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慎用抗生素
为什么要慎用抗生素

为什么要慎用抗生素顾名思义,抗菌素是对抗细菌的药物,其作用是将细菌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因此,它只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常用的抗菌素有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等.在使用抗菌素方面,目前有一种倾向值得提出纠正,即:一有发烧或一见白细胞增加,就用抗菌素.因为引起发烧的原因,并不一定都是细菌感染.即使是感染性疾病,也可以是病毒或其他病原体感染造成,绝不仅仅是细菌.白细胞增高的情况也是这样.另外,不是任何一种抗菌素对什么细胞都能起作用,而是有针对性的.不能认为只要用了搞菌素,就可以放心了.还有的家长认为即使是病毒感染,用了抗菌素也可能预防细菌感染.这种想法是好的,但实际上并不能起作这种作用。
滥用抗菌素不仅起不到好作用,反而有许多坏处.抗菌素都有毒性反应,能对肝、肾、血液、神经系统等造成轻重不等的损伤.不正确应用抗菌素,可使某些细菌产生耐药性,等以后需要用时就不起作用了.还有一种不良后果是产生"二重感染".所谓"二重感染",就是在应用抗菌素时由于针对性不强,把一些本来对身体无害的细菌杀死了,而对一些致病性强细菌却不起作用,反而保留下来.因为原来与其对抗的一些细菌被杀死了,所以它更得以滋长.这就给身体造成了新的威胁,甚至因此受感染而得病。
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三)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无害无益的。
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为什么要慎用抗生素

为什么要慎用抗生素中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也是抗生素生产大国。
但抗生素滥用的情况也很普遍,当下新发现的“超级细菌”即是人们滥用抗生素的恶果,这种细菌对许多抗生素都有耐药性。
现在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抗生素不是“万能药”,必须谨慎使用。
1抗生素滥用的原因1.1患者对抗生素的片面了解每种抗生素都有抗菌谱,并不是对所有的细菌都有作用。
患者由于医药知识匮乏而盲目的听从别人或媒体的宣传去药店选择不适合自己病情的抗生素,并且一头痛发热或咽喉肿痛就使用抗生素。
更有许多人错误的认为抗生素可以包治百病并且越贵越好,越高档越好。
1.2部分医务人员对抗生素存在的误区临床上应该有明确证据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才能使用抗生素,而且能使用窄谱抗生素就不能随意使用广谱的抗生素。
临床上应用抗生素还是以经验或习惯为主,缺乏针对性,部分医生认为联用抗生素能更快、更好的治疗疾病,在给患者治病的时候出现了不当的抗生素联用情况,这样既造成患者的耐药,又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
1.3社会缺乏正确有效的宣传抗生素不是越新越好、越贵越好,有些厂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在大众媒体宣传一些新的、贵的抗生素,以致将患者引入认识的误区。
例如红霉索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这些细菌感染就不如红霉素。
另外抗生素只对由细菌引起的感冒有用,对病毒引起的感冒则抗生素基本无效。
许多人去药店不管是不是细菌引起的感冒都会使用一些抗生素,这不仅没必要而且造成耐药性。
2抗生素滥用的危害2.1细菌的耐药性微生物并不是人类的敌人,他们和人类是相互依存的,人体内的微生物系统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有的时候,某些微生物之所以让人生病,是因为人类破坏了人体内微生物生态的平衡,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滥用抗生素造成的人体菌群失调。
滥用抗生素不仅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而且增加了患者的易感性,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
从我做起杜绝抗生素滥用

从我做起杜绝抗生素滥用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提升,抗生素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然而,滥用抗生素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抗生素滥用不仅会导致耐药性的增加,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从我做起,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杜绝抗生素滥用。
一、了解抗生素在谈论抗生素滥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然而,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
这意味着,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滥用抗生素并不能起到预期的疗效。
二、滥用抗生素的危害1. 增加耐药性的风险:抗生素滥用会导致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一旦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治疗感染会变得困难,甚至无法治愈。
这对疾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 对正常菌群的破坏:人体内存在着大量的正常菌群,它们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滥用抗生素会杀死许多正常菌群,破坏了菌群的平衡,容易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3. 不良反应风险增加:抗生素使用不当还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药物过敏、肠道不适等。
这些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额外的负担。
三、抗生素正确使用指南为了避免抗生素滥用,我们应该遵循一些抗生素正确使用的指南:1. 针对细菌感染才使用: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不适用于病毒感染。
在使用抗生素之前,确保自己的病情是由细菌引起的。
2. 严格按医嘱使用: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
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用药剂量,也不要过早停药。
3. 不共享抗生素:抗生素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的,不同疾病和不同人体对抗生素的需要是不一样的。
因此,不要将自己的抗生素分享给他人使用。
4. 不误认为抗生素无害:抗生素并非无害药物。
使用抗生素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不要将其当作“灵丹妙药”,滥用抗生素只会带来更多麻烦。
四、培养正确的预防意识为了杜绝抗生素滥用,我们还需要培养正确的预防意识。
以下是一些预防感染的常见方法: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使用厕所后。
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的危害

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的危害抗生素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药物,具有杀死或抑制细菌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等领域。
然而,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也带来了很多危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的危害。
一、耐药性的产生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原因。
当人们使用抗生素杀灭细菌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没有杀灭所有的细菌,剩余的细菌会不断繁殖,形成新的菌落;二是一些细菌具有迅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在抗生素的压力下逐渐进化出一些抗药基因,后代继续遗传这些基因,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抗药性很强的细菌群体。
抗药性的细菌群体非常危险,因为它们无法被现有的抗生素杀灭,一旦感染,难以治愈,并可能导致严重的疾病和死亡。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耐药性细菌感染。
因此,抗生素的滥用是一项非常危险的行为,应该受到高度关注。
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除了沉重的耐药性问题外,抗生素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诸多危害。
很多抗生素虽然对细菌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但同时也会损害宿主细胞,导致一些不良反应。
例如,抗生素可以扰乱人体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进而引发肠道炎症、腹泻等问题。
某些抗生素还可能引起肝、肾等器官的损伤,导致胃肠炎、皮疹、头晕、抑郁等不良反应。
此外,在医疗上,抗生素的不当使用也可能造成一些药物过敏反应,例如过敏性休克、呼吸急促、皮肤瘙痒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三、对环境的影响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对环境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抗生素在动物体内和人体内消化不完全之后,可能被排到水体、土壤等环境中,从而对环境中的微生物产生影响。
抗生素残留在环境中,可能导致环境微生物变异或适应变化,进而导致一些生态问题。
例如,农业领域中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周边环境中的微生物发生强烈的自然选择,形成抗性强的细菌,进而影响植物生长或粮食安全。
四、应对措施为了减缓和遏制抗生素的滥用,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一直开展着积极的研究和宣传工作。
抗生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与合理使用

抗生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与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药物,它的出现对医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大规模使用,一些不良的影响也逐渐浮现。
本文将探讨抗生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提出合理使用的方法。
首先,抗生素对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
在面对外界的各种细菌感染时,抗生素通过抑制或破坏细菌的生长,帮助身体克服疾病。
对于严重的感染和炎症,正确使用抗生素可以挽救生命。
抗生素还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前的预防性用药,有效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
然而,长期滥用和不正确使用抗生素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耐药性的问题。
细菌具有高度的适应性,长期暴露在抗生素的作用下会引发一些特定细菌变得耐药。
过度使用抗生素会促进这些耐药细菌的扩散,从而使某些感染难以治愈。
其次是对身体自身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人体内存在着大量的益生菌,它们对维持人体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正确使用抗生素会破坏这些益生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引发腹泻、维生素缺乏等问题。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抗生素对健康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明智地使用这一药物。
首先,抗生素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并遵循适当的用药剂量和疗程。
忌口和避免饮酒等杂质物质,以免影响抗生素的吸收和代谢。
同时,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可能感染细菌的环境,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此外,不要将抗生素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只会增加耐药细菌的风险。
除了合理使用抗生素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维护身体健康。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对提高免疫力有重要影响。
定期锻炼和保持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此外,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等,可以有效预防感染。
在未来,继续研发新的抗生素和寻找代替性治疗方法也是重要的方向。
多样化的治疗手段可以降低对抗生素的依赖性,减少抗生素滥用的风险。
此外,加强抗生素在兽医领域的使用管理,防止抗生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也是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措施。
为什么要慎用抗生素

抗生素滥用
抗生素可以治疗各种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但也可引起各种不良反应。
如过敏反应,肝损害,肾损害,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还会导致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反应,以及神经系统损害。
滥用抗生素导致的细菌耐药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
如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耐药率明显上升。
还有些细菌变得几乎“刀枪不入”,如绿脓杆菌、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些情况下几乎无药可治。
正常人类的肌体中,往往都含有一定量的正常菌群,参与人身体的正常代谢。
滥用抗生素会破坏机体正常菌群,导致其他有害菌的繁殖,形成“二次感染”。
《健康中国行》

《健康中国行》不少家庭都备有小药箱,但在使用抗生素方面存在许多误区,常见的有以下几类: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抑制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
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
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
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
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
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
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
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
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
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6:频繁更换抗生素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
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及管理措施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及管理措施抗生素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物医疗领域的药物。
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抗生素的发现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抗生素的滥用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抗生素滥用不仅会增加抗生素耐药性的风险,还会增加药物反应和毒性的风险,对人类和动物产生不可逆的健康影响。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及其管理措施。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抗生素滥用不仅仅会导致细菌抗药性的增加,而且会产生一系列危害。
以下是抗生素滥用的几个主要危害。
1. 增加抗生素耐药性抗生素滥用是造成抗生素耐药性增加的主要因素。
使用抗生素可以杀死细菌,但是细菌会逐渐适应这种药物,形成抗药性。
细菌抗药性会随着抗生素的使用呈指数增长,这也是细菌学家们所担心的。
2. 增加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当患者因身体不适就医时,如果医生不排除感染的可能性,就会使用抗生素来治疗。
尽管这很可能是没有必要的。
抗生素滥用会增加不必要的医疗支出,因为如果医生根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就使用抗生素的代价就会浪费。
3. 增加药物反应和毒性使用抗生素可以增加药物反应和毒性的风险。
某些人可能对抗生素过敏,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还有一些抗生素可能对内脏器官产生有害影响,如肝脏和肾脏。
抗生素滥用的管理措施为了应对抗生素滥用的问题,有必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降低其可能带来的危害。
以下是一些抗生素滥用的管理措施。
1. 仅在必要情况下使用抗生素医生和兽医应该在必要情况下使用抗生素。
在许多情况下,感染不一定需要抗生素治疗。
医生应该在嘱咐病人关于如何控制感染的同时,告诉病人对抗生素的了解。
2. 严格控制非处方药许多国家允许销售某些抗生素作为非处方药,例如头痛、咳嗽和鼻塞症状时的药物。
非处方药可能被滥用,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其销售和使用。
3. 增加公众教育公众需要更多地了解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问题。
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传达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的信息,以减少滥用抗生素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副作用有哪些?
--------------------------------------------------------------------------------
核心提示:滥用抗生素导致的细菌耐药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
如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耐药率明显上升。
还有些细菌变得几乎“刀枪不入”,有些情况下几乎无药可治……
●什么是抗生素?
由于最初发现的一些抗生素主要对细菌有杀灭作用,所以一度将抗生素称为抗菌素。
但是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发展,陆续出现了抗病毒、抗衣原体、抗支原体,甚至抗肿瘤的抗生素,因此称为抗生素更合适。
实际上,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抗生素一般还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的抗菌素。
抗生素有不同的种类,如常用的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类等都有很多种。
每一种类都有自己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疾病、人群、细菌等,应适当选用。
●抗生素的副作用有哪些?
因为缺乏广泛有效的宣传,大多数人只知道抗生素能消炎,却不了解抗生素的副作用。
抗生素可以治疗各种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但也可引起各种不良反应。
如过敏反应,肝损害,肾损害,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还会导致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反应,以及神经系统损害。
滥用抗生素导致的细菌耐药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
如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耐药率明显上升。
还有些细菌变得几乎“刀枪不入”,如绿脓杆菌、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些情况下几乎无药可治。
正常人类的肌体中,往往都含有一定量的正常菌群,参与人身体的正常代谢。
滥用抗生素会破坏机体正常菌群,导致其他有害菌的繁殖,形成“二次感染”。
●抗生素使用中的几大误区
抗生素如同一把双刃剑,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及造成耐药菌株的增加,耐药菌株已构成了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
以下是常见的抗生素使用误区。
误区一:将抗生素作为万能药
抗生素问世后,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因此有的人就将抗生素作为万能药,不管得了什么病,都用抗生素治疗。
如有些人一有头疼发热或皮肉伤就自行服用抗生素。
还有些人有时不慎扭伤胳膊或腿脚,受伤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就认为有炎症了,赶快用抗生素消炎,其实这种炎症与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有本质区别,它是由于局部组织损伤形成的“无菌性炎症”,并不是细菌感染所致的。
还有些人将对某种物质过敏而引起炎症反应,如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也认为是需要用抗生素治疗的疾病,其实抗生素对此不仅无效,反而还会带来副作用。
误区二:感冒用抗生素好得快
“感冒了?快吃点消炎药吧,好得快!”不少人对这样的说法都不陌生。
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咽痛、咽峡炎,大部分是病毒感染所致,无需使用抗生素。
医生在日常的诊疗中,碰到许多的感冒患者主动要求开消炎药即抗生素类药物,甚至要求静脉滴注抗生素,并且说感冒后输液会加快痊愈的速度。
这完全是无稽之谈。
感冒是一自限性疾病,最终要靠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将病毒清除。
只要充分休息、多饮水、合理饮食就可痊愈。
只有感冒合并细菌感染,才可以应用抗生素。
误区三:高级抗生素好得快
临床上常会碰到这样的患者,要求医生开一些“好的”、“新的”、“贵的”抗生素。
其实抗生素无高级与低级之分,只有病原菌对药物敏感与不敏感之分,以价格判断药物好坏是没有道理的。
没有一种抗生素能抑制或杀灭所有细菌,只有使用对引起感染的细菌敏感的抗生素才能有效,应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及结合有关化验结果合理选用。
误区四:服药随心所欲
临床上常碰到两种现象,一是感到症状好转就擅自停用抗生素,另一种是任意延长疗程。
前一种人认为药吃多了对身体没有好处,所以只要症状好转或消除,就自行停药,这样可能会造成疾病的复发或治疗不彻底。
后一种人常常担心疾病治疗不彻底,擅自延长药物的使用时间,这样一方面造成浪费,更严重增加了药物的副作用。
应用抗生素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按医嘱,按规定的剂量和疗程使用,不可以自作主张更改用药次数、剂量及疗程。
●相关链接: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各个器官未发育成熟,有些组织或者器官生长非常迅速,如果不慎使用药物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如氨基糖苷类的药物,可以引起耳神经损害;儿童期使用四环素,可以引起四环素牙和骨骼发育的损害;氯霉素可以引起肝脏损害等。
孕妇应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
对孕妇相对比较安全的抗生素是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红霉素类的药物,其他类别的药物尽量避免或禁用。
老年人肝脏、肾脏、心脏、肺功能逐渐减退,如果使用抗生素不合理,会损害这些器官,加重器官衰退。
老年人使用某些药物的用量、方法和普通人不应该相同,有时需减量使用,或延长用药间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