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6岩浆岩、变质岩、泥岩储层共76页
储层地质学

一、名词解释1. 储层(定义、类型)凡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液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层,称为储集层,依据储层岩性,主要有碳酸盐岩储层和碎屑岩储层,2. 储层描述的主要内容储层描述的任务是从沉积和储层条件出发,结合有关地质因素对研究区域内主要勘探目的层按油气勘探有利与不利程度进行区分,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其主要内容有查明沉积相带及重要沉积界线、储集体类型,储集体规模及形态,储集物性、储集体埋藏深度与成岩阶段、储集体与圈闭的配置关系、储集体盖层条件及油气显示等。
3. 油层物理油层物理是指储油气层岩石物理性质及其与油、气、水相互作用关系。
4. 页岩(储集性能)页岩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长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学物质。
与常规气藏不同,它既是烃源岩又是储层,是生物成因、热成因或者生物—热成因的连续型聚集,运移距离较短,基本属于自生自储型气藏。
因此,页岩气藏有不同于常规气藏的特殊性。
首先,页岩气藏有独特的天然气存储特征。
主要表现为: ①在形式上游离气和吸附气并存。
由于页岩一般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和粘土矿物,同时,其孔隙结构使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在基质孔隙表面吸附大量的天然气,因此,除游离气外,吸附气也成为页岩气藏重要的天然气存在形式。
②在存储空间上基质孔隙和次生裂缝并存。
因此,页岩气藏中天然气由三部分组成:裂缝中的游离气、基质孔隙中的游离气、吸附气。
二、对比分析1. 辫状河和曲流河的对比划分及对储层的贡献曲流河与辫状河河流相在油气勘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河流相是沉积砂体是油气储集的良好场所。
古河道如果接近油源,可成为油气的储集岩。
由于河流砂体岩性变化快,其内部储集物性的非均值物性较为明显。
垂相上以旋回下部河床亚相中的边滩和心滩砂质岩储油物性最好,向上逐渐变差;横向上透镜体中部储油物性较好,相两侧变差。
河流砂体可形成岩性圈闭油藏地层-岩性圈闭油藏以及构造-岩性圈闭油藏。
中国石油大学 储层地质学

的研究方法和描述技术以及储层评价和预测的综合性地质科学。
2有效孔隙度:岩石中能够储集和渗滤流体的连通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3有效渗透率:是指在多相流体从在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的渗透率。
4储层孔隙结构: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吼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以及其连通关系。
5储层非均质性:油气储层在沉积、成岩以及后期构造作用的综合影响下,储层的空间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的不均匀变化。
6层内非均质性:指一个单砂层规模内垂向上的储层性质变化。
7平面非均质性:指一个储层砂体的几何形态、规模、连续性,以及砂体内孔隙度、渗透率的平面变化所引起的非均质性。
8层间非均质性:指一套砂泥岩间互的含油层系中的层间差异。
9储层概念模型:是指把所描述油藏的各种地质特征,特别是储层,典型化、概念化,抽象成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模型。
10静态模型也称实体模型,是把一个具体研究对象(一个油田、一个开发区块或一套层系)的储层,依据资料控制点实测的数据将其储层表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和分布如实的描述出来而建立的地质模型.11预测模型:不仅忠实于资料控制点的实测数据,而且追求控制点间的内插与外推值具有相当的精度,并遵循地质和统计规律,即对无资料点有一定得预测能力。
12储层敏感性:储层对与各种类型地层损害的敏感性程度。
13速敏性:是指因流体流动速度变化引起地层微粒运移堵塞喉道,导致渗流率下降的现象。
14水敏性:粘土矿物遇水发生膨胀现象。
15酸敏性:酸液进入储层后与储层中的酸敏性矿物或原油作用,或产生凝胶、沉淀或释放颗粒导致渗流率下降的现象。
16原生孔隙:是指在岩石沉积或成岩过程中形成的孔隙。
17次生孔隙:在岩石形成以后,由溶解、交代、重结晶、白云石化以及构造运动等作用下形成的孔、洞、缝。
18原始油层压力:在未开采以前油层所具有的压力。
括火山碎屑岩,岩浆岩变质岩,泥岩,硅质岩类等。
2储集岩的基本特征:包括成分、结构、构造。
3 储集岩的主要含油物性,包括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是岩石储集性能的重要控制因素。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沉积岩石学》课程PPT

地球表层的特点是什么?
---低温、低压、有生命活动
沉积岩:在地球表层,由母岩的风化产物、有机物质、 火山物质等,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而 形成的一类岩石。
“地球表层”的特征(低温、低压): 1、温度:地表温度,-70 ℃ ~85 ℃,一般- 30 ℃ ~40 ℃。 2、压力:地表压力,大部在0.1-2MP(1-20atm)的范围内,可达1000atm。 3、水和大气的作用活跃:水和大气是母岩风化的主要营力,也是母岩风化 产物以及火山物质等搬运的主要介质。没有水和大气,就没有沉积岩。 4、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活跃:生物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也是沉积岩形 成的重要因素。
沉积岩:在地球表层,由母岩的风化产物、有机物质、 火山物质等,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而 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在地球表层,由母岩的风化产物、有机物质、 火山物质等,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而 形成的一类岩石。
“成岩作用(沉积后作用)”:沉积物沉积之后到变质作用之前或因构造运动 重新抬升到地表遭受风化以前所发生的、导致结构或成分变化的一切作用,包 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
常见 无
成层性 好
块状
高温高压下已 暗色矿物常 颗粒棱角状; 无
有岩石变质形 见,特有矿 矿物定向排列
成
物
形成的线理,
面理
成层性 差
矿物成分差异
岩浆岩
结构差异
变质岩 沉积岩
非可燃生物岩
沉积岩与岩浆岩和变质岩 有何不同?如何区分?
岩石类型
三大类岩石之间的主要区别特征
成因
矿物成分 结构与构造
化石 其它
沉积岩 岩浆岩 变质岩
储层地质学

第四章储层孔隙结构储集岩的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孔隙结构属于油气储层的微观研究范畴,而油气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流体饱和度则属于宏观统计的范畴。
研究孔隙结构,深入揭示油气储层的内部结构,对油气田勘探和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储集岩的孔隙和喉道类型储集岩的基本储集空间可划分为孔隙(广义的孔隙,包括孔隙、裂缝和溶洞)和喉道。
一般地,可以将岩石颗粒包围着的较大空间称为孔隙,而仅仅在二个颗粒间连通的狭窄部分称为喉道,或者说,两个较大孔隙空间之间的连通部分称为喉道。
孔隙是流体赋存于岩石中的基本储集空间,而喉道则是控制流体在岩石中渗流的重要的通道。
流体在自然界复杂的孔隙系统中流动时,都要经历一系列交替着的孔隙和喉道。
无论是油气在二次运移过程中油气驱替孔隙介质所充满的水时,还是在开采过程中油气从孔隙介质中被驱替出来时,都受流动通道中最小的断面(即喉道直径)所控制。
显然,喉道的大小和分布以及它们的几何形状是影响储集岩渗流特征的主要因素。
一、碎屑岩的孔隙和喉道类型1.碎屑岩的孔隙类型关于孔隙类型的划分,前人从不同角度曾提出了许多方案。
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三种:按孔隙成因的分类:将孔隙分为原生、次生及混合成因三大类。
每一类型又进一步细分为若干次一级类型。
这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一种分类方案,如V.Schmidt(1979)的分类。
按孔隙大小的分类:将孔隙分为超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大于500μm,裂缝宽度大于250μm)、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500~0.2μm,裂缝宽度250~0.1μm)和微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小于0.2μm,裂缝宽度小于0.1μm)。
这种分类着重强调孔隙大小对渗流作用的物理意义。
按孔隙成因和孔隙几何形状的分类:将孔隙分为粒间孔隙、溶蚀孔隙、微孔隙及裂缝孔隙四种类型(Pittman,1979)。
显然,其中微孔隙是按孔隙大小来划分的(Pittman定义的微孔隙直径小于0.5μm),其他则是从成因的角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等石油地质学——6潜山油气藏

新开
董家岗-沙岭
铁匠炉
潜山顶 沙三中顶 泥岩底
大湾
3、 潜山输导条件是潜山油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
风化壳输导 断层输导
特殊性
烃源岩 渗透层
断层
潜山 内隔层
初次运移 二次运移
4、 内幕油气藏的形成需要有内幕隔层(从而形成圈闭)特殊性
隔层
泥质相对 体积含量
徐庄组 馒头组
泥质百分比含量30% 泥质百分比含量60% 泥质百分比含量17-98% 泥质百分比含量70%
0. 2 4 0. 4 0
0. 2 6 0. 4 4
0. 2 6 0. 2 7
0. 4 4 0. 4 2
0. 4 2
M z+ A r 0. 4 5
0. 3 1 E d Es
1+2
0. 3 2 E s3
0. 4 5
0. 4 4
0. 4 9
油藏
气藏
正断层
不整合面 0. 4 5 C 2 9甾烷 2 0 S / ( 2 0 S + 2 0 R )
• 潘钟祥(1982)从变质和年代两方面考虑,基岩为变质岩和火成 岩再加下古生代岩层(不管变质与否)。
华北地台基底:太古 宇阜平群、下元古界 五台群和滹沱群、中 元古界长城系
渤海湾盆地的基底 为双重基底:下古 生界+太古宇和上中 下元古界
渤海湾盆地新生界下伏基岩地质图
渤海湾盆地主要潜山岩性和时代 潜山岩性的多样
2561 2761 2961 3161 3361 3561 3761 3961 4161 4361 4561 4761 4961 5161 5361 5561 5761 5961 6161 6361 656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田开发地质学考试复习知识总结

中国⽯油⼤学(华东)油⽥开发地质学考试复习知识总结油⽥开发地质学复习重点总结(⽯⼯学院40学时)第⼀章:油⽓⽥地下流体的基本特征1、名词术语(1)⽯油:是储存于地下深处岩⽯孔隙和裂缝中的、天然⽣成的、以液态烃为主的可燃性有机矿产。
(2)油⽥⽔:油、⽓⽥区域内与油⽓藏有密切联系的地下⽔,⼀般指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
(3)天然⽓:地质条件下⽣成、运移并聚集在地下岩层中、以烃类为主的⽓体。
(4)⽯油的荧光性:⽯油及其衍⽣物(⽆论其本⾝还是溶于有机溶剂中)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产⽣荧光的特性。
(5)⽯油的旋光性:当偏振光通过⽯油时,使偏光⾯发⽣⼀定⾓度旋转的特性。
2、原油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组分组成(1)主要元素:碳、氢、硫、氮、氧碳、氢占绝对优势,主要以烃类形式存在,是组成⽯油的主体;氧、氮、硫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2)化合物:烃类化合物(碳、氢)、⾮烃类化合物(碳、氢、硫、氮、氧)①烃类化合物(按结构分类):烷烃(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②⾮烃类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元素硫、硫化氢、⼆硫化物、硫醇、硫醚等)、含氮化合物(吡啶、吡咯、喹啉、钒卟啉、镍卟啉等)、含氧化合物(环烷酸、脂肪酸、酚、醛、酮等)。
(3)组分组成:根据⽯油不同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划分。
①油质:⽯油的主要组分,淡⾊粘性液体,由烃类化合物组成;溶解性强、可溶解的有机溶剂很多,不被硅胶吸附(评价⽯油质量的标志);②胶质:胶质—粘性玻璃状半固体或固体,淡黄、褐红到⿊⾊,由芳烃和⾮烃化合物组成。
溶于⽯油醚,能被硅胶吸附;③沥青质:沥青质—脆性固体,暗褐⾊到深⿊⾊,由稠环芳烃和⾼分⼦⾮烃化合物组成。
不溶于⽯油醚,能被硅胶吸附。
注意:(1)异构烷烃中类异戊⼆烯型烷烃可能来⾃叶绿素的侧链,卟啉同系物也存在于动物⾎红素和植物叶绿素中,均可作为⽯油有机成因的标志;(2)油质主要指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等烃类物质,胶质和沥青质指含有氮、硫、氧的⾮烃物质及不饱和的芳⾹烃。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解释

0000
(三)伸展构造运动的特点:
拉中有拱,拱、拉共同作用使块体掀斜。拱张出现在块 体抬升的一端,拱张的力来自岩浆的上湧。其表现:
①拱张断层,即发育在古生界地层中放射状的正断层。
义古22 义古19
义和庄潜山
②拱张地垒。
义和庄潜山
③岩浆活动
蒙阴凹陷
A.侵入
平邑凹陷
陈家庄潜山北坡
平邑凹陷
蒙阴凹陷
车59井
埕西潜山南坡
车 57 、 车571、 车572三个潜山断阶上也有一个统一的强反射 断剥面。 它对于上盘来说, 沉积地层超复其上, 后不断随深部拉 张而下沉,相当于断层活动。而断面之下则为若干个潜山台阶,所 以又是一个剥蚀面。台阶间的断层则应是拉张所形成的较陡的正断 层。 车57 车571 车572
孤东5井
2.中生界地层,特别是 下白垩系西洼组发育数 百米中性为主的火山岩 系,安山岩、煌斑岩、 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夹 部分砂泥岩,如孤东5井, 西洼组厚325.3米。
3.块体断裂,拉张掀斜,开始出现北断南超的箕状凹陷。
4.块体两端大量的拉张正断层(反向正断层)出现。
泗水凹陷
埕东潜山
泗水凹陷
(二)、拉张的成因:深部岩浆流动
结语:由于资料十分丰富,而研究时间不足且理论
基础较差,故发言中多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 专家、同行们指正。 地下情况复杂,尚有许多未解之谜需在今后的 工作中继续努力研究。
本义研究过程中得到胜利物探院领导及有关技术人 员的大力支持,深表感谢。
谢谢!
2002.5.大连
三、伸展运动(拉张)时期
从燕山运动Ⅱ幕(J3/J1+2)开始的伸展运动,一直持 续到喜山运动Ⅱ幕(东营幕)。这一时期即济阳坳陷这 一中生界断陷盆地的整个发育期。上第三系沉积时则进 入大型的坳陷时期。
油气储层地质学

0 Introduction
Definition Diagenesis are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changes that sediments undergo during and after their accumulation, but before consolidation(Gumbel
学科 中的 位置
地质学 地下油藏 石油工程 石油地质学 储层 油藏工程
圈闭 隔盖层 储层地质学 流体 温压场
盆地分析 石油地质学 沉积学 油层物理学 钻井工程 采油工程 测井地质学 油藏工程 计算机模拟 数学地质方法
一、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1972以来,现代沉积学飞速发展, 1979以来,储层次生孔隙及成岩作用研究 突破, Mcdonald, D. A. , R.C. Surdam; Schmidt V., 1985以来,第一届国际储层表征研讨会召 开ke H.B.Carrol;K.J.Weber 1987,《储层沉积学》出版Tillman R.W. 1990,储层建模Haldorsen H.H., E. Damsleth
LST
缓坡侧(南侧) 剥蚀
滨浅湖、滩坝 暴露、剥蚀 辫状河三角洲
滨浅湖 下切河道、低位扇
辫状三角洲 滨湖
暴露、侵蚀
湖盆 盐、湖 浅湖 盐湖 半深湖—轴向三角洲 深湖—半深湖 半深湖
滨湖—浅湖 浅湖
冲积平原
陡坡侧(北坡) 暴露、剥蚀 滨浅湖、退积扇三角洲 低位扇(冲积扇) 扇三角洲 深湖—半深湖 盆底扇(低位扇)
Main environments of clastic deposition
Alluvial fan fluvial river delta fan-delta clastic shoreline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6岩浆岩、变质岩、泥岩储
层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