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圈养技术

合集下载

林蛙养殖技术

林蛙养殖技术

林蛙养殖技术中国林蛙的自然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日趋枯竭,近年来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在其主产地东北已初具规模,并且正向着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下面店铺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林蛙养殖技术吧。

林蛙全人工养殖可行吗林蛙的全人工养殖(圈养网棚养)是成功的,我们95年10月16日由市科委组织鉴定,认为中国林蛙人工养殖技术开发研究,符合生态经济理论,多层次综合利用对保护资源,加快大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解决林蛙人工养殖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研究成果具有实用价值,由于大规模实现林蛙全人工养殖,为中国林蛙基础理论研究和育种提供了物质基础,林蛙人工养殖技术研究,在高密度大面积集约化方面在国内首创,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工厂化生产黄粉虫解决了大面积林蛙养殖的人工饵料一大难题。

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全人工养殖林蛙成功的要点是什么答:1、要完全模拟野生自然的生活条件,有水,有三层植被。

2、有很好的防逃措施。

3、有严密的防敌措施。

4、有充足的饵料(黄粉虫)。

5、有很好的越冬条件。

以上要点全部解决人工养蛙就会成功的,反之,如果有一点做不到,就会失败。

用日光温室无休眠养林蛙当年长到50克出栏是真的吗目前有很多人在炒这个东西。

为了自己的收入把其说的如何如何。

我们养林蛙二年出商品,也长不到50克,何必当年长50克,无休眠养殖是可以成功的。

但我们北方的寒冬不要搞这个东西,成本高,卖商品的钱还不够投入的钱。

怎样才能养好黄粉虫喂蛙答:黄粉虫是好养的,我们总结了一套方法,而黄粉虫是养林蛙的主体饲料。

有些人搞了一点虫就养蛙,喂一段时间就没有了,养林蛙就失败了。

黄粉虫是好养,繁殖也快,但要有一定的量,同步繁殖,因为它的生长周期要120天左右,要提前养好虫,做到大蛙吃大虫,小蛙吃小虫。

比如明年养蛙,今年就要开始养虫,这样才有保证用量。

春、夏、秋温度好,菜便宜,我们就多养多喂,冬天天冷,菜贵,我们就少养。

这样才能提高效益。

我国南方可以养中国林蛙和黄粉虫有很多我国南方朋友的电话,问有关林蛙人工养殖的问题,中国林蛙是我们东北东部山区的特产,必定生活在冷凉的森林里,南方的林蛙和我们东北的长白山林蛙决对不一样的,有想养殖的,可以在东北引种少量的试养。

中国林蛙生态养殖技术要点

中国林蛙生态养殖技术要点

中国林蛙生态养殖技术要点汇报人:日期:contents •养殖场建设•种苗培育•饲料与营养•疾病防治•养殖管理•收获与加工•技术展望与市场前景目录养殖场建设01CATALOGUE选择远离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污染源的地方,确保养殖用水不受污染。

远离污染源地理环境水源充足利用山区、林地等自然地理环境,有利于林蛙的生态习性,提高养殖成功率。

选择靠近清洁水源的地方,保证林蛙饮水和生态养殖的需要。

03场址选择0201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养殖池,如水泥池、土池等。

养殖类型根据养殖规模和生产需要,设计合理的养殖池面积,确保林蛙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养殖面积确保养殖用水清澈、无污染,符合林蛙生活习性要求。

水源和水质养殖池设计物理防逃建设防逃网、防逃墙等物理设施,防止林蛙逃逸。

化学防逃使用化学药物,使林蛙对养殖场产生依赖性,减少逃逸。

防逃设施建设种苗培育02CATALOGUE选择健康无病、体质健壮的成蛙作为种蛙,避免近亲繁殖。

亲蛙选择与培育亲蛙选择为种蛙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植被丰富等。

培育环境合理投喂饲料,如昆虫、蚯蚓、蝇蛆等,保持种蛙健康和活力。

饲养管理产卵场所选择安静、阴凉、湿润的地方作为产卵场所,产卵场所可采用人工洞穴或遮阴网等。

卵的收集与孵化及时收集蛙卵,避免天敌侵害,采用人工孵化或自然孵化等方法,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待蝌蚪孵化。

产卵孵化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污染,定期更换水或采用循环水系统。

蝌蚪饲养为蝌蚪提供充足的饲料,如藻类、浮游动物等,促进蝌蚪生长。

疾病防治定期检查蝌蚪健康状况,及时防治疾病,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

蝌蚪培育饲料与营养03CATALOGUE饲料种类与配比如蟋蟀、蚱蜢、蚯蚓等,富含蛋白质和脂肪,是中国林蛙的理想食物。

昆虫类鱼虾类乳鼠类配合饲料如小鱼、小虾等,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和矿物质,对林蛙的生长和发育有益。

如小白鼠、大白鼠等,是林蛙的天然食物之一,能够满足林蛙的生长发育需求。

怎样养好中国林蛙

怎样养好中国林蛙
避免高温
在高温天气下,应增加通风换气次数,以降低养殖场内温度,保 持适宜的湿度。
防止潮湿
通风换气时应注意防止潮湿,避免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在墙壁和地 面,影响林蛙生长。
防止天敌侵害
封闭养殖场
为避免天敌进入养殖场, 应将养殖场殖场进行驱虫处 理,防止寄生虫对林蛙造 成危害。
饲养密度
根据养殖规模和环境条件合理调整饲 养密度,避免密度过大导致缺氧、营
养不良等问题。
饵料管理
合理安排饵料种类和投喂量,以促进 种蛙生长和繁殖。可投喂活饵料如蚯 蚓、黄粉虫等,也可添加适量的蛙类 配合饲料。
疾病防治
定期检查种蛙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 治疗疾病,防止疾病传播。
种蛙繁殖
01
03
繁殖季节
03 养殖环境
应选择安静、远离污染源和人类活动的地方,以 保证林蛙生长环境的安静和卫生。
养殖池设计
01 养殖池大小
根据养殖规模和林蛙生长需求设计养殖池大小, 一般以10-20平方米为宜。
02 养殖池深度
根据林蛙生长阶段和习性设计养殖池深度,一般 以1-1.5米为宜。
03 养殖池形状
养殖池形状以长方形或圆形为宜,有利于林蛙活 动和生长。
蝌蚪的营养需求。
人工饲料
使用专门为蝌蚪配制的饲料,确保 饲料营养均衡,避免使用劣质饲料 。
投喂管理
根据蝌蚪生长阶段和摄食习惯,合 理安排投喂时间和投喂量,避免过 量或不足。
04
成蛙养殖
成蛙养殖池管理
养殖池选址
选择安静、避风、向阳、近水源 的地方,利于成蛙生长和繁殖。
养殖池规格
养殖池大小适中,一般以20-30 平方米为宜,水深1-1.5米,保
体质健壮

林蛙养殖技术大全

林蛙养殖技术大全

中国林蛙是我国名贵的集药用、食用、保健于一身的蛙类,与猴头、熊掌、飞龙并称“四大山珍”。

中国林蛙的全身均可入药,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如何建设林蛙养殖场地。

林蛙养殖场地可利用房前屋后的闲散空地,如果是租借场地应选择地势略高、靠近清洁水源、水源充沛、排水畅通的地方,无污染的河水、经存放的井水、自来水均可使用。

场地四周用塑料薄膜、塑料纱网或水泥砖墙做成T形防逃网,高度在1.2米左右即可,四周拉上防鸟网,顶部覆盖遮阴网进行全封闭养殖,场内可以大量种植绿色植物进行遮阴、保湿。

场地大小以30对种蛙占地0.1~0.2亩,也就是(70~140平方米)推算,建议初养者以10对种蛙占地0.1~0.2亩的密度建场。

在封闭的场地内,可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最好再围成若干个养殖圈,以便于管理。

每个养殖圈可圈成100平方米,在养殖圈的中央开挖一个20平方米的水池,水位保持30~40cm,该池作为孵化池、蝌蚪池和变态池共用,水池的四周做成斜坡,以便变态后的幼蛙能顺利上岸;水池的进、出水要畅通,以便蝌蚪期内调节水质;整个水池应铺上塑料薄膜,待蝌蚪稍大时,可抽去薄膜。

越冬池可在封闭的场地内根据具体情况另行建立,水位应保持在1米左右,总体要求是越大越好、越深越好。

如有条件的话,可建自动喷淋,以便在高温及干燥时喷水降温、调湿,也可进行人工喷水。

养殖场地的建设可根据具体的周边情况因地制宜,灵活安排,要做到保持场地荫凉、潮湿而不积水,防逃和防敌,同时,清除场地中玻璃等尖锐物,以免划破蛙皮而遭感染。

场地建好后,必须进行消毒,如果使用传统的消毒剂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时,需等毒性完全消失后,大致10天左右,方可进行养殖。

森瑞林蛙卵油片产品是一种含有丰富营养的天然保健食品,它对人体会产生各种神奇的效果。

森瑞林蛙油中含丰富纯天然动物激素的作用,能促进荷尔蒙分泌,并能刺激性腺分泌激素,使人体机能恢复正常。

药性和缓,对人体无副作用。

森瑞林蛙油能治疗精亏劳损、神经衰弱、心悸失眠、流汗不止、肺虚胲嗽、产后无乳、脾胃虚弱及一切消耗性疾病。

林蛙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林蛙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林蛙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林蛙养殖是一种常见且盈利较高的养殖业,因其味道鲜美且养殖成本低廉而受到市场的欢迎。

本文将介绍林蛙养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养殖环境、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为创业者提供养殖林蛙的有益指导。

正文:一、选址和养殖环境林蛙适合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生长,选址时应选择有湖泊、水库或池塘等水源的地方,水源要保持清洁,并具备一定的水质监测和处理能力。

同时,应考虑养殖环境的通风情况,保证林蛙养殖场的空气流通,并降低成蛙的死亡率。

二、饲养管理1. 蛙苗的饲养:蛙苗需要适宜的饲料和环境来稳定自身的生长。

从出苗一周开始,初次喂食应以微小的饵料为主,过度大的饵料可能引发蛙苗的窒息。

饵料的选择包括蜂蛹、水蚯蚓等,这些食物富含营养且易于蛙苗消化吸收。

2. 成蛙的饲养:成蛙的饲养要保证饲料的均衡、多样性。

常见的饲料包括小鱼、虾、蚯蚓等。

同时应考虑到蛙类嗜食天性,合理安排饲料的喂养时间和方式,避免浪费,并定期整理废饲料。

3. 水质管理:保证养殖环境的水质稳定和清洁对于林蛙的养殖至关重要。

通过定期更换水源、增加活性炭过滤等方式来维持水质的清洁和透明度。

还需监测水质中的pH值和溶解氧浓度,保证蛙类的生长和生存环境符合标准。

三、疾病防控林蛙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些常见疾病的侵袭,为了保证养殖的顺利进行,需要注重疾病预防与控制。

1. 合理的饲养密度: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人群过于拥挤栽种引发疾病的传播。

2. 规范的养殖操作:准确把握养殖基本技术,比如定时更换水源、定时对底泥进行过滤等措施,以减少疾病来源和传播。

3. 定期检查和疫苗接种:定期进行蛙类健康体检,注意寻找并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加强蛙类的免疫力,必要时还可以进行疫苗接种。

四、市场前景林龟养殖是一项利润丰厚的养殖业务。

林蛙的肉质鲜美,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旺盛。

在养殖成本方面,与其他养殖业相比,林蛙的养殖投入相对较低。

因此,林蛙养殖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东北林蛙养殖技术

东北林蛙养殖技术

东北林蛙养殖技术东北林蛙养殖技术一、中国林蛙的养殖概况、效益及前景(一)养殖概况中国林蛙地方名有哈什蟆、田鸡、油蛤蟆等,在动物学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动物。

中国林蛙是一个亚种,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哈士蟆分类上为中国林蛙长白山亚种。

中国林蛙是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动物之一,是具有食用药用两的珍贵蛙种,随着人们食用、药用和滋补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林蛙及其产品逐年紧俏,价格不断提高。

促使人们对林蛙的过度捕捉,使林蛙的自然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日趋枯竭,蛙群质量明显下降。

为保护培育野生资源,确保林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业很快发展起来,20世纪80年代初期,人们开始探索封沟育蛙技术,并不断取得科研成果,成功地推广开来,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度捕捉和破坏自然资源的问题,目前已成为我国部分山区人民的一项致富产业,同时对林蛙的人工养殖技术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突破。

封沟育蛙及半人工养蛙技术如今已遍布中国林蛙的分布区域,据最近统计辽宁省有养蛙点9000余处,吉林省8000多处,黑龙江2000多处,林蛙放养场总面积达2000万公顷以上,其它地区的效益也在迅速增加。

半人工养殖技术不断完善,辽宁省已制定了地方标准及规章、规程和办法,林蛙产品深加工及市场营销大大拉动了林蛙养殖业的发展。

中国林蛙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符合生态经济学理论和森林资源立体开发利用的现代林业经营思想,对模拟林下生态环境条件,人工饵料昆虫,防御天敌,安全越冬,快速育蛙,雌性诱变及构造围栏模式等技术是成功的,初步解决了人工养蛙的有关技术难题。

目前此技术已推广到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及青海、甘肃、四川、湖北等地。

问:养林蛙的经济效益如何?(二)养殖效益1、生态效益:中国林蛙每年有6个月时间生活在森林中,主要以昆虫为食,而且绝大部分是害虫,如食甲虫、夜蛾幼虫、尺蠼等,还能采食传播疾病的动物和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如蚊、蝇、蛞蝓等。

养殖林蛙的养蛙圈的建设的经验

养殖林蛙的养蛙圈的建设的经验
养殖林蛙的养蛙圈的建设的经 验
• 养蛙圈是养殖幼蛙和成蛙的专用圈舍,养
蛙圈分为永久性圈与临时性圈两种,根据
投资能力和养蛙规模决定。
• 永久性圈又分为露天开放式和全封闭网棚 式两种。开放式永久露天养蛙圈的围墙用 砖、石块等材米砌成,墙高70厘米,墙顶
• 部向内外两侧出沿,与立墙垂直,顶沿长
各10厘米,圈的大小一般以5×10米为宜,
按顺序排成两行,中间利用一道立墙,形
成一个养蛙小区,区间留有1-2米作业道,
道两侧栽植两行树,以杨、柳树为宜,也
可种植一些高秆作物,如向日葵等。简易
林蛙养殖网/lw/
• 临时性养蛙圈建设与永久性圈相同,只是
利用材料不同,主要利用塑料布与木柱构
造。每个养蛙区设一套电猫防御天敌。养
行全封闭养蛙。好处是节省场地,棚内有
遮阴,调节温湿度模拟林下环境条件,减
Hale Waihona Puke 少林蛙逃逸和天敌危害,有利于高密度、
集约化经营管理,但是养蛙一次性投资较
• 大,一般建造一个100平方料的网棚需要
600-700元,可养幼蛙5万只。
• 网棚建设办法:网棚宽10米,中间柱高1.8
米,边柱高1.3米,长30-50米,支架材料 用木杆或竹杆,顶棚为拱型或屋脊式,四 周近地面高1米左右用尼龙纱网做围栏,上
蛙圈的灌溉设备有渠道或管道,喷水设备
或微喷设备,圈内修建蝌蚪变态池,变态
池的面积占养蛙圈的20%左右、有的兼作
• 蝌蚪饲养池,夏季作为圈内贮水池,控制
圈内的湿度,圈内地面控排水沟或作成二
尺宽的大垅,垅沟放一些树叶、玉米秆等
杂物,垅舌生长杂草或种植一些饲料菜或
果菜类蔬菜作物。露天圈的顶部设阴带,

东北林蛙养殖技术

东北林蛙养殖技术

东北林蛙养殖技术引言东北林蛙(学名:Rana dybowskii)是一种常见的两栖动物,属于赤蛙科(Ranidae)。

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新鲜食材的需求,东北林蛙养殖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东北林蛙养殖的技术要点,希望能够对有意从事东北林蛙养殖的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养殖场选择东北林蛙的养殖需要较为湿润的环境,对水质要求较高。

因此,在选择养殖场地时,应选择位于山区或有充足水源的地区,以方便供给养殖所需的水源。

此外,应选择拥有较好的采光、通风条件的场地,确保养殖环境的舒适性。

池塘建设养殖东北林蛙,需要建设合适的池塘。

池塘的规模和设计应根据养殖规模和实际需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每个池塘的面积应在5000平方米以上。

池塘的深度应为1.5米左右,以便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和栖息环境。

在池塘建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底部材料选择:选择适当的材料作为池塘底部,以防止底部渗漏和水土流失。

- 水质处理:在池塘建设前,应对水质进行处理,确保水质符合东北林蛙的要求。

可以通过增加氧气和控制水温等方式来提高水质。

- 养殖设备安装:安装充气管、过滤设备等养殖设备,以方便管理和养殖过程中的水质调节。

种苗选购种苗的选购是养殖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了确保养殖水平和保证个体的质量,选择健康的种苗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选购种苗的要点: - 外观:选择外观健康、有充足体态的种苗,体色鲜艳、皮肤细腻的个体,身体无明显伤病。

- 活动情况:观察种苗的活动情况,选择活跃、敏捷的个体,不选择行动迟缓、不爱进食的个体。

- 供货渠道:选择正规的供货渠道,确保种苗的质量和来源可靠。

饲料配制东北林蛙的饲料配制很重要,合理的饲料配制可以提高东北林蛙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以下是一些饲料配制的要点和建议: - 饲料种类:选择含有必需营养物质的饲料,如虫类、蚯蚓、小鱼等。

可以根据生长阶段的需求适量添加其他营养配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蛙圈养技术
中国林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食用、药用的珍贵蛙种。

林蛙全身都是宝,利用林蛙胆、卵、皮、头等提取物可制成黑色生命源、催眠素和高级功能性保健
品。

标签:林蛙;圈养技术;经济价值
1 场地的建设
1.1 蛙繁殖场的建设
人工养蛙繁殖场与半人工养蛙繁殖场不同,通常把林蛙的产卵,孵化和蝌蚪饲养三池合一,也就是一池三用,占地面积小,放养密度大,要求修建的水池标准高,成列连片,便于管理。

一种是土池子。

场地土质不渗漏,按3米宽、6米长或4米宽、10米长,池深20-30厘米,周围埂高30厘米,埂的内侧坡度要缓,以利幼蛙上岸时爬行,减少掉在水中淹死;池底平实,中央留有埚底坑,根据繁殖蝌蚪数量确定建水池
数量,按顺序排成1-2列,池间留有步道。

另一种是利用塑料薄膜铺底,上面放5厘米的泥土或砂土,周边在埂的外侧压实。

为了灌排水方便,要水池修在地平面以上,池底整平之后,池的周边用木料钉起来或用砖砌起来,边沿高30厘米,池底和同边上塑料膜防止渗漏,池底放泥沙,水池
的大小形状依场地和放养数量而定。

1.2 蛙场的建设
1.2.1 围栏
是把林蛙的繁殖场和养殖场围在一起。

永久性围栏采用砖墙、水泥板、稀土板和石棉瓦等坚固耐用材料,利用铁筛网效果最好。

在围栏的四周要种草植树,以阔叶树品种为宜。

临时性围栏是利用塑料薄膜、纱网和纺织布等,用木柱固定,每年换一次材料,一般高度为0.8-1.0米,围栏修建办法与半人工养殖的围栏一样。

1.2.2 养蛙圈的建设
养蛙圈是养殖幼蛙和成蛙的专用圈舍。

开放式永久露天养蛙圈的围墙用砖、石块等材米砌成,墙高70厘米,墙顶部向内外两侧出沿,与立墙垂直,顶沿长各10厘米,圈的大小一般以5×10米为宜,按顺序排成两行,中间利用一道立墙,形成一个养蛙小区,区间留有1-2米作业道,道两侧栽植两行树,以杨、柳树为宜,也可种植一些高秆作物,如向日葵等。

1.2.3 越冬池(窖)的建设
林蛙的越冬方法很多,但还是以河流的深水湾和有流动水的越冬池最好,能够满足林蛙自然越冬对水温和水中溶氧含量的要求,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遵循这条原则,否则越冬成海率就低。

采用保温措施越冬方法,一定要把温度调控在
0-5℃,低了冻死了,高了林蛙活动消耗体内营养物质,呼吸受阻造成死蛙。

2 林蛙繁殖期的技术问题
2.1 调正密度和食量
林蛙产卵孵化期每平方米水面放入4-5对种蛙或卵团,蝌蚪进食前要疏散出1/2,8日龄开始喂食,每平米4000-5000只,每天喂食一次,投食量250克;15-20日龄每平方米水面放养2500-3000只,日投食1-2次,投食量600-1000克;25-30日龄,每
平方米水面放养1500-2000只,日投食2次,投食量1000克。

2.2 调控湿度
在大棚内繁殖蝌蚪比自然繁殖蝌蚪能缩短15天,但大棚内温度要控制在25℃以下,防止高温烧死,所以大棚膜要适时通风或完全揭掉,有条件的要换上黑
公遮阳网。

2.3 提高蝌蚪的整齐度
把同一天产的蛙卵放在一个池中孵化,这样孵出的蝌蚪基本一致,便于统一饲养管理,从野外采集的蛙卵产卵时间不同,先孵化出来的蝌蚪会吃掉未孵化蛙卵胶蛟膜,造成死卵,所以要及时把未孵化的卵团捞出,放到另外池中继续孵化,这样能
提高孵化率,减少互食现象。

3 幼蛙的饲养管理
幼蛙是指变态后的当年幼蛙。

在变态蝌蚪进圈前要用1ppm的漂白粉全场消毒。

变态幼蛙开始7-8天不进食,在变态池周围活动,要注意保温保湿,池边放一些玉米秆等杂物,利于幼蛙上岸活动,减少落水死蛙现象。

养蛙圈的水源要有保证,变态池要不断换注新鲜水,防止断水和污染。

露天蛙圈的天敌较多,要经常检查防御设施的完好情况,特别是围栏和网棚有元破损和洞穴,发现后立即修补,防止幼
蛙逃逸和天敌危害。

4 育成蛙的饲养管理
育成蛙是指越冬后的二年生蛙和三年生的小蛙,经过饲养管理当年达到商品蛙的标准。

育成蛙与种蛙要分圈饲养,更不能与当年变态幼蛙同圈效率防止互相残杀以大吃小的互食现象。

育成蛙的主要管理措施有五防:防干扰、防干旱、防逃逸、防天敌和防病害。

防干扰是防止人畜干扰破坏,坚持昼夜有人看护。

防干旱主要是坚持每天喷水两次,干旱炎热天气要增加喷水次数,网棚圈还要在棚外喷大水调控棚内温度,但喷水时间不宜过长,每次10-20分钟为宜,防止地面积水。

要经常检查内外围栏有无破损,发现裂缝和破洞要及时修补,特别要注意阴雨天的夜晚。

防御育成蛙的天敌,主要有蛇鼠两类,要采取人捉,电捕和药杀等办法,发现蛇鼠及洞穴要立即清除,保持电猫经常有效。

防治蛙病比较困难,要以予防为主,林蛙入圈前要全场消毒,养殖过程中要定期全场消毒,主要用漂白粉Ippm溶液,成蛙逃逸能力强,很容易与围栏碰撞受伤,感染疾病,要在围墙内侧再围一层塑料薄膜或编
织布,特别是围栏的转角处,林蛙群居活沃,更易受伤感病,要加强防护。

参考文献
[1]王立志.中国林蛙养殖技术研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2008.
[2]齐晓光,周文良.蛙类养殖技术之一浅谈中国林蛙养殖技术要点,中国水
产[J].2008.
[3]刘登建,中国林蛙南移养殖试验[J].内陆水产,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