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次相对效益模型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合集下载

绩效二次分配调研报告

绩效二次分配调研报告

绩效二次分配调研报告绩效二次分配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竞争的加剧,在企业中建立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和分配机制变得愈发重要。

绩效二次分配,也就是在绩效考核后对员工绩效所获得的奖励进行再次分配,在提高员工积极性和激励员工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企业中绩效二次分配的情况及其对员工绩效和公司效益的影响,为企业实施科学的绩效管理和激励制度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针对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探讨绩效二次分配的方式、分配比例、分配依据等相关问题,以获得员工对绩效二次分配的实际认知和评价。

2. 访谈:通过与公司管理层和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的访谈,了解企业对绩效二次分配的设定和运行机制,以及对其效果的评估和改进措施。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绩效二次分配的方式根据调研结果显示,目前企业中常见的绩效二次分配方式有:奖金发放、股权激励、晋升机会和培训机会等。

其中,奖金发放是最常见的方式,占比超过80%。

2. 绩效二次分配的分配比例在绩效二次分配的比例上,大部分企业采取固定比例和可变比例相结合的方式。

固定比例一般为绩效总额的一定比例,如10%或15%;可变比例根据员工在绩效考核中的表现进行动态调整,比如优秀员工可以获得更高的绩效二次分配比例。

3. 绩效二次分配的分配依据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在绩效二次分配的依据上主要考虑员工在绩效考核中的得分和绩效贡献。

大部分企业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包括绩效考核得分、项目完成情况、客户满意度等。

4. 绩效二次分配对员工绩效的影响大部分员工对绩效二次分配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绩效二次分配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工作动力。

同时,绩效二次分配也被认为是一种公平合理的表彰方式,能够为员工提供公正的竞争环境。

5. 绩效二次分配对公司效益的影响绩效二次分配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提高公司整体的业绩和效益。

基于EVA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EVA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EVA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企业的绩效评价一直是管理和投资领域的热门话题,而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体系种类很多。

近年来,以经济附加值(EVA)为核心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

EVA是一种综合性的财务管理指标,通过将资本成本与企业利润相结合,能够更全面地评估企业的绩效。

本文旨在探究基于EVA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投资者、分析师、管理人员等提供一种更全面、更有效的评估企业绩效的方法。

同时,该研究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改进经营管理和优化决策的参考依据。

二、研究问题和内容本文的研究问题可以概括为:如何基于EVA构建适合中国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EVA模型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现状,包括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实践案例。

2.挖掘EVA模型中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和企业利润的衡量指标,研究其对企业绩效评价的影响。

3.构建基于EVA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究其在实际运用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旨在系统地挖掘和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企业内部财务数据,并整合各类评价指标,构建适合中国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梳理以EVA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建立研究框架。

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挖掘其内部财务数据,并通过EVA 模型进行测算和分析。

3.综合前期研究成果,构建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多个角度对企业进行评价,包括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

4.编制案例分析报告,阐述构建的指标体系的实践意义和应用推广价值。

四、预期结果1.系统总结基于EVA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并梳理其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探究EVA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应用现状及趋势。

2.深入剖析EVA模型中的资本成本和企业利润,研究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3.构建基于EVA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不同维度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

基于EVA模型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EVA模型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EVA模型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在现代经济中,上市公司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实体,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

如何评价上市公司的绩效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EVA模型则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方法。

本文将以EVA模型为基础,探究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并分析EVA模型的优缺点。

一、什么是EVA模型EVA(Economic Value Added)模型是由美国Stern Stewart公司提出的一种经济价值增值模型,是为了衡量公司创造价值的能力而设计的。

EVA模型的思想是将企业经营的所有成本和所得到的所有利润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来,然后根据这个关系计算出企业所实际创造的价值。

EVA的计算方法很简单,就是将企业经营所得到的纯利润减去企业所需承受的资本成本。

纯利润就是营业收入减去成本之后所得到的净利润,资本成本则是通过合适的方法来计算的。

EVA模型的目的是为了衡量和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劣,以此来判断企业的长期投资价值。

在EVA模型中,有些公司可能会因为拥有高额的营业收入,但是由于资本成本很高,导致EVA为负值;而有些公司则可能由于运营成本较低,管理模式较好而使得EVA为正值。

因此,EVA通过衡量企业的资本成本与纯利润之间的差异,来反映企业的经济价值。

二、EVA模型的应用EVA模型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对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

在评价上市公司的绩效时,EVA模型能够更科学和全面地衡量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使得绩效评价更具有说服力。

EVA模型的应用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1、财务绩效评价将EVA作为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的衡量标准之一,可以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更加清晰。

EVA模型能够分析出企业的成本,以及企业投资创造的价值,从而较为准确地衡量企业的经营状况。

2、业务投资评价EVA模型还可以用于衡量业务投资的价值。

通过对业务投资的预测和评估,以 EVA为计算指标,可以更准确地衡量销售、利润和市场份额的贡献,以此来指导企业的战略决策。

3、资本投资评价资本投资评价是指将资本投资的标准与EVA模型相结合,以更准确地判断企业的资本投资价值。

【硕士论文】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硕士论文】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和港口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目的,综合考虑影响港口
上市公司绩效的财务指标,综合运用因子分析法的数理统计理论,构建合理的财
务评价系统模型,对我国13家港口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
建议,以此完善财务绩效评价理论体系。我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学术同行有所启
示,同时也希望文中结论能对绩效评价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些许帮助。
7.期刊论文谢毅敏区级医院财务绩效评价与分析-新财经(理论版)2010(11)
医院财务绩效是医院市场竞争能力的反应,通过管窥和分析财务绩效,也可以寻找到医院发展的薄弱点,从而通过改进提高其竞争能力.全文首先介绍了区级医院财务绩效评价与分析现状,然后具体分析了区级医院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体系的构建和财务评价方法.
第六章:提升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绩效的对策研究。在第五章的基础上,将宇通客车的财务绩效和行业的较高水平以及一般水平对比,确定其财务状况的优势和劣势,并分析其原因,最终提出改善建议。
第七章:结论和展望本文以宇通客车为例,通过对其财务绩效进行分析,从而得出针对性的整改意见,为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提供了可借鉴的实例。
5.学位论文贺毅非营利组织财务绩效评价研究200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成熟,我国非营利组织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评价非营利组织财务绩效,己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课题。本论文将绩效评价理论与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发展有机结合,试图为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绩效评价构建了一个初步框架。
第四章: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整体财务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综合财务绩效进行了评价。
第五章: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案例分析。在对汽车制造业进行了财务绩效评价的背景下,对宇通客车2003年至2007年的财务绩效从从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偿债风险状况、发展能力状况、投资者获利能力状况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为宇通客车提供改善建议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效率评价——基于两阶段DEA模型

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效率评价——基于两阶段DEA模型
开了积极的研 究和探索 。Wag 20 ) n (0 7 指出 D A工具在绩效评 E
数 采用最初 的 C CR模 型对房 地产 上市 公司运 营效 率进行 分 析 。C CR模 型是 由美 国运 筹学 家 C a sC p e 和 Rh ds hme、 o pr oe ( 简称 CC 在 “ R) 相对效 率评 价 ” 的基础 上发展起 来的 , 是一 它 种对具有相同类型决策单元( DMU) 进行绩效评价的模 型方法。
无 效
1 o0 . 0 O O14 . 8 6 1 00 . O o
01 4 . 9 7
有 效 无效 有 效
无效
1 O0 . 0 0 05 7 . 5 7 1 00 . o O
0 60 . 1 4
有 效 无 效 有效
无 效
公 司 名称 总 效 率
万科 100 . O 0
结 论
有 效 有 效
无 效
总效 率
07 2 .5 9 1 oO . o O
04 3 .4 1
结 论
无 效 有 效
无 效
总 效 率
1 O0 . 0 0 1 00 . 0 0
06 2 .3 4
结 论
有 效 有 效
无 效
保 利 地 产 1 0 O . 0 O
结 论
有 效 有 效 有效
无效
总 效 率
1 oO . O o 09 3 . 5 0 09 5 . 7 6
05 7 . 9 7
结 论
有 效 无 效 无 效
无 效
保 利 地 产 07 9 .8 3 金地 集 团 1 0 0 . 0 0
深 长城 05 3 . 4 3

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摘要: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评价对于投资者、监管机构、管理层和公司自身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指标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主要因素,包括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行业环境、企业规模和资本结构等。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建议,并探讨了如何避免因评价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偏差而导致的误判。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建议、误判1. 引言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评价是指通过对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效益、成长性等方面进行评估,从而确定公司绩效的好坏,并为投资者、监管机构、管理层和公司自身提供参考。

对于投资者来说,财务绩效评价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对于监管机构来说,财务绩效评价能够促进市场的规范化,并对违规公司进行监管。

对于管理层来说,财务绩效评价可以帮助他们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经营策略,并确定公司的目标和方向。

对于公司自身来说,财务绩效评价是自我检查和自我完善的重要工具,可以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2. 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指标2.1 财务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财务绩效评价是指通过对公司的财务比率、财务指标、财务报表等进行分析和评估,从而确定公司财务绩效的好坏。

财务绩效评价是基于公司的实际经营和财务情况而进行的,可以反映出公司的盈利水平、偿债能力、经营效率、财务风险等方面的情况,并为投资者等提供决策和参考。

2.2 财务绩效评价的指标财务绩效评价的指标可以分为财务比率和财务指标两类。

其中,财务比率包括净利润率、总资产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可以反映公司的收益能力和运营效率。

财务指标包括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可以反映公司的财务风险和偿债能力。

通过这些指标的综合评估可以确定公司的财务绩效,并为进一步分析和决策提供参考。

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判及其影响因素探究一、绪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息深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评判成为投资者和管理层关注的焦点。

准确评判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对于投资者做出明智的决策、对管理层进行绩效考核、对规范市场秩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判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并深度探究影响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因素,旨在为相关探究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二、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判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财务绩效评判是对上市公司在特定时期内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进行量化,并通过一系列指标来进行分析和评判。

常用的财务绩效评判方法包括财务比率分析、经济附加值评判、股票市场评判等。

财务比率分析是一种常用的评判方法,主要通过比较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与行业或其他参照对象的财务指标,来评估公司的财务绩效。

经济附加值评判是一种相对较新的评判方法,它通过衡量企业经营活动所创设的附加价值,来评估公司的财务绩效。

股票市场评判则是一种从股票市场的角度来评估公司财务绩效的方法,通过分析股价变动、市盈率等指标,来衡量公司财务绩效的表现。

三、影响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因素探究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公司规模、公司成长性、公司盈利能力、公司资本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等。

起首,公司规模对财务绩效有重要影响,较大规模的公司通常具有更高的资源和市场份额,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其次,公司的成长性也是影响财务绩效的关键因素,公司的成长性高意味着公司在将来可能获得更高的盈利能力。

此外,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本结构也会对财务绩效产生显著影响,盈利能力高的公司通常能够产生更高的利润,而合理的资本结构能够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

最后,公司的治理结构对财务绩效也具有重要影响,健全的治理结构能够提高公司的运作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四、影响因素的实证探究与案例分析为了验证上述影响因素对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实际影响,本文进行了实证探究与案例分析。

通过对不同规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横截面回归分析,发现公司规模对财务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较大规模的公司通常具有更高的财务绩效。

新疆地方财政支出绩效的实证分析——基于DEA二次相对效益模型

新疆地方财政支出绩效的实证分析——基于DEA二次相对效益模型

地方财政研究 / 2 0 1 3 . 3 / 第3 期 6 3
财政管理
加的转移支付 , 地方政府的财力规模逐年增加, 赵国春 ( 2 0 1 1 ) 从财政支出规模、 结构和支出弹性系数等方面
将新疆 与 中东部进行横 向 比较 ,并用 C —D生产 函数
首先 , 构建产 出指标体系 , 基于新疆 实际以及 数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 献 回顾
方财政支出结构配置效率 , 结果显示 中国地方财政 支出平均配置效率为 0 . 7 , 分税制促进了效率提升 ,
但 上升速度缓慢 , 且 地 区 间差 异 较 大 , 蔡翔 ( 2 0 1 0 ) 运用 D E A 分 析 法 的研 究 也 得 出 相 近 的 结 论 。
财政管理
新 疆 地方 财 政支出 绩 效的 实 证 分析
基 于 DE A二 次相 对 效 益 模 型
李德 刚 周 莉
( 新 疆 财经 大学 , 乌 鲁木 齐 8 3 0 0 1 2 ) 内容 提 要 : 财 政 支 出绩 效评 价 是促 进 财 政 资金 使 用科 学化 、 规 范化 、 精 细化 , 提 升 财 政 资金使 用效 率的 重要 手段 。本 文运 用 DE A二 次相 对效 益模 型 , 选取 经 济 、 社会 、 环境 三 个一 级指 标 , 1 0个二 级 指标 ,对新 疆 2 0 0 9年 一 2 0 1 0年 1 5个地 州市 的财政 支 出绩 效进 行
弹性 、 财政教育支出弹性、 财政科技支出弹性 、 财政农
业 支 出弹性 四个 方面对 山西省 2 0 0 3 年一 2 0 0 6年财政
切好财政“ 蛋糕” ,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成 了备受 关注的问题。已有研究对我 国财政支出总体绩效的 评价结果不尽相 同。陈诗一 、 张军( 2 0 0 8 ) 和刘振亚 等人 ( 2 0 0 9 )利用 D E A非线性参数模型和 T o b i t 模 革 后上升幅度更大 ,但西部地 区远低 于东 中部地 区; 李永友 ( 2 0 1 0 )  ̄ l 入非参数前沿技术估算 中国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二次相对效益模型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发表时间:2010-01-26T14:04:35.250Z 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9期下供稿作者:丁勇,付业(中南大学商学院,长沙 410083)[导读] 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状态效益”之后,从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两个角度构建二次相对效益评价模
作者简介:丁勇(1985-),男,湖南长沙人,主要从事投融资管理研究;付业(1985-),男,湖南长沙人,主要从事投融资管理研究。

摘要: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状态效益”之后,从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两个角度构建二次相对效益评价模型,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二者权重,进而合成企业绩效评价值。

评价结果不但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效果,还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主观有效努力程度,评价更加客观、合理。

关键词:二次相对效益模型;企业绩效;绩效评价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8-0085-01 在冯英浚、李成红(1995)提出的二次相对效益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从静态的角度构建二次相对效益模型,分别反映企业的经营者业绩和经营效益,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二者权重,进而合成企业绩效评价值。

评价结果不但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效益,还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主观努力程度,评价更加客观、合理。

一、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系统性、客观性、可比性和经济性等四个原则,笔者在结合证星·若山风向标企业财务测评系统的基础上,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并结合二次相对评价模型的特点,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性状况、发展能力以及现金能力状况等5个方面选取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利息保障倍数、存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营业利润率等13个指标作为评价上市公司绩效的指标。

二、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构建及分析
本文将采用二次相对效益模型,从两个方面来对上市公司绩效进行评价,即基本财务业绩和财务业绩提升效率。

基本财务业绩主要是从产出的角度来分析上市公司绩效,虽然它不能完全诠释传统意义上的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的期望目标的程度,但足以反映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的“生产有效性”。

在此,将财务业绩提升效率定义为在消除客观基础条件下,企业因经营管理者的主管努力程度而实现的投入产出效率的提升,用于反映上市公司绩效的“管理有效性”。

一方面,只有说明企业基本的投入产出关系,即财务业绩水平,才能对绩效评价做出合理评价;另一方面,由于各个企业的客观基础条件不同,等量的投入往往获得不等量的产出,单纯的评价投入产出水平对经营管理者的激励作用有限。

因此,上市公司绩效应该从财务业绩和财务业绩提升效率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以此分别反映上市公司生产管理过程中的“生产有效性”和“管理有效性”。

评价模型的基本思路:首先,根据选取的13个绩效评价指标,从winds数据库中导出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参考效益”和“当前效益”,以此分别反映上市公司基期和当期的业绩水平;其次,在确定“参考绩效”和“当前绩效”的基础上,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二次相对效益评价,静态评价值等于“参考绩效”和“当前绩效”的算术平均值,表明企业基本财务业绩。

将“参考效益”和“当前效益”作为输入和输出分别代入myDEA软件的BCC模型中,η=y/y×100%反映上市公司财务业绩提升效率;最后,运用变异系数法对基本财务业绩和提升效率客观赋权,将基本的财务业绩和基本财务业绩提升效率进行效率合成,实现对上市公司绩效的评价,其评价结果可同时反映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生产有效性”和“管理有效性”。

三、实证分析
根据上文中提出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从Wind 资讯选取了2007~2008年间机械、仪表、设备制造业78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

根据实证结果,宗申动力、中国重汽、哈空调绩效评价值占据前三位。

通过进一步分析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78个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的关系可知,两个效率值在各公司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其离散系数分别为0.673和0.327,这说明在企业绩效评价中,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各企业经营效益差异较大,经营者经营管理的努力程度差异较小。

同时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78个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两组效率值相关系数仅为-0.03,这说明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在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上同时占有优势。

根据其绩效排名差异来看,分别有36个企业在经营效益上占有相对优势、41个企业在经营者业绩上占有相对优势,仅有1个企业不存在相对优势。

(按照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的降序排名,如果A效率排名相对于B效率排名靠前,则定义A效率具有相对优势。

)参考文献:
[1] Banker R D,Charnes A,Cooper W W. Som e m odels for estim 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 -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Management Science,1984,30(9):1078-1092. (责任编辑:鲁小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