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秘密社会史专题

合集下载

中国社会史研究——绪论

中国社会史研究——绪论





李文海等:《灾荒与饥馑》(高等教育出 版社1991年版。); 李文海等:《中国近代灾荒纪年续编》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李文海等:《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上海 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孟昭华:《中国灾荒史记》(中国社会出 版社1999年版。);




[法]魏丕信:《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 政》(徐建青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版。); 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 (中华书局出版社2000年版。); 苏新留:《民国时期的河南水旱灾害与乡 村社会》(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年版。); 张水良:《中国灾荒史(1927~1937)》 (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等
2. 什么是社会史?
“它是研究历史上社会结构与日常 社会生活的运动体系,它以社会群体、 社会组织、社会等级、阶级、社区、 人口的社会构成,以及上述成分所形 成的社会结构及其变动,构成社会结 构的人群的日常生活行为及其观念为 研究范畴,揭示其在历史上的发展变 化及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发展脉络
(七)病态社会方面


政治病态 风俗病态 社团病态 妇女病态
(八)灾荒方面


灾荒,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与社 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 各方面有着重要联系。 灾害的种类繁多,既有水灾、旱灾、风灾、 雹灾等各种气象灾害,还有地震、泥石流 等地质灾害;既有蝗灾、螟害、鼠灾、瘟 疫等生物微生物灾害,也有土地的沙漠化、 盐碱化等灾害。
4.新社会史的兴起
按照杨念群给出的界定,所谓“新社会 史”,既不是一个范式转换的概念,也不 是一个简单的类分范围的概念,而应是与 本土语境相契合的中层理论的建构范畴, 寻求以更微观的单位深描诠释基层社会文 化的可能性。

浅析辛亥革命时期的浙江会党

浅析辛亥革命时期的浙江会党

浅析辛亥革命时期的浙江会党在辛亥革命过程中,浙江会党活动很多。

革命党人在会党中进行联合,创建了革命党人与会党的联系。

所以,在这段历史的研究中,讨论会党的成分,性质及其作用,是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标签:浙江会党;辛亥革命;性质;作用会党是存在于我国南部的天地会和其分支的通称。

辛亥革命过程中,会党一直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力量。

特别是它和革命派之间的联系,也很紧密的。

多次抗清运动,都有很多的会党成员抛头颅洒热血。

一、会党的成分会党,简单地概括,是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团结互助,反清反帝的结社组织。

会党几乎活跃于整个清朝,会党所领导的斗争也贯穿于整个清朝的历史过程中。

会党的成分中以农民为主还是以游民为主呢?但这一问题一直都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在现在发现的很多历史资料里,有一些农民阶级构成会党主要成分的记录,也有很多资料显示游民充斥着整个会党。

这两种说法可以说是难分高下。

辛亥革命过程中的会党和其前身“洪门”有比较大的区别。

日本学者平山周编著的《中国秘密社会史》把两者混合,是错误的。

陶成章的《浙案纪略》,①比平山周的著作发表早,其中就写了会党的事情。

后来,陶成章又写了《教会源流考》一文,既论述了会党及其前身“洪门”的起源,阐述了两者的区别,这是对的。

当时的会党与以前的“洪门”秘密结社已很不相同了。

会党成员除了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工人、城镇贫民和一些散兵游勇这些下层劳苦民众外,也有一些少数的爱国的开明士绅,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加入其中。

可以发现这一段时期的会党已成为以劳苦群众为主体的自发的革命小团体,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产物。

会党劳苦群众人数很多,他们是最早响应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群体,有一定的革命实力。

他们在近代社会受的压迫最多,而且他们具有勇于斗争的精神,因此会党才能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同盟军,成了革命中的一支积极的突击力量。

二、会党的性质资产阶级革命党派是否能通过会党,同农民结成某种联盟呢?坚持“农民说”者的答案是肯定,原因有这样两个:一是会党的成分以农民为主,所以这就可以通过农民建立起同盟的关系。

列强入侵

列强入侵
阿古柏政权入侵新疆,俄、英力图控制新疆
第三站:海上之行 ——寻访海上抗日民族英雄
中日甲午战争形势图
丁汝昌
叶祖珪
邓世昌
刘步蟾
林永升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项目
中方 日方
参战舰艇( 艘) 10
12
火炮 (门 ) 191
272
兵力 (人 ) 2 052
3 566
舰船损失 伤亡人数
5艘沉没 5艘重伤 1 200 300
万寿无疆 普天同庆
• 认识:在甲午战争中,尽管以邓世昌 为代表的爱国官兵为了捍卫国家主权 ,浴血抗日,表现出了视死如归的精 神,但李鸿章的避战自保策略和清政 府的腐败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三、黄海海战
——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决战
1.爆发原因: 日军突然偷袭---蓄意挑起 2.主要爱国将领的英勇事迹: 北洋水师(海军)提督:丁汝昌 “致远”舰----邓世昌;“经远”舰----林永升 “定远”舰——刘步蟾;“靖远”舰——叶祖珪 3.结果:
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思考探究
列强入侵
国际环境
工业革命完 成 开辟国际市 场 第二次工业 革命开展; 资本主义向 帝国主义阶 段过渡
主要战争
主要侵略 方式
签署条约
对中国社会 的影响
鸦片战争 商品输出
甲午中日 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从商品输出到 资本输出;从 瓜分狂潮到以 华治华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双半
第五站:山东之行 ——寻访19世纪末的英雄队伍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形式发展图:
京津地区
北京 北京
北京 廊坊 天津 隶 运 大沽


中国社会史

中国社会史
——冯尔康:《社会史研究的探索精神与开放的研究领域》,周 积明,宋德全:《中国社会史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第87页。
1.2何谓“社会史”(二)


在谈到1929年创办的《经济· 社会史年鉴》这一题目时, 吕西安· 费弗尔指出“经济”、“社会”这两个修饰词, 尤其是“社会”一词,是由于马克· 布洛赫和他考虑到它 能包括历史的整体而被选定的。他说:“我们完全知道, 在目前,‘社会’作为一个形容词,由于含义过多而最终 会变得几乎毫无意义……确切地说,正因为该词含义‘模 糊’,我们才同意让这一根据历史的旨意而创造出来的词 来命名一本不想受任何框框约束的杂志……经济和社会史 其实是不存在的,只有作为整体而存在的历史。就其定义 而言,历史就是整个社会的历史。” ——J· 勒高夫等主编,姚蒙编译:《新史学》,上海译文 出版社1989年,第6页。
第一节 周代分封制、宗法制下的社 会结构
一、等级结构: 第一等级 天子:周王及其家庭 第二等级 诸侯贵族:侯、伯等 第三等级 百官贵族:卿、大夫 士 第四等级 平民庶人:国人、皂、舆、农夫、 手工业者、商贾 第五等级 准贱民:隶、僚、徒、百工、农奴 第六等级 贱民奴隶:仆、台、获丑、臣妾、仆驭、 牛牧、马牧、娼、女乐
二、宗族和家庭 (1)、民众化的宗族 (2)、发展中的个体家庭
第三节 宋元明清的社会结构
三、社会组织:形式多样、活动频繁 1、传统的四邻结社进一步民间化和普遍化 2、救济、互助、慈善团体(宋代开创,元 明踵之,清代流行) 3、工商业和社区的行、会馆、公所的出现 4、新宗教的传入,秘密宗教活动频繁,宗 教更深入民间 5、文人结社
3.2 20世纪80年代社会史研究的复兴


冯尔康在1986年《百科知识》第1期发表 《开展社会史的研究》 1986年10月南开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 杂志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发起召开首届中 国社会史研讨会。此后,中国社会史研讨 会每两年举办一次。

保密安全知识专题学习心得体会范例【3篇】

保密安全知识专题学习心得体会范例【3篇】

保密安全知识专题学习心得体会范例【3篇】保密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的一项事关利益的重要工作,革命战争年代,保密就是保生存,保胜利;在和平建设年代,保密就是保质量,保发展;就国家的某些特殊领域而言,保密工作仍然不失为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法宝。

国家秘密,企业秘密,部门秘密,是国家、企业和相关部门单位的重要战略资源,与国家、企业和部门单位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认真做好保密工作,事关国家和企业、部门单位的持久发展和利益,是顺利推进国家战略决策和企业、部门和单位改革发展的基本保障。

新形势下的国家、企业、部门和单位保密工作,直接关系国家和企业、部门和单位的经济安全,局面稳定,关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国家和企业的发展前途和未来命运。

在社会经济日益繁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保密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更加艰巨的新问题,新挑战,秘密的载体由纸介质为主扩展到声、光、电、磁等多种形式。

这使得保密工作的要求更宽,科技含量要求更高,工作要求更严。

但是,与保密现实要求相反的情况却是:保密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新的动向,新的状况。

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尽人意的表现:第一,保密意识不高,法制观念淡薄。

一些人保密意识不强,政治敏感度不高,战略眼光短视,法纪观念淡薄,因此出现了漠视保密工作甚至根本没有保密意识的现象。

第二,受经济利益驱使,一些人无视国家和企业的保密法规条例,个人私欲膨胀,崇尚“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不惜铤而走险,违反国家和企业的法律法规,公然出卖国家和企业秘密,谋取个人私利,以谋取个人利益的化和实现所谓的个人价值。

第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国家经济实体、集体经济实体和非公有经济实体、民营经济实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涉密主体增多了,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和民营企业进入涉密领域,从而使得原有的保密管理体制出现了盲点。

第四,经济实体的增加,加剧了人员的流动,各经济实体、各单位之间人员的交换流动增多,势必造成经济实体和单位秘密外泄,特别是一些高科技人员和涉密人员离职跳槽到外资企业、跨国公司或移民外国等,存在着给国家秘密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隐患。

专题五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专题五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专题五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英国学者莫尔顿认为:(鸦片)战争表面上看来,虽是为了强迫中国人买印度的鸦片,而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是要突破对华自由输出英货的障碍。

这表明英国发动这次战争的目的是( )A.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B.与中国平等友好通商C.实现鸦片贸易完全合法化D.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2.《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中写到:(禁烟运动)这个事件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轻易放过的。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B.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商人的利益,英国想报复C.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保护鸦片走私D.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战争,借机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3.英国流入中国的白银,在1781—1790年间和1800—1810年间分别达1640万两、2600万两,这种有利于中国的贸易顺差后来向相反一端倾斜;1831—1833年间将近有1000万两白银从中国流出。

导致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获得协定关税特权B.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英国对华进行鸦片贸易D.中国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4.《南京条约》规定,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这里的“银元”指的是西班牙的银元,其在16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流通世界各大洲。

此次赔款以西班牙的银元结算体现了( )A.西班牙参与了鸦片战争B.中国传统货币体系彻底坍塌C.中国被迫卷入国际市场D.英国经济实力远不如西班牙5.鸦片战争的失败,让部分官员和有识之士深受刺激,他们开始了解国际形势,如魏源通过著书介绍西方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

材料意在说明战争( )A.推动了近代翻译事业的发展B.使学习成为社会的主流C.促进了西方科技文化的传播D.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根基6.自英军攻城以来,广州民众由冷漠、恐惧到抗争。

1841年,广州三元里及各乡数千乡民自发抗击英军入侵。

近代前期的秘密结社

近代前期的秘密结社

近代前期的秘密结社秘密结社也称秘密社会,是封建社会末期下层穷苦人民的秘密团体,是经济上贫穷、思想文化上愚昧落后的产物。

最初只是为了消灾祈福或互济互助,以后随着组织的发展,逐渐成为少数人藉以满足个人欲望(追求金钱或权力)的手段,或成为首领们实现某种政治目的的工具。

加入秘密结社者,多出于对自己处境的不满,而凭藉个人力量,通过正常手段又难以使自己的处境与命运得到改善,因而寄希望于秘密结社的组织,用这种“越轨”的手段来达到改变自己命运与前途的目的。

秘密结社的首领,往往用一些反对社会秩序的口号,来动员群众,发展组织。

清代秘密结社分两大类:一类是宗教型的,通过茹素诵经,消灾祈福相号召,以师徒传授的方式发展组织,用宗教迷信作为维系内部团结的纽带,简称教门①。

另一类是帮会型的,以互济互助、自卫抗暴相号召,以歃血结盟、焚表结拜弟兄的方式发展组织,用忠于誓言,讲究信用和义气作为维系内部团结的纽带,简称会党。

教门根植于自然经济下小农经济的土壤之中。

小农(自耕农、自由佃农与依附农民)过着与外界隔绝的封闭式生活,以一家一户作为一个经济单位,生产只是为了满足一家人的消费及交租、纳税,很少同市场发生联系,彼此间仅存在地域关系,很少有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关系,不可能建立起维护自己利益的组织。

他们势单力薄,只能勉强维持简单再生产,很难承受天灾人祸的袭击,对于未来总是充满不安与畏惧。

由于贫困与落后造成的愚昧,他们只能把向往美好生活与改善自己命运和前途的愿望,寄托于神灵的庇祐、救世主的降临。

正是这种经济与思想状况,使广大农民特别易于接受教门的宣传,使他们涌入教门之中。

清代前期,北方各地自然经济的统治比较牢固,教门的组织也比较盛行。

会党也是小生产者的组织,是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

其成员主要是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过程中的小生产者与小私有者。

清代前期,我国南方闽粤等省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因而这里的会党势力较大。

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的主体

建成污水处理厂8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669万吨,
居全国第一,同年广东单位GDP节能降耗和污染减 排双双达标。 结合材料2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全民动员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 重要意义。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这表现在人民群 众参与环境和生态保护,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这表现在人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加强,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依法对排污企业 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促进了政府重视生态环境。
※人民群众的作用原理
【原理】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要求我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 【方法论】 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群众观点和 群众路线。 (宏观题略答,微观题详答) 详答时: ①群众观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坚持群众路线:
5、对下岗失业问题,党和政府努力创造劳动 岗位,帮助下岗人员进行新的技能培训,以实现 再就业,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
A.一切相信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一切为了群众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6、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 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 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重要保证。下面属于党的群众路线内容的是 ( ) ①相信群众 ②一切为了群众 ③一切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A
4、(2010安徽卷7)为了制定一个符合中 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 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 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纲要》的制定 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唯物论)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认识具有反复和无限性(认识论) 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会党史
1、秦宝琦: 《洪门真史》(修订本),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中国地下社会》,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年。 《天地会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 2、周育民、邵雍: 《中国帮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3、魏建猷编: 《中国会党史论著宗录》,上海:上海市历史学会,1984年。 《中国会党史论著汇要》,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 4、刘联珂: 《中国帮会三百年革命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 5、卫聚贤: 《中国帮会》,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中国秘密社会史专题
讲述提纲
一、课程介绍 二、课程开设意义 三、教学目标 四、参考书目 1.整体史类 2.会党类 3.教门类 4.其他类
一、课程介绍
• 秘密社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社会现 象。本课程将从社会史角度,讲述中国历 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秘密社会组织及其生存 状况,以及它们在政治动乱和社会变革中 扮演的角色。
3.教门类
1、李世瑜: 《现代华北秘密宗教》,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 影印本。 2、邵雍: 《中国会道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3、马西沙、韩秉方: 《中国民间宗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4、路遥:《山东民间秘密教门》,北京:当代中国出版 社,2000年。
• 本课程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专门史和校级 精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方向之一。
二、课程开设的意义
1.理论意义:中国秘密史是 不完整的,学习和研究这部分历史可以加深对 中国历史的理解和研究。 2. 现实意义:
一是历史上的秘密社会组织在一些地区仍然存 在。 二是当今的黑恶势力受秘密社会的影响。
4.其他类
• [英]贝思飞著,徐有威、李俊杰等译:《民国时期的土匪》,上 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 蔡少卿:《民国时期的土匪》,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年。 • 郭绪印:《旧上海黑社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 刘平: 《文化与叛乱——以清代秘密社会为视角》,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年。 《被遗忘的战争——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客大械斗研究》,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3年。
三、教学目标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 知识面,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专史与整体史、历史 上的秘密社会与当代黑社会的关系,并提 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1.整体史类
1、蔡少卿: 《中国秘密社会》,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 《中国秘密社会概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 2、戴玄之: 《中国秘密宗教与秘密会社》上、下卷,台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3、谭松林主编: 《中国秘密社会》七卷本,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 4、[日]三谷孝: 《秘密结社与中国革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江湖志》,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