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河口河流段人类活动对河床的影响_陈森美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钱塘江河口环境演变初探_梁娟

表 1 钱塘江河口各观测站潮汐特征及平均输沙量 T able 1 T idal characteristics and aver age sediment discha rge o f sev eral obse rvation sta tions
in the Q ia ntang Estuary
段 ;澉浦以下为口外海滨段 , 又称杭州湾 。
图 1 钱塘 江河口地貌及岸线演变图[ 4] F ig 1 Sketch map of the g eomo rpho log y a nd the ev olutive coastline o f the Qiantang Estuary
目前的钱塘江河口呈现出明显的喇叭状 地形 , 一方面是河口不断调整自身地貌来适 应潮流动力的结果 , 另一方面是人为改造的 结果(见图 1)。河口宽度和横断面从口门向 上游呈指数下降 , 此喇叭状地貌向陆延伸至 七堡 , 在此处河口转变为蜿蜒曲折的潮汐通 道 。 此外 , 在钱塘江河口两岸广泛分布着大 面积的潮滩 , 而这些潮滩大部分已被围垦成 陆 , 以缓解杭州及其它城市土地资源的短缺 。 1 .2 河口水动力特征 1 .2 .1 流域来水来沙
站名 S ta tion
高潮位 High tide lev el/ m
平均 最大
低潮位 Lo w tide lev el/ m
平均 最低
潮差 T ide r ang e/ m
平均 最大
平均输沙量/ 万 t
潮历时
落潮历时
A ver ge sedime nt transpo rt/ 10
Dur ation of D ur atio n of thousand to ns
11 6
海 洋 湖 沼 通 报
浅谈钱塘江河口地区水环境安全的影响因素及维护建议

浅谈钱塘江河口地区水环境安全的影响因素及维护建议针对钱塘江河口地区水环境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试从水面垃圾和水质污染两方面分析影响该地区水环境安全的因素,初步探讨并提出维护的几个建议。
标签:河口地区;水环境安全;影响因素1 地区概况钱塘江河口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分属杭州、嘉兴、绍兴、宁波等四市,区域城镇化程度高、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财富集聚、基础设施集中,是浙江省经济社会最发达地区。
据调查,截止2012年末,河口地区4市31个县(市、区)国土面积3.86万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37%;人口2063.58万,占全省的43%;GDP2.1万亿元,占全省的60.4%;人均GDP10.1万元,是全省人均值的1.6倍。
经济增长、工业企业密集、人类活动频繁不可避免對水体造成一系列影响。
自2014年以来,在浙江开展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工作后,地区的整体水环境面貌得到较大改观。
2 地区水环境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2.1 水面垃圾钱塘江干流富春江电站以下水域保洁面积大,范围广,沿江工矿企业、居民区聚集,上游来水和下游涌潮都会带来大量漂浮垃圾,据统计,下游河段漂浮物日平均打捞量在15吨,最多达240吨,动物尸体最多达150余具,且80%以上分布在二级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
近年来随着公众对水环境安全问题关心的不断提升,钱塘江江面出现大量垃圾的情况引起部分市民高度关注,新闻媒体也多次进行采访并报道。
其中,2011年6月中旬钱塘江流域遭遇了56年来罕见的洪水。
行洪期间,白色泡沫、枯枝烂叶、生活垃圾、农药瓶等各类漂浮物从上游富春江、浦阳江等河道源源不断涌入钱塘江,其中也参夹着较多死猪、死鸭、死鸡等动物尸体。
随着水位回落,在江中构筑物阻挡作用下,部分河段漂浮物成片聚积,面积达700余平方米,平均厚度30厘米左右,最厚处达2米以上。
大量漂浮物在江面漂流和近岸水域聚积,严重影响江面整洁,特别是动物尸体、农药瓶等高污染物,如不及时处置将会威胁水质安全。
长江口生态环境变化及对河口治理的意见_陈吉余

河口是一个复杂而又特殊的自然综合体,它是海 岸的组成部分, 但又不形成海岸 ’ 河口是河流的尾 闾, 但又不限于陆地约束的范围 , 它对流域的自然变
[ !]
化和人为作用响应最敏感,且与近岸海域环境变化密 切相连的地区 ’ 河口地区是人类活动最为频繁、 环境 变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地区 ’ 对于河口环境变化及其自 适应的认识, 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人工控制和合理开 发的科学依据’ 近 !" 多 年 来 , 我 国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迅 速 ’ $&.%/ 全国人口增加了 - 亿, 城市化水平从 $%0 提 !""" 年, 高到 -+0 , 国民经济总产值增加了 !" 倍 ’ 河口地区在 经历自然变化的同时,更为显著地受到人类活动的深 刻影响 ’ 当前, 我国的河口海岸正面临着生态环境的
-] 严峻挑战[ : 入海泥沙大量减少, 三角洲海岸淤涨减"近年来长江口生态环境变化
河口是流域与海洋的枢纽,也是流域物质流的归
宿之地 ’ 流域和河口地区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及其资
1] 源开发, 使得河口海岸环境产生显著的变异 [ ’ 长江流
域( 包括长江口) 高强度的开发必然导致河口地区生态 环境的显著变化, 这些环境变化因素主要包括: 水文泥 沙条件、 河势演变、 盐水入侵、 生物物种、 水质和湿地等’
!$
#$$! 年第 % 期
陈吉余等 ! 长江口生态环境变化及对河口治理的意见
放总量的 #$!%& 和 ’$!"&! 河 口 是 流域物质流的归宿, 流域人类活动 所导致的生态环境变化将在河口 最终表现出来 ! 长 江 河 口 徐 六 泾 以 下 在 %( 世 纪 )( 年代初水质优良,而现在根 据陆地水质标准基本为 ! 类, 岸边 水质及南港局部河段为"类 或 不 足 " 类 ! 河口拦门沙地区附近水质 也呈显著的恶化趋势, 硝酸盐含量 近 %( 年增加近 # 倍! 然而, 据 %((( 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 长 江自徐六泾 以 下 均 属 劣#类 水 质! 虽然陆地水质和海洋水质标准有 所差异,但近 %( 年来长江河口水 质恶化趋势则是一致的! 近年来由于长江流域农药、 化肥
必修一地理错题集 答案

○…………线………_○…………线………《必修一:自然地理》一、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表形态 1.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3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D ) A 年降水量的差异 B 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 植被覆盖率不同 D 地表岩石种类不同(2)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
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抵制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 ) A.间歇性抬升 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 D.持续性沉降干热岩是新型的环保能源,它是地壳深处或地慢的岩浆上涌与顶部岩石接触产生的热能,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我国干热岩资源十分丰富。
2018 年我国在青海省的柴达木盆地打出了温度达 260°的 干热岩。
下图为干热岩发电原理示意图。
读图,完成2—4题。
2.干热岩发电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是(A ) A.水资源 B.岩浆 C.岩石 D.地热3.从环保角度看干热岩发电可部分替代(A )A.化石能源B.生物能源C.风能资源D.核能资源 4.柴达木盆地打出干热岩说明当地( B )A.地壳厚度薄B.岩浆埋藏浅C.岩性松散D.岩层深厚………外…………○…………………○…………线学校:________号:___________………内…………○…………………○…………线钱塘江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在不同季节、不同河段受侵蚀或堆积作用而发生明显变化。
研究人员曾连续多年对闸口至澉浦段河床高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枯水期仓前以西升高,以东降低。
历史上钱塘江河口潮强流急,河床宽且浅,冲淤幅度很大,导致主河道摆动频繁。
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利部门对钱塘江河口进行了治理,缩窄江道是其中重要措施(如图4所示)。
据此完成9~11题。
5.江道缩窄前,关于夏季仓前东西两侧河段河床高度的变化,推测合理的是( B ) A .河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 B .河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C .潮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D .潮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 6.缩窄江道的主要目的是( A )A .减轻海水入侵强度B .增加陆地面积C .缩短南北航运距离D .稳定入海江道 7.江道缩窄后,钱塘江最佳观潮点( C )①东移 ②西移 ③潮差增大 ④潮差减小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高度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
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考前强化练 热考情境专项练 热考6 冲淤平衡 (4)

图1
图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7—11月钱塘江河口段上游和下游河床变化特点是( B )
A.上游冲刷,下游淤积
B.上游淤积,下游冲刷
C.上游下游皆冲刷
D.上游下游皆淤积
9.钱塘江河口段上游和下游河床最低的月份分别是( B )
A.4月、7月
B.7月、11月
C.11月、7月
热考6 冲淤平衡
(2023·江西萍乡三模)下图为某河段洪水过程水位与流量变化图。据此完 成1~2题。 1.造成P点和Q点水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B ) A.河床宽度 B.河床高度 C.河流流量 D.河流流速 2.若此次洪水泥沙冲於以侵蚀为主,则( C ) A.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 B.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 C.Q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 D.Q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第10题,“正值代表淤积,负值代表冲刷”,结合图2可知,2002—2017年, 冲刷强度均为负值,但是从上游至下游,数值越来越接近0,表明冲刷强度减 弱,淤积强度增强,D正确。 第11题,黄河下游无“九曲回肠”特点,①错误;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黄河含沙量大,到了入海口地区,地势变得低平,水流速度缓慢,河流挟带的 泥沙易在河口地区淤积,③正确;由于泥沙淤积多,河道宽而浅,河道的过水 能力低,②错误;黄河下游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因此黄河下游 的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时河流水量增大,水位升高,河水上涨冲破堤坝,出 现洪水泛滥现象,从而导致黄河尾闾河道频繁摆动、出汊、改道,④正确。 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23·广东东莞高三校考)深泓线(又称溪线)是沿河流方向最大水深处的 连线,沿此线的剖面为河流的纵剖面。某河是长江的一级支流,位于三峡库 区内,干支流交汇处(河口)距三峡坝址约30千米。2003年长江三峡大坝建 成并开始蓄水,干支流多个梯级电站陆续建成运行。下图为该河的河口段 纵剖面变化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寒假检测(开学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寒假检测(开学考试)地理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网络城市指的是两个或更多的原先彼此独立,存在潜在功能互补的城市,借助快速高效的交通走廊和通信设施连接起来、彼此合作而形成的富有创造力的城市集合体。
图1为网络城市模型图,图2为长林潭城市群城市塔式分布图(城市等级划分依据1989年划分标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2中显示的长株潭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是( )A.中等城市数量少。
城市化水平高B.特大城市发展突出,小城市发展不足C.没有小城市,城市之间没有联系D.大城市数量少,城市带动作用不明显2.根据“网格城市”定义。
下列不属于促进长株谭城市群发展措施的是( )A.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增加节点城市B.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C.加大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D.加速大城市发展,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浙江桐庐是“中国民营快递之乡”,占据中国民营快递半壁江山的“三通一达”(中通、圆通、申通、韵达)都诞生于此,其公司,总部均设在了上海。
2012年,浙江省提出“浙商回归”战略。
申通国际总部、中通快递第二总部、中通快运全球总部项目、圆通国家工程实验室,韵达全球科创中心等重大产业项目在小镇全员还乡落户。
同时,桐庐还拥有着大批快递特色产业企业项目。
截至目前,桐庐全县共有快递关联企业1200余家。
累计总投资超过450亿元。
下图示意桐庐位置及产业定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三通一达”快递公司总部均设在上海的主要因素为( )A.信息B.交通C.市场D.劳动力4.桐庐败引快递关联产业布局的区位优势为( )A.自然条件优越B.劳动力丰富C.核心产业的集聚D.政策5.“三通一达”总部回迁桐庐对区域经济的有利影响表现为( )①推动城市化进程②促进产业升级③扩大农产品的市场④提升城市等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冻雨主要是指高空冰晶降落到一定高度时融化成雨滴,然后又降至温度低于0°C的低空形成的雨。
高考地理小专题——河床侵蚀、堆积(原卷版)

高考地理小专题——河床侵蚀、堆积典型例题一:(2019·德惠市实验中学高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钱塘江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不同季节、不同河段河床受侵蚀或者堆积作用影响变化明显。
研究人员曾连续多年对闸口至澉浦段河床高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枯水期仓前以西河段河床升高,以东河段河床降低。
历史上钱塘江河口潮强流急,河床宽且浅,冲淤幅度很大,导致主河道摆动频繁。
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利部门对钱塘江河口进行了治理,缩窄江道是其中的重要措施。
(1)简析缩窄江道前丰水期仓前以东河段河床的变化特征及原因。
(2)简述缩窄江道后钱塘江河口水文特征的变化。
(3)简析缩窄江道对该区域防洪的不利影响。
典型例题二:(2020·四川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中段由山口流向山前冲积平原,最终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消失。
下图为克里雅河中段距今百万年以来不同时期的河床宽度、相对高度示意图,甲、乙、丙代表从早到晚不同时期的河床。
(1)简述图示克里雅河河床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2)推测近百万年来克里雅河流域降水量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典型例题三:(2018·南昌市第八中学高三期中)左图为“华北地区简图”,右图为“我国汉江流域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右图中心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2)比较右图中南河与左图中黄河下游段河床差异。
图2中P河段河床沙洲、卵石滩陈列,但宽窄不定,分析其形成原因。
(3)分析汉江的水文特征。
典型例题四:(2016·山东高考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阳盆地地形图。
材料二南阳盆地气候材料:材料三:A——B点附近河段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洲罗列(如图)。
本段共有大小沙洲143处,平均每1.7千米就有沙洲一处,这些沙洲经常在变化。
材料四:西峡位于盆地西北部,优良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使西峡成为猕猴桃最佳适生区之一。
河岸缓冲带景观格局变化及对水体恢复的影响——以钱塘江主干河岸

河岸缓冲带景观格局变化及对水体恢复的影响
———以钱塘江主干河岸缓冲带为例
梁琦珍 陈梅花 张 甜 陶蕴之 (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摘要: 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 1994、2000、2004、2010 和 2014 年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分析钱塘江 10km 缓冲区河岸 带各景观类型和整体景观格局变化对钱塘江水体的影响。结果 表明: 1994 - 2004 年,林地面积增加,耕地和水体面积减 少,破碎化程度增加; 城市化水平提高导致建成地大幅度 增加,斑块呈聚集分布,形状趋于规则化,景观连通性增 加。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多样性提高,景观异质性 增强,河岸带整体景观连通性增加,虽然有助于减轻水体 恢复作用的负担,但由于快速城市化,人类活动对景观结 构的干扰,导 致 河 流 水 质 受 到 污 染。在 2010 - 2014 年, 河岸带整 体 景 观 格 局 变 化 较 之 前 有 所 改 善, 水 体 面 积 在 2010 年有所增加,林地面积在 2014 年增加,耕地面积减 少,建成地面积增加的速度有所减缓,整体景观格局破碎 化程度较 2010 年有所降低,景观异质性增强,空间连通性 增加,有利于钱塘江水体的恢复。 关键词: 钱塘江;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指数; 水体景观 中图分类号: X5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深河床 高程 m
建库前 建库后
差值
CL49 5 220 3 840
26 -2.5 -2.3 0.2 -10.0 -5.5 4.5
CL45 4 310 3 400
21 1.50 2.10 0.60
0 1.2 1.2
CL41 3 500 2 900
17 1.50 2.40 0.90 -1.50 -1.0 0.5
64
79
192
年均变化
0.48
3
9.7
9.4
由表知河床总容积几乎增加 1 倍 , 即断面面积平均也增加 1 倍 , 由图 4 知 , 原 6m 以下平均面积为 3 200m2 , 至 2002 年其面积为 5 760m2 , 增加 2 560m2 , 占原面积的 80 %, 而在小桐洲 、汤家埠 、鹳山一段河 道约 2 3 的断面由 2 500 ~ 4 000m2 增加到 7 000 ~ 12 000m2 , 增加近 3 倍 , 河床平均水深由图 5 知增加 6m
4 河道全线人工挖沙的影响
根据钻孔资料估算 , 本研究河段可用于建筑材料的沙源约 3 亿 t , 1970 -1990 年间人工开挖量很小 , 略大于自然来沙 , 90 年代以后逐步使用真空吸沙泵 , 开挖量剧增 , 达到 1200 万 t a , 至 2002 年已达总资 源量的 40 %。表 3 是 5 次系统江道地形图按统一标准整理的 6m 以下容积的变化 , 图 4 是分析河段 6m 以下的断面积 , 图 5 是 6m 高程以下的平均河床高程 。
由上表可知 , 建库前后年平均径流量都比较接近 , 但 n =2 时 , 其比值变化在 1.15 ~ 1.35 之间 , 可取
平均值 1.25 。用月平均流量计算与日平均流量计算的造床流量差异不大 。 根据断面面积 、水深与造床流量的河相关系[ 2] 为
A =K 1 Q0.9 S -0.22 H =K 2 Q0.28 S 0.12
左右 , 这样巨大的变化 , 必然对洪水 、潮汐特征值产生影响 。
64
图 4 分析河段各测次 6m(吴淞高程)以下断面面积[ 5] Fig .4 Cross_sectional areas below 6m
图 5 分析河段 6m(吴淞高程)以下平均河床高程[ 5] Fig .5 Average channel bed elevation below 6m
63
进行计算对比 , 表 2 是新安江建库前 、后按(1 -b)式造床流量的日平均流量 、月平均流量的计算结果 。
表 2 新安江水 库建库前 、后造床流量对比 Table 2 Bank_full dischar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reservoir construction
DO I :10.16239/j .cnki .0468 -155x .2006.04.010
泥沙研究
2006 年 8 月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第4期
钱塘江河口河流段人类活动对河床的影响
陈森美 , 韩曾萃 , 胡国建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 浙江 杭州 310020)
2 900
①②
0.98
1.35
1.23
0.99
1.19
1.18
1.02
1.15
1.11
①
1 080
1 600
1 005
1 300
941
1 340
月平均
②
1 100
1 200
1 005
1 100
937
1 075
①②
0.98
1.33
1.0
1.18
1.0
1.25
注 :①— 建库前 ;②— 建库后 ;① ②— 建库前 、后流量比值 。
(2 -a)
如忽略含沙量的变化 , 则可以推得造床流量的变化引起的断面面积 、水深的变化为
A1
A2
=(Q1
Q
)0.9
2
H1 H2 =(Q1 Q2 )0.28
(2 -b)
式中 A 为断面积 , Q 为造床流量 , S 为含沙量 , K 为系数 , 下标 1 、2 代表建库前 、后 。
已知 Q1 Q2 =1.25 , 代入(2 -b)式可得到建库后的 A2 比建库前的 A1 缩小 22 %, 而表 1 实测为
CL36 4 800 3 800
21 1.80 1.80
0 -2.2 -1.6 0.6
CL32 4 450 3 320
25 1.55 1.80 0.25 -2.0 -2.0
0
CL20 4 190 2 900
31 1.50 3.20 1.70
0 0 0
CL10 5 950 5 860
2 -0.5 -1.5 -1.0 -5.0 -5.0
单位 :m3 s
10 年期
3 年期
1 年期
平均流量 n =2
n =3 平均流量 n =2
n =3 平均流量 n =2
n =3
①
1 080
1 730
2 650
1 130
1 740
2 710
1 450
2 150
3 210
日平均
②
1 100
1 280
2 150
1 140
1 460
2 300
1 423
1 872
表 3 6m 以下河道容积[ 5] Table 3 Total river volume below 6m isobath
单位 :106 m3
年份
1971 年 9 月
1975 年 5 月
1989 年 6 月
1997 年 1 月20来自2 年 3 月累积全河段容积
240
242
289
353
432
差值
2
47
限于资料 , 汤家埠(位置见图 2)以上河段 1960 年无资料 , 且其河床质为砾石 、粗沙 , 造床流量的变化 对它影响小 , 本文收集了 1957 年和 1971 年汤家埠至闻家堰的水下地形图 , 图 3 是典型断面形态 , 表 1 是 6m 高程(相当于平滩和高潮水位)以下的面积 、平均河床高程及最深河床高程的对比变化(断面位置见 图 2)。
多沙河流建库后 , 下泄清水 , 故下游河道多发生冲刷 , 如黄河三门峡 、永定河官厅水库下游 , 断面扩 大 、河床粗化 、纵坡调整 ……前 人均有论述 。 新安江 、富 春江流域原本 为清水河道(洪水 期含沙量为 0.5kg m3 ~ 1kg m3), 建库后尚有 2 3 面积未控制 , 故来沙条件变化小 , 但洪枯径流有变化 , 故属造床流量 变化引起河床变化的典型 。
3 新安江建库对河床形态影响
新安江水库大坝 1960 年建成蓄水 , 坝上流域面积占富春江电站流域面积的 35 %, 正常库容 180 亿 m3 , 为多年调节水库 , 是钱塘江流域最大的水库 , 对洪 、枯流量均有较大影响 , 文献[ 2] 有详细论述 , 富春 江水库属河床式周 、日调节水库 , 对下游基本没有影响 。故本文仅讨论新安江水库对富春江水库下游河 床形态的影响 。
m
m
∑ ∑ Q造 = QisQi
Qis
i =1
i =1
(1 -a)
式中 Qis 为以日为单元的输沙量 , Qi 为日平均流量 , i =1 …365即一年中的 365 天 , 由于输沙量量测
困难 , 它与流量值有关 , 有人建议用
nm
n 365
∑ ∑ Q造 =
Qni m =
Qni 365
i =1
表 1 新安江建库前 、后富 春江河床特征对比 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iver reach before and after the reservoir construction
断面号
断面面 积 m2
建库前 建库后 断面面积减小 %
平均河床 高程 m
建库前 建库后
1 引言
钱塘江河口按萨莫依洛夫[ 1] 的河口分类 , 富春江电站至闻家堰(图 1)的 78km 是径流对河床塑造起 主导作用的河流段 , 闻家堰至澉浦的 122km 是径流与潮汐共同作用的河口段 , 而澉浦至芦潮港 —镇海断 面 82km 是潮汐动力为主的潮流段 。 前后二段相对稳定 , 河口段由于动力复杂 , 具有河床宽浅 、游荡 、涌 潮汹涌等特征是研究和治理开发的重点 , 50 余年来无论工程实践还是学术研究 , 论著较多 , 详见[ 2] , 而 河流段研究较少 , 近 50 年来已发生的各种人类活动对河床产生了较多的干扰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 相 应洪潮水位影响也不小 , 本文重点论述各种人类活动及相应影响 。
0
平均 20
0.40 1.0
注 :断面面积及河床平均高程均以平滩水位 6.0m(吴淞高程)为标准进行统计 。
这些现象说明河床是萎缩的 , 其原因是造床流量的减小 。造床流量是指其造床作用与多年平均流 量过程综合造床作用相当的某个流量 。 它既不是造床作用大但历时短的大洪水 , 也不是造床作用小而 历时长的枯水 , 文献[ 3] 建议
图 1 钱塘江河口分段示意图 Fig .1 Sketch of Qiantang Estuary
收稿日期 :2005-06-16 作者简介 :陈森美(1963-), 男 , 浙江仙居人 , 高级工程师 , 从事河口规划 、科研 、管理工作 。
61
2 钱塘江河口河流段概述
富春江电站的集雨面积为 31 829km2 , 其下游有分水江 、壶源江 、浦阳江分别以 3 444km2 、761km2 和 3 452km2的集雨面积汇入 , 加上其他支流 , 至闻家堰为 41 769.1km2 。 河床的特点是 :富春江电站至汤家 埠两岸受山体基岩控制 , 河宽约为 400 ~ 600m , 床沙 d50 =2 ~ 30mm 的砾石占 60 %, 余为粗沙 , 分选不均 匀 。河谷总体顺直 , 有藕节状分汊河滩如溜江滩 、放马洲 、大桐洲(图 2)。汤家埠以下的河谷平原展宽 为 4 ~ 5km , 河宽 600 ~ 1 500m , 河道分叉较多 , 有洋浦沙 、新沙 、东洲 、长安沙等 。 河床质分选比较均匀 , d50 =0.016 ~ 0.026mm 的粉沙 , 也有少量较粗的中 、细沙 。河床的另一特点是沿程山体卡口较多 , 主要有 窄溪 、汤家埠峡谷 、鹳山 、闻家堰急弯等 , 卡口宽为正常河宽的 1 2 ~ 2 3 , 影响了河床的形态 , 洪水时往往 使水流受阻严重 。年输沙量 500 万 t , 为少沙河流 。