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中毒窒息基本安全知识正式版

合集下载

防止中毒窒息十条规定范本

防止中毒窒息十条规定范本

防止中毒窒息十条规定范本
第一条、日常生活中,必须保持环境清洁,及时清除垃圾,避免积聚废弃物和残渣。

第二条、食品储存要注意分类存放,不同种类的食品要分开放置,防止交叉污染和食品腐败导致中毒。

第三条、食品加工过程中,必须遵循卫生操作规程,严格掌握食品加工的时间和温度,确保食品安全。

第四条、家庭中使用的厨房器具、餐具要经常进行清洗和消毒,避免细菌滋生。

第五条、使用煤气或其他燃气时,必须确保通风良好,避免燃气泄漏导致中毒事故。

第六条、购买化学品或药品时要注意选择正规渠道,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儿童家庭必须将有毒化学品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

第七条、使用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时,要注意检查产品的使用期限和成分,避免使用过期产品或者对自己产生过敏反应。

第八条、居住环境中,要定期检查卫生设施和管道系统,避免水、电、气等设施出现问题导致中毒。

第九条、注意草坪和花园的管理,避免接触有毒植物或食用未经处理的野果,减少中毒的风险。

第十条、教育家人和孩子正确认识中毒窒息的危害,提醒家人遇到紧急情况时如何正确应对,如打电话求救、正确施行人工呼吸等紧急救援措施。

通过以上十条规定,能够提高人们对中毒窒息的认识,并且指导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

希望大家都能够认真遵守这些规定,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健康。

预防中毒窒息安全知识

预防中毒窒息安全知识

预防中毒窒息安全知识一、中毒窒息定义中毒:通常是指较小剂量的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作用于机体,与细胞成分产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变化,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功能,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持久性病理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现象。

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其他气体过多或者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危及生命的现象。

二、中毒预防措施1.从根本上不直接接触毒物,如生产过程要密闭化、自动化,严防跑、冒、滴、漏。

2.安装毒物超标自动报警系统,严格控制空气中毒物浓度在安全标准内。

3456712345678910、作业。

甲苯等。

1.2毒性: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

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意识模糊,可有昏迷。

重度患者昏迷不醒、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加,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深度中毒可致死。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自吸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睛。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验。

避免高浓度吸入。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1.2.? ?3.150m, ?保?当空气中浓度低于0.04mg/L时,对人员长时间的作用也无危险。

中毒窒息事故防治

中毒窒息事故防治

中毒窒息事故防治一、通风管理1. 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防止有毒气体积聚。

2. 安装有效的通风系统,如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

3. 定期检查通风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其正常工作。

4. 在进行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作业时,应佩戴呼吸防护设备。

二、安全检查1. 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安全检查,特别是涉及有毒气体产生的作业环节。

2. 检查有毒气体报警装置是否完好,确保其能在危险情况下及时发出警报。

3. 检查员工使用的防护设备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

三、安全培训1. 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特别是新员工和转岗员工。

2. 培训内容应包括有毒气体的危害、防护设备的使用和应急处理等。

3. 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四、使用防护设备1. 员工在进行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作业时,必须佩戴合适的呼吸防护设备。

2. 确保呼吸防护设备在有效期内使用,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3. 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五、紧急预案1. 制定针对可能发生的中毒窒息事故的紧急预案。

2. 明确应急联络人员及联络方式,确保信息畅通。

3. 进行定期的演练和评估,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六、密闭空间操作1. 在密闭空间内进行作业前,必须进行有毒气体检测。

2. 确保密闭空间通风良好,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3. 遵循密闭空间作业的相关规定和程序。

七、定期维护和检修1. 对涉及有毒气体产生的设备、管道等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

2. 确保设备、管道等无泄漏、无故障,防止有毒气体泄漏。

3.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八、个人行为规范1. 员工在进行作业时,应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和规定。

2. 不在作业现场饮食、吸烟等行为。

通风排毒,降低毒物浓度。

安装通风装置时,要考虑在毒物逸出的局部就地排出,尽量缩小其扩散范围。

在地下室和密闭房间内作业心脏储存油漆等有毒化学物品的仓库,都必须安装通风设备,保持新鲜空气流通。

局部排毒装置的结构和样式,以昼接近毒物逸出处,最大限度地阻止毒物扩散,而又不妨碍生产操作,便于检修为原则。

中毒窒息事故预防

中毒窒息事故预防

中毒窒息事故预防当人体在有窒息性气体环境中时,窒息性气体导致人体呼吸系统终止呼吸而造成的伤亡事故就是中毒窒息事故。

预防中毒窒息事故应根据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窒息性气体的种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通常,预防中毒窒息事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预防一氧化碳中毒(1)冬天屋内生煤炉取暖必须使用烟囱,使煤气能够顺利派到室外。

(2)在产生一氧化碳的场所应经常测定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或设立一氧化碳警报器和红外线一氧化碳自动记录仪,监测一氧化碳浓度变化。

(3)进行煤气生产时应定期检修煤气发生炉和管道及煤气水封设备,防止一氧化碳泄漏。

(4)生产场所应加强自然通风,生产一氧化碳的生产过程要加强密闭通风;矿井放炮后必须通风20分钟以后,方可进入生产现场。

(5)进入一氧化碳浓度大的场所工作时,须戴防毒面具;操作后,应立即离开,并适当休息;作业时最好多人同时工作,便于发生意外时自救、互救。

2.预防氮氧化物中毒(1)酸洗设备及硝化反映锅应尽可能密闭和加强通风排毒。

(2)定期维修设备,防止毒气泄漏。

(3)加强个体维护,进入氮氧化物浓度较高的场所工作时应戴防毒面具。

3.预防氯中毒(1)严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跑、冒、滴、漏,保持管道负压。

(2)排放含氯废气前须经石灰净化处理。

(3)检修或现场抢救时必须戴防毒面具。

4.预防氢氰酸中毒(1)加强密闭通风。

(2)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如氰化物的保管、使用和运输应有专人负责;建立严格的专用制度;用氰化物熏仓库是要防止门窗漏气,并须经充分通风方可进入。

(3)加强个体防护。

应配备防护服、手套、防毒口罩(活性炭滤料)或供氧是防毒面具;车间应配备洗手、更衣设备以及急救药品。

(4)操作工人在就业前应进行体验,上岗后还应定期体检。

5.预防硫化氢中毒(1)改进工艺,减少硫化物的用量。

(2)加强密闭、通风,经常测定车间硫化氢的浓度。

(3)排放硫化氢以前,应采取净化措施。

(4)加强个体保护。

进入具有硫化氢中毒危险的场所时,应先对环境毒情进行检测,并采取通风置换,戴防毒面具等措施。

防止中毒窒息的十条规定范本(3篇)

防止中毒窒息的十条规定范本(3篇)

防止中毒窒息的十条规定范本1. 定期清洁家居环境:为了防止中毒窒息的发生,首要的措施是定期清洁家居环境。

保持房间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擦拭地面、清洗家具、窗帘、床上用品等,可以有效地减少空气中的尘埃、细菌和有害物质,降低中毒窒息的风险。

2. 避免饮食中的有毒物质:饮食是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但有些食物中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如油烟、重金属等。

为了避免中毒窒息的发生,应尽量避免食用高油烟、重金属污染的食物,选择新鲜、清洁和健康的食材,做到饮食安全。

3. 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室内空气流通对于防止中毒窒息非常重要。

保持房间内通风良好,经常开窗换气,尤其是在烹饪、使用化学清洁剂等活动后要及时通风。

另外,可以考虑使用空气净化器来过滤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4. 严格遵守用电安全规定:电器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中毒窒息的发生,如电线老化、电路短路等。

因此,要严格遵守用电安全规定,避免乱拉乱接电线,定期检查电器设备和线路是否存在问题,确保安全使用。

5. 确保家庭化学品的正确存放:家庭中常用的化学品,如清洁剂、农药、杀虫剂等,如果存放不当,可能会引发中毒窒息。

因此,要将这些化学品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标明清楚的标识,避免误用或者误食。

6. 谨慎使用燃气设备:燃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等。

因此,在使用燃气设备(如燃气灶、燃气热水器)时,要保持通风良好,定期检查燃气设备的安全性能,确保燃气的正常燃烧,防止中毒窒息的发生。

7. 避免长时间接触有害物质:长时间接触有害物质,如甲醛、苯等,可能会导致中毒窒息。

因此,在使用装修材料、家具、油漆等含有有害物质的产品时,应选择低甲醛、低苯的环保材料,减少有害物质的释放。

8. 小心烟草烟雾的危害:烟草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不仅会对吸烟者自身造成危害,还会对被动吸烟者产生影响。

因此,要尽量避免吸烟或在室内吸烟,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洁和健康。

9. 学会正确使用急救措施:一旦发生中毒窒息的意外情况,掌握正确的急救措施非常重要。

防止中毒窒息的十条规定模版

防止中毒窒息的十条规定模版

防止中毒窒息的十条规定模版摘要:本文提供了防止中毒窒息的十条规定模版,旨在提高公众对中毒和窒息的认识,以促进保护个人和他人的健康安全。

第一条:保持通风良好为了防止中毒和窒息,必须确保住宅、办公场所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的通风良好。

定期检查和清理通风设施,并确保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第二条:正确储存与使用化学物品化学物品是中毒和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

遵循正确的储存和使用指南,将化学品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并避免大量使用或过度暴露。

第三条:安全使用燃气设备燃气设备泄漏是中毒和窒息的常见原因之一。

定期检查燃气设备的安全性,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包括适当的通风和使用火焰、炭炉等设备时保持警惕。

第四条:安全使用化肥和农药农药和化肥中的有毒物质如果不正确使用,可能导致中毒和窒息。

正确储存和使用农药和化肥,并遵循相关的安全指导,如佩戴防护服和戴口罩。

第五条:避免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常见的中毒原因之一。

确保食材新鲜,切勿食用已过期的食品。

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避免生食。

遵循正确的食品储存和处理规范,并定期清洁厨房和餐具。

第六条:正确处理有毒物品如果接触到有毒物品,如汞、酸液等,请立即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并寻求医疗救助。

第七条:定期检查烟雾和一氧化碳探测器烟雾和一氧化碳探测器可以及早发现火灾和中毒风险。

确保这些设备正常工作,并定期更换电池。

第八条:安全用火火灾是中毒和窒息的主要危险之一。

正确使用明火,避免在密闭的空间使用明火,并定期检查火灾报警器和灭火设备的工作状态。

第九条:学习基本的急救技能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如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术,能够在中毒或窒息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行动,及时救助受伤人员。

第十条:普及中毒和窒息的知识推广中毒和窒息的知识,让更多人了解中毒和窒息的危险性,并掌握预防和救援的方法。

可以通过户外宣传、社区教育以及互联网等途径进行普及。

结论:通过遵守以上十条规定,可以有效预防中毒和窒息事故的发生,保护个人和他人的健康与安全。

防止中毒窒息的十条规定模版

防止中毒窒息的十条规定模版

防止中毒窒息的十条规定模版标题:预防中毒窒息的十条规定正文:中毒窒息是指由于吸入有毒气体或进食有毒物质而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的危险情况。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预防中毒窒息至关重要。

下面是预防中毒窒息的十条规定模版,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公众的重视和注意。

一、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1. 在化学实验室使用有毒化学品时,必须佩戴防护面具和手套,并保持良好的通风;2. 使用家用清洁剂时,务必注意不要同时混合使用不同品牌或不同种类的清洁剂,以免产生有毒气体;3. 使用烹饪油时,要小心不要超过油的燃点,避免引发火灾和产生有害烟雾。

二、保持室内空气清新:1. 室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定期开窗通风;2. 使用燃气和煤气炉时要及时排除燃气中的废气,避免一氧化碳中毒;3. 每年秋冬季节应检查烟囱和暖气设备,确保正常疏通和安全运作。

三、正确储存和处理化学品和药物:1. 将有毒或易燃易爆药品和化学品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2. 遵守药品的正确用量和使用方法,不要滥用药物。

四、安全使用燃气和煤气设备:1. 安装燃气和煤气设备时,一定要请专业人员进行,确保安全;2. 定期检查燃气和煤气设备的阀门、管道等部件,确保无泄漏情况;3. 使用热水器时,要确保热水器的通风良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五、定期检查和维护家中电器设备:1. 使用电器设备时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异常情况,例如电磁炉发生火花、电线老化等;2. 定期检查家里的电线、插座、开关等,以确保安全。

六、教育儿童正确防范中毒窒息事故:1. 在家中、学校和公共场所等多个场合,进行中毒窒息事故的预防教育;2. 向孩子们普及中毒窒息事故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方法;3. 提醒孩子不要随便接触陌生物品,以防中毒。

七、提高安全意识,避免误食和误吸:1. 不要将药品或有毒物品放置在餐具、食品或饮料旁边,以免误食;2. 将化学品和有毒物品存放在专门的柜子或箱子中,并标明清楚,防止误吸。

八、避免在无通风地方使用化学品:1. 在密闭空间中长时间使用有毒化学品时,很容易产生有害气体;2. 在使用有毒化学品时要确保室内通风良好,或佩戴呼吸器。

防中毒窒息安全知识

防中毒窒息安全知识

防中毒窒息安全知识培训一、地面和井下空气的组成地面空气组成:氧气20.9%;氮气79.04%;二氧化碳0.04%;此外还有一些惰性气体和水蒸气。

矿内空气组成:氧气不低于20%,达6-9%时失去知觉,呼吸困停止,不及时抢救会死亡;二氧化碳不高于0.5%,有窒息性,达10-11%时,五分钟内造成人员窒息死亡;含尘量不超过2mg/m3;入风口处不超过0.5mg/m3;矿内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不超过30mg/m3,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氢,二氧化硫等。

二、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理化特性、中毒症状及急救方法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无臭、难溶于水。

中毒症状:头痛、呕吐、四肢无力,失去知觉,两颊有红斑点,嘴唇呈桃红色。

安全浓度:0.0024%。

急救措施:保暖、人工呼吸或苏生器输液。

二氧化氮:棕红色、有刺激性臭味、极易溶于水。

中毒症状:咳嗽、胸痛、呕吐、呼吸困难,手指头发变黄。

安全浓度:0.00025%急救措施:采取拉舌头刺激呼吸或苏生器输纯氧气。

硫化氢:无色、微甜、臭鸡蛋味、易溶于水。

中毒症状:头痛、呕吐、流鼻涕、四肢无力、呼吸困难。

安全浓度:0.00066%。

急救措施:人工呼吸或苏生器输氧,简爱那个浸过氯水的棉花或毛巾放在嘴唇旁或口内。

二氧化硫:硫磺味、易溶于水。

中毒症状:眼睛红肿、流泪、咳嗽、喉痛。

安全浓度:0.0005%。

急救措施:拉舌头或活动上肢刺激神经系统引起呼吸。

三、预防措施不单独擅自进入独头作业面,规定的通风时间20-30分钟,带检测仪器等。

还可以采取通风防尘、湿式作业、密闭尘源与净化、个体防护、改革工艺设备降低产尘量、科学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定期检测等方式避免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

抢救措施:1、迅速报告调度室2、急救人员应带好防毒面具或自救器等防护用品。

3、开启通风扇并洒水。

4、必要时给中毒者戴上防毒面具、自救器等并将其移至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点,静卧保暖。

5、如遇重症者可以采取人工呼吸或心脏复苏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预防中毒窒息基本安全知
识正式版
预防中毒窒息基本安全知识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中毒窒息定义
中毒:通常是指较小剂量的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作用于机体,与细胞成分产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变化,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功能,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持久性病理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现象。

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其他气体过多或者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危及生命的现象。

分为单纯窒息和化学窒息。

单纯窒息:由于周围氧气被惰性气体
所代替,而使氧气量不足以维持生命的继续。

一般情况下,空气中含氧21%,如果空气中氧浓度降到17%以下,机体组织的供氧不足,就会引起头晕、恶心、调节功能紊乱等症状。

化学窒息:由于某些化学物质直接影响机体传送氧以及和氧结合的能力而造成机体缺氧。

如:一氧化碳与血液的结合能力强于氧,它是典型的窒息性物质。

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达到0.1%时就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严重下降。

二.常见中毒窒息物质
中毒物质:甲烷、氨水、二氧化硫、氯气、二氧化氮、臭氧、光气、乙醚等;
单纯窒息物质:氮气、二氧化碳、乙
烷、氢气、氦气等;
化学窒息物质:一氧化碳、氰化氢、硫化氢等。

三.较易发生中毒窒息事故场所
封闭、关封闭设备:船舱、储罐、反应塔、冷藏库、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及槽车等。

地下有限空间:地下管道、地方室、下下仓库、直下工事、暗沟、遂道、管理道、建筑孔桩、封门车间、体验场所、试验场所、烟道等。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