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合集下载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1.适应证准确:合理使用抗生素要严格按照适应证使用,即根据患者的临床病情、病原学检查结果、病原体的耐药性等综合判断,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不合理的使用会导致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

2.选择适当的药物:在确定需要使用抗生素后,应根据患者的病原体种类和耐药性选择适当的药物。

应优先选择广谱抗生素,以覆盖多种可能的病原体,避免无效治疗。

3.药物的剂量和疗程要合理:药物的剂量和疗程是治疗效果的关键。

剂量过高可能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剂量过低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和药物的耐药性。

疗程应足够长,以确保病原体完全清除,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4.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脏损伤等。

同时,抗生素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在使用抗生素时,医生需要深入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5.抗生素联合使用要慎重:抗生素联合使用只适用于特定的临床情况,如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

不合理的联合使用可能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耐药性的发生,还增加了医疗成本。

在使用抗生素联合治疗时,应充分权衡利弊,确保用药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6.定期审查用药效果:抗生素治疗应及时评估治疗效果,根据病情和药敏试验结果来调整用药方案,避免不必要的长期使用,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7.监测维护抗生素的药物浓度:抗生素的药物浓度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应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调整抗生素的剂量和用药频率,以确保药物浓度在有效范围内。

8.教育患者正确使用抗生素:患者也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参与者,医生需要向患者普及抗生素的基本知识,讲解正确使用方法,告知可能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的合理用药意识。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是为了确保抗生素的科学、合理和经济的用药,以提高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

医生和患者都需要充分理解和遵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建议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建议

当我们感染细菌时,抗生素是一种有用的工具,但过度或不恰当的使用会导致耐药性的增加。

以下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建议:
1. 不要乱用抗生素: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而且对于不同类型的细菌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抗生素。

因此,如果您没有被诊断出患有细菌感染,请勿使用抗生素。

2. 按照医生指示使用:如果您已被诊断出患有细菌感染并且医生决定给您开处方,确保您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抗生素。

请勿自行停止使用抗生素,即使您的症状已经消失。

3. 使用正确的剂量:确保您使用了正确的剂量。

在服用抗生素的几天内,您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并避免跳过任何剂量。

4. 不要共享抗生素:不要将抗生素给其他人使用,即使他们患有相同的病情也是如此。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体反应和特定的治疗需求。

这些因素可能涉及到适当的抗生素选择和剂量。

5. 注意饮食:抗生素可能会扰乱肠道内的有益菌群,因此在服用抗生素期间应注重摄入高纤维的食物和膳食补充剂。

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

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

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抗生素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一种药物,对于控制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如细菌耐药性、药物不良反应等。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有必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

一、抗生素使用原则1. 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避免滥用。

抗生素仅适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对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普通感冒、流感等不宜使用抗生素。

2. 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和剂量。

3.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疗程,避免过长或过短。

一般而言,抗生素的疗程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药效学特点来确定。

4. 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只有在必要时,才考虑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

5.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提高其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认识,使其能够自觉遵守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二、抗生素使用管理1. 建立健全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监管,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2. 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提高抗生素使用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3. 加强对抗生素药物的监管,严格执行药品审批制度,确保抗生素的质量安全。

4.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医生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认识和能力。

三、抗生素使用监督与评估1. 加强对医疗机构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行为。

2. 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对医疗机构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其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认识,使其能够自觉遵守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四、加强科研和新技术应用1. 加强对抗生素药物的科研投入,研究新型抗生素和治疗方案,提高抗生素的治疗效果。

2. 加强对抗生素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如分子诊断技术、抗菌肽等,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包括:
1. 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抗生素,遵循抗生素治疗的指南和临床实践指南。

2. 临床诊断应该准确,必要时应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的种类和抗生素的敏感性。

3. 抗生素的使用应该遵循适当的剂量和给药路径,并严格按照规定的使用时长使用,不可过早停药或过长使用。

4. 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抗生素,不可随意调整剂量或中断治疗。

5. 抗生素不能用于治疗病毒性感染,因为抗生素无法杀灭病毒。

6. 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尽量使用狭谱抗生素,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7. 患者应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过敏反应、肠道紊乱等,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8. 患者在用药期间要避免饮酒,因为抗生素和酒精同时使用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

9. 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使用抗生素时应尽量遵医嘱,避
免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10. 患者严禁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总结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总结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总结近年来,抗生素的使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虽然这些药物在许多情况下能够挽救生命,但虽然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已成为众所周知的问题,这将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为未来的疾病治疗带来困难。

因此,正确使用和管理抗生素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关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总结1. 遵循医生建议使用首先,正确使用抗生素是合理使用的关键。

抗生素应该是有严格的配方规定的,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来使用。

医生将根据病人的病情、病因和其他因素来决定是否需要抗生素,以及可以用哪种类型的药物来治疗疾病。

使用药物的正确剂量和持续时间也非常重要,这将确保病人获得恰当的疗效,并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2. 仅在必要时使用其次,应将抗生素仅作为必要时使用。

抗生素不是治疗所有疾病的通用药物。

例如,普通感冒通常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无法对病毒发挥作用,因此患者不应使用这些药物。

使用抗生素可能会破坏正常的细菌群落,同时导致一系列的副作用,比如肠炎或荨麻疹等。

此外,患者必须明白保持好的卫生、勤洗手等措施,有助于减少多余抗生素的使用。

3. 不要与话题无关的应用第三,不应将抗生素用于其他目的。

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是治疗感染性疾病,这些药物不能用于治疗其他类型的疾病,例如抗生素不能用于治疗癌症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抗生素是一种控制细菌感染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是破坏或防止细菌的生长。

因此,它们不能用于控制其他类型的疾病。

4. 注意安全与副作用最后,使用抗生素时注意安全和副作用。

和其他药物一样,抗生素也有不同的副作用。

病人必须注意他们的身体反应,并在症状出现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抗生素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胃出血、腹泻和过敏反应等副作用。

病人还应注意与抗生素相互作用的药物,以减少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确保患者获得恰当疗效和防止耐药菌株的形成的关键。

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仅在必要时使用。

病人还应考虑安全问题,并避免将抗生素用于与话题无关的用途。

抗生素合理使用规范管理措施文档

抗生素合理使用规范管理措施文档

抗生素合理使用规范管理措施文档在临床治疗中,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疾病不可或缺的药物之一。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出现了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株扩散等严重问题。

为了规范抗生素的使用,提高疗效,降低治疗费用,减少抗生素滥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制定了抗生素合理使用规范管理措施文档。

一、抗生素的定义和分类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化学物质,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按照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抗生素可分为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利福霉素等多个类别。

二、抗生素使用原则1. 合理使用原则严格遵循医疗卫生机构的抗生素使用指南,根据患者的病原菌耐药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

不应滥用抗生素、随意更换抗生素种类、剂量和疗程。

2. 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孕妇、哺乳期等特殊情况,以及病原菌耐药情况,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合理调整抗生素剂量和给药途径。

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抗生素与其他药物之间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抗生素的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

在抗生素治疗期间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如有需要应密切监测患者病情。

4. 预防细菌耐药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避免滥用,减少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三、抗生素使用监测与评价1. 抗生素使用监测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定期对临床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对于超出规范使用范围的医生应及时进行纠正和管理。

2. 抗生素使用评价通过定期的抗生素使用评价,检查医务人员是否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规范管理措施文档,评估抗生素使用的效果和风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抗生素合理使用宣传教育1. 专业知识培训针对临床医生和护士,开展抗生素合理使用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生素的认识和正确使用能力。

2. 患者自我管理教育通过患者教育手册、宣传资料等形式,向患者宣传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提醒患者不要随意使用和保存抗生素,避免滥用。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对于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关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的建议:
1.严格掌握适应症: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遵循适应症,避免滥用。

只有在明确感染或炎症的情况下,才应考虑使用抗生素。

2.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3.足量足疗程用药:抗生素的使用应足量足疗程,以保证治疗效果。

避免过早停药或减量,以免导致感染复发或耐药性的产生。

4.避免联合用药:一般情况下,不推荐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

如果需要联合用药,应选择具有协同作用的抗生素,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

5.严格遵守用药剂量和时间: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和时间进行用药。

避免自行调整用药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

6.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7.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非处方药中常见各种口服抗生素,但是非处方药有造成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的隐患,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8.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

总之,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需要医生、患者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我们可以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一、应用抗生素应遵循以下原则:1 、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等不宜使用抗生素。

2 、发热待查(除非病情严重,临床经验高度怀疑细菌感染者)不宜使用抗生素。

3 、皮肤及粘膜等局部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耐药菌产生或变态反应。

4 、青霉素(G ):是第一个发现的抗生素,肺炎球菌、 A 组溶血性链球菌及脆弱类杆菌的厌氧菌感染等仍属首选药物。

5 、大环内酯类:宜用于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

6 、氨基糖甙类:每日一次加10% 葡萄糖液100ml ,静滴疗效好,毒性小、不易产生耐药菌株,宜用于G - 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疗程约7 天。

要注意其能引起耳、肾毒性。

7 、喹诺酮类:多适用于尿路感染、肠道感染及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

8 、头孢菌素:除第一代、某些第二代及口服制剂外,一般属于非首选药物。

如属于中度及重度医院内感染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属于医院内重症感染、重症混合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可考虑用泰能。

9 、最好按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药。

要熟悉选用药物的抗菌活性、药效学及药动学。

10 、当一种抗菌药物能控制感染时,尽可能不采取联用,减少不必要的使用抗菌药物。

11 、单一抗菌药物无效时或重度感染病人,可按药敏试验选用两种抗菌药物联用,一般不联用三种以上的抗菌药物。

12 、静滴抗生素比口服抗生素贵,如病情许可应口服抗生素。

13 、严重感染的病人初期需要静滴抗生素,待病情稳定后可改用相同口服抗生素。

14 、重症感染者如用头孢他定及泰能可考虑经验治疗。

在某些临床情况下也可考虑次强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这样可延长前者的抗菌性。

+ 球菌15 、要严格掌握万古霉素适应症,①由耐β—内酰胺抗生素的G + 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② G感染病人对β—内酰胺抗生素严重过敏;③抗生素相关肠炎患者,用甲硝唑治疗无效,或病情十分严重,并有危及生命的可能等再用该抗生素。

16 、如遇两种抗生素对同一种细菌敏感时,则选其中便宜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选修二第1章第1节抗生素及其合理使用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说明抗生素在控制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2.简述常用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3.列举生活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实例,讨论、分析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4.认同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实例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合理使用抗生素。

2.教学难点滥用抗生素的实例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三、学习策略在日常生活中,抗生素的使用很普遍,因此这一节的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教学中尤其要突出“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的教材设计思想。

具体建议如下:关于抗生素在人类控制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既要讲“史话”,还要讲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发生各种炎症时,通常要使用相应的抗生素。

正是抗生素帮助我们治愈了多种疾病。

教学中可以从“史话”说到现实;也可以从现实说起,再回顾历史。

关于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以及日常生活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资料分析,一定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联系诸如细菌的正常结构、蛋白质的合成、内环境稳态、自然选择、食物链等相关内容,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上述问题。

关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可以结合上述资料分析,让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讨论,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得出正确的使用方法,而不应直接灌输给学生几个条目。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给学生两个患病的宝宝,让学生讨论宝宝患病的可能原因是什么病原体感染?学生回答:病毒、细菌或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给学生展示这些微生物的图片。

再提出问题:“这些微生物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如果你是医生你怎样诊断孩子的病因及给家长提供怎样的治疗方案?”学生回答:通过验血,诊断是哪种病原体感染,根据病情给孩子开抗生素或抗病毒的药物,如果很严重建议静脉输液。

实际上医生一般不建议静脉输液抗生素,因为长期对宝宝的健康有影响,而且容易产生耐药菌。

那么抗生素是怎么被发现的呢?最初的产量很高吗?导入抗生素的史话(二)教学过程1、抗生素的史话尽管早在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就发现了青霉菌分泌的青霉素能有效地杀死细菌,但是,当时提取青霉素十分困难,人们也没有意识到青霉素的应用价值。

“亚历山大·弗莱明于1881年出生在苏格兰的洛克菲尔德。

弗莱明从伦敦圣马利亚医院医科学校毕业后,从事免疫学研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一名军医,研究伤口感染,他注意到许多防腐剂对人体细胞的伤害甚于对细菌的伤害,他认识到需要某种有害于细菌而无害于人体细胞的物质。

战后弗莱明返回圣马利亚医院。

1922年他在做实验时,发现了一种他称之为溶菌酶的物质。

溶菌酶产生在体内,是粘液和眼泪的一种成份,对人体细胞无害。

它能够消灭某些细菌,但不幸的是在那些对人类特别有害的细菌面前却无能为力。

”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弗洛里和钱恩在查阅文献时,注意到弗莱明的发现,决心攻克提取青霉素的难关。

1941年他们研究出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的方法。

1943年,青霉素用于临床治疗,使成千上万的伤员和病人得到救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共享了1945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各种抗生素的研制、开发和利用蓬勃发展,经常使用的抗生素有200多种,在人类控制感染性疾病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世纪人类平均寿命比19世纪延长近一倍。

(教材第5页资料卡)1944年,发现了链霉素,打破了“痨病无药可医”的禁区。

1947年,发现了氯霉素1948年分离出了金霉素1950年提取了土霉素2、抗生素的种类目前常用抗生素可以根据其化学结构分为以下几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子中含有β内酰胺环,如青霉素类。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具有氨基糖以甙键与氨基环乙醇相结合,如链霉素。

四环类抗生素:含四环稠环基本结构,如四环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大环内酯为基本骨架,如红霉素。

抗癌抗生素(蒽环类抗生素):为7,8,9,10-四氢-5,12丁省醌衍生物为配基,并在7位或10位通过甙键与一个或几个糖或氨基糖结合,如柔红霉素。

多肽类:含肽键,如杆菌肽。

其他:结构不同但尚未形成系列的抗生素,如新生霉素。

那么抗生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3、抗生素的作用机制(1)、抗生素:是指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其他种类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随着制药业的发展,人们对抗生素的定义有了更深的认识。

从来源上:除了微生物能产生抗生素之外,植物动物都能产生抗生素。

从性能上:从单一抑制细菌,发展到抑制病毒和寄生虫。

(2)、细菌致病的机理(3)、抗生素杀菌作用主要有4种机制a、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会导致细菌细胞破裂死亡,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些药物的影响。

b、与细胞膜相互作用:一些抗菌素与细胞的细胞膜相互作用而影响膜的渗透性,这对细胞具有致命的作用。

c、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酶不能被合成。

d、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核酸的功能阻止了细胞分裂或所需酶的合成。

4、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开始使用时,人们普遍认为它能有效地杀灭细菌而对人体无害。

但是近60年的实践说明,细菌可以针对一种甚至几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1)、细菌的耐药性细菌在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基因突变等方式获得耐药性基因,再通过耐药性基因控制合成相关的酶来分解抗生素。

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就会通过自然选择产生耐该抗生素的菌群。

(2)、日常生活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实例a、某人生病时,医生给他开了一些抗生素药物。

此人考虑到“是药三分毒”,因此当病情稍微好转时,就立即停止服药。

而按照医生的意见,还应该再服药一两天。

也有人为更快地控制病情,自行在医嘱的基础上加大服药量。

问:病还没好就停止用药,体内还有一部分病菌没有被杀死。

保留下来的病菌可能会有什么特点?如果以后由这样的病菌引起类似的疾病,再用同样的药还那么有效吗?b、当某人的身体出现炎症时,他觉得上医院看病太麻烦,就直接上药店购买一些抗生素药物服用。

以前这么做,相同的炎症也治好了。

问:即使不考虑是否能对症下药,自己直接去药店购买抗生素使用,可能还会留下哪些隐患?c、平常使用的消毒液、洗手液里,加入抗生素成分后,除菌效果更好,所以得到一些消费者的欢迎。

d、有人在栽种农作物和饲养禽畜时,为了更有效地防病灭菌,就在农药或饲料中添加多种抗生素。

问:资料3、4所列举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

这些做法对人类健康会有哪些危害?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进一步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坏处。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存在哪些误区呢?(3)食用抗生素的8个误区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误区3 :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误区4: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误区5:一旦有效就停药。

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

误区7:发烧就用抗生素。

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

教师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使用抗生素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学生讨论回答。

(4)、抗生素使用的注意事项①严格掌握适应症②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③病毒性疾病不宜采用抗生素④使用前做药敏试验⑤新生儿、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毒性大的抗生素⑥严加控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⑦应尽量避免在皮肤、黏膜等局部使用抗生素,易导致过敏反应教师提出问题:(5)、怎样使用抗生素才能既治病,又尽量避免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避免破坏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呢?学生根据课前阅读教材,回答。

首先,生病时应经专业医生明确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控制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清洁用品。

同时,瓜果蔬菜食用前应充分洗涤,以除去残留的耐药性细菌和抗生素。

第三,在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应尽量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并加强农畜产品中抗生素含量的检测。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给学生留一些问题。

1.回忆你和家人是否有过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做法。

2.向你的家人和朋友介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

3.社会中还有哪些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你能为此做些什么呢?(三)课堂小结(四)板书设计第1章第1节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一、抗生素的史话二、抗生素的分类三、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四、合理使用抗生素(五)课堂练习1. 抗生素能抑制或杀灭细菌、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它的使用帮助人类战胜了多种疾病。

关于抗生素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周围有人感冒发烧时,可以吃些抗生素以防被传染B.上呼吸道感染、咽痛等病毒性疾病应抗生素治疗C.抗生素在治病的同时也有副作用,没有一种抗生素是绝对安全而无副作用的D.使用某抗生素一两天后病情没有明显好转,应尽快用其他抗生素2.我国科学家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导人棉花细胞并成功表达,培育出了抗虫棉。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非编码区对于抗虫基因在棉花细胞中的表达不可缺少B.重组DNA分子中增加一个碱基对,不一定导致毒蛋白的毒性丧失C.抗虫棉的抗虫基因可通过花粉传递至近缘作用,从而造成基因污染D.转基因棉花是否具有抗虫特性是通过检测棉花对抗生素抗性来确定的3.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近年来因抗药菌株增多等原因,使人类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下列有关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结核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B.结核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应用抗生素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C.接种卡介苗后,T细胞受刺激成为记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D.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体主要通过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将其消灭4.下列使用抗生素的事例有可能是你或你的家人所经历过的事情,请分析其合理性,如果不合理,你认为该怎样做。

(1)甲患了轻微的普通感冒就立即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他认为早用抗生素治疗可以更早地痊愈。

(2)医生给乙开了5天的抗生素药物,乙吃了3天病情就已经好转,乙认为继续服用会伤害身体,于是就停止服用,并将这些药物保留下来以备下次患相同的疾病时再使用。

(3)丙每次上医院都要求医生开最好的抗生素药物,他认为好的抗生素药物有利于自己的病情更快地缓解。

(4)丁每次生病都是上药店购买认为适合病情的抗生素药物,而且每次都是选择广谱抗生素药物,因为他认为这有利于杀死更多的病菌。

5.有一个乳制品生产厂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发现有一批从某地收购的牛奶,几乎无法发酵。

请分析其原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导入新颖,主要授课方式是教师讲解及学生讨论,调动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诸如细菌的正常结构、蛋白质的合成、内环境稳态、自然选择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及合理使用。

让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讨论,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得出正确的使用方法,而不应直接灌输给学生几个条目。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