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检疫学高致病性禽流感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期终考试试卷B及答案

适用专业:1、强制免疫2、产地检疫3、疫病监测4、一类动物疫病5、动物疫病控制二、判断题(每空1分,共15分)1、划分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时,应适当考虑当地的饲养环境和河流、山脉等天然屏障。
()2、动物检疫员在检疫中发现患病动物或者染疫动物产品,有权权制止其上市、运输,但无权责令并监督当事人进行无害化处理。
()3、高致病性禽流感是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一旦发现可疑的病例,应立即对发病鸡群进行淘汰处置。
()4、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可以从事与动物防疫有关的经营性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5、封锁是为了防止疫病向安全传播和健畜误入疫区。
()6、《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所称动物疫病,是指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
()7、兴办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必须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
()8、跨省、直辖市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胚胎、种蛋的,不用办理审批手续。
()9、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动物疫病或者疑似动物疫病发生时,应当立即向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10、动物感染后,在临床上不出现任何症状的状态,称为隐性感染。
()11、口蹄疫是偶蹄兽的传染病,不会感染马属动物。
()12、猪瘟弱毒疫苗,不可用作紧急免疫接种。
()13、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有季节性,发病率高达95%~100%,病死率也同样高,是最严重的猪病之一。
()14、淋巴结是动物体内的重要免疫器官。
()15、结核病属于种牛、奶牛的法定检疫对象,不属于役用牛、育肥牛的法定检疫对象。
()2分,共30分)1、隔离的目的是()A.控制传染源B.消灭传染源C.保存传染源2、《畜禽产地检疫证》的适用范围是用()A.县境内交易、运输的畜禽使用B.县境内交易的畜禽及畜禽产品使用C. 运出县境(包括铁路、公路、水路等)的畜禽使用3、猪旋毛虫检验的采样部位是()A.咬肌B.心肌C.横隔膜肌脚4、结核病是()A.猪传染病B.牛传染病C.人畜共患传染病5、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处置规定,口蹄疫、禽流感疫区范围为()A、1公里B、3公里C、5公里6、活疫苗保存的温度为零下15—18℃,灭活疫苗保存的温度为()A、0—4℃B、2—6℃C、4—8℃7、通常干热灭菌所需要的温度和时间是()A.100℃,lh B.100~120℃,lh C.160~180℃,2h8、确诊结核病最常用的方法是()A.临床诊断B.变态反应C.剖检变化9、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A、肺出血、淤血或灶性暗红色实变B、气管出血;C、肾脏出血10、猪瘟病猪宰后肾脏一般表现为()A. 色泽暗红、有出血点B.呈土黄色或灰褐色,有针尖大小出血点C.色泽暗红、有坏死灶D.色泽淡红、有坏死灶11、由淋巴细胞增生引起的肿瘤性疾病是()A.鸡白痢B.鸡马立克氏病C.鸡新城疫12、可杀死一切微生物和芽孢,常用于培养基、溶液、器皿、器械、敷料、橡皮手套、工作服和小实验动物尸体等灭菌的方法是()A、高压蒸汽灭菌法B、流通蒸汽灭菌法C、巴氏消毒法13、俗称为酒精的是()A、甲醛B、乙醇C、苯酚14、下列不属于一类动物疫病的病种是()A、猪丹毒B、猪瘟C、猪水疱病15、供病毒检查的病料,可放入哪种化学药品中保存()A、灭菌液状石蜡B、10%甲醛溶液C、50%甘油生理盐水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疫情报告的内容2. 养殖场的免疫程序的制定3.猪前腔静脉采血4、运载畜禽及其产品的车辆消毒5.根据《动物防疫法》规定,禁止经营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有哪些?五、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浅述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2、简述高致病性禽流感临床表现;如何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A卷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强制免疫:指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采取制定强制免疫计划,确定免疫用生物制品和免疫程序,以及对免疫效果进行监测等一系列预防控制动物疫病的强制性措施,以达到有计划分步骤地预防、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目的。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等14个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详见附件):[修改版]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等14个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详见附件):[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19da0b6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1.png)
第一篇:《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等14个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详见附件):《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等14个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详见附件):一、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二、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三、马传染性贫血防治技术规范四、马鼻疽防治技术规范五、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六、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七、猪伪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八、猪瘟防治技术规范九、新城疫防治技术规范十、传染性法氏囊病防治技术规范十一、马立克氏病防治技术规范十二、绵羊痘防治技术规范十三、炭疽防治技术规范十四、J亚群禽白血病防治技术规范废止的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名单1.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农办牧[2002]74号)2.马传染性贫血防治技术规范(农办牧[2002]74号)3.马鼻疽防治技术规范(农办牧[2002]74号)4.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农办牧[2002]74号)5.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农办牧[2002]74号)6.猪伪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农办牧[2002]74号)7.牲畜口蹄疫疫情防治技术规范(试行)(农牧发[2004]20号)8.亚洲I型口蹄疫防治技术方案(农医发[2005]13号)第二篇:23.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以禽类为主的烈性传染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预防、控制和扑灭高致病性禽流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情确认、疫情处置、疫情监测、免疫、检疫监督的操作程序、技术标准及保障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一、概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某些亚型毒株在人群中所引起的疾病,所表现的临床症状随病毒亚型不同而异。
常见的能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7N7,H7N2,H7N3,H5N1和H9N2等亚型毒株。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已引起全世界瞩目,尤其水禽被认为是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的储存库,流感病毒大流行株出现被认为可能与禽流感病毒密切相关。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中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病种之一。
二、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我区发现 1 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病例监测和发现(一)不明原因肺炎疾病的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疾病的监测报告。
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立即组织专家组会诊,确定或排除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预警病例。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应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例:1.发热(腋下体温≥38℃);— 1 —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4.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颁布的2006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二)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周内发生的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2例或2例以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有流行病学相关性是指病例发病前曾经共同居住、生活、工作、暴露于同一环境,或有过密切接触,或疾病控制专业人员认为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其它情况,具体判断需由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详细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或由疾病控制专业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后予以判断。
(三)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预警病例后,区疾控中心及病例接诊单位应密切配合,立即采集患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病毒核酸和血清抗体的检测,以确定或排除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可定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预警病例:1.接触禽类人员(饲养,贩卖,屠杀,加工禽类的人员,兽医以及捕杀,处理病,死禽及进行疫点消毒的人员等)中发生的— 2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可能暴露于禽流感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人员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3.已排除SARS的不明原因肺炎死亡病例。
《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标准

《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标准课程类别:技能方向课课程学时:48学时开设学期:第3、4学期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一门技能方向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于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树立依法防疫,依法制疫的理念,初步具备执业兽医岗位必需的知识及技能,为适应将来考执业兽医资格证和就业准入制度打下坚实基础,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升学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标准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和《畜禽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结合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制定,符合中等职业学校畜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与其它课程衔接非常密切。
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掌握关键知识为主线,以实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从专业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出发,遵照课程教学内容“专业性、服务性、职业性”的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置,在知识点和能力点构建上,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为后期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要求。
(三)课程开发思路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按照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积极探索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的课程评价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畜牧兽医专业岗位能力为重点,从探索、实施课堂与实训一体化,项目导向为突破口,将教、学、做、考一体化融入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设计理念,形成了认知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模块教学等课程教学体系。
努力实现课程内容设计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完美统一。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动物检疫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应职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及操作技能,并使学生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于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促进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处置技术规范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处置技术规范颁布单位:农业部为进一步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规范疫情处置措施,根据我国有关规定,按照“早、快、严”原则,特制定本规范。
一、“早、快、严”的定义“早”,是指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确认”,确保禽流感疫情的早期预警预报。
“快”,是指健全应急反应机制,快速行动、及时处理,确保突发疫情处置的应急管理。
“严”,是指规范疫情处置,做到坚决果断,全面完全,严格处置,确保疫情操纵在最小范围,确保疫情缺失减到最小。
二、“早”的技术规范(一)早发现国家动物疫情测报中心、各省级疫情测报中心、各动物疫情测报站与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进行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作出疫情预测预报,及时发现突发疫情及隐患。
重点地区的监测包含边境地区、发生过疫情的地区、养殖密集区、候鸟活动密集区等。
每次组织监测结束,14天内提出汇总、分析与评估动物疫情报告,预测疫情流行态势,并根据疫情分析结果,完善相应防控计策与措施。
同时,及时向社会公布禽流感疫情预警信息。
任何单位与个人发现禽类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等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及其隐患,应当24小时内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二)早诊断各有关实验室要熟练掌握疫情监测与诊断技术,规范程序,切实提高快速诊断能力,确保及时、准确与规范。
1、试验方法①血凝抑制试验(HI)②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ID)③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④病毒分离与鉴定2、诊断指标(1)临床诊断指标①急性发病死亡②脚鳞出血③鸡冠出血或者发绀、头部水肿④肌肉与其他组织器官广泛性严重出血⑤明显的神经症状(适于水禽)(2)血清学诊断指标(非免疫禽)(H5或者H7亚型的血凝抑制(HI)效价大于4lg2以上(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ID)阳性(本法不适于水禽)(3)病原学诊断指标①H5或者H7亚型病毒分离阳性②H5或者H7亚型特异性分子生物学诊断阳性③任何亚型病毒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IVPI)大于1.23、结果判定(1)临床怀疑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符合临床诊断指标①,且有临床诊断指标②、③、④、⑤之一的。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三篇)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严重感染,往往导致家禽群体内的高死亡率。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对农业生产和公共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知识对于预防疫情爆发和减少病害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1. 禁止非法贸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就是通过禽类的非法贸易传播。
为了降低疫情的发生,各国的政府和农业部门应该加强对禽类贸易的监管,禁止非法贸易的发生,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2. 加强兽医检疫:兽医检疫是预防和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的重要手段。
兽医部门应加强对入境禽类和禽类产品的检疫,及时发现携带病毒的禽类,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其传播。
3.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养殖场和家禽养殖企业应该加强消毒和卫生措施,保持良好的禽舍环境,避免交叉感染。
定期进行禽类疫苗接种,提高禽类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可能。
4. 监测和报告病例:各国应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以避免病情蔓延。
5. 隔离患病区域:一旦发现疫情,应立即隔离患病区域,禁止禽类和人员进入和离开。
通过隔离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毒的传播和扩散。
6. 宣传和教育: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农民和家禽养殖者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认知,教育他们科学防治疫病的方法和措施。
7. 做好人畜共患病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不仅会感染禽类,还会感染人类,引起严重的人畜共患病。
因此,在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人畜共患病的防控,避免病毒在人与禽类之间传播。
8. 合理运输和销售禽类产品:运输和销售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播的关键环节。
应加强对禽类产品运输和销售环节的监管,确保禽类产品安全无虞。
9. 加强国际合作: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这一威胁。
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

一、标准制定背景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是由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
在2005年至2021年期间,高致病性禽流感已导致全球3.16亿多只家禽死亡和扑杀,最多的年份是在2016,2020,2021年。
另外,在2006,2016,2017和2021年,这几年受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影响的国家或地区超过50个。
此外,人偶尔也会感染禽流感病毒。
据WHO统计,人感染H5N1亚型约850例,其中约半数出现死亡;人感染H7N9约1500例,死亡约600例、感染H5N6病例约80例,死亡约30例,感染H9N2约75例,其中2例死亡,还有其他的H3N8,H7N4, H7N7和H10N8亚型感染人的报告。
这些数据表明,高致病性禽流感不仅会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因此要密切监测禽流感的动态以及发生发展趋势。
监测一个病原,离不开有效的诊断技术。
国际上禽流感诊断的依据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出版的WOAH陆生动物法典和WOAH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标准手册,通常简称为陆生动物手册。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缩写,今年5月份更改为WOAH。
陆生动物手册,每过一两年,都会根据病原的变化进行更新。
我国对禽流感诊断的依据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今天要和大家共同学习的《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国家标准,第一版是在2003年制定的,标准起草单位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经过十几年的应用,伴随禽流感病毒不断遗传演化,伴随科技不断发展进步,新的诊断技术、诊断方法逐渐成熟,2003年出版的标准已经出现了滞后现象,对一些常用的,国际公认的检测方法,例如荧光RT-PCR检测方法,没有收录进来,因此,在2017年,我们提出了修订,该工作得到动卫中心全国动物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力支持,并且在标准的征求意见阶段,得到大学、省市疫控部门、出入境检疫部门、大型养殖企业的大力帮助。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在各位同行的帮助下,2020年末,《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新版国家标准正式出版。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版)》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0.02.29•【文号】农牧发〔2020〕12号•【施行日期】2020.02.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版)》的通知农牧发〔2020〕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部属有关事业单位:为进一步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指导各地科学规范处置疫情,我部在总结防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版)》,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我部此前关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处置的有关规定与本方案不一致的,以本方案为准。
农业农村部2020年2月29日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版)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高致病性禽流感,确保养殖业持续发展和人民健康安全,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疫情报告与确认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禽类出现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县级以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派出2名以上防疫人员到现场进行临床诊断,符合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规范(附件1)可疑病例标准的,应判定为可疑疫情,及时采样并组织开展检测,符合疑似病例标准的,应判定为疑似疫情;经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符合确诊病例标准的,应判定为确诊疫情,同时将病料送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进行复核和定型等分析。
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难以确诊的,需送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 降,出现零星死亡。
➢ 高致病性禽流感
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 全军覆没”。
• 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 害大、病死率高等特点,被国际兽疫局定 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 现为通报性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 疫病。
• 下痢,粪便黄绿色并带多量的黏液或血液;
• 呼吸困难,歪头;
• 产蛋率急剧下降或几乎完全停止,蛋壳变薄、褪色、 无壳蛋、畸形蛋增多;
• 鸡脚鳞片下呈紫红色或紫黑色。 • 在发病后的5d~7d内死亡率几乎达到100%。 • 少数病程较长或耐过未死的病鸡出现神经症状,包
括转圈、前冲、后退、颈部扭歪或后仰望天等。
• 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 体传染给人,也可经过眼结膜和破损皮肤 引起感染。
• 人类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 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也可以被感 染,并可引起发病甚至死亡。
• 流行特点:发病急、传播快、流行范围 广,常呈地方性或大面积流行,其中高 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可高 达100%。
• 典型的A型流感病毒粒子呈圆球形,有囊 膜,对乙醚、氯仿、丙酮等脂溶剂敏感。
鸡瘟病毒
• 根据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 酶(NA)的抗原性差异,可将其分为不同 的亚型。迄今为止,A型禽流感病毒的 HA已发现16种,NA有9种,分别以H1-H16、N1—N9命名。
• 所有的禽流感病毒均属A型,不同毒株 的致病性有差异。
• 禽流感病毒能在鸡胚上生长繁殖。以尿囊 腔、羊膜腔或绒毛囊膜上感染时,强毒株 病毒初代感染鸡胚后26-36h死亡。禽流感 病毒通过鸡胚继代后增强毒力。
• 除鸡胚外,本病毒也能感染鸭胚和鸽胚。
• 犬肾细胞(MDCK)广泛用于流感病毒的分 离培养。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也适用 于A型流感病毒的分离培养。
• 流感病毒能凝集鸡、豚鼠、猫、小白鼠、 马、绵羊、人和其他动物红细胞。
• 对干燥和低温的抵抗力强。低温和冻干 状态下可保存病毒。
• 不耐热,病毒经55℃、1h灭活,60℃经 20min灭活,100℃ 2分钟即被灭活。
• 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如氧化剂、 稀酸、漂白粉和碘剂等都能迅速破坏其 活性。
• 病鸡胸部肌肉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 消化道变化表现为腺胃乳头水肿、出血,肌胃
角质层下出血,肌胃与腺胃交界处呈带状或环 状出血;
• 肝、脾、肾瘀血肿大,有灰黄色小坏死灶;
• 呼吸道有大量炎性分泌物或灰黄色干酪样坏死;
• 胸腺萎缩,有不同程度的点、斑状出血;
• 法氏囊萎缩或呈黄色水肿,有充血、出血;
肉髯发绀
鸡冠和肉垂肿胀发绀
脚磷片下出血
神经症状
呼吸症状
禽流感病鸭具有神经症状
2、病理变化
• 最急性型病鸡常无眼观变化。 • 急性者可见头部和颜面浮肿,鸡冠、肉髯肿大
达三倍以上;皮下有黄色胶样浸润、出血,胸、 腹部脂肪有紫红色出血斑;
• 心包积水,心外膜有点状或条纹状坏死,心肌 软化;
鹅流感胰
实验室检疫
• 诊断技术:我国已建立琼脂扩散(AGP)技术、亚 型分型技术、病毒分子诊断与检测技术。
• 国家监测标准:《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样品采集: (1)病料样品:
至少从5只病禽和病死禽中采集病料样 品。
样品应包括:泄殖腔(新鲜粪尿样)棉 拭子和气管棉拭子(置于缓冲液体中);气 管和肺的混样;肠管及内容物的混样;肝、 脾、肾、脑等其他组织样品(不能混样)。
动物检疫学高致病性禽流感
1
•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 它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 病。
• 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现为轻度的呼 吸道和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低;或表 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 症状,死亡率较高。
按病原体的致病性,禽流感可分为: ➢ 非致病性禽流感
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 抗体。
•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以冬季和气 温骤冷骤热的季节更易暴发。
临床检疫
1、临床症状 • 禽流感的症状依感染禽类的品种、年龄、
性别、并发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环境 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呼吸道、 消化道、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异常。
• 病鸡头部肿胀,冠和肉髯发黑,眼分泌物增多,眼 结膜潮红、水肿,羽毛蓬松无光泽,体温升高;
• 母鸡卵泡充血、出血,卵黄液变稀薄;严重者 卵泡破裂,卵黄散落到腹腔中,形成卵黄性腹 膜炎,腹腔中充满稀薄的卵黄。输卵管水肿、 充血,内有浆液性、黏液性或干酪样物质。
脚 鳞 出 血 ( 严 重 病 例 )
流感病 鸡心冠 脂肪出 血
发病鸡胸肌出血
产蛋鸡输卵管中的粘液渗 出物
禽流感病鸭胰腺白坏死点
• 2004年禽流感的大爆发,给世界人民带来极 大的恐慌。
• 2005年4月,我国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候鸟 感染H5N1毒株,约6000多只候鸟死亡。
• 2006年亚洲、欧洲、亚洲均有H5N1亚型 HPAI爆发。
• 最近国内外有H5N1血清型引起的禽流感 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
病原
• 禽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 的A型流感病毒。病毒的基因组属于单股 负链RNA。
近年来出现了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例: • 1997年中国香港禽流感爆发,有12人感染H5N1
型禽流感病毒,6人死亡,这是世界上首次证 实禽流感感染人类; • 2003年4月荷兰发生H7N7型禽流感,人类感染 者达89人,并出现了死亡病例; • 2003年11月27日,香港一男童感染禽流感;
• 2003年12月至2004年2月,韩国、中国台湾、 日本、越南、印尼、巴基斯坦、老挝、泰国、 中国大陆、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相继 爆发禽流感,其中在越南和泰国又出现了禽 流感(H5N1)感染人类的病例,并出现了死 亡。
流行病学
• 各种家禽(火鸡、鸡、珠鸡、石鸡、鹤鹑、 雉、鹅及鸭)和野禽(包括鸭、鹅、矶鹬、 燕鸥、鹭、海鸥、天鹅等)均易感。
• 从迁徙水禽,尤其是鸭中分离的病毒最多; • 流感在家禽中对火鸡和鸡的危害最严重。
• 现在发现,禽流感病毒能直接感染人,并可 引起发病甚至死亡。
• 在实验室人工试验中,猪、水貂、猴、猫等 均可被禽流感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