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河口概况解读
总结概括钱塘江海塘

我国这条自西向东流的河,为何“北冲南淤"?由于地势西高东低,我国的很多大江大河都是自西向东流.由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一般北岸是沉积岸,南岸为侵蚀岸,比如长江入海口。
但有这么一条自西向东流的江河,却是北岸冲击,南岸沉积,这是哪条江呢?这条江是钱塘江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自源头起,流经今安徽省南部和浙江省,流域面积55 058平方公里,经杭州湾注入东海。
钱塘江水系示意图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钱塘江河口的水文奇观。
钱江潮与长江入海口不同,钱塘江入海口北岸岸线向陆地凹,为侵蚀岸,南岸岸线向海湾凸,为沉积岸.钱塘江入海口示意图钱塘江“北冲南淤”原因六千年前,钱塘江是从富阳入海。
之后,长江南岸的沙嘴发展很快,长江输往外海的泥沙受强潮流和东南季风等影响,折向西南推进到王盘山附近沉积最终与从杭州东伸的钱塘江北岸沙嘴相接,形成杭州湾南岸当时岸线。
同时,从杭州湾南侧山岭下来的泥沙和海潮带来的泥沙,构成钱塘江河口北岸当时岸线。
于是,五六千年前,钱塘江最具代表的喇叭形入海口基本成型。
随涨潮、落潮水流往返搬运的泥沙沉积在山水、潮流交汇的河口段,纵剖面上形成高于上下河床的沙坎。
距今约2500年前,钱塘江沙坎已初具规模,钱塘江涌潮便生成了。
钱江潮的形成不仅和天文引力有关,和地形也是密切相关。
地形对钱江潮形成的影响,一是体现在喇叭形河口上,一是体现在水下沙坎上。
钱塘江河口在平面外形上为一喇叭形的河口,在它的纵剖面上,从乍浦到闻家堰之间有着显著的隆起,好像门坎一样,称为河口沙坎。
沙坎对钱江潮形成的影响喇叭形河口,导致江面迅速缩小,加大了潮水高度;而由于沙坎的影响,水深变浅,促使潮波变形,形成涌潮。
喇叭形入海口和沙坎形成后,涌潮就一直与钱塘江相伴而生,开始了对两岸的强烈冲击。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海浪向北偏折,所以北岸更易于遭受侵蚀。
再加上夏秋季节,盛行东南风,北岸成为迎风岸,也易遭受海浪的冲刷.受此影响,杭州湾北岸岸线北移.4世纪时,王盘山诸岛尚是东晋屯兵之处,12世纪岸线已退到海盐、金山故城之南;15世纪初期,岸线与现代岸线大体相当.由于修筑石塘和秦山以西山体的阻挡,制止了岸线侵蚀。
关于钱塘江的知识

关于钱塘江的知识钱塘江旧称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所见到的海潮最为壮丽。
有两源:正源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西南六股尖,自西向东南,入浙江省后至建德市梅城与来自西南的兰江相汇后,向东北流至澉浦四周,注入杭州湾,全长605千米。
流域面积4.88万平方千米。
钱塘江自河源至河口,各段分别有不同名称。
河源段名冯村河,自鹤城至流口称大源河,流口至屯溪名率水,屯溪至浦口称青溪,浦口至梅城称新安江,淳安以上又称徽江,亦称歙港,梅城至桐庐称桐江,桐庐至萧山闻家堰称富春江,闻家堰至杭州闸口段,河道曲折,形如反写“之”字,称之江,闸口以下流经钱塘县(今杭州)的一段始名钱塘江。
现以最终一段名称泛指整条河流。
南源开化江发源于浙、皖、赣交界的莲花尖(后又改为安徽省休宁县的青芝棣尖),其上、中、下游各段也随地而异称,上游衢州以上称常山江;中游衢州到兰溪称衢江,又名信安江,衢江自西北向东南流,至南溪后北折,因沿兰阴山东麓流出,古时两岸多兰花,故名兰江,又称兰溪,北流至梅城汇入主流。
钱塘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足,年降水量1600~2000毫米。
水系发达,较大的支流除兰江以外,还有乌溪江、金华江(婺江)、壶源溪、浦阳江和曹娥江等。
干支流的中、上游,大多穿行在地面起伏较大的山地、丘陵之中,河床比降大,险滩、跌水多,属山区性河流。
梅城以下至芦茨埠,是闻名的七里泷峡谷。
出1/ 2七里泷后,河面开阔,水流缓慢,水量大增,多年平均径流量431.4亿立方米,径流的多年变化较小。
水力资源丰富,理论隐藏量达262.8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的有205万千瓦,已建成新安江、富春江、黄坛口等水电站。
干流自梅城以上通轮至建德市白沙。
梅城以下,百吨级船只终年可在杭州到兰溪之间的江道上行驶。
古时的钱塘江从富阳鹳山入海河口只有一般的潮汐涨落,天长日久,北面的长江从上游挟带泥沙渐渐在杭州湾北岸形成太湖冲积平原,与相对稳定的南岸形成独特的河口外形。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其入海口成喇叭状,每逢涨讲解

而旗尾略不沾湿
而僦赁看幕
而,表转折
仅 仅如银线 仅,几乎,将近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仅,只有
自即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为,是 为 海涌银为郭 为,成为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为,被
方其远出海门 方,当……时
方 方出神
方,正
方其远出海门 出,发、起 出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 出,来到
人物略不相睹 略 而旗尾略不沾湿
略,一点儿
表时间词语
既而渐近。既而,一会儿。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并,
同时。 倏尔黄烟四起。倏尔,忽然。
理清情节
文章各段写了哪些内容?
1.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观。 2.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3.弄潮健儿的英姿。 4.观潮人数之多。
问题探讨
作者写“观潮”,为什么要写“教 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图”?
钱塘江是浙江省 最大的河流,其入海 口成喇叭状,每逢涨 潮海水倒灌,水势受 阻,形成著名的“钱 塘潮”。波澜壮阔, 气势磅礴,古人赞曰: 天下之伟观也。
钱江涌潮成因
雄伟壮观的钱江潮成因除月、 日引力影响外,还跟钱塘江 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 江 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 大地象半岛似地挡住江口, 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 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 易进难退,
吴儿善泅qiú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 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sù迎而上, 出没mò于/鲸波万仞rèn中,腾身百变,而旗 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qǐ /溢目, 车马塞sè途,饮食百物/皆/倍穹qióng常时, 而/僦赁jiù lìn 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同时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
钱塘江河口(杭州湾段)的自然特性分析

程增高 ,而平均低 潮位 湾 口至湾 顶沿程 降低 ,因而潮差 向 湾顶增大 。北岸 的高 潮位 比南岸 高 ,低潮 位则 相反 ,因而
潮差北岸 比南 岸大 ,这 种差 异 由湾 口向湾顶逐 渐减 小 。外 海潮波进入河 口区 内由于受摩 阻 、岸 边阻挡 反射 和径流 的
顶托等 因素影 响而 导致 涨潮历 时缩 短 ,落潮历 时加 长 ,而
低 ,潮差沿程增 大 。杭州 湾南 北岸各 站高 、低 潮位 及潮 差
见表 1 。由表 1 可知 ,南 、北岸平均高潮位 由湾 口向湾 顶沿
钱塘 江 ,至海盐县澉 浦的长 山 闸与余姚 市西 三 闸的连线 断
面 ,河长 1 2 2 . 0 k m,为河 口段 ;以下 至上 海市 南 汇芦潮 港 与宁波镇海 的连线断面 ,河长 8 5 . 0 k m,习称 杭州湾 … 1( 见 图1 ) 。杭州湾是一个 喇叭形 海湾 ,湾 口宽约 9 5 k m,自口外 向 口内渐狭 ,至澉浦一线 目前宽度 为 1 6 . 5 k m。杭州湾 海底 地 形平坦 ,低潮位时水深 8 . 0—1 0 . 0 m,乍浦断 面 以西 渐抬 升 ,至澉浦断面水深约 5 . 0 m 。杭州 湾水下地 貌可划 分为 3 种 类型 :湾 口 水 下 浅 滩 区,湾 中 潮 流 槽 脊 区 和 湾 顶 沙
图 1 杭 州 湾 形 势 图
此时 ,从 舟山群岛及金塘水道传来 的涨潮 主流方 向为 西北 , 通过 王盘山附近 分 2支 ,一 支 向西 北直指 乍浦 ,另一 支 向 西直指澉浦 ,并分 别与贴 近北 岸边 的涨潮 流会 合而得 到加
1 动力特征
1 . 1 潮 汐 [ ’ 一 3 ]
出现潮波变形。河 口澉浦 以下各 站涨 潮历 时 比落潮 历 时短
精选浙江钱塘江导游词

精选浙江钱塘江导游词浙江钱塘江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迁,拥有数不清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在导游的引领下,大家可以近距离感受钱塘江之美,领略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介绍钱塘江钱塘江位于浙江省东北端,是中国境内唯一一条由盐海潮汐所形成的河口潮汐河道。
长约400公里,是中国江河中水势最为湍急的一条,因为它的水势太急,所以才有“井底之蛙”一说。
钱塘江以其秀丽的山水、典雅的文化、丰富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历史文化介绍1.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钱塘江附近一个历史悠久的景点,它是人们据文献所推测的建于公元六世纪的一座古建筑群,这里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
这里的景色美丽,古色古香,游人们可以享受到古建筑、美丽风景和文化底蕴的连续体验。
2.雷峰塔雷峰塔位于钱塘江畔,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雷峰塔建于公元970年左右,现为中国现存最早的青灰石塔。
其塔身高45.3米,有7层。
塔内壁高32米,直径约3米。
如今雷峰塔已成为了钱塘江岸边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钱塘江流域的文化瑰宝之一。
它是明代著名画家黄公望所绘,全长640多米,高10多米。
这幅巨型清代山水画卷,它是依据钱塘江两岸的风貌而创作的,展现了大自然的壮观和宁静的美。
三、钱塘江美食1.杭州小笼包杭州小笼包是江南地区特别的一种小吃,它具有细皮嫩馅、鲜美而脆口的特点,是杭州食品中的代表作之一。
据传这种料理菜肴是最早由杭州跨越钱塘江传入上海的,现如今已成为了江南地区烹饪法中的代表。
2.蹄膀蹄膀,是杭州临安特有的风味小吃,它以脆嫩滑口为特色,加上浓郁的佐料,味道清香、鲜美诱人。
这种料理菜肴是钱塘江流域早期自然发展的结果,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当地居民吃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语钱塘江地区不仅拥有着自然风光,也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底蕴。
同时,这里的美食也增添了不少人情味。
一次美妙的旅行,不仅能使人的情绪放松、心情愉悦,还能够触摸到自然、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魅力,领略到人类文明的广泛面貌。
钱塘江资料 (2)

钱塘江资料简介钱塘江是中国长江三角洲的一条重要江河,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江南地区最大的河流之一。
它全长约369公里,流域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
钱塘江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经湖州市流经杭州市最后注入东海。
河流特点和地理环境钱塘江流域主要由三段组成,分别是上流段、中游段和下游段。
钱塘江上游段发源于黄山脉,河床高程较高,水流狭窄,河谷陡峭。
中游段流经湖州市,河道逐渐变宽,水流平缓。
下游段流经杭州市,河道进一步变宽,形成宽阔的江面。
钱塘江流域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丘陵、平原等地貌类型。
流域内湖泊众多,例如西湖、千岛湖等。
此外,钱塘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适宜农业和渔业发展。
经济利用钱塘江周边地区是杭州市经济的核心带动区域,也是江南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钱塘江水系丰富,水力资源丰富,可以用于水电发电。
此外,钱塘江流域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种植,以水稻、果蔬种植为主。
江岸地带也发展了以渔业为主的农村经济。
此外,钱塘江沿岸是中国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
杭州市以西湖为中心的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钱塘江流域也是旅游线路的重要一部分。
游客可以欣赏到江面风景壮丽、江岸古建筑和江畔田园风光,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特色。
环境保护与治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展,钱塘江流域面临着水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系统退化等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钱塘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杭州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其中,水污染治理是重点工作之一。
杭州市加强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并加大了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惩罚力度。
同时,加强了水环境监测和水质保护,确保钱塘江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此外,钱塘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也十分重要。
杭州市引进了先进的水资源管理技术,提高了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了浪费。
同时,加强了水资源保护和水量调控。
为了保护钱塘江流域的生态系统,杭州市还加强了湿地保护、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通过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并得到改善。
四年级关于钱塘江的资料

.河流源头最早提出钱塘江源头的是《汉书·地理志》,该书简略地提出浙江“水出丹阳黟县南蛮中”。
《后汉书·地理志》又提出“浙江出歙县”。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肯定了汉书中的说法。
此后人们一直把新安江上游作为钱塘江的源头。
20世纪30年代,地理工作者实地考察后,认为钱塘江发源于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开化县马金溪。
[4] 20世纪50年代,电力工业部上海水力发电设计院和浙江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联合组织的钱塘江查勘队,对钱塘江进行流域性的水利土地资源的查勘,确定了钱塘江源出于浙皖赣三省交界处的莲花尖。
[4] 1979年版的《辞海》有这样的记载:钱塘江,旧称浙江,浙江省最大河流,上游源出浙皖赣边境的莲花尖。
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学者和新闻工作者再次组织了江源勘查,提出新的意见,认为钱塘江源头,应该在安徽省休宁县龙田乡境内的龙溪(即龙田河),即青芝埭尖。
[4]20世纪80年代,浙江省组织了一支科考队,对新安江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考察,确定钱塘江正源是新安江,源头位于安徽省休宁县海拔l600多米的怀玉山主峰六股尖。
入海口位置是浙江省海盐县的澉浦至对岸余姚市的西三闸一线,全长605公里。
[4]2010年9月,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发布了《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关于启用浙江省主要河流长度、流域面积、主要湖泊面积数据的公告》。
在该公告中,钱塘江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长588.73 公里;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河长522.22 公里。
在行政管理、新闻传播、对外交流、教学等对社会公众有影响的活动中应当使用该数据。
干流概况钱塘江干流各段随地异名。
从发源地始,为大源河。
再然后,叫做率水。
在屯溪,新安江上游一条重要的支流横江流入了率水。
从屯溪的率口往下,一直到浦口,这条河流称为渐江。
在浦口,渐江与新安江的二级支流练江交汇。
在练江这一段当中,有几条重要的三级支流汇入,分别是丰乐河、富资水、扬之水。
练江在浦口与渐江交汇后,注入千岛湖,一直往下流。
钱塘江河口特征讲解

钱塘江河口特征、治理开发的简介韩曾萃(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技术顾问)二00六年十一月十六日钱塘江河口特征、治理开发的简介钱塘江河口为国内、国际的著名强潮河口,其灾害和资源都同时存在。
为减少灾害、开发利用资源,水利界的几代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将其科研、治理、实践的经验、教训用通俗、简洁的文字介绍给有关的学人、同行十分必要。
本文即是为此目的写的一个材料,限于本人才疏学浅,很难达到上述目的,可放心的是今后会后继有人,不断积累、修改、完善。
一、河口的定义及其重要性最早介绍河口研究河口专著的是前苏联学者萨莫依莫夫,他认为河口是河流到海洋的过渡段,再根据河流和潮汐动力的强弱又分为河流段(河流径流作用为主、潮汐作用微弱)、河口段(河流动力与潮汐动力相当、相互作用段)及潮流段(潮汐动力为主,径流作用微弱)。
他的著作和学术观点深深影响了我国的地学界、水利界及其他领域,以后的一些专著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卷)、(水文气象卷)及中国水利大百科都是按他的著作阐述的。
美国著名河口学者普瑞查得(Donacd·w·pritchard)于1967年发表论文《从物理学观点论河口》(载于美国密歇根大学George H·Lauff著《Estuaries》一书中)对河口的定义、范围、分类都有比较详细的论述并广泛地为国际学者引用,他的定义是“河口是一个与外海自由连通的半封闭海岸水体,其中的海水可以量测出被陆地径流冲淡”。
他对此进一步解释。
(1)、“河口是一个半封闭的水体”,河口受两岸的影响很大,使河口中的水流约束呈现往复流,不同于外海的旋转流,是河口动力上的一大特征。
他举出美国东海岸口门宽50km以上,集雨面积17万km2的切萨皮克湾(Chesapeake Bay)为典型,我国钱塘江河口的杭州湾、珠江口的伶仃洋即属此。
(2)、“河口海水应可量测出被陆域径流冲淡”,海水盐度为30‰~36‰,淡水为0.01‰~0.05‰,钱塘江河口的水体盐度正在这一范围内,随径流大小变动为0.1‰~20‰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塘江河口概况1 水系概况1.1 概况钱塘江,古称浙江。
三国时,始见“钱唐江”之名,当时仅指流经钱唐县境内的河段。
民国时期方作为全江的统称。
各段又有各自的名称。
梅城以上北面一支为新安江;南面一支称兰江,两江汇合后称为富春江;闻家堰以下通称钱塘江。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
干流从西到东,贯穿皖南、浙北,在杭州湾的湾口——上海芦潮港与我省镇海外游山的连线——汇入东海,流域跨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五省市。
流域面积555582km,86.5%在我省境内,占我省总面积47.2%。
发源地:历史习惯是唯长为源,但是,也有径流量大者为源之说。
新安江比兰江长,但是流域面积远小于兰江。
因此,现在采用“两源说”:北源:新安江;南源:兰江。
两源在建德市梅城汇合。
从北源的源头起计量,一直到杭州湾的湾口,钱塘江河长668.1km钱塘江水系图1.2 干流分区按照河床特性划分,钱塘江分成山地区河床、河口平原区河床两类。
换言之,钱塘江没有平原冲积性河道。
钱塘江干流两类河床2 钱塘江河口2.1 河口分区东海潮汐的影响一直波及到富春江电站,大潮期,电站下游不远的溜江滩水位还有变动,潮汐学中称为“潮区界”,一般,将富春江电站以下称为钱塘江河口区,长281km。
河口区分成近口段、河口段、河口湾3个区段,河口区之外为口外海滨。
钱塘江河口分区涌潮。
大潮期,涌潮在尖山下游形成,溯源推进中,逐渐壮大、衰减、湮灭,一直推进到闻家堰以上,全程90余km ,涌潮的各个发展阶段均处河口段内。
2.2 概况东海潮波传入海湾后,潮差迅速增大,潮流速不断增加,澉浦实测最大潮差达9m ,是我国潮差最大的海域之一。
每潮经过澉浦进入河口段的潮量在35~503810m ⨯间,平均涨潮流量195,000s m /3。
流域的径流经富春江电站下泄,进入河口区。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003810m ⨯,多年平均流量952s m /3。
流域径流仅为涨潮流量的1/200。
通常,将反映水流输运泥沙的能力的流量称为“造床流量”,以富春江电站下游为代表的钱塘江上游的造床流量为1980s m /3。
上游河流造床流量与下游涨潮平均流量的比值成为径流潮流比,这个参量反映了河口河床的特性。
钱塘江河口径流潮流比为0.01左右,因此造成澉浦以上河道系统的淤积。
钱塘江上游少沙,年输沙量仅6~8t6⨯。
河口泥沙主要是通过杭州湾进入10的海域来沙。
每潮进出澉浦的泥沙在10t610⨯上下,已大于上游一年的来沙量。
钱塘江河口三个特点——下游河口湾,杭州湾平面呈漏斗状——潮汐强径流弱——泥沙来自海域潮波在杭州湾溯源传播的过程中,涨潮流速不断增强,湾顶附近河床经受冲刷,泥沙被潮流输运到上游河段。
上游流量较小,泥沙无法被落潮流尽数冲刷,因此,总体看来,河口段下冲上淤。
这局面形成了钱塘江两种特殊的地貌。
从近代过程看,钱塘江沙坎已经处于平衡状态,但是,一天两次潮涨潮落,泥沙不断上下来回搬运。
潮强流弱时,沙坎淤积,潮弱流时冲刷。
随着潮汐、径流强弱变化,河口段成为演变剧烈频繁的地段,上游近口段、下游河口湾的河床相对比较稳定。
钱塘江河口两种地貌单元2.3 流域径流经富春江电站流入河口的流域年径流多年平均流量952sm3,最大洪峰流量29000m3(1955年6月),最小15sm3(1934年8月),最大最小流量之比约1930:1。
钱塘江流域年平均流量逐年变化(1947~2005年)流域径流年际变化幅度较大。
1947~2005年的59年间,平均流量982s m 3,均方差274s m 3,为平均值的27.9%。
径流的变化存在约22年的周期。
1947年至今,经历了3个丰水期,2个枯水期。
丰水期持续时间较枯水期略短。
受季风气候影响,流域降水多集中于每年春季,尤其梅雨期间,因此径流在年内有明显的洪、枯之分。
每年3~6月或4~7月为春汛期,这4个月之间,梅城上游的径流量占全年60~65%,下游占50~55%。
钱塘江一次暴雨产生的洪水总量可达全年径流量的30~40%。
从6、7月到次年2、3月为枯季。
每年7~10月间,下游各支流易受台风暴雨影响。
建国以来,流域兴建大中型水库55座,小型水库2000余座,总库容2833810m ⨯。
多年调节的新安江水库建成于1960年,总库容178.63810m ⨯,水库建成后,梅汛期径流减少20.6%,枯水期增加22.3%。
钱塘江各月平均流量1.2 干流分区2.4 河口潮汐特性2.4.1 潮波杭州湾的潮波主要是来自太平洋,经琉球群岛,进入东海前进波系的2M 分潮,另外还受到黄海旋转潮波的1K 、1O 分潮影响。
东海M2分潮传播图杭州湾口外,南部岛屿星罗棋布,北部岛屿稀少。
以2M 分潮为主的东海前进波首先抵达舟山群岛的朱家尖。
受岛屿阻碍,潮波传播速度减缓;潮波在北部传播较快,到达湾口时,2M 分潮同潮时线接近南北向。
经湾口继续在湾内传播,同潮时线与北岸的岸线基本垂直,抵金山嘴附近,已接近直线。
黄海潮波的1K 、1O 分潮从东北方向进入口外海滨,其同潮时线呈西北-东南向,振幅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口外海滨绿华山最大涨、落潮流速出现在高、低潮时前后,最小流速出现在中潮时刻,呈前进波形态。
进入杭州湾后,高潮位升高,低潮位下降,潮差渐大,澉浦潮差已增大近一倍。
最大涨、落潮流速出现中潮位前后,最小流速出现在高、低潮时附近。
湾顶的乍浦、澉浦两站潮位几乎同步涨落,潮波逐渐趋近驻波。
过澉浦以后,潮波以整个波形移动的形式向上游行进,同时,因潮差大,水深渐小,潮波涨潮历时迅速缩短,并在尖山下游形成涌潮,自此,潮波即以涌潮为前锋线溯源推进。
大潮时,潮波的影响可达富春江电站。
潮波从湾口行进到富春江电站约10h 。
涌潮行经某处,该处潮位骤然上涨,落潮流随即转为涨潮流,并在5~20min 内出现最大流速,在落潮过程中,涨潮流转为落潮流。
2.4.2 潮汐类型口外海滨及杭州湾之中,以镇海为中心,包括舟山群岛在内的局部海域比较特殊。
此海域全日、半日两分潮振幅比值(()211M K O H H H H R +=)大于5.0小于7.0,属不规则半日潮,全日、半日分潮的相位差(112O K M g g g g --=∆)接近0270,因此高、低潮均不等。
除以镇海附近的海域之外,整个口外海滨及杭州湾海域,H R 值均小于5.0,属规则半日潮,g ∆接近00,高潮不等现象显著。
H R 分布图杭州湾及口外海滨各处主要半日潮2M 、全日潮(1K 、1O )及浅海分潮海4M 振幅的分布见图。
图3-5 杭州湾M4、K1+O1、M4分潮柱状分布口外海滨潮汐特征统计(单位:潮位:m;历时:h:min)杭州湾沿岸潮汐特征统计(单位:潮位:m;日期:年.月.日;历时:h:min)在杭州湾海域,落潮历时大于涨潮历时。
傍北岸海域的涨落潮历时比值普遍比傍南岸海域小。
2.4.3 潮位和潮差的平面分布杭州湾潮差分布钱塘江河口各处潮差的差异显著。
——从湾口到湾顶,南、北两岸的高潮位逐渐增高,低潮位逐渐降低,潮差迅速增大;——湾口附近,从北到南,潮差急剧减小。
南岸以镇海为中心的海域,是整个东海沿线唯一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的区域,同时,此处也是浙江省沿海潮差最小的海域。
随潮波上溯,南北的差异逐渐减小。
澉浦断面,南北海域的潮位特征值已十分接近。
2.4.4 潮差年内的变化杭州湾潮汐,一个朔望月内有朔、望大潮和两弦小潮。
大潮出现在每个月朔、望后的1~3天,即农历初二到初四和十七到十九这6天。
小潮出现在上、下弦后的1~3天,即初九到十一和二十四到二十六这6天。
大潮期,高潮位高,低潮位低,潮差大(见表3-3)。
一年内有春、秋大潮和夏至、冬至小潮。
每年春分、秋分附近的大潮比通常大潮的潮差大;夏至、冬至前后的朔、望潮则比较小(见图3-7)。
乍浦年内潮位过程(1989年)有两个形象的说法:——“潮既怕冷又怕热”,就是说冬天日潮比夜潮大;夏天夜潮比日潮大。
——夏天“晒死潮”,冬天“冻死潮”,夏至和冬至附近,潮都很小。
很能反映钱塘江潮汐的特点。
乍浦、澉浦潮位和潮差单位:m注:据1955年资料统计2.4.5 杭州湾的潮流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杭州湾内最大流速等值线绘于图。
南汇嘴与海黄山连线以东,等值线主要为东北-西南向,该海域北部流速比较大,南汇嘴芦潮港附近存在一强流区。
杭州湾北部的最大可能流速等值线基本平行于海岸,且有较大的横向梯度。
乍浦附近,等值线呈西北-东南向,表明该海域南部流速较大。
最大流速由东向西递增。
湾口、金山断面的表层最大可能流速分别为2.16、2.56sm。
杭州湾最大潮流速分布钱塘江潮差大,河道宽,感潮河道长,每潮进出湾口的水量约1893610m ⨯,为钱塘江流域年径流量的45%以上。
澉浦平均涨潮量32.23610m ⨯,亦为年径流量的7.4%。
澉浦断面涨潮的潮量与涨潮的潮差关系良好。
平均大潮,潮差6.44m ,相应涨潮潮量393610m ⨯,平均小潮,潮差3.87m ,潮量12.83610m ⨯,为大潮的1/3。
澉浦的潮位-潮量关系2.4.6 台风暴潮的影响除天文潮以外,从外海传入河口区的还有台风暴潮。
1949~1995年间对浙江省有所影响的热带风暴共156个,平均一年3.3个,其中影响比较大的52个,平均每年1.3个。
每年的5~11月均可能遭遇台风,但是多发生在7~9月台风期,此3个月遭遇的热带风暴占总数87%。
在浙江省中部登陆的热带风暴对杭州湾影响尤其显著。
与天文潮类似,台风增水值也是从湾口向湾顶逐渐增加,到澉浦达到最大(见表3-4)。
台风暴潮使沿江水位抬高,如恰遭遇天文大潮,每每形成非常高潮位。
1956年“81”台风期间,澉浦高潮增水值最达3.33m,以至高潮位达6.59m。
近五、六十年,杭州湾和河口段沿线最高潮位均因台风暴潮遭遇天文大潮所造成的。
杭州湾台风暴潮增水单位:cm2.4.7 与长江口的比较钱塘江与长江两个相邻河口水沙情况比较2.5河口段河床的特性钱塘江从闻家堰到澉浦称为“钱塘江河口段”。
闻家堰以上的近口段,以及乍浦下游的河口湾,河床的变化相对都很缓慢,唯处于沙坎之上的河口段冲淤频繁剧烈。
因为变化大,这一段的演变需要特别关注。
2.5.1 河口段的4个部分闻家堰到乍浦,长130km的沙坎,纵向上大致分成后坡段、顶部、前坡上段,以及前坡下段4个部分(表)。
大规模围涂工程实施前,沙坎顶部在七堡上下,随陆续围涂,渐移到七堡至仓前,继而移到仓前以下。
河口段各部分特点随着潮汐、径流强弱变化,沙坎、涨潮冲刷槽不断变动。
沙坎前坡大体是在杭州湾上部形成后延伸到河口段的涨潮冲刷槽。
顶部则由涨潮流从下游冲刷槽携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
大规模围涂前,从上到下,河道逐渐展宽。
围涂工程实施后,河口段64%的河道两岸海塘距离缩小了60%,最大缩小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