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系疾病用药经验
化痰法在肺系疾病中运用的经验探讨

邪, 化 热 入里犯 肺 , 伤津 炼液 为痰 , 而且 脏腑 功 能失调 ,
化生 内热 , 也会 炼 液为痰 , 痰 热互 结 , 阻于气 道 , 肺 失 宣
分 为热 痰 、 寒痰 、 湿痰 、 燥 痰及 气滞 痰 阻 、 痰瘀 互 结等 兼
证 。 因此 , 在化痰治疗 时, 必 须 先 通 过 对 痰 的色 、 质、 量、 气 味等 的观察 , 再 结合 患者 舌脉 表 现 以及 各 种兼 证
痰 是水 液代 谢 失 调 的 病 理 产 物 。 中医 学 认 为 , 水 液 的代 谢有 赖 于 肺 气 的宣 降 、 脾 气 的运 化 、 肾气 的 温
煦 。若肺 失 宣 降 、 脾 失健运 、 肾失 气 化 则 水 液 容 易 凝
痰瘀 阻 于肺络 之候 。因此在 使用 化痰 法时 必须 先辨 明
2 . 1 清热 化痰 法 临床 和文 献研 究总 结 出 , 痰热 壅 肺
型 咳嗽是 肺 系疾病 中最 为 常见 的证 型 , 不 仅 外 感 表
下, 供 同仁们 参 考 。
1 化 痰必 须善 辨痰 液性 质 根 据痰 的形 成原 因 和 临床 表 现 的不 同 , 其 性 质 可
疗 疾 病 的优 势 。 在 肺 系 疾 病 中 , 西医化痰 多用羧 甲
也是 肺 系疾 病 中 的 “ 咳、 痰、 喘” 三 大 主 症 之 一 。痰 阻 气道 , 肺 失宣 降 的病 理 因素 始 终 贯 穿 于 所 有 的肺 系 疾
病 。 因此 , 中医学 在 治 疗肺 系疾 病 时 , 尤其 重视 化 痰 。 由于 痰 的形成 原 因不 同 , 或 源 于肺 , 或源 于脾 、 肾, 或 源
疾病时, 尤其重视化痰, 提出了 在使用化痰法时应根据其病 因病机的不同, 合理地辨证使用, 而辨痰液性质, 根据痰液性质辨证使用 化痰法尤为重要。
傅汝梅运用经方治疗肺病经验

傅汝梅运用经方治疗肺病经验傅汝梅教授运用经方治疗肺系疾病,如咳嗽、哮喘、肺胀时,首重阴阳,明辨六经,重视脉证合参,辨邪正之虚实及证候之主次,遣方用药不拘泥于经方条文,谨守病机,因证遣方,随证合方,常用经方与经方、时方、海南民间方合用,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Abstract:Professor FU Ru-mei uses classical prescriptions to treat lung diseases,such as cough,asthma,the lung distension. Her treatment attaches importance to yin and yang,and emphasizes the six meridians. She pays attention to pulse and syndrome,and distinguishes evil qi and healthy qi and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mptoms. Her medication does not stick to classical cases. She considers pathogenesis carefully,gives and combines the prescriptions according to the symptoms. She usually combines classical prescriptions,seasonal prescriptions and local prescriptions,to make better clinical efficacy.Keywords: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s;FU Ru-mei;lung diseases;Shang Han Lun;Jin Gui Yao Lue;classical prescriptions本院主任中醫师傅汝梅教授为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行医40余载,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内、儿科及妇科疑难杂病,特别对肺系病证,如咳嗽、肺胀、哮喘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郭纪生教授治疗肺系温病的经验总结

郭纪生教授治疗肺系温病的经验总结袁行行1,贾 琳2,韩培英2,武 蕾2,齐志龙2,张欢欢1(1.河北中医学院,河北石家庄050200;2.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 肺系温病是一类常见的外感热病,具有病情变化迅速且症候复杂多样等特点。
郭纪生教授是我国著名温病学家郭可明先生的传人,其善治肺系温病,对于肺系温病的治疗,他认为应首辨明病理因素,在临症过程中强调舌诊的重要性,治疗时提倡“急症当以截断扭转”之说,善用石膏清热透达,并灵活运用透邪之法,强调顾护阴津,在临床治疗上取得显著疗效。
[关键词] 肺系温病;发热;中医药;名医经验doi :10.3969/j.issn.1008-8849.2022.04.024[中图分类号] R25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22)04-0549-04 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像偏盛且易化燥伤阴为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吴又可《温疫论·下卷·论气盛衰》中说:“其年疫气盛行,所患皆重,最能传染,即童辈皆知言其为疫。
”说明温病具有传染性强、病势变化快的特点。
《温热论·外感温热篇》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观点,指出肺为温病的首要和主要侵袭部位,如[通信作者] 贾琳,E -mail :17661650@ [基金项目]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1377723D )SARS、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手足口病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均归于肺系温病的研究范畴。
郭纪生教授是河北省首届名中医、第4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继承先父的学术思想,对肺系温病的治疗尤为擅长。
现总结其治疗经验,并择验案两则,报道如下。
1 辨证经验1.1 病理因素以温毒为主 郭纪生认为戾气与鬼毒邪气相合为温病,他认为温毒的解释有两种,一为病名,是由温热毒邪引发的一类急性热病。
二为症为与腺源性肛瘘相异,克罗恩病肛瘘具有其独特的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同时在临床序贯性应用保留括约肌挂线法、运脾法、以生物制剂为主的降阶梯方案和补托法的中西医结合模式,在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促进瘘管愈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避免直肠切除和肛周反复的手术干预。
米烈汉运用益肺化痰汤治疗肺系疾病临症经验

•名老中医经验•米烈汉运用益肺化痰汤治疗肺系疾病临症经验柯婷,田萌,米烈汉&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710003)摘要目的:整理并总结米烈汉主任医师运用“益肺化痰汤”治疗肺系疾病临症经验,探索米 老师辨证用药规律,病异证同治亦同,从而体现中医学“异病同治”治疗原则。
方法:通过临床跟师 门诊病历整理,进行学习与研究,探索米老师临诊辨证思维和遣方用药规律。
结果:米烈汉主任医 师临床运用益肺化痰汤治疗多种肺系疾病,其临症病机符合肺脾气虚、痰湿内阻者,临床用之,每获 良效,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治疗原则。
主题词肺疾病中医师@米烈汉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D O I:10. 3969/:j.issn. 1000-7369. 2017. 06. 050米烈汉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我国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指导老师,师从我国著 名中医学家米伯让先生,并深得其真传。
米老师继承 长安米氏内科流派“会通治学”和“躬行临床”传统,业 医五十余载,精研医理,遣药精专。
笔者有幸师从其门 下,受益匪浅。
现就米老师运用自拟“益肺化痰汤”治 疗肺系疾病临症经验撷取一二,以繪读者。
“益肺化痰 汤”为米老师经验方[1],方药组成:白芥子、莱菔子、白术、厚朴、姜半夏、杏仁各10g,苏子10〜15g,五味子 6〜9 g,葶苈子15〜30g,黄芪15〜30 g,防风6g,茯 苓、陈皮各14 g,甘草9g。
功效:益肺健脾、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1异病同治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疾病,在其发 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出现了相同病机,可采用相同治 法方药进行治疗,其本质为“证同治亦同”2],源于《内经》,是中医学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重要治疗原则之一。
肺系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发生于中老年人的疾病,常因 年老体弱,外感六淫邪气、内伤脏腑功能,久病劳伤,素体亏耗,脏腑功能失常等发病,临症可见胸闷、喘息、气 短、咳嗽、咯痰,或恶风,喘则汗出,喘息甚者可伴哮鸣;或见脘痞食少、乏力、体倦等诸症。
洪广祥教授治疗肺痈经验

・28・(总)广西中医药2000年12月第23卷第6期洪广祥教授治疗肺痈经验陈建建熊卫标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330003江西南昌市八一大道90号关键词肺痈;洪广祥;经验总结(下转第31页)洪广祥教授行医执教40余年来,学验俱丰,其治疗肺系疾病颇有建树,临床治病的辨证用药有其独到之处,而治病求因更是先生力荐。
今将先生治疗肺痈经验,简要介绍如下。
先生认为肺痈病位在肺,病机主要为邪热郁肺,热郁是形成痰热瘀阻,化腐成脓的病理基础。
临床表现以邪热盛实的症候为主,但脓疡溃后,或病势迁延,又可出现气阴耗伤,或正虚邪恋之象;因此肺痈的治疗,要突出清热、排脓,其中清热法尤为重要,贯穿肺痈治疗全过程。
治疗中再辅以化瘀、扶正,常起事半功倍之效。
1清热清热是肺痈基本治法。
可分为清宣与清泄两个方面。
清宣,即清热宣肺,主要用于肺痈初期。
临床症见:咳嗽,咯白色粘沫痰,痰量由少渐多,胸痛,咳时尤甚,口干鼻燥,苔薄黄,脉浮数而滑。
方用自拟清宣汤:生麻黄10g 桔梗10g 鱼腥草50g (后下)金银花30g 连翘15g 生甘草10g 如寒热交作,加北柴胡10g ,黄芩10g 以调和寒热;胸痛明显,加郁金15g ,瓜蒌皮10g 以宽胸止痛;内热渐甚,加生石膏20g (先煎),炒黄芩10g 以清泄里热;咯痰不畅,加浙贝母10g ,远志10g 以豁痰。
方中麻黄是关键药之一,一取其宣肺而泄邪热,是“火郁发之”之义;其与清热药配伍,还可起到防止寒凉药物郁遏肺气之弊,有利邪热消散。
泄热,即清泄肺热,主要用于肺痈成脓期及溃脓期的热毒壅盛阶段。
临床症见:身热甚,咳嗽气急,咳吐脓痰,胸闷作痛,转侧不利,苔黄腻,脉滑数。
此期先生抉药常选用效大力专泄热之品。
方用自拟泄热解毒汤:鱼腥草50g (后下)野菊花15g 败酱草15g 生大黄10g (后下)虎杖15g 蒲公英30g黄芩10g寒热交作者,加北柴胡20g 以解热;胸闷气急甚者,加葶苈子10g ,桑白皮15g 以泄肺除壅。
高树彬教授治疗肺系病症经验谈

・
中医中药 ・
27 1 第 卷 3 0年1 4第1 o 月 期
高树彬教授治疗肺 系病症经验谈
林 媛
( 福建 中医学 院 2 0 0 5级研 究生 , 建福 州 福
300 ) 5 18
【 词 j ; 系病症 ; 关键 、 肺 儿 五苓散 ; 疗 治
减 少 痰 涎 的 生 成 , 痰 — — 将 已 形 成 之 痰 涎 化 稠 为 薄 , 薄 化 化
明显 鼻 涕 流 出 , 食欠 佳 , 纳 二便 尚调 , 夜寐 安 , 素 晨起 易喷 平 嚏 。查体 : 舌质 红 、 稍 白 , 苔 脉细 , 咽稍 充血 。 双侧 扁桃 体 I度
输 膀胱 , 水精 四布 , 五经 并 行 , 于 四时 五脏 阴 阳 , 度 以为 合 揆 常也 。 此段 说 明津 液在人 体 内 的摄 纳 、 化 、 布 、 ” 生 输 排泄 有赖
于 五脏 的协 同作用 。由于小 儿脏 腑娇 嫩 , 形气 未 充 , 物质 和功
之后 , 涕 明显 减 少 , 汗 多 , 清 仍 纳寐 正 常 , 二便 调 , 质淡 红 、 舌 苔 薄 白 。 纹淡 紫 , 指 上药 去 银翘 马勃 散 , 加参 苓 白术 散 , 服 再
患儿 王某 , 3岁 ,0 6年 l 20 2月 1 t 诊 , 复 咳嗽 1 5 E初 反 个 月 , 睡起 及 睡前 多 见 , 以 咳嗽 时 喉 中可 闻及 痰声 , 咳 出 , 未 无
脾、 肾输 布排 泄 功 能 , 重 水 液代 谢 紊 乱 , 饮 更 生 , 成一 加 痰 形 个 恶性 循环 。故治 疗此 类 疾病 基本 治 法是 以调 节 津液 代 谢 ,
便 。 长较 易接 受 。 家 31感 冒后 期 , 患 儿杨某 , 1个月 ,0 7年 4月 9 E初 诊 ,以 “ 1 20 t 流涕 2 0
全国名老中医治肺系疾病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治肺系疾病经验*汪履秋,已故全国名老中医教授,从医五十余载,学验俱丰,擅长外感时病及内科杂病的诊治。
尤其在运用香附旋覆花汤辨治肺系疾病方面经验独到,现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1.肺不张:肺不张可归属于中医学“肺痿”,范畴,乃久咳不愈演变而成。
’其发病与肺部其它疾患有密切关系,肺伤目久则痿,如肺痈、肺痨、哮喘、久咳等日久伤肺,均可转化为肺痿。
传统治疗从虚热、虚寒、寒热夹杂等入手。
汪老认为,肺主气而司呼吸,久病肺气不足,宣肃无权,气化功能减退,致气痰阻滞、肺络不和发为本病。
治疗宜从宣肺气、化痰瘀着手,方选香附旋覆花汤加减,取其宣肺气、化痰浊、和络脉之意。
药用香附、旋覆花、苏子、杏仁、陈皮、法半夏、茯苓、薏苡仁。
方中香附、旋覆花善通经络,而逐胸中结痰;苏子、杏仁降肺气,以消痰化饮;陈皮、法半夏、茯苓、薏苡仁理气化痰燥湿。
加减:气滞明显加厚朴、桔梗、枳壳;血瘀明显加桃仁、红花、沉香、郁金;热象明显可加鱼腥草、瓜蒌皮、一枝黄花、桑白皮;气虚加黄芪、党参、自术;阴虚加沙参、麦冬、百合等。
验案:戴某,女,47岁。
主要特征为左侧胸部发闷,气短,时有咳嗽,咳吐浊痰涎沫,舌淡、苔薄白,脉细涩。
经外院检查多次.西医诊断为左上肺不张、肺功能减退,中医辨证属肺气不足、清肃无权、痰瘀阻滞治拟宣肺气、化痰浊、和络脉,予以香附旋覆花汤加减。
处方:香附、旋覆花(包煎)、苏子、杏仁、红花、法半夏、薏苡仁、瓜蒌皮各10克,陈皮、桔梗、枳壳各5克,鱼腥草1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3次口服。
服药1个月后。
痰浊渐去,肺虚牌弱之象显露,遂去枳壳、瓜萎皮、鱼腥草;加黄芪、党参各15克,白术10克,以补肺健脾。
又继续服药2个月后,复查肺不张已痊愈。
2.肺炎后期:肺炎相当于中医学“风温肺热病”。
多系感受温热之邪为患。
本病后期胸胁疼痛不减或炎症病灶难以吸收者。
汪老认为,此乃余邪未净,耗伤津液,津血同源,津伤则血枯,久病人络,络气不和。
韩树人膏方调治慢性肺系疾病的经验

人 而异 , 故 临床 收效 良好 。现 将 韩 老膏 方 调 治慢 性
第一 作 者 : 刘云松 ( 1 9 7 7 一 ) , 医 学士 , 主 治 医师 , 从事 中医
内科 临床 工作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0 6 — 0 5
脾 胃之 气 已伤 , 其 中 阳气 虚 者 较 多 见 , 但 临床 也 可
见 阴虚 者 . 此 时滋 养 脾 胃之 阴乃 当务 之 急 , 切 忌 温
中 医膏 方 历 史 悠 久 , 是 传 统 医 学 的精 华 , 其具 玉屏 风 散 、 六 君 子 汤 或参 苓 白术 散 为 基 本 方 , 药 用 有 以下 特 点 : 一是 注 重全 面 的 、 整 体 的调 理 ; 二 是 既 党参 、 白术 、 山药 、 黄芪 、 薏苡仁、 茯苓 、 大枣 、 炙 甘 草 辨证 , 又辨体质 ; 三是 纠偏 却 病 , 适 用 范 围广 泛 ; 四 等补 气 健脾 ; 肺 为燥 金 , 喜 凉 润而 恶温 燥 , 患者 若 干 是 药力 缓 和 , 稳定 持 久 。导师 韩 树人 主 任 医师 从 医 咳无 痰 , 舌 红少 津 。 此 为肺 阴不 足 . 制 膏 时 常选 用 南 5 0余 年 , 尤 其在 肺 系疾 病 的治疗 上积 累深 厚 。韩 老 北 沙 参 、 天冬 、 麦冬 、 天花粉 、 百合 、 芦 根 等 甘 凉 生 认 为应 用 膏方 不仅 能 滋补 强 身 , 亦可 治 疗 多种 肺 系 津 , 或 配合 乌梅 、 白芍 等酸 甘 化 阴 , 桑 白皮 、 杏仁 、 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系疾病用药经验
(1)百部、紫菀、白前是一组治疗新久咳嗽的常用止咳之品,三味药一组,多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的治疗,止咳效果很好。
(2)前胡有解表止咳祛痰的作用,外感咳嗽用之甚宜。
白前排痰之力甚好,常用于痰量多而不容易咳出之咳喘症,与牛蒡子之滑利相伍可使痰从大便排出。
(3)麻黄、麦冬治疗干咳痰少。
(4)牛蒡子、桔梗治疗咳痰不利。
(5)甘草、桔梗、荆芥是止咳要药,尤其是对外感咳嗽与喉源性咳嗽的治疗时常首选之。
(6)海浮石、皂荚可祛胶腻之痰。
痰黏咽喉或气管,胶腻不易咳出者用之甚宜。
(7)蝉蜕解痉止咳,能治阵发性刺激性痉挛性咳嗽。
牛蒡子、蝉蜕治疗风寒咳嗽的咽喉发痒,蝉蜕、射干治疗风热咳嗽之喉痒。
(8)蛇床子治疗慢性咳嗽咽喉发痒。
(9)橘红、浙贝治疗痰多之咽喉发痒。
浙贝、半夏加枳壳治疗喉源性咳嗽之咽喉干燥,痰不容易咳出;葶苈子治疗痰多不容易咳出兼喘者;痰白者旋覆花、半夏相合;痰黄者旋覆花与天竺黄相伍;痰浊胸闷且痛者旋覆花合胆南星;肾虚寒痰上泛旋覆花合淫羊藿。
(10)枳壳、桔梗可顺气管之气,能促进痰涎排出。
枳壳、瓜蒌顺肺之气,可豁痰除痹开畅胸中之气机。
枳壳与胆南星相合对痰阻胸闷效果尚好。
(11)咳嗽声嘶用赤芍、射干;夜里咳嗽用当归、桃仁;黎明咳嗽痰白清稀者用淫羊藿;久咳用乌梅。
(12)麻黄五味子相合,一宣一敛,相得益彰,补气宣肺平喘止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必不可少。
(13)肾虚作喘首乌、蛤蚧相合效果好;痰喘喉鸣可选款冬花、射干、麻黄相合。
(14)水红花子、紫苏子、葶苈子在咳喘痰多时均可选用,水红花子用于痰水食积证,小儿咳喘较宜。
紫苏子性温,用于清稀白痰或落地成水者。
葶苈子用于咳喘痰多而不易咳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