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慎用抗生素

合集下载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抑制和杀灭细菌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对人类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导致了许多不良后果,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首先,抗生素滥用的危害不容忽视。

抗生素的滥用包括:未经医生指导自行服用、药物过期后继续使用、未按照医嘱剂量和疗程使用、买到假冒伪劣药品等。

这些不当使用抗生素的行为会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

其一,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的增加。

当人体长期暴露于抗生素的作用下,细菌会逐渐形成抗药性,甚至产生多重耐药性,这使得原本可以被抗生素杀灭的细菌变得无法治愈,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

其二,滥用抗生素会引发药物过敏反应。

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对抗生素的耐受性也不同。

滥用抗生素时,可能会出现过敏现象,如皮肤瘙痒、红疹、呼吸困难等。

严重的过敏反应还可能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其三,滥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

人体内存在着良好的肠道菌群,它们在维持肠道功能、帮助消化吸收以及抵抗有害菌侵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滥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有害菌滋生,进一步影响身体健康。

为了减少抗生素滥用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方案:1. 提高公众的药物知识和正确用药观念。

通过媒体宣传、医疗机构的教育活动等途径,普及正确的用药知识,让公众了解到抗生素的作用、使用原则以及副作用等信息,从而避免滥用抗生素。

2. 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

医生在开具抗生素的处方时,应严格按照病情和药物敏感性等因素进行判断,并遵循合理用药原则,包括适当剂量、疗程和使用方式等,避免过度或不当使用抗生素。

3. 强化药店和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督。

药店作为药物的销售渠道之一,应该加强对抗生素的控制和监管,杜绝非法销售和假冒伪劣药品的情况。

药品监管部门也要对市面上的抗生素进行抽检和查处,严厉打击违规行为。

为什么要慎用抗生素

为什么要慎用抗生素

为什么要慎用抗生素顾名思义,抗菌素是对抗细菌的药物,其作用是将细菌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因此,它只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常用的抗菌素有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等.在使用抗菌素方面,目前有一种倾向值得提出纠正,即:一有发烧或一见白细胞增加,就用抗菌素.因为引起发烧的原因,并不一定都是细菌感染.即使是感染性疾病,也可以是病毒或其他病原体感染造成,绝不仅仅是细菌.白细胞增高的情况也是这样.另外,不是任何一种抗菌素对什么细胞都能起作用,而是有针对性的.不能认为只要用了搞菌素,就可以放心了.还有的家长认为即使是病毒感染,用了抗菌素也可能预防细菌感染.这种想法是好的,但实际上并不能起作这种作用。

滥用抗菌素不仅起不到好作用,反而有许多坏处.抗菌素都有毒性反应,能对肝、肾、血液、神经系统等造成轻重不等的损伤.不正确应用抗菌素,可使某些细菌产生耐药性,等以后需要用时就不起作用了.还有一种不良后果是产生"二重感染".所谓"二重感染",就是在应用抗菌素时由于针对性不强,把一些本来对身体无害的细菌杀死了,而对一些致病性强细菌却不起作用,反而保留下来.因为原来与其对抗的一些细菌被杀死了,所以它更得以滋长.这就给身体造成了新的威胁,甚至因此受感染而得病。

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三)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无害无益的。

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从我做起杜绝抗生素滥用

从我做起杜绝抗生素滥用

从我做起杜绝抗生素滥用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提升,抗生素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然而,滥用抗生素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抗生素滥用不仅会导致耐药性的增加,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从我做起,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杜绝抗生素滥用。

一、了解抗生素在谈论抗生素滥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然而,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

这意味着,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滥用抗生素并不能起到预期的疗效。

二、滥用抗生素的危害1. 增加耐药性的风险:抗生素滥用会导致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一旦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治疗感染会变得困难,甚至无法治愈。

这对疾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 对正常菌群的破坏:人体内存在着大量的正常菌群,它们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滥用抗生素会杀死许多正常菌群,破坏了菌群的平衡,容易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3. 不良反应风险增加:抗生素使用不当还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药物过敏、肠道不适等。

这些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额外的负担。

三、抗生素正确使用指南为了避免抗生素滥用,我们应该遵循一些抗生素正确使用的指南:1. 针对细菌感染才使用: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不适用于病毒感染。

在使用抗生素之前,确保自己的病情是由细菌引起的。

2. 严格按医嘱使用: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

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用药剂量,也不要过早停药。

3. 不共享抗生素:抗生素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的,不同疾病和不同人体对抗生素的需要是不一样的。

因此,不要将自己的抗生素分享给他人使用。

4. 不误认为抗生素无害:抗生素并非无害药物。

使用抗生素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不要将其当作“灵丹妙药”,滥用抗生素只会带来更多麻烦。

四、培养正确的预防意识为了杜绝抗生素滥用,我们还需要培养正确的预防意识。

以下是一些预防感染的常见方法: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使用厕所后。

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的危害

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的危害

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的危害抗生素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药物,具有杀死或抑制细菌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等领域。

然而,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也带来了很多危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的危害。

一、耐药性的产生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原因。

当人们使用抗生素杀灭细菌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没有杀灭所有的细菌,剩余的细菌会不断繁殖,形成新的菌落;二是一些细菌具有迅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在抗生素的压力下逐渐进化出一些抗药基因,后代继续遗传这些基因,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抗药性很强的细菌群体。

抗药性的细菌群体非常危险,因为它们无法被现有的抗生素杀灭,一旦感染,难以治愈,并可能导致严重的疾病和死亡。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耐药性细菌感染。

因此,抗生素的滥用是一项非常危险的行为,应该受到高度关注。

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除了沉重的耐药性问题外,抗生素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诸多危害。

很多抗生素虽然对细菌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但同时也会损害宿主细胞,导致一些不良反应。

例如,抗生素可以扰乱人体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进而引发肠道炎症、腹泻等问题。

某些抗生素还可能引起肝、肾等器官的损伤,导致胃肠炎、皮疹、头晕、抑郁等不良反应。

此外,在医疗上,抗生素的不当使用也可能造成一些药物过敏反应,例如过敏性休克、呼吸急促、皮肤瘙痒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三、对环境的影响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对环境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抗生素在动物体内和人体内消化不完全之后,可能被排到水体、土壤等环境中,从而对环境中的微生物产生影响。

抗生素残留在环境中,可能导致环境微生物变异或适应变化,进而导致一些生态问题。

例如,农业领域中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周边环境中的微生物发生强烈的自然选择,形成抗性强的细菌,进而影响植物生长或粮食安全。

四、应对措施为了减缓和遏制抗生素的滥用,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一直开展着积极的研究和宣传工作。

频繁使用抗生素的危害

频繁使用抗生素的危害

频繁使用抗生素的危害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它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

然而,频繁使用抗生素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

本文将就频繁使用抗生素的危害展开探讨。

1.抗生素滥用导致耐药性的增加抗生素滥用是指在使用抗生素时没有正确的指导和监督。

当人们频繁使用抗生素,尤其是过量或不必要的使用时,细菌会逐渐产生耐药性,抗生素对其的杀灭作用减弱甚至失效。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耐药性增加。

一旦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治疗感染将变得困难,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细菌感染无法控制,甚至危及生命。

2.破坏肠道菌群平衡人的肠道内寄居着大量的有益菌群,它们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频繁使用抗生素会杀死不仅致病菌,也会破坏有益菌群。

这种破坏会导致肠道消化功能异常,容易引发腹泻、便秘甚至肠道炎症等问题。

同时,肠道菌群平衡的破坏还会使免疫系统受到影响,增加人们患上其他感染的风险。

3.增加过敏反应的可能性抗生素使用不当也会增加过敏反应的可能性。

有些人对某些抗生素成分过敏,一旦频繁使用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

如果患者事先不知道自己对某种抗生素过敏,频繁使用时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4.破坏正常菌群平衡引发其他问题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抗生素不仅会杀死病菌,也会对正常菌群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这可能导致其他问题的发生,如真菌感染、口腔问题、皮肤感染等。

5.浪费资源和增加医疗费用频繁使用抗生素不仅在医学上造成了一系列问题,也带来了经济负担。

抗生素的滥用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综上所述,频繁使用抗生素的危害不容忽视。

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这些危害,我们应该充分了解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此外,需加强医疗管理,合理限制抗生素的使用,以减少滥用现象的发生,并提倡预防为主的健康观念,从而减少细菌感染的发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人们的健康。

为什么要慎用抗生素

为什么要慎用抗生素

抗生素滥用
抗生素可以治疗各种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但也可引起各种不良反应。

如过敏反应,肝损害,肾损害,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还会导致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反应,以及神经系统损害。

滥用抗生素导致的细菌耐药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

如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耐药率明显上升。

还有些细菌变得几乎“刀枪不入”,如绿脓杆菌、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些情况下几乎无药可治。

正常人类的肌体中,往往都含有一定量的正常菌群,参与人身体的正常代谢。

滥用抗生素会破坏机体正常菌群,导致其他有害菌的繁殖,形成“二次感染”。

《健康中国行》

《健康中国行》

《健康中国行》不少家庭都备有小药箱,但在使用抗生素方面存在许多误区,常见的有以下几类: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抑制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

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

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

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

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

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

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

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

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

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6:频繁更换抗生素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

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

过度使用抗生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过度使用抗生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过度使用抗生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的药物,具有治疗细菌感染的作用,甚至可以挽救生命。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日益普及和过度使用,人们逐渐发现过度使用抗生素对人体健康带来的种种危害。

首先,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的抗药性增加。

长期大量地使用抗生素,有些细菌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抵抗能力,即抗药性。

抗药性明显增加,将使得细菌疾病越来越难治疗,可能导致人们连一些简单的感染也难以治愈。

在抗生素使用不当的情况下,人体内大量细菌被杀死,残留下来的一些抗药性细菌会快速繁殖,更加增加该类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力。

其次,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

人体免疫系统是防御外来病毒、细菌的第一道防线,长期使用抗生素破坏人体正常菌群,削弱人体免疫系统的能力,使得人体对于疾病的防御措施下降。

此外,抗生素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还可能导致营养吸收不良、消化不良等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

第三,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增加人体罹患其他疾病的风险。

如前所述,长期使用抗生素会破坏人体正常菌群,影响人体免疫系统,从而降低抵御病毒、细菌的能力,使得人体出现罹患其他疾病的风险。

例如,抗生素对人体的消化道菌群的杀伤将使得人体菌群重新恢复使用抗生素所难以应对且对人体有害的情况,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一些严重的健康问题。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的危害外,过度使用抗生素还与过敏及骨质疏松等其他问题有关联。

抗生素通过杀灭人体内的细菌,使得部分细菌存亡不平衡且破坏人体菌群,从而进一步导致各种健康问题。

如何防止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从而降低可能对健康带来的危害呢?首先,减少滥用抗生素的现象,选择更加合适的治疗方案;其次,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严格按照处方使用,使用周期和剂量应该严格控制;最后要加强人们对于健康卫生的意识,学会正确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不滥用抗生素,让抗生素的应用发挥最大的功效。

结论:抗生素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疗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方面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要慎用抗生素
中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也是抗生素生产大国。

但抗生素滥用的情况也很普遍,当下新发现的“超级细菌”即是人们滥用抗生素的恶果,这种细菌对许多抗生素都有耐药性。

现在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抗生素不是“万能药”,必须谨慎使用。

1抗生素滥用的原因
1.1患者对抗生素的片面了解
每种抗生素都有抗菌谱,并不是对所有的细菌都有作用。

患者由于医药知识匮乏而盲目的听从别人或媒体的宣传去药店选择不适合自己病情的抗生素,并且一头痛发热或咽喉肿痛就使用抗生素。

更有许多人错误的认为抗生素可以包治百病并且越贵越好,越高档越好。

1.2部分医务人员对抗生素存在的误区
临床上应该有明确证据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才能使用抗生素,而且能使用窄谱抗生素就不能随意使用广谱的抗生素。

临床上应用抗生素还是以经验或习惯为主,缺乏针对性,部分医生认为联用抗生素能更快、更好的治疗疾病,在给患者治病的时候出现了不当的抗生素联用情况,这样既造成患者的耐药,又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

1.3社会缺乏正确有效的宣传
抗生素不是越新越好、越贵越好,有些厂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在大众媒体宣传一些新的、贵的抗生素,以致将患者引入认识的误区。

例如红霉索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这些细菌感染就不如红霉素。

另外抗生素只对由细菌引起的感冒有用,对病毒引起的感冒则抗生素基本无效。

许多人去药店不管是不是细菌引起的感冒都会使用一些抗生素,这不仅没必要而且造成耐药性。

2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2.1细菌的耐药性
微生物并不是人类的敌人,他们和人类是相互依存的,人体内的微生物系统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有的时候,某些微生物之所以让人生病,是因为人类破坏了人体内微生物生态的平衡,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滥用抗生素造成的人体菌群失调。

滥用抗生素不仅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而且增加了患者的易感性,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

2.2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抗生素也不例外。

研究表明,每种抗生素对人体均有不同程度的伤害。

例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均可能引起耳蜗或前庭损害或二者兼而有之;环丙沙星注射液可造成皮肤损害,神经、精神异常等,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如癫痫等)应避免使用;克林霉素注射液也可能发生皮肤损害、消化系统症状及偶发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

2.3资源的浪费
国内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已经相当普遍,这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也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

我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每年有约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

3合理应用抗生素
3.1掌握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准确判断适用不同抗生素的适应症
准确了解抗生素作用机理及其抗菌谱可以减少广谱抗菌药用药所产生的对多种菌株的耐药性,准确、安全、最小剂量的应用抗生素。

每种抗生素都有自己的抗菌谱及作用特点。

例如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球菌及各种螺旋体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较弱。

头孢菌素类抗
菌谱广、杀菌力强,而且每一代头孢菌素作用特点也不同,一代比一代肾毒性低,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力一代比一代强。

大环内酯类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和对青霉素过敏患者。

3.2根据不同人群来选择适用的抗生素
这里的不同人群主要指:正常人、新生儿和儿童、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者等。

新生儿的一些重要器官都未发育成熟,应避免或禁用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如四环素、喹诺酮类应禁用。

经肾排泄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应用的剂量应减少。

儿童应避免使用影响生长发育的抗生素,比如氨基糖苷类对耳、肾有毒性,应避免使用;四环素类可导致四环素牙8岁以下小儿禁用。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应禁用对胎儿有致畸或有毒性的抗生素,如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喹诺酮类等。

老年人应选用毒性低并具有杀菌作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毒性大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尽可能不用。

另外老年人应按肾功能减退的情况减少给药量。

肝功能减退者应避免使用主要由肝清除的药物如氯霉素、利福平等;肾功能减退者应避免使用有肾毒性的抗菌药物,主要经肾排泄的抗菌药物剂量应适当调整。

3.3严格控制预防应用抗生素
用于预防任何细菌的入侵,抗菌药物往往无效。

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可能无效。

普通的感冒、水痘、麻疹、肿瘤等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般才可预防性用药:风湿热或风湿性心脏病。

寒冷季节可应用长效霉素以消灭链球菌,避免风湿热复发;流脑密切接触者可使用磺胺预防;金刚烷胺预防甲型流感;结核病排菌者密切接触者用异烟肼预防;有菌尿症孕妇,不能根治的复发型尿路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用药预防急性发作;心血管手术,包括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股动脉手术等;胃肠道手术,伴有菌胆汁症的胆囊手术等;大面积烧伤等。

3.4媒体的宣传、医院的监控、药师的监管
前文已分析了患者滥用抗生素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患者对抗生素的片面了解或误解,因此利用大众媒体向群众普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医院要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频度,各科室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预防用药,严格执行规范的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方法。

另外药房的药师要系统的掌握各类抗生素的适应症及作用特点,审查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是否一致,正确指导患者用药。

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药品管理,防止抗生素的滥用,减少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现象,提高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性,不仅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我国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