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技文体活动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尺、铅笔、直尺(2)手电筒、蜡烛、光屏(3)教学课件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课件,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2)实验一:光的传播路径①让学生用透明塑料尺和铅笔在直尺上画出光的传播路径。

②讨论光在空气中、水中、玻璃中的传播情况。

(3)实验二:光的反射①让学生用手电筒、蜡烛和光屏进行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②探讨反射定律。

(4)小结:总结光的传播特点和反射定律。

二、活动主题:制作简易指南针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原理,学会制作简易指南针。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增强学生对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了解和自豪感。

2. 活动准备:(1)铁丝、磁铁、针、线、支架(2)教学课件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原理。

(2)制作指南针:①让学生用磁铁在铁丝上制作指针。

②讲解指南针的构造和作用。

③讨论如何使指南针指准北方。

(3)实验:让学生尝试用自制的指南针辨别方向。

(4)小结:总结指南针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三、活动主题:的认识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不同状态及其转化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活动准备:(1)水、冰、晶体、液体等物质(2)教学课件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课件,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不同状态。

(2)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水、冰、晶体等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

(3)讨论:探讨物质状态转化的原理和条件。

(4)小结:总结物质不同状态的特点和转化原理。

四、活动主题:简单电路的搭建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学会搭建简单电路。

科技文体活动教案

科技文体活动教案

科技文体活动教案教案标题:科技文体活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科技文体活动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科技文体活动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提升学生对科技文体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内容:1. 科技文体活动的概念和分类;2. 科技文体活动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3. 科技文体活动的实践案例和应用领域。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介绍科技文体活动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对科技文体活动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介绍科技文体活动的分类,如科技创新竞赛、科技演讲比赛等;b. 解释科技文体活动的基本技能,如项目策划、团队合作、演讲表达等;c. 指导学生学习科技文体活动的操作方法,如如何选择主题、如何进行调研、如何撰写演讲稿等。

3. 实践活动(30分钟)a.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科技文体活动项目,并进行项目策划;b. 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分工合作,完成项目的各个环节;c. 学生进行项目展示和演讲,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 案例分享(10分钟)介绍一些成功的科技文体活动案例,让学生了解科技文体活动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影响。

5. 总结(5分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科技文体活动对学生的培养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文体活动。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项目策划和演讲表达等方面;2. 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和演讲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3. 收集学生对科技文体活动的认识和体验,进行问卷调查或小组讨论。

教学资源:1. 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2. 科技文体活动案例资料;3. 学生分组完成的科技文体活动项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科技文体活动比赛,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经验;2.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创新展览或科技企业,拓宽学生的科技视野;3. 设置科技文体活动的学习小组,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

教案撰写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和参考,具体的教学步骤和资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一、第一章:认识科技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科技的定义和作用。

(2)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内容:(1)科技的定义:科技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

(2)科技的作用:科技可以改善生活、提高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3. 教学活动:(1)观看科技视频,了解科技的发展历程。

(2)讨论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手机、电脑等。

(3)学生分享对科技的认识和看法。

二、第二章:探索科学现象1.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科学现象。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科学现象的定义:科学现象是自然界中可以用科学方法解释的现象。

(2)探索科学现象的方法:观察、实验、推理等。

3. 教学活动:(1)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蒸发、物体浮沉等。

(2)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制作彩虹糖、探究磁铁的性质等。

(3)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三、第三章:学习科技发明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科技发明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科技发明的定义:科技发明是新的技术、产品或方法的创造。

(2)科技发明的重要性:科技发明可以推动社会进步、改善生活质量。

3. 教学活动:(1)学生了解我国著名的科技发明,如四大发明、高铁等。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尝试发明解决问题的产品。

(3)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和发明,分享发明过程和心得。

四、第四章:了解信息技术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

(2)培养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和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2. 教学内容:(1)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是用于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利用信息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互联网、等。

3. 教学活动:(1)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如网络通信、大数据等。

(2)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使用。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的传播方式。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管、水、彩笔(2)分组合作的小组3. 活动过程:(1)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方式。

(2)分小组进行实验,观察光在透明塑料管中的传播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3)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4)总结光的传播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活动主题:制作风向标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向标的作用和制作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天气、了解自然的能力。

2. 活动准备:(1)卡纸、彩笔、剪刀、胶水(2)分组合作的小组3. 活动过程:(1)引导学生了解风向标的作用和制作原理。

(2)分小组进行制作,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设计并制作风向标。

(3)完成后,让学生将风向标置于室外,观察风向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4)总结制作风向标的经验,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三、活动主题:简易电话机的制作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话机的原理,掌握简单的电路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2. 活动准备:(1)电池、电线、话筒、耳机(2)分组合作的小组3. 活动过程:(1)引导学生了解电话机的原理,讲解电路知识。

(2)分小组进行制作,学生自主设计并制作简易电话机。

(3)完成后,让学生进行试通话,检验电话机的效果。

(4)总结制作简易电话机的经验,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四、活动主题:水的表面张力实验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表面张力概念,知道表面张力的作用。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第一章:走进科技世界1. 教学目标:了解科技对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

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科技的发展历程,观察生活中科技的运用,探讨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3. 教学活动:观看科技发展纪录片,讨论科技对生活的改变,进行科技主题的绘画或写作。

第二章:探索身边的科学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探究其背后的原理。

3. 教学活动: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制作火山爆发模型,观察植物的生长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三章:小小发明家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发明创造。

2. 教学内容:介绍一些简单的发明创造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尝试。

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发明创造的讨论和设计,进行展示和评选。

第四章:计算机科技探秘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技的兴趣,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

2. 教学内容: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学活动: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如输入法的学习,简单编程语言的入门等。

第五章:环保科技我来做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了解科技在环保方面的应用。

2. 教学内容:介绍环保科技的知识,如太阳能、风能的利用,垃圾分类的处理等。

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环保科技主题的手工制作或绘画,进行环保知识的问答游戏等。

第六章:探索宇宙奥秘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天文知识的认知。

2. 教学内容: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恒星、行星、银河系等,认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3. 教学活动:观察夜空,识别主要星座;观看航天发射视频,了解航天器的基本构造;制作太阳系模型。

第七章:智能科技体验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智能科技的兴趣,了解智能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介绍、等智能科技的基本概念,观察智能科技产品。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管、水、彩纸、剪刀、胶带。

(2)实验报告单。

3. 活动过程:(1)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基本概念。

(2)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径。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光的传播规律。

(4)完成实验报告单。

二、活动主题:制作简易指南针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活动准备:(1)针、铁丝、塑料片、磁铁、棉线。

(2)指南针制作指南。

(1)讲解指南针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学生分组制作简易指南针。

(3)测试指南针的准确性,引导学生改进制作方法。

(4)学生展示自己的指南针作品,分享制作心得。

三、活动主题:调查身边的科技产品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

(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2. 活动准备:(1)调查表。

(2)记录笔和笔记本。

3. 活动过程:(1)布置调查任务,讲解调查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调查,记录身边科技产品的信息。

(3)整理调查成果,进行分享和讨论。

四、活动主题:创新思维训练——设计未来教室1. 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2)提高学生对教育科技发展的关注。

(3)激发学生对未来学习的期待。

(1)未来教室设计方案模板。

(2)绘画工具、剪刀、胶带等材料。

3. 活动过程:(1)讲解未来教室的概念和设计要求。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未来教室方案。

(3)学生动手制作未来教室模型。

(4)展示设计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

五、活动主题:学习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

(3)提高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关注。

五年级下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下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下科技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原理。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管、水、彩纸、剪刀、胶带。

(2)多媒体课件。

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光的传播原理。

(2)实验: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光的传播模型,观察光在透明塑料管中的传播过程。

(3)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探讨光的传播特点。

(4)总结:总结光的传播原理,强调光的直线传播和折射现象。

二、活动主题:制作简易风向标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向标的制作原理。

(2)通过动手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气象学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硬纸板、彩笔、剪刀、胶带、尺子。

(2)多媒体课件。

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风向标的制作原理和作用。

(2)制作:引导学生分组制作简易风向标,绘制风向指示箭头。

(4)总结:总结风向标的制作过程,分享观察到的风向变化。

三、活动主题:神奇的磁铁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磁铁的性质和磁力作用。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磁铁、铁钉、塑料积木、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指南针、铁屑、磁力线模型。

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磁铁的性质和磁力作用。

(2)实验: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3)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探讨磁铁的磁力作用。

(4)总结:总结磁铁的性质和磁力作用,强调磁铁的两极性和磁力线的分布。

四、活动主题:简易电池制作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池的制作原理和作用。

(2)通过动手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对化学和能源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锌片、铜片、盐水、气球、导线、灯泡、多媒体课件。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学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学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学计划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技知识,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科技常识介绍1. 让学生了解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介绍一些常见的科技产品和发明。

3. 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时:简单机械原理1. 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分类和作用。

2. 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机械模型。

3.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机械应用。

第三课时:电子电路基础1. 让学生了解电子电路的基本元件。

2. 引导学生动手搭建简单的电子电路。

3.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电子电路应用。

第四课时:编程入门1. 让学生了解编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编程语言。

3. 让学生动手编写简单的程序。

第五课时:科技小制作1. 让学生选择一个简单的科技制作项目。

2. 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科技作品。

3. 让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科技知识,引导学生思考。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科技制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对科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和制作中的表现。

3. 学生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科技知识PPT。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3. 编程软件。

4. 学生作品展示平台。

六、第六课时:探索光学现象1. 让学生了解光学的基本知识,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学现象,如平面镜成像、彩虹等。

3. 分析光学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望远镜等。

七、第七课时:了解能源与环保1. 让学生了解能源的分类和作用,如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六年级科技文体活动课教案
1 讲究卫生及珍惜粮食
执教教师:xxx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激发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和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2、引导学生对日常的饮食习惯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行为习惯。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猜谜语。

黄袍加身,金屋藏娇,粒粒皆辛苦,颗颗宝中宝。

(稻谷)2、表演《一粒米的自述》。

(揭示课题)(我是一粒米,别把我看不起,农民伯伯冒着风雨来种我,忙呀,忙呀忙,费了多少力。

我呀来得不呀不容易。

)3、结合小表演引导学生讨论粮食的生产过程。

(出示图片)(翻地、打垄、播种、浇水、锄草、施肥、除害虫、收割、脱粒、晾晒)4、朗读古诗《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结合学校营养午餐实施,让学生知道国家党委对我们农村学校学生的关心,每天每位学生支助3元人民币,全国每天就需要元?人民币。

因此同学们要粮食珍惜,加餐能吃多少就盛多少,不准谁盛乱倒、乱扔。

如果乱倒、乱扔大大影响校园及教室环境卫生。

6、要注意个人卫生,进餐及便后要洗手。

不要喝水管里生水,同学们每天早到校必须自带凉开水。

二、交流、汇报调查结果。

1、小组内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粮食的现象调查结果,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3、学生边说边展示自己的画,或师出示图片。

三、讨论如何爱惜粮食。

1、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实际行动来爱惜粮食。

2、全班交流。

3、读儿歌《爱惜粮食》。

喷香的米饭哪里来?白白的大米煮出来。

白白的大米哪里来?金黄的谷子碾出来?金黄的谷子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一粒大米一滴汗,爱惜粮食理应该。

四、设计警示语、制作宣传画:
小组讨论如何制作以“爱惜粮食、杜绝浪费”为主题的警示语和宣传画。

五、唱一唱:歌曲《我是一粒米》。

六、活动延伸:
1、鼓励学生画一画并张贴宣传画,在学校宣传栏里或村里进行宣传。

2、制定一份爱惜粮食的计划书。

3、与家长合作,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实际表现,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爱惜粮食。

2 父母的疼爱以恰当方式孝顺父母
执教教师:xxx
教材分析:
主题是“我的成长与家庭”相关的内容标准是:“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活动意图:
1、以人为本,回归生活。

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

一般来说,五年级的学生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疼爱,但不太清楚父母究竟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多少心血。

同时,有的学生习惯了父母的疼爱,不知道珍惜和感激。

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疼爱,珍惜并以实际行动感激父母的疼爱之心。

2、以文体活动课的方式,再加以创造再生。

作为教学的范式,同时又给教者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和余地。

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遵循了文体活动课安排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增加了“亲情诉说”的环节。

3、重过程体验和内心感悟。

要求课堂教学要由过去的“重文本传授和知识灌输”转向“重过程体验和内心感悟”。

本课教学,通过多个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从细微的、点滴的日常生活中去体会父母的爱,并懂得心存感激。

2、从小学会关心父母。

课前准备
学生每人收集一个难忘亲情故事,带上照片等相关物品。

教学过程
一.谈父母的故事。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今年多大了?什么时候生日?爸爸妈妈为你过过生日吗?开心吗?
2、操作体验:从出生到现在,你跟父母一起生活了多少天?请拿出笔来算一算,好吗?
11×365=4015天10×365=3650天
(1)四千多个日子,我们天天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父母就像我们的守护神一样,呵护着我
们的成长。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本厚厚的故事书,记录着许多爱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用心去回想吧(出示板书:父母的疼爱)
(2)老师请大家准备一个父母的故事,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故事先在小组中讲给同学听。

(教师巡视后)谁愿意第一个上来讲?
(3)学生述说故事,有的还可以拿出照片和玩具等小物品(先小组,再代表大学交流)
3、小结过渡:同学们我们每个家庭就像一棵大树,这棵树有许多故事,从你们的故事中,老师知道了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这么多的故事,每一个都那么朴素、感人,说也说不完。

这些故事都可以化作一个字,你们说是什么呢?(父母对自己的疼爱体现在每天每时每刻点点滴滴的小事中,一个充满爱意的眼
神,一件暖暖的毛衣,一块干净的毛巾,一杯清凉的饮料这些是多么平淡的小事,但正是这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交织成了一张张细密的亲情网。

让学生仔细回忆,搜索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从这些小事中寻找父母的疼爱,“幸福回忆、感受亲情”孩子们通过讲亲情故事,交流“亲情见证物”,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二、爱有多少斤?
1.多美的家庭树呀,一片片树叶都浸透着父母对我们的爱!就像萍果树上结满了“亲情果”,想不想采摘一个尝一尝?每一个“亲情果”,亲情果就落地,提出以下问题
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请你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爸爸妈妈为你做的饭菜有多少斤?请你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爸爸妈妈每天接你上学,走了多少路?请你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爸爸妈妈每天站在校门口等你放学,时间有多长?请你计算一下,这么多年来,爸爸妈妈对你说“上课要认真”说了多少遍?
2、这些问题,大家都没回答出来。

为什么呢?
3、是啊,曾经有人问,父母的爱到底有多少斤?你们说呢?
4、是的,父母的爱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比山还高,比水还深,实在无法计算。

同学们你们可曾发现——:父母的爱是一顿可口的饭菜,父母的爱是一声重复的话语,父母的爱是一段静静的等候,父母的爱是一个小小的眼神,父母的爱是一滴伤心的泪水,父母的爱是一回无声的责打,父母的爱是一个轻轻的吻,父母的爱是一把遮雨的伞。

整堂课教师没有对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灌输,只是品尝“亲情果”,计算一系列的亲情问题,交流“爱有多少斤”,感受、体验父母伟大而无私的爱,并得到报答父母,孝敬父母的真情感悟。

这很好地体现了
三、说出我们的爱
1、同学们,我们就在这爱的包围中,一天天长大起来。

此时此刻,大家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呢?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2、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在心里默默地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好吗?(所有同学都慢慢地闭上眼睛)
四、爱需要行动。

1、从刚才大家的表情让老师感动,我们都很爱自己的父母,这不需要过多的语言来表达,可是,爱却需要行动,你们用什么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爱呢?
2、学生自由发言(如果一时说不上,可以先对小组同学讲)
3、我们并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这平常的一点一滴,恰恰可以表达最真挚动人的爱!同学们,我为你们感到高兴,感到骄傲。

如果你的父母听到后也会和我一样高兴。

在此,我想把两张贺卡转送给你们的父母,能帮老师完成这个心愿吗?
4、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无以回报,惟有一生心存感激。

老师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小小举动,每天都让爸爸妈妈感到开心,感到欣慰,感到骄傲,让他们觉得天天都是母亲节,天天都是父亲节,好吗?
(开展活动,引导正确的亲情观。

旨在引导学生自我反省,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即爱是相互的,父母爱我们,我们也需要关心父母。

这也为学生将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进一步转化为道德行为作好铺垫。


五、课外延伸
请你回家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可以给爸爸,帮妈妈,也可以做简单的家务事等。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从属于自己的世界去用眼睛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