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综合征和戒断综合征的症状标准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

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一、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精神活性物质是指来自体外,可影响精神活动,并可导致成瘾的物质。
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有酒类、阿片类、大麻、催眠药、抗焦虑药、麻醉药、兴奋剂、致幻剂和烟草等。
精神活性物质可由医生处方不当或个人擅自反复使用导致依赖综合征和其他精神障碍,如中毒、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及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
【症状标准】(1)有精神活性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2)出现躯体或心理症状,如中毒、依赖综合征、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及情感障碍、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除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精神活性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活性物质诱发的其他精神障碍。
【说明】如应用多种精神活性物质,鼓励作出一种以上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并分别编码。
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指来自体外的某些物质,虽不产生心理或躯体性成瘾,但可影响个人精神状态,如产生摄入过量所致的中毒症状(过去称为中毒性精神障碍)或突然停用所致的停药综合征(如反跳现象)。
【症状标准】有非成瘾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由此引发心理或躯体症状,如中毒、智能障碍、精神病性症状、情感症状、神经症样症状,或人格改变等。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除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非成瘾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和器质性精神障碍。
二、精神分裂症(分裂症)诊断标准:本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
镇静剂或催眠剂依赖综合征的治疗与护理

05
社会功能受损: 药物依赖导致工 作、家庭、社交 等方面出现问题
06
药物滥用史:有 长期使用镇静剂 或催眠剂的历史
07
排除其他疾病: 排除其他疾病导
致的类似症状
08
药物依赖评估: 通过专业评估工 具评估药物依赖
程度
09
药物依赖治疗: 根据药物依赖程 度和个体情况制
定治疗方案
10
药物依赖护理: 提供心理支持和 生活护理,帮助 患者度过戒断期
01
度,确保药物的合理使
用
加强对药物使用的监测,
02 及时发现和纠正滥用药
物的行为
提高医务人员的药物使
03 用知识,避免过度使用
药物
加强药物依赖的宣传教
04 育,提高公众对药物依
赖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加强健康教 育:提高公 众对药物依 赖的认识, 了解药物滥 用的危害
媒体宣传: 通过媒体宣 传,提高公 众对药物依 赖的警惕性
和康复期
药物依赖的鉴别诊断
药物依赖的症状:包括生理依赖和心理 0 1 依赖,如耐受性、戒断症状、渴求等
药物依赖的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临 0 2 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
药物依赖的鉴别:与其他精神疾病、 0 3 躯体疾病等相鉴别
药物依赖的评估:包括药物依赖的程度、 0 4 持续时间、影响因素等
04
药物成瘾:对药 物产生心理和生 理上的依赖,无 法控制使用药物
药物依赖的诊断标准
01
药物滥用:长期、 大量使用镇静剂 或催眠剂,导致
药物依赖
02
戒断症状:停药 后出现失眠、焦 虑、抑郁、头痛
等戒断症状
03
药物依赖与戒断

离子通道和受体磷酸化
药物依赖相关的靶基因表达
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离子通道 细胞内信号传达系统表达 神经递质或活性物质合成
神经元敏感化
适应性改变
神经元形态结构相关物质表达
药物依赖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1.渴求与强迫性觅药行为精神依赖的特征性表现 2.戒断综合征生理功能紊乱
精神和行为异常、躯体症状、自主神经系统症状
复吸(relapse) 重新滥用。
依赖性药物分类
麻醉药品 阿片类(opioids) 可卡因(cocaine) 大麻类(cannabis) 精神药品 镇静催眠药和抗焦虑药 中枢兴奋药 致幻剂 其它:烟草、酒精、挥发性溶媒
不同依赖性药物作用的受体和受体信号不同
药物
阿片类药物 可卡因 安非他明 酒精 大麻 μ、δ、κ受体 通过抑制多巴胺转运体,间接兴奋多巴胺受体 通过增加多巴胺释放间接兴奋多巴胺受体 增强GABAA受体功能抑制NMDA受体功能 兴奋CB1、CB2受体
GABA、Ach 能神经元
前额叶皮层(PFC)
DA能神经元
海马、 杏仁核
谷氨酸(Glu) 能介导的兴奋性 传入神经末梢 DA受体 (DA1) 奖赏效应
+
+
伏隔核(NAc)
DA释放
天然或药物性激励
药物依赖性
药物分h 能神经元
消除 抑制
—
μ受体
前额叶皮层(PFC)
阿片类
DA能神经元
海马、 杏仁核
谷氨酸(Glu) 能介导的兴奋性 传入神经末梢 DA受体 (DA1) 奖赏效应
+
+
伏隔核(NAc)
可卡因、安非他明
戒断症状名词解释

戒断症状名词解释
戒断症状指的是一个人在停止使用某种物质或行为后,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和不适感。
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物质成瘾或行为成瘾导致的身体和心理依赖。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戒断症状及其解释:
1. 戒断综合征:戒断综合征是指停止使用心理活动的物质或行为之后发生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症状。
其中最常见的是焦虑、抑郁、易怒、失眠、疲劳、食欲不振等。
戒断综合征可以持续数天到数周不等。
2. 推拿:推拿是戒断症状的特征之一,指产生强烈的渴望或欲望,以重新使用物质或进行特定行为。
推拿可能伴随着焦虑、烦躁、身体不适感等症状。
3. 异常疲劳:停止使用某种物质或行为后,很多人会感到异常疲劳和体力不支。
这是由于戒断过程中身体对原有依赖的适应性减弱所致。
4. 情绪波动:戒断症状常伴随着情绪的波动,包括但不限于焦虑、抑郁、易怒、不安等。
这些情绪波动可能是由于戒断过程中大脑的神经适应发生了变化所导致的。
5. 睡眠障碍:戒断症状中常伴有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多梦、噩梦等。
这可能是由于戒断过程中神经系统的紊乱所致。
6. 注意力不集中:戒断症状还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
减退。
这一点很常见于戒断症状比较严重的人群。
7. 生理症状:某些成瘾物质或行为的戒断症状还可能导致一些生理症状,例如颤抖、头痛、胃肠不适、肌肉酸痛等。
戒断症状的出现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戒断过程中应适当采取相关措施以缓解症状,如进行心理咨询、支持群体治疗、适度运动、改善饮食习惯等。
阿片类物质使用相关障碍诊断治疗指导原则

阿片类物质使用相关障碍诊断治疗指导原则发布时间:2017-12-06为规范阿片类物质使用相关障碍的诊断治疗工作,原卫生部于1993 年发布了《阿片类成瘾常用戒毒疗法的指导原则》,并于2009年9月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名称为《阿片类药物依赖诊断治疗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和《戒毒条例》的实施,以及戒毒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的戒毒理念的问世,《指导原则》已经不能满足戒毒医疗工作的需要,为此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对《指导原则》进行了修订,修订后更名为《阿片类物质使用相关障碍诊断治疗指导原则》。
修订后的《阿片类物质使用相关障碍诊断治疗指导原则》规范和统一了诊断标准和方法,明确了治疗目的、治疗方法和有效治疗的基本要素,增加了药物维持治疗和防复发治疗干预的内容。
阿片类物质包括天然类如鸦片、从阿片中提取的吗啡生物碱及其人工半合成或合成的衍生物。
常见的阿片类物质有鸦片、吗啡、海洛因、美沙酮、丁丙诺啡、哌替啶和芬太尼等,均具有镇痛、镇静、改变心境(如欣快)、镇咳及呼吸抑制等药理、毒理作用。
反复使用阿片类物质可出现耐受性、依赖综合征、戒断综合征等物质使用相关障碍。
一、临床表现(一)急性中毒症状因单次过量使用阿片类物质所致,主要表现有反应迟钝、意识丧失、呼吸抑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典型的临床“三联征”表现为:昏迷、针尖样瞳孔和呼吸抑制(呼吸节律变慢、深度变浅,严重时可降至2-4次/分钟)。
其它表现有皮肤湿冷、体温降低、紫绀、肺水肿、心律减慢、休克、下颌松弛及舌后坠等。
(二)戒断症状1.戒断综合征症状:指停止或减少使用阿片类物质,或使用阿片受体拮抗剂后出现的一组特殊症状群。
2.急性戒断症状和体征:⑴症状:渴求感、恶心、呕吐、肌肉疼痛、骨关节痛、腹痛、不安、食欲差、疲乏、发冷、发热等;⑵体征:流泪流涕、哈欠、喷嚏、瞳孔扩大、出汗、鸡皮征、血压升高、脉搏和呼吸加快、体温升高、震颤、腹泻、失眠、男性自发泄精、女性出现性兴奋等;⑶精神障碍(例如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等)。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

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一、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精神活性物质是指来自体外,可影响精神活动,并可导致成瘾的物质。
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有酒类、阿片类、大麻、催眠药、抗焦虑药、麻醉药、兴奋剂、致幻剂和烟草等。
精神活性物质可由医生处方不当或个人擅自反复使用导致依赖综合征和其他精神障碍,如中毒、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及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
【症状标准】(1)有精神活性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2)出现躯体或心理症状,如中毒、依赖综合征、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及情感障碍、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除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精神活性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活性物质诱发的其他精神障碍。
【说明】如应用多种精神活性物质,鼓励作出一种以上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并分别编码。
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指来自体外的某些物质,虽不产生心理或躯体性成瘾,但可影响个人精神状态,如产生摄入过量所致的中毒症状(过去称为中毒性精神障碍)或突然停用所致的停药综合征(如反跳现象)。
【症状标准】有非成瘾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由此引发心理或躯体症状,如中毒、智能障碍、精神病性症状、情感症状、神经症样症状,或人格改变等。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除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非成瘾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和器质性精神障碍。
二、精神分裂症(分裂症)诊断标准:本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
戒断综合征

2.主要手法:按揉、擦、推、摩等。
3.操作方法:仰卧,拿揉双上肢3-5遍,掌摩腹部3分钟;按 揉百会、水沟、安眠、中脘、阳陵泉、太冲、神门、合谷 等穴各1分钟,俯卧,肘推背侧竖脊肌及双下肢背侧3-5遍, 掌擦督脉1分钟,鱼际擦下肢肝经及脾经2分钟,按肝肺腧、 心腧、脾腧、胃俞、肾腧、太溪等每穴1分钟。
在中医学理论中,虽无“戒毒综合征”一 词,但与之相似的病名有“大烟瘾”、“阿片 烟瘾”、“发瘾”、“瘾发”、“瘾脱证”等 。
〔推拿治疗〕
治疗原则
调神定智 疏调气血
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治疗
1.取穴及部位:水沟、内关、神门、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太冲、太溪等。
2.主要手法:点、按、滚、推、摩等。
3.操作方法:仰卧,鱼际揉头面部2-3分钟,掌摩腹部2分钟; 按揉水沟、神门、合谷等穴各1分钟,俯卧,滚背部膀胱经 3-5遍,掌擦膀胱经、督脉3分钟,肘推法下肢3-5遍,按 揉肺腧、心腧、脾腧等每穴1分钟。
戒烟穴位于列缺穴与阳溪穴之间, 又称甜美穴(Tim-Mee),有明显的戒 烟作用,通常可作埋针治疗,在此期间 可产生吸烟念减弱,口腔味觉改变,再 吸烟时烟味改变,如呈枯焦草味,吸烟 时喉部干燥不适,不愿将烟雾吞下。
二、戒毒综合征
指吸毒者因长期吸毒成瘾,戒断时出 现的渴求使用阿片、恶心或呕吐、肌肉疼痛、 流泪流涕、瞳孔扩大、毛发竖立或出汗、腹 泻、呵欠、发热、失眠等瘾癖证候群。
咽部不适--点按颊车、三阴交各1分钟
烦躁--涌泉、太溪、太冲、膻中各1分
辩证 肺气损伤---肺俞点按2-3分钟
加减 睡眠差---点按神门、内关、劳宫、足
精神活性物质(试题)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试题一、名词解释:1. 精神活性物质:答案:【是指能够影响人类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人们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使的心理、生理状态。
】2. 戒断综合症:答案:【戒断状态指停止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后出现的特殊心理症候群,一般表现为与所使用物质的药理作用相反的症状。
】3.依赖综合症答案:【依赖是指带有强制性的渴求、追求、与不间断的使用某种药物,以取得特定的心理效应,并借以避免断药时的戒断综合征这样的一种精神状态。
包括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
】二、判断题:1.酒精不属于精神活性物质。
(╳)2. 长期大量饮酒者如突然断酒,震颤谵妄常出现在戒酒的第24小时。
(╳)3.大麻的主要成分是Δ9四氢大麻酚。
(√)4. “冰毒”是指甲基苯丙胺,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5. 耐受性是指停止使用会出现明显的戒断症状。
(╳)6. 戒断症状是指增加使用剂量后所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
(╳)7. 阿片类物质依赖的替代治疗是指利用与毒品有相似作用的药物来替代毒品,以减轻戒断症状的严重程度,使病人能较好的耐受。
(√)8. 药物滥用的原因完全是因为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造成。
(╳)9. 镇静催眠药中毒时可出现共济失调、言语不清。
(√)10. 海洛因是属于苯丙胺类兴奋剂的一种。
(╳)三、单项选择题1、药物依赖是指【A】A、对药物强烈的渴求B、对药物的需要C、躯体依赖D、精神依赖E、服药后获得的特殊快感2、在引起药瘾的因素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E】A、药物的可获得性B、遗传素质C、人格的易感性D、社会文化因素E、人主观因素3、药物依赖形成的机制中哪项是不可能的【C】A、代谢耐药性和细胞耐药性B、受体学说C、脑敏感学说D、戒断综合征的废用性增敏假说E、生物胺学说4、下列哪项不是吗啡镇痛药成瘾的精神症状【B】A、情结果低落、消沉、易激惹B、痴呆C、用成瘾药后情绪高涨、活跃D、记忆力下降E、人格改变5、关于戒断综合征一般的表现哪项是错误的【C】A、情绪改变B、幻觉或错觉C、判断力增强D、人格改变E、失眠6、中枢神经兴奋剂是指以下哪种【D】A、杜冷丁B、速可眠C、眠尔通D、苯丙胺E、可卡因7、急性酒中毒不包括以下哪个类型【A】A、酒中毒性脑病B、单纯醉酒C、病理性醉酒D、复杂性醉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E、普通醉酒状态8、慢性酒中毒不包括以下哪种类型【B】A、依赖综合征B、病理性醉酒C、酒中毒性幻觉症D、酒中毒性妄想症E、酒中毒性痴呆9、慢性酒中毒治疗多采用以下哪种方法【B】A、戒酒B、综合性疗法C、对下治疗D、支持治疗E、心理治疗10、导致精神障碍的药物中毒中哪项不是非依赖性药物【D】A、强地松B、阿托品C、雷米封D、杜冷丁E、颠茄11、导致精神障碍的药物中毒中哪项不是非依赖性药物【D】A.强地松B.阿托品C.雷米封D.杜冷丁E.颠茄12、慢性酒精中毒的震顿谵妄的临床表现是【A】A.停酒后出现的急性精神症状群B.长期饮酒过程中出现的慢性精神症状群C.停酒后缓慢出现的记忆障碍D.长期饮酒过程中出现的记忆障碍E.长期饮酒过程中出现的行为改变13、关于戒酒综合征,错误的说法是【B】A.与长期、大量饮酒有关B.症状初发于突然停酒后48~96小时内C.可有情绪障碍、思维障碍、意识障碍等表现D.为慢性酒精中毒的表现形式之一E.可导致患者死亡14、急性酒中毒不包括以下哪个类型【A】A.酒中毒性脑病B.单纯醉酒C.病理性醉酒D.复杂性醉酒E.普通醉酒状态15、中枢神经兴奋剂是指以下哪种【D】A.杜冷丁B.速可眠C.眠尔通D.苯丙胺E.可卡因16、关于戒断综合征一般的表现哪项是错误的【C】A.情绪改变B.幻觉或错觉C.判断力增强D.人格改变E.失眠17、下列哪项不是吗啡镇痛药成瘾的精神症状【B】A.情绪低落、消沉、易激惹B.痴呆C.用成瘾药后情绪高涨、活跃D.记忆力下降E.人格改变18、药物依赖形成的机制中哪项是不可能的【C】A.代谢耐药性和细胞耐药性B.受体学说C.脑敏感学说D.戒断综合征的废用性增敏假说E.生物胺学说19. 我国的毒品不包括【E】A.阿片类B.可卡因C.大麻D.兴奋剂E.酒精20. 下列各项都是精神活性物质除了【C】A.氯丙嗪B.可卡因C.烟碱D.咖啡因E.吗啡21. 吗啡和海洛因等短效药物的戒断反应的极期常出现于停药后【B】A.8-12小时B.48-72小时C.4-7天D.8-10天E.12-24小时22-23共用题干:某年轻女性,平时很少喝酒,即使喝酒每次量也很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依赖综合征(成瘾综合征)
反复使用某种精神活性物质导致躯体或心理方面对某种物质的强烈渴求与耐受性。
这种渴求导致的行为已极大地优先于其他重要活动。
【症状标准】反复使用某种精神活性物质,并至少有下列2项:
(1)有使用某种物质的强烈欲望;
(2)对使用物质的开始、结束,或剂量的自控能力下降;
(3)明知该物质有害,但仍应用,主管希望停用或减少使用,但总是失败;
(4)对该物质的耐受性增高;
(5)使用时体验到快感或必须用同一物质消除停止应用导致的戒断反应;
(6)减少或停用后出现戒断症状;
(7)使用该物质导致放弃其他活动或爱好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在最近1年的某段时间内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
【说明】包括慢性酒中毒、发作性酒狂、酒精成瘾、药物成瘾。
10.4 戒断综合征
因停用或减少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综合征,由此引起精神症状、躯体症状,或社会功能受损。
症状与病程与停用前所使用的物质种类和剂量有关。
【症状标准】
(1)因停用或减少所用物质,至少有下列3项精神症状:
①意识障碍;
②注意不集中;
③内感性不适;
④幻觉或错觉;
⑤妄想;
⑥记忆减退;
⑦判断力减退;
⑧情绪改变,如坐立不安、焦虑、抑郁、易激怒、情感脆弱;
⑨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
⑩不能忍受挫折或打击;
⑪睡眠障碍,如失眠;
⑫人格改变。
(2)因停用或减少所用物质,至少有下列2项躯体症状或体征:
①寒颤、体温升高;
②出汗、心率过速或过缓;
③手颤加重;
④流泪、流涕、打哈欠;
⑤瞳孔放大或缩小;
⑥全身疼痛;
⑦恶心、呕吐、厌食,或食欲增加;
⑧腹痛、腹泻;
⑨粗大震颤或抽搐。
【严重标准】症状及严重程度与所用物质和剂量有关,再次使用可缓解症状。
【排除标准】
(1)排除单纯的后遗效应;
(2)其他精神障碍(如焦虑、抑郁障碍)也可引起与本综合征想死的症状,需注意排除。
【说明】应注意最近停用药物时,戒断症状也可由条件性刺激诱发,对这类病例只有在症状符合症状标准时才可作出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