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文化
清朝的民族文化与传统礼仪

清朝的民族文化与传统礼仪清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其统治期间长达267年,直到1912年才被推翻。
在这些年里,清朝的民族文化与传统礼仪也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一、清朝的民族文化1.1 语言清朝时期,中国的语言主要是官话,也就是现代汉语的骨架。
但同时也有其他语言的存在,如蒙古语、满语、藏语等。
这些语言在清朝时期都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保护,为多民族共存奠定了基础。
1.2 文化在文化方面,清朝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与前几个朝代相比,清朝在艺术、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成就。
文化也逐渐向普通百姓渗透,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1.3 饮食清朝时期饮食文化十分发达,清朝的名菜有很多,如宫廷菜、川菜、鲁菜等。
同时,民间也有自己的美食,如北京烤鸭、麻辣火锅等。
二、清朝的传统礼仪2.1 礼仪之邦清朝时期的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这是因为清朝十分重视传统礼仪。
清朝的皇帝、官员、百姓都要遵守各自的礼仪规范。
尤其是皇帝的生活和治理,更是包括了大量的礼仪。
2.2 仪表之道在清朝时期,礼仪之外也发展了一种仪表之道。
仪表之道讲究形象、动作、语言等方面的表现方式。
这种表现方式不仅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教育、修养和道德的表现。
2.3 福禄寿三星在皇家礼仪中,福禄寿三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福神代表着幸福,禄神代表着财富,寿神代表着长寿。
这些神灵可以为皇帝带来好运,也可以为民生带来好处。
三、结语从以上内容来看,清朝时期的民族文化与传统礼仪非常重要,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很深的印记。
在现代社会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些文化和传统的影响。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其中的精华,将其传承下去。
清朝的封建礼仪与文化

清朝的封建礼仪与文化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在清朝的统治下,封建礼仪体系得到了广泛的推行与发展,成为社会生活的核心,同时伴随着其独特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从封建礼仪与文化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 封建礼仪的特点与推行封建礼仪是封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社会关系和等级秩序的一种方式。
清朝的封建礼仪体系继承了明朝的礼制,强调了尊卑有序、官员礼节等方面,并在这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与完善。
首先,封建礼仪注重等级秩序。
清朝设有九品官阶制度,不同级别的官员有不同的礼仪规定,例如朝见皇帝的程序、参拜祖坟的仪式等。
这显示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明确,并通过礼仪来约束社会秩序,维护统治权威。
其次,封建礼仪强调了家庭观念与孝道。
清朝崇尚家族的概念,强调尊敬长辈、父母的教诲,追求家族的延续与传承。
封建礼仪规定了孝敬父母的仪式,如祭拜祖先的礼仪等,宣扬了孝道的重要性。
再次,封建礼仪注重四德之道。
礼仪之中包含了四德之道,即“仁、义、礼、智”,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与品德规范。
这种思想影响了社会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形成了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二. 清朝的文化传统与特点清朝在封建礼仪的基础上培养了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与封建礼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首先,清朝的文化传统强调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思想体系即为儒家思想,清朝继承了儒家的传统,强调道德伦理、孝道、忠诚等观念。
这种思想的传统贯穿于社会各个方面,成为清朝文化的根基。
其次,清朝的文化传统注重了文人雅士的作用。
清朝封建社会中的文人雅士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在文化艺术、教育、政治等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清朝的文化传统也以文人雅士为中心,弘扬他们的声望与影响力。
再次,清朝的文化传统融合了多元文化的特点。
作为一个多民族统治的王朝,清朝充分吸收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传统。
这种文化传统在语言、服饰、食品等方面表现出来,丰富了清朝的文化内涵。
清朝的精神文化和国家认同

清朝的精神文化和国家认同在历史长河中,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清朝建立至灭亡,共经历了268年的历史。
而在这段历史中,清朝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精神文化和国家认同。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清朝的精神文化和国家认同。
一、清朝的道德文化清朝盛行儒学,提倡养正维新的理念。
在清朝的道德文化中,讲究德行、礼仪、人伦,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和勇气的展现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好的发展。
清朝士人在练习这些美德方面非常注重,不以个人利益为先,而是为了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举个例子, Qingqi(清期)文化的幸存者传奇作家兰陵笑笑生,以其诗书禀赋和高尚的道德人格,塑造了许多传世佳作。
二、清朝的宗教文化清朝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国家。
除了主要的汉族和回族,还有藏族、蒙古族,此外还有鄂伦春、鄂温克、鄂笛、佤、东乡、纳西、瑶等少数民族。
而在宗教方面,清朝民众信奉道、佛、儒教、伊斯兰教等各种宗教。
清朝政府对这些宗教都有着较好的管理和保护政策,让各民族、各宗教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更加频繁。
此外,清朝的宗教文化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太上教在北美的传播,自由基督教传到南洋等等,都可以看出清朝在宗教文化方面的贡献。
三、清朝的科技文化清朝科技文化的发展,在雕镂工艺、诗歌书法、历法、制度和兵器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研究。
其中,雕镂工艺是清朝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之一,其制品像石榴、文房四宝等,具有民间信仰和文化礼节方面的纪念意义,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创造力和文化自信心。
四、清朝及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清朝虽在政治和军事上表现不佳,但在文化上却践行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价值观。
清朝主张“中和而不独尚”。
各民族、各宗教、各文化、各习俗都被尊重,得到了公正的对待,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了中华民族自身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总之,清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一个灵动、丰富的时期,它塑造了许多珍贵的精神文化和国家认同。
这些文化价值深深地植入中华民族的基因,不仅影响着后世的历史,还为中华民族的自我认知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清朝的文化与教育

清朝的文化与教育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文化与教育体系极具特色。
在清朝统治的三百多年间,文化与教育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清朝时期的文化特点、教育制度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一、文化特点清朝的文化特点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新文化的发展上。
1. 传统文化的传承清朝继承了传统的中国文化,尊崇儒家思想,重视经典的研究和教育。
孔子的儒学成为清朝官员选拔和培养的重要标准,儒家经典成为官员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此外,清朝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表现在对中国历史的重视、对封建礼教的坚持以及对文人士大夫的尊重上。
2. 新文化的发展清朝时期也涌现了一些新的文化思潮,如“奇门遁甲”、“洋务运动”等。
这些新思潮推动了科学技术、农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二、教育制度清朝的教育制度非常重视儒学教育,科举制度是清朝最重要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1.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清朝选拔官员的核心机制。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通过一系列的考试选拔出优秀的人才。
科举制度的实施使文人士大夫成为社会地位较高的阶层,也加强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2. 学堂教育清朝建立了一系列官办学堂,包括国子监、四书五经学堂等。
这些学堂培养了大量的儒学学者和官员,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展。
同时,一些私塾也逐渐兴起,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教育机会。
三、文化与教育的影响清朝的文化与教育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社会稳定与统一清朝的文化和教育使得国家政权得以巩固和统一。
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优秀人才,确保了官员的专业素质和政治忠诚,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2. 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清朝的文化传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儒家思想的传承使得道德伦理得以传播,对社会风气和道德规范的塑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清朝时期的教育也推动了科学技术、农业、商业等领域的发展,为社会进步和变革提供了支撑。
清朝的历史文化-PPT

清朝的宣统皇帝
宣统皇帝 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 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 (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 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 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 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1.清朝的第一位皇帝是 A 康熙 B 顺治 C 乾隆
清朝是由女真族(金) 建立起来的封建 王朝, 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 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 治中国的时期,也是 中 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 清代自努尔哈赤称帝至末 帝溥仪,共历十二帝;
清朝黄龙旗
大清邮政五彩麻质龙旗
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 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 明朝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 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 其在位11年,努尔哈赤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大业, 对后来满族共同体的形成, 对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促进辽东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岁 的 他 成 了 大 清 的 皇
Hale Waihona Puke 年 ) 八 月 二 十 三 日 ,
思 。 弘 历 为 乾 隆 之 名
。 雍 正 是 雍 亲 王 得
的 皇 四 子 雍 亲 王 胤
。
4.康熙得天花时,被放养在哪里?痊愈了,他将这个地 方命名为什么宫?后来又把它赐给哪个皇子了? 4.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即后来的 雍正皇帝) 5.清王朝共建了几座皇后陵? 5.据史记载,清王朝共建有十二座皇帝陵、七座皇后陵 及大量的皇室园寝,唯独皇太子陵只建有一座,即朱华 山下的端慧皇太子永琏的园寝。 6.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五礼”指的是哪五礼?
清朝的咸丰皇帝
清朝的文化影响

清朝的文化影响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存在对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朝的文化传统与前朝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它融合了满族与汉族的文化,也吸收了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
本文将探讨清朝在文化方面的影响,包括画坛、书法、戏曲、音乐、服饰以及思想信仰等方面。
1. 画坛清朝是中国画坛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尤以翁方纲、郑燮、石涛等画家为代表。
这些画家不仅继承了明代的画风,还吸收了满族绘画和西方绘画的元素,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他们运用细腻的笔触和精致的色彩,描绘了大量山水、花鸟等作品,使清代画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2. 书法清朝的书法以王羲之、欧阳询的楷书为范本,推崇古法,但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清代书法家如郑板桥、赵之谦等,在研究古代碑帖的基础上,注重笔画的清秀和结构的稳健,使清代书法风格独具一格。
清朝的书法作品注重意境的表达,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3. 戏曲清朝是中国戏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代表性剧种有京剧、豫剧、评剧等。
清朝皇宫中的戏曲团体培养了大批著名戏曲演员和曲艺家,对戏曲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清代的戏曲演出注重舞台表演,强调角色的塑造和形象的传达。
京剧是清朝时期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戏曲剧种,它汇集了许多不同地域的戏曲元素,成为了中国戏曲中的代表之一。
4. 音乐清朝时期,音乐发展迅猛,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
清代音乐注重音律的规范,尊崇旧乐,但也与满族的音乐传统相融合。
清代的宫廷音乐大气磅礴,表达了王朝的威严和华贵,而民间音乐则更接近人民的生活。
清朝音乐传承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基本特点,同时也对后来的音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5. 服饰清朝时期,清服作为一种特殊的服饰文化,对中国的服饰潮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朝官员的服饰制度较为严谨,不同级别有不同的服饰规定,这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和满族文化的特点。
同时,清朝的服饰也受到了其他民族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
清朝的文化遗产

清朝的文化遗产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在其长达268年的统治期间,清朝留下了丰富而精彩的文化遗产。
这些遗产包括着名的文学艺术作品、宏伟的建筑、独特的服饰风格以及精妙的工艺品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反映了清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精神面貌,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今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文学艺术作品清朝以其独特的文风和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代表作品之一是《红楼梦》,这部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被公认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它通过描述贾府和薛府两个大家族的兴衰来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虚伪,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
此外,清朝还有其他经典文学作品如《西游记》和《水浒传》等。
在艺术领域,清朝崇尚典雅、端庄的风格。
清代的瓷器以青花、粉彩以及釉里红等丰富多样的装饰技法而著称。
清代的绘画也展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以月洞主人和乾隆皇帝最为著名。
他们的作品通常以纤细的线条和极具表现力的笔触描绘自然和人物,形成了清朝绘画的典型风格。
二、宏伟的建筑清朝的建筑风格充满了古朴、庄重和金碧辉煌的特点。
紫禁城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也是清朝皇宫的代表。
它庞大的规模、细致的建筑细节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世界遗产和中国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除了紫禁城,清朝还留下了许多其他精美的建筑。
寺庙、园林和官府建筑等也都反映了清代建筑风格的独特之处。
例如,峨眉山的金顶寺、苏州的拙政园和扬州的个园等都是清朝建筑的重要代表,它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魅力和工艺水平。
三、独特的服饰风格清朝的服饰风格在中国服饰史上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清朝的服饰风格受到满族和汉族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清朝的服饰注重细节和装饰,以华丽的刺绣、丰富的颜色和细腻的纹饰而闻名。
男性的典型服饰是长袍和宽松的裤子,而女性则喜欢穿着长衫、旗袍和褙子。
清朝的服饰风格不仅在当时风靡一时,如今仍然影响着现代的服装设计。
许多时装设计师将清朝的元素融入到其设计中,使其更加时尚并兼具传统韵味。
清代文化成就与在当代的影响

清代文化成就与在当代的影响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其历史时期长达267年,期间经历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等10位皇帝的统治。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清朝的文化成就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清代的文化成就1.文学艺术清朝的文学艺术颇为丰富,不仅保留了唐代的诗词和宋代的文学成就,还发展了小说、戏曲、绘画等多种文艺形式。
其中,《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现在仍被广泛阅读的小说,都是清代创作的;而且其讲究艺术性和细节描写,成为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在戏曲方面,清代产生了京剧、豫剧、黄梅戏等多种戏曲艺术形式,成为当代戏曲传承和发展的基石。
绘画方面,清代出现了四大家,即八大山人、郎世宁、齐白石和徐悲鸿,他们的画作风格各异、独树一帜,成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流派。
2.科技发展清朝时期,科技发展蓬勃,从清朝科学家的发明和创新成果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
比如,由于清朝与西方的交流频繁,北京的清华学堂开始设立数学、自然科学等课程,培育了许多科学家和技术人才,如丁韪良,魏源等人。
此外,清朝还大力推动军事科技的发展,如改进火药、炮制大炮等等,为后来中国工业革命的到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哲学思想清代的哲学思想,主要在儒学、道学、佛学等领域得到了发展。
其中包括了对儒学中“道德经”的重新解释认识,加强对自然、理性、人文关怀等方面的探讨,对传统思想进行创新和批判,为后来的社会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二、清代文化对当代的影响1.文学艺术清文学艺术在当代很有影响力。
清代小说的影响可以看到其对当代“网络文学”的启发,小说描写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剧情和故事、以及小说文本的形式和结构等方面都是网络小说的基础;同时,京剧等戏曲艺术形式被国际众多的文化产品采用和模仿,如《红楼梦》,《西游记》,都被演绎成了音乐剧、舞蹈剧、电影、电视剧等多种形式的文艺产品。
2.科技现代化清代科技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基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的文化(三)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清朝的文化(三)——文学和艺术的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清朝小说的成就,《聊斋志异》的特点,曹雪芹,《红楼梦》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什么叫“诗界革命”,黄遵宪的诗。
清朝中后期北京剧坛盛况和京剧的形成。
清初朱耷、石涛,清朝中期“扬州八怪”,清末任伯年、吴昌硕等人的绘画。
杨柳青、桃花坞的民间年画。
学堂乐歌和近代体育。
二、思想教育目标:
在我国悠久传统文学艺术基础上,清代的小说、戏剧、绘画又有发展和创新,中华民族是具有文学艺术素养和创造才能的民族,在世界文坛艺苑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
应努力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并发扬光大,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三、能力培养目标:
逐步学会用历史的观点分析文艺作品,吸收精华,扬弃糟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清朝的小说、京剧
难点:《红楼梦》、京剧的形成
板书设计:
一、清朝的小说的成就
1. 清朝的小说的成就
2.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特点
3.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4. 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红楼梦》
二、清朝的诗歌
三、京剧的形成
1.清代中后期北京剧坛盛况
2.徽剧、汉调合流和京剧的形成
四、清代的绘画
五、学堂乐歌和近代体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讲了一些进步的思想家,其中以魏源、严复两人为代表。
两人的共同点是对现实的不满,主张改革现状。
清朝在文坛上还出现了一些敢于揭露封建制度且才华横溢的文学家。
他们的著作不仅丰富发展了我国的古代文化宝库,而且也是世界文坛的珍宝。
(板书)一、清朝的小说
1. 清朝的小说的成就
清朝的小说在整个清朝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清朝文学以小说成就最大。
清朝小说,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富有特色,出现了一些艺术性很强高的进步小说,如:《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这几部名著。
(板书)2.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特点
(欣赏书中的插图)同学们都知道聊斋的故事吧?里面讲了些什么呢?(鬼故事)《聊斋志异》是清初文学家蒲送龄的作品,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这部书多是写神鬼狐妖的故事,情节离奇,引人入胜。
作者通过这些离奇的故事,说出了透彻的道理,例如:《画皮》中写一个恶鬼,披上画作美女的皮,欺骗祸害善良的人。
这一故事揭露了当时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两面派的诡计和丑恶的本质,寓意深刻。
其中“画皮术”乃是作者对两面派诡计的形象概括。
作者通过谈鬼写狐,究竟要说明什么社会现象呢?(请同学思考)那就是要揭露封建社会的政治黑暗、官吏贪酷,科举制的腐朽等种种丑恶的现象,抨击封建礼教,此书中“写鬼与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一部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进步小说。
但书中也有一些宣传封建迷信的内容,应予以否定。
同学们读《聊斋志异》的时候应注意什么问题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板书)3.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提问:《儒林外史》一书的作者是谁?这部书的属于那种类型的书?内容如何?对后世的小说的影响是什么?(学生回答)
(板书)4. 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红楼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创作于乾隆年间,共有120回,前80回是大文学家曹雪芹写的(请大家看书中的插图)。
曹雪芹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少时曾过着锦衣纨绔的生活。
后来,父亲被免职抄家,迁居北京,过着举家食粥的生活。
他在贫病中写下了这部揭露封建社会的优秀小说。
全书没有完稿就去世了。
文学家高鹗续写了后40回,部分保留了曹雪芹的愿意。
《红楼梦》在思想上、艺术上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同学们看过《红楼梦》的电视剧吗?里面讲了什么故事呢?(主要是宝黛的爱情故事)宝玉和黛玉两小无猜,诚挚无暇的爱情,最终被封建家长贾母斥为“不成体统”,强令宝玉娶了出身富豪、奉守封建礼教,与宝玉格格不入的薛宝钗为妻。
可怜痴情的林黛玉,惨死在泪水中,宝玉最终出家为僧。
不久,贾府被抄家。
薛宝钗也只能得到个饥寒交迫守活寡的凄惨下场。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的指导,引出了许多社会问题。
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交骄奢淫逸、敲诈勒索、草菅人命、狼狈为奸而又相互倾轧的丑恶现象,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深刻的解释了封建统治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中贾宝玉反对道学,轻视儒家经典,轻视封建伦常,骂科举、八股是“沽名钓誉之阶”,把谈论仕途经济骂为“混帐话”等。
这些言行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呢?(叛逆精神)
恩格斯说过:“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食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叛逆。
”宝玉、黛玉的一系列叛逆言行正表明封建制度已经无可挽回的走向崩溃,预示着新社会力量的产生。
作品中叛逆者的形象,虽然还不是新社会降生的赞曲,但却是封建制度垂死的挽歌。
如果联系到大观园力奴隶犯上作乱和大观园农民阶级“抢田夺地”斗争,我们就不难从这幅封建末世的画卷中看到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不仅有很强的思想性,而且富有艺术特色,全书规模宏大,人物众多,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生动,人物刻画细腻,塑造了许多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它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的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
《红楼梦》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译本传导法国后,具有优良文学传统的法国人称赞《红楼梦》填补了法国文坛上个世纪的空白。
清代的小说家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在其作品中敢于大胆否定封建社会的丑恶事物,抨击封建礼教的叛逆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本目教材后面的小字介绍了曹雪芹家庭身世以及《红楼梦》在中外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同学们可在课下阅读。
(板书)二、清朝的诗歌
阅读本目小字,回答一下问题:
1.清前期的诗歌有何特色?步入近代后有哪些重要的诗人,他们的诗作特点是什么?
2.简述诗界革命的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内容特色。
(板书)三、京剧的形成
1.清代中后期北京剧坛盛况
京剧是在广泛吸取融合地方戏剧精华的基础上适应北京观众的爱好的而形成的表演艺术。
清朝中后期,北京为戏班荟萃之地,各种地方戏,如:昆曲、徽剧、秦腔、汉调等先后进京,纷纷献艺。
当时,在北京的舞台上,出现了百花争艳的局面,各剧种在竞争中互相观摩,取长补短,适应了北京观众的需要,为京剧产生提供肥沃土壤。
(板书)2.徽剧、汉调合流和京剧的形成
乾隆五十年,四大徽班进京,为乾隆帝祝寿,以后长期在京演出,稍后,湖北汉调也进京。
19世纪中期,徽班班主程长庚和汉剧演员同台演出,把徽汉等调熔为一炉,构成新的表演艺术,初步形成了京剧,程长庚可以说是京剧的开山祖师。
后来,艺名叫“小叫天”的谭鑫培在继承程腔的基础上,又借鉴其它唱腔的长处,创造了一种细腻婉转,略带伤感的谭腔,成为一代宗师,京剧形成后,很快风靡一时,成为“国剧”,并以其精湛的艺术形式,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为各国观众所倾倒。
(板书)四、清代的绘画
阅读小字。
提问:
1.清代国画成就最大的是哪个时期?当时主要的画家有哪些?
朱耷、石涛的画有何特色
2.“扬州八怪”指的是哪些人?他们的画有何特色?
3.清代末年任伯年、吴昌硕的画内容和特色是什么?
4.清代哪些地方的民间画最为有名?
(板书)五、学堂乐歌和近代体育
(请学生课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