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诗两首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4 《诗两首》教案3人教版

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这两首诗,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的面对人生选择。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是苏东坡在屡遭贬谪之际唱出的人生哲理。
同学们,你们又曾有过什么“阴与缺”?比如学习上、跟同学交往中、与家长沟通时曾经历过什么困难、挫折?面对这些困难与挫折我们该怎么办?世界著名大诗人普希金为此写了一首诗,给了我们一番特别的叮咛和嘱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二、作者简介亚历山大·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魁力。
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煤蝶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控骼有力。
”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三、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讲读全诗1、自由朗读,读出笑对生活的乐观心态。
2、了解主题——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试着解答问题。
期间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题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什么意思?(2)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3)面对逆境,我们就只耐心等待,而不予抗争吗?提示:(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指在生活中遭遇到了艰难困苦等不幸。
第4课诗两首教案设计新课标

第4课诗两首教案设计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学习并掌握古诗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诗歌氛围。
向学生介绍两首诗歌的作者及其生平。
2.诗歌朗读与背诵学生分组朗读,教师指导正确发音和节奏。
学生自主背诵,教师纠正发音和背诵中的错误。
3.理解诗歌内容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4.分析诗歌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举例说明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5.感受诗歌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诗歌情感。
6.课堂小结学生自由发表对本节课的学习感悟。
7.课后作业背诵两首古诗。
写一篇关于诗歌情感的短文。
四、教学案例以《静夜思》为例:1.导入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诗歌氛围。
向学生介绍诗人李白及其生平。
2.诗歌朗读与背诵学生分组朗读,教师指导正确发音和节奏。
学生自主背诵,教师纠正发音和背诵中的错误。
3.理解诗歌内容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4.分析诗歌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举例说明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中的比喻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5.感受诗歌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诗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背诵《静夜思》。
写一篇关于诗歌情感的短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静夜思》和《春晓》。
诗两首教案1(七年级语文)

《第4课诗两首》教课设计一、课文特色及企图:《诗两首》中《若是生活欺诈了你》以同等的劝告口吻、热忱爽快的语调告诉人们面对生活一直要乐观的真理。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运用象征的手法借写自然之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虑。
为何选择这两首诗?诗歌语言清爽脱俗,充满回味无穷的真理,并表现着诗人独到的艺术视觉。
二、教课建议:目标:1、指引学生认识普希金和弗罗斯特两位拥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
2、介绍相关诗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提升赏识诗歌的水平。
3、培育学生对人生真理小诗的兴趣,对自己的生活组成踊跃的影响。
过程:(一)对于作者:学生收集作者的资料并制作成课件进行展现。
((二)对于文本:(1、《若是生活欺诈了你》(1)朗诵诗歌,整体感知,你感觉诗歌说了然一种如何的人生态度?(2)本诗通篇都是劝告的口吻,没有什么详细的形象,但它倒是一首有名的诗,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诵。
你喜爱这首诗吗?为何?(3)背诵全诗。
(2、《未选择的路》(1)《未选择的路》中诗人为何要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2)诗人表面上仿佛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质上示意的是什么呢?这是什么手法的运用?、介绍这两首诗的此外两种译本和诗歌的外文原著,指引学生领会诗歌语言。
(三)对于诗歌:1、收集一到几首你喜爱的真理小诗,就诗歌做简要的评论,而后在讲堂内展开“小小诗歌朗诵会”。
2、鼓舞学生自己试试创作近似的真理小诗,而后在朗诵会上沟通或在相应的刊物上发布或留做自己的纪念。
方法:《若是生活欺诈了你》应该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并联合普希金的众多作品进行自主的研究性阅读。
《未选择的路》要联合诗歌象征方面的知识要点理解诗人为何侧重写了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
《诗两首》教学设计4

《诗两首》教学设计4简介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两首经典诗歌,并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通过诗歌的赏析和创作,学生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读懂和理解两首经典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学生能够用适当的语言和表情朗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能够分析和比较两首诗歌的主题、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通过模仿和创作,写出自己的诗歌。
教学准备•两首经典诗歌:《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打印或复印两首诗歌的文本。
•讲解诗歌的PPT或投影仪。
•学生的写作工具。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学生熟悉的儿童诗歌或歌曲,热身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诗歌知识,如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欣赏与理解(15分钟)1.教师发放诗歌的文本,让学生阅读和跟读两首诗歌。
2.讲解两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信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3.在PPT或投影仪上展示两首诗歌的诗句,结合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和修辞手法。
比较与对比(20分钟)1.指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两首诗歌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如主题、意象和修辞手法。
2.让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并准备小组演讲。
3.学生小组演讲,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创作与表达(25分钟)1.指导学生通过模仿两首诗歌的形式和风格,创作自己的诗歌。
2.学生分享并互相欣赏自己的创作,给予鼓励和反馈。
3.鼓励学生朗读自己的诗歌,并引导他们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
总结与反思(10分钟)1.让学生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总结他们的收获和体会。
2.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于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多欣赏和创作诗歌。
课后延伸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用一段文字或者一幅图画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校园文艺演出,展示他们的诗歌才华。
4诗两首教案

第4课《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大家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诗歌,那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诗歌?”词典上的解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我认为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表现了一种美的追求。
《荷马史诗》表现了一种悲壮雄阔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现了一种心有灵犀的美,即使是《恶之花》《死水》这样的诗篇,写了种丑恶的事物,也是为了表现对逝去的美的留恋和对现实毁灭美的愤慨,这是一种追求之美。
同样,我们可以从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写人生哲理的诗歌也同样是美的乐园。
我们学习这两首诗歌,首先要去体会这种诗歌的美,通过我们的朗读,通过我们的体会,通过我们的品味来感知这种美。
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
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学生自由回答三、简介作者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
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
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
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
第4课诗两首教案

诗两首一、教材分析《诗两首》是外国诗歌,主题是写人生的,与成长有关。
虽然从字面上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不像一般的诗歌具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实际上这两首诗内容比较含蓄。
在教学中,学习此诗的难点在于,教师如何依照诗歌本身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深入体会诗歌的人生哲理,开始思考一下人生道路的大问题。
作为自读课文,可以儿个重要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和理解文章。
在教学中可以按“诵读一感悟一研讨一迁秽'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加强诵读,通过反复诵读,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促进表达、思维和运用能力的同步提高。
尊重学生鉴赏主体地位,以个人欣赏体验为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以促进学生联系实际,以所学来知道自己的人生。
二、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面对生活的风雨,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如果面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我们又当如何?今天我们学习《诗两首》,看诗人普希金和弗罗斯特是怎样思考的。
(二)、教学过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普希金的介绍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19世纪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国文学的始祖”“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
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一生追求自由,反对沙皇专制,曾遭到流放。
1837年2月8日,普希金在和保皇党人丹特士决斗中被阴谋杀害。
普希金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包括著名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 澳涅金》。
《上尉的女儿》是其代表作品。
他的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别林斯基曾赞誉他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诗》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两首》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两首》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
(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3、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望庐山瀑布一、情境导入,理解诗题1、(投影展示插图)老师以优美的导语,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
同时随机讲解“香炉”“庐山”等词语。
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
(注意“瀑”的读音)3、齐读诗题。
二、吟诵感悟,想象画面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老师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图文对照,熟读成诵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四、巩固生字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五、学写生字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3、重点指导“流”字。
(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3篇)

《古诗四首》教案(精选13篇)《古诗四首》篇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 二教时[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春望》《泊秦淮》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学习第一首诗《春望》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
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
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学生齐读全诗。
6、品味全诗。
⑴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
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
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
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
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大家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诗歌,那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诗歌?”词典上的解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我认为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表现了一种美的追求。
《荷马史诗》表现了一种悲壮雄阔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现了一种心有灵犀的美,即使是《恶之花》《死水》这样的诗篇,写了种丑恶的事物,也是为了表现对逝去的美的留恋和对现实毁灭美的愤慨,这是一种追求之美。
同样,我们可以从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写人生哲理的诗歌也同样是美的乐园。
我们学习这两首诗歌,首先要去体会这种诗歌的美,通过我们的朗读,通过我们的体会,通过我们的品味来感知这种美。
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
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学生自由回答三、简介作者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
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
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
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
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
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样铿锵有力。
”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四、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听、读诗篇1、听课文录音。
2、划分朗读节拍。
3、自由朗读。
由教师范读,再由学生读五、结合体验,研讨问题1、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问: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明确:见教参。
3、问: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学生讨论4、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
这首诗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这里。
学生自由回答,最好联系实际六、迁移积累1、仿句练习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不要!。
2、背诵全诗七、拓展提高:课后探究性阅读普希金诗诗集,下堂课交流。
作为作业完成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交流阅读普希金诗集的情况。
学生交流二、导入新课: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介绍诗人: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
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
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朗读诗篇四、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
先朗读由学生单独回答。
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
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明确:见教参“问题研讨”四、感悟哲理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明确:答案不求一致。
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可以讲一讲苏格拉底有关麦穗的事例。
学生自由回答五、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念。
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
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出示两首诗,让学生判断这哪一首诗用了象征,哪一首诗用了比喻?“我靠长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玛洛酒,我将这酒饮尽,然后倚靠着这支长矛。
”——阿尔基洛斯科《诗人之矛》象一颗山上的风信子,被牧人用脚踏了又踏,却在地上开出紫花。
——萨福《新娘》本诗的美正体现象征的运用上,诗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打动了读者的心扉。
首先明确概念,再由教师阐述两者区别六、积累联想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
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2、结合《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练习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谈谈成长历程上的体验。
七、综合性训练:出然后分小组出一期“诗歌园地”的手抄报。
教后记: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教会学生去怎么做。
诗两首二课时四.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导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
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二、简介作者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
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三、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听、读诗篇1、听课文录音。
2、划分朗读节拍。
3、自由朗读。
五、结合体验,研讨问题1、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问: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明确:见教参。
3、问: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4、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
六、迁移积累1、仿句练习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不要!。
2、背诵全诗。
七、拓展提高:课后探究性阅读普希金诗诗集,下堂课交流。
四.未选择的路导学步骤:一、复习旧课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交流阅读普希金诗集的情况。
二、导入新课: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三、朗读诗篇四、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