首先要有坚定的国家意识。
国家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所属民族和国家的认同和责任感。
只有具备了强烈的国家意识,才能使个人克服困难,为国家的发展作出努力。
国家意识是民族自强的精神支柱,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良好的教育体系实现民族自强不息需要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
教育是培养和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民族进步的基石。
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能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民族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民族自强不息需要具备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尤为重要。
通过科技创新,一个民族能够掌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提升经济竞争力,实现自主发展。
因此,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是实现民族自强的关键。
四、国家战略规划实现民族自强不息需要有科学、稳定的国家战略规划。
国家战略规划是指国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出长期的发展目标和具体的政策措施。
通过科学的战略规划,能够合理利用资源,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民族自强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
五、社会和谐稳定实现民族自强不息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社会和谐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推动民族自强的重要条件。
只有社会和谐稳定,人们才能够安心工作和生活,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因此,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对于实现民族自强至关重要。
六、国际合作与开放实现民族自强不息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合作与开放。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合作与开放能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为民族自强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一个民族能够借鉴先进经验,吸收优秀文化,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
总之,实现民族自强不息需要坚定的国家意识、良好的教育体系、科技创新能力、科学稳定的国家战略规划、社会和谐稳定以及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开放。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自强不息

如何弘扬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早在我国周代典籍《易经》中就讲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汉代典籍《礼记》中也讲到:“知困者,然后能自强也。
”我们的祖先历来强调,凡是有志气,有道德,有本领的人,必定是自强不息的人。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历经磨难,艰苦奋斗,创造了伟大的东方文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无数优秀炎黄子孙的人生轨迹中,都鲜明地印刻着矢志不渝,刻苦勤奋,拼搏向上,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
我们的祖先历来告诫年轻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即使对老年人也倡导“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和“不须扬鞭自奋蹄”的自强精神。
我们的家长们都在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求生存,求发展,家长们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备自强不息的精神。
然而我们看到,有的家长抱怨孩子依赖性太强,什么事情都依赖家长,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不去做,不会做;有的家长抱怨孩子没志气,缺乏上进心,得过且过,整天疲疲沓沓不见起色;有的家长抱怨孩子经不起一点困难和挫折,不能知难而进,总是知难而退;有的家长抱怨孩子玩心太重,玩起来劲头特别大,一坐下来读书就无精打采,潦草,胡闹,甚至厌学,逃学。
孩子不自强,不能怪孩子,是我们的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当造成的。
有三个主要原因应当引起重视。
其一,不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总是持怀疑甚至认为孩子不行的态度;其二,否定评价和责备太多,肯定评价太少;其三,包办,代替太多,孩子自主性被严重束缚。
这些原因积以时日,孩子的自信心越来越弱,没有了自信,谈何自强。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自强精神呢?培养孩子的自强精神要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帮助孩子树立奋斗目标,自强不息。
没目标就没有奔头。
我们可以利用班会或早会的活动时间,把一些著名的领袖人物或学生崇拜的明星的创业成长经历学生,让他们切实懂得人生无坦途,唯有自强不息,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不懈才能品尝到成功的味道。
当然,每个孩子情况不同,目标要切合实际,不能定的太高。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事例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事例
中华民族一向秉承“自强不息”的优秀传统,在历史的洪流中熠熠生辉。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用人民的智慧与血肉勇往直前,将祖国
发展得风生水起。
一、钱穆《百家姓》
百家姓又被称为“万世师表”,是辛亥革命前期晚清知识分子朱熹撰写
的经典读物,让世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受益良多。
他让本民族传统
价值被以新的晋级升值,在中国家族史料搜集整理乃至模式建构上都
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屠呦呦青蒿素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内外赞赏有加。
屠呦
呦来自内蒙古,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拓展眼界,不断追求卓越,最终发现了青蒿素,研发出抗疟药物,帮助我国解决疟疾的健康问题,带来了极大的喜悦,令世界叹服。
三、钱学森科学不竭
钱学森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太空科学家,他带领着科学团队不断研究,
发现了神秘的小行星,得到与世界同步的技术突破,深刻影响着世界
的航天科技布局,同时也拓展了中国的空间技术,受到了中国人民的
赞许与追捧。
总而言之,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不断激励着华夏之子为祖国续写伟大史诗。
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能团结一心,以共同的心血筑就中国梦。
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句子

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句子自强不息,报效祖国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责任。
下面列举了十个以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句子,以展示这一伟大的精神和使命。
1. 自强不息,报效祖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应该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2. 只有不断自强,我们才能有更多的能力和智慧来服务祖国,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尽一份力量。
3.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和强大努力奋斗。
4. 自强不息,报效祖国是对祖国最好的回报。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国家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5. 只有通过不断的自强,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报效祖国的目标。
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6.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进步,为祖国的繁荣和强大做出贡献。
7. 自强不息,报效祖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要发扬这一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力量。
8. 只有不断自强,我们才能有更多的能力和智慧来服务祖国,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尽一份力量。
9.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和强大努力奋斗。
10. 自强不息,报效祖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应该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以上十个句子,我们可以看出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重要性和意义。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牢记这一使命,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做出贡献。
只有通过不断的自强,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报效祖国的目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为祖国的繁荣和强大尽一份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名族自强不息——加强国防教育
作者:孙大权
我们是中华名族的子孙,我们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名族,我们是不可征服的斗士,我们是世界文化的传播者,我们是世界和平的倡导者和捍卫者。
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国防教育。
当今,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的发展;综合国力得到提升;军事力量得到加强;在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但是我们国家的一些国家利益受到侵害,领土受到侵害,这是为什么呢?科学技术不是最先进的;因为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是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是最强的;国际地位不是最牛的。
近些年来,南海问题、钓鱼岛事件都是我国人民关心的问题,因为这些都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利益。
那又反过来问一下,为什么在东南亚地区的国家敢与中国做对,日本怎么敢抢中国的钓鱼岛呢?因为他们的背后有美国给他们撑腰,美国曾放话说,他不会放弃在南海利益的。
这就等于说他也想在南海这块宝地捞到一些好处,只是找不到借口罢了,他的话让东南亚的国家觉得美国在帮他们撑腰,所以愈发的猖狂起来了。
我们学历史的都知道,美国是一个“很会做生意”的商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保持中立,让别国去打吧,别国在打仗,当然军火生意就太好做了。
美国负责给交战双方提供军用机械啊。
他是这样说的:你要我的武器,你可要拿黄金来换哦!当战争打到快要胜利时,他又走出来充当大哥的角色了。
先是给了日本“珍珠”吃,然后又给日本
了两颗糖果,就把日本搞的服服帖帖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黄金储量占世界黄金储量的一半,成为超级大国啊!现在又号称“世界警察”,谁还敢惹他呢?
时光倒流,回到19世纪,中国因为封建统治者的闭关锁国,腐败无能,受到了外国势力的侵害。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抢占了中国的国宝,烧毁中国的颐和园。
这都是我们中国人不能忘的历史啊。
这些历史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不受侵犯,只有不断发展本国的科技文化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加强军事力量,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而这些都与我们的有关,因此要想在和平年代继续保持安全意识的话,那国防教育就显得更加的重要。
我们不能只是知道享乐,还要关心我国的国防建设。
你想:如果一个国家的安全受到危害,那么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利益还会得到保障吗?高中政治讲到:我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的安全、利益、荣誉的义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的利益。
这些都是一个公民爱国的表现。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义务维护我国安全、利益、荣誉的义务。
所以我们中学生要学习国防教育知识,传播国防教育知识,做国家安全、利益、荣誉的捍卫者。
中国,你永远是我们的港湾,加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