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加工条件1
茶叶加工工艺

茶叶加工工艺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部分茶叶加工工艺一、功夫红茶加工工艺功夫红茶主要加工流程:采摘—委调—委调—揉捻—干燥四道工序。
1、鲜艳采摘:功夫红茶鲜艳采摘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为主,要求鲜叶细嫩、匀净、新鲜。
鲜叶进厂后严格进行分级,分别加工。
采摘时应掌握手提采摘法,严禁抓采。
2、委调:①委调的目:散失适当的水分,减少细胞张力,使茶叶柔软,韧性增加,为揉捻做形和提高叶细胞损伤程度创造必要条件。
②委调方法:委调方法有室内自然委调、委调槽委调、委调机委调及各种形式的加温委调方法。
目前主要采用委调槽委调和室内自然委调。
委调槽委调摊叶厚度在20cm左右,摊放时叶子要抖撒,摊平呈蓬松状态。
保持厚度一致,是通风均匀,定时翻叶,委调程度掌握“嫩叶重委调,老叶轻委调”的原则。
一般掌握“宁轻勿重”严防委调过度。
功夫红茶委调叶以60%--64%为适度标准。
3、揉捻:揉捻是功夫红茶塑造外形和形成内质的重要工序。
功夫红茶要求外形条索紧结,内质滋味浓厚甜醇,这些都取决于揉捻叶的卷紧程度和细胞的损失率。
①揉捻目的:揉捻使叶片卷成紧直条索,体形缩小,外形美观:揉后茶计溢聚叶表,干燥后乌润有光泽,冲泡时易溶于水,增加茶汤浓度。
②揉捻原理:揉捻使叶片在机械力的作用下形成条索,同时使叶细胞损伤,茶计溢出,为红茶发酵创造必要条件。
③揉捻技术:由于揉捻机的型号和性能不同,叶子老嫩不同,投叶量多少不一。
总体而言,嫩叶可适当多投,老叶少投,大型的揉捻机一般揉90min,中小型揉捻机揉60--70min。
揉捻遵照轻、重、轻的加压原则,以组织损伤率在80%以上,叶片90%成条,条索紧卷,茶计充分外溢,粘附于茶条表面,用手紧握,茶计溢而不成滴流为度。
4、发酵:①发酵目的:发酵的目的在于促进内含物质发生深刻的变化,为形式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准备基质。
②发酵室要求:发酵室要保持高湿状态,以相对湿度达95%以上较好,有时必须采取喷雾或洒水等增湿措施,同时要求保持有新鲜空气流通。
云南绿茶生产操作规程标准

云南绿茶生产操作规程标准
《云南绿茶生产操作规程标准》
一、茶叶采摘
1.1 选取春季叶柄嫩、含水分和茶多酚较高的高丛生长时的优质茶树作为采摘对象。
1.2 采摘时间为清晨至中午时分,避免太阳直射的时间段。
1.3 采摘员必须保持身体清洁和穿着干净的工作服,并佩戴手套,以防止茶叶被污染。
二、茶叶制作
2.1 茶叶加工要根据不同的工艺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包括杀青、揉捻、发酵、干燥等。
2.2 杀青时要控制温度和时间,确保茶叶叶缘呈现明亮的翠绿色。
2.3 揉捻时要避免过度揉捻,以免茶叶变味。
2.4 发酵时要保持适当的湿度和通风条件,防止发酵不均匀。
2.5 干燥时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使茶叶含水量适中。
三、包装储存
3.1 茶叶包装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保持茶叶的原味和香气。
3.2 茶叶储存要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保持通风干燥。
3.3 储存环境要保持干净卫生,避免异味和污染。
四、质量检验
4.1 对每批茶叶要进行物理性状、化学成分的检验,确保茶叶符合国家标准。
4.2 对茶叶的外观、湿度、含杂质等要进行全面检查。
4.3 对包装好的茶叶要抽取样品进行质量监测,确保茶叶质量稳定。
以上就是《云南绿茶生产操作规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只有遵循相应的规范和操作流程,才能保证生产出优质的云南绿茶。
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

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
茶叶是中国传统的名优特产之一,它不仅是一种饮品,而且还有丰富的营养和医疗价值。
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是茶叶能够保存质量和口感的关键,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的四个方面。
一、茶叶采摘技术
茶叶采摘是影响茶叶质量和口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夏季采摘虽然产量高,但它的质量和口感往往偏苦,因此,春季和秋季是比较合适的茶叶采摘时段。
在采摘茶叶时应尽量避免对叶片造成伤害,应选择嫩芽和嫩叶为主要采摘对象,同时人工采摘时应注意节奏和速度,以免影响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二、茶叶杀青技术
茶叶杀青是指茶叶采摘后,将新鲜茶叶进行加工制作的过程,此时要注意控制时间和温度,并且要保持茶叶的自然湿度。
杀青技术包括暴晒、烘干和炒制三种,针对不同种类的茶叶有不同的杀青技术,比如绿茶杀青应该选择高温高湿的环境来处理,而黄茶杀青则应该选择低温微湿的环境来处理。
三、茶叶卷揉和发酵技术
茶叶卷揉和发酵是制作优质茶叶的必要步骤,这一步骤主要是将茶叶从晾放的状态转换为菜单状态,同时还起到释放茶叶的香气和存放茶叶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茶叶的卷揉需要人工操作,而且质量受到人员技术水平的限制。
四、茶叶干燥技术
干燥是保持茶叶质量和口感的最后一道工序。
茶叶干燥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并且要避免过度干燥或者过度潮湿。
一般情况下,茶叶干燥可以采用自然晾晒、石窑烘干、传统火炉干燥和电烤架干燥等多种技术,具体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茶叶种类和生产规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是保证茶叶质量和口感的关键,只有通过规范的生产和严格的工序控制,才能制作出口感独特、质量上乘的茶叶产品。
六大茶类加工要点

六大茶类加工要点
六大茶类的加工要点如下:
1.绿茶:杀青是关键,需控制温度,以阻止茶叶内酶的活性;之
后进行揉捻,使茶叶形成条状;最后是烘干,确保茶叶含水量适中。
2.白茶:采摘后不经揉捻,直接晾干。
3.黄茶:加工工艺类似炒青绿茶,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
道“闷黄”的工艺。
4.乌龙茶:需要经过晒青、凉青、做青、杀青、揉捻和烘焙等多
道工序。
5.红茶:揉捻发酵是关键,使茶叶细胞破碎,释放出茶汁。
之后
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进行发酵,使茶叶的颜色由鲜绿转变为红褐色,茶汁的氨基酸和多酚含量增加,口感更醇厚。
6.黑茶:制作时需要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等工序。
其
中,渥堆是黑茶加工中的独特工艺,使茶叶内部产生特殊的陈香。
以上六大茶类各有特色,制作工艺也较为多样。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制茶专业人士或查阅制茶方面的书籍。
第二章 茶叶初加工工程 1

1.2杀青技术 1.2.1杀青应掌握的基本原则 影响杀青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温度、时间、投叶量 和鲜叶的质量等4个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杀青过程中,一个因素的改变,其它因素也必 须相应改变。 例如:温度低,时间就应长,温度高,时 间就应短。投叶量增加,温度就应相应增高。
杀青技术措施,主要应掌握以下三点关键: A、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要达到杀青的目的,就必须用高温来迅速破坏多酚氧化酶等 酶的活性,从而达到阻止多酚氧化酶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 红变的目的。
一、萎凋技术原理
二、日光萎凋设备 三、热风萎凋设备 四、萎凋风量计算与风机选配
一、萎凋技术原理 萎凋是红茶、白茶、乌龙茶初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在这个过程中, 鲜叶水分散失,叶片变软,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物化:水分散发 叶质萎软,叶细胞膜透性增强。化学变化:酶活性增强,淀粉、 多糖、蛋白质、果胶等物质分解,叶绿素被破坏,芳香物质发生变 化,很多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一)萎凋主要技术参数 1、温度 影响最显著,直接关系到叶温高低和鲜叶内含物化学反应 的速度。萎凋失水速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与温度呈正相关。(蒸气 压,气孔,酶活性)。萎凋过程叶温最佳温度为25-28°C.
4、失水率和失水速率 失水率是表征萎凋程度的物
(二)萎凋的方式与特点 1.日光萎凋 即“晒青”,在晴天温度25-36摄氏度,相对湿度55-65%的条件为宜。 “弱光萎凋、摊叶均匀、嫩叶老凋、老叶嫩凋”的原则。
2.热风萎凋 将鲜叶置于萎凋房、萎凋槽或萎凋机内,摊叶厚度0.2m左右,利用 轴流风机吹送28-35度,相对湿度65-75%.
3.室内自然萎凋 将鲜叶置于萎凋架的萎凋帘或筛子上,摊叶量为0.5-0.75kg/m2
4.复式萎凋 日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交替进行,反复三四次。花果香 明显,滋味醇和,品质好。
制茶管理制度

制茶管理制度一、茶叶采摘管理1. 采茶前,应对茶叶园地进行清理和修剪,并移除有病虫害的茶树。
2. 采茶应在清晨或傍晚进行,以避免高温对茶叶的影响。
3. 采摘时,要避免用手摘或带刺的工具进行釆茶,以免对茶叶造成损伤。
二、茶叶加工管理1. 釆摘后,将茶叶放置通风干燥,避免暴晒以免影响茶叶的品质。
2. 茶叶初步加工时,要确保加工设备清洁卫生,避免杂质污染。
3. 对不同类型的茶叶,应根据加工工艺进行分类和加工。
三、茶叶贮存管理1. 贮存茶叶的库房要保持通风、干燥,避免潮湿和虫害。
2. 贮存茶叶的容器要洁净,避免异味或其他物质污染。
3. 对于不同种类的茶叶,要进行分类贮存,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
四、茶叶包装管理1. 包装茶叶的材料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避免有害物质渗透。
2. 包装过程要保持整洁和卫生,避免污染茶叶。
3. 包装后的茶叶要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和贮存条件,以便消费者参考。
五、茶叶检验管理1. 对每批茶叶进行抽样检验,确保茶叶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2. 检验过程要遵循标准操作程序,确保结果的客观和准确性。
3. 对于有问题的茶叶,要进行记录并进行处理,以避免对批次茶叶的影响。
六、茶叶质量管理1. 对于符合质量标准的茶叶,要进行质量认证,并进行标识。
2. 对于有问题的茶叶,要进行分类处理,避免对其余茶叶的污染。
3. 对于消费者反馈的质量问题,要进行追溯和处理,并进行记录。
七、茶叶安全管理1. 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相关的控制措施。
2. 对生产环境、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避免因设备问题造成安全隐患。
3. 建立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预防和应对。
八、茶叶教育培训管理1. 对制茶员工进行入职培训,确保其了解相关规范和要求。
2. 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和教育,使其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3. 对员工进行安全、质量和卫生等方面的培训,以确保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品质。
以上是茶叶生产管理制度的一部分内容,它涉及到茶叶生产的各个环节和方面,以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安全。
晒青绿茶的工艺流程(一)

晒青绿茶的工艺流程(一)晒青绿茶的工艺简介在绿茶的加工过程中,晒青步骤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只有通过正确的晒青工艺,才能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本文将详细介绍晒青绿茶的工艺流程。
准备工作在进行晒青绿茶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包括:1.选择合适的青叶:优质绿茶需要选用新鲜嫩绿的青叶,避免使用老叶或黄叶。
2.晒青场地准备:选择一个通风良好、没有异味且阳光充足的场地进行晒青。
晾青过程第一步:摊青1.将采摘好的青叶均匀地摊放在通风良好的晒青场地上。
2.青叶要薄而匀,避免叶叠压,以利于均匀受热。
3.摊青的时间一般为2-3小时,具体时间根据天气情况和青叶的水分含量而定。
第二步:炒青1.将摊青后的青叶分批放入炒青机中。
2.炒青机内温度一般控制在℃,时间约为2-3分钟。
3.炒青的目的是通过高温使茶叶中的酶活性降低,停止青叶的发酵过程。
第三步:凉青1.炒青后的茶叶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凉青,时间约为30分钟。
2.凉青的过程中,要将茶叶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叶叠压。
第四步:揉捻1.将凉青后的茶叶分批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
2.揉捻的目的是通过摩擦和压力使茶叶形成特定的形状,改善茶叶的口感。
3.揉捻机一般设置两个档位,先用低档揉捻,再用高档揉捻,时间约为20-30分钟。
第五步:晾晒1.揉捻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晾晒,堆成2-3厘米高的茶叶饼状。
2.晾晒的时间一般为2-3小时,具体时间根据天气情况和茶叶的水分含量而定。
3.晾晒后的绿茶即可包装入袋或罐中,保存以保持茶叶的新鲜度。
结语晒青工艺是绿茶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绿茶的质量和口感。
通过本文详细介绍的晒青流程,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晒青绿茶的工艺,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希望对您的绿茶制作有所帮助!。
HACCP计划验证(茶叶的HACCP)计划

茶:挑拣、复烘、定级包装为关键控制点,并确定了关键限值和操作限值。
一、绿茶:1.分拣去杂:关键限值:1.无肉眼可见外来异物。
2.符合GB/T22737信阳毛尖茶的感官品质要求。
操作限值:1.无肉眼可见外来异物。
2.符合GB/T22737信阳毛尖茶的感官品质要求。
2.复烘:关键限值:1.干燥温度60-80度,时间20-30分钟。
操作限值:1.干燥温度60-80度,时间20-30分钟。
2.根据手感,目测,严格控制关键控制点的参数二、红茶:1.挑拣:关键限值:1.无肉眼可见外来异物。
2.符合GB/T13738.2工夫红茶的感官品质要求。
操作限值:1.无肉眼可见外来异物。
2.符合GB/T13738.2工夫红茶的感官品质要求。
2.复烘:关键限值:1.干燥温度90-120度,时间50-60分钟。
操作限值:1.干燥温度90-120度,时间50-60分钟。
2.根据手感,目测,严格控制关键控制点的参数一、绿茶:1.分拣去杂:(ccp1)a监控:初烘后的茶叶每袋进行分拣去杂,挑出非茶叶的异物,无肉眼可见的异物。
b纠正措施:挑拣不合格的茶叶,返工并重新挑拣,待合格后转入下一道工序。
2.复烘:(ccp2)a监控:温度时间在60-80度,时间在20-30分钟;用手揉捻易成粉末状为复烘终点。
b纠正措施:对复烘不到位的重新复烘;对复烘过度的茶叶按不合格品处理。
二、红茶:1.挑拣:(ccp1)a监控:初烘后的茶叶每袋进行挑拣,挑出非茶叶的异物,无肉眼可见的异物。
b纠正措施:挑拣不合格的茶叶,返工并重新挑拣,待合格后转入下一道工序。
2.复烘:(ccp2)a监控:温度时间在90-120度,时间在50-60分钟;用手揉捻易成粉末状为复烘终点。
b纠正措施:对复烘不到位的重新复烘;对复烘过度的茶叶按不合格品处理。
2.确认人员:全体HACCP小组成员3.确认过程及内容:3.1管理体系的确认3.1.1已制定并实施《前提方案》和《操作性前提方案》保证了生产车间的硬件设施和卫生控制条件符合食品生产企业要求,并且实施了产品标识和追溯控制程序,对食品安全危害的控制提供了基础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鲜叶摊放鲜叶采后一般需摊放一段时间。
摊放的目的一方面是随着水分散发,使叶色变深,叶质变软,可塑性增加,有利于造型;另一方面是通过摊放散发青气,生成更多对品质有利的成分,如氨基酸、可深性糖增加,酯型儿茶素减少。
摊放的场所应选取清洁、阴凉、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
一般应在蔑蕈上进行摊放,厚度15~20厘米,每平方米约10千克,时间不超过10小时。
做到早摊放、时付制、依次付制,摊放中间可翻拌,但要轻翻轻拌。
在多雨季节,采收大量鲜叶无法安排加工时,可以采取贮青的办法,以保证鲜叶的质量不变。
贮青设备有贮青箱、自动箱式贮青设备和贮青槽、贮青槽应用较为广泛。
用贮青槽贮存鲜叶,鲜叶厚度一般为80~100厘米。
贮青时可采用间歇通风的方法,以防止叶温上升。
贮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一般来说,鲜叶摊放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掌握鲜叶摊放厚度摊放过薄鲜叶水分散失快,时间相对就短,会影响鲜叶内含物的正常转化;摊放过厚,时间延长,叶堆温度升高,鲜叶易红变,影响制茶品质,甚至产生劣变。
2.正确地适度摊放摊放时应注意鲜叶状态,根据“嫩叶老摊,老叶嫩摊”的原则;摊放后嫩叶含水量应少些,老叶含水量略多。
一般含水量在78%以上的鲜叶,失重率掌握在15%~20%为宜。
鲜叶经摊放后,叶质变软、发出清香味时,可进入下一工序。
(二)杀青杀青是绿茶加工的主要工序之一。
其主要目的是破坏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同时散发部分青气,改变鲜叶内含成分的部分性质,以形成绿茶应有的色、香、味,而且还通过蒸发部分水分增加叶质的韧性,便于揉捻造型。
1.杀青的品质管理杀青品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干茶的质量,抓好杀青叶的品质管理,是绿茶加工的重要环节之一。
(1)正确处理好温度、投叶量及杀青时间几个因子之间的关系①温度杀青对叶温的要求有一定的范围。
高温杀青的主要标志就是在短时间内使叶温达到80℃以上,以尽快抑制酶活性,同时散发部分青气。
但是锅温的高低又与投叶量密切相关。
一般投叶量越多,锅温要求越高;投叶量越少,则锅温相对可以稍低。
②投叶量一般嫩叶、雨水叶含水量相对较高,投叶量宜少;而老叶等含水量较少,投叶量可适当增加。
如果投叶量过多,就可能会产生杀青不透,出现红梗红叶;投叶量过少而锅温又较高,则会出现焦边、焦叶和爆点现象,产生焦味,影响杀青质量。
③杀青时间杀青要求“高温、短时”,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钝化酶活性的目的。
一般杀青技术要求叶温在1~2分钟内升高到80℃以上,最长不能超过3~4分钟,否则就会出现红梗、红叶。
(2)杀青原则杀青时采取“高温杀青,先高后低;抛闷结合,多抛少闷;老叶嫩杀,嫩叶老杀”的原则。
(3)杀青程度灵活掌握杀青程度。
杀青适度的指标是:叶色暗绿、梗弯曲不断;手捏叶质柔软,略有黏性;手握成团,略有弹性;青气消失,略带茶香。
此杀青程度为适度。
总之,杀青要适度。
杀青不足,青气未除尽,滋味薄涩,而且容易产生红梗、红叶;杀青过头,杀青叶色泽变黄,香气钝熟或出现焦味,滋味不正。
2.滚筒杀青机目前大宗绿茶基本实行机械生产,按照机械性能可分为锅式杀青机、滚筒杀青机和汽热杀青机等几种。
由于滚筒式杀青机具有产量高、又能连续作业的特点,所以各地都普遍采用这一方式。
滚筒杀青机是一种连续作业的杀青机,其型号有多种,但设计原理基本相同,机械结构也大同小异。
一般简体直径60~80厘米,筒长400~450厘米,转速27~28转/分,从投叶到出叶全程一般3~4分钟。
每小时投叶量春季嫩叶为150~200千克,老叶可适当增加。
操作时炉灶生火后,即开启电机,使滚筒运转均匀受热。
当筒体高温处微微泛红,或见火星跳动、简体温度达400℃左右时,即可开动输送带送叶。
开始时快速加倍投叶,以免焦叶。
待简体出叶后,转为正常、均匀、适量连续投叶,并启动排气罩电动机,将水蒸气排出。
在杀青过程中,视出叶口的杀青叶质量,及时调整投叶量。
如杀青过度,可适当增加投叶量;反之,杀青不足,则适当减少投叶量。
随时检查炉温,保持炉温恒定。
停机前0.5小时应降低炉温,以免焦叶。
具体操作还应根据鲜叶状况(如老嫩程度、含水量等)以及筒内蒸汽产生情况来控制筒温和投叶量。
(三)揉捻揉捻的目的是为了卷紧茶条、缩小体积,有利于炒干过程中整形,并适当破坏叶片组织,使茶叶内含成分容易泡出且耐冲泡。
大宗茶加工基本上都采用机械揉捻。
1.揉捻的品质管理老叶热揉,嫩叶冷揉。
老叶含较多的纤维素、糖、淀粉等物质,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其黏稠性会随温度上升而提高。
此外,叶片越老其角质层越厚,冷揉不易成条,应采用热揉。
嫩叶纤维素含量低,又有较多的果胶等物质,揉捻时容易成条,一般采用冷揉。
(1)揉捻时间与压力一般一、二级嫩叶,揉捻以无压揉捻为主,中间适当加轻压;而三级以下茶叶要求逐步加压,即开始无压,中间加压,最后又轻压或无压。
压力要求遵循“先轻后重,逐步加压,轻重交替,最后不加压”的原则;同时在加压适当的前提下,时间必须保证,要求揉透而不断碎,既成条又不损毫尖。
(2)投叶量要适宜投叶量过多,使杀青叶在揉桶内翻转困难,揉捻不匀,条索不紧,产生扁碎茶;投叶量过少,导致松散条过多,起不到揉捻应有的作用。
(3)掌握揉捻程度揉捻均匀,成条率高。
三级以上原料成条率要求在80%以上,三级以下的原料则要求在60%以上;组织破碎率达到标准。
一般要求绿茶揉捻叶的组织破碎率为45%~55%;茶汁黏附在揉捻叶表面,手摸有黏湿的感觉。
2.机揉方法(1)揉捻机型目前绿茶加工使用的揉捻机一般均为中型或大型揉捻机型,型号较多,主要有6CR-40型、45型、58型和55型以及65型(按揉捻机的揉桶直径分型)。
(2)投叶量、揉捻时间和压力揉捻时掌握合适的投叶量、揉捻时间和压力。
此外还要根据叶子的老嫩和杀青叶的情况,适当掌握冷揉和热揉的关系。
①投叶量投叶量依机型而定,45型揉捻机投叶量为15千克/桶左右,而55型揉捻机投叶量为35千克/桶左右。
对于嫩度差、叶质老的茶叶,投叶量可少一些;而嫩度好的原料,投叶量应多些。
还要看杀青叶的杀青程度。
杀青时间短、杀青叶含水量高的,投叶量不宜过多;反之,投叶量可略多些。
②揉捻时间和压力揉捻加压的原则为“轻一重一轻”,揉捻时间为30~60分钟。
不同级别的原料其揉捻时间及压力调节是不一样的。
一、二级原料,揉捻时间为20~30分钟,压力调节为无压5分钟→轻压10~20分钟→无压5分钟;而三级原料揉捻时间为30~35分钟,压力调节为无压5分钟→轻压10分钟→中压10分钟→无压5分钟;四、五级原料揉捻时间为35~45分钟,压力调节为无压5分钟→中压10分钟→重压15分钟→无压5分钟。
原料较嫩如加压过重、时间过长,则芽尖易断碎,影响质量;而对于较老的原料,如果不予重压而时间又达不到要求,则揉捻叶条索不完整,成条率低。
(3)揉捻机转速揉捻机转速以45~55转/分为好。
转速过快,易产生扁片,断头茶多;转速过慢,则会导致条索不紧,工效低。
(4)解块分筛揉捻后的茶叶必须及时地进行解块分筛。
一般嫩叶采取一次揉,揉后解块分筛;三级以下老嫩不均匀的青叶分2次揉捻,中间解块分筛1次,头子复揉。
(四)干燥干燥的目的是整理条索,塑造外形,发展茶香,增进滋味,蒸发水分,达到足干,便于贮藏。
绿茶干燥一般采用晒干、炒干和烘干3种方式。
①晒青绿茶采用晒干,方式最简单,但易受天气的影响,品质常有日晒味,现只用于普洱毛茶加工。
②烘青绿茶干燥以烘焙为主。
③炒青绿茶以炒为主,以烘为辅。
只有少数名茶需一次炒干,一般要进行多次干燥。
1.炒青绿茶的干燥长炒青干燥分3次炒干。
根据整形要求的不同可分为二青、三青、焯锅3个过程。
由于各个环节所采用的干燥方式不同,炒青绿茶干燥的加工作业呈多样化现象,有全炒、全滚、烘→炒→滚、炒→滚、滚→炒→炒等。
经过不同机型及作业的对比试验认为,在各组合中以烘→炒→滚工艺最好,条索完整,碎茶少,制茶质量高。
(1)二青烘干烘二青时,采用烘干机作业。
一般进风温度为110℃~120℃,叶层厚2~3厘米。
二青烘干必须严格掌握原料的含水量。
烘叶过于,在下一干燥作业时易断碎;烘叶含水量过高,下道作业翻炒困难,也会影响品质。
一般适宜的烘叶含水量范围为35%~45%,这样有利于炒紧条索。
(2)炒二青二青叶烘干摊晾后,再用锅式炒干机炒二青。
每锅投叶量12千克左右。
锅温100℃~110℃,控制叶温在48℃左右,炒至含水率为20%左右时出锅。
嫩叶稍摊晾后,二青叶即可拼锅炒三青。
(3)炒三青经炒二青后,由2~2.5锅的二青叶合为1锅(约20千克)进行炒三青,至含水量为9%~10%时出锅。
(4)滚炒经炒三青后的叶子,再用瓶式炒干机进行焊锅至足干。
一般110型的炒干机每筒投叶量约40千克,投叶量以炒时有少量叶子滚出为度。
时间为60~90分钟,除开始10分钟内温度可稍高外,主要以低温长炒为主,炒至茶叶含水率为5%~6%时即可出筒。
2.烘青绿茶的干燥烘青绿茶的干燥通常分毛火和足火二次干燥,中间摊晾回潮,采用烘干机烘干。
采用手拉百页式烘干机,毛火进口温度llO℃~120℃,摊叶厚度为1厘米左右,每隔2~3分钟自下而上拉动手柄,使上一层茶顺序落人下一层。
注意落叶要干净,时间12分钟左右,烘至含水量为18%~25%、手触茶叶以稍感到刺手为适度。
下烘摊晾回潮0.5~1小时,厚度为10厘米,叶子回软后即可进行足火。
足火时进风温度为100℃~110℃,摊叶厚度为1~2厘米,每隔3分钟也由下而上提动手柄,使茶叶顺序下落,时间16分钟左右,至含水量为4%~6%、以手捏茶叶即成粉末为适度。
如采用自动烘干机,摊叶应稍厚,为2~3厘米,毛火时进口温度为120℃,而足火则为110℃。
3.干燥工艺的品质管理绿茶干燥采用分次烘干,温度先高后低,中后期做到低温长炒,这样做成的干茶色泽绿润,香气鲜爽清高,汤色清澈,叶底鲜翠。
同时分次干燥,能促使茶叶均匀于透,对提高品质也有一定的好处。
炒青绿茶干燥方法很多,不同方法利弊不一,生产上要科学选配。
一般全炒型茶叶条索紧结,色深绿起霜;但芽尖断碎,碎末茶特多。
全滚型茶叶可克服以上弊病,有条索完整、锋苗好的效果;但条索松泡,色泽深暗、偏黄,香气低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