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分类复习资料:词类活用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复习字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借代手法总结

今:试卷 古:呆呆的样子
2.佁然不动 今:沉静的样子
词类活用: 1.下见小潭 n.—状语,在下面 2.皆若空游 n.—状语,在空中 3.斗折蛇行 n.—状语,像北斗 七星那样,像蛇爬 行那样 4.犬牙差互 n.—状语,像狗的 牙齿一样
词类活用
1.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名词活用为动词,写作。 2. 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北、南——方位词活用为动词, 向北、向南。 3.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 守巴陵郡。 守——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太守。 4.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后——形容词作状语,在…… 之前,在……之后。
满 井 游 记
课文《满井游记》中的部分古今异义词
局 促 现代:表示内心不安 披 风 现代:一种披在身上的衣物
古代:局限
古代:在风中散开的动作
部分词类活用: 蹇
原意:驴子↓(名词活用动词) 现意:骑驴 原意:泉水↓(名词活用动词)
泉
现意:用泉水
茗
原意:茶↓(名词活用动词) 现意:煮茶 原意:酒杯↓(名词活用动词)
醉翁亭记
古今异义 讲解人:杨丹妮
古今异义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 古义:情趣;心愿 今义:意思;义 2、负者歌于途
负者: 古义:背着东西的人 今义:失败的一方
1,山行六七里 2,名之者谁
名词作状语 在山上 名词作动词 命名
3,杂然而前陈者 名词作状语 在前面 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名词作动词 以·· ·为乐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复习字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借代手法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是指某些文言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词性和语法功能,从而产生新的意义和用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1. 名词动用:名词在句子中充当谓语,表示动作或行为。
例如:“一狼洞其中”(《狼》),“洞”原本是名词,在这里表示“打洞”的动作。
2. 形容词动用:形容词在句子中充当谓语,表示动作或行为。
例如:“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亲”和“远”原本是形容词,在这里表示“亲近”和“疏远”的动作。
3. 动词用作名词:动词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表示事物或行为的名称。
例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和“入”原本是动词,在这里表示“出产的东西”和“收入的东西”。
4. 名词作状语:名词在句子中充当状语,表示动作或行为的状态、方式、工具等。
例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原本是名词,在这里表示“用箕畚”的方式。
5. 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
例如:“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和“劳”原本是形容词或动词,在这里表示“使……痛苦”和“使……劳累”的意思。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知识点详解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知识点详解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这种现状叫词类活用。
一、使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动词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宣公二年》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形容词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触龙说赵太后》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过秦论》春风又绿江南岸。
《泊船瓜洲》名词使动用法: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齐威王欲将孙膑。
《孙子吴起列传》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左传》二、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
这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是: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谓语自身所代表的性状,或者把宾语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
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等。
形容词意动用法: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秋水》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论贵粟疏》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邑人奇之。
《桃花源记》名词意动用法: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封建论》三、名词用为动词名词用了动词的性质。
名词+代词:公子怒,欲鞭之,《左传》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名词+名词: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衣素衣而出。
《列御寇》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喜雨亭记》副词 +名词:晋灵公不君。
人教版初中语文汇总:古言词类活用

人教版--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
《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满井游记》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文言文基础知识学习笔记:词类活用

文言文基础知识学习笔记:词类活用汉语中一个词属于某一词类,基本上是固定的。
各类词在句中的职务也有一定的分工。
这就是所谓“词有定类,类有定职”。
但是,古文中有一部分词用法却很灵活。
它们在实际语法结构中,超出了本职范围,而临时充当别的职务,取得另一类词所具有的语法功能。
古文中词的这种越俎代庖现象,语法书上称为词类的活用。
词类的活用,是词在句中的临时功能,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或上下文,它的这种意义和用法就不存在。
词在句中活用以后,常常既保留了原来的意义又增加新的意义。
它是古文用词的一个特点,直接关系到对文意的理解。
古文中的词类活用主要表现在实词方面。
常见的有:名词用作动词、数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1.名词用作动词一个词本属名词,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和上下文里,具有动词的功能。
这是古文中最常见的一种词类活用。
例如:吴子执锺吾子,遂伐徐,防山以水之。
——《左传·昭公三十年》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而名其母。
其母曰:“子学三年,反而名我,何也?”——《战国策·魏策》在汉语中,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但就上面例子看,“防山”、“水之”、“名其母”、“名我”都是动宾结构。
“防山”是筑堤堵山谷;“水之”是用水灌它(徐国);“名其母”是喊他母亲名字;“名我”是喊我名字。
这里的名词“防(堤)”、“水”、“名”都用为动词。
可见,如果名词后边带有名词、代词、名词性词组做宾语,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尤为明显的是,古文中的代词,一般是不受别的词修饰的,它和前面的名词组合,只能是动宾关系。
因此,古文中的代词,特别是代词“之”前边的名词,一般都可看作活用为动词。
古文中的名词,有时单独用在“于”字结构之前。
如: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
——《吕氏春秋·上农》“于”字和它后边的名词组成的结构,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动词或动宾词组后面作补语,因而它前边的名词也活用为动词。
“蚕于郊”即养蚕于郊;“桑于公田”即采桑于公田。
文言常识总结 人教版 八下

八年级下学期文言常识总结一、通假字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sì)】通“饲”,喂养。
2.才美不外见.——《马说》【见(xiàn)】通“现”,表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cái)】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马说》【邪(yé)】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5.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zhī)】通“肢”,肢体。
6.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pī)】通“披”,穿。
7.蝉则千转.不穷——《与朱思远书》【转(zhuǎn)】通“啭”,鸟叫声。
8.窥谷忘反.——《与朱思远书》【反(fǎn)】通“返”,返回。
9.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jù)】:通“俱”,全,皆。
10.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zhǔ)】通“嘱”,嘱咐。
二、古今异义1.柔梢披风..——《满井游记》披风:古义:在风中开散;今义:一种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
2.局促..一室之内——《满井游记》局促:古义:拘束;今义:拘谨,不自然3.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4.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是:古义:这,此。
今义:用作判断词,因此。
假:古义: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5.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趋:古义:奔,快走;今义:表趋向。
尝:古义:曾经;今义:尝试6. 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右备容臭.7.臭:古义:香气;今义:和香气相对。
——《送东阳马生序》8.主人日再.食再:古义:两次。
今常用义为:又一次。
9.造.饮辄尽——《五柳先生传》造:古义:往、到;今义:创造,制造。
10.赞.曰——《五柳先生传》赞:古义:传记结尾处评论性文字。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

1.《与朱元思书》四、通假字1、有时见日见同现,显现,显露。
2、窥欲忘反“反"同“返”、返回五、古今异义词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莺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六、词类活用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凤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七、一词多义(1)蝉则千转不穷。
(尽,完)欲穷其林。
(走完)(2)猿则百叫无绝(停止)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消失)(3)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果如鹤唳云端。
(叫)十一、理解性默写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怎样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4、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6、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7、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8、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9、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它飘向哪个方向。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好像飞奔的马。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活用的词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即快马)《三峡》
2、夏蚊成雷(雷:名词作动词,指像雷响)《闲情记趣》
3、神定,捉虾蟆,鞭数十(名词作动词,抽打)《闲情记趣》
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骑:动词作名词,指骑马的人。
这里指骑马的侦察兵)《使至塞上》
5、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尽:形容词作动词,指尽兴)《五柳先生传》
6、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义:名词作动词,意为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公输》
7、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矣。
(怪:形容词作动词,意为以……为怪)《陈涉世家》
8、将军身被坚执锐,……功宜为王。
(功:名词作动词,意为论功劳)《陈涉世家》
9、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用鞭打)《马说》
10、散入珠帘湿罗幕(湿:形容词动用,渗湿或沾湿。
)《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
11、望西山,始指异之(异:形容词动用,认为……奇异)《始得西山宴游记》
12、攀援而登,箕踞而遨(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2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隆中对》
2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曹刿论战》
25、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冠:名词作动词,为第一)《上枢密韩太尉书》
26、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辱:意动用法,“以……为辱)《上枢密韩太尉书》
27、且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何为?(志:名词作动词,立志)《上枢密韩太尉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分类复习一(词类活用)
一、词类活用
21课风烟俱净(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
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漂流)
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
负势竞上(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横柯上落蔽(上,名词作状语,在上边)
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轩,争着向高处伸展。
邈,争着向远处伸展)
望峰息心(息,动词的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22课亦不详其姓字(详,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亲旧知其如此(旧,形容词用作名词,旧友,故友)
以乐其志(乐,形容词的意动词用法,以……..为乐)
性嗜酒(酒,名词作动作,喝酒)
23课祇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形容词全作动词,辱没,受屈辱)
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用作动词,行千里)
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帮作动词,用鞭子打)
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容词的使动词用法,使……尽,竭尽)
24课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亲手,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挂)
主人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戴朱缨宝饰之帽(朱,宝:名词作状语,用红缨;用珠宝)
余则温饱敝衣处其间(温饱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
25课
病树前头万木春(春:名词作动词:争春)
怀旧空吟闻笛赋(形容词作名词:老朋友)
26课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西)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往下)
近岸(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
潭中鱼可百许头(许,动词用作副词,约,大约)
日光下澈(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日光下澈(澈,形容词用作动词,穿过,透过)
斗折蛇行(斗,蛇:均为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一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凄神寒骨(凄,寒: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凄凉;使……寒冷)
心乐之(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用作动词,嬉戏,逗乐)
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隶而从者,(从,名词作动词,跟从)
27课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太守)用做动词,做州郡的长官,即做太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动词用做名词,景象)
百废具兴(废,形容词用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明之人)
北通巫峡,南极萧湘(北,南: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南)
忧谗畏讥(谗,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而或长烟一空(空,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或异二者之为(为,动词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
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后天下之乐而乐(后,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28课山行六七里(山,名词用做状语,在山上,顺着山路)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名词用做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野芳发而幽香(芳,形容词用做名词,香花。
)
伛偻提携(伛偻,形容词用做名词,代指老人。
提携,动词用做名词,小孩。
)
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
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作动词,取名)
酿泉为洒(酿泉,名词作动词,用酿泉)
杂然而前陈者(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第一个“乐”,以….为乐)
29课作则飞沙走砾(飞,走,动词使动用法,使….飞,使…..走)
麦田浅鬣寸许(鬣,名词用做状语,像兽颈上的长毛一样。
)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都是名词用做动词,泉,汲泉水煮。
茗,煮茶,罍,端着酒杯。
红装,穿着艳装。
蹇,骑驴
鳞浪层层(鳞,名词作状语,像鱼鳞似的)
30课:去时雪满天山路(满:形容词作动词,铺满)
吟鞭东指即天涯(东:名词作状语,向东)散入珠帘湿罗幕(湿:形容词作动词,打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