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总论
交通工程总论考试复习(附课后答案)

第一章1、交通工程的定义: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驻的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营运、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美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科学。
2、运输工程学包括哪五类: 道路、铁路、航空、水路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3、交通工程学的特点:(1)系统性(2)综合性(3)交叉性或复合性(4)社会性(5)前瞻性(6)动态性第二章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人、车、路1、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具体表现:视力;视野;色感2、驾驶员的反应特性及反应时间: 反应是由外界因素刺激而产生的知觉行为过程。
它包括驾驶人从视觉产生认识后,将信息传到大脑知觉中枢,经判断,再由运动中枢给四肢发出命令。
反应时间:2.5s3、车辆的交通特性:设计车辆尺寸;动力性能;制动性能;快速公交车辆特性4、路网布局的形式及特点:公路网布局有三角形、并列形、放射形、树叉形. 城市道路网布局有棋盘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行等。
5、交通量的定义: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影响交通量特性的因素主要有:(1)公路、城市道路的类型和等级(2)道路功能(3)地区特征(4)时间特征6、高峰小时系数的定义:高峰小时系数PHF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用量之比。
7、设计小时交通量(1)定义:设计小时交通量是以小时为计算时段的交通量,是确定车道数、车道宽度和评价服务水平的依据。
所谓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30HV)就是将一年中测得的8760个小时交通量,以大到小按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2)应用:对于多车道公路,运用设计小时交通量可确定其车道数和路幅宽度,通过准确计算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对于双车道公路,主要用语计算各不同时期的高峰小时和交通量,并据以评价道路服务水平、使用品质等。
交通工程总论第三版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总论第三版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交通工程总论•课程代码:XXXXXXXX•学时数:64学时(4学分)•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交通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交通工程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交通工程设计和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在实际工程中进行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交通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掌握交通流理论和交通控制原理;3.掌握交通调查与交通规划基本方法;4.掌握道路、机场和港口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点;5.了解城市公共交通的设计和管理方法;6.掌握交通安全理论和技术,掌握事故调查和分析方法;7.了解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信息化的相关概念和技术。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交通工程学科概述1.交通工程学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2.交通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3.交通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第二章交通流理论与交通控制1.交通流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交通流模型和参数3.交通流稳定性理论和分析方法4.交通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5.信号控制、交叉口设计和高速公路控制技术第三章交通调查和交通规划1.交通调查的目的、方法和技术2.交通需求预测及其方法3.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4.市区道路、城市轨道交通和公路网规划的原则和方法5.交通枢纽规划和产业园区交通规划第四章道路设计与管理1.道路设计的原则和方法2.道路设计的可行性研究和规划编制3.道路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标准4.道路工程的施工和监理管理第五章机场和港口设计与管理1.机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机场规划和设计的技术要点和标准3.港口的基本概念和分类4.港口规划和设计的技术要点和标准5.港口物流管理和安全管理第六章城市公共交通设计与管理1.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分类和组成2.城市公共交通需求调查和分析方法3.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设计和站点设施选址4.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和设备管理第七章交通安全理论与技术1.交通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交通安全事故统计和分析方法3.交通安全控制和管理方法4.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标志的设计和使用第八章智能交通系统与交通信息化1.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和分类2.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3.交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四、课程教学形式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课堂互动、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交通工程总论学习心得

交通工程总论学习心得交通工程总论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首先,交通工程总论介绍了交通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交通工程是指研究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营的科学与技术。
通过了解交通工程的发展历程,我明白了交通工程是与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它的发展可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促进城市的发展。
其次,交通工程总论介绍了交通工程的基本原理。
交通工程的设计和规划需要考虑交通需求、交通流、交通网络等因素。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了解到交通需求的分析和预测是交通工程设计的基础,只有准确把握交通需求,才能确保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
此外,我还学习了交通流理论,包括交通流的稳定性、流量-密度关系、速度-密度关系等。
这些理论不仅是交通工程设计的依据,也是交通流优化的重要理论基础。
再次,交通工程总论还介绍了交通工程规划和设计的方法和工具。
交通工程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交通需求、土地利用、环境影响等。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了解到了一些常用的交通工程规划方法,如四阶段法、分层规划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交通工程师合理规划交通系统,提高交通效率。
此外,交通工程设计还需要使用一些工具和软件,如交通模拟软件、交通优化软件等。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熟悉了一些常用的交通工程设计工具,这对我以后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非常有帮助。
最后,交通工程总论还介绍了交通工程的技术与管理。
交通工程的发展需要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了解到了一些新兴的交通工程技术,如无人驾驶、智能交通系统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些新技术将对交通工程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外,交通工程的管理也非常重要,通过合理的管理,可以确保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了解到了一些常用的交通工程管理方法,如交通监控、交通调度等。
这些方法对于提高交通系统的管理水平非常有帮助。
交通工程总论复习资料

1、交通工程学的定义:北京工业大学任福田关于交通工程学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
它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的完成交通运输任务;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建设、交通运营管理;研究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2、交通系统构成的要素:人/物 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交通环境、规则、信息3、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涉及5E 工程、执法、教育、环境、能源)交叉性和复合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4、影响驾驶人的交通特性:心理、视觉(静视力、动视力、夜视力)、反应5、明、暗适应:由明亮处进入暗处,眼睛习惯后视力恢复成为暗适应,反之称为明适应6、炫目:视野内有强光照射,使人的眼睛有不舒服的感觉形成视觉障碍7、疲劳和饮酒对于驾驶员特征的影响:反应时间显著增长 操作能力下降 判断失误增多8、物流对车辆的使用要求:①、车辆的运输效率高 ②、车辆承载方便舒适 ③车辆的行驶性能和安全性能好 ④车辆运营成本低 ⑤车辆对环境的污染小9、车辆的行驶条件:①、驱动力必须大于各项阻∑F②驱动力不能大于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力F<φz F 式中的φ为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路面处于干燥状态为0.5~0.7,路面处于潮湿状态0.3~0.4,泥泞冻结状态为0.1~0.2 ,GK 为驱动轮负荷,小客车为汽车总量的0.5~0.65,货车为汽车总量的0.65~0.8.10、与公路相比较,城市道路具有如下特点:①功能多样;②组成复杂;③行人交通量大;④车辆多、类型杂、车速差异大;⑤交叉口多;⑥沿路两侧建筑密集;⑦道路交通量分布不均衡;⑧政策性强。
11、进入交叉口的车辆,由于行驶的方向不同,相错位交叉口;相互交错的方式有以下3种: (1)分流点——来自同一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行驶时的分叉点(2)交汇点——来自不同方向的车辆向同一方向行驶时的汇合点 (3)冲突点——两股车流轨迹线呈交叉形的交汇点 。
交通工程总论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住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营运,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设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美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科学。
汽车的动力性能包括,最高车速加速度加速时间,最大爬坡能力。
汽车的制动性能主要体现在制动距离或制动减速度上。
道路网体系,道路网体系一般分为公路网和城市道路网两大体系。
其内涵主要包括道路等级和行政等级两大类分法。
技术等级分为,高速,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五级公路。
行政等级分为国道,省道,县道,镇道,村道路等四级。
城市道路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分为四大类快速路,在城市道路网中起快速交通骨架作用,联系城市主要片区,连接各条主干路,对外交通出入口,满足交通流大量聚集快速流动的要求。
主干路,在城市交通中起“通”的作用以交通功能为主,服务功能为辅,要求通过的车辆快而多。
次干路,结合主干路形成网络,起集散交通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支路,主要其“达”的作用,方便居民集散。
支路,主要其“达”的作用,方便居民集散。
路网密度: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等于该区域内道路总长比该区域的总面积。
交通量:交通量是一个随机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交通量都有变化的。
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现象,称之为交通量的时空分布特性。
影响交通量特性的因素:1公路,城市道路的类型或等级。
2道路功能。
3地区特性4时间特性。
交通量特性的分析:1交通量的时间分布特性2交通量的空间分布特性3交通量的构成特性。
交通调查的主要内容:1交通六要素调查,包括描述交通流特性的主要参数,交通量,车速,密度以及与其有关的车头距,占有率等地调查。
2交通出行调查,包括土地利用,交通生成,分布于分配特性的调查,其中常见的有OD调查,居民出行调查等。
3交通事故调查,包括对事故发生次数,伤亡,性质,地点,原因的调查。
2024年交通工程总论学习心得范文(2篇)

2024年交通工程总论学习心得范文交通工程总论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本学期我修读了这门课程,通过对交通工程的系统学习和研究,我对交通工程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强实践操作,深化对交通工程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的总结。
首先,在课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交通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目标和原则等基本概念。
尤其是对交通工程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对交通工程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交通工程是以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为目标,通过设计、建设和管理交通设施,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学科。
在现代社会,交通工程对于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交通工程的学习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其次,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交通规划是交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城市交通的整体规划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学习交通规划,我了解到如何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交通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方案。
在实际操作中,我也学习到了如何使用相关软件进行交通预测和仿真分析,从而为交通规划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交通规划的学习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也培养了我综合分析和决策能力,对我今后从事交通工程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再次,在课程中,我们还学习了交通流理论和交通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交通流理论是交通工程的核心理论之一,它研究交通流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为交通规划和交通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学习交通流理论,我对交通流的组成和运动规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一些经典的交通模型,如基本线性模型、微观仿真模型和动态交通模型等。
这些模型不仅可以用于交通规划和交通预测,还可以用于交通控制和交通优化。
通过实践操作,我熟练掌握了这些交通模型的应用方法,并且对解决实际交通问题具有了更加准确和有效的方案。
交通工程总论摘要

《交通工程总论》摘要第二章 交通特性分析一、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人 、 车、路。
关于车的动力性能:最高车速、加速度(或者加速时间)、最大爬坡能力最高车速:指在良好的水平路段上,汽车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km/h)。
加速时间:分为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
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是指汽车从第一挡起步,以最大的加速度逐步换至高挡后达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要的时间。
超车加速时间:是用高挡由30km/h 或40km/h ,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度所需的时间。
爬坡能力:用汽车满载时一挡在良好的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max i (%)来表示。
车的制动性能:体现在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上。
制动距离(L)公式为)(254/2i V L ±=ϕv :汽车制动开始时的速度(km/h )i:道路纵坡度(%)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ϕ: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系数。
制动减速度:制动效能的稳定性和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上。
特别是:方向稳定性是指制动时不产生跑偏、侧滑及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
后能侧滑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道路交通特性:道路网体系和道路网布局。
道路网体系:包括道路等级、功能、布局、密度等宏观体系要素以及道路线形、断面、结构以及配套设施和管理等微观技术标准与要求。
包括:公路网和城市道路网。
公路网的等级划分:技术等级和行政等级。
技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等五级。
行政等级:国道、省道、县道、镇村道路等四级,还有专用道路。
城市道路网: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快速路:在城市道路网中起快速交通骨架作用,联系城市主要片区,连接各条主干路、对外交通+出入口,满足交通流大量聚集快速流动的要求。
(原则上只有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才考虑规划建设,功能:快速疏解跨区间长距离大运量机动车流,既提高路网的总体容量和快速疏解能力,又减轻主次干路网的交通压力和交通污染的影响面。
快速路应该尽量保证期交通流的联系性)。
交通工程总论重点

交通工程总论重点1.交通工程学的概念: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规律,成立交通计划、设计、操纵和治理的理论方式,和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加倍平安快捷舒适的一门科学技术。
2.交通工程学科的外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设计等方面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或复合型、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3.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①驾驶人的交通特性:驾驶人的职责和要求;驾驶人的反映操作进程;生理心理特性;②乘客交通特性: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搭车反映;社会阻碍③行人交通特性:行人交通流特性;4.典型公路网布局:三角形、并列形、放射形、树叉形城市道路网布局:棋盘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形5.路网密度:该区域内道路总长比上该区域总面积6.交通量概念:在选按时刻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址、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据7.特性分析三个方面:①交通量的时刻散布特性;②交通量的空间散布特性;交通量的组成特性8.顶峰小时交通量:在城市道路上,交通量时变图一样呈马鞍形,上下午各有一个顶峰,在交通量呈现顶峰的那个小时,称为顶峰小时,顶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顶峰小时交通量。
9.第30位小时最高小时交通量确实是一年中测得的8760个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按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的K值十分稳固,散布在12%--18%之间10.6个行车速度的概念。
①地址车速:车辆通过某一地址时的瞬时车速②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刻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③运行车速: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人员在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维持的平安车速④行程车速: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刻之比⑤临界车速:道路达到理论通行能力是的车速⑥设计车速: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形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维持的最大平安车速11.速度与密度的关系(简答)①线性关系:v=Vt(1-K/KJ);②对数模型;v=vmln(Kj/K);③指数模型:v=Vf *e的(K/Km)次幂12.流量与密度的关系(简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工程总论
[交通工程总论]
本章主要讲述了交通工程学的定义,交通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交通工程学的性质特点
和交通工程学的建立和发展等。
一、交通工程学的定义
我国《交通工程手册》给出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
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建立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
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经济的一门
技术科学。
二、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
1.系统性:以系统分析原理来认识交通问题,以系统工程原理来解决交通问题。
2.综合性:研究的内容涉及“5E”学科(Engineering、Enforcement、Education、Environment、Energy)
3.交叉性或复合性:交通工程学是交通工程学科与电子工程学科、信息工程学科、自
动控制学科、计算机技术学科、汽车工程学科等在交通运营管理中的相互交叉、相互融合。
4.社会性: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
5.前瞻性: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交通必须先行。
6.动态性:交通流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系统,又是一个随机系统,具有典型的随机特性。
第二章交通特性分析
交通特性分析是进行合理的、科学的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本
章主要讲述了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交通量的基本特性,行车速度特性和交通流的基本特
性及其相互关系。
2-1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一、人的交通特性
交通系统中的人主要指交通参与者,包括驾驶人、行人、乘客及居民。
1.驾驶人的交通特性
(1)驾驶人的职责和要求
(2)驾驶人的反应操作过程
(3)驾驶人的生理、心理特性
2.乘客交通特性
(1)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
(2)乘车反应
(3)社会影响
3.行人交通特性
(1)行人交通流特性
(2)行人交通特征及相关因素
二、车辆交通特性
1.设计车辆尺寸:与道路设计、交通工程有密切关系。
2.动力性能:包括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能力。
3.制动性能:体现在制动距离、制动效能稳定性和制动方向稳定性。
其中,制动距离(L)公式为:L=v∧2 ±i254
三、道路交通特性
道路服务性能的好坏体现在量、质、形三个方面,即道路建设数量是否充分,道路结构能否保证安全,路网布局、道路线形是否合理。
1.道路网体系:一般分为公路网和城市道路网两大体系。
2.道路网布局
典型的公路网布局有三角形、并列形、放射形、树叉形等。
典型的城市道路网有棋牌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形等。
2-2交通量的基本特性
一、交通量的定义
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二、交通量的时间分布
1.月变化:一年内各月交通量的变化。
2.周变化:一周内各天的交通量变化,也称日变化。
(1)高峰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
(2)高峰小时系数PHF: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三、交通量的空间分布
1.城乡分布:城市道路的交通量大于农村公路的交通量。
2.在路段上的分布:由于路网上各路段的等级、功能、所处的区位不同,在同一时间内,路网上各路段的交通量有很大不同。
1.交通量的方向分布
方向分布系数KD:KD=主要行车方向交通量⨯100% 双向交通量
4.交通量在车道上的分布
四、交通量的构成特性
交通量的构成指交通量中各种交通工具所占数量和比重。
分析交通量构成特性是确定道路功能、性质和制订交通管制策略措施的重要依据。
五、设计小时交通量
所谓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30HV)就是将一年中测得的8760个小时交
通量,从大到小按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设计小时交通量:DHV=AADT⨯K 车道数:n=DHV C单
路幅宽度:W=W1⨯n
在考虑方向不均系数的情况下,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为:
KKDDDHV=AADT⨯⨯ 100100
则n=DDHVAADTKKD⨯2=⨯⨯⨯2 C单C单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