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金属计算题的几种巧解方法

有关金属计算题的几种巧解方法
有关金属计算题的几种巧解方法

有关金属计算题的几种巧解方法

一、摩尔电子质量法

摩尔电子质量:金属失去1mol电子所需要的质量。若金属为混合物则采用平均摩尔电子质量即金属混合物失去1mol电子时所消耗金属的质量。

例1、将两种金属单质混合物13g,加到足量稀硫酸中,共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11.2L,这两种金属可能是()

A、 Zn和Fe B 、Al和Zn C、Al和Mg D、 Fe 和Cu

解析:由摩尔电子质量的定义可求数据如下表:

金属Zn Fe Al Mg Cu

32.5 28 9 12 ∞

摩尔电子质

而金属混合物的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为13 g /0.5mole-=26 g /mole-,即组成混合物的金属摩尔电子质量的数值一个大于26,一个小于26。

答案:B。

二、拆分定比法

拆分定比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成物中部分元素的原子个数符合一定比例关系来求解。

例2、一包FeSO4和Fe2(SO4)3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已知氧的质量分数为2a%,则混合物中Fe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析:把混合物分成两种成分:Fe和SO4,而不论FeSO4和Fe2(SO4)3以何种比例混合,S 原子和O原子个数比均为1:4,质量比为1:2,因为O的质量分数为2a%,,则S的质量分数为a%,所以Fe的质量分数为1-3a%。

答案:1-3a%。

三、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是在审题过程中,不去过分考虑变化中复杂的中间过程,正确提取关系式,只求最终结果的方法。

例3、向K2SO4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当SO42-离子完全沉淀时,Fe3+离子也同时被完全沉淀,则原混合溶液中K2SO4和FeC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3:1 B、3:2 C、2:1 D、2:3

解析:使Fe3+、SO42-完全沉淀时存在如下关系:2 FeCl3~3 Ba(OH)2~3K2SO4 ,所以K2SO4和FeC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

答案:B。

四、终态法

终态法就是指不考虑反应的中间过程,只考虑最终结果,抓住某些特定量之间的关系,列出等式,巧妙解题。

例4、把一块Al、Fe合金放入足量盐酸中,通入足量的Cl2 ,再加过量NaOH 溶液、过滤,把滤渣充分灼烧,得到固体残留物恰好与原合金质量相等,则合金中Fe、Al质量比为()A、1:1 B、3:1 C、1:4 D、7:3

解析:终态为固体残留物Fe2O3,且与始态Al、Fe合金质量相等。所以,合金中Fe 、Al 的质量比等于Fe2O3中Fe、O的质量比m Fe:m Al = 112:48 = 7:3 。

答案:D。

五、拟定数据法

拟定数据法是根据题意拟定一个简单而具体的数据从而简化计算的方法。

例5、将w g由NaHCO3和NH4HCO3组成的混合物充分加热,排出气体后质量变为w/2 g,求混合物中NaHCO3和NH4HCO3的质量比。

解析:由2 NaHCO3Na2CO3+H2O↑+CO2↑和NH4HCO3NH3↑+H2O↑+CO2↑可知,残留固体仅为Na2CO3,可巧设残留固体的质量为106g,则原混合物的质量为106g×2=212g,故

m(NaHCO3)=168g,m(NH4HCO3)=212g-168g=44g。

=

答案:。

六、对比法

对比法是根据题给数据,对比分析出有关物质和过量物质,然后再求解答案。

例6:现有甲、乙两瓶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可能是溶液和NaOH溶液。现做如下实验:

①取440mL甲溶液与120mL乙溶液反应,产生1.56g沉淀。

②取120mL甲溶液与440mL乙溶液反应,产生1.56g沉淀。

③取120mL甲溶液与400mL乙溶液反应,产生3.12g沉淀。

通过必要的计算和推理判定:

(1)甲溶液为_______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 mol/L。

(2)乙溶液为_______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 mol/L。

解析:列表对比如下:

组别甲(mL)乙(mL)沉淀的物质的量(mol)

①440 120 0.02

②120 440 0.02

③120 400 0.04

对比②③两组数据,甲用量相同,乙的用量②比③多而生成的沉淀反而③比②多,根据NaOH 能溶解的性质,可推知甲为,乙为NaOH;再对比①②两组数据可知①组中

NaOH不足量,故NaOH的物质的量为;

;②组中NaOH部分溶解,设浓度为,则有:

,。

答案:(1),0.5 ,(2)NaOH,0.5 。

(完整版)初中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和考点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点1 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两类。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但金属材料不一定是纯金属,也可能是合金。 2.金属制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铁、铜、铝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考点2 金属材料的发展史 根据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金属材料的发展过程。商朝,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器;春秋时期开始冶铁;战国时期开始炼钢;铜和铁一直是人类广泛应用的金属材料。在100多年前,又开始了铝的使用,因铝具有密度小和抗腐蚀等许多优良性能,铝的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第二位。 考点3 金属的物理性质 1.共性:大多数金属都具有金属光泽,密度和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导热 性,在室温下除汞为液体,其余金属均为固体。 2.一些金属的特性:铁、铝等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 固体,汞却是液体;各种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差异较大;银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锇的密度最大,锂的密度最小,钨的熔点最高,汞的熔点最低,铬的硬度最大。铁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钙是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考点4 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用途之间的关系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用途又反映出物质的性质。 2.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紧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考点5 合金 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和非金属,形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注意:(1)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 (2)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使合金更容易适于不同的用途。 (3)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为合金。 (4)金属在熔合了其它金属和非金属后,不仅组成上发生了变化,其内部组成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即:合金的强度、硬度、和抗腐蚀 性能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但是熔点会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要低。 2.合金的形成条件:其中任一金属的熔点不能高于另一金属的沸点(当两种金属形成合金时)。 3.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性质比较。 4.几种常见合金 (1)铁合金:主要包括生铁和钢,它们的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含碳量2%-4.3%,钢的含碳量为0.03%

金属晶体练习题

金属晶体练习题 1.金属键的实质是( ) A.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B.金属原子与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C.金属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吸引力 D.自由电子与金属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金属的下列性质与金属晶体结构中的自由电子无关的是( ) A.良好的导电性B.良好的导热性 C.良好的延展性 D.密度大小 3.按下列四种有关性质的叙述,可能属于金属晶体的是( ) A.金属阳离子之间存在斥力 B.金属原子半径都较大,价电子较少C.金属中大量自由电子受到外力作用时,运动速度加快 D.金属受到外力作用时,各原子层容易发生相对滑动,但不会改变原来的排列方式,也不会破坏金属键 4.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B.金属镁、金刚石和固体氖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晶体 C.金属晶体的熔点可能比分子晶体的低,也可能比原子晶体的高 D.铜晶体中,1个铜离子跟2个价电子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5.金属晶体堆积密度大,原子配位数大,能充分利用空间的原因是( ) A.金属原子价电子数少 B.金属晶体中有自由电子 C.金属原子的原子半径大 D.金属键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6.下列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作用最强的是( ) A.Na B.Mg C.Al D.K 7.铝硅合金(含硅%)凝固时收缩率很小,因而这种合金适合于 铸造。现有下列三种晶体:①铝;②硅;③铝硅合金。它们的熔 点从低到高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8.关于体心立方堆积型晶体(如图)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是密置层的一种堆积方式 B.晶胞是六棱柱 C.每个晶胞内含2个原子 D.每个晶胞内含6个原子 9.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在每一层内,每一个碳原子都跟其他3个 碳原子相结合。据图分析,石墨晶体中碳原子数与共价键数之比为

(完整)小学六年级数学计算题强化训练集

六年级数学计算训练(一) 分数: 1、直接写出结果(每题2分,共38分): 2.2+ 3.57= 1.125×8= 35×314 = 4-25 = 2÷1 2 = 1-16 -1 3 = 12 +13 = 3.25×4= 11 4 ×8+8×1 4 = 3.8+6.2= 8.1÷3×2= =?3311 5 568-198= 0.65÷1.3= =-3243 =÷831 =-?)6141(48 75×10%= =?+253 52 1. 用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简算(每题6分,共48分) (1) 745185485+÷? (2) ]23)45.025.1[(4.3?+÷(3) 12 5 )731(35÷-? (4) 118)26134156(?-? (5) 138 7 131287÷+? (6) 89 ×[ 34 —( 716 —0.25)] (7)[1.9—1.9×(1.9—1.9)]+1.9 (8) 8× 317 ÷[1÷(31 5 -2.95)] 2. 3.求未知数x (每题7分,共14分) (1) 314341=+x x (2)9 32 :87:167=x

六年级数学计算训练(二) 分数 3. 一、直接写出得数。 (每题3分,共36分) 0.8×0.6= 0.9+99×0.9= 1÷2325 = 58 ×4 15 = 9÷3 7 = 5π= 7.2÷8×4= 3.25×4= 3.3-0.7= 13 +25 = 2-7 11 = 8π= 4. 二、解方程或比例。(每题5分,共15分) 14 ∶12=X ∶25 1.250.25 =X 1.6 5 X +3.25×4=17 5. 三、能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每题4分,共48分) 158+32-43 (23 +215 )×45 3060÷15-2.5×1.04 6. (54+41)÷37+107 (5分) 61+43×3 2 ÷2 (98—274)÷271 4.67-(2.98+0.67) 46× 4544 20×(54+107-4 3) 136+137×13 30÷(43—83) 7 6×31÷149

金属和金属材料计算大题

我国是世界钢铁产量最大的国家,炼铁的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炼铁的反应原理为:1、 3CO+ Fe2O32Fe+3CO2 2、(1)上述反应不是置换反应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2)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4、(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用含Fe2O360%的赤铁矿石800t,理论上可炼出纯铁多少吨? 2、100 t含80%的赤铁矿石能冶炼出含杂质3%的生铁多少吨? 3.(10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炼铁厂生产的生铁(杂质不与酸反应)进行组成分析。其实验数据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1)产生氢气的质量;(2)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3)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 4、小可同学为测定某铁合金的含铁量,做了如下实验,称取11.4克样品,放入质量为50.0克的烧杯中,再往烧杯中 加入100.0克的稀盐酸(杂质不与酸反应、不溶于水)并对烧杯进行了四次称量,记录数据如下 : 求:(1)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2)该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保留一位小数) 5.(鄂州)为测定某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将10g该合金放入到盛有40g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 测得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为49.9g。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2)计算原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6、称取铜、锌混合物粉末10.0 g置于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直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此时用去 49.0 g稀硫酸。剩余固体3.5 g。 (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7、现有100 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工业上用于冶炼生铁 (1)生铁主要是铁和?????的合金; (2)100 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t ;

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经典

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经典 一、金属和金属材料选择题 1.取一定量的Mg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固体中只有Ag时,滤液一定呈蓝色 B.固体中有Cu和Ag时,滤液一定呈无色 C.固体中一定有 Ag,滤液中可能有AgNO3 D.固体中可能有Cu,滤液中一定有Mg (NO3)2 【答案】B 【解析】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取一定量的Mg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A、固体中只有Ag时,镁质量不足,没有与硝酸铜反应,滤液一定呈蓝色,硝酸铜溶液呈蓝色,故A正确;B、固体中有Cu和Ag时,滤液不一定呈无色,只有镁质量充足时,滤液一定呈无色,故B错误;C、固体中一定有 Ag,滤液中可能有AgNO3,如果镁质量比较少时,滤液中有AgNO3是完全有可能的,故C正 确;D、固体中可能有Cu,滤液中一定有Mg (NO3)2,这是由镁的质量决定的,故D正确。点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物的成分组成要成分考虑到反应物的质量以及是否过量,不足或恰好完全反应。 2.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C.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NaOH溶液

D.加热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制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氢气的质量应不断增大至一定值,反应速率不断变缓,选项A不正确;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pH值应由大逐渐变小,选项B不正确; C、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NaOH溶液,沉淀质量不断增大至一定值,选项C正确; D、加热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制O2,反应完成后容器中有催化剂MnO2剩余,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3.化学趣味小组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对金属R的活动性进行探究发现:将金属R 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R+2HCl2=RCl2+H2↑),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R+MgSO4=RSO4+Mg B.R+CuSO4=RSO4+Cu C.R+H2SO4=RSO4+H2↑D.2A1+3RSO4=Al2(SO4)3+3R 【答案】A 【解析】 将金属R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R能与稀盐酸反应,即活动性R>H;由R+2HCl2=RCl2+H2↑可知,R在化合物中显+2价;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说明Zn的金属活动性比R强,即Zn>R。A、由于金属活动性Mg>Zn>R,所以R不能与MgSO4反应,错误;B、由于金属活动性R>H>Cu,所以R能与CuSO4反应,化学方程式R+CuSO4=RSO4+Cu,正确;C、金属活动性R>H, R能与H2SO4反应,化学方程式R+H2SO4=RSO4+H2↑,正确;D、由于金属活动性Al>Zn>R,所以Al能与RSO4反应,化学方程式2A1+3RSO4=Al2(SO4)3+3R,正确。故选A。 点睛: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能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下列物质中,可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A.AgCl B.CuCl2C.FeCl3D.AlCl3 【答案】D 【解析】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计算题强化训练

计算题题库 练习一 1.计算 ()12)216141(-?-+ 6)2(5)1(22+-?-- -32-()3×-6÷(-)3 1)5 1(25032--?÷+ 2. 先化简再求值: )25()2(3)2 1(2222222xy y x y x xy xy y x ----+,其中31,4=-=y x 3.已知,B=2a 2+3a ﹣6,C=a 2﹣3. (1)求A+B ﹣2C 的值; (2)当a=﹣2时,求A+B ﹣2C 的值. 4.解方程(6分)4 12131+-=+x x 239232

练习二 1.计算(共11分,其中(1)小题5分, (2)小题6分) ﹣(﹣3) +(﹣3)2﹣× )16(9 4412)81(-÷+÷- )]21541(43[21---- 3.解方程(每题5分,共10分) (1) (2) 4.先化简,再求值:(﹣4x 2+2x ﹣8y )﹣(﹣x ﹣2y ),其中x=,y=2012. 5.已知(x+1)2+|y ﹣1|=0,求2(xy ﹣5xy 2)﹣(3xy 2﹣xy )的值. (3)2-244-?+÷()-503.14)π-(-2 12??- ???÷20151-()4(1)13(2)x x --=-322132 x x x +-- =-

练习三 1.(8分)计算: ; [2﹣(﹣3)2]×[(﹣1)2006﹣(1﹣0.5×)]. 33221121(5533)22??????--÷+?+?? ? ???????? ? 2335(2)(10.8)114??---+-?÷--???? 2.(8分)先化简,再求值: (1)﹣a 2b+(3ab 2﹣a 2b )﹣2(2ab 2﹣a 2b ),其中a=﹣1,b=﹣2; (2)3x 2y ﹣[2xy 2﹣2(xy ﹣1.5x 2y )+xy]+3xy 2,其中x=3,y=﹣. 3.(8分)解方程: (1) (2).

金属学计算题

二、改善塑性和韧性的机理 晶粒越细小,晶粒内部和晶界附近的应变度差越小,变形越均匀,因应力集中引起的开裂的机会也越小。晶粒越细小,应力集中越小,不易产生裂纹;晶界越多,易使裂纹扩展方向发生变化,裂纹不易传播,所以韧性就好。 提高或改善金属材料韧性 的途径:① 尽量减少钢中第二 相的数量;② 提高基体组织的 塑性;③ 提高组织的均匀性; ④ 加入Ni 及细化晶粒的元素; ⑤ 防止杂质在晶界偏聚及第二 相沿晶界析出。 三、Fe —Fe 3C 相图,结晶过程 分析及计算 1. 分析含碳0.53~0.77% 的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并画出 结晶示意图。 ①点之上为液相L ;①点开始L →γ;②点结晶完毕;②~③点之间为单相γ; ③点开始γ→α转变;④点开始γ→ P 共析转变;室温下显微组织为α+ P 。 结晶示意图: 2. 计 算 室 温 下 亚共析钢(含碳量为x )的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 组织组成物为α、P ,相对量为: P P W x W -=?--=1 W , %1000218.077.00218 .0α或 %1000218.077.077.0?--=x W α 3. 分析含碳0.77~2.11%的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 ①点之上为液相L ;①点开始L →γ;①~②之间为L+γ;②点结晶完毕;②~③点之间

为单相γ;③点开始γ→Fe 3C 转变;④点开始γ→ P 共析转变;室温下显微组织为P + Fe 3C 。 结晶过程示意图。 4. 计算室温下过共析钢(含碳量为x )的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 组织组成物为P 、Fe 3C Ⅱ,相对量为: P C Fe P W x W -=?--= ∏1 W , %10077.069.669.63或 %10077.069.677.03?--=x W C Fe X 5. 分析共析钢的 结晶过程,并画出结晶 示意图。 ①点之上为液相L ;① 点开始L →γ;②点结 晶完毕;②~③点之间 为单相γ;③点γ→ P 共析转变;室温下显微 组织为P 。

中考数学计算题专项训练(全)

2 + 3 8 3.计算:2×(-5)+23-3÷1 9. 计算:( 3 )0 - ( )-2 + tan45° 2 - (-2011)0 + 4 ÷ (-2 )3 中考专项训练——计算题 集训一(计算) 1. 计算: Sin 450 - 1 2.计算: 2 . 4.计算:22+(-1)4+( 5-2)0-|-3|; 5.计算:22+|﹣1|﹣ . 8.计算:(1) (- 1)2 - 16 + (- 2)0 (2)a(a-3)+(2-a)(2+a) 1 2 10. 计算: - 3 6.计算: - 2 + (-2) 0 + 2sin 30? . 集训二(分式化简) 7.计算 , 1. (2011.南京)计算 .

x 2 - 4 - 9.(2011.徐州)化简: (a - ) ÷ a - 1 10.(2011.扬州)化简 1 + x ? ÷ x ( 2. (2011.常州)化简: 2 x 1 x - 2 7. (2011.泰州)化简 . 3.(2011.淮安)化简:(a+b )2+b (a ﹣b ). 8.(2011.无锡)a(a-3)+(2-a)(2+a) 4. (2011.南通)先化简,再求值:(4ab 3-8a 2b 2)÷4ab +(2a +b )(2a -b ),其中 a =2,b =1. 1 a a ; 5. (2011.苏州)先化简,再求值: a ﹣1+ )÷(a 2+1),其中 a= ﹣ 1. 6.(2011.宿迁)已知实数 a 、b 满足 ab =1,a +b =2,求代数式 a 2b +ab 2 的值. ? ? 1 ? x 2 - 1 ? 集训三(解方程) 1. (2011?南京)解方程 x 2﹣4x+1=0.

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含答案)

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的一些巧解和方法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所谓“差量”就是指一个过程中某物质始态量与终态量的差值。它可以是气体的体积差、物质的量差、质量差、浓度差、溶解度差等。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例1】把22.4g铁片投入到500gCu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洗涤、干燥后称其质量为22.8g,计算 (1)析出多少克铜? (2)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多大? Cu 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为FeSO4溶液,不能轻解析“充分反应”是指CuSO4中2 率地认为22.8g就是Cu!(若Fe完全反应,析出铜为25.6g),也不能认为22.8-22.4=0.4g 就是铜。分析下面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溶解56gFe,就析出64g铜,使铁片质量增加 8g(64-56=8),反过来看:若铁片质量增加8g,就意味着溶解56gFe、生成64gCu,即“差量” 8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也可是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就可以根据题中所给的已知“差量”22.8-22.4=0.4g 求出其他有关物质的量。 设:生成Cu x g,FeSO4 y g Fe+CuSO4 =FeSO4+Cu 质量增加 56 152 64 64-56=8 y x 22.8-22.4=0.4 www.k@s@5@https://www.360docs.net/doc/1f17623009.html, 高考资源网 故析出铜3.2克 铁片质量增加0.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溶液的质量必减轻0.4g,为 500-0.4=499.6g。 【巩固练习】将N2和H2的混合气体充入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反应器内,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26%,若温度保持不变,则反应器内平衡时的总压强与起始时总压强之比为 1∶______。 解析: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温度、体积一定时,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只要把起始、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多少mol表示出来即可求解。 方法一设起始时N2气为a mol, H2为b mol,平衡时共消耗N2气为xmol N2+3H22NH3 起始(mol) a b ?0 变化(mol) x 3x 2x 平衡(mol) a-x b-3x 2x 起始气体:a+bmol 平衡气体:(a-x)+( b-3x)+2x=(a+b-2x)mol

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总结(word)

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总结(word) 一、金属和金属材料选择题 1.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若分别将X、Z 投入稀硫酸中,X表面有气泡冒出,Z无变化.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Z>Y>X B.Y>X>Z C.X>Y>Z D.X>Z>Y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说明Y 的活动性大于X;若分别将X、Z投入稀硫酸中,X表面有气泡冒出,Z无变化,说明X的活动性大于Z。故选B.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 2.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A.生铁B.玻璃钢C.黄铜D.硬铝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概念有三个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各成分都是以单质形式存在;③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 【详解】 A、生铁是铁的合金,故A正确; B、玻璃钢是在塑料中加入玻璃纤维,属于复合材料,不属于合金,故B不正确; C、黄铜是铜的合金,故C不正确; D、硬铝是铝的合金,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 合金的性质,即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 3.仅用下列各组试剂无法完成验证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A.Zn、Ag、CuSO4溶液B.Cu、ZnSO4溶液、AgNO3溶液 C.Zn、Ag、稀硫酸、ZnSO4溶液D.Zn、Cu、稀硫酸、AgNO3溶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锌在氢前,铜在氢后,铜在银前;A. 锌与硫酸铜溶液析出红色金属,银与硫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选项说法正确;B.铜与硫酸锌溶液无明显现象,使硝酸银溶液变蓝色,析出银白色的金属,选项说法正确;C.没有涉及铜及其化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竖式计算题专项强化训练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竖式计算题专项强化训练 1. 一个足球55元,班上要买15个足球,需要准备多少钱?用竖式计算。 2. 列竖式计算.(带☆的请验算) 699÷3= 430÷6= 816÷8= ☆728÷9 = ☆752÷5 = ☆317÷2 = 3. 看图列式计算. 4. 列竖式计算。 750÷3= 650÷5= 804÷4 5. 直接写出得数。 32×10=______20×4=______ 0÷2=______500÷5=______ 460÷2= ______85—57= ______10×68=______ 36+43=______ 0×78= ______30×2= ______ 45×20=______ 50×60=______ 240÷6= ______400÷8=______ 22×4=______ 240÷8=______ 6. 列竖式计算。 ①5.4+3.6= ②12.5-6.7= ③32.6+8.9= 7. 看图列式计算

8.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84+63= 800-198= 503-305= 9. 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0. 用竖式计算。 848÷8= 704÷5= 723÷6= 11. 列竖式计算: (1)27.09﹣9.28; (2)22.45﹣19.156; (3)9.07+2.88. 12. 用竖式计算. 170×5= 323×4= 724×3= 13.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84+63= 800-198= 503-305= 14. 分一分,并用竖式算一算。 234÷2= 15. 某学校宿舍一共买了25块窗帘,每块窗帘88元。应再付多少钱?用竖式计算。 16. 算一算。 (1)口算。

有关金属计算题的几种巧解方法

有关金属计算题的几种巧解方法 一、摩尔电子质量法 摩尔电子质量:金属失去1mol电子所需要的质量。若金属为混合物则采用平均摩尔电子质量即金属混合物失去1mol电子时所消耗金属的质量。 例1、将两种金属单质混合物13g,加到足量稀硫酸中,共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11.2L,这两种金属可能是() A、 Zn和Fe B 、Al和Zn C、Al和Mg D、 Fe 和Cu 解析:由摩尔电子质量的定义可求数据如下表: 金属Zn Fe Al Mg Cu 32.5 28 9 12 ∞ 摩尔电子质 量 而金属混合物的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为13 g /0.5mole-=26 g /mole-,即组成混合物的金属摩尔电子质量的数值一个大于26,一个小于26。 答案:B。 二、拆分定比法 拆分定比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成物中部分元素的原子个数符合一定比例关系来求解。 例2、一包FeSO4和Fe2(SO4)3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已知氧的质量分数为2a%,则混合物中Fe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析:把混合物分成两种成分:Fe和SO4,而不论FeSO4和Fe2(SO4)3以何种比例混合,S 原子和O原子个数比均为1:4,质量比为1:2,因为O的质量分数为2a%,,则S的质量分数为a%,所以Fe的质量分数为1-3a%。 答案:1-3a%。 三、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是在审题过程中,不去过分考虑变化中复杂的中间过程,正确提取关系式,只求最终结果的方法。 例3、向K2SO4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当SO42-离子完全沉淀时,Fe3+离子也同时被完全沉淀,则原混合溶液中K2SO4和FeC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3:1 B、3:2 C、2:1 D、2:3 解析:使Fe3+、SO42-完全沉淀时存在如下关系:2 FeCl3~3 Ba(OH)2~3K2SO4 ,所以K2SO4和FeC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 答案:B。 四、终态法 终态法就是指不考虑反应的中间过程,只考虑最终结果,抓住某些特定量之间的关系,列出等式,巧妙解题。 例4、把一块Al、Fe合金放入足量盐酸中,通入足量的Cl2 ,再加过量NaOH 溶液、过滤,把滤渣充分灼烧,得到固体残留物恰好与原合金质量相等,则合金中Fe、Al质量比为()A、1:1 B、3:1 C、1:4 D、7:3 解析:终态为固体残留物Fe2O3,且与始态Al、Fe合金质量相等。所以,合金中Fe 、Al 的质量比等于Fe2O3中Fe、O的质量比m Fe:m Al = 112:48 = 7:3 。 答案:D。 五、拟定数据法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整理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知识比较复杂,学习时一定要多思考,另外多做些练习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在生活中应用也很广泛,比如防止护栏被腐蚀、存放物品容器的选择等等,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生活的骗局哦,比如识破“钛圈”广告宣传说可以治疗颈椎病。本节有配套免费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在空气中在氧气中 镁常温下逐渐变暗。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生成白色的固体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2Mg + O2点燃 2MgO 铝常温下表面变暗,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膜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4Al + 3O2点燃2Al2O3 铁持续加热变红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3Fe + 2O2点燃Fe3O4 铜加热,生成黑色物质;在潮 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而被 腐蚀 加热生成黑色物质2Cu + O2加热 2CuO 银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 注:①由于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所以可用镁做照明弹和烟花。 ②常温下在空气中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被氧化, 因此,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能力。 ③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反应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Mg,Al常温下就能反应,而Fe、Cu在常温下却不和氧气反应。金在高温下也不会和氧气反应。 ④可以利用煅烧法来鉴定黄铜和黄金,过程中如果变黑则是黄铜,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2、金属 + 酸→盐 + H2↑【重点】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ZnCl2 + H2↑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FeCl2 + H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MgCl2 + H2↑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注:根据不同金属和同一种酸的反应剧烈程度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越剧烈说明此金属越活跃。 规律:等质量金属与相同足量酸完全反应所用时间越少,金属反应速度越快,金属越活泼。 3、金属 + 盐→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重点】 (1)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Cu+FeSO4 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指的是此反应) (2)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3CuSO4+2Al==Al2(SO4)3+3Cu 现象:铝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3)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Cu==Cu(NO3)2+2A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4)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注意:CuSO4溶液时蓝色,FeSO4是浅绿色。 4、置换反应【重点】 (1)有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2)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 (3)常见类型:

初三化学金属章节计算题总结

注意:1. 此类反应一定在溶液中进行,不溶于水的化合物一般不与金属反应。 2. K、Ca、Na活动性非常强,但不能用它们置换化合物中的金属,因为它们能同溶液中的水剧烈反应。 酸碱盐溶解性的识记方法:(口诀)钾钠铵硝全溶类;不溶氯银硫酸钡;碳盐能溶MgCO3,碱类可溶是钙钡。⑴K、Na、NH4、NO3盐全溶;⑵盐酸盐:除AgCl不溶,其他全溶;⑶硫酸盐:除BaSO4不溶,其他全溶;⑷碳酸盐:除MgCO3微溶,其他不溶;⑸碱类:K、Na、NH4、Ca、Ba溶,其他不溶。 结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Mg、Al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Fe、Cu等在常温下几乎不能单独与氧气反应,但在点燃或加热的情况下可以发生反应;Au、Ag等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一、相同质量的异种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后,求生成H2的质量(或质量比),或生成相同质量的H2,求需各种金属的质量(或质量比) 1.例:实验室用铁和镁分别与稀盐酸反应制取H2,若生成等质量的H2,求消耗的铁与镁的质量比。 二、一定质量的某金属样品与足量酸反应后,在生成的氢气质量已知时,判断该样品中含有的可能杂质 2.例:某铁制样品可能含有镁、碳、铝、锌等杂质,取该样品3克,与足量稀H2SO4反应后。(1)若生成0.1克H2,则该样品中所含的杂质可能是()(2)若生成0.14克H2,则该样品中所含的杂质又可能是()。 三、当金属样品和生成氢气的质量均为已知时,判断该样品的可能组成

3.例:有一合金样品共重30克,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共放出1克H2,试通过计算推断该合金的可能组成。 ①Mg、Al ②Fe、Zn ③Zn、Cu ④Mg、Al、C 4例:某高炉用含三氧化二铁80%(质量分数)的赤铁矿石冶炼出含杂质2%(质量分数)的生铁。 (1)求三氧化二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2)求该高炉用700吨这种赤铁矿可冶炼出多少吨铁。 5例:将10g钢铁样品置于氧气流中灼烧,得到0.2g二氧化碳.求此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它是钢还是生铁? 6例: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的主要成分分别是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和碳酸亚铁。这些成分各一吨,含铁最多的是( ) A三氧化二铁 B.四氧化三铁 C.碳酸亚铁 D.一样多 7例:我国劳动人民在3000年前的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青铜是铜锡合金,它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取某青铜样品8.1 g,经分析,其中含锡0.9 g,则此青铜中铜与锡的质量比是( ) A.9∶2 B.9∶1 C.8∶1 D.4∶1

高一化学有关金属的计算题、图像题、推断题答案

高一化学有关金属的计算题、图像题、推断题 2015/11/27 1.200 ℃时,11.6g 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过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g,再将反应后剩余固体冷却后加入含有Na+、HCO-3、SO2-3、CO2-3等离子的水溶液中,若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3.2g/mol B.混合气体与Na2O2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C.溶液中SO2-3的物质的量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D.溶液中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CO2-3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但是HCO-3和CO2-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基本保持不变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产生O2的量,然后利用Na2O2与CO2、水蒸气反应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确定CO2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CO2和H2O与过量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反应后固体为Na2O2、NaOH、Na2CO3的混合物。固体质量增加了3.6g,即生成O2的质量为11.6g-3.6g=8g,物质的量为8g÷32g/mol=0.25mol,所以CO2和H2O的总物质的量为0.25mol×2=0.5mol。原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1.6g÷0.5mol=23.2g/mol。生成O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而生成1 mol 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所以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剩余固体中含有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SO2-3氧化为SO2-4,所以SO2-3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剩余固体中含有NaOH,溶液中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CO2-3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但是固体中还含有Na2CO3,所以HCO-3和CO2-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也要增大。 2.某溶液中含有HCO-3、SO2-3、CO2-3、CH3COO-四种阴离子,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后,假设溶液体积无变化,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 A.CO2-3 B.HCO-3 C.CH3COO-D.SO2-3 [答案]C [解析]Na2O2与H2O反应后生成O2和NaOH,O2氧化SO2-3,NaOH与HCO-3反应生成CO2-3,CO2-3的量增加。 3.将0.4 g NaOH和1.06 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 mol·L-1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图像数据的处理知识。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时,首先和NaOH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当滴入0.1 L时,两者恰好反应完全;继续滴加时,盐酸和Na2CO3开始反应,首先发生:HCl+Na2CO3===NaHCO3+NaCl,不放出气体,当再加入0.1 L时,此步反应进行完全;继续滴加时,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此时开始放出气体,分析图像,可知选C。 4.现有铝和过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加入稀盐酸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c(Al3+)∶c(H+)∶c(Cl-)=1∶2∶8,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铝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A.3∶4 B.9∶32 C.9∶16 D.9∶8 [答案]C [解析]根据反应后溶液中含有H+,显然加入的盐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AlCl3、HCl,根据电荷守恒得:c(H+)+c(Na+)+3c(Al3+)=c(Cl-),设c(Al3+)、c(H+)、c(Cl-)分别为a、2a、8a,则c(Na+)=3a,根据元素守恒,则Al、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5,故Al、O的质量比为1×27/(1.5×2×16)=9/16。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讲解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 【知识点精讲】 知识点1:金属材料及其发展史 1.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 2.金属材料的发展史 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使用铝制品使用合金 【例1】下列生活用品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是() A.陶瓷杯 B.不锈钢碗 C.塑料盆 D.玻璃茶壶 知识点2: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 1.金属的物理性质 (1)几种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见表1: 铁铝铜(又称紫铜) 物理性质 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 泽,质软,有良好的延展性, 密度为7.86g/cm3,熔点为 1535 ℃,沸点为2750℃, 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铝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为2.7g/ cm3,熔点为660℃,沸点为2467℃,具 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 铜具有紫红色金属光泽,密度 为8.92g/cm3,熔点为1083℃,沸 点为2567℃,具有良好的延展 性、导电性和导热性 分析表1可知,金属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如图3所示。 有金属光泽能够导电有延展性,能拉成丝,能展成薄片能够导热 (2)金属的特性 金属除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外,不同的金属又有各自的特性。 ①颜色: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而铜却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②状态:常温下,大多数金属为固体,而汞却为液体。 ③导电性:银、铜、铝(由强到弱)是导电性很强的金属。 ④熔点:钨的熔点最高,汞的熔点最低。 ⑤硬度:铬的硬度最大,而钠、钾等较软,可以用小刀切割。 ⑥密度:锂、钠、钾等的密度比水的小,其他大多数金属的密度比水的大,其中密度最大 的金属是锇。 2.金属的用途 金属在生活、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根据不同的用途选用不同性能的金属,如表2所示: 金属的物理性质应用 有金属光泽可做装饰品(如金、银首饰等) 导电性好电极、电线、电缆等 导热性好做炊具,如铁锅、铝壶等 延展性好制成车辆外壳、钢丝绳、铝箔 硬度大加工成多种工具,如铁锤、剪刀、机床底座等 由表2中的内容可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用途又反映了物质的性质。金属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要考虑价格、资源、制品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例如,银的导电性强,但它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少,价格昂贵,故不宜做导线。 巧记速记1.金属特性:黄金白银紫红铜,多数固体液体汞。2.金属共性:导电导热延展性,金属光泽在表面。

小学六年级数学计算题强化训练集

运算定律练习题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8×25×4 42×125×8 (25×125)×(8×4) 49×4×5 38×125×8×3 (125×25)×4 5 ×289×2 (125×12)×8 125×(12×4) (2)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变化练习 125×64 44×25 125×24 25×28 (3)加法交换律:a+b=b+a (4)加法结合律:(a+b)+c=a+(b+c) 357+288+143 158+395+105 167+289+33 129+235+171+165 378+527+73 169+78+22 58+39+42+61 138+293+62+107 (5)乘法分配律:(a+b)×c=a×c+b×c (6)正用练习 (80+4)×25 (20+4)×25 (125+17)×8 25×(40+4) 15×(20+3) (5)乘法分配律正用的变化练习: 36×3 25×41 39×101 125×88 201×24 (6)乘法分配律反用的练习: 34×72+34×28 35×37+65×37 85×82+85×18 25×97+25×3 76×25+25×24 (7)乘法分配律反用的变化练习: 38×29+38 75×299+75 64×199+64 35×68+68+68×64 (8)其他的一些简便运算。☆思考题: 大全

800÷25 6000÷125 3600÷8÷5 58×101-58 74×99 【思路导航】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325÷25 =(325×4)÷(25×4) =1300÷100 =13 【练一练1】 (1)450÷25 (2)525÷25 (3)3500÷125 (4)10000÷625 (5)49500÷900 (6)9000÷225 【经典例题二】计算25×125×4×8 【思路导航】如果先把25与4相乘,可以得到100,同时把125与8相乘,可以得到1000;再把100和1000相乘就可以了。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5×125×4×8 =(25×4)×(125×8) =100×1000 =100000 【练一练2】 (1)125×15×8×4 (2)25×24 (3)125×16 (4)75×16 (5)125×25×32 (6)25×5×64×125 【经典例题三】计算: (1)125×34+125×66 (2)43×11+43×36+43×52+43 【思路导航】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这两题 (1)125×34+125×66 (2)43×11+43×36+43×52+43 =125×(34+66) =43×(11+36+52+1) =125×100 =43×100 =12500 =4300 【练一练3】计算下面各题: (1)125×64+125×36 (2)64×45+64×71-64×16 (3)21×73+26×21+21 【经典例题四】计算 (1)(360+108)÷36 (2)1÷2+3÷2+5÷2+7

用守恒法解有关镁、铝和铁的计算题

用守恒法解有关镁、铝和铁的计算题 有关金属的计算题,解题方法有多种,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是守恒法,这种方法 常常能快速,准确地解出较难的计算题! 一、得失电子守恒与终态法结合 例1:将5.1 g镁和铝投入500 ml 2 mol/L的盐酸中,生成氢气0.5 g,金属完全溶解: 再加入4 mol/L的NaOH溶液, (1)若要使生成的沉淀最多,则应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 A. 200 ml B. 250 ml C. 425 ml D. 560 ml 解析:要使生成的沉淀最多,Mg2+和Al3+全部生成Mg(OH)2和Al(OH)3沉淀,溶液中溶质只含NaCl,据Na+与Cl-守恒有500×2=4×V(NaOH),所以V(NaOH)=250 ml。 (2) 生成沉淀的质量最多是() A. 22.1 g B. 8.5 g C. 10.2 g D. 13.6 g 解析:从始态(金属镁和铝)到终态(Mg(OH)2和Al(OH)3)沉淀,固体增加的质量为OH-的质量,只要计算出OH-的物质的量即可,而OH-的物质的量等于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因反应中生成氢气0.5 g,所以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氢气物质的量的2倍, 即 mol e,答案为 D。 例2:向100 ml水中投入K和Al共15 g,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为1.8 g (1)计算放出H2多少升(标准状况下) 解析:剩余金属1.8 g只可能是Al(因钾要与水反应),钾与水反应生成KOH和H2,KOH再与Al反应(因金属Al有剩余,所以生成的KOH完全反应), 2K +2H2O = 2KOH + H2↑① 2KOH + 2H2O + 2Al = 2NaAlO2 + 3 H2↑ 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