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侧脑室脑膜瘤手术治疗情况的分析

合集下载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临床效果观察论文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临床效果观察论文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肿瘤采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均采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回顾临床资料。

结果本次结果显示,锁孔手术操作过程中肿瘤及周围结构均清晰显示,无因病情变化或手术困难扩大骨窗和切口的病例,显微镜下颅内肿瘤全切39例,侧脑室体部肿瘤行大部分切除1例。

术中出血145-400ml,无手术致残及并发症发生,行平均6个月随访,无复发病例。

结论神经外科颅内肿瘤采用锁孔手术治疗,具有微创、术中出血量少、无致残率的特点,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康复进程,提高了手术疗效,有效预防复发,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神经外科;锁孔手术;颅内肿瘤;临床效果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08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42-01临床神经科常见疾病类型中,颅内肿瘤占有较高发生几率。

近年来,医疗科技取得了巨大进步,微创医学的研究不断深入,锁孔手术具有创伤小、开颅范围小、术后康复快、不良反应轻的优点,为颅内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1]。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均采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回顾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8-72岁,平均(47.3±2.4)岁。

其中扣带回胶质瘤1例,大垂体瘤8例,侧脑室肿瘤9例,巨大垂体瘤10例,斜坡胆脂瘤2例,侵袭垂体腺瘤1例,大脑镰旁脑膜瘤5例,海马回胶质瘤1例,颅咽管瘤1例,海绵窦恶性淋巴瘤1例。

所有病例均经mr或ct检验确诊,并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肿瘤直径1.6-6.6cm。

手术治疗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

手术治疗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

我 科 自 20 00年 1月 ~ 0 0年 l 21 O月 , 手 共
后 , 刺侧脑 室 , 脑 室穿 刺 针 方 向切 开 脑 组 织 , 穿 沿 进 入侧 脑 室三 角 区 。电凝 切 断进入 肿瘤 组织 的供 血动
术 治疗 脑膜瘤 32例 , 中脑 室 内脑膜 瘤 7例 , 部 0 其 全 位 于侧 脑室 三角 区 。现 回顾分 析如 下 。
临床神经外科杂 志 2 1 年第 8 01 卷第 4 期
23 0
d i1 .9 9 ji n 17 -7 0 2 1 .4 0 4 o:0 3 6 /.s .6 27 7 .0 0 . 1 s 1

论著 ・
手 术 治 疗 侧 脑 室 三 角 区脑 膜 瘤
殷 尚炯 , 志 明 , 洪泉 , 秀玉 , 月飞 , 立 忠 王 刘 杜 程 王
c re ts l ci n o u g c la p o c n pp iai n o n ma n a ie t c ni e o r c ee to fs r ia p r a h a d a l to fmi i li v sv e h qu . c
Ke r y wo d: tio e o a e a e ti l me i go rg n fl tr lv n rc e; n n ima; u gc la pr a h s r i a p o c
1 临床 资料
脉( 一般为起源于脉络膜后外侧动脉和前方的脉络 膜前 动 脉 ) 最 终 完 全 切 除肿 瘤 。 内 镜 探查 脑 室 系 ,
统有 无凝 血块 。
11 一般 资料 .
本 组 男 3例 , 4例 。年 龄 3 女 5~
6 6岁 , 均 4 平 5岁 。病 程 0 .5~6年 。临 床表 现 : 头

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诊断

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诊断
lc td i ae a e u c lrt g n . n l so T e ea es l mte h rce i i o ae nltrlv n lua r o e Co cu in: h r t 0 i I h r a a tr t c s cMBI e t rsi a ea e t c lrme ig o .ti f a e nltr l nr u a u v i nn ima I s
MR a i e oei l ae.hr w r m l n fm l . h et gs agdf m 1 —6 er, i raeae I cI n W r dn a s T e ee ae ad5 e ae T e s m g e n lc s e 3 s s n’ ae re o 6 7yas wt a r 8 rI r h Iv g
aeo 4 er. eu sT t a vn i l ei@ m ne e on rlhl l u a ,n a er onayT e g f 2yasR sl :b le l etc a m n o at ddt b udo i t b ai s p adhdad a udr.h t e ar ru r n e o r sg y ol n he b
维普资讯
学影像学杂志20 年第 l 卷第 3 08 8 期

J e Ian V1 8 o3 08 M d mg g o 1 . 20 i . N
研 究 生 园 地 ・
侧 脑 室 脑膜 瘤 的 MR 诊 断 I
潘志立, 余永强, 钱银锋 , 王海宝, 周 勇
( 安徽 医科大学第一 附属 医院放射科 安徽 合肥 20 2) 302
【 要】 目的: 摘 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 M I R 表现特点, 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8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

脑膜瘤的外科手术入路及临床效果观察

脑膜瘤的外科手术入路及临床效果观察

【 关键词】 颅骨;骨折;cT
由于 CT 的普及应用 , 使头颅损伤的诊断更加明确 , 各种 不同类型的骨折 、 出血、 挫裂伤、 水肿等都能较明显的显示 , 给予临床很大的帮助, 有时甚至成为颅脑损伤唯一的检查手 段。笔者回顾性分析 1 0 0 例头颅外伤的 CT 资料 , 对其中 颅骨骨折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 , 评价 CT 扫描诊断颅骨骨折
作者单位 :52400 3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 , 其发生率仅次于脑胶质 瘤而居于第 2 位。手术完全切除瘤体是 治疗脑膜瘤的最有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7 年5 月第2 卷第 13 期 China pr c M M a ed, ay加07 , 2, 13 vol, No.
刘玉光. 巨大脑膜瘤全切除 犯 例报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9 , 9 17
13( 2 ) :105.
张子平 复发脑膜瘤诸 因素分 析 中华 神经外科杂志, 8 , 199 1 4
( 5 ) :295.
尤玉才, 何勇, 解丛民, 10 例子颅内脑膜瘤手术疗效分析. 北 等 7 京医科大学学报 , , ( 3 ) :195一 1994 26 196.
对症扶持 治疗 , 局部创 面换药处 理也是 保 证疗 效不可 缺
少 的。
通过对临床 3 例氰氟酸烧伤治疗总结, 0 我们觉得在诊 断、 治疗氰氟酸烧伤时一定要体现早期、 快速、 准确、 全面的 治疗原则 , 这样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个方面, 是提高严重氰氟酸烧伤病人疗效的关键〔。由于氰 2〕
都在4 一 cm间, lo 其中最大者为lo cmx s cm x 6 cm。手术
时由顶枕人路较为理想 , 供瘤血管一般为大脑中动脉分支和 脉络膜丛血管 , 应仔细分离并 电烧切断 , 分块切除过程中始 终将肿瘤向外提起 , 以免术后丘脑及丘脑下部水肿引起一系 列丘脑损伤症状。 3. 3 手术后处理 鞍结节、 蝶骨峪、 桥脑小脑角、 斜坡及窦 旁脑膜瘤术后有肿瘤复发的可能, 多数认为与原发半岛斩切 除下彻底有关。本组有 4 例复发 , 中鞍结节区 1 例、 其 桥小 脑角区 1 例及窦旁区 2 例。为了保护鞍上或脑干的重要神 经血管 , 对于粘连较重的部位可以残 留一部分肿瘤; 窦旁脑 膜瘤的基底一般较重的部位可以残留一部分肿瘤; 窦旁脑膜 瘤的基底一般较宽并较厚 , 而术中对瘤床基底部的电烧不够 彻底或无法处理侵及窦内肿瘤等, 是将来肿瘤复发的主要原

278例脑膜瘤切除术后并发症治疗体会

278例脑膜瘤切除术后并发症治疗体会
脉 , 免 手 术 后 给病 人 造 成严 重 后 果 目 以 。
本组颅内脑 膜瘤 2 8例 , 7 占同期颅 内肿瘤 1. 2 819 ) 99 7 /3 7 , %(
男 19例 , 19例 , : = . :; 龄 2 4 女 2 男 女 11 1 年 5 4—7 1岁 , 均 年 龄 平
而其余神经纤维濒于死亡。为尽量保存 病人很差 的视力 , 手术 中
不要勉强切 除紧贴在视 神经 上的残存 肿瘤 ,保护好 视神经 的供 血动 脉与保护视神经一样 重要 。本组 1 例鞍上血肿 术后引起视
力 丧 失 , 时 发现 并 清 除 , 及 预后 良好 。
例, 消化道应激性 溃疡 出血 7例 , 脑脊液漏 5例 , 深静脉 血栓 、 肺
本组病人术前仅进行 C T扫捕 8 , T基础上进行 MR 扫 7例 C I 描 11 , 9 例 同时行 D A检查 9 S 7例 , 肿瘤 20r ~7 c 均具有典 , a . m, e 5 型脑膜瘤影像表现 , 中所见及术后病理同影像一致。 术
1 . 治疗 3
静 脉窦损 伤 1 例为 巨大矢状窦 旁脑膜瘤 侵蚀血 管严重 , 分
维普资讯
28 2第6第 期 0年 月 4 5 0 卷
- - -
・ 临床研 究 ・
28 7例脑膜瘤 切除术 发症治 后并 疗体会
周 国平 郭 春燕 王 飞
( 南省南 阳市中心 医院神经外科 , 河 河南南 阳 4 3 0 ) 7 0 9 【 摘要】目的 探讨颅 内脑 膜瘤 患者手术治疗方法及术后并发症 的防治措施 。方法 回顾 性分析 2 0 年 1 ~ 0 7年 7月 00 月 20 28 7 例脑膜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 、 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措施 。结 果 术 中并发 症主要 为颈 动脉及其 分支损伤 、 脑挫 伤 、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手术入路选择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手术入路选择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手术入路选择发表时间:2014-04-25T16:05:12.0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4期供稿作者:王光华李麟(通讯作者)[导读] 本文回顾性总结我科近五年来行手术切除的三角区脑膜瘤44例,总结如下。

王光华李麟(通讯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014040)【摘要】目的:探讨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手术入路。

方法:收集44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手术入路选择、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类型。

结果:44例患者采用颞顶枕开颅经脑沟入路肿瘤切除术,均达全切除,术中可见肿瘤性质不一,37例留置术腔引流;37例留置外引流的1例在拔管后因颅高压明显再次行侧脑室/瘤腔穿刺外引流;其他并发症包括局限性脑积水3例。

术前38例有明显症状的患者中31例术后早期症状明显改善。

术后1例WHOII级及1例III级脑膜瘤患者行辅助放疗。

临床表现多与肿瘤部位及大小相关,术前CT、MRI及MRA有助于提示肿瘤性质、部位、大小、质地、与供血血管关系。

随访2个月-6年症状改善明显,无肿瘤复发。

结论:选择合理手术入路,颞顶枕开颅经脑沟入路切除三角区脑膜瘤可取得良好效果,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术前评估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对改善预后尤其关键。

【关键词】脑膜瘤侧脑室三角区手术入路【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4-0162-01 脑膜瘤源于蛛网膜盖细胞,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发病率处于中枢神经系统第二位,约占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24%~30%,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

本文回顾性总结我科近五年来行手术切除的三角区脑膜瘤44例,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为三角区脑膜瘤44例。

男12例,女32例,男:女为1:2.7;年龄14~74岁,平均44.2岁;病程7d-7年,平均12.4个月;术前表现包括:头痛23例,头晕12例,恶心呕吐4例,视物模糊2例,偏盲4例,复视1例,肢体力弱3例,肢体麻木1例,失语2例,癫痫发作1例,记忆力下降2例,6例无明显症状体检发现。

最新: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脑膜瘤要点(全文)

最新: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脑膜瘤要点(全文)

最新: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脑膜瘤要点(全文)前言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帽状细胞,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肿瘤之一,可发生在颅内任何部位及任何年龄人群,以女性多见。

脑膜瘤大部分病理学表现为良性肿瘤,通过手术完全切除可以治愈,对颅底脑膜瘤、窦镰旁脑膜瘤和高级别脑膜瘤,手术常难完全切除,术后复发率高,术后是否常规行放疗尚存争议。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推广和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无症状脑膜瘤被发现,尤其是老年患者,诊治尚不规范,往往被过度治疗。

第一章流行病学脑膜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约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五分之二,患病率50.4/10万~70.7/10万,尸检发现2%~3%的人存在1个以上的脑膜瘤病变,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脑膜瘤检出率逐渐增加。

脑膜瘤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中老年患者,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亦逐渐增加,其中75~89岁老年人群脑膜瘤年发病率高达22.2/10万。

脑膜瘤男女均可发病,但女性多见,30~69岁的女性中,患脑膜瘤者约为男性的3倍。

第二章病因与危险因素脑膜瘤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脑膜瘤与电离辐射、遗传突变、职业暴露、代谢、药物、年龄、性别等相关,而吸烟、饮酒和饮食习惯等因素与脑膜瘤的患病风险无明显相关。

第一节电离辐射第二节激素第三节基因突变第四节年龄与性别第五节代谢状况第六节其他疾病第三章病理学第一节大体组织特点大多数脑膜瘤边界清楚,附着在硬脑膜上,质地较硬、基底较宽,以挤压周围组织的方式缓慢生长,迫使邻近的大脑移位。

第二节显微组织特点第三节分子病理特点所有脑膜瘤最常见的改变是22q染色体缺失和其他NF2等位基因突变。

第四节脑膜瘤分级1 组织学分级2 分子病理学分级第四章临床表现无症状性脑膜瘤多因其他疾病检查或体检偶然发现,诊断时无肿瘤相关临床表现,而症状性脑膜瘤主要因肿瘤压迫邻近结构引起神经功能障碍、侵犯或刺激脑组织诱发癫痫,以及瘤体大、脑脊液循环障碍、静脉引流障碍、脑水肿等引起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相关症状和体征。

侧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35例临床分析)

侧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35例临床分析)

位、 多层 面显示 病灶 , 助于了解 甲状腺病变侵犯 周围组织器 有 官情 况 。本组 6 例 甲状腺 癌形态 多不 规则 , 2 边界 模糊 , 增
强后 可表现为部分 包膜缺 失 、 不连续 。 良性病 变与 相邻 的腺 外结构 分界清楚 , 增强后 可见 分界更 清楚 , 邻近 的气 管、 管 食 及血 管等结构 主要表现 为受压 、 移位 ; 病变可侵犯邻 近的腺体 外结 构。对显示病变与周 围血管或结构 的关 系以增强 扫描为 佳 。如发现颈部肿大淋 巴结 和远处 转移 , 则支 持恶 性病 变 的 诊断 J R 对于软组织分辨能力 高 , 管在 MR 上 为流空 。M I 血 I 低信号 , 这可 区别血 管与 肿大 的淋 巴结 , 因此 MR 对 甲状 腺 I 癌 的定性 诊断有较高 的灵敏 度。 3 3 H MR . - S评价 甲状 腺癌 的价值 H. S是一 种无损 伤 MR 性研究人类 肿瘤代谢物变化 的新 方法 。有学者研 究 J 对 9 : 3 例 甲状腺结 节行 MR H- S检查 , 当对 比增生 胶质 结 节 与 甲状
甲状腺肿瘤 的方法 .实用放射学杂 志,031 ()8- . 20 , 1 : 8 9 24
侧脑 室肿瘤 的显微手术治疗 ( 3 附 5例 临床 分 析 )
赵峻波 姬馨彤 薛俊峰 冯兵 牛拥军 李少飞 李小换
【 要 】 目的 摘
总结 3 5例侧脑室肿瘤 的主要 临床表 现、 术入路 , 侧脑室 脑膜瘤 的手术入 路 手 探讨
良好的手术效果 。
根 据肿瘤 的大 小、 置、 位 血液 供
应 以及有无脑积水等综合考虑 , 选择合适 的手术入 路 , 理运用 显微 手术技术 切 除侧 脑室肿 瘤 , 合 可获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侧脑室脑膜瘤手术治疗情况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3-08-06T09:32:56.0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6期供稿作者:王彬王文华
[导读] 操作空间足够大、减少皮层牵拉、尽可能暴露肿瘤的供血动脉是侧脑室三角区手术入路的选择原则。

王彬王文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上海市总队医院201103)
【中图分类号】R739.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6-0219-02
【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方法选取收治的侧脑室脑膜瘤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的方法以及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头痛、恶心、呕吐、肢体运动障碍、记忆力下降等。

结论采用显微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侧脑室脑膜瘤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显微镜手术侧脑室脑膜瘤治疗分析
在颅内脑膜瘤中,脑室内脑膜瘤约占0.5%~5%,多发于额、顶、枕区大脑凸面、蝶骨嵴、颅前窝嗅沟等位置,其中侧脑室脑膜瘤约占侧脑室肿瘤的20.0%~30.0%[1.2]。

对于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以及显微镜技术的成熟,显微外科切除术也在不断进步,笔者选取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上海市总队医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侧脑室脑膜瘤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19~73岁,平均(41.12±9.32)岁。

1.2 研究方法: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的方法以及临床应用价值。

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辅助检查结果:全部患者均行头颅CT扫描,结果表现为侧脑室内高密度占位病变,其中31例患者有钙化、9例患者肿瘤明显强化、6例患者瘤周脑组织有低密度水肿影。

14例患者行MRI检查,32例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脉络膜前动脉供血10例,脉络膜后动脉供血13例,脉络膜前及脉络膜后动脉供血12例,回流至大脑内静脉15例,大脑大静脉15例。

2.2 手术治疗结果: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患者肿瘤进行全切除,肿瘤大小(2.2cm×2.5cm)~(8cm×8cm),并在术后常规行脑室外引流3~5d。

手术入路方式,颞中回入路8例,顶枕入路29例,经胼胝体入路9例。

本组所欲患者无手术死亡或重残。

其中,命名性失语和阅读障碍9例,经1个月治疗后恢复正常;轻偏瘫4例,经治疗3个月后均恢复正常;癫痫发作6例,经抗癫痫治疗得到控制;对患者进行3个月~6年的随访,平均随访
3.5年,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复发,CT复查见扩大的侧脑室均恢复正常,并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

术后病理诊断,患者病理类型:纤维型15例,纤维母细胞型8例,上皮细胞型12例,血管内皮型4例,混合型7例。

3、讨论
侧脑室脑膜瘤病程较长,因肿瘤多数为良性,且在侧脑室内缓慢生长,而且侧脑室的空间相对较大,对肿瘤的生长有代偿作用,患者局灶性症状出现较少,且进行早期诊断比较困难[3]。

而当患者肿瘤增大堵塞室间孔出现慢性梗阻性脑积水或对周围脑组织产生压迫时,才会有相应的临床症状而就诊。

对于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CT、MRI检查明确诊断。

通过全脑血管造影,对定性和手术有一定帮助,可使医生明确肿瘤的血供、脉络膜前动脉或(和)脉络膜后动脉异常,包括血管增粗、迂曲和肿瘤染色等,以为进一步治疗提供详细信息。

由于侧脑室脑膜瘤位置深在,质地多较韧,同时临近脑功能区及较多动静脉,血供多丰富,而且多数肿瘤体积往往较大,进行普通的手术切除较为困难,并发症较多,患者康复效果不佳。

而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则是治疗侧脑室脑膜瘤最有效的方法。

本次研究中,患者采用了显微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年生存率达100%,且患者均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

笔者认为,侧脑室肿瘤手术入路较多,分别有经顶叶、纵裂叶、颞枕叶、颞中回入路等。

进行显微镜手术时,应根据患者术前神经功能障碍情况、脑室的大小、肿瘤的大小与位置、肿瘤是否位于优势半球、供血动脉走行、引流静脉的去向及术后可能出现的神经功能缺失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并且应避开大脑皮层主要功能区(如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优势半球的角回等),以使手术更好的进行。

操作空间足够大、减少皮层牵拉、尽可能暴露肿瘤的供血动脉是侧脑室三角区手术入路的选择原则。

皮肤切口以颞顶偏后弧形切开为佳,皮瓣切口应较大,并选择以偏后下的颞顶瓣或颞顶枕瓣入颅。

便于接近肿瘤,且可避免过分牵拉(或撕裂)大脑外侧裂血管与皮肤血管,即使患者的肿瘤体积过大、深在,亦可处理好肿瘤根部、血管与脉络丛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李建华,张俊和,等.经楔前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3例[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0,12(11):571.
[2]祝斐,黄新,陈谦学,等.神经内镜在侧脑室脑膜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3):146.
[3]杨东波,蒋传路,李永利,等.侧脑室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2例报告)[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9,10(4):1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