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与就医行为问题的研究

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与就医行为问题的研究

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与就医行为问题的研究摘要目的: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差、对自身健康问题认识不够、逃避就医等问题日趋明显,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自身健康及就医行为问题的研究,了解大学生健康状况,对自身健康认知程度及就医行为,提出针对性建议。

方法:运用文献资料、通过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宜昌地区某高校2004级-2007级四个年级学生健康素质状况及就医行为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与分析,对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调查对象中体能测试结果平均不及格占12.4%,及格占53.6 %,良好30.5%,优秀占3.6 %,大学生总体趋势呈现年级越高,体质越差,对健康的认识和就医观念越欠缺。

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健康认知和就医行为,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身体素质;就医行为1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对健康的态度及就医行为现状宜昌地区某高校体能测试数据库中显示:2008年度2004级-2007级四个年级测试结果,总体趋势呈现年级越高,体质越差。

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该高校2004级-2007级四个年级13000名学生健康素质及就医观念及相关行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为了保证资料的真实性,本次调查在该高校13个学院学生中随机抽取300名学生,男生178名,女生122名,采用无记名填表方式,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8份。

2问题分析2.1健康意识及就医观念欠缺对就医行为的影响大学生越来越忽视体育锻炼,大部分大学生对自身健康关注程度不够,健康知识匮乏,就医观念淡薄,调查显示,主要为生活无规律,缺少体育锻炼,饮食结构不合理,体质下降,逃避就医及盲目就医等。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大学生也经常依赖于网络知识来试图解决健康问题,殊不知疾病的治疗有个体差异性,且网络上的健康知识也并非全部有科学依据。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受其自身遗传、生物化脑损伤、性别、年龄、神经活动类型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关于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的调查报告

导读: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南昌遍布着几十所大大小小的高校,拥有着几十万在校大学生,而这个数据相对南昌500多万总人口而言也是不可小觑的。

在国家大力倡导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同时,是否想到了在南昌这个城市几十万学生中,有90%份额是来自农村,他们的医疗问题是否得到了切实、有效的保障。

都说大学生群体现在是祖国建设的后备军,未来是国家大厦的中流砥柱,而国家注重培养他们学会文化知识传承和创新的时候,却忽视了大学生身体、心理健康的发展,忽视了给予充足的硬件保障。

为此本小组针对这个问题做了小小调查,数据不一定有代表性,只代表一地一时存在的情况。

我们精心选择、恰当编排,制作调查问卷,科学合理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制作详细的数据统计与图表,最后制作调查报告,即本文将就对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与影响因素所做的调查进行分析论证。

一、调查方法由于此现象非常广泛,可能出现在我们大学生的任何一个人身上,因此,在做调查时,我们小组采取的是问卷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二、调查对象和过程我们将影响或导致“大学生缺乏可靠的医疗保障”这种现象出现并发展的因素粗略预测为5部分。

它们分别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医疗保险的影响、学校医疗设备的影响、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度,并就此展开调查。

问卷调查对象:南大人武学院09届和10届所有学生、南昌市部分高校问卷调查过程:我们共发放50份,回收50份,其中有效的为50份,男生23人,女生27人【调查问卷见附页】典型调查对象:南昌市部分医保定点医院典型调查过程:选取了几家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医院进行调查论证【具体内容见附页】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南昌虽数二线城市,但和周边的同级省会城市相比,差距还是很大,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经济繁荣。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原理,就决定了经济欠发达的南昌根本无力为大多数的高校提供经费支持和强有力的医疗保障。

再对比北京、上海那些一线城市,经济繁荣了,大学生看病问题在校内的医院就能得到有力的解决。

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与医疗保险需求的调查分析(精选5篇)

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与医疗保险需求的调查分析(精选5篇)

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与医疗保险需求的调查分析(精选5篇)第一篇: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与医疗保险需求的调查分析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与医疗保险需求的调查分析由公费医疗保障转为医疗保险是大学生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一个趋势。

为了解公费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行状况,以便更好的过渡到医疗保险,特开展了此次调查。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此次调查针对北京市某重点高校所有在校本科生,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36份,有效回收率为94.4%。

其中男生75人,女生161人;一年级34人,二年级69人,三年级62人,四年级71人;来自城市的185人,来自农村的51人。

该校目前实行的是公费医疗制度即门诊医疗:在校医院、合同医院个人负担医疗费的10%,非合同医院个人负担医疗费的15%;住院医疗:个人负担医疗费的10%(非合同医院住院需符合急诊住院条件或由合同医院转诊)。

调查包括大学生经济状况调查,健康状况调查,对校医院及公费医疗制度的态度及对医疗保险的态度。

二、研究结果及初步分析(一)大学生经济状况72.69%的大学生的月生活费支出在800元以下,其中3.87%的学生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如果按9000本科生来计算,那么大概有360个学生每个月除了伙食费及购买必要的生活、学习用品之外所剩无几,所以学校在医疗保障制度的设计上应该考虑给这部分学生以特殊待遇,将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使每一位同学都能享受到医疗保险的好处。

另外,94%的大学生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或亲戚,家庭收入水平对他们的保险意愿及选取保险的种类有一定的影响。

(二)大学生健康状况92%的大学生身体状况很好,很少生病,这是大学生不同于其他人群的一个显著特点,他们精力旺盛,身体健康,在设计保险种类时应考虑这一特点;与此相对应,平均每学期去校医院就诊和去校外医院就诊的次数在2次以下的比例分别为87%,95%,96.2%的大学生医疗费用占总生活费支出的比例在10%以下,这就为实行医疗保险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大学生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私人 诊所 13 3 7 3 37 1 6 0 2- 7 3
医学与非 医学专业大学生. 不适后选择处理方 式不 同. 比较存在 两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X(< . ) p 0 5。医学与非 医学专业大学生, 费用来 0 医疗 源 比较存在差异性, 大学生医疗 自费比例较高。
关键词 大学生 就医行为 影响 因素
社区 医院 6 8 3 4 1 48 3 4 1 . 55
专科 医院
1 9
i o
4 _ ]

4 . 1
综合 医院
10 2
4 9
2 _ I 3
7 l
3 . 23
合计
4 加
20 3
10 0
2o 2
i0 0
近年来 , 国家 教育制度 的改革, 等教育正在走 向普遍化 , 随着 高 2 不 同性 别大学生就 医行为 比较。男女大学生 身体 状况在感 ) 大学生 群体在不断扩大, 他们对 自 身健康状况 的评价. 以及就医行为 不适 后选择处理方 式, 费用来源方面均 不存在差异, 者 比较, 医疗 两


目的: 了解 当代大 学生就医行为及其 影响 因素 , 大 为
表 1 大学生就医首选医疗 机构
男 女
学生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 自 制调查表, 随机抽取在校 大
医疗 机构 剖 数
饲数
学生进行 问卷调查 . 利用 S S 1 .0软件 , 结果进行统 计分析 。 P S 15 对
3 不 同专业大学生 就医行为 比较 。大学生感不适 时选 择处理 )
方式, 医学专业大 学生选择去 医院就诊 的比例 , 2. ; 占 2 % 非医学专 5
业大学生选择去医院就诊 的比例 , 2 . 占 5 %。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 7

大学生就医行为及医疗保障现状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就医行为及医疗保障现状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就医行为及医疗保障现状的调查分析作者:杨娟孙俐王坤王利群来源:《管理观察》2016年第29期摘要:大学生医疗保障情况是影响大学生就医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所以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和提高大学生的医疗保险意识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在某医学院校护理学院按年级进行分层抽样,最后随机抽取样本90例进行问卷调查,旨在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就医行为和医疗保障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在当前的社会和医疗环境中,大学生患病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引导大学生形成合理的医疗消费行为和制定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就医行为医疗保障中图分类号:R 183.3 文献标识码:A据统计,2014年,中国在校大学生已达2468.1。

大学生作为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其健康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身体发育,且对将来的工作也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大学生的就医行为和医疗保障现状值得关注。

目前,部分高校采用的医疗保险为公费医疗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模式,即学生在享有原有的公费医疗待遇的同时,学校鼓励学生自费购买商业保险,以一种再保险的方式作为对学生医疗保障的补充。

200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正式颁布,从2009年新学期开始,全面推广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以期覆盖所有大学生,减轻大学生和学校的经济负担,但这些保险形式均存在不足之处。

而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就医行为和医疗保障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在当前的社会和医疗环境中,大学生患病就医的影响因素,从在校学生的角度研究现阶段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一、对象与方法本文选取某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按年级进行分层抽样,每个年级学生各30人为调查对象,样本量90人。

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采用Epidata3.0软件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大学生对高校医院满意度测评及实证分析——以北京某高校为例

大学生对高校医院满意度测评及实证分析——以北京某高校为例

真正反 映患者 感受 和 期望 的数 据 , 从而 更有 效地 改进 服务 ,
提高满 意度 [ 1 。 ] 。 1 . 2 问卷 内容 本 次调 研 的具 体 内容包 括 4个 部分 : 一是 对有形载体 的调查 , 包括 对医 院 的就 医便 利性 、 医院 的环境
卫生 、 医疗设 施的满意度 ; 二 是对服务态 度与 意识 的调 查 , 包 括 医务人员服务态 度 、 医患沟通 的满意度 ; 三是 医务人 员 医
对 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
1 数据来源与分析
生1 4 。 3 %。 比较满 意 中前 3项分 别 为环境 卫 生 3 1 . 7 、 投
诉处 理 2 7 . 2 、 就 医便利 性 2 4 . 3 。而很 不满 意 中前 3项
分别 为 医疗 设 施 1 5 . 6 、 服务态度 1 4 . 3 、 药 品 齐 全 度 1 3 . 9 ; 不 满意中前 3项 同样 也是 医疗设 施 、 服 务态 度和 药 品齐全度 。造成这种状况 的原因可能有 : 一 是高校 医院中有
度 已经 成为 是衡量 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 能较 为客 观的反映 医疗
服务 的好坏 。
7 3 人( 1 5 . 1 ) , 硕士 1 0 2人 ( 2 1 . 2 A) o , 博士 5 1 人( 1 O . 6 ) 。 2 大 学生患者 满意度测评及 实证 分析
对校 医院的质疑非常多 。统计表 明, 1 9 9 8年我 国普通高 校在 校生人数 为 7 8 0万人 , 2 0 0 5年突破 了 2 3 0 0万人 大关 , 高 等
被感动 ; 低 于患 者 的期望 则产 生不 满 。研究 表 明, 一个 满 意
的患者更可能遵从所制订 的治疗方 案和 医学建议 , 更可能确

医学高校大学生就医心理状态解析

医学高校大学生就医心理状态解析

医学高校大学生就医心理状态解析【摘要】医学高校大学生在就医过程中会面临种种心理状态挑战,其特点包括焦虑、恐惧、不安和对就医结果的担忧。

这些心理状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经历、家庭环境、社会压力等。

表现在就医过程中,可能表现为担心被误诊、对医生不信任或心理抵触等。

医学高校大学生在就医中需要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以满足其心理需求。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如建立良好的医生患者沟通,提供更多心理支持等。

解析医学高校大学生的就医心理状态对我们启示,提醒我们更加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支持他们的就医过程。

【关键词】医学高校大学生、就医心理状态、特点、影响因素、表现、心理需求、应对策略、启示。

1. 引言1.1 医学高校大学生就医心理状态解析医学高校大学生就医心理状态是指在接受医疗服务或治疗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态度和行为。

这是一个重要的心理领域,因为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未来医疗人才,其就医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临床实践和医疗效果。

了解和分析医学高校大学生就医心理状态的特点、影响因素、表现以及心理需求,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就医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医学高校大学生就医心理状态,可以为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促进与学生的良好沟通与合作、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供有益启示。

本文将就医学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解析,探讨其特点、影响因素、表现、心理需求以及应对策略,并通过深入剖析总结启示,为今后的医学高校大学生就医心理状态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

2. 正文2.1 医学高校大学生就医心理状态的特点医学高校大学生在就医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对医疗知识的渴求和探究欲。

由于受到专业教育的影响,他们对疾病的了解常常超过普通人,因此在就医过程中会更加关注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可能会对医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和建议。

医学高校大学生往往对就医环境和医疗设施有较高的要求。

他们对医院的规范和卫生条件有着更为严格的标准,希望能够在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同时也希望医院能够提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

大学生口腔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口腔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1 2 0
内蒙古 中医药
符合 ” 分别 对 应 1 ~ 4分 , 总分 为 每个 题 目分 数 之 和 。 此 量 表根 据 不适 的发 生 率 明显 高 于正 常群 体 这 可 能是 为 『 删络 依 赖 和 成
总分 将 受 试人 群 划分 为 正 常群 体 、网络 依 赖 群体 和 网 络成 瘾 群 体: 各 题 目得 分之 和 小 于 4 6分 为 正 常群 体 , 得分 范 围 在 4 6 ~5 3 分 为 网络 依赖 群 体 , 得 分大 于 5 3 分 为 网络 成瘾 群体 … 。 1 . 3统 计 分析 方 法: 使用 E p i D a t a 录入 调 查 数 据 ,应 用 S P S S 1 9 . 0 软 件 进行 统计 学 分 析 。
中图分类 号 : R 7 1 1 . 3 文献标识 码 : B 文 章 编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4 ) 0 3 — 0 1 2 0 — 0 2
大 学 生 口腔 就 医行为 及影 响 因素 的调查分 析
赵 雪雪 张 晓雅 ’ 吴 舍 李子 敬 赵 明 霞 白卫 卫
摘要 : 目的 : 研 究大 学生群 体 口腔 就 医行 为及 影响 因素 , 为提 高大学 生 口腔健康教 育水平提供 参考 。方 法 : 采用半 结构式访谈 的 方法 , 应 用自 制 访谈记 录表对 河北 大学不同年级 的部分在 校 大学生进行分 组访谈 , 分 析影响 大学生 口腔 就 医行 为的主要 因素。 结果 : 大 学生群体 中存在 不正确 的 口腔就 医行 为 , 且普遍 对就 医行 为认识不足 。 结论 : 大学 生 口腔就 医意识浅薄 , 应 帮助 大学生确立 正确的就 医观念 , 避 免 延误 治疗导致 的不 良后 果。 关键 词 : 大 学生 ; 口腔 就 医行 为 ; 影响 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于大川;李雨晴【摘要】利用广东省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 Multinomial logit 模型,实证分析大学生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年龄、性别、所处年级以及健康状况等因素对大学生就医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年龄越大、女性、低年级和健康状况相对差的大学生选择积极就医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而是否拥有医疗保险、户口类型以及生活费用对大学生就医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

因此,可以从加强高校或社区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健康宣传教育和完善大学生医保制度等方面满足他们的医疗服务需求,促进他们的理性就医。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data from college students in Guangdong,this paper carried out empirical research with Multi-nomial logit model on the issue of college students’hospitalizing behavior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The results show that age,gen-der,grade and health cond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ir hospitalizing behavior,that the college students with elder age,female,low grade and poor health condition are more possible to choose to be hospitalized,and that health insuranc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and living expenses hav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college students’hospitalizing behavior.There-fore,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 should reinforce campus an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ystem to meet the hospitalizing demand of col-lege students by consolidating the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perfection of the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to boost their rationally hospitalizing behavior.【期刊名称】《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3)002【总页数】7页(P42-48)【关键词】大学生;就医行为;影响因素;Multinomial logit 模型【作者】于大川;李雨晴【作者单位】广东金融学院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广东广州 510520;广东金融学院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广东广州 5105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7.22引言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精英人群,一个国家大学生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发展潜力。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研究生、本专科生的数量为2 536多万人,[1]随着时间的推移及高校扩招政策的深入实施,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大学校园,中国大学生的总体规模将变得越来越庞大。

然而,大学生规模的扩张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国家的人才储备情况,更为关键的是大学生的质量提升,即大学生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提升人力资本存量的途径有三个:分别为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和人口迁徙。

[2]其中,接受适当的医疗保健是个体获得健康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3]。

在传统观念中,大学生群体具有明显的特殊性,表现为大学生正值青春期,其身体各项机能处于一生中的巅峰状态,身体健康状况普遍好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群,因此,长期以来,大学生群体的就医行为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实际上,正是由于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的特殊性以及较好的身体健康状况,决定了这一群体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群的就医行为,例如,在疾病风险发生后,大学生可能会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过于自信或缺少必要的风险规避意识,选择有病不就诊或自行购药治疗,从而埋下更大的损失隐患。

因此,探讨大学生的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改善大学生的医疗服务利用行为、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以及提升国家的潜在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外关于就医行为的经验研究大多是在安德森的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4]框架下展开的。

该模型认为,决定医疗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有先决变量、使能变量和需要变量三种,这些变量共同影响并决定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利用情况。

在先决变量方面,现有文献证实,相比较年轻群体,老年群体的就医行为更加积极[5];男性比女性有着更低的医疗服务利用率[6];另外,教育与医疗服务利用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7]。

使能变量方面,多数文献的研究结论表明,收入对医疗服务利用具有正的显著性影响[8],但也有一些文献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研究结论[5][7];与没有医疗保险的群体相比,拥有医疗保险群体的住院日以及接受适当医疗服务的概率明显提升[9];此外,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得性对医疗服务利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0]。

需要变量方面,绝大多数研究证实了健康状况是影响医疗服务利用率的重要因素[5][7],人们的健康状况越差,对医疗服务的利用率会越高。

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理论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亦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例如,王俊等基于中国3省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医疗费用是影响城镇及农村居民医疗需求行为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11]高梦滔、姚洋利用中国8省农户调查数据的研究表明,家庭收入和财富变量对农民两周患病就诊决定没有显著影响,但医疗服务的可得性和可及性对农民就诊决定意义重大。

[12]潘丹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的研究证明,性别、婚姻状况、家庭财富及医疗费用等因素对农民医疗服务利用具有显著影响。

[13]于大川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的研究发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参保人的医疗服务利用,但总体影响水平不高,且对不同群体的医疗服务利用存在结构性差异。

[14]国内对大学生就医行为的专门研究并不多见,更多学者将研究注意力集中在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之上。

在这一领域,代表性的研究有两项:孙国梅等基于安徽省三所高校的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了大学生的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患病后就诊率上,女性要高于男性,城镇要高于农村,老生要高于新生。

[15]李芬同样使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海南大学在校学生就医行为的研究显示,是否参保(商业保险或社会医疗保险)对大学生的就医行为并没有显著影响。

[16]已有文献为本文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现有研究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在研究对象上,多数文献将研究注意力集中在一般社会群体之上,对大学生群体的关注较少,相关研究文献不多;二是在研究方法上,已有研究大多采用简单描述性分析方法,由于描述性统计分析缺少对其他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控制,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可能是有偏差的;三是在研究框架上,多数文献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制度层面,即研究某项医疗保障制度对人们就医行为的影响,对其他因素的关注度不高。

本文利用广东省高校在校学生的调查数据,对大学生的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大学生的就医行为是一系列主观和客观因素交叉影响的结果。

因此本文的研究框架中除了制度因素外,还包括其他因素对大学生就医行为影响的讨论。

研究将对以下现实问题做出解答:(1)影响大学生就医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的影响程度分别有多大?(2)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大学生的就医行为的?在分析个体在获取医疗服务时的行为选择时,国外文献通常遵循的一个研究范式是:从微观个体效用理论出发,通过建立个体就医行为选择模型,利用参数估计的方法进行经验研究。

[11]沿着这一研究范式,本文首先给出个体就医行为选择过程中的间接效用函数为:U=U(X,Y,A)其中,X为一组个体特征变量的向量,如性别、年龄、户口类型、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和健康状况等;Y为个体的收入状况;A为其他消费品价格。

式(1)表明,个体在个体禀赋X、个体收入水平Y,以及其他消费品价格A的约束下,选择不同治疗方式所能得到的最大效用U。

为了简化实证分析过程,将其他消费品价格A标准化为1,由式(1)得到可用于实证分析的计量模型为:Uij=α+βjGi+εij(i=1,...,n;j=1,...,J)其中,α为常数项,Gi为个体i的特征向量,包括Xi、Yi,εij为随机误差项,βj 为要估计的参数。

很显然,个体i在患病后就医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j,即就医行为有很多种,如果个体i选择j方式进行治疗,按照式(1),说明在所有的J种就医行为中,第j种给个体带来的效用最大。

假设εij独立且服从对数韦布尔分布(Log Weibull distribution),则个体i选择j的条件概率为:P(y=j|y=1或j)=exp(βjGi)/1+exp(βjGi)对第i个个体而言,其似然函数为:lnLi(β1,...,其中,1(·)为示性函数,即如果括号中的表达式成立,则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将所有个体的对数似然函数加总可以得到样本总体的对数似然函数,将其最大化可以得到系数估计值MLE。

(一)数据来源本文研究所用的数据来源于2014年3月~5月在广东省3所高校*这三所高校分别为: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东财经大学。

进行的大学生就医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5份,回收448份,经过整理筛选,剔除2份无效问卷,共获得446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98%。

(二)变量选择因变量大学生就医行为界定为大学生在遭遇疾病风险时将采取怎么样的应对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疾病风险态度及其具体的行为方式。

在调查问卷中,对应的问题为“当你生病或感到不舒服时,你首先选择的治疗方式是什么?”,该问题有完全不在意、自我治疗和去医疗机构就医三个选项,不同的选择代表了大学生的不同就医行为。

实证分析中以完全不在意作为参照组。

按照模型设定,自变量主要包括大学生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户口类型、个人收入状况、是否购买医疗保险和健康状况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