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沈阳市地铁四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4
沈阳市地铁四号线一期工程
扣件:设计采用 DTⅥ2 型弹性分开式扣件; 道床:正线、出入段线、出入场线采用短轨枕整体道床;车辆基地、停车场内及 试车线采用碎石道床。 (4) 车辆 工程初、近、远期均采用 6 辆编组 B 型车。 列车最高运行速度 80km/h。 (5) 供电方案 供电系统采用集中供电方式,与 9 号线、10 号线共用沙岗子主变电站、上园主变, 并由 9 号线工程、10 号线工程建设。地下段采用架空刚性悬挂方式,出入段线(不含 隧内)及试车线: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方式,车辆段和停车场采用简单悬挂方式。 (6) 通风与空调系统 本线设计公共区环控系统方案采用开闭式通风的系统方案,站台设置全高安全门。 采用风冷冷水机组。 (7) 给排水系统 本工程各站、区间等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从附近市政管网上接入。 各车站、车辆段、停车场污水均最终汇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8) 车辆段 文官屯车辆段设在皇姑区,望花北街西侧,由哈大客专、沈哈铁路和绕城高速公 路相交的三角地块内,北靠正在规划的沈阳现代建筑产业物流园,现状为农田和少量 房屋,地势南高北低。
地下区间
双线公里
3.55
段场 主变电站
文官屯车辆基地、航天南停车场 沙岗子主变、上园主变
永久占地 土石方量
座 座
hm2 万 m3
各1 9 号线、10 号
线代建
44.94
917.1
总投资
亿元
201.96
(1) 地理位置和线路走向 沈阳市地铁四号线在轨道线网中属于东北~西南走向的通道,是连接城市东北部
城区、城市核心区和浑河南岸地区便捷的通道。四号线一期工程北起大东区望花街站, 南至浑南区航天南路站,途经皇姑区、大东区、沈河区、和平区、浑南区、苏家屯区 6 个行政区,主要沿望花北街、北大营街、联合路、北站路、南京北街、南京南街、红 椿路、高铁二街敷设。沿线主要经过了沈阳北站、新沈阳站等重要公共交通枢纽,沈
西安地铁8号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内部

西安市地铁八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建设单位: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评价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10月西安前言1、项目由来及概况2019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发改基础〔2019〕1049号下发了《关于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8-2024年)的批复》,根据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建设1号线三期、二号线二期、8号线、10号线一期、14号线、15号线一期、16号线一期等7个项目,线路全长约150km,其中八号线50km。
西安市地铁八号线工程 [以下简称八号线] 为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主骨架线路,线网中唯一的环线线路。
线路贯穿雁塔区、新城区、灞桥区、未央区、莲湖区等5个行政区以及高新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园区、经开区等4个开发新区。
先后沿丈八东路、雁展路、雁南四路、寒窑路、南三环、长鸣路、幸福林带、广运潭大道、浐灞一路、凤城二路、朱宏路、大兴路、西二环、沣惠路及唐延路布设。
八号线线路全长49.896km,均为地下线,共设车站37座,其中换乘站18座,平均站间距1.349km,在长鸣路东侧、东月路南侧设长鸣路车辆段,在凤城五路北侧、北辰大道西侧设置环园中路停车场。
全线新建1座主变电所,共享一号线环城西苑、二号线会展中心、五号线荣家寨主变电所。
控制中心设置于长鸣路八号线长鸣路车辆段地块内。
2、项目特点拟建项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铁项目是一项投资高、施工期长、规模大、影响区域范围广的工程,施工期各阶段的持续时间差异较大,工作内容不同,产生的环境影响范围、程度、方式、时间不同。
其中,工程车站、区间、车辆段、停车场等的土建施工持续时间长,施工土方量大,投入的材料、人员、施工机械数量多,对交通干扰较大,是施工期环境影响较大的时段。
2、八号线工程位于城市建成区,沿线穿越城市中心城区以及居住区、文教区等环境敏感目标集中区域,全线采取地下线方案。
杭州地铁5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施工方法 半盖挖顺作 半盖挖顺作 半盖挖顺作
明挖顺作 半盖挖顺作 半盖挖顺作
明挖顺作 明挖顺作 明挖顺作 明挖顺作 明挖顺作 明挖顺作 明挖顺作 明挖顺作 明挖顺作 明挖顺作 明挖顺作 明挖顺作 明挖顺作
围护结构型式
基坑 深度
地下连续墙 26
备注
地下连续墙 25 与 2 号线换乘
地下连续墙 16
地下连续墙 24.5 与 1 号线换乘
杭州地铁 5 号线一期工程环评第二次公示
(一)建设项目名称及概要
项目名称:杭州地铁 5 号线一期工程 工程建设意义:杭州地铁 5 号线一期承担了杭州市主要交通客流走廊客流量,是 余杭组团与主城、江南城之间的快速直达线路,疏解了主城人口、缓解了主城交通压 力,加强了杭州市组团与主城、副城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杭州市国民经济增长、产业 结构调整和升级、土地增值,以及就业岗位数的增加,是充分发挥杭州轨道网网络效 应的迫切需要,在快速轨道交通线网中具有骨干作用。 工程建设内容:5 号线一期工程线路起自余杭区中央公园站,途经海曙路、余杭 塘路、萍水路、桥弄街、衢州街、重工路、东新路、建国路、江城路、飞云江路、钱 塘江、长河路、滨康路、金城路、站前东路,终止于萧山区香樟路站,线路全长约 48.57km,全部为地下线,共设车站 36 座,均为地下站;在五常设车辆段与综合维修 基地一座,在萧山新塘街道设姑娘桥停车场一座。控制中心利用既有七堡控制中心, 主变电站除利用 1 号线火车东站(工农路)主变、2 号线建设一路主变外,另外在五 常车辆基地新建一座主变。本线采用 B 型车 6 辆编组,最高运行速度为 80km/h。工程 涉及杭州市余杭区、西湖区、拱墅区、下城区、上城区、滨江区、萧山区等 7 个行政 区。
杭州地铁 5 号线一期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西安市地铁六号线二期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西安市地铁六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7)《西安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05.8); (8)《西安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2007.4); (9)《西安市周沣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和唐大明宫遗址保护管理条例》(1995.6)。 (10)《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8~2020 年》(2008.12); (11)《西安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2002.10); (12)《西安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4.5); (13)《西安市公共交通线网规划》(2003.11); (14)《西安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5.5); (15)《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文物保护规划》(2005.3); (16)《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用地控制性规划》(2009.12); (17)《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5-2015)》(2005.3); (18)《2008 年西安市居民出行调查报告》(2009.6); (19)《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8 年)》(2011.6);
六号线二期工程环评公示专用 2、建设项目特点 地铁项目是一项投资高、施工期长、规模大、影响区域范围广的工程,施工期各阶段 的持续时间差异较大,工作内容不同,产生的环境影响范围、程度、方式、时间不同。其 中,工程车站、区间及停车场等的土建施工持续时间长,施工土方量大,投入的材料、人 员、施工机械数量多,对交通干扰较大,是施工期环境影响较大的时段。运营期主要环境 影响为地下段列车运营产生的振动影响,风亭和冷却塔产生的噪声影响,而车站、停车场 等在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2)对拟建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评价,明确工程可能 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对象、范围及程度,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本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北京地铁9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评估25页

北京地铁9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评估25页环境阻碍报告书(简本)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2006年3月武汉目录北京地铁9号线平面示意图1 总论1.1 建设项目前期预备情形简介1.2 环境阻碍评判实施过程1.3 评判内容1.4 污染操纵目标2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2.1 工程概况2.2 工程污染源分析3 环境爱护目标况4 都市生态环境阻碍评判结论与建议4.1 评判结论4.2 建议4.6 工程建设对都市交通的阻碍分析5 声环境阻碍评判结论和建议5.1 声环境现状评判结论5.2 声环境推测评判结论5.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方案5.4 声环境阻碍评判结论6 振动环境阻碍评判结论与建议6.1 环境振动现状评判结论6.2 环境振动推测评判结论6.3 污染防治措施7 水环境阻碍评判结论与建议7.1 水环境阻碍评判结论7.2 评判建议8.电磁辐射环境阻碍分析结论与建议9 环境空气阻碍评判结论与建议10 环境阻碍评判结论10.1 项目建设环境合理性分析结论10.2 环境爱护措施的可控性及经济效益分析结论10.3 环境阻碍评判总结论1 总论1.1 建设项目前期预备情形简介1.1.1 项目名称北京地铁9号线工程1.1.2 项目地点北京地铁9号线是一条位于都市西部、整体呈南北走向的线路,线路起点设在北京市西南部丰台区的郭公庄,而后线路沿万寿路南延向北,从丰台火车站东侧穿过并一直向北至广安路路口,然后线路右转沿道路向东,穿过六里桥,至羊坊店路路口左转,再沿道路向北,穿过北京西客站、玉渊潭公园,最后线路沿首都体育馆南路连续向北,至长河桥以北设置终点站白石桥站与4号线衔接。
本工程全线一次建成。
工程分布在北京市丰台、海淀两个行政区。
1.1.3 建设单位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1.2 环境阻碍评判实施过程1.2.1 环境阻碍评判任务托付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阻碍评判法》和国务院令(1998)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爱护治理条例》,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于2005年12月托付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承担北京地铁9号线工程环境阻碍评判工作。
地铁工程环评报告书

地铁工程环评报告书一、引言地铁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城市交通状况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地铁工程所涉及的环境影响不可忽视。
为了保障环境可持续发展,我们进行了地铁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某市地铁工程2. 项目位置:某市A区至B区3. 项目范围:地铁线路、车站及相关设施三、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本次地铁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采用了以下方法:1. 采集数据:收集了区域环境、土地利用、水源、空气质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基础数据;2. 综合分析:结合场地实地勘察和数据分析,对潜在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3. 环境影响预测:利用专业软件模拟和预测地铁工程对环境的可能影响;4. 环境风险评估:对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5. 环境保护措施建议: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果1. 地铁线路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由于地铁线路的建设需要大面积用地,将会对沿线土地利用和农田带来一定影响。
然而,通过合理规划和土地复垦,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土地利用的损失。
2. 地铁车站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地铁车站的建设和运营会引起交通流量、噪音、振动等方面的变化,对周边居民和建筑物造成潜在的影响。
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我们将采取保护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地铁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地铁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土壤侵蚀和水体污染,对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我们将采取合理的施工管理和水污染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
4. 地铁工程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地铁建设和运营期间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粉尘、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
将采取严格的环境管理措施和污染物处理技术,以减少对空气质量的不利影响。
5. 地铁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地铁线路的修建和运营可能破坏局部的自然生境,对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造成压力。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5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5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本环境影响报告书是针对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5号线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的。
该工程计划设立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和龙华区4个车辆段和17个车站,线路全长约37.2公里,其中地下段约28.7公里,地上段约8.5公里。
本报告书对该工程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主要涉及的环境领域包括:大气环境、噪声环境、地质环境、水环境、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
通过对工程的建设、运营、废弃处理等环节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了一些环境管理措施,最终旨在减少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书还对预测的可能影响进行了量化和评价,使用了各种模型和评价方法,包括系统分析、评价矩阵、模拟计算等方法。
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后,对环境影响分别进行了评价和预测。
同时,该报告书还考虑了可能的紧急和意外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应急方案。
最终,基于对各种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该报告书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以便将该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并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减少环境污染、优化生态环境。
同时,该报告书还对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标准进行了评述,以确保该工程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
地铁四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目录1、建设项目概况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4、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5、联系方式及公众意见征集说明1 建设项目概况1.1 项目地点**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起于滨江区的浦沿镇,终止于江干区的彭埠镇,主要路径为沿浦沿路和东信大道敷设,在江南滨江新城内设东冠路站、坚塔路站、中医药大学站和滨盛路站。
下穿钱塘江后线路沿复兴路向东北方向敷设,设八卦田站和闸口站。
经复兴立交桥后,线路进入钱江路,在钱江路和飞云江路交叉口设凤凰城站。
至姚江路时,线路转入富春路且与沿姚江路下方穿过的杭长铁路隧道相交,在富春路和甬江路交叉口设甬江路站。
之后线路沿富春路东西向横穿钱江新城核心区,在钱江新城核心区内设近江站、城星路站、市民中心站和江锦路站。
线路向北转入庆春东路。
在庆春东路和钱江路交叉口设钱江路站。
线路穿钱江路后,转入新塘路,在新塘路段设景芳路站、艮山西路站。
线路经艮山西路、京杭运河后设官河站,经由火车东站西广场入火车东站,之后线路与1号线继续东行,并终止于彭埠站。
本工程设计为双线,线路全长约20.8公里,全为地下线,共设车站18座,其中换乘站7座,平均站间距1.2公里。
4号线一期工程分别与**地铁1号线、2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和9号线换乘。
4号线一期工程设七堡停车场一座。
具体走向及位置见“**地铁4 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平面示意图”。
1.2 项目意义(1)地铁4号线工程将促进钱江新城的进一步发展;(2)地铁4号线的建设,是实现**市城市总体规划、支持和引导城市发展的需要;(3)地铁4线的建设,是支持**市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4)地铁4号线建设有利于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市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是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5)地铁4号线的建设是保护风景、历史名城的需要。
1.3 建设项目前期研究情况**市人民政府于2004年以杭政函[2005]97号文批复了《**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优化)》,线网由5条线路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环境影响评价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受建设单位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的委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及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及支线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从即日起,将《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及支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链接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及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网站,向公众提供项目概况、环境影响、环保措施等方面的信息,并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时间为10个工作日。
您可以通过信件、E-mail、电话、传真等形式提供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孙宗亮电话:传真: E-mail 邮编:430063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和平大道745号铁四院环工处环评所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2012年2月1 概述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简介1.1.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及支线工程1.1.2 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单位: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1.1.3 项目建设地点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总体呈南北走向,连接了相城、苏州古城、吴中区、吴江市松陵等重要组团,是联系苏州市南北方向的骨干线路,与2号线共同支撑城市发展副轴的作用,和1、2号线构成经过城市核心区的“一横两纵”骨架网络。
主线线路起点于相城区“荷塘月色”主题公园南侧的苏虞张路站,途经相城北部新城、苏州火车站、北寺塔、观前商圈、南门商圈、吴中区中心城区、吴江市滨湖新城、吴江汽车站、通苏嘉城际铁路松陵站等客流集散点,止于吴江市同津大道。
主线全长42.03km,设车站31座,均为地下车站。
4号线支线,在红庄站接轨,向西延伸至越溪,止于吴中区龙翔路站。
它是一条东西向交通引导型线路,穿越了越溪城市副中心,通过和4 号线衔接,将相城中心区、古城区、吴中区越溪城市副中心以及吴中区滨湖新城等联系起来,并预留延伸条件。
初、近期作为4 号线支线运营,近期过后拆解为8 号线,独立运营。
全长11.1 km, 设车站7 座(不含接轨站),均为地下站。
4号线主线在线路南端设车辆段、综合基地一处,占地约31公顷,在线路北端相城区设元和停车场一处,占地约公顷。
4号线支线在吴中区东太湖路以南、龙翔路以西设天鹅荡停车场一处,占地约公顷,待线路拆解后该停车场调整为8号线的车辆段,控制用地约32公顷。
4号线主线共设3座主变电所,其中2座与轨道2号线合建,新建一座位于顾家荡站主变电所;支线预留一座主变电所,位于天鹅荡停车场。
控制中心与1、2号线合建于广济路站的西北侧。
1.1.4 项目建设意义(1)建设本项目是实现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2)建设本项目是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的迫切需要;(3)建设本项目是解决交通拥堵、强化公共交通主体地位的需要;(4)建设本项目是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增强苏州区域地位和作用的需要;(5)建设本项目是促进苏州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
评价工作概况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1998)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委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主线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4号线支线的环评工作由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完成。
2010年5~9月,铁四院及江苏省环科院对工程研究范围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踏勘和噪声、振动监测,收集城市规划和环境背景资料,2011年6月及2012年1~2月,根据新的设计文件进行了补充现场踏勘和监测,于2012年2月重新编制完成了《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及支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2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工程概况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主线全长42.03km,设车站31座,均为地下;支线全长11.1km,设车站7座(不含接轨站),均为地下站。
主线设车辆段、综合基地一处及停车场一处;支线设天鹅荡停车场一处。
主线新建1座主变电所(顾家荡站主变电所),控制中心与1、2号线合建于广济路站的西北侧。
工程采用标准B型车,车辆最高运行速度为80公里/小时。
列车初期、近期、远期采用6辆编组,最大行车密度26对/小时,最小行车间隔。
运营时间5:00~23:00。
全线38座车站中,31座地下车站采用明挖施工,7座地下车站采用半盖挖法施工;绝大部分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个别区间因地质条件限制,采用明挖法或明挖+盾构法施工。
工程从2012年6月开始实施,至2016年6月底通车试运营,总工期4年。
工程总投资为亿元。
工程污染源分析2.2.1 噪声源(1)施工期噪声源工程施工期噪声源主要为动力式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施工场地挖掘、装载、运输等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施工场地边界处昼间噪声等效声级为~(A),各类施工机械噪声测量值见表2-1。
表2-1施工机械及车辆噪声测量值(2)运营期噪声源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全线采用全地下线路,配套1个车辆段及综合基地,2个停车场,新建1处主变电所。
根据噪声源影响特点,地下区段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的噪声源主要有风亭噪声、冷却塔噪声;综合基地的牵出线、试车线将产生列车运行噪声影响,生产车间内的固定声源设备也将产生一定的噪声影响。
本工程主要噪声源分析结果如表2-2所列。
表2-2 主要噪声源分析表地下车站主要噪声源类比调查与监测结果汇于表2-3。
表2-3噪声源强类比调查与监测结果注:1.车站风机和空调期冷却塔大系统运行时段为4:30~23:30,计19个小时;空调期小系统开启时间为23:30~4:30,计5小时。
2.冷却塔在空调期内开启,开启时间为6~9月(可根据气候作适当调整)。
车辆段及综合基地内出入段线及试车线列车运行噪声,类似于地面线路的列车运行噪声。
本次评价在充分研究本工程设计资料的基础上,选择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地面段作为类比工点,类比调查与监测结果见表2-4。
表2-4试车线、出入场线噪声源强表综合基地内声源有空压机、锻造设备、风机等强噪声设备噪声,出入场线及试车线列车运行噪声,类比监测表明段所厂界外1m处的噪声在55~60dB之间,固定声源设备见表2-5。
表2-5 车辆段内主要固定噪声源强表2.2.2 振动源(1)施工期振动源施工期的振动主要来源于矿山法施工段爆破作业和动力式施工机械作业,根据既有轨道交通施工机械的测试和调研结果,将本工程施工机械的参考振级汇于表2-6中。
表2-6施工机械振动源强参考振级单位:dB(2)运营期振动源地铁列车在轨道上运行时,由于轮轨间相互作用产生撞击振动、滑动振动和滚动振动,经轨枕、道床传递至隧道衬砌,再传递至地面,从而引起地面建筑物的振动,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和噪声控制简明手册》,国内主要城市的地铁振动源强汇于表2-7中。
表2-7国内主要城市的地铁运行振动源强(VL zmax,dB)由上表可知,当线路条件为:行车速度60km/h,弹性分开式扣件,普通整体道床,60kg/m无缝钢轨时,轨道交通B型列车在轨道上通过时产生可以采用。
的振动源强VLzmax2.2.3 大气污染源(1)施工期大气污染源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来自施工开挖、材料堆放、土方方运输及粒状建材运输、堆存所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重型运输车辆运行过程中所排放的燃油废气,车站、隧道矿山法施工,爆破后竖井风机换气排风,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
主要污染物为扬尘、烟尘、氮氧化物(NO)。
X (2)运营期大气污染源本工程不设置锅炉,热水采用电能或太阳能解决,列车采用电力动车组,无机车废气排放,大气污染物排放只有车辆段与综合基地配属的内燃机车排放的少量废气,主要污染物有NO和烟尘。
2地下车站风亭排气可能产生一定的异味影响,运营初期风亭排气异味较大,主要与地铁工程采用的各种复合材料、新设备等散发的多种有害气体尚未挥发完有关,随着时间推移这部分气体将逐渐减少,排风亭下风向15m以远区域基本感觉不到异味。
轨道交通运输客运量大,工程运营后可以替代大量的地面道路交通,从而可相应地大大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对改善地面空气环境质量形成有利影响。
2.2.4 水污染源(1)施工期水污染源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明挖车站、明挖隧道排桩钻孔、止水帷幕维护结构施工产生的泥浆水和开挖过程中的基坑渗水;暗挖车站、明挖隧道施工过程中洞身渗水和炮眼钻孔钻头冷却水;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冲洗废水;下雨时冲刷浮土、建筑泥沙等产生的地表径流污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等。
根据大量城市地铁施工现场工程类比调查,施工期各施工点的生产废水主要为地下水渗漏,污染因子为地下水渗漏过程中与松散土方接触产生的泥沙,具有分散,排放量随季节、施工进度波动等特点,一般抽排城市雨水排水系统,根据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在采取适当止水措施后,排放量一般不大,但如果无组织的排放,轻则影响周围景观和城市交通,重则会堵塞城市下水道或引起河道局部淤积。
生活污水排放主要集中在生活营地,生活营地毋须新建,就近租用沿线单位富余设施,主要污染因子为COD、BOD。
施工现场有少量生活污水产生,就近排入城市排水系统。
生活污水排放对生活营地、施工现场周围环境不会形成污染。
(2)运营期水污染源本工程运营期污水主要来自停车场、车辆段及综合基地以及沿线车站,性质为生活污水和少量检修废水、洗车废水。
①车站排水本次工程设38个车站,各车站所排污水主要为各车站内厕所的粪便污水、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及车站设施擦洗污水,这部分污水水质单一,为生活污水。
按照一般工程设计,车站在厕所下部设污水池,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生活污水平均水质为pH值=~,COD=150~200 mg/L,BOD5=50~90 mg/L,动植物油=5~10 mg/L,氨氮=23 mg/L。
根据现状调查,所有车站污水均可进入污水处理厂处里进行深度处理。
②车辆段及综合基地排水松陵车辆段与综合基地选址设于4号线线路南端松陵镇文安村,属吴江区。
主要承担本线配属车辆的乘务、停放、列车技术检查和洗刷清扫等日常维修和保养任务。
排放的污水主要为检修含油污水、洗车污水及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
检修含油污水及洗车污水系生产污水,主要污染物为石、氨氮等。
设计生活污水(含粪便污水)油类;生活污水主要为COD、BOD5经化粪池预处理,生产污水经中和、沉淀、隔油、气浮、过滤等工艺处理会同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集中排入城市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
③停车场排水元和停车场位于4号线线路北端元和街道莫阳村,属于相城区用地范围,主要承担本线配属车辆的停放、列车技术检查和洗刷清扫等日常维修和保养任务。
排放的污水主要为检修含油污水、洗车污水及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
检修含油污水及洗车污水系生产污水,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设计采取中和、沉淀、隔油、气浮、过滤等工艺处理;生活污水主要为COD、BOD5、氨氮等,设计文件中新建SBR污水处理站1座对停车场生活污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