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小说中的_回忆_
汪曾祺受戒赏析

..汪曾祺《受戒》赏析汪曾祺《受戒》赏析一、创作背景一、创作背景《受戒》,这是作家汪曾祺十七岁那年,抗战爆发时,避难到了一个小寺庙里住了几个月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最早曾以《庙与僧》为题在上海《大公报》发表,1980年才重新写成了《受戒》。
两部作品比较后发现,两小说都有“回忆”的特点,但相隔了近三十五年,作家对往事的回忆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小说风格也完全不同。
《庙与僧》严格说来,只是《受戒》的创作素材,作家对人生的理解,还停留在好奇阶段,并无成熟的见解。
经过几十年的发酵,才酿成醇美清新的《受戒》。
二、创作目的二、创作目的汪曾祺把《受戒》当成一个梦来写,因为这是一个永远已逝的梦,也是梦想。
这是作家创作《受戒》的目的,表面上写小明子与小英子的初恋,实际上还有更丰富的内涵,那就是他们的初恋中所表现出来的清纯、和谐,他们的初恋中所表现出来的清纯、和谐,小明子的聪明能干,小明子的聪明能干,小明子的聪明能干,小英子的活泼大方,小英子的活泼大方,小英子的活泼大方,他们对戒他们对戒律的藐视,律的藐视,他们旺盛的生命力,他们旺盛的生命力,他们旺盛的生命力,而所有这一切美好的东西,经过几十年新生活的改造,而所有这一切美好的东西,经过几十年新生活的改造,而所有这一切美好的东西,经过几十年新生活的改造,已不已不复存在。
于是,表面上欢快的《受戒》,便包含了作家的隐痛,表面上的初恋题材,表现的却是作家对纯朴人性的歌颂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却是作家对纯朴人性的歌颂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三、小说特征三、小说特征1、回忆性特点、回忆性特点汪曾祺小说的“回忆性特点”既是作家生活经历、汪曾祺小说的“回忆性特点”既是作家生活经历、创作经历使然,创作经历使然,创作经历使然,又是他对小说创作的观念又是他对小说创作的观念使然。
选择表现旧生活,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而是“美学情感的需要”。
《受戒》中的小明子正是作家当初在避难寺庙里所见的小和尚,中的小明子正是作家当初在避难寺庙里所见的小和尚,同时,同时,又有作家自己少年时的影子,比如作品开始写小明子出家路上对沿路店铺的好奇,比如作品开始写小明子出家路上对沿路店铺的好奇,尤其是小明子朦胧的初恋,尤其是小明子朦胧的初恋,尤其是小明子朦胧的初恋,都都融进了作家自己的感受。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论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摘要】汪曾祺的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的作品启示了当代小说的发展方向,尤其在创新小说叙事方式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
他通过弘扬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结合,创造出新的叙事风格,丰富了当代小说的形式和内容。
这种创作理念为当代小说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促进了当代文学的发展。
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在当代小说创作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当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研究和借鉴汪曾祺的作品,可以更好地推动当代小说文体的发展,促进当代文学的繁荣与进步。
【关键词】引言、当代小说文体、汪曾祺、启示、创作影响、叙事方式、传统文化、现代价值观、叙事风格、积极影响、形式内容、文学发展。
1. 引言1.1 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汪曾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家。
他的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独特的情感体验而闻名。
汪曾祺的小说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价值观的结合,丰富了当代小说的形式和内容,为当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今天这个文学发展迅速的时代,汪曾祺的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他的作品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启示和启发。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对生活、对情感、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在当代小说创作中,我们可以借鉴他的叙事方式、情感表达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从而开拓出更多新的创作思路。
本文旨在探讨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
通过对他的作品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小说成就以及对当代文学的影响,从而推动当代文学的发展。
2. 正文2.1 对当代小说文体的启示汪曾祺的小说作品对当代小说文体具有启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汪曾祺的小说作品注重人物塑造和情感描写,对当代小说的人物描写提供了重要参考。
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实、生动,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这种写实的创作手法为当代小说家提供了写作范本,启示他们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需注重细节,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塑造具有立体感的人物形象。
略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水”象

水. 与汪 曾 祺有 着 千 丝 万缕 的联 系 。 地 陶 冶 和 熏染 了汪 曾祺 平 和 的性 格 他 的 小 说 . 特 别
是写家 乡高邮的小说 . 描 写 的往 往 是 在 水 边 、 水 上 发
汪 曾祺 早 年 的 生 活 与 水是 密 不 可 分 的 水 . 深 深 态 、 政 治 等功 利性 层 面 . 使 他 淡 泊 和 谐 的 审 美 追 求 进
安徽文学
W ENXUE 文 ANHUI
艺
理
论
略论注曾祺小说中的¨ 水” 象
李 斌
( 常州 市广播 电视 大学 )
摘 要 : 故 乡环境 与 家 庭 生 活 , 共 同影 响 了 汪 曾 祺 平
和、 超 脱 的艺 术 人 格 , 与 生 活 的漩 涡 和 意 识 形 态 保 持 了 一定 的距 离 . 正 是 这 一定 的审 美 距 离 和 他淡 泊平 和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戴车匠-汪曾祺)含答案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戴车匠(汪曾祺)(1)戴车匠是东街一景。
车匠是一种很古老的行业了。
所谓车匠,就是在木制的车床上用旋刀车旋小件圆形木器的那种人。
(2)车匠店离草巷口不远,左邻是侯家银匠店,右邻是杨家香店。
戴家车匠店门面很小,只有一间,地势却颇高。
店里正面的板壁上有一副一尺多长,四寸来宽的小小的朱红对子,写的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不知这是哪位读书人的手笔。
但是看来戴车匠很喜欢这副对子。
板壁前面,是作坊。
作坊放着两张车床。
车匠坐在坐板上,两手执定旋刀,车旋成器,这就是中国的古式的车床,——其原理倒是和现代铁制车床是一样的。
(3)靠里的车床是一张大的,那还是戴车匠的父亲留下的。
老一辈人打东西不怕费料,总是超过需要的粗壮。
这张老车床用了两代人,坐板已经磨得很光润,所有的榫头都还是牢牢实实的。
(4)戴车匠起得很早。
在别家店铺才卸下铺板的时候,戴车匠已经吃了早饭,选好了材料,看看图样,他这就和这张床子成了一体,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
人走到他的工作之中去,是可感动的。
中国的工匠,都是很勤快的。
好吃懒做的工匠,大概没有。
(5)有的时候,忽然,他停下来。
那就是想到了一点什么事。
或是刘长福托他斡旋一件什么事,那一头今天该给回话;或是儿子塾师过生日,该备一点礼物送去;或是澡堂里听来一个治风湿痛秘方,他麻二叔正用得着……似乎他每天派给自己多少工作,把那点工作做好,即为满意。
能分外多做几件就很按捺不住得意了。
他自然可以有时间抽一袋烟,喝两口茶,伸个懒腰。
(6)戴车匠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
做得了的东西,都悬挂在西边墙上,真是琳琅满目,细巧玲珑。
(7)车匠的木料都是坚实细致的,檀木——白檀,紫檀,红木,黄杨,枣木,梨木,最次的也是榆木的。
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
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戴车匠-汪曾祺)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戴车匠-汪曾祺)含答案解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戴车匠(汪曾祺)(1)戴车匠是东街一景。
车匠是一种很古老的行业了。
所谓车匠,就是在木制的车床上用旋刀车旋小件圆形木器的那种人。
(2)车匠店离草巷口不远,左邻是侯家银匠店,右邻是杨家香店。
戴家车匠店门面很小,只有一间,地势却颇高。
店里正面的板壁上有一副一尺多长,四寸来宽的小小的朱红对子,写的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不知这是哪位读书人的手笔。
但是看来戴车匠很喜欢这副对子。
板壁前面,是作坊。
作坊放着两张车床。
车匠坐在坐板上,两手执定旋刀,车旋成器,这就是中国的古式的车床,——其原理倒是和现代铁制车床是一样的。
(3)靠里的车床是一张大的,那还是戴车匠的父亲留下的。
老一辈人打东西不怕费料,总是超过需要的粗壮。
这张老车床用了两代人,坐板已经磨得很光润,所有的榫头都还是牢牢实实的。
(4)戴车匠起得很早。
在别家店铺才卸下铺板的时候,戴车匠已经吃了早饭,选好了材料,看看图样,他这就和这张床子成了一体,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
人走到他的工作之中去,是可感动的。
中国的工匠,都是很勤快的。
好吃懒做的工匠,大概没有。
(5)有的时候,忽然,他停下来。
那就是想到了一点什么事。
或是刘长福托他斡旋一件什么事,那一头今天该给回话;或是儿子塾师过生日,该备一点礼物送去;或是澡堂里听来一个治风湿痛秘方,他麻二叔正用得着……似乎他每天派给自己多少工作,把那点工作做好,即为满意。
能分外多做几件就很按捺不住得意了。
他自然可以有时间抽一袋烟,喝两口茶,伸个懒腰。
(6)戴车匠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
做得了的东西,都悬挂在西边墙上,真是琳琅满目,细巧玲珑。
(7)车匠的木料都是坚实细致的,檀木——白檀,紫檀,红木,黄杨,枣木,梨木,最次的也是榆木的。
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
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
汪曾祺小说的风格特色如何

汪曾祺小说的风格特色如何汪曾祺小说的风格特色如何汪曾祺是一位跨越现当代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在汪曾祺作品中,民情风俗包含着真实的性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汪曾祺小说的风格特色,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和谐的风俗汪曾祺的小说创作风格鲜明,以独特的文学气质和淳厚的生活底蕴,热衷对故乡、对童年展开温馨的回忆,并擅长作风俗画式的描绘,而被称为“风俗画作家”。
汪曾祺说过:“风俗,不论是自然形成的,还是包含一定的人为成分,都反映了一个民族对生活的挚爱,对‘活着’所感到的欢悦,风俗是民族感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看出在汪曾祺的小说中关于风俗画的描绘是有意为之的。
《受戒》和《大淖纪事》之所以吸引了众多读者,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它们那种别有风情的风俗描写。
如《受戒》的结尾处:“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
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
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
青浮萍,紫浮萍。
长脚蚊子,水蜘蛛。
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
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其笔下那具有地域风情的描写,表现出一种纯朴、温馨、清雅和谐的美感,犹如一幅美丽的画面久久地定格在读者的视觉之中。
在《大淖记事》里,有随四时自然变化的沙洲美景、高阜上的鸡鸭炕房、负曝闲谈的人家、忙碌的浆房、田畴麦垅、闲置的候船室。
总之,这里的一切和街里不一样,“这里的颜色、声音、气味和街里不一样”!这正是大淖人自然恬静天性的写照。
而小说中十一子和巧云追求爱情的方式同大淖风情和谐,使人很难分出哪些是写人物,哪些是写风俗。
风俗和人物浑然一体、自然天成,交相辉映地体现出民间生活的本真生命形象和人格取向。
优美和谐的风俗不仅表现在人与人、人与群体社会的融洽关系中,还表现在人与物之间的亲近上。
《受戒》中的小和尚海明和小姑娘英子爱听青蛙打鼓、寒蛇唱歌,看荧火虫飞动。
《天鹅之死》中的白蕤对美丽的天鹅情有独钟。
《昙花?鹤和鬼火》中的李小龙爱那雪白的昙花、美丽的野鹤和绿色的鬼火。
汪曾祺《旧病杂忆》原文及赏析

汪曾祺《旧病杂忆》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汪曾祺《旧病杂忆》原文及赏析【导语】:旧病杂忆是汪曾祺写的一篇散文,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赏析吧旧病杂忆对口那年我还小,记不清是几岁了。
汪曾祺小说《他眼睛里有些东西, 决非天空》解读

汪曾祺小说《他眼睛里有些东西, 决非天空》解读汪曾祺的小说《他眼睛里有些东西,决非天空》通过一段女孩的回忆,描绘出一个内心孤独、深藏着思想和情感的男性形象。
在小说中,女孩回忆起与男孩相遇的情景。
那时的男孩略显孩子气,穿着旧旧的军服,却在阳光下闪耀着与众不同的气质。
男孩以自己清晰的思考和感知,给了女孩不同寻常的感受,让她觉得自己被注视着,全身都被看透了。
男孩不擅长交际,沉默寡言,但他眼里透露出的情感却显得格外丰富。
这使得女孩很难理解男孩的内心世界,却也深深被男孩所吸引。
她相信,男孩眼里有些东西,决非天空。
在随后的故事中,女孩和男孩经常一起去看电影,走在街上,分享彼此的喜愁。
这段时间里,女孩深入了解了男孩的内心,发现他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人,对社会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思考问题很深入。
在女孩看来,这样的男孩太宝贵了,却又不被人理解和认可。
于是她决定,将男孩所想所感,以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小说的结尾,女孩得到了男孩送给她作为生日礼物的笔记本。
笔记本中记录着男孩对许多问题的思考和见解,其中一个问题就关于孤独。
男孩写道:“孤独不是小事,不是可以用某种方式来弥补的。
我不需要一群人陪伴着,但我需要的是人类的温暖,需要与人类相互理解。
”这句话深层次地揭示了这个男孩的内心状态。
他是一个极端内向的人,无法融入到大众生活中去,却深深的向往着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温暖。
他眼里有些东西,决非天空,它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思想、渴望和孤独。
他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世界,理解生命,却无论如何都难以被别人理解和呼应。
小说中男孩的形象,呈现出一种普遍存在的内向、独立而思考深入的形象。
他是一个与外界疏离的人,常常因为无法被人理解而感到孤独和沮丧。
但他内心渴望人类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温暖。
这样的情感状态,让人深感触动。
同时,小说也揭示了当代社会人际关系的薄弱和疏离。
当人与人之间难以理解和互相理解时,孤独、疏离等问题随之而来。
因此,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多关注周围的人,多做理解和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和根 " #%$$ 它启发着我们去思考汪曾祺 笔下那些平凡 的旧日生活图景之所以能长久地打动读者的更深刻原 因 #即 他 一 直 在 创 作 中 做 着 一 种 努 力 #努 力 让 小 说 走 向 诗学的审美视域# 以更高级更独特的形式表达某种形 而上的东西 $ ! 回忆 " 就是汪曾祺借来在艺术创造中完 成对存在的超越的一条途径 $ 他多次表示 # 自己钟爱写回忆是想拉长沉淀的时 ! 从一个较远的距离外 " 对存在进行一些! 孤独的 间#
#&$
思 索 " #’$# 同 时 借 回 忆 来! 反 复 沉 淀 % 除 净 火 气 % 特 别 是 除尽感伤主义 " #($# 以节制情感 $ 回忆已经内化为作者审 美地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 # 并直接影响了艺术形式 的生 成 # 透 过 汪 曾 祺 为 我 们 提 供 的 大 量 回 忆 性 文 本 # 有 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回忆的机制对塑造其文本审美品 格的影响及背后的丰富内涵$ 本文试从汪曾祺小说所 呈 现 的 情 节 %情 境 %情 绪 上 的 特 点 入 手 #做 进 一 步 的 分 析$ 情节 ! 流水式的呈现 人们在回忆往事 时 # 常 发 出 这 样 的 感 叹 & ! 时间如 流水 " $ 这既是指时间如流水般一去不回 # 也向我们揭 示了 一 个 道 理 & 当 我 们 在 回 溯 过 去 时 # 所 感 知 到 的 时 间
关键词 ! 汪曾祺 & 小说 & 回忆 & 流水 & 审美 & 挽歌 汪曾祺有一个很有意味的文学观 ! 小说是回 忆 " # 这 让 我 联 想 到 海 德 格 尔 的 一 句 话! 回 忆 是 诗 的
#!$
是 靠 直 觉 把 握 的 #它 打 破 了 原 有 的 线 性 规 律 #成 为 非 逻 辑的 % 模 糊 的 断 片 # 像 流 动 的 水 一 样 难 于 固 定 和 准 确 把 握 $ 当作家用自己的语言将他们感知到的复杂 % 混沌的 时间面貌以一定形式固定下来的时候 # 正是展现其对存 在的不同处理 # 展现独特风格之时 $ 流水式的行文风格 正是回忆影响汪曾祺对时间感知的结果$ 汪曾祺不同 于许多现代派作家 # 后者更多地利用了过去时间的非连 续 性 和 非 逻 辑 性 带 来 的 零 乱 %神 秘 之 感 #让 时 空 错 乱 交 织 # 创 造 了! 记 忆 的 迷 宫 " # 如 普 鲁 斯 特’ 追 忆 似 水 年 华 ( )前 者 则 巧 妙 把 握 住 时 间 记 忆 自 由 灵 活 %跳 动 随 意 的特质# 在大体恢复原有时光展开的线性历程的基础 上 # 把原本也许复杂冗长的故事变成了一些灵动的片段 和印象的组合 # 增强了如诗般的流动感 # 因此 # 他常说自 己的小说是没有多少情节的 $ ’ 故里杂记*李三 ( 从头到尾就写李三的日常工作 与生活 & 做庙 祝 % 布 置 仪 式 % 打 更 % 缉 盗 % 埋 尸 % 管 叫 花 子 ++ 最 后 # 写 他 顺 手 牵 羊 拿 了 别 人 一 条 竹 蒿 # 故 事 便 结 束了 $ 这算是什么故事呢 )充其量只算是一笔日常生活 ’ 鸡毛 ( 中用大量篇 的流水帐 # 而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 幅描写 西 南 联 大 的 校 舍 % 生 活 环 境 # 写 文 嫂 养 鸡 % 洗 衣 % 嫁女 儿 # 又 写 怪 人 金 昌 焕 # 到 最 后 文 嫂 在 金 昌 焕 的 床 下 发 现 了 一 堆 鸡 毛 )’ 榆 树 ( 十 分 悠 闲 地 讲 述 着! 榆 树 一
!&的作品中却可以看出 " 汪曾 祺 一 生 的 经 历 充 满 着 坎 坷 不 平 " 使 他 对 人 的 选 择 # 人的价值与意义" 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价值体系的建 立产生了深深的疑惑 ! 但是 " 经由回忆再现出来的往日 情景 " 是 作 者 二 度 创 作 的 结 晶 " 是 汪 曾 祺 内 心 理 想 与 现 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他把内心深处的自我认同的危机 隐藏 在 文 本 背 后 " 把 美 和 真 推 到 了 前 台 ! 童 年 " 他 生 活 % 徙 & "# 金 在一个 相 当 精 致 的 传 统 文 化 环 境 中 $ 高 北 溟 ! 冬心 ! % 金 冬 心 & "等 人 物 就 是 汪 曾 祺 记 忆 中 那 个 环 境 里 知识分子 !包 括 自 己 "的 缩 影 " 尽 管 很 无 奈 却 被 描 写 得 有 一种纯粹的美’ 大学时代他被抛入了烽火连天的战乱 之中 $ % 日规 & # % 老鲁 & 里有他难以忘怀的西南联大 " 那 时的生活相当艰苦却被描述得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 " 那 里的人很少抱怨 " 平淡知足又不放弃努力 ’#$ 年代 " 当 他刚刚在文坛中崭露头角之时" 一场新的巨变又产生 ( 文革) # ( 拨 乱 反 正 ) ** 接 连 不 了 ’ 之 后 的( 反 右 ) # 断的改变给汪曾祺的心灵 带来了难以平息的震动 "这 些震动在他的小说里是难以遮蔽的! 所以他的小说中 也有一部分描写解放后和文革生活题材的作品" 但比 起解放前题材的作品而言 " 是屈指可数的 ! 并且在这些 反映他人生中最灰暗一段的作品里" 也很少愤怒的控 诉 # 不平与遗恨 " 有的也只是轻轻的调侃和默默的同情 ! % 王全 & 和% 看水 & 反映的是汪曾祺被划为( 右派 ) 时的 下放生活 " 他用劳动的欢乐和对农村生活的新奇体验掩 盖住了内心的失落与怀疑 !( 看水 " 没有什么的 ! 狼不狼 的" 问题也不大! 许多事都不像想象起来那么可怕 **) 一天的劳动后 " 小吕就这样想着在葡萄架下睡 着 了! % 看水 & "! % 云致秋行状 & 则更为具体地反映了知识 分子在解放前后的种种运动中的悲欢离合 " 但主人公云 致秋却是个乐天派" 于是故事也就多了一份随意与从 容 " 少了许多沉重 ! 可以看出 " 这些都是汪曾祺用现在的眼光看待过 去 生 活 时 "有 意 地 将 其 理 想 化 #审 美 化 的 结 果 "也 只 有 借助回忆 " 才能实现审美处理的自由 ! 环境的不断变化 " 一直给知识分子 !包 括 汪 曾 祺 自 己 "准 确 地 给 自 己 定 位 " 并 实 现 自 身 的 价 值+ ++ 即 知 识 分 子 自 我 认 同 的 问 题 " 制造着令人( 痛苦的不完善 ) ! 汪曾祺这一代的知识分 子很少有主动选择的机会 " 总是被动地被大环境抛来抛 去 " 使他对现实多多少少产生了疏离感 ! 就像汪本人在 文 革 中 被 突 然( 解 放 ) 时 曾 诚 恳 地 说 过 "( 京 剧 团 要 使 用我 " 我一定, 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 ) - " 这是 那个时代
(
收稿日期 !!"")*"+*!"
)’
年一年地长 ! 侉奶奶一年一年地活着 " 一年一年地纳鞋 底 # 的故事 ! $ 回忆为我们提供的正是取自生活世界的 影像和形象的断片 " 它们根据感情世界的内在规律被重 新组织起来 % & 而汪曾祺的情感逻辑就是 " 他认为$ 生
!"#
33 中 国 古 重现的 0 斯蒂芬2欧文在那本奇特的* 追 忆 3 $ 回忆中形象其背 典文 学 中 的 往 事 再 现 + 中 告 诉 我 们 / 景是是 模 糊 不 清 的 " 出 现 的 是 某 种 形 式 " 故 事 1 意 义 1 同 价值相关的独特 问题都集中于这种形式 0 & 于是 " 我们 就能更好地理解汪曾祺小说流水式的叙述背后更深层 的 美 学 意 蕴 0 正 如* 晚 饭 后 的 故 事 + " 它 讲 述 的 不 过 是 主人公郭庆春如何从一个卖瓜的小孩成长为小有名气 的 京 剧 导 演 的 故 事 "有 一 点 俗 气 的 个 人 奋 斗 史 "有 一 点 小市民 的悲欢离合 " 但在王安忆看来 " $ 一个人坎坷起 伏的一生只不过是晚饭后的一场回忆 & !’#" 这 种形式本 身就充满了对人生的戏谑和无奈 0 情境 ! 强大的审美观照 汪 曾 祺 说 /$ 我 追 求 的 不 是 4 深 刻 5 " 是 4 和 谐 5 0 & !(#他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段营造这份和谐 0 作者主 观 性 的 大量介入使小说的整体情境呈现出虚拟化 1审 美化 强 的 特 点 / 小 说 中 的 人 物 无 论 是 文 人 雅 士 1 贩 夫 走 卒 还 是 乡 野 之 徒 "都 被 洗 去 卑 下 与 低 俗 "沾 染 了 一 丝 雅 气 " 显得与众不同 . 小说讲述的故事拒绝了人世中凶恶 1 残 酷 和 猥 琐 的 大 量 入 侵 "却 有 意 地 营 造 出 温 暖 1宽 容 与 美好的气氛 " 让人心生向往 ,, 这已被大家公认的小说 风貌 " 与汪曾祺内心深处回忆的机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0 回忆是个主观性很强的心理活动 " 它可以打开时 间的 限 制 " 使 主 体 摆 脱 经 验 世 界 的 强 制 干 扰 " 自 主 地 构 建诗性的艺术世界 " 即回忆成了作者追求自由的诗性想 象的最优模式 0 当汪曾祺打开记忆的天窗 " 浮现在脑海 中 的 只 是 一 个 小 亮 点 "需 要 用 想 象 和 虚 构 去 延 伸 1填 充 和铺陈完整0 这个亮点之所以能突破时间的重重封锁 而 重 新 闪 亮 "是 一 个 被 照 亮 的 过 程 "由 于 它 在 某 种 层 面 上契 合 了 作 者 的 内 心 " 引 起 了 作 者 的 美 感 需 要 " 作 品 中 被二度创造的人物和情境成了作者审美指向的外化 " 回 忆的文本成了审美的文本 " 这也是为何汪曾祺一直强调 其写作只是为了$ 满足自己美学情感的需要 & 的根本原 因 " 回忆的功用不容忽视 0 回忆不仅在艺术构建的层面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更是在心灵构建上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应 " 而后者决定 了前者 " 并最终促使小说情境的虚构和审美化特性的生 $ 正是 成 0 回忆的部分总是与现实的缺失联系在一起 " 那些 不 完 满 的 1 未 尽 完 善 的 东 西 " 那 些 在 我 们 的 生 活 中 言犹未尽的东西留下的斑痕最能激起人们回忆的欲 望 & !+#0 汪曾祺如此强调审美世界的建构 " 尤其执着于在 过去的时光中寻找其审美理想的支点 " 就是想超越某种 $ 痛苦的不完善 & !"#0 作为一个极富主体性的知识分子 " 汪 曾 祺 把 寻 找 自 我 1实 现 自 我 "实 现 知 识 分 子 的 终 级 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