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林蛙的蝌蚪饲养方法

合集下载

林蛙养殖技术新法

林蛙养殖技术新法

林蛙养殖技术新法【林蛙养殖技术】林蛙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两栖动物,又是一种著名的滋补保健食品。

林蛙是食、药两用的珍贵蛙种,具有明显的润肺养阴、补肾益精、补脑益智等功能,是男女皆宜的保健品。

野外半人工(散放)养殖林蛙是当前东北地区发展较快的一个产业,很多养殖户通过在生产实践中的摸索,掌握了独到的养殖方法和经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1 同时孵化由于蛙卵产出时间不一致,在卵团孵化过程中,往往同一池中的蝌蚪大小不一,容易出现大蝌蚪食小蝌蚪、小蝌蚪食未孵化的卵团及卵胶膜的现象。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养殖场采用将同期产的卵集中放在同一池中的办法,但林蛙产卵期长达15 天左右,每天产量不等,有时1~2 天所产的卵团才能装满 1 个孵化池,有时不够,这样所需孵化池的数量就要多,耗费大量人力来分池。

在饲喂蝌蚪过程中,还要分池投放适合不同阶段蝌蚪的饵料。

汪清林业局养殖户在实际生产中,采用集中管理、同时孵化的办法,效果较理想,值得一试。

做法如下:在仓库(东北叫仓房)中,掘一深坑(长、宽、深度灵活掌握),用不漏气的塑料薄膜平铺在里面,将每天所收集的卵团集中到这里,灌水,水深以浸没卵团为宜,坑上覆盖不透光的物品,如麻袋等。

之所以选在仓库里,是因为仓库不透光,而且温度适宜。

只要不见阳光,这些卵团可保存长达十几天,等到数量攒足时,再一起移送至孵化池中进行同时孵化。

2 光盘惊鸭目前,困扰林蛙养殖户的难题之一就是天敌。

野鸭就是林蛙蝌蚪期的主要天敌,成群的野鸭飞到孵化池中,肆无忌惮吞食蝌蚪,有时几只野鸭半天时间就可以将整个池中的蝌蚪全部食光,危害严重。

而野鸭又是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明令禁止捕捉。

有的养殖户用稻草人、。

中国林蛙一龄幼蛙期的人工饲养

中国林蛙一龄幼蛙期的人工饲养

目录•引言•中国林蛙一龄幼蛙的生物学特征•中国林蛙一龄幼蛙的人工养殖技术•中国林蛙一龄幼蛙期的疾病防治•中国林蛙一龄幼蛙的收捕与加工利用•结论与展望引言研究背景和意义中国林蛙是一种珍贵的药用动物,其皮肤、肌肉和生殖器官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生态环境破坏,野生中国林蛙资源逐渐减少,因此人工养殖中国林蛙具有重要意义。

在人工养殖过程中,一龄幼蛙期的饲养管理是关键环节之一。

一龄幼蛙期是中国林蛙生长、发育和变态的重要阶段,其存活率和生长速度直接影响成蛙的数量和质量。

因此,研究中国林蛙一龄幼蛙期的人工饲养技术,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和保护野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01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林蛙一龄幼蛙期的饲养管理技术,提高其存活率和生长速度,为人工养殖中国林蛙提供科学依据。

02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031. 一龄幼蛙的培育环境与设施;2. 饵料的选择与投喂技术;4. 疾病防治技术;3. 水质管理技术;5. 饲养管理技术。

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法,通过设计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和分析一龄幼蛙在不同饲养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和存活情况。

实验设计实验地点设在某人工养殖基地,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100只一龄幼蛙进行实验。

将幼蛙分为5组,每组20只。

分别给予不同的饲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饵料种类与投喂量等。

记录每组幼蛙的生长、发育和存活情况,并进行分析。

特征生长特点中国林蛙的蝌蚪期一般持续1-2个月,之后进入幼蛙期,幼蛙经过1-2年的生长,达到性成熟。

繁殖特点中国林蛙的繁殖期通常在3月至5月,雌蛙产卵于水域或潮湿的土壤中,卵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后形成蝌蚪。

中国林蛙的繁殖和生长特点01外观特征一龄幼蛙的体长约为1-2厘米,皮肤光滑,有黄色或浅绿色的斑点。

02骨骼特征一龄幼蛙的骨骼已经基本发育完全,但骨骼相对较软。

03内部器官一龄幼蛙的内部器官已经发育完全,包括心脏、肝脏、肾脏等。

林蛙养殖技术封沟蝌蚪期阉养管理要点

林蛙养殖技术封沟蝌蚪期阉养管理要点

林蛙养殖技术封沟蝌蚪期阉养管理要点【林蛙养殖技术】林蛙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两栖动物,又是一种著名的滋补保健食品。

林蛙是食、药两用的珍贵蛙种,具有明显的润肺养阴、补肾益精、补脑益智等功能,是男女皆宜的保健品。

封沟养殖林蛙,蝌蚪期饲养技术不过关,易造成大量蝌蚪死亡,甚至全场性毁灭。

其主要原因有饲喂不当、管理不细、水污染、水中缺氧、放养密度过大及天敌、疾病危害等。

该期饲养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养蛙的成败。

因此,封沟养殖林蛙,蝌蚪期饲养管理是关键。

1 池塘管理、设置要精心合理蝌蚪饲养池用前要彻底消毒,原有饲养池要提前20 天用生石灰水清池消毒。

排水口要采用向池内凸起的弧形防逃网,以减小水的冲刷力,使排水时冲到网上的蝌蚪能安全游走。

池中或侧面设深30cm 左右、上口直径50cm 左右2~3 个锅底形的安全坑,以备供水中断时让蝌蚪集中其内。

饲养池底、尤其是周边要保持平坦,且池底上游向下游方向应依次渐低,以防水位变化时把蝌蚪搁浅在不平的水洼中干死。

据笔者观察,仅干死在1 个脚印中的蝌蚪少则有几十只,多则达数百只,因此,管理人员应随时平整池底周边留下的脚印。

2 放养密度要合理根据蝌蚪的日龄,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蛙卵孵化时宜放入5~6 团/平方米,孵化成蝌蚪后要疏散,15 日龄前放养密度为3000 只/平方米,15~25 日龄为2000 只/平方米,25 日龄到变态初期为1500 只/平方米左右。

疏散蝌蚪时要防止碰伤,应快速放入新水池。

目前,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因放养密度过大而造成水质污染、溶氧不足及争夺食物现象,中午大批蝌蚪的头部顶出水面,死亡现象较重。

这样育成的幼蛙瘦弱,当年成活率低,且下年大部分不能育成商品蛙,生产周期要推迟1 年。

3 灌水技术15 日龄前的蝌蚪,晴暖的白天要浅灌水,水深。

林蛙的管理方法

林蛙的管理方法

林蛙的管理方法林蛙的活动及采食时间主要集中于早晨的4~8时和黄昏的16~20时。

阴雨天林蛙活跃,活动量大,活动和采食时间相对延长。

因此,诱虫和补充人工饲料应选择在林蛙活动旺盛期进行。

1.蝌蚪的饲养管理蝌蚪的放养密度要合理,并随时进行调整,一般蝌蚪期的饲养密度平均每平方米不超过2000只。

蝌蚪饲养池中的蝌蚪应力求整齐,日龄大致相同,避免出现大吃小现象。

需要对蝌蚪进行转移时,要借助于尼龙网捞取,用水桶运送,动作要轻而快,以免引起蝌蚪死亡。

人工繁殖并饲养的林蛙蝌蚪数量大且密度大,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充足的饵料,以保证其成活率并能达到一定的体重。

1~7日龄的蝌蚪一般不投料。

8~14日龄的蝌蚪每万只投放动物性饲料(鱼粉或肉屑)250克,豆腐或细豆渣250克。

15~35日龄的蝌蚪每万只饲喂公式是:(动物性饲料250克)+玉米面250克乘以饲喂次数。

阴雨天停止喂食。

36~50日龄的蝌蚪进入变态期(以出现前肢为标志),此期应减少饲料投喂量及投喂次数,至停止饲喂。

51~60日龄,幼蛙由水中上岸采食,开始吃些微小昆虫。

此项可投放少许人工饲料如黄粉虫、蚯蚓等。

池水要注意水质和水温,要保证有充足的水流灌入蝌蚪饲养池。

当发现饲养池中有较多蝌蚪的头露出水面时,可推断池水缺氧,要及时向池内注入新水,替换池内废水。

池水不能超过24℃,若温度高,可以注入新水以降温,使池水温度低于24℃。

2.变态期的管理当蝌蚪生长到35天以后,进入变态期,这时应在池边放树枝,供幼蛙上岸栖息。

蝌蚪经过40多天生长,50天后变成幼蛙,由水中转到陆地生活,并开始采食一些微小昆虫。

60日龄以后,幼蛙全部上山,开始林中生活。

变态期要加强管理,禁止闲杂人员进入,并要防止畜禽、鼠类、蛇类及其它野生动物的危害。

进入变态期后,要适当地疏散,防止变态幼蛙在繁殖场附近密度过大,造成食物等生活条件无法满足而大批死亡。

其方法是在蝌蚪开始变态时,用网捞取置于水桶(桶中放水)中,迅速转运至变态池。

中国林蛙养殖技术

中国林蛙养殖技术

中国林蛙养殖技术推荐文章中国林蛙养殖前景好吗热度:《感动中国》张桂梅事迹观后感热度:村七一支书讲稿最新热度:七一建党节的会议主持词热度:《红海行动》影评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军事类型片热度:林蛙又称雪蛤,集药用、食补、美容功能于一体,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经济附加值较高。

下面店铺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林蛙的养殖技术吧。

林蛙养殖技术中国林蛙俗称哈士蟆,主广东北,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我国著名药用经济蛙种,雌蛙输卵管干制成的哈士蟆油是名贵的中药材,具有润肺养阴、补肾益精、健脑益智等功效。

中国林蛙的自然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日趋枯竭,近年来中国林蛙的人工养殖在其主产地东北已初具规模,并且正向着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50年代,上海水产大学赵振寰提出在南方进行中国林蛙养殖的设想,多年来已有很多人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近年来苏州大学水产学院获苏州市科委资助,在苏州郊区进行了中国林蛙南移养殖试验,并取得了成功。

1、越冬冬眠是中国林蛙躲避恶劣气候条件的一种生理反应,中国林蛙可以在水中冬眠,也可以在陆地上冬眠,越冬池深应在1.5m以上,水位应保持在lm左右。

越冬池内中国林蛙的密度以每平方米300对左右为佳。

陆地越冬场地要选择在避光、避风、相对比较潮湿的地方,首先在地表铺设一层瓦砾,再在瓦砾上铺一层树叶或稻草,中国林蛙会钻入树叶或稻草下的瓦砾中冬眠,越冬期间要定期向场地内喷水,同时加强对天敌的防范,并定期消毒。

2、抱对产卵三月初水温升到l0℃左右时,将种蛙从越冬池移入产卵池,种蛙密度为每平方米30对,产卵池要建在阳光充足,排灌水方便的地方。

产卵池深应在1.2m以上,池内水位不要超过625px。

池的一面要有一个斜坡,坡度在45度以下,以便中国林蛙产卵后出水休息。

在产卵池的四周要建高1.5m的围栏。

3、孵化孵化池要建在避风、有遮光避雨设施的地方。

孵化池水位应保持在2000px左右,孵化池水面要保持平稳,池四壁和池底要用水泥或塑料薄膜封好,池内要保持清洁,不能有任何污染,否则会影响中国林蛙的孵化率。

东北林蛙半人工养殖蝌蚪阶段的养殖技术

东北林蛙半人工养殖蝌蚪阶段的养殖技术

殖研究中技术的积 累而成 , 以期为林蛙养殖者提供
参考 。
分吸水膨胀 , 团重 2 0 90g 卵团应清晰透明 , 每 0 ~0 ,
卵粒呈 正黑 色 , 分布 均匀 、 且 活力 旺盛 。 东 北林 蛙 和黑 龙 江林 蛙 的 卵的识 别 : 北林 蛙 东 的卵 和黑 龙 江林 蛙 的卵 外 观差 别很 小 , 且东 北林 蛙 产 卵期 比黑 龙 江林 蛙产 卵期 稍早 5 7d ~ ,故 区分东 北 林 蛙 的卵 和 黑 龙 江林 蛙 的卵 是 很 重 要且 有难 度 的 。东北 林 蛙适 宜 生境 为 阔 叶树 为主 的森 林 , 而黑 龙 江林 蛙为 沼泽 地 的生态环 境 。如蛙场 内既有 阔叶 林 又 有 沼 泽地 , 二 者 都 可 能存 在 ; 蛙场 内 没有 则 如 沼泽地 , 则不 会 有黑 龙 江林 蛙 卵 。黑龙 江林 蛙 多产
(. 1 合江林业科学研究所 , 黑龙江 佳木斯 140 ;. 5022 佳木斯市佳林东北林蛙养殖场, 黑龙江 佳木斯 140 ) 502
东北 林蛙 是 我 国著 名 的经 济 蛙种 , 蛙 的输 卵 林 管 即林 蛙 油 是名 贵 的食 品 、 品 、 品 , 北林 蛙 主 补 药 东 要 分 布在 中 国东北 三 省 , 东北 林 蛙 的养 殖 大都 在 黑 龙江 、 吉林 和辽 宁三 省 。林 蛙 养殖 是近 3 0年才 发展 起 来 的养 殖 项 目 , 蛙 养 殖技 术 复 杂 , 林 养殖 环 节 多 , 养 殖 难度 大 , 点 多 。加 之 养殖 者 间技 术 交 流 的不 难 畅 , 林 蛙养 殖 业 的发 展 经 历 了很 多 的 曲折 。林 蛙 使 的疾 病 防治 关 系 着 养殖 的成 败 , 殖 中要 做 到 “ 养 预 防 为主 , 防重 于治 ” 。但林 蛙发 病有 时 也要积 极切 科 学 的治疗 。本文 依据 养殖 者 多年 的经 验 的总结 和养

饲养林蛙蝌蚪应注意些什么?

饲养林蛙蝌蚪应注意些什么?

饲养林蛙蝌蚪应注意些什么?
水中有丰富的氧气是养好仔蝌蚪的关键,因此,既要注意培肥池水,又要使水质不污染变质。

一般的做法是:在每100立方米池水中每1-2周投入25--50千克的畜粪或将无毒草类压入塘泥中沤肥,使池水成为黄绿色的肥水,在闷热的晚上采取相应的增氧措施。

在培肥池水的基础上,适当人工投饵,增加动物性蛋白饵料,提高水温,则可加速蝌蚪的生长发育与变态。

1.授饵的基本要求
(1)饵料必须新鲜、清洁。

草料要用漂白粉消毒(每立方米水放50-l00克漂白粉,在水中浸泡草料半小时);动物性饵料应清洗干净,腐烂、变质的均不能饲喂,以免蝌蚪患肠胃炎和污染承体。

(2)饵料应多样亿。

因各种饵料的营养成分及其含量不同,蝌蚪对不同饵料的喜好也不同。

经常更换饵料可使蝌蚪增加食欲,提高饵料利用率,得到较全面的营养。

长期吃单一饵料的蝌蚪,不仅生长发育不良,且易患病。

(3)投饵要根据外界环境条件、蝌蚪生育期及健康状况做相应改变。

有雷阵雨时要少投或不投;早晨蝌蚪浮头时或有个别死亡现象时,要控制投饵。

2.授饵的方式
(1)饵料台授饵。

在蝌蚪池中设立若干个饵料台,其规格和数量决定于池面积及养殖密度等因素。

将人工饵料捣碎浸泡,然后放入饵料台。

1。

东北林蛙蝌蚪的饲养管理技术

东北林蛙蝌蚪的饲养管理技术
和养 殖 实 践 表 明 , 料 中 的蛋 白质 含 量 、 饲 动物 性 蛋
白和植物性蛋 白所 占的比例影响蝌蚪的体质 、 体重
和生 长发 育 的时 间 ,也就 是 达到 变态 所 需 的时 间 。
上 , 行“ 应实 四定 ” 则 。定质 : 饲料 要 求鲜 嫩 、 原 菜类
无根 、 无泥 , 蝌蚪喜食 。颗粒饲料要求营养全面 、 适
食量 不 同 。定 时 : 在 蝌蚪 在水 溶 氧高 的条件 下 吃 要
在林 蛙蝌 蚪 的快速 生 长期 ,饲料 总 蛋 白 中动物 性 、 植物 性蛋 白含 量对 其 影 响不 明显 。动物 性 、 物性 植 饲料 的 比例 以及蛋 白质 含 量 的 不 同 对林 蛙蝌 蚪 的 发 育速 度 、 态完 成 所 需 时 间 、 蛙 个 体 大小 和体 变 幼 质强 弱都 有影 响 , 林 蛙蝌 蚪 的成 活 率 和变 态率 但对

省佳 木斯 地 区 , 蚪孵 化 饲养 期 为 4月 5日至 6月 蝌
5日, 提前孵化 2 0d左右, 实行的是提早孵化 、 饲养 技术。一般蝌蚪发育期在 5~ 0d 0 6 。 影 响蝌蚪生长期间 的因素主要有水温 和饲料
中蛋 白质含 量和 饲料 中动植 物蛋 白的 比例 。 蝌 蚪 生长 适宜 温 度 为 l 0℃ , 温过 低虽 然 62 水
丝 术 与

《 产养殖) 0 2年第 9 水 ) 1 2 期
2 正 确掌 握从 孵化 池移至 到饲 养池 的 时间 . 2
31 水 温和饲 料对蝌 蚪 生长期 间的调控 .
蝌蚪 从 大 棚 中 的孵 化 池 移 到 蝌 蚪 饲 养 池 的 时
蝌蚪的生长发育期 间对蝌蚪个体重量 、 体质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养殖林蛙的蝌蚪饲养方法
林蛙属欧洲林蛙的中国亚种。

商品名哈士蟆。

广泛分布于中国北部。

西伯利亚、朝鲜等也有分布。

少数在泥间或树根下越冬,次年清明前后复苏。

4月中至5月初是繁殖季节。

在繁殖期间,它们会在田野的沟渠、河边用8~20天孵出蝌蚪,1个月完全变成青蛙,体长约19毫米。

而蝌蚪的饲养是直接关系到蝌蚪的生长发育和变态幼蛙的质量。

一、铒料的种类及加工
铒料分精料和粗料。

精料主要是玉米粉、豆饼粉、麦麸等,粗料主要是各种植物的嫩茎叶,如:蒲公英、蒿草等(有毒的除外)。

精料的加工过程主要是把玉米粉、豆饼、麦麸按3:1:1比例,适当加工入少量鱼粉,均匀混合,加水煮成糊状,冷却后饲喂。

粗料加工过程主要是将嫩茎叶加工成2—3厘米的小段,然后煮熟冷却备用。

二、饵料的投放
将煮熟、冷却后的饲料,投放在边缘的浅水区,以便于蝌蚪采食。

投放方法:用一米长左右的蒿杆枝条等,把饵料粘在其上,投放到水中,让其漂浮在水面上,或者两头架起固定,既有利于蝌蚪均匀采食,又能提高饲料利用率,防止污染水质。

也可用宽2厘米、厚1厘米、长1米左右的窄木条,效果更佳。

饵料的投喂量要根据蝌蚪的不同生长时期确定:蝌蚪初期,大约一周左右可以不喂饵料;7—10日龄左右,每天上午投喂一次即可;10—25日龄上、下午各投放一次;25—35
天左右,食量大,到高峰期,每天早晨、中午、下午各投一次。

饵料量目前尚无明确标准,可按蝌蚪数量适量投喂,以每次投喂稍有剩余为标准,在35日龄左右,每万只蝌蚪食量可达到2—3公斤。

蝌蚪到40日龄进入变态期,已基本停止进食,因为蝌蚪发育快慢不一,所以实际生产过程中要细心观察,灵活运用饲喂方式及饲喂养,以免饵料不足或过剩。

另外用取油后的林蛙副产品(肢体)磨碎加工是一种极好的饲料。

饲喂方法:将加工好的饲料粉配合少量的玉米粉和青菜按上述方法投喂即可。

三、灌水技术
蝌蚪期必须保证池内有充足的水量,因此正确地掌握灌水技术是蝌蚪饲养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

蝌蚪初期,气温较低,需氧量少,因此水流应通过晒水池,主水渠,然后在池子同侧进水、出水保证水的温度和池内水的相对稳定。

在夜间或阴天要加大灌水量,使水深达到50厘米左右,起到保温、防止结冰的作用。

到蝌蚪生长后期(30日龄以后),气温渐高,蝌蚪耗氧量增加,所以应采取对角线式灌水法,加大灌水量,增加换水速度,既能降低温度,又能保持水质清洁,提高含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