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油工艺技术

合集下载

3、试油工艺----注灰

3、试油工艺----注灰

第二部分注水泥塞1、概述注水泥塞,俗称注灰。

是封层的最常用方法。

其目的是防止地层相互间发生流体泄漏和压力传递。

是准确获取每一试油层的产量、压力、温度以及流体性质等资料的前提。

从地面用专用的设备和工具将配置好的水泥浆通过油管顶替到井筒中设计位置,待凝固后达到封隔两个试油层的目的。

适用于层间距离较大的试油层之间2、注水泥塞基本方法顶替法:在钻杆或油管内注入水泥浆并顶替到管柱内外高度一致时,缓慢上提管柱,使水泥浆留在原位。

若井内流体与水泥浆不配伍,则在顶替水泥浆的前后都要使用隔离液来减少井内流体对水泥浆的影响。

在注水泥浆过程中,井筒液体应在静止状态(既不自溢也不漏失)。

3、主要施工步骤主要包括:(1)用压井液正循环洗井一周以上;(2)配好水泥浆后先打入隔离淡水,将配好的水泥浆替入井内,再打入隔离淡水,最后打入顶替的压井液;(3)上提管柱至设计灰面深度,用压井液反循环洗井,洗出多余的灰浆;(4)上提管柱至设计候凝深度,装好井口,关井候凝。

4、质量控制措施1)通常在已试层以上50m左右打一段水泥塞,设计厚度一般在20~50m之间。

2)静态平衡在注水泥塞时,在水泥硬化之前,井内流体的流动会影响水泥塞的质量和位置,从而导致水泥塞的不密封。

为达到注水泥塞的目的,施工时井内的静液柱压力应与地层压力平衡,以达到候凝期间井筒内流体是静止的,即静态平衡(不喷不漏)。

4、质量控制措施对于高压地层和漏失地层,无法实现静态平衡时。

为保持水泥塞的静态平衡,采用垫稠泥浆、填砂或注入堵漏材料及其它被证实有效的(高压井挤注或加压)控制手段来控制。

4、质量控制措施3)通常用水基泥浆或清水来注水泥塞施工。

配制水泥浆用水的氯离子含量小于700mg/L,并用淡水将水泥浆段与井内压井液隔离开;4)管柱和井口要保证密封,顶替量计量准确;5)整个施工过程中,动力设备和泵车要处于正常运转状态;4、质量控制措施6)油井水泥的标号性能要与注水泥塞位置的井筒温度相匹配。

分层试油工艺

分层试油工艺

分层试油用的封隔器
1.支撑式分层封隔器
这种封隔器是靠油管柱重量来座封的,通过胶皮筒座剪断 销钉,上胶皮筒沿中心管上花键下放,压缩胶皮筒,以密 封油套管环形空间。
这种封隔器结构简单,密封可靠。缺点是尾管过长,耐高 压性能差,多级使用受到限制。
分层试油用的封隔器
2.卡瓦轨道式封隔器
这种封隔器广泛用于分层试油及卡堵水作业中, 江汉、大港、胜利及辽河等油田使用最普遍。
注水泥塞试油工艺
注水泥塞上返试油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地面将一定数 量的水泥浆顶替到已试油层与待测油层之间的套管中,待 水泥浆凝固后形成水泥塞,封住已试油层,然后再射开上 面试油层段,进行诱喷、求产等工作。
通过这种注水泥塞的方法,自下而上逐层试油可得到分层 试油资料,这种分层试油方法速度较慢。
器丙;6-丝堵
封隔器分层试油工艺
如果发现某一层是出水层,则可以对该层投入带 死嘴子的配产器堵住该层,求其它层的产油情况。
如果测试中油井不能自喷,则可采用抽汲法求产, 或者预先在管线上部装一气举凡尔从套管气举求 产。
封隔器分层试油工艺
3. 用三级封隔器分试三层、四层
➢ 用三个封隔器将射开油层分隔成三个或四个层段。 ➢ 如果分为三个层段则下入三个配产器; ➢ 如果分为四个层段就需要下入四个配产器即甲(54毫米)、
桥塞试油工艺
一、桥塞试油工艺
随着深部油、气层的勘探和开发,多产层油、气井逐日增多,这些井 在试油过程中往往遇到:高压油、气、水涌喷,大漏层及层间距离很 小等复杂情况。 ➢ 层间距离小,没有打水泥塞的足够位置; ➢ 大漏层往往难以打水泥塞; ➢ 高压油、气、水涌喷,水泥塞质量难以保证; ➢ 深井油、气、水泥塞难以过关。 上述复杂情况,若采用常规的逐层打水泥塞上试的方法难以完成,即使 能够完成,也会出现试油周期长、费用高等情况,影响了试油速度。

试油新工艺、新技术简介

试油新工艺、新技术简介
3、下射孔酸化测试联作管柱。 4、电测校深,使射孔枪对准目的层。 5、换装测试井口,联接测试管线,配酸。 6、射孔、酸化、测试(测试制度一般要求实行“两开两关”制)。 7、打开反循环阀压井。 8、倒换井口(换装封井器),上提管柱解封。 9、循环观察。 10、起出测试管柱。 11、下油管(或钻杆)注水泥塞封闭(或电缆桥塞),结束试油。
1、刮管器对油层套管刮管(包括5”、7 ”套管),目的: 解除水泥环、厚泥饼等影响封隔器密封性。
2、通井规通井、替泥浆洗井,要求通直封隔器座封井段 以下,目的:保证测试工具顺利下入。
3、下射孔测试联作管柱。 4、电测校深,使射孔枪对准目的层。 5、换装测试井口,联接测试管线。 6、射孔、测试(测试制度一般要求实行“两开两关”
试油新工艺、新技术 简介
一、射孔测试联作工艺技术
1.工艺管柱
管柱组合: 射孔枪+压力启爆器+减震器 +筛管+RTTS封隔器+安全接 头+压力计托筒+测试阀+油 管(或钻杆)+循环阀+油管 (或钻杆)+测试井口
2.工艺原理
在井筒为清水条件下,按设计的射孔测试 联作管柱依此下入井内,通过电测校深,使射 孔枪对准目的层,让封隔器座在测试层上部的 套管上,使环空压井液与测试层隔开,然后由 地面控制将测试阀打开,此时射孔井段通过筛 管、测试阀与油管或钻杆连通,油管或钻杆内 的液垫高度就决定了对地层的负压差值。然后 通过投棒或环空加压引爆机械式启爆器或压力 式启爆器进而引爆射孔枪从而使地层内的流体 立即通过筛管的孔道和测试阀流入油管内,直 到流出地面,通过测试井口(或采气井口)进 行测试求产。
3、工艺优点
(1)超正压射孔能够增大延长地层裂缝的形成 (超正压射孔形成的裂缝可延长到4~5米), 而通过酸化,可更加扩展和延伸射孔形成的裂 缝,从而改善流动通道,提高井口测试产能。

试油工艺

试油工艺

6、地锚外露不超过100mm,地锚鼻子开口应与拉绷绳的方向相垂直,销子不 缺帽并上满扣,花兰螺丝有调整余地,挂环要焊牢,不得有变形,地锚有防 水台;地锚地点不应松软、有积水;当施工井的井深超过3000m或者处理井 下情况提升负荷超过360kN时,后头道绷绳,每道均用两个麻花钻地锚进行固 定;安装时,不得重复使用原有的旧地锚坑眼
迁装阶段
一、搬迁: 1、准备 ⑴井场调查 ⑵车辆及吊装工具的准备 ⑶物资的归类、包装及整理
2、操作步骤
3、操作要求
4、注意事项
迁装阶段
一、搬迁: 1、准备 ⑴井场调查 ⑵车辆及吊装工具的准备 ⑶物资的归类、包装及整理
2、操作步骤
3、操作要求
4、注意事项
迁装阶段
三、井架的起放 1、绷绳坑的准备 2、井架基础 3、井架起放过程的事故易发环节 4、事故预防措施
作业施工阶段
(三)射孔过程中应收集的资料 时间(起,下,点火),压井液名称及性能,负 压掏空深度,射孔层位,井段,厚度,射孔方式, 枪(弹)型,孔数,孔密,实射孔数,发射率, 油气显示(过油管弹射孔时应录取井口压力)
作业施工阶段
四、 替喷:
1、替喷的定义: 替喷就是用相对密度较小的液体将井内相对密度较大的液体替换出来,从而降 低井内液柱压力的方法. 2、替喷的方式 一次替喷 二次替喷 三、替喷施工的安全注意事项:
作业施工阶段
3、采用循环压井时,若循环不通,严禁硬憋将压井液挤 入地层。 4、压井后停泵观察30min,井口无溢流为压井合格。 5、压井时,不应在高压区穿行;如出现刺漏,应停泵放 压后再处理;开关高压闸门应侧身操作。
6、为保护油气层,应避免压井时间过长,以减少对油层
的污染。 7、压井失败必须查明原因,不得任意加大压井液 的度。

试油工艺技术

试油工艺技术

试油工艺技术试油工艺技术是指在石油勘探和开发过程中,为了评价油井和油田的产能和储量,通过一系列实验和分析方法,对地下储层中的原油进行有效采样和测定的技术过程。

首先,试油工艺技术的基本流程包括采油、分析和评价。

采油是指通过钻井设备将地下原油采到地面,分析是指对采集到的原油进行化验和测定,评价是通过分析结果,判断油井的产能和储量情况。

试油的工艺技术主要包括手工采样法、滴水采油法和声波法等。

手工采样法是最常用的试油方法之一,通过钻井设备将原油采到地面,然后进行化验和分析。

滴水采油法是通过引流管将井下原油采至地面,通过计量判断油井产能和储量。

声波法是利用声波技术对地下储层进行扫描,根据反射波的强弱来判断储量和产能。

在试油过程中,要注意原油的采集、保存和分析。

首先,原油采集要遵循规范操作,保证采集到的样品能够代表地下储层的状况。

其次,采集到的原油要储存于密封容器中,以防止样品受到外界污染和氧化。

最后,原油分析要利用各种物理和化学测试方法,包括密度、粘度、含硫量等参数的测定。

试油工艺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评价油井和油田的产能和储量,为石油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通过试油工艺技术的应用,可以判断油井的生产潜力,指导合理的油井开发策略。

同时,通过对地下储层的分析和评价,可以预测油田的产能和储量情况,为石油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试油工艺技术是石油勘探和开发过程中重要的环节,通过一系列实验和分析方法,对地下储层中的原油进行有效采样和测定,以评价油井和油田的产能和储量。

通过应用试油工艺技术,可以为石油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指导合理的油井开发策略,预测油田的产能和储量情况。

试油工艺

试油工艺

试油de工艺在石油勘探过程中,通过钻井、录井、测井等手段,取得了所钻地层的岩性、电性、油气显示等资料,经电测解释、录井综合解释,提出在钻井剖面中可能含油气地层的评价,这种评价是对地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电性的综合特征认识,是拟定试油层位的基础。

试油(testing for oil)的目的就是将钻井、综合录井、电测所认识和评价的含油气层,通过射孔、替喷、诱喷等多种方式,使地层中的流体进入井筒,流出地面。

这种诱导油流的一整套工艺过程,将取得地层流体的性质、各种流体产量、地层压力及流体流动过程中的压力变化等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和处理获得地层的各种物性参数,对地层进行评价。

一、试油的工作内容为了很好地完成试油工作,必须对试油的对象、任务、工作内容、应取得的资料以及取得资料的技术手段(试油工艺)等有充分的了解。

1. 试油的任务和要求试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储层及其流体的性质,为附近同一地层的其他探井提供重要的地质资料,许多探井资料可以初步确定该油田的工业价值;查明油气田的含油面积及油水或气水边界以及驱动类型,为初步计算地下油气的工业储量提供必要的资料;了解储层的产油气能力和验证测井资料解释的可靠程度;试油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结果是确定一口井合理工作制度的基础,在制定油田开发方案时可作为确定单井生产能力的依据。

试油工作总是首先围绕探井而展开,探井分为参数井、预探井、详探井、资料井以及检查井,不同的探井类型,其试油的要求也不一样,但不论哪种类型的井,试油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分层试油、不能漏掉一个油(气)层。

各类探井的试油要求为:(1)参数井:主要钻探目的是了解地层层序、厚度、岩性、生油储油层情况。

如遇有油、气显示时应进行试油。

层位选择的前题是尽快落实含油情况并确定油(气)层的工业价值。

首先选择最好的油气显示层优先进行试油、试气,以尽快打开新区找油找气形势。

(2)预探井:主要钻探目的是探明构造的含油(气)性,查明油(气)层位及其工业价值。

高压油气井试油工艺分析

高压油气井试油工艺分析

高压油气井试油工艺分析一、引言高压油气井是指地下储藏的油气层中,井底压力高于地表大气压的油气井。

在钻探和完井之后,需要进行试油工艺分析,以评估油气井的产能和生产潜力。

本文将对高压油气井试油工艺进行详细分析,以便工程技术人员更好地掌握试油工艺。

二、试油目的高压油气井试油的目的是评估井下储层的产能和生产性能,并确定最佳的生产工艺措施。

通过试油,可以获取井底流体的性质和流量数据,为后续的生产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三、试油工艺流程1.试油前准备在进行试油前,需要对井口设备进行检查和准备。

包括检查油田设施的完好性,准备油气收集设备,检查生产管道和阀门的通畅性,并确保油气井的安全生产设施完善。

2.试油参数测定试油过程中需要测定井下储层的流体参数,包括产液量、产气量、气液比、含水率等。

这些参数的测定可通过现场设备、数据采集系统和化验分析仪器等手段获取。

3.油气收集和处理试油过程中,需要将井底的油气通过生产管道输送到地面的油气收集设备,进行初步的分离和处理。

一般来说,油气收集设备包括分离器、调解器、流量计等设备,能够对油气进行初步的分离和计量。

4.油气性质分析对于试油收集到的油气样品,需要进行化验分析,以确定油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包括原油密度、气体组分、硫含量、凝点等参数的测定,以便对油气进行质量评价和分类。

5.试油数据记录和分析试油过程中,需要对各项参数和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

包括井口压力、流量、油气质量参数和设备运行情况等数据的记录,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生产动态管理。

6.试油结果评价根据试油数据和分析结果,对井下储层的产能和生产性能进行评价,确定油气井的生产潜力和适宜的生产工艺。

评价结果将为后续的油气生产调整和改进提供重要参考。

四、试油工艺关键技术1.生产流程管理技术试油工艺中的生产流程管理技术是保证试油成功的关键。

包括生产管道的设计和布置、生产设备的选择和配置、生产操作的安全和可靠性等方面的管理技术。

2.油气参数测定技术试油中需要测定的油气参数包括产液量、产气量、气液比等,测定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试油结果的影响极大。

试油新工艺、新技术

试油新工艺、新技术

3、锚定式永久封隔器完井工艺
(1)管串结构 筛管+球座接头+特殊 扣防硫油管+锚定式封隔器 +滑套+伸缩器+特殊扣防硫 油管。
(2)管柱中有关主要工具的作用
a、球座接头:用于管内封堵后进行蹩压坐封封 隔器作业。 b、锚定式永久封隔器:封隔油层套管与产层, 使套管在完井作业及开采期间不承受高压和腐 蚀。 c、滑套:作为替喷、酸化、压井等作业的循环 通道。 d、伸缩器:补偿油管因井下压力、温度变化而 产生位移的行程,防止油管变形。
试油新工艺、新技术 简 介
一、射孔测试联作工艺技术
1.工艺管柱
管柱组合: 射孔枪+压力启爆器+减震器 +筛管+RTTS封隔器+安全接 头+压力计托筒+测试阀+油 管(或钻杆)+循环阀+油管 (或钻杆)+测试井口
2.工艺原理
在井筒为清水条件下,按设计的射孔测试 联作管柱依此下入井内,通过电测校深,使射 孔枪对准目的层,让封隔器座在测试层上部的 套管上,使环空压井液与测试层隔开,然后由 地面控制将测试阀打开,此时射孔井段通过筛 管、测试阀与油管或钻杆连通,油管或钻杆内 的液垫高度就决定了对地层的负压差值。然后 通过投棒或环空加压引爆机械式启爆器或压力 式启爆器进而引爆射孔枪从而使地层内的流体 立即通过筛管的孔道和测试阀流入油管内,直 到流出地面,通过测试井口(或采气井口)进 行测试求产。
二、射孔酸化测试联作工艺
1、工艺管柱
管柱组合: 射孔枪+压力启爆器+减震器 +筛管+RTTS封隔器+安全接 头+压力计托筒+测试阀+取样器 +OMNI循环阀+RD安全循环阀+ 油管+测试井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油工艺技术
第一部分概述
20世纪50年代末,已初步形成玉门、新疆、青海、四川4个石油天然气基地,修井
队伍不足10个。

1960年3月,一场关系石油工业命运的大规模石油会战,在大庆油田展开;同年5月,大庆油田井下作业队伍在石油会战初期宣告成立,主要是从玉门、新疆、
青海调来的修井队、试油队、注水队和钻井队转行而组成井下作业施工队伍,都分别隶属
采油指挥部的井下技术作业处,称为试注队、试油队、修井队、三选队。

继大庆油田发现
开发之后,又相继开发了胜利、大港、辽河、华北、中原等油田,井下作业队伍初具规模,到1977年作业队伍已突破200个。

1999年集团公司开展重组改制,分开分立5年后,中
石油共有井下作业队伍1225个,其中大修队133个,侧钻队48个,小修队842个,压裂
队54个,酸化队21个,试油测试队101个,其它队伍26个。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前,我国试油技术是仿照前苏联的试油工艺方法,没有地层测
试和测试资料处理解释的技术内容,缺点是试油周期长、获取的地层参数少、资料可靠性差、资料质量人为因素影响大。

目前把这种试油技术,习惯上称为常规试油方法,该试油
方法在评价低渗透油气层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70年代末期以后,我国引进了美国的以地层测试技术和测试资料处理解释软件为主的,包括油管传输负压射孔、地面油气水分离计量、电缆桥塞等一系列技术。

地层测试技术也称钻杆测试,英文名称为DST,是指在钻进中对油气显示层段不进行
完井而用钻杆和测试工具,通过地层测试工作检测目的层是否含油气,采集地下油、气、
水样,测取压力、温度等特性资料,以便及时准确地对产层进行经济和技术评价。

我国的地层测试技术研究工作是从60年代开始的,首先由四川石油管理局比较系统
地翻译了美国关于地层测试理论、工艺等技术资料。

1970年,在江汉油田成立了第一个专门从事地层测试研究的机构,自行研制了支柱式裸眼地层测试器。

1976年,南海的一个单位从新加坡引进了一艘罗布雷-300自升式钻井平台,随船带有一套MFE地层测试器,同时期川局也从莱因斯(Lynes)公司引进了膨胀式测试器,随后研究人员在四川、南海对引
进的液压膨胀式地层测试器、MFE地层测试器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现场试验。

石油工业
部根据当时各油田试油速度低、积压井越来越多的情况,认识到必须大力引进国外的地层
测试技术。

从1978年开始,我国陆续引进美国江斯顿、莱因斯和哈里伯顿等公司各种类
型的地层测试器,在华北油田建立了第一个从事地层测试技术引进、科研、推广、培训和
技术服务的专业性油气井测试公司,形成了发展我国地层测试技术的中心。

目前,国内已
有各类测试队伍约150支,年工作能力达2600余测试层,装备水平基本包括了多流测试
器MFE、HST、压力控制测试器PCT、APR、膨胀式测试器等国内外各大测试设备厂家的产品。

井下记录仪器也从机械压力计发展到了电子压力计,国产电子压力计的精度目前可达0.05%FS;国外电子压力计包括GRC、PANEX、MICLLISTER、SPARTEK、PPS、DDI等产品,
其精度可达0.02%FS,分辩率0.001%FS,最高耐温178℃。

由于井下记录仪器精度的不断
提高、井下连续工作时间的延长,油藏评价的准确程度也相应提高。

随着测试技术的引进和发展,地层测试资料处理解释工作也在不断发展。

由单一的常
规解释方法,发展为以现代试井解释为代表的各种资料解释方法。

自引进测试技术以来,也先后引进了弗洛彼托(Flopetrol)公司、ICT公司及美国
SSI公司的试井解释软件,提高了资料解释的准确率和利用率。

1986年,根据我国测试技术的发展,华北测试公司在消化吸收国外试井解释软件的基础上,开始研制“WTC”试井解释软件,于1987年5月推出国内地层测试资料解释的第一
个软件版本。

经过现场应用,已接近当时的国外试井软件水平。

此后,大港油田研究院推
出了“DHC”现代试井解释软件;大庆试采公司推出“低渗透非自喷层测试资料解释软件”;西南石油学院推出气井解释软件等,均在部分油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地层测试资料和试井信息特征在国内各油田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大。


纯的静态信息如岩心分析和常规电测资料只能代表近井地带极为有限范围的地层。

作为动
态信息的试井资料则在较大程度上克服了这一缺点。

不稳定试井的原理是通过关井或开井
改变了地层内部的油气动态,从井底向四面八方发出一个压力变化的信号,这一压力波动
向外传播时,对全部和井流通的地层起到扫描作用,它把向外扩散时所遇到的阻力状况,
随时间的变化不断反馈到井底。

通过对井底压力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的测试,试井人员能获
得压力波在所测试时间内的重要信息。

如地层的流动系数、井壁附近受到泥浆污染的程度、地层中可能存在的裂缝和边界状况。

这种信息是一种比较全面的动态信息。

地层测试和
测试资料处理解释技术的优点是能直接取得或计算出的地层和流体的特性参数有30项之多,加之时间短、效率高、见效快,资料准确可靠、资料质量无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以从
动态角度,直接录取油气藏生产状态下的参数。

将这些技术与我国常规试油方法相结合,
针对我国油气藏的地质条件,经过10年的试油生产实践,到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基本
形成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试油技术――科学试油系统工程。

(一)科学试油系统工程
科学试油系统工程是由一系列单项技术组成的,主要包括:1、中途测试技术;2、优
质试油压井液、射孔液;3、油管传输负压射孔技术;4、地层测试技术;5、地层测试与
油管传输负压射孔联作技术;6、水力泵、螺杆泵、液氮及抽吸排液求产技术;7、地面油
气水分离计量技术;8、电缆与机械桥塞封隔油层技术;9、储层措施改造技术;10、测试
资料处理、解释技术。

近几年来,中国石油每年试油1300~1500层,其中地层测试占43~53%,钻井中途测试70~90层,试油交井500~600口,压裂500~550井次,酸化80~100井次,油管传输负压射孔与地层测试联作410~420井次,地面油气水分离计量230~250井次,电缆桥塞250~280井次,获得工业油气层390~540层,获得工业油气井280~350口。

(二)试油工艺过程,请见下面的图表
下面,我们把五十年代初期~七十年代末的常规试油与八十年代初引进国外地层测试
工艺过程,以图表的形式展现给大家。

1、试油工艺过程
A、自喷常规试油开工准备(勘察井场、交接井、搬迁、立井架、排放丈量油管等)
通井循环调整泥浆性能起出通井规射孔(常规电缆)下管柱(带管鞋)安装井口、接流程管线诱喷(替喷/抽吸/汽化水/气举/液氮)放喷求产关井测压洗
井(压井)起出管柱下机械桥塞(丢手封隔器)循环洗井投球、蹩压、丢掉探桥塞、试压起出送入工具 B、非自喷常规试油开工准备(勘察井场、交接井、搬迁、立井架、排放丈通井循环泥浆调整泥浆性能/清水循环替出泥浆起出通井规射孔(常规电缆)
下管柱(带管鞋)安装井口、接流程管线替喷/降掖面(提捞/汽化水/液氮/抽吸排
液求产(提捞/抽吸/测液面点/测液面恢复洗井(冷洗/热洗)起出管柱下机械桥塞(丢手封隔器)循环洗井投球、蹩压、丢掉探桥塞、试压起出送入工具注释:若注
水泥塞封闭已试层,则利用原井管柱,洗井管柱,直接注水泥塞;候凝、探灰面、试压、
起出管柱注释:若注水泥塞封闭已试层,则利用原井管柱,洗(压)井后加深或上提管柱,直接注水泥塞;候凝、探灰面、试压、起出管柱,本层结束。

C、新井MFE测试工艺过程
准备工作(立井架、穿大绳等)※ 通井※ 循环泥浆(替泥浆)※ 电缆常规射孔下测试
工具(坐封)测试(自喷:地面求产)投杆、洗压井(自喷井投杆洗井)起测试工
具(非自喷井起见液面投杆洗井)
2、试油工艺过程图解
首试层
通井替泥浆起管
气举抽吸液氮
降液面,其方法同右汽化水
射孔
降液面下管下MFE工具测试求产
起出工具洗压井
下管带枪
(三)试油工艺技术应用情况介绍 1、大庆油田大孔径、深穿透射孔技术求产下管
求产洗压井封层封闭已试层电缆桥塞机械桥塞注水泥塞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