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生存的环境

合集下载

生物生存的环境

生物生存的环境
教师讲述: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陆生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对陆地生活的一种适应,但同时,植物在进行蒸腾作用的时候,把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就增加了空气的湿度,对气候起到调节作用。且不同的植被类型对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不同,同学们夏天课外测量结果是:灌丛的湿度最大,温度最低,草地次之,裸地的湿度最小,温度最高。
通过此活动,让学生理解生物对生物的影响。
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了环境的含义,又懂得了环境中的生态因素,那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何?
三、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板书)
出示图片:珊瑚虫生活在海水中,白熊生活在冰天雪地里。
提问:珊瑚能否移到淡水中,白熊能否出没在热带雨林中?
教师讲述:任何一种生物都必须依赖环境而生存,珊瑚只能生活在年平均水温200C以上、清澈透明和含水量高的海水中,而白熊绝不会出没在热带雨林中。
(如果把生活的环境对换,它们都不能活下去。同样,污染鱼的水质,或减少水中鱼的饵料,鱼也很难活下去。)
教师提问:根据以上同学们的讨论:谁来总结:到底什么是环境?
学生纷纷回答,最后教师归纳:环境不仅是生物生存的地点,更重要的是指存在于生物周围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环境中有哪些因素影响生物的生存?
板书: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2:澳大利亚政府为什么要引进蜣螂,而不用人工方法清除牛粪和喷洒灭蝇的杀虫剂?说说其中的道理。
思考、讨论并总结出:澳大利亚的屎壳郎不以牛粪为食,若人工处理大量牛粪将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使用杀虫剂杀蝇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从我国引进屎壳郎处理牛粪是一种生物防治方法,可以既节约人力物力,又减少污染。
明确活动目的及任务。
寻找学校附近的小生物
将学生分成4-5组,带到校内草坪附近或树林周围等地。提出有关活动注意事项,如注意安全、认真捕捉等。

生物的生活环境课件

生物的生活环境课件

黄河三角洲的生物
白鹳
丹顶鹤
大天鹅
主要动物: 沼虾、鲫鱼、野兔及白鹳、丹顶鹤、大天鹅等
几种生物的栖息地类型 海豚栖息地是 海洋; 海水的温度相 对稳定,食物 充足。 栖息地在我国 沿海都有。
海豚
骆驼的栖息地是沙漠;光照充足,干旱少雨, 温差较大,常出现大风天气,环境恶劣。
骆驼的栖息地主要在我国的新疆和内蒙古。
这张摄于1999年5月的资料照片显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青海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由于受干旱气候及人为破坏等 多种因素影响,青海湖环湖地区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和荒漠 化面积不断扩大,每年进入青海湖湖区的沙量达1000万吨, 水位每年以10.2厘米的速度下降。著名的青海湖鸟岛,已蜕 化成为一个半岛,生态的恶化使每年春夏季来鸟岛繁育后代 的鸟量在逐年减少。
3.举例说明保护栖息地的重要性。
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下层
整个水圈
生如 物果 圈把 就地 比球 一比 张作 纸一 还个 要足 薄球 呢大 !小 , 那 么 ,
岩石圈上层
笔记
1、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2、生物圈的概念(区别不同 的表述方法) 见课本6页
三个圈层的生物图表
大气圈
飞翔的昆虫、鸟类以及 细菌等微小生物。
为了家园的山青水秀
让我们携手努力
愿我们同行
请善待
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她和我们同在!
ONLY ONE EARTH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课堂小结:
一、生物圈 1、概念 2、范围
生物圈与栖息地
3、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二、栖息地 1、概念 2、类型
3、栖息地的破坏及影响
野鸭栖息地是淡水湖泊,湖沼泽附近和水流缓 慢的河湾;阳光充足,温度适宜,小鱼小虾等 食物充足。 野鸭的栖息地分布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

生物生存的环境

生物生存的环境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生物3、课时1课时4、课前准备实物小鱼两条,鱼缸一个。

二、教学课题知识与技能目标:能举例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尝试对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归类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领会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生物离不开环境,关爱生物,从保护生物生存环境做起三、教材分析《生物生存的环境》是苏科版七年级生物学习的第一章的内容,它主要讲述了生物的生存要依赖于一定的环境,不同生物的生存环境也不一样。

告诉我们保护生物要从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做起。

本节内容的呈现从学生的生活和认知经验出发,密切联系实际生活,避免了知讲理论的枯燥乏味,也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使用六模块的教学方法,不能死板照抄,要灵活运用,有创新。

由此可见,本节内容在教材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生物拿来做教具,充分设疑,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各种生物,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实物观察激发兴趣引入新课课前准备两条差不多大的小鱼,和一个鱼缸。

一条小鱼在水里游,另一条鱼放在空桌子上。

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生存状态。

让学生分组讨论中两条小鱼的生长状况。

当放在桌子上的鱼快不行的时候再把它放在谁中,看看又会怎样的变化。

这种方法导入新课,学生很容易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讨论交流畅所欲言从上面的实验内容,充分的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

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鱼儿离不开水。

从而知道每种生物都要依赖于一定环境,引出本节的重点:生物的生存依赖环境。

【百度知道】鱼儿离不开水3、讨论,举例探究重难点(1)从鱼儿离不开水开始讨论:是不是每种生物都要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离开了特定的环境生物是否还能生存?分组讨论,讨论后全班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生物的生活环境(知识点及答案)

生物的生活环境(知识点及答案)

1.生物圈:(1)、有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包括、和。

(2)、生物圈是和的总称。

(3)、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

(4)、是人类的“立足点”。

(5)、生物圈的范围为海平面以下约________,海平面以上约_________,所以生物圈的厚度约为_____________。

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_________厚的范围内。

(6)、生物圈中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包括、、、和稳定的等。

2.栖息地:(1)决定栖息地特征的环境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速率最快的自然保护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破坏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问题:地球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是否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生物的生存呢?特别关注:土壤不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1.生物圈:(1)、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生物圈。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2)、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生活环境的总称。

(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岩石圈是人类的“立足点”。

(5)、生物圈的范围为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所以生物圈的厚度约为20千米。

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厚的范围内。

(6)、生物圈中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包括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2.栖息地:(1)决定栖息地特征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土壤类型。

(2)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速率最快的自然保护区是黄河三角洲。

(3)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4)破坏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是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

中考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中考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中考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生物生存的环境
条件
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是指生物所需要的一系列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温度:不同的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同,有些生物对高温适应良好,有些则对低温适应良好。

每种生物都有其适宜的温度范围,超出该范围生物活动会受到限制甚至死亡。

2. 水分:水分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

不同生物对水分需求量不同,有些生物对水分的需求较高,有些则对水分的需求较低。

缺水或过度湿润都会对生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3. 气体成分:气体成分是生物生存的重要环境条件,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等。

氧气是生物进行呼吸代谢必需的气体,而二氧化碳则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气体。

4. 光照: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条件,也是动物感知外界环境和进行活动的重要刺激之一。

5. pH值:pH值是指环境中溶液酸碱程度的指标,不同生物对环境的pH值有不同的要求。

6. 营养物质:不同生物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包括有机物、无机盐以及微量元素等。

7. 生存空间:不同生物对于生存空间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包括栖息地、栖息条件和生境的要求等。

总之,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是多方面的,各种因素的适宜程度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各异,可以适应一定范围内的环境变化,但当环境条件发生剧烈变化时,可能导致生物无法适应甚至死亡。

七年级生物生物生存的环境

七年级生物生物生存的环境
二氧化碳
如氮气、氩气等,虽然对生物生存不是必需的,但它们占据了空气的大部分。
其他气体
空气中的气体
矿物质
水中的矿物质如钙、镁、钠等是生物生长所必需的,参与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
溶解氧
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呼吸作用的重要物质,其含量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有机物
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和种类影响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环境。
水中的化学物质
腐殖质是土壤中有机物分解的产物,为植物提供养分。
腐殖质
土壤中的矿物质如氮、磷、钾等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
矿物质
土壤的酸碱度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酸碱度
土壤中的化学物质
03
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物生存的重要环境,它们描述了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详细描述
生态系统是指某一区域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平衡则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总结词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它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环境(如空气、水、土壤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当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其结构和功能可能会发生变化,但通过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土壤类型
土壤肥力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不同植物对土壤肥力的需求也不同。
土壤肥力
土壤酸碱度也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也不同。
土壤酸碱度
土壤
02
生物生存的化学环境
是生物呼吸作用的重要气体,大部分生物通过有氧呼吸获取能量。

生物生存的环境

生物生存的环境
16
生命无处不在
美国黄石公园内的温泉 (20℃-100 ℃ ) 都有微生物的存在。
17
生命无处不在
海底火山口附近水温高达350℃,也 发现了巨蛤;贻贝;有孔线虫等生物
18
生命无处不在
马里亚纳海沟
海沟底部的计算机三维图象
最深处是海平面以下11034 米,深海是一个高压 (巨大水压达1100个大气压)、漆黑和冰冷的世界。 在这种“死气沉沉”的环境中竟然也有一些低等生物! 19
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宇宙中唯一具有 生命存在的星球,因为她能为各种生命提供 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1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第1节 生物生存的环境
2
观察生物生存的环境
寒冷的南极是 企鹅的乐园
3
观察生物生存的环境 珊瑚虫把“家”安 在温暖的浅海水中
4
观察生物生存的环境
雪莲爱长在 寒冷的高山上
5
观察生物生存的环境
想一想,如果我们破坏了环境,会有什么后果?
22
保护环境,从我 做起,从小事做 起
23
观察校园植物的生存环境
1、建立调查小组(3~4人),做到分工明确, 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相互合作。 2、明确调查内容、步骤、方法、线路等,设计 科学合理的调查表。 3、调查过程中注意不能破坏花草树木!
24
你知道“南橘北枳”吗?桔子树种在淮河以南结出的 是桔子,而种在淮河以北结出的是不能食用的枳。这 是为什么呢?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皇帝为什么 不叫人把岭南的荔枝移栽到宫中?这样不是省事多了 吗?
13
所以,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 的环境
生物生存的环境能给生物的生 存提供哪些条件呢?
环境能给生物提供食物、水和其他物质, 以此满足维持生存、生长和繁殖后代的需 要。

微生物生活环境

微生物生活环境

微生物生活环境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各种环境中,包括陆地、水体、大气等。

微生物的生活环境与它们的生理特性密切相关,下面将介绍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活方式以及适应策略。

1. 水体环境:水是微生物生活的基本环境之一。

在淡水湖泊、河流、海洋等水体中,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些环境中,细菌和藻类是最常见的微生物。

它们通过从水中吸收溶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来获得能量和营养。

同时,水体中的微生物也参与了有机物的分解和循环过程,对水体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2. 土壤环境:土壤是微生物最重要的生活环境之一。

在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它们在土壤中起着分解有机物、固氮、矿物质转化等重要作用。

土壤中的微生物还能产生抗生素,对植物生长起到促进或抑制作用。

同时,微生物还能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提供养分并帮助植物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3. 深海环境:深海是一个极端的生活环境,温度低、压力大、光照弱等条件对生物的生存都是巨大的挑战。

然而,深海却是微生物的天堂。

深海中的微生物能够利用化学能源进行生存。

例如,硫氧化细菌能够利用海底的硫化物为能源进行光合作用,从而维持生命活动。

此外,深海中的微生物还能抵抗高压、低温等极端条件,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中。

4. 极端环境: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也称为极端嗜好微生物,它们能够生存于高温、高压、低温、高盐度等极端条件下。

例如,热液喷口中的热液细菌能够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盐湖中的盐湖菌能够在高盐度的环境中生存。

这些微生物通过适应极端环境来利用这些环境中的资源,展现了惊人的生存能力。

5. 其他环境:微生物还可以在其他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例如,微生物在人体内形成了庞大的微生物群落,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在空气中、食品中、工业废水中等环境中生存。

它们有的起到有益作用,如发酵产生食品和药物;有的起到有害作用,如腐败、感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生存的环境无锡市港下中学马亚芬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初中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是学生走进中学除了绪论外的第一节课。

这节教材的内容比较单薄。

如何让整个教学过程显得丰满?我的设计理念是不断创设新的情景,提供一个合适的教学平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且由浅入深,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教材第一部分是通过“观察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让学生认识到所有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环境,增强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第二部分内容安排了“观察校园植物的生存环境”。

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感受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具有主动保护生物生存环境的意识。

调查不同于一般课堂教学过程,它需要前期知识准备、教师指导、学生分工合作、调查实验、讨论、归纳交流等过程。

针对是第一次调查,所以在组织好调查活动上,下一些工夫。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今后的调查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策略:①关于“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的教学,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把自己想象成是其他星球的生物,会有怎样的遭遇,从而明确目前只有地球适于生物生存;如“为生物寻找自己的家”,然后分析这个“家”的环境特点以及这个“家”如果遭到破坏的可能后果,从而深刻了解生物生活的环境。

让学生谈谈太湖蓝藻爆发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学生体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最后安排学生谈谈自己如何保护环境,把教育落到实处。

②关于“观察校园植物的生存环境”,针对学生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而且是进入中学的第一次调查活动。

为了提高调查的有效性,要作好调查前的充分准备。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初一的学生认识的植物并不多,所以为了避免学生的盲目性,每次我都准备一份很详细的校园植物分布图,在校园平面图上标出哪个位置有什么植物。

每一组同学都带上这份图去调查,可以让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知识与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课前准备:校园植物分布图、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举例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尝试对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分类。

(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各种资料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关爱生物,从保护生物生存环境做起。

重点:分析、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归类难点:对学生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假如你是其他星球上的一个小生命,你会有怎样的遭遇呢?生自由发挥:我是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嫦娥姐姐把我带到了月球上,哎,真是太倒霉了,虽然有美人相伴,可是我找不到我爱吃的青菜萝卜,饿得我浑身无力,吸不到新鲜的氧气,搞得我气喘心跳,找不到一滴甘甜的清水,渴得我嗓子冒烟。

我做梦都想回到我心爱的地球。

我是一株刚萌发的幼苗,有一天当我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被宇航员带上了金星。

哎呀,这里的大气主要是二氧化碳,我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氧气都找不到,我贮备的营养一天天快消耗光了,这里的表面温度达到了470摄氏度,生活在这样的高温中,我能不渴吗?一天天过去,最终,我变成了金星上一株枯萎的植物标本。

设问:原来小白兔和幼苗都有这样不寻常的经历,假如是人类移居到月球或是其他星球上,大家觉得可行吗?分析:我们觉得没有特殊的装备还是不行,因为其他星球上没有氧气存在,而且温度不是太高就是太低;也没有充足的食物。

所以,人类也不可能生活在这样的星球上。

1.观察生物生存的环境1.1 生物的生存需要合适的环境讲述:这样说来,目前只有地球有适宜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条件,地球才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下面,老师准备了地球上七个不同的环境,提供了七种不同的生物,请同学们为这些生物找到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

多媒体演示:七个不同环境:池塘、极地、草原、沙漠、海洋、天空、高山;七个不同生物:珊瑚虫、企鹅、鲫鱼、骆驼、雪莲、雄鹰。

学生活动:让各个生物进入自己的家。

学生把各个环境和生物连起来,例如:池塘——鲫鱼极地——企鹅草原——袋鼠沙漠——骆驼天空——雄鹰高山——雪莲海洋——珊瑚虫多媒体演示:池塘生态系统图设问:假如让鲫鱼住进沙漠,行吗?生答:不行,因为只有池塘给鲫鱼提供了最合适的生存环境。

设问:请大家分析一下,池塘为鲫鱼提供了哪些生存环境?分析:池塘的水里溶解有氧气,可以让鲫鱼用鳃进行呼吸;池塘的水能提供浮力,可以让鱼用鳍来游泳;水的温差小,鲫鱼可以度过严寒的冬天;池塘里有各种水草,水生动物,可以为鲫鱼提供丰富的食物…….。

1.2 什么是环境设问:同学们发现了池塘不仅仅为鲫鱼提供了一个生存地点,更重要的是为鲫鱼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因素,有水、氧气、温度、食物等。

这些因素中,哪些是生物部分;哪些是非生物部分呢?分析:池塘为鲫鱼提供了生物成分——水草、各种水生动物;也为鲫鱼提供了非生物成分——氧气、水、温度等。

多媒体演示:一张包含丰富的生物和非生物的草原风光图片。

设问:图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分析:生物部分——草、兔子、狐、虫子……非生物部分——土壤、阳光、空气、水、温度……设问:对于兔,草原这个环境为它的生存提供了哪些条件?分析:草原为兔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草;为兔提供了庇护所——土壤;为兔提供了新鲜的空气;还有兔的天敌——狐。

小结:可见,环境不仅仅是指生物生存的地点,更重要的是指存在于生物周围,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环境虽然各异,但是它为满足生物生存所提供的基本的因素是相同的——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1.3 尝试把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归类多媒体演示: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环境及环境中生存的不同生物。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准备一张纸,模仿书本P4制作表格。

将画面中见到的生物的名字以及生存环境写下来,看谁能写的又快又多。

教师巡视,活动结束后及时表扬写的较好的同学,鼓励他们的积极性。

并结合学生写的生物种类,挑选出一些生物,组织全班讨论。

选出的生物种类:鲸、扬子鳄、燕子、兔、鹰、树袋熊、蚂蚱、向日葵、紫菜、蘑菇、仙人掌、骆驼、蝴蝶……分析:请同学们分别说出这些生物生活在怎样的“家”(环境)中,并且分析每个家的环境特点,这些生物为何能生活在这样的家中。

讨论:例,燕子生活在空中,有流线型的体形,可以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有扇形的翼,可以扇动空气产生气流使自己飞行;燕子有肺和气囊,可以在空气中自由的呼吸;燕子的骨骼很轻,可以减少重量……蝴蝶也有和空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如大而薄的翅膀……还有鹰例,仙人掌生活在沙漠里,它的叶特化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仙人掌的茎肉质,贮存着水分,这些都能和沙漠的干旱相适应。

骆驼的尿液少,只有40℃以上才会出汗,也是和干旱的沙漠适应……讲述:大家分析的不错,你们也发现了,有的生物拥有相同的家,也就是有些生物能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

请大家试着把能在相同环境中生存的生物进行归类。

讨论:结果有多种:例1:空中:燕子、蝴蝶、鹰陆地:兔子、松树、蚂蚱、树袋熊、向日葵、蘑菇、仙人掌、骆驼水中:鲸、扬子鳄、紫菜例2:沙漠:仙人掌、骆驼森林:树袋熊、蘑菇草地:兔子、蚂蚱、向日葵海洋:鲸、紫菜江河:扬子鳄……小结:从同学们的归类结果中不难发现,生物生存的环境千差万别,有水中、陆地(沙漠、赤道、极地、高山、森林、草原)、空中等等。

自然界的生物形形色色,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不管是幽深的海洋、浩瀚的沙漠、辽阔的天空,还是冰冻的极地、烈日炎炎的赤道,甚至在土壤中,都存在着千姿百态的生物;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合适的环境。

1.4 树立保护生物生存环境的意识多媒体画面:漂浮满垃圾的河流设问:同学们见过这种情形吗?什么原因造成的?在这样的环境中,鱼儿还能很好的生活吗?讨论:见过,由于乱扔垃圾,乱排污水造成水质污染,鱼类死亡。

设问:河流污染对我们人类有没有什么影响?讨论:我们没有干净的水喝;水里的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积累到人体内,最终受损的还是人类。

交流:谈一谈:你所了解的环境破坏的例子。

找一找: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说一说:环境污染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议一议:如果地球被破坏了,人类会如何?讨论交流:学生畅所欲言例:加拿大一枝黄花,因为它美丽的外表吸引了我们,我们把它引进到这里,但是它让我们本地的植物没有容身之地,对我们这里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前不久惠山区区政府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消灭它。

例:由于水质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今年夏天太湖蓝藻爆发,造成了无锡大部分地区的居民饮用水出现问题。

我们只能花很多的钱去买纯净水,我们用纯净水做饭洗碗洗澡等。

假如没有水,我们根本不能生活。

……多媒体演示:各种破坏环境的触目惊心的画面,最后一个画面是哭泣的地球。

总结:发生在各个地方的破坏环境的例子举不胜举,这个美丽的星球现在正为环境问题所困扰。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将无处容身。

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人类只能靠自己。

对于我们中学生,如何去保护环境呢?表态:只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粮食、节约水电、不随意破坏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2.观察校园植物的生存环境2.1 调查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讲述:良好的自然环境是生物生存的保证,良好的学校环境是大家健康成长的保证。

当你们第一次踏进这个校园的,映入大家眼帘的就是一个生机盎然的绿色校园。

这里的一花一树、一草一木,是否诱惑着你去揭开港下中学神秘的面纱?去认识这些绿色的生命,去熟悉这些美妙的精灵,去亲近这些可爱的朋友呢?下一节课,老师就要提供给大家一个机会,让你们走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对校园植物的生存环境作一次小小的调查。

进入中学,这是第一次调查活动,我们来讨论一下,调查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讨论:调查准备工作①建立调查小组,4人一组,设立组长,组员各展所长,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相互合作。

②明确调查的主题、内容。

③分组确定本组调查的步骤、方式、线路,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表。

④对于调查过程中不认识的植物,可采用拍照、录象、速写或采集标本的方法保存资料,以便向老师请教或通过其他方式查询结果,在调查过程中要不能随意破坏树木和花草。

要注意安全,不爬高,不下水。

⑤分发小组评价表(评价除了知识方面,还包括学生合作的态度,查寻资料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爱护校园内植物的情感等)。

⑥分发校园植物分布图。

2.2 实地调查:调查前:各组按照上节课的准备,各组长重申注意事项,明确分工。

调查中:由组长带领,按照预定的路线去校园调查(明确二十分钟之内完成回到教室)。

教师在校园中巡视,遇到问题随时解决。

2.3 讨论交流,成果展示整理数据: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调查结果,并尝试把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分类。

讨论与交流:①各组从调查的生物中选出2例,说说他们的生活环境。

谈谈假如他们的生活环境破坏了,这些生物面临怎样的结局,我们的校园又会变成怎样的模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